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山河志-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姬龙峰插话,“大秦帝国开拓疆土,一统天下,统一文字,确立郡县制,为后世立下了根基。大隋帝国同样是一统天下,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同样是为后世立下了标杆。其相同点就是,这两大帝国都是因为变革而强大。”
刚才在阳江楼时,曹继武极力建议拿下缅中,和西洋人交通,李定国想到此处,恍然大悟:“原来你是想让我师法西洋人,实行变革?”
曹继武点了点头。
李定国思索了一下,叹道:“目前天下动荡,定国当以恢复汉人江山为己任。云贵地贫,物资匮乏,如果不趁此大好机会反攻,恐日后后悔莫及。至于变法,旷日持久,诸多事务盘根错节,恐怕难以凑效!”
“曹某已经和你说过了,你们一旦进入湖广,就会陷入消耗之中。其最终的结果,曹某也不想多说。云贵地区,虽然不产粮食,但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而对于开矿,西洋人的技术水平,已经远远超过我华夏。”
曹继武说完,拔出腰间短铳,递给李定国。
这是一把瑞典单发手铳,出自瑞典火器专家埃里克松之手,制作精良。黝黑的栎木铳把,闪着令人心醉的光芒。金黄的精铜铳管,泛着令人眼馋的流光。李定国把玩了一会儿,颇有手感,爱不释手。
曹继武指了指铳管:“这才是真正的铜。”
李定国点了点头:“在咱们华夏,这种金色的铜,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金月生摇头:“你见的那些所谓的铜,最主要的成分是铜和锡,实际上叫青铜。以目前华夏的技术水平,冶炼不出如西洋人这般高精度的铜。所以华夏铜制品的精度和性能,可想而知。”
曹继武伸手从怀里掏出两枚银子,递给李定国:“请西宁王辨认一下,哪一枚是我华夏之银。”
华夏的冶银技术,不怎么样。所谓雪白的银子,纯属扯淡。华夏的银子,绝大多数,都是灰色、草青色,成分不纯。
李定国一眼就看到了,那枚草青色的银子:“是这枚。”
接着,李定国捏了捏那枚洁白的银币,连连感叹:“在咱华夏,我还从未见过,如此雪白的银子!”
金月生点头:“这枚是西班牙银币,当今全球的硬通货,产自遥远的美洲。”
李定国一脸疑惑:“美洲?!”
金月生解释道:“美洲在地球另一边,其实就在我们脚下的另一面。”
尽管一百多年前,麦哲伦的航海行动,已经证明地球是圆的。但此时的李定国,根本就不知道,听的一头雾水。华夏传统的观念,天圆地方,早已深入人心。所以金月生蹦出个地球,李定国直接愣了。
曹继武见扯远了,急忙拉回话题:“西宁王不妨评价一下这支手铳。”
李定国回过神来,连连赞叹:“精巧绝伦,简直是鬼斧神工,定国真是大开眼界!”
忽然李定国想起了李来亨的火枪队,忙问曹继武:“在来亨那里,我怎么没见过,有这种精巧的火器?”
金月生笑了:“这把铳是瑞典人埃里克松亲手打造的,需要具备高超的工艺才行。”
“瑞典人?!”李定国愣愣地看着金月生。
金月生无奈解释道:“瑞典是西洋世界的一个国家。西洋人、佛郎机人,只是传统华夏,对他们的笼统概念而已。”
“定国真是孤陋寡闻了!”
“情有可原。”
金月生叹了口气,“华夏之人,向来喜欢自大,从来不把人家西洋人看成人,更不会关注他们。所以刚开始,夜郎自大的明国,将他们笼统地称为佛郎机人。即便到了现在,澳门本地的汉人,也搞不清楚西洋人的种类。”
话题又扯远了,曹继武问李定国:“西宁王以为,咱们华夏,能造出这样的手铳吗?”
李定国直摇头:“见都没见过,何谈制造?”
曹继武点头:“要造这个东西,最基础的就是冶炼技术。而这种高超的冶炼技术,正是目前华夏所不具备的。所以云南要想发挥矿产资源的优势,急需要冶炼技术。而冶炼技术掌握在西洋人手里,所以收回缅中,打通小西洋通道,将西洋人的技术引入进来,才是正道。”
金月生接过话题:“提高冶炼技术,把你们的冷刀冷枪换成火器,装备水平大大高过大清,战场效率成倍增加,何愁汉人不能复兴?”
李定国闻言默然。
当年的江山岛,曹继武给张煌言等人,指了南洋这条明路。可是只有周崔芝一人听了,他跟着曹继武,在南洋获得的新生。而阮春雷和陈天书,抛弃了民族大义,选择了最为实惠的投降。
兵部尚书张煌言,最终孤身一人,飘落海岛。春秋大义全是白费功夫,他被淳朴的海民出卖,选择了和文天祥一样的路。
眼前的李定国,面临的问题,和当年的张煌言如出一辙。曹继武给他指了缅中这条路,交通西洋人,通过先进的技术,带动个人素质的提高。运用效率高超的精兵策略,来弥补兵力人员不足的问题。
台湾一战,荷兰现代两千多杂牌军,对阵郑成功两万中世纪部队,虽败犹荣。如果当今的华夏,突然出现荷兰两万正规军,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如果李定国拥有这两万正规现代化部队,他可以横扫天下。这就是先知秉承上帝的旨意,为李定国打开的那一扇窗。
第479章 位卑的无奈()
然而西洋世界,对当前的李定国来说,极为陌生。探索发现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所以人都喜欢现成的,对陌生事物害怕,这是人的天然本性。即便是富有闯荡精神的西洋人,也不例外,更何况是相对保守的华夏人?
想了一会儿,李定国还是叹了口气:“如果不趁此大好机会,恢复河山,等到我们强大了,大清也已经稳固了。到头来,不还是和现在一样?小国寡民,纵然装备提升了,又能如何?战争拼的是人口,云贵这点人力,又怎能和中原相比呢?”
“小国寡民,实乃迂腐之见!”
金月生毫不客气,“西洋世界,有哪个国家人多?荷兰不足百万人,勉强有云南人口的三分之一。但荷兰的殖民地遍及全球,疆域远远超过大明帝国。别看人家是弹丸小国,干出来的事业,你们汉人,连想都想不出来的。”
“住嘴!”李定国很不高兴,“你说的那么玄乎,那个荷兰,不就是被郑成功打败的西洋小国吗?”
金月生闻言大笑:“郑成功出动了两万多人,对面的敌人,只有两千多人。真正的荷兰人不过几百人,还是由商人、流氓组成的二流殖民地部队。郑成功的两万多人,打人家几百人,还打了两年,自己还死伤惨重。我真不明白,这样的战果,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
“你”李定国气得说不出话来。
人都喜欢听好听的,尤其是华夏。就像戚家军,都对抗倭那一段,几乎个个是耳熟能详。而对抗倭之后的戚家军,几乎是无人知晓。台湾之战也是如此,郑成功的英勇大吹特吹。而真正的战况,双方兵力的差距,郑成功付出的巨大代价,没人愿意知道。
选择性亢奋鸡血的段子,是心态扭曲严重的写照。金月生还要嘲讽,却被曹继武制止了。
清国本来也不大,加上归化的蒙古人、朝鲜人、汉人等等,满洲能凑起来的部队,不过二十万人。这个也是小国寡民,可是人家一出手,就把天朝上国打趴下了。清国还是处于半原始的文明,这样的垃圾小国,大明都打不过,更何况是步入现代化的西洋小国?
明国灭亡的理由有千千万,然而在事实面前,所有的理由,都是在为无能找借口。没有任何借口,奉行这个理念的人,最终成功的几率非常大。只可惜的是,同样是农民出身,可李定国不是曹继武。
过了一会儿,等李定国缓过气来,曹继武叹了口气:“大清入关,南京弘光政权,存在的时间不到两年。两年时间,大清竟然扫平了大半个华夏。按照以前的老办法,如此不堪一击的华夏,西宁王觉得还有救吗?”
“没救也得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李定国绝不做亡国奴!”
李定国的话语,说的是斩钉截铁。金月生摇了摇头:“不做亡国奴,容易的很,脖子一抹,就完事了。难的却是忍辱负重,革新洗旧,重振华夏荣耀。”
李定国闻言,默不作声。
曹继武叹了口气,郑重对李定国道:“变革是你们目前唯一的出路,还望西宁王三思。”
然而曹继武所说的西洋人和西洋技术,李定国实在是没有任何概念。他有点听不进去了,叹了口气,摇摇头:“曹先生所说,的确是匪夷所思。对于西洋事务,李定国实在是没有任何头绪。”
姬龙峰插话:“不如让曹继武来施行,西宁王以为如何?”
李来亨的火枪队,威力无穷,李定国看了之后,羡慕极了。他也想打造一支这样的部队,有曹继武这样的人才相助,岂不容易的多?
因此李定国听了姬龙峰的提议,大为高兴,起身恭恭敬敬地给曹继武行了个大礼:“定国恭请曹先生,助我大明一臂之力!”
金月生闻言,拍了拍曹继武的肩膀,一脸笑盈盈:“师兄,又来拉你下水了!”
李定国很不高兴,瞪着金月生:“你什么意思?难道把大明看成藏污纳垢之所?”
金月生也大眼一瞪:“难道不是吗?”
“你”李定国拔剑起来。
东林党一塌糊涂,不给崇祯钱,李自成一到,却搜出了白银一万万两,整个明国白银总额的三分之一。多尔衮入关,跪地趴倒了一大片。姬龙峰不堪往事回首,摇了摇头,出手制止了李定国。
金月生一点也不慌乱,一脸郑重:“你难道忘了,师兄在阳江楼曾给你说过,在大明那个阵营,你们的出身,就决定了你们的命运。”
李定国闻言,顿时愣住了。
金月生补充道:“目前西宁王和朱由榔,虽然是在同一条船上,但并不是一路人。”
李定国剑指金月生:“你敢挑拨离间?”
曹继武伸手让金月生退后,提醒李定国道:“永历朱由榔,是那帮酸腐的头。大宋唯一的名将狄青,也被欧阳修给大义了。如今大明奉行的就是弱宋旧制,酸腐的地位,远远高过武将。而如今你们大西军,个个是高官高爵,那帮酸腐早就憋了一肚子窝火。”
“何况你们出身低微,那帮自命不凡的家伙,如果不是迫于形势,岂能和你们合作?所以目前西宁王最为紧要的,就是解决酸腐问题。要不然,接下来他们会处处掣肘子。”
“解决了酸腐问题,接下来,就要赶快巩固实力,迅速打通缅中,引进西洋技术。只有迅速变革,才能发挥云贵的矿产资源优势,你们才有胜算。”
西洋事务只有懂行的人才行,目前曹继武就是合适人选,何况这主意也是他提出了,但曹继武为什么不愿意帮忙呢?真的是因为出身?难道我李定国不是出身贫寒吗?为什么他曹继武就不能帮大明呢?
李定国想了一下,郑重地对曹继武道:“如果曹先生肯留下,定国定当重用。”
金月生一脸笑盈盈:“怎么个重用法?”
李定国一脸诚恳:“禀报永历皇帝,封你为王,全力执掌西洋事务。”
金月生摇头:“天时地利人和,南洋那么好的形式,师兄都没有留下,就你们这条件,师兄看的上?”
南洋的事务,李定国曾听李来亨详细说过。那么好的建国条件,曹继武既然选择了放弃,李定国极为不解:“那你想要什么?”
金月生连连摇头:“你是真的没有明白,师兄刚才的意思?”
李定国满脸疑惑。
金月生摇头叹道:“诸葛亮没有遇上刘备,而是跟了曹操,照样是一事无成。永历朱由榔,无能之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有他在,他身边总会聚集无能之辈,所以大明永远都不能复兴。所以师兄的意思,就是让你控制他,甚至是除掉他。”
李定国一脸震惊:“让我弑君?!”
金月生紧逼:“你们把崇祯朱由检都给干掉了,一个朱由榔,又算的了什么?”
大明的灭亡,就是拜农民军所赐。所以再来灭一次残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只可惜的是,仁义道德这玩意,一旦陷入进去,就很难自拔。
李定国连连摇头:“此一时彼一时也!”
金月生摇头,表示无奈。此时金日乐忽然跑过来,对金月生耳语了一番。金月生听了,让金日乐先去了,对曹继武道:“师兄,你的观念,对世俗来说,实在是太过于匪夷所思。要想洗革,还得靠你自己!”
没有位置,说了也没用,宫之奇、李左车等等先贤的无奈,再次发生。位卑莫劝人,看来绝非虚言。曹继武叹了口气,起身行礼,对李定国道:“道不同不相为谋,还请西宁王好自为之,我们告辞了。”
原来兴安城被明军占领,卡住了通往湖广的水陆要道。所以精步营没有按照曹继武的安排,赶往永州,而是绕进了大山,先隐藏了起来。佟君兰担心曹继武的安危,遂派出侯得林四兄弟前来接应。
趁曹继武和李定国交谈之时,金日乐将满奇背到了后院,正准备隐藏起来,刚好碰到侯得林四兄弟赶到。于是五人商议,将满奇、孔四祯和吴妈先弄到了船上。待危急时刻,好立即撤退。
金日乐上了屋顶,暗中监视屋内的情况。四兄弟各把守一个方向,用望远镜探查周围动静。
沐天英等人,虽然得到了姬龙峰的信号,但见李定国多时不归,有些担心,遂带人赶了过来。
黄飞升察觉到危险,立即通知众人撤退。所以,金日乐暗中通知了曹继武和金月生。沐云翾见曹继武走了,也跟了过去。
李定国早就察觉到,沐云翾的眼神一直就没离开过曹继武,觉得她心已去,所以没有阻拦。姬龙峰乃阅历丰富之人,知道拦下沐云翾,她肯定不开心,有违道家修真之道,所以更没有去阻拦。
曹继武等人前脚刚走,沐天英等人,就推门而入。众人要追曹继武,被李定国拦住了。
李来亨提醒道:“此人不除,日后必会对我部造成重大麻烦。”
李定国叹了口气:“这人不愿和我等为伍,也不愿和我等为敌,由他去吧!”
李嗣兴忽然后门心急火燎地跑了过来:“爹,他们把翾翾带走了!”
沐氏兄弟闻言,要去追赶,被李定国拦住了。李嗣兴不干了,要亲自去追,也被李定国拦住了。
李嗣兴一脸着急:“爹,你就这么让他们把翾翾拐走?”
李定国摇头叹气:“美女爱英雄,由她去吧!”
“爹”李嗣兴几乎要哭了出来。
李定国看了看儿子,拍了拍他的肩膀,又叹了口气:“你和曹继武差的太远,我若是翾翾,也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凡事不能强求!”
李嗣兴终于伤心地哭了出来:“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岂能更改?”
“哭有什么用?”
李定国叹道,“想赢得美人心,必须得是英雄。”
李嗣兴满腔愤概:“我一定要杀了曹继武!”
田推云和姬龙峰,皆摇头不语。兰新亭转移话题,对李定国道:“目前军粮不多。黔中的平东王,似乎没有运粮之意!”
“靠人不如靠自己!”李定国重重地叹了口气,转身而去。
众人也暗自叹息,纷纷离开了小院,赶回军营。
云开红霞满山辉,峰闪绿榕两江飞,大榕江水流不尽,轻舟一叶满江情。
三兄弟跳出沐天英等人的包围圈,乘舟赶往榕江镇。曹继武伫立船头,望着两边飞退的奇峰,叹了口气:“你不后悔?”
沐云翾没有说话,轻轻依偎在曹继武肩头,望着江中展翅的白鹭,愣愣地发呆。
自己这么一走,表明了她已经和沐家决裂。而曹继武已经有了妻子,带着沐云翾回去,也不知道,佟君兰和沈婷婷会怎么想。二人相拥无言,只是默默地感受着双方的心跳。
孔四祯的心情,则更为复杂。父母的惨死,兄长的被困,孔四祯本将自己的寄托,全给曹继武。可是没想到,突然又冒出一个沐云翾。看样子曹继武对她,还很关心。
悲伤,忧虑,嫉妒,无奈和落寞,在孔四祯心中不断翻滚。她坐在舟中,局促不安,仿佛觉得小舟沉重,似乎要沉入江中。
三人各有心事,还好,有二金这两个活宝,不住地打趣,侯得林四人也跟着起哄。沐云翾被逗得很开心,就连心情沉重的孔四祯,也时不时忍不住笑。所以一路之上,船上的气氛,很是活跃。
第480章 永州之战()
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这是当年张献忠的四个义子,大西军内部,称为四将军。老大孙可望,自张献忠死后,一直主掌军务,被永历封为平东王。
如今老二李定国,剿灭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天下震动,声名日隆,引起了孙可望的嫉妒和不安。因此李定国部将靳统武,亲往黔中催粮,孙可望都以种种理由,加以推脱。
大明新编滇军,在桂林城苦等了多日,没见一粒粮食从黔中运来。众将怨声载道,纷纷指责孙可望不顾大局,背后穿小鞋。
明国的实力本来就弱,还要相互扯皮,相当操蛋。
接着说对手清国一方:
清国西南前线,洪承畴作为经略使,受到当今皇上的绝对信任,全权掌控军政大权。然而洪承畴这人,实在是太有才了,只有庄妃一人靠着温柔,才能治的了他。
明国的孔有德,名不见经传,一个破落官绅都敢欺负他。然而清国的孔有德,可是声名显赫,就连当年多尔衮自己,也常常是自叹不如。所以定南王陨殁,主力正红旗汉军覆灭,清廷震动。湖广前线,必须要有得力干将,才能阻挡李定国。
满洲内部纷争,新一任征南大将军谭泰被杀。因此征南大将军这一空缺,非洪承畴莫属。然而满清害怕洪承畴尾大不掉,为了制衡,所以必须在西南前线,另选一位能将。
前线六个亲王,郑亲王爱新觉罗济朗,敬亲王爱新觉罗堪尼,豫亲王爱新觉罗多尼,科尔沁巴图鲁亲王满塔,平西亲王吴三桂和平南亲王尚可喜。尚可喜坐镇广东,吴三桂和洪承畴性质一样,需要制衡。蒙古人满塔刚到,还不熟悉前线,所以三位都不适合主将。
作为老王叔,入关仅存的第一代铁帽子王,郑亲王济朗威望最高,所以征南大将军,非他莫属。
然而这个济朗,出自爱新觉罗舒尔哈齐一脉。当年的皇位之争,作为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死因不明。所以出于过往家世的原因,济朗凡事不愿出风头。当面人家喊他老王爷,背地里却喊他老龟王。
孔有德刚刚被灭,前线需要铁血能将,鼓舞士气。所以略显畏缩的济朗,自然不适合主将。
豫亲王也是铁帽子王,是多尼继承老爹多铎的爵位。满洲内部纷争,多铎死因也不明。所以多尼凡事也不愿出头,他好像永远唯济朗马首是瞻,因此也不适合主将。
所以最终,清国敬亲王爱新觉罗堪尼,被朝廷封为新一任征南大将军。
这个堪尼,是大皇子爱新觉罗褚英的儿子。由于皇位的争夺,褚英作为努尔哈赤的长子,和舒尔哈齐一样,死因不明。
本来堪尼的身世,和济朗一样,也是怪可怜的。深居简出,少出风头,这才是他最正确的处世之道。老王叔郑亲王济朗,也曾多次提醒过他。
然而堪尼狂傲自大,一直认为老龟王就是个缩头乌龟,从来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新官上任三把火,堪尼亲自调配指挥。
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以及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这些清国绝对的主力,已经在衡州集结,准备向广西压来,为定南王孔有德报仇。
明国西宁王李定国,权衡利弊,决定在衡州和清军决战。如果能够打败堪尼,大明军队便可以长驱直入,进入洞庭产粮区,就地解决大军粮草供应问题。
可是桂林离衡州千里之遥,况且荆南地形复杂,不利于大兵团展开。由桂林通往衡州,只有沿湘水的一条路,可供大军行进。但这条路曲折盘桓,极为艰险,根本不可能排开十万大军。
因此经过商议,李来亨亲率忠贞营主力,沿湘水直捣衡州。而李定国则迂回黔中镇远府,沿资水从西面进击衡州。
永州古名零陵郡,扼守荆南湘水要道,是广西通往衡州的必经之路。因此李来亨的大军,要想在衡州和李定国汇合,必须尽快拿下永州。
按照原计划,驰援孔有德的科尔沁巴图鲁亲王满塔,亲率自己麾下蒙古八旗两万精骑,刚刚到达永州,桂林城就已经失陷了。满塔正在迟疑之时,接到经略使洪承畴的命令,让他就地驻防。
永州乃湖广南大门,一旦失去,湘水官道丢失,衡州就会直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