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山河志-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机谋高深的洪承畴,一直身为吴三桂的老上司,吴三桂待他,也一直如旧。然而当前的时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如今的吴三桂,已经不是当年的一名边关将领。
吴三桂对待洪承畴,确实是一如既往的尊敬,但这却是表面而已。此时如果他洪承畴,触动了吴三桂的切身利益,以他吴三桂的个性和实力,难免不翻脸。
所以尽管此时的洪承畴,名义上仍然是清国,西南的最高军政长官。但作为资深老狐狸,洪承畴他何尝不知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如今的吴三桂,成了满清朝廷,第一个动手的对象。那么接下来的这位,一定是他洪承畴。洪承畴手里,一直没有兵权,唯一有战斗力的精步营,也远在缅中。远水解不了近渴,朝廷要动他洪承畴,远远要比吴三桂容易的多。
见洪承畴犹豫,济朗掏出了庄妃的密旨。
作为政坛老油子,洪承畴心里想的是什么,索尼也非常清楚。收缴大将军印信这件事,非他洪承畴出面不可。所以索尼怕洪承畴推脱,遂请了庄妃的懿旨。
当年的庄妃,如今已经是太皇太后了。京师是洪承畴魂牵梦绕的地方,哪怕是飞蛾扑火,洪承畴也义无反顾,这就是宿命。自然之道,美好的爱情,没什么道理可讲。王八瞅绿豆,他就瞅对眼了,你能怎么滴?
密旨慢慢被展开,渐渐露出一只羊毛手帕。
湖丝黄裱,金丝精装,密旨非常的华美,但上面一个字也没有。所有的甜言蜜语,全在这只羊毛手帕上。
手帕很精致,显然是心上人亲手织的。蓝天白云的刺绣图案,两朵娇艳的灿烂杏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羊毛散发出,草原满满原始而自然的味道,洪承畴的灵魂不由自主,飞向里塞外的绿草如茵。
看洪承畴那一脸沉醉的痴呆,济朗肚内暗笑不已。
果然雷打不动的洪承畴,还是一只手帕给征服了。
郑亲王济朗和经略使洪承畴,一起亲自登门造访,平西王吴三桂,自然是欣喜若狂。历经劫难的昆明城,平西王府内,如今又是歌舞笙箫,觥筹交错。
洪承畴一向不好酒,一直默默不语。无事不登三宝殿,洪承畴向来不喜欢随便乱走。作为老部下,洪承畴几乎所有的喜好,吴三桂都非常清楚。
酒过三巡之后,吴三桂开始询问来意。
在吴三桂面前,济朗知道自己的话没分量,于是看着洪承畴。
洪承畴捋了捋胡须,叹了口气:“人怕出名猪怕壮。”
话语不多,云山雾罩,这是洪承畴的一贯作风,吴三桂早就习惯了。洪承畴历经明清两代,宦海一生,恰当的时候,说恰当的隐语,他早已轻车路熟。
此时的吴三桂,名望日隆。人怕出名猪怕壮,洪承畴冒出这么一句来。好像是告诫,但洪承畴的语气,却非常的平静。如果是提醒,那好像没必要。吴三桂不是小孩子,洪承畴对他极为了解,用不着他来提醒。
济朗尽管也是老狐狸,但他的修为,还是和洪承畴,差了不少档次。直脑筋的吴三桂,摸不清洪承畴的意思。但济朗略显担忧的眼神,还是被吴三桂给察觉到了。
如今明清之争,已经结束。华夏所有的气节、骨气、大义等等仁义道德,在接下来的清国时代,统统连放屁都不如。因为清国的掌控者是满人,汉人人数虽多,但却是被掌控者。所以汉人意淫的正统正义,在清国这里,统统都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掌控者与被掌控者之间的博弈,还是取决于实力。汉人人数浩如烟海,但却是一盘散沙,处于优势地位的士绅阶层,却要靠着满清来维持自己的利益,广大穷棒子老百姓,和明国时代一个样,该怎么下贱,还是怎么下贱。
所以清国时代,满人一等人,蒙古人二等人,汉人可能连三等都不是。
万事无绝对,总有那么几个不老实的家伙,出来搅搅局势。最大的搅局者,当然就是吴三桂了。
吴三桂实力有多强?衡州一战,在刘玄初的辅佐下,吴军暴增八万。平定云南,李定国的新编滇军,以及原大西军残余,几乎全被吴三桂收编。如今的吴军,少说也有二十多万人。
在刘玄初的亲自主持下,吴三桂即将控制金银铜产地,牢牢掌控清国的金融命脉。所以无论是看得见的实力,还是看不见的实力,如今的吴三桂,都具备争锋天下的绝对实力。有实力在手,没有人胆敢藐视他吴三桂。
虽然汉人为了自己的正统大义,疯狂谩骂吴三桂卖国贼。但清国时代,汉人不是掌控者,他们的话语,吴三桂完全可以当屁放。然而作为掌控者满人,就不一样了。
吴三桂的实力,超强的难以想象,想打他主意的,一定是朝廷那帮满人犊子。
洪承畴和吴三桂之间,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况且在开清的过程中,他洪承畴的功劳,比吴三桂还要大。说的难听一些,如今的洪承畴和吴三桂,和大明时代一样,仍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鸟尽弓藏,这个道理谁都懂,所以洪承畴犯不着和吴三桂互掐。
而济朗这个老犊子,是朝廷派来的眼线。若是背后捣鬼,一定是这个老犊子。
庄妃虽然已经是太皇太后了,但如今年龄不到四十岁。风姿绰约的身段,仍然不减当年。蒙古人不减天然的风韵,徐娘半老的成熟,对督师这个正经的老色鬼来说,应该更具吸引力。
所以看了一眼济朗担忧的眼神,吴三桂顿时全明白了。
又是美人计,又是苦肉计的,二人合起伙了,给他吴三桂唱戏来了。明白过来的吴三桂,憋了一肚子鸟气。要不是洪承畴的老脸,吴三桂早把济朗轰出去了。
如今吴三桂刚刚占据云南,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刘玄初去了几个月,金银铜的事情,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当下的时局,他还没有太多的本钱,和朝廷叫板。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天下大势已定,所以目前满人犊子们,担心的一定是军权。
刘玄初不在身边,吴三桂只能自己做决定,他决定忍痛割爱,后退一步。
然而吴三桂刚要转身去拿印信,忽然平西王王府内,喊杀震天。
部将楚半瓶,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大叫:“不好了,有人要劫持朱由榔!”
这一嗓子,如同晴天霹雳,吴三桂、洪承畴和济朗全都惊呆了:竟然敢在平西王眼皮子底下抢人,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朱由榔事关重大,吴三桂三人,立即随楚半瓶前往事发现场。
兀良哈一马当先,哨子和合捞二人架着朱由榔,奋力冲杀。夷丁突骑的战斗力,极为强大,吴应麟渐渐抵挡不住。
大明末年,辽西蒙古朵颜三卫,和大明的关系极为密切。大清叩关的主要通路,却被朵颜三卫控制。后来大清崛起,大明昏招连连。没有大明的支持,大清在优势兵力的压制下,终于灭了朵颜三卫。
而兀良哈正是出身朵颜三卫,因此,他和大清之间,有着极深的仇怨。
女真三大部,建州、海西和东海,当年建州努尔哈赤崛起,海西女真仍然归附大明。后来也是因为大明的昏招无能,在萨尔浒大败。没了大明这座靠山,海西女真最终被努尔哈赤所灭。哨子和合捞,是当时海西女真派往大明的使者。
所以兀良哈三个人,和大清之间,都有着国恨家仇。
夷丁突骑的将士,全是蒙古人和女真人。而这些人,大多数出身朵颜三卫和海西女真。他们跟随吴三桂,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吴三桂能够替他们报仇。
当今天下大势已定,吴三桂根本没有反清的意思。兀良哈三人失望之极,于是密谋劫持朱由榔,前往大理,依托吐蕃,重举反清大旗。
平西王府的布局,兀良哈三人,了如指掌。吴应麟亲自看押朱由榔,没有吴三桂的本人的命令,谁也别想进去。三人火爆脾气,见吴应麟不吃软的,于是果断发动兵变,带着弟兄们硬抢朱由榔。
吴三桂的部队,夷丁突骑战力最强,吴应麟哪里招架得住?
夷丁突骑一动,昆明城四处嚷动起来,整个大地,似乎颤抖了起来
第569章 心头滴血的选择()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兵变,交锋的焦点,就在平西王府内,如果不能迅速稳住焦点,吴三桂、洪承畴和济朗,统统都要去见阎王。所以喧嚷一起,笙歌顿止,吴三桂像一头发了疯的豹子,从大殿之中窜了出来。
夷丁突骑战力强悍,就在吴应麟即将抵挡不住时,吴三桂突然飞窜而来。
对于吴三桂,兀良哈、哨子和合捞三人,甚为忠心。三人带入王府内的弟兄,人数较少,即便杀了吴三桂,也难以逃出昆明城,于是放弃了抵抗。
兀良哈直言不讳,将心中对清国的怨气,以及密谋举事的计划,一股脑儿说出来了。吴三桂、洪承畴和济朗,惊得说不出话来。
夷丁突骑可是吴三桂的心头肉,他怎么也没想到,兀良哈这三个混蛋,竟然给他来了这么出戏。他吴三桂不是不想反清,可是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
天下大势刚定,吴军在云南的根基,还没有扎牢。吴三桂一点准备都没有,此时贸然举事,只会落个失败的下场。
朱由榔是什么货色?除了腿长,他还能干什么?他坑光了李定国的家底,连带着把大明彻底坑死了。你们三个竟然选他当老大,脑袋被驴踢了!反清是要讲究策略的,你们怎么就存不住气呢?你们要整事,能不能先和我商量商量?
济朗这老犊子就在跟前,你们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吗?恨铁不成钢,吴三桂心中对兀良哈三人,是又爱又恨,又怜又忿。
眼前的这一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敢相信。然而眼前的闹事者,虽然都是夷人,但已经跟随吴三桂多年。夷丁突骑,如果没有兀良哈三人,基本上就废了。
济朗就在眼前,此时的吴三桂,面临两难:要么反清,要么处决肇事者。
平西王自家的事,外人不便插手。见吴三桂为难,洪承畴走上前来,吩咐吴应麟,暂且将罪犯押赴大牢。
女真人竟然也来反对大清,济朗早就惊呆了。当前的态势,弄不好他连小命都保不住。所以洪承畴卖了老脸,帮吴三桂解围,济朗一句话也不敢说。
自己家里,出现了这么大的事,吴三桂超级的郁闷。
军师刘玄初,听闻吴三桂抓了朱由榔,一连来了六封书信。信中刘玄初极力劝说吴三桂,将朱由榔交给大清处置。
兀良哈等人,刚刚被带走,刘玄初的书信又来了:
朱由榔烂泥扶不上墙,天下几乎人人知道。但朱由榔毕竟是大明天子,百姓对这个虚名,还是有着极深的情怀。目前来说,除了巩固云南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怎么收服民心。收服了民心,一旦将来有了机会,便可一呼百应。
如果朱由榔在你手里没了,那么民心将会丧失殆尽。即便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没有民心支持,也不可能长久。所以朱由榔即便是坨狗屎,你把他含在嘴里。你是觉得恶心,你一定不想把他咽下去,但也绝不能把他吐出来
民心,民心!大清没有一丁点的民心,不照样取得了天下?吴三桂果然觉得狗屎恶心,信还没读完,就被扯得粉碎。
战场拼杀了半生,所有的对手之中,吴三桂早就发现,凡是民心所向的大明高士,个个没有好下场。所以真刀真枪的实力,才是成败的关键。因此对于所谓的民心,吴三桂向来不感冒。
如今吴三桂实力雄厚,为大清所忌惮。所以要想在云南开藩设府,传承大元帝国梁王基业,承接大明帝国黔国公旧例,吴三桂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朱由榔这个结局,就成了不错的筹码。
然而不但军师反对这样做,兀良哈三人,竟然也出了幺蛾子。如此看来,在自己身边,反对这件事的人,一定不在少数。为免夜长梦多,朱由榔这滩烂泥,看来是留不得了。
朝廷收缴征西大将军印信,无非就是试探我的态度。既然这样,我也不如试探试探朝廷的态度。
吴三桂思索再三,于是对济朗行礼道:“听说火器营所在,是原黔国公的府邸?”
大明黔国公的府邸,是昆明城中,最豪华的宅院。吴三桂本来想据为己有,但却被曹继武抢了先。如今的黔国公府邸,火器营占了一半,另一半给了洪承畴和济朗。这事吴三桂不可能不知道,他想继承黔国公旧例,所以他来了个明知故问。
济朗也是修行多年的老狐狸,吴三桂的言为之意,他怎么能听不出?眼前闹的这出戏,正好给济朗找了个台阶。
于是他冲吴三桂点了点头:“只要有了结局,那座府邸最终的主人,也将确定。”
黔国公府邸是沐家的,沐家是大明的臣子。大明落幕了,沐家也就跟着消亡了。沐家的产业,也是大明的产业。所以大明逝去,这沐家的产业,自然就归了大清。至于由谁来继承,这就要看谁能完成结局了。
济朗的言外之意,是要吴三桂杀掉朱由榔,然后才能继承黔国公的旧例。
乱世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真刀真枪。而民心属于人治,这个在乱世纷争之中,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但是太平盛世之中,这人治就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如今天下大势已定,吴三桂杀掉朱由榔,民心就会丧尽。到了将来,他吴三桂再来反清,老百姓就不会跟风。没有百姓的支持,他反清的事业,只能是昙花一现。济朗这一招,是釜底抽薪之计,够损的。
时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吴三桂的乱世观念,还没有转变,他又不肯听从军师的,所以他根本没有看出济朗的真面目。
得到了济朗肯定的答复,吴三桂很高兴,立即命令楚半瓶,去杀朱由榔。
楚半瓶原是李自成的部下,后来跟了洪承畴,最近才跟了吴三桂。他也反对杀朱由榔,只是他新加入吴军,不敢表露自己的心迹,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洪承畴。
老狐狸洪承畴,避开了楚半瓶的目光。在广大汉人眼里,洪承畴十足的汉奸嘴脸。但在他洪承畴心里,杀朱由榔这事,他也不愿掺和。
见楚半瓶磨磨蹭蹭,吴三桂明白了他心中所想。这家伙不愿意干,一定是不想背负骂名。如果强逼他去,说不定又闹出兀良哈这一出,弄不好会鸡飞蛋打。
暗骂了一声瘪犊子,吴三桂顿时转出一个坏主意,于是对楚半瓶耳语一番。楚半瓶闻言,大喜而去。
不大一会儿,楚半瓶一切准备停当,跑回来向吴三桂恢复。
吴三桂、洪承畴和济朗,分别向朱由榔行了礼。
刚才吴三桂和济朗说的隐语,朱由榔一句也没听懂。刚刚经历了一场劫持,朱由榔心有余悸。见楚半瓶要来拉自己,朱由榔吓得乱窜。
吴三桂于是对朱由榔道:“黔国公还活着,是他要请皇上移驾黔国公府。”
听闻沐天英还活着,朱由榔大喜。沐家和朱家的关系,非同一般,待在沐天英身边,远比吴三桂这里,要安全的多。于是朱由榔毫不犹豫地上了马,跟随楚半瓶而去。
见朱由榔去了,吴三桂心里一阵暗笑,济朗内心有些怜惜,而洪承畴却有些愧疚。
吴三桂将大将军印信,交给济朗。济朗非常满意,立即告辞回府,向朝廷通报。
望见济朗得意的背影,吴三桂愤愤地骂了一声老犊子。
虽然得到了济朗的答复,但作为异姓王,要想在云南坐稳位置,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清随时都有各种理由削藩,到那个时候,该怎么应对了?
洪承畴刚要转身离去,吴三桂急忙向他讨教长久之计。
济朗阴损的嘴脸,早被洪承畴看透。但此时的吴三桂,慢慢出现了刚愎自用的苗头。既然连刘玄初的话,他都不肯听从,洪承畴也就没有必要告诉他。
此时吴三桂又来讨教,洪承畴本不想告诉他。但念及旧情,洪承畴叹了口气,附耳道:
“不可使滇一日无事也。”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如果狗和弓还能派上用场,那就不会被烹藏。如果吴三桂无所事事,坐享荣华富贵,大清看在眼里,一定很不舒服。如果云南战事一日不停,大清就不敢削藩吴三桂。洪承畴不愧为多年的老狐狸,短短的九个字,就令吴三桂茅塞顿开。
看来还是老督师谋略高超,吴三桂对着洪承畴的背影,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
第570章 篦子坡事变()
楚半瓶得了吴三桂的授意,秘密带着朱由榔,到了篦子坡凉亭,突然停住了。
亭中早有一人等候,从背影来看,甚是熟悉,但一定不是沐天英。朱由榔甚是奇怪,但想不起这人是谁。
楚半瓶一鼓掌,那人极不情愿地扭过来脸。
朱由榔吃了一惊:
“卢少卿!”
患难之中突见老熟人,天子朱由榔大喜过望。然而他下马刚走了两步,突然想起磨盘峰事变,顿时又停下了脚步。
当年的大西军,原本就是一群闯贼。永历朝绝大多士绅,对于联贼抗清,都持反对意见。闯贼烧杀皇族无数,所以无论如何,朱由榔都接受不了他们。但迫于形势,朱由榔不得不委曲求全。
即便如此,朱由榔担心这群人贼性难改,于是恢复以往的监军制度。由于众将对太监极为反感,朱由榔迫不得已,改派文臣监军。
而李定国部,是大西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为了控制这支部队,朱由榔于是派了心腹,鸿胪寺少卿卢莫渝。
哪知令朱由榔万万没想到的是,不被信任的闯贼,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而被视为心腹忠臣的卢莫渝,不但叛变了自己,反而将大明最后的精锐,当做筹码,出卖给了吴三桂。
想起磨盘峰冤屈的将士,朱由榔顿时血脉喷张,要义愤填膺一回。然而他脑袋刚刚一热,又想起了乌龙渡。
乌龙渡的三百勇士,在他朱由榔面前,活生生地跳江自杀。就连他皇帝本人,都没有办法扭转乾坤,卢莫渝作为臣子,他又有什么法子呢?
乌龙渡和磨盘峰一对照,朱由榔在卢莫渝身上,顿时又找到了同感。
这真乃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毕竟所有的大臣中,就属卢莫渝,最合朕心。乌龙渡三百勇士的壮怀激烈,磨盘峰六千健儿的慷慨激昂,对朱由榔来说,都没有卢莫渝贴切。所以朱由榔念及同感旧情,又不忍怪罪卢莫渝。
卢莫渝可谓是朱由榔肚子里的蛔虫,看见龙颜脸色,就知道天子的心思。自己犯了那么大的错,白白葬送了六千忠魂,皇上竟然还能选择宽恕自己!卢莫渝感动得稀里哗啦的,扑通跪在朱由榔面前,磕头如同鸡奔碎米。
自己一个亡国之君,如今已经成了别人的俘虏。即便境况如此的不堪,昔日的心腹臣子,仍然忠心不减。卢莫渝的一阵至情至性,朱由榔也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君臣二人,连连煽情,折腾了好大一阵子。楚半瓶不耐烦了,于是踢了卢莫渝一脚。
卢莫渝顿时收起了泣血真情,无奈对朱由榔说了实话。
原来卢莫渝奉吴三桂的命令,在此等候多时了。他的目的,就是要亲自送朱由榔,去见列祖列宗。
长腿天子朱由榔,什么都可以不要,就是自己的性命不能丢。所以一听卢莫渝要送他去见朱元璋,朱由榔顿时跳了起来:“你我好歹也是君臣一场,你怎么能这么做呢?”
其他所有人的性命,包括他卢莫渝自己,在他朱由榔眼里,都一文不值。别看他刚才感动得稀里哗啦的,其实这家伙,把自己的性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作为心腹的卢莫渝,对天子实在是太过了解了。
楚半瓶嫌卢莫渝磨叽,朝身后挥了挥手。一群士兵,顿时搭肩头拢二背,把朱由榔给摁住了。楚半瓶把一张劲弓,套在了朱由榔脖子上,将绳子交给了卢莫渝。
这张劲弓,早已被木棍支满,只要卢莫渝一拉绳子,木棍脱落,弓弦回弹,就能割断天子的脖子,送他去见列祖列宗。
此时此刻,无上光辉的列祖列宗,对自己的身家性命,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即便是数典忘祖,朱由榔也要哇哇大叫,卖力祈求卢莫渝,看在以往的旧情上,不要拉绳子。
然而此时的卢莫渝,他可不想陪着朱由榔,去见列祖列宗。否则到了南京钟山,以朱元璋的个性,还不扒了他卢莫渝的皮?所以要想活命,他必须有所选择。
朱由榔歇斯底里地祈求,卢莫渝又伤心得稀里哗啦。毕竟眼前的这位天子仁兄,当年没少照应自己。
磨蹭了半天,见卢莫渝还没动手,楚半瓶又踢了他一脚。
卢莫渝扑通又跪了下去,磕头如捣蒜,悲悲切切:“皇上先行一步,将来以后,臣一定再为皇上尽忠!”
朱由榔吓坏了,然而他只来得及叫喊了一半。
嘭——
绳子猛被一拉,弓绷弦响,割断了天子高贵的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