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山河志-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国最后一位皇帝完颜守绪,最后落难蔡州城,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夹击之下,自杀殉国。

    华夏历史第一位,君王死社稷,虽然不是汉人,但却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不屈骨气。

    紧密而骤至的疾风,摧残着将近五百年的土丘,土丘之上,交杂密布的灌丛刺槐,发出激荡爆脆的撞击之声,似乎是不屈的先人灵魂,在发出永不服输的骨气,众人无不肃然起敬。

    明珠叹了口气:“先人英灵在此,不可造次,快来祭拜!”

    作为女真后人,谁也不敢对先人无状,明珠主持萨满仪式,哈尼带头,阿山、葛礼等八旗官兵,纷纷恭恭敬敬地行礼。

    萨满仪式复杂而神圣,任何一丝的滑头,都是对长白山天神的亵渎。所以私怨很深的哈尼等人,在仪式进行之中,谁也不敢心生杂念。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仪式终于结束。先人的灵魂祭拜完了,哈尼这才敢想起自己的私事。

    然而四周空荡荡的,哪里还有曹继武的人影。

    哈尼正要跳脚,忽见阴手阳臂兄弟上来了,劈头就问:“曹继武呢?”

    阴手两手一摊:“你们在此祭拜先人,他杵在这里干什么?早回家抱孩子去了!”

    哈尼气得发疯:“好你个曹继武,绕我们来拜祖,你却溜之大吉。竟然对先人如此不敬,来人,把他给我押上来。我要用他的血,来祭拜先人的灵魂!”

    眼前的这一帮傻鸟,明显是被曹继武给耍了。

    阴手摇了摇头,一把扯回了葛礼:“他又不是女真人,你去找他做什么?”

    葛礼闻言,顿时懵逼了。

    满人祭拜女真先祖,这是理所当然的。而曹继武却是个汉人,他不回家抱孩子,杵在这里凑什么热闹?

    曹继武既然不是女真人,那这对先人不敬的罪名,就相当扯淡了。拿扯淡的理由,去抓一个知府,就更扯淡了。

    哈尼气得抓狂:“我不信抓不到曹继武的把柄!”

    葛礼也相当不满,一把揪了阴手的衣领:“你还是不是咱满洲人,怎么老替他汉人说话?”

    阴手一把扯开葛礼的手:“行了,就凭你这副猴急,还想跟曹继武斗?别白日做梦了!”

    葛礼跳脚而起:“你竟敢羞辱我!”

    阳臂不耐烦了:“番妖军一下子杀了咱三千子弟,你葛礼敢不敢下刀?”

    葛礼闻言,顿时蔫稀了。

    一个小小的汉人知府,竟然调动驻防八旗,驻防将军的脸上很是无光,立即凑向阴手兄弟拱火:“他曹继武竟然驱使咱八旗来干粗活,你们俩真的就心甘情愿?”

    府堂一战,阴手尽管在曹继武的帮助下,沾点便宜,但最终还是败给了鱼成龙。大头打不过,只能收拾些小虾米。

    然而这等丢人事,阴手兄弟怎么可能告诉阿莎?

    阳臂眼珠子一转,拱了阿山一肘子:“虽然是干了趟粗活,但每人有十两银子的外快,你是不是想要他们,联合签名,向皇帝告曹继武一状?”

    阿山闻言,顿时也蔫稀了。

    他身为驻防将军,不能亲自出面弹劾一个知府。但各地驻防八旗兵丁,任务是帮满清保家卫国,而曹继武却让他们杀人,干地方守备部队的脏活。所以一旦他们联合上书,一定能收拾曹继武。

    可是这十两银子的外快,八旗兵丁半年的薪俸。这年头,谁会傻了吧唧的和银子过不去?

    阿山一旦唆使八旗兵丁搞事,把这十两银子搞没了,他这驻防将军也就做到头了。

    这么多人,真抓不住曹继武的把柄吗?

    哈尼忽然冷静:“那咱们就去城中,告状的老百姓一定成群结队,就凭这个,不信治不了他曹继武!”

    曹继武开刀,汝水为之色赤。杀了这么多人,老百姓一定会对曹继武恨之入骨,所以哈尼顺民意而为,这哈青天的名声,一定是手到擒来。

    阿山大力奉承,哈尼满脸都是兴奋,正要转身赶往城中,却听阴手的讥笑声:“去了也是瞎折腾,你别听阿山放屁!”

    老百姓是害怕曹继武,但并不是痛恨。

    被杀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欺男霸女的地痞流氓。曹继武把从他们手里,夺来的土地财产,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全部派发给了老百姓。

    所以得了实惠的老百姓,没有哪个会傻了吧唧的去帮哈尼收拾曹继武。

    阿山眼珠子一转,又想出一个坏主意:“咱们不如收买一帮老百姓,要他们”

    “胡闹!”

    明珠毫不客气地打断,“堂堂大清官府,竟然去收买老百姓,成何体统?”

    阿山顿时不言语了。

    阳臂微微一笑:“你们想收拾曹继武,我倒是有个好主意。”

    哈尼急不可耐:“快说!”

    阳臂愤愤不平:“曹继武如今请了洋和尚,引种了大量的西洋作物。可是明明是咱大清的天下,他却让老百姓面西祷告,焚香而拜,简直是岂有此理!”

    “对对对,这明明就是蛊惑我大清国民,去跪舔西洋鬼子,有辱我大清国体,这罪名不小,拿这个来治他的罪,谅他也没话可说!”

    等众人鼓噪完了,明珠摇头了:“曹继武这是借引进西洋作物为契机,教化老百姓对西洋世界,正确的初步认知。你们却拿大清国体说事,本来就很扯淡。如今番妖军里里外外,全是洋玩意。你们如果拿这个说事,总比这汝宁府有说服力吧?”

    众人闻言,全都蔫了。

    番妖军那全是八旗子弟,当然比汝宁府的老百姓,有说服力。但是拿这个去说服谁呢?

    遏必隆、鳌拜心里乐坏了,因为正黄旗短见没有出人,索尼后悔着呢。

    八旗子弟番化都没人管,谁还会在乎汝宁府的老百姓?

    明珠叹了口气:“我看还是算了吧,就见识而言,曹继武是站在山顶之人,而我们却是站在山腰之人,差距明显啊!”

    接着,明珠把从大丹活佛那里,听来的,曹继武初来汝宁府,在荆来客栈,关于见识的那一段高论,说给了哈尼等人。

    哈尼愣了半天,忽然明白过来:“好啊,你本来就已经知道,咱们此来是白费功夫!”

    葛礼也反应过来:“好你个明珠,你原来是打酱油来了!”

    明珠叹了口气,避过阴手兄弟的眼光,悄声道:“咱们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京师!”

    哈尼、葛礼闻言,顿时点头沉思。

    想起了正事,哈尼等人,纷纷向阴手兄弟告辞。阿山收了兵权,也拜辞而去。

    望着一帮人远去的身影,阳臂拱了阴手一下:“大哥,这帮瘪犊子玩意,回到京师,一定不干什么好事!”

    阴手满脸都是不屑:“瞧他们这副德性,连个汉人也收拾不了。回到京师,也是瞎费工夫!”

    如今镶黄旗的实力,处于绝对优势,其他各旗,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哈尼、明珠此次回去,设法捣蛋,一定是少不了的。

    然而阴手阳臂二人,显然没把他们放在眼里,朝背影唾了一口,转身回了悬瓠城。

第688章 索尼嘱孤() 
辅政大臣时代,正黄旗索尼居首,正白旗苏克萨哈第二,镶黄旗遏必隆第三,镶黄旗鳌拜第四。

    苏克萨哈资历最浅,见风使舵,背叛多尔衮,没有一点风骨可言,为其他三位仁兄不齿,早已被晾在一边。

    遏必隆武功高强,然而性格软弱,常常和稀泥。所以辅政大臣时代,清国的大政方针,实际上由索尼和鳌拜说了算。

    索尼精于政务,长袖善舞,大事不糊涂,能够很好地调和各方矛盾。

    而鳌拜军功出身,信奉实力,对索尼的软面蛋形象,早已不满。

    自皇太极开始,满洲八旗内部矛盾,一直都相当激烈。番妖军成军,镶黄旗实力大增,鳌拜再也受不了索尼的到处妥协,开始了熬油战术。

    你不是精通政务吗?

    那所有的政务,都由你一个人去掂量吧!

    清国继承了明国的天下,这么大的国体,政务的繁重,可想而知。

    不光如此,在索尼艰难处理政务的时候,鳌拜却在一旁鸡蛋里挑骨头,喋喋不休,把索尼搅得是心烦意乱。

    七老八十的索尼,身体哪里撑得住?

    鳌拜的伎俩,老奸巨猾的索尼当然清楚:

    这么熬下去,自己一定被熬死。到时候鳌拜大权独揽,以他不过脑子的独断果决,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很可能造成八旗内部的不稳定。好不容易得到的江山,有可能就付之东流了。

    苏克萨哈那是众矢之的,没有指望的价值。遏必隆软面蛋,况且他也是镶黄旗的,和鳌拜一定是穿一条裤子。

    所以索尼想来想去,还是强力主持,小皇帝康熙,提前亲政,借以减轻来自鳌拜的压力。

    这么一来,鳌拜暴跳如雷,更是加紧了熬油战术。

    可怜一把老骨头的索尼,精力、体力和毅力,在精力充沛的鳌拜,加大火力烘熬之下,最终油尽灯枯,卧床不起。

    刚刚亲政的小皇帝,对政务狗屁不通,全靠索尼手把手交接引导。所以听闻索尼卧床不起的消息,小皇帝慌了神,急急忙忙赶往府上探望。

    人活全靠一口气,这口气的支撑,就是精力。在精力的对决当中,索尼是一败涂地。眼前的小皇帝,还没有成年,如果和鳌拜对着干,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一老一少相顾一眼,小皇帝忽然垂下泪来,扑进了怀里:“祖翁,你不要去!”

    索尼虚弱地叹了口气,朝外摆了摆手。

    儿子索图迟疑了一下,还是退了出去。其他一干人,也全部退去。

    索尼拍了拍小皇帝的后脑勺,满眼都是无奈:“生老病死,天神的旨意,不可违也!”

    小皇帝放声大哭:“你走了,我怎么办?”

    索尼一旦逝去,鳌拜必然做大。凭他鳌拜的实力,怎么可能把小皇帝放在眼里?

    按照宫中的规矩,太皇太后和小皇帝见面的机会不多,能够大力帮扶他的,只有索尼。

    索尼就像从长白山中,走出来的长者,为小皇帝的将来,提着一盏明灯。可是如今这盏灯要灭了,小皇帝怎么可能不伤心欲绝?

    然而生老病死,这是天神的意思,索尼也无可奈何。

    过了良久,索尼叹了口气:“不要哭,天神把明灯给你夺去了,一定会另外给你准备一颗明珠。你把这颗明珠攥到手里,便可保我满洲兴旺!”

    小皇帝闻言,顿时停止哭声,一脸疑惑:“什么明珠?”

    索尼没有立即解释:“鳌拜这个犊子,私心是有了点,但不会影响咱满洲的整体利益。要不然的话,当年他就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反对多尔衮夺取皇位。他的那点私心,无非就是扶正两黄旗的地位,将多尔衮的正白旗给踢下去。所以,你尽管放心好了。”

    小皇帝闻言,顿时愣住了。

    鳌拜的事情,他早已听说。当年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实力最强,要不是鳌拜竭力反对,皇位根本轮不到顺治来坐,如今也不可能传到他康熙的手里。

    索尼说的一点也没错,他是站在满洲全局的角度,给了鳌拜客观的评断。

    小皇帝叹了口气:“满洲的利益是能保住,那我呢?”

    索尼拍了拍小皇帝的肩膀:“如果满洲都保不住,天神能会饶恕咱们?”

    小皇帝又愣住了。

    满洲不保,所有的满人,将再次回到深山老林子去。

    然而话虽是这么个说法,小皇帝更多担心的,却是自身难保。索尼其实已经告诉他了,只要满洲的利益没有损失,鳌拜是不会动小皇帝的。

    可是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滋味总是不大好受。

    八旗一代,索尼、遏必隆、鳌拜等人,考虑问题的时候,永远是首先站在满洲全局的角度,然后才是个人。

    小皇帝很聪明,在索尼眼里,他的个人利益,远远比不上满洲全局重要,所以他也不敢拿自己的小九九,去纠缠索尼。

    尽管小皇帝不说,但他那担心的小眼神,已经告诉了索尼,他所有的想法。

    的确,有鳌拜这尊恶神照在自己头上,别说他一个小孩了,就是索尼自己,也是心惊肉跳,疲于应付。

    索尼的表情,突然很痛苦。

    聪明的小皇帝知道,不是因为鳌拜,于是急忙用袖筒擦了擦鼻涕眼泪,静静地趴在床边。

    过了一会儿,索尼终于长叹一声:“天神给了你一颗明珠,你把他攥在手里,既可保满洲兴旺,又可保你安然无忧。”

    这次又回到明珠的问题,上次索尼没有立即解释,这次一定会倾囊相授。

    果然,索尼根本没有理会小皇帝的意思,像是在自责:“满洲起于白水黑山之间,除了军力之外,和汉人相比,长处不多。所以我和鳌拜一干人的满洲化,有点倒行逆施的味道!”

    小皇帝虽然还没有熟悉政务,但如今满清的大致局势,他还是很清楚的。在他的印象中,这是索尼第一次承认,辅政大臣时代,施政方针的确不怎么样。

    他面露喜色,小心翼翼地问道:“祖翁的意思,先皇的政策,还是可取的?”

    索尼闻言,立即瞪了一眼。小皇帝吃了一惊。

    小皇帝从小接触的儒家教育比较多,所以他的认知,充斥着儒家的玩意。

    索尼摇了摇头:“自秦始皇之后,汉人王朝,从未超过三百年。号称灿烂的华夏文明,四百年前,被蒙古人彻底灭过,如今也被咱们满洲给灭了。所以满洲一旦汉化,三百年等死的将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小皇帝闻言,心里哇凉哇凉的。

    索尼说的不错,自秦始皇之后,汉人王朝,一直都在轮回。刘邦的前汉,两百多年。刘秀的后汉,也是两百多年。最长的大唐,也不超过三百年。

    如果满洲汉化,落个等死的将来,那就何必呢?还不如直接回深山老林子去算球。

    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等等,乱七八糟的玩意,小皇帝几乎烂熟于胸。可是老辣的索尼,临死之前,还是毫不客气地,将小皇帝拳拳的儒家情怀,浇了个透心凉。

    满洲化不行,汉化更不行,那就是番化了。

    小皇帝心中一惊:“祖翁的意思,天神送来的明珠,就是摩西先生?”

    索尼点了点头:“确切的说,他是上帝送来的。”

    小皇帝满脸惊骇:“番妖军一事,他杀了我三千八旗子弟,无定河为之色赤,分明就是魔鬼,他哪来会是明珠?”

    索尼摇了摇头:“一颗明珠的形成,几乎要耗尽天神所有的心血。你不愿付出,又想白白拿走天神的心血,你觉得天神会答应吗?”

    小皇帝顿时无言以对。

    索尼继续:“我们八旗一代,是用真刀真枪,通过流血牺牲,夺取明国的天下。老朽,遏必隆、鳌拜、图海、佟六十等等,身上都有当年明国将士留下的伤痕。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身痛,二代八旗,是无法理解的。”

    “我们通过流血牺牲,为二代创造优越的条件。可是本心是好的,但却事与愿违。”

    “茅麓山一战,这是满汉之间最后的对决。我和鳌拜本以为,二代八旗,会继承我们的优良特质。哪里会想到,他们跑得竟然比兔子还快,把大将军图海,气得吐血。”

    “所以白吃白喝的现成,没有出现一丝的感恩,反而养成了一堆自私、懒惰的混犊子。他们根本就不体谅朝廷的难处,以为白养他们是理所当然的,薪俸一有延迟,就闹得不可开交,简直是太不像话!”

    “这样的八旗二代,指望他们来守住满洲的天下,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上天不酬勤,酬的是进取。”

    “安土重迁,叶落归根等等,所以如今的汉人,根本就没有进取。二代八旗把白吃白喝,当成是理所当然,自然也没有进取。”

    “老朽不太了解西洋,但那帮西洋犊子,竟然跨越两重大洋,跑到咱们面前了。所以他们的进取,咱们是难以想象。”

    “只有具备进取的心态,才是强者风范。向强者学习,永远都不会错的。汉人属于弱者,如今已经全趴在地上,咱们满洲,难道要向他们学习,怎样才能把头磕的响亮?”

    索尼的一番话,深深震撼小皇帝的心。

    可是已经被儒家熏染的小皇帝,对西洋的观念,以及曹继武的非常手段,相当恐惧。

    然而老而弥坚的索尼,既然亲口否定了自己的政策,说出了这么一番话,一定有他的道理。小皇帝还想再打听明白,可是索尼已经没有了呼吸。

    此时的小皇帝,尽管不理解,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索尼的面容,却很慈祥。他没有任何遗憾,也没有任何留恋。他所有的睿智,都已经给了小皇帝。

    可是此时的小皇帝,心里却空落落的。

第689章 汝宁府风波() 
索尼一死,鳌拜立即就杀了苏克萨哈。亲政的小皇帝无能为力,于是对政务不管不顾,整日纠集一群小伙伴,摔跤游戏。

    鳌拜以为小皇帝年少轻狂,自然是大喜过望。

    不过鳌拜杀了苏克萨哈,强行把正白旗压的一败涂地,其他各旗,自然是心惊肉跳。遏必隆不大管事,鳌拜一个人照应不过来,于是纠集爱新觉罗落魄子弟班步善,由他出任侍卫内大臣,牢牢掌控紫禁城的防卫。

    班步善是努尔哈赤的孙子,目前的爱新觉罗家,只有郑亲王济朗,能和他一拼老资历。但是他却没有军功,因而只是荫封辅国公,郁郁不得志。

    侍卫内大臣,紫禁城的侍卫长,直接掌管皇帝本人的安危。鉴于皇家的特殊性,这个职务,只能出自上三旗的人员,绝不会由皇家的人担任。

    郑亲王济朗出面,好心劝班步善,不要跟着鳌拜跳火坑。

    但皇家的人,一旦担任侍卫内大臣,皇位就近在咫尺。小皇帝表现出来的贪玩,也让班步善觉得他难成大器,于是毫不犹豫地跟鳌拜借了盟。

    从此鳌拜主掌朝政,班步善主掌朝内,两个人一里一外,牢牢控制了满清的大权。如此一来,一个想独揽朝纲,一个惦记着皇位,小皇帝整日看似玩闹嘻戏,各方进入一个都相对满意的平衡状态,京师也就风平浪静了。

    既然京师没什么大事,远在千里之外的汝宁府,自然是难得的清闲。在曹继武的主持下,汝宁府有条不紊地引种西洋作物,仅仅三年时间,就取得的显著的成果。

    红薯、西红柿等等西洋作物,此时的华夏,还是稀罕玩意,汝宁府显然成了稀罕中心。

    有了特色,精通商业的邹蒙厚、贾开章和包进财三位,迅速抓住商机,招商引资。

    湖广巨贾金印、杜省斋,江南富商甄仕人、兔人龙,中原大户康惠之等等一大批商绝之人,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入汝宁府。大明两百多年间,名不见经传的汝宁府,一下子成为了真正的繁华中心。

    商业的传播速度,汝宁府的大获成功,如同雪花一般飞传。

    京师遏必隆,看见红薯稀奇,看见向日葵好奇,总之,汝宁府传来的西洋作物,让他相当羡慕,于是来信曹继武,委婉请求,将成功的经验,在两黄旗的领地推广。

    曹继武于是派阴手阳臂兄弟,挑选三百经验丰富的农民,带上良种,赶往河间府引种西洋作物。

    事业大获成功的同时,曹继武的家庭,也是幸福美满。

    三年过去了,小宝成了东游西荡的小顽童,颇有当年小继武的调皮范儿。

    佟君兰又生了个女孩,取名红杏。尽管曹继武觉得别扭,但妻子佟君兰喜欢,拿自己的女儿,调侃了情敌,顺便也揶揄了丈夫,非常好玩。

    晚秋的中午,凉风过后涌来一团燥热,鸭鹅园内,高大的梧桐树,满满的庞大枝叶,这是今年他们最后的生命,因而浓绿似墨。

    梧桐树下,佟君兰斜倚曹继武的肩膀,一手晃着婴儿车,满脸幸福的笑容。

    “夫君,你看杏儿的眼睛,多像杏儿!”

    佟君兰满脸俏皮,然而两个杏儿,让曹继武相当尴尬,他伸手刮了她的鼻子:“杏儿要是知道,晚上一定来找你。”

    “夫君搂着为妻,如果杏儿真的来了,夫君岂不是齐人之福?”

    “看来夫人是羡慕了,要不要来反齐人之福?”

    佟君兰俏唇一撇,立即给了一粉拳。

    夫妻正在调情之时,忽然门外喧嚷起来。

    曹继武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但老百姓确实得到了满满的实惠。他们靠自己的双手,不但挣得了土地,也学会了种植西洋作物。

    物质基础,决定精神文明。

    所以可别小看这些西洋作物,它们的大量引种,极大地改善了粮食结构,丰富了老百姓的饮食生活。

    历史上,大规模引进西方作物的,只有汉初的张骞。所以曹继武的举动,完全可以媲美张骞。

    华夏犬儒的奴才德性,只擅长钻营权谋,对民生简直是狗屁不通。可是华夏的悲哀也在于此,犬儒是正统主流,对民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