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血山河志-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金日乐斜靠在栏杆上,翘着一只脚,让孙得海报船。
对方是干爹的行头,孙得海不敢怠慢,把水师各类战船,仔细地说了一通。
十橹苍山铁,乃是海上著名的小型铁甲舰。这种战舰体积小速度快,轻便灵活,风起杨帆,风息摇橹,非常适合众人逃窜。于是曹继武附耳金日乐,就要苍山铁。
金日乐得了信息,咳簌一声,打断孙得海的滔滔不绝,做作出一幅轻描淡写:“据可靠消息,张煌言就在江山岛,你去给老子调一只苍山铁来,本将带人去收拾他!”
当初南京城内,三兄弟在火器营,呆的时间不短,所以对清军的号令系统,十分了解。考虑到可能会遇到正牌的清军,所以一路上,三兄弟合力,摆弄出各级将官的令旗。
这令旗乃是军中的信物,寻常人等,根本无法仿制。孙得海接过令旗,丝毫没有怀疑,转身带人而去。
过了一会儿,孙得海果然从军港,开出一艘苍山铁来。金日乐一声令下,孙得海的人马,全部撤了下来。
哥十个围着陈茂兴等人,夹裹着四个女人,迅速上了苍山铁。
陈茂兴等人,怎么看怎么不像士兵。而且哥十个,看起来像是步兵。孙得海厮杀多年,军中眼力还是有的。
见孙得海疑惑,金日乐立即顿了一下白龙剑,满眼露出凶光,孙得海等人,吓得不敢抬头。
然而张煌言是兵部尚书,这可是一条大鱼。如果能替大清逮住他,这升官发财的梦想,就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孙得海不顾胆怯,提出申请,要和金日乐一起出海。
金日乐眼珠子瞪得比铜铃还大:“他娘的,想和老子争功不成?”
李文章拿着瓜锤,在鲁志高的斧头上,磕出无数火星。锤斧相击的沉闷脆声,把孙得海的人马,吓得直哆嗦。
这艘苍山铁,船况极好,黄忠义快速检查了一下,以眼神示意金日乐。
金日乐大手一摆,孙得海转身,带人而去。
等他们走远了,三兄弟迅速跳上了船。黄忠义上瞭望塔,观察航向,指挥行船,并掌握敌情。
此时西风正紧,李文章等人扯起风帆,鲁志高掌舵,木长青指挥十个陈氏子弟摇橹。众人齐心协力,苍山铁飞一样,向大海驶去。
台州城位于椒江南岸,因此曹继武命令苍山铁,靠着北岸行驶,尽量减少被发现的几率。同时拉长炮台火炮的射程,降低炮弹的命中精度。
二金迅速检查了装备,向曹继武汇报:船上有千斤佛郎机炮一门,炮弹十枚;虎蹲炮两门,十五枚炮弹;火绳枪十只,枪弹六十发;火失发射器十具,火箭一百支。
看来这个孙得海,一定在惦记着张煌言的脑袋,所以弄了条好船,意图取得金日乐的好感,好带着他们喝口汤。
回想起刚才的情形,众人大笑不止。
曹继武提醒二金道:“你们两个,费了火器营炮弹无数,佟都统心疼的吐血。那帮呆鸟冷静之后,一定会追来。所以今日,就要看你们两个的了!”
金日乐嚷嚷道:“大师兄,就瞧好吧,三爷叫炮弹打他们脑袋,就绝不会打到脚上!”
众人大笑。对于二金的火器技法,哥十个自然信心满满。
根据黄忠义报来的江口水势,曹继武揣测了一下交战的形势,立即命人挪炮。
敌人要来追赶,所以船尾的火力一定要猛。于是两门虎蹲炮,全部被移到了尾部。右舷正对台州城,所以千斤佛郎机,就放在了右侧。
李文章等人,跟着二金,也学会不少火器操作方法。于是方国泰、单文德、冷化成和良茂才四个人,帮金日乐在船尾操炮。章祥瑞、刘保全和周成二人,帮金月生在右舷操炮。
火枪不比刀剑,操作相对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哑火,甚至炸膛。因此短时间内,很难教出一个合格的火枪手。这里是水上,战事一旦发生,单凭三兄弟和哥十个,会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所有的人力,都必须充分利用。
农家子弟,有的是力气,拉弓放箭没有问题,只是准头不行。于是曹继武和李文章二人,在甲板上,教授剩余的陈家子弟,拉弓放箭的方法。
三兄弟等人走后,孙得海心里越想越觉得不大对劲。女真人都是金钱鼠尾,只有后来的汉奸杂牌,才是滥竽充数的大辫子。然而由于李文章力大,头盔愣是被扯大了一圈,戴在金日乐的头上,把鬓角额发,全部遮住了。
孙得海尽管看不见金日乐的发型,但还是不放心:即便他真是八旗将领,但其他人的大辫子,明显就是汉奸杂牌。仅仅一个八旗将军,怎么可能带着一群汉奸杂牌?
被干爹行头吓怕的孙得海,事后诸葛亮,于事无补。只得硬着头皮,把这事通报了总兵。
调集苍山铁的令旗,李六子没有看出异样来。然而哥十个是步兵,陈茂兴等人是农民,孙得海给李六子,打了八分包票。
孙得海跟随李六子多年,所以李六子相信他的判断。于是总兵李六子立即带人,登上了城墙。
此时的苍山铁,正沿着北岸疾驶,李六子一看形势不对,立即摇旗,命令停船。
见苍山铁没有理会,李六子等人,已经确认孙得海被耍了,急令炮兵开炮。
炮兵得令,立即备炮。然而苍山铁早就准备好了,见城上填火药装弹,立即先发制人。金月生亲自校瞄,一声巨响,一颗开花炮弹,在空中划了弧线,把炮台上的炮手,全部炸飞。其余搬运火药和炮弹的杂役炮兵,吓得四散逃命。
城上炮台被击毁,李六子连忙率船来追。
黄忠义站得高看的远,立即给曹继武指认李六子。曹继武留下李文章,指挥陈家子弟,自己连忙上了指挥台。
此时的李六子身披铠甲,立在旗舰指挥台上,不断摇旗指挥水师舰队,散开阵型,合围苍山铁。
擒贼先擒王,曹继武看的真切,立即给金日乐发号:“中间长龙旗舰,指挥台!”
金日乐得令,立即令方国泰等人,调转炮口瞄准。两门虎蹲炮齐声怒吼,交叉火力,覆盖指挥台,将李六子炸的粉碎。
清军水师没了主帅,顿时乱了套,争相逃窜。几只哨船靠的近,被虎蹲炮发出的散弹,炸的粉碎。清军轻便船只,再也不敢追击。
苍山铁人员,操炮技术,远胜清军。主帅被炸死,士气一落千丈。此时陈家子弟,在李文章的指挥下,火失如雨,孙得海见势不妙,掉头就跑。水师战船,纷纷逃回城中。城上的清军,已经挨了一炮,因此无人再敢露头。
苍山铁就这样,大摇大摆地驶入了大海。
第138章江山岛()
台州椒江口一战,二金的火炮本领,大显神威。众人纷纷赞叹不已。然而杂牌清军,也太不经打了,二金有些扫兴。
行船大约一个时辰,宽阔无垠的海面,扑面而来。众人正在欢呼之时,前方突然出现一只巡逻哨船。曹继武吃了一惊,急令众人落入炮位。
哨船挑的是大明的旗号,黄忠义看的真切。于是指挥台上的曹继武,急忙打旗语。
对方果然是张煌言的部下,曹继武于是以黄宗羲的名义回旗。哨船一见旗语,立即靠了过来。
趁他们靠过来的空当,众人连忙将清军衣服换掉,扯开了大辫子。
哨船将士,看到了众人换衣服。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停在了三百步之外,不肯近前。
曹继武于是拿纸笔,写了张纸条:曹继武特来拜见。
章祥瑞将一只火箭的火药磕出,将纸条塞入了药筒。李文章膀大腰圆,浑身千钧之力,拿了一张硬弓,隔海三百步,“嗖”一声,羽箭就钉在了哨船桅杆上。
哨船上义军大惊,连忙拔下箭,立即调转船头,去了江山岛。
约莫半个时辰,海面上五艘战舰,呈品字形直扑而来。中间旗舰桅杆上,大大的张字旗号,十分的显眼。原来是张煌言亲自率船,来接曹继武。
双方隔着海面,用旗帜行了礼,于是张煌言调转船头引路,苍山铁跟随舰队,赶往江山岛义军大本营。
一路之上,张煌言水师战舰,阵型极为整齐。然而各舰军士,一个二个,脸显菜色,士气不高。
看来清军禁海,对义军影响挺大。他们之所以能够支撑下来,全靠着对大明的一腔热血。但是缺资少粮的日子,如此长久消耗下去,义军最终,还是免不了失败。
曹继武嗟叹不已,一路思索,要为张煌言谋划一条,好的出路。
周崔芝、陈天书和阮春雷三人,此时也在江山岛上。黄宗羲和张煌言二人,曾对曹继武赞不绝口,三人早有耳闻。
兵部尚书亲自前往迎接,一下子把曹继武的势场,抬得很高。张煌言如此看待曹继武,周崔芝三人,自然不敢怠慢。见舰队返回,三人连忙率一帮骨干,到岸迎接。
张煌言将周崔芝三人,一一介绍给曹继武,众人寒暄了好一阵子。
清国禁海,义军物资困乏。但张煌言还是拿出不多的物资,摆宴热情招待曹继武一行人。
酒过三巡,张煌言急不可耐,极力邀请曹继武加入义军。周崔芝三人,也纷纷附和,但曹继武只是含含糊糊应付。
张煌言如果紧紧追问,曹继武就顾左右而言他。
见曹继武不上趟,周崔芝于是给二金使眼色,希望他们俩帮衬。
但此时的周崔芝,并不知道二金的身份。这可是敌人的阵营,所以二金只顾开吃开喝,几乎一言不发。
见张煌言面色不悦,曹继武眼睛一转,斜挑眼眉,神秘问道:“尚书大人,听说您有件宝贝,甚是珍惜,可否引我一观?”
开什么玩笑,荒凉海上,我哪里有什么宝贝?如果真有宝贝,早就拿来换粮食了!张煌言暗叹一声。
待要出口解释,张煌言一看曹继武斜着眼,一脸神秘的笑容,顿时又疑惑起来:这小子刚才的语气,似乎是故意的。
阅历丰富的张煌言,立即明白了曹继武的用意,于是堆起了笑容:“这事你也知道了,真不愧是地里鬼。既然你知道了,那本阁就让你看看。”
“本阁和曹兄弟去去就来,你等且自便。”
张煌言起身,安排完众人,立即给周崔芝三人,分别使了眼色。
三人会意,纷纷起身。张煌言伸手,请曹继武离去。
曹继武起身正要走,佟君兰和沈婷婷也起身要去。二金皆明白曹继武的意思,于是连忙对佟君兰和沈婷婷分别附耳。两个少女,这才又坐了回去。
张煌言带头,引着四人,穿过军营,进了一间密室。
五人纷纷坐定,张煌言开门见山:“曹老弟有话就直说,这是密室,也没有外人。”
曹继武也不啰嗦,直接反问:“以四位大哥来看,你们还能坚持多久?”
四个人闻言,一下子就愣住了。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但他们没有答案,一直在竭力回避。然而回避就是得过且过,抗清的大业,如果是这个样子,最终的结果,四人不敢想象。曹继武一句话,就点中了他们的死穴,张煌言四人,没有答案,低头不语。
看他们凝重的脸色,曹继武就知道他们心里没底。
曹继武整理了思路,于是征询意见:“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问题永远存在,如果不去面对,甚至是逃避。那问题永远都是问题,他总有一天会爆发。压抑的越久,爆发的威力就越大。其中最坏的结果,就是身心绝望。”
“如果你们不想要这个结果,那就先放下个人好恶。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曹继武的这个建议,四位大哥,以为如何?”
关键是问题太过残酷,能把人心给生生敲碎。所以张煌言四人,不敢面对问题。然而不面对问题,他就不存在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俗话说,观局者迷,旁观者清。曹继武一定会有独到的见解。他只是怕四人情绪激动,到时做出不理智的疯狂,所以要提前打预防针。
过了一会儿,四人准备好了心态,相互对视,轮流向曹继武点了头。
曹继武很满意,继续说道:“我先来帮你们分析一下,你们的对手清军。”
清国的主力部队,是八旗军。而真正的满洲八旗军,只有二十多万,加上汉八旗和蒙古八旗,也就四十万人。这四十万人,对于偌大的华夏来说,实在是太少,而且他们不善海战。所以张煌言等人,接触到他们的机会,几乎渺茫。
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部队,选择投降的,倒不是很多。清国之所以能够风卷残云,席卷全国,几乎全靠着大明反水的百万大军。
关外的八旗军,其实对关内的情况,并不了解。但反水的大明军队,就不一样了。这帮人原本就是大明的子民,他们几乎熟悉大明的每一寸土地。有了这些人作为带路党,所以大清几乎每战必胜,打得大明毫无招架之功。
而且原来大明的绝大多数重臣,丢弃仁义道德,转而屈膝大清。这样以来,大清文武并用,以汉制汉,所以很快就平定中原,席卷江南。
目前义军直接的对手,就是大明原来的一帮人,如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李成栋等等。这帮人原本在大明,属于怀才不遇,皆不是什么显要人物,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但他们一旦到了满清,却个个身手不凡。
为什么换了主人,他们就爆发了?这问题的根源,只能在大明自己身上找。
拆穿的太多,曹继武怕他们受不了,所以没有指出明国无能的原因,只说大明气数已尽,无力回天。他拿天意搪塞,并直言,义军支持不了多久了。
曹继武一席话,说的张煌言无言以对,周崔芝三人,也只有长吁短叹。
过了一会儿,等四人神色缓和了,曹继武问张煌言:“请问尚书大人,刘邦之所以能胜项羽,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张煌言不假思索:“当然是知人善用,项羽刚愎自用,连一个范增也给气跑了,不败才怪。”
曹继武直摇头,张煌言甚是奇怪:“那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曹继武神秘一笑:“因为刘邦有根,而项羽却没有。”
周崔芝疑惑不解:“什么意思?”
曹继武不再绕他们,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
关中千里沃野,蜀中天府之国。这是大秦帝国兴旺的根基,而刘邦正是占据了这两块地盘。所以即使他经常败的一塌糊涂,也能迅速组建军队,从新再来。
而项羽的彭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楚汉相争的主战场,几乎全在项羽的家门口。所以项羽根本无暇安心修养,时间一长,就耗不起了,最终败亡。所以楚汉之争,就是消耗战,谁能耗得起,谁就能胜。
刘邦此人,并不是君子,历来也被人瞧不起。可就是这个流氓,开创了前汉两百年的基业。他靠的就是,萧何帮他守住了根。
所以前汉历代君王,皆找到萧何的后代封侯,不让他断后。而反观韩信被杀,张良二世而亡。这足以见得,汉家皇帝对萧何功绩的认可。所以根基,才是立足之本。
四人闻言,恍然大悟:义军奋斗海上,无依无靠。本来靠着和岸上百姓互通有无,尚可缓解一下物资紧缺。结果清军禁海,交往断绝。没有岸上百姓的支援,在这荒凉的海上,只能一天天衰落下去,最终消亡。
曹继武以楚汉之争,暗指义军无根。无根之木,岂能长久?
想起海上的日子,越来越艰难,张煌言伤心不已。周崔芝三人,心情也是相当的差。
第139章少年指路()
广阔无垠的大海,比沙漠还要荒凉。义军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连自己的生存都解决不了,那反清复明的春秋大义,岂不是白日做梦?
过了很久,等他们缓过了情绪,曹继武又问张煌言:“听说尚书大人,对郑成功攻打台湾的策略,很是不赞同?”
张煌言点头:“郑成功手握强大的舰队,不思攻打清军,反而去挣一个荒凉的破岛,真让人痛心!”
曹继武摇头笑了:“曹某刚才给您说的一番话,算是白说了。”
“什么意思?”
张煌言很不理解,两眼发光,瞪着曹继武。
曹继武直视张煌言的眼光,没有一丝的闪避:郑成功虽然有强大的舰队,但也需要强大的军资,然而这军资要从哪里来?士卒无饷,枪炮无弹,再强大的舰队,也是一堆废柴。
水师乃水上兵种,而清军皆是陆战高手。所以郑成功的部队,一旦上了岸,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如今大清占据了整个天下,而郑成功在海上却无依无靠。双方消耗起来,郑成功很快就会败亡。
要跟大清长期耗下去,郑成功必须要有根。台湾的荷兰人,离南洋万里之遥。而泉州离台湾,才区区三百里。所以郑成功和荷兰人打消耗战,就一定能够取胜。
拿下台湾,他郑成功便有了一个落脚之处,这样才能够长久和清军对抗。所以郑成功的头脑,是相当的清醒,他去打台湾,也是明智之举。
然而阮春雷不同意曹继武的观点,极力反驳:“可是他这一走,丢下我们,我们又能就支撑多久呢?所以郑成功这种不顾友军的行径,让人极为痛心!”
曹继武正色:“还是第一个问题,他不去打台湾,你们还能支撑多久?”
众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即便郑成功留下来,和大家一起干,最多也只能多残喘几日而已。毕竟人家大清已经占据了天下,单靠几个荒凉的岛屿,要和整个天下消耗,简直就是蚍蜉撼树。
俗话说的好,亲兄弟明算账。郑成功、周崔芝、阮春雷和陈天书,虽然同归于大明治下,但四人各有各自的武装和利益。共同抗清,前途渺茫。既然大家一起干,难有成效,那人家郑成功,私下里给自己找条后路,按道理也无可厚非。
然而郑成功一旦有了台湾,他就有了根。而周崔芝三人,就尴尬了。虽然都是兄弟,但是三人要是去了台湾,那得看郑成功的脸色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郑成功的台湾,岂能容周崔芝等人的武装存在呢?
所以郑成功一旦拿下台湾,周崔芝三人,就只有三条路了:
第一条就是投靠郑成功。但大家原本是坐在一起的兄弟,到时候却要成为人家郑成功的属下,周崔芝三人,颜面上根本接受不了;
第二条路就是投降大清。但要真走到了这一步,那以往的热血,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笑话;
这第三条路,就是杀身成仁。这样可能保留名节,但必须拿命来交换。
为什么说是可能呢?因为奸佞马士英被杀身成仁了,闯贼刘宗敏也被杀身成仁了,太监王承恩也殉国了,但投降的东林党钱谦益等人,活着的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却仍然对他们愤愤不平,认为他们的下场,纯属活该。
所以气节这个玩意,是人为操纵的。操纵在谁手里呢?钱谦益、黄宗羲等等,手握笔杆子的人手里。
能不能得到气节,那至少要有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先去见朱元璋。
第二,必须和笔杆子是同路人。
第三,必须看看人家清国的脸色。
显然,马士英、刘宗敏和王承恩三人,都去见了朱元璋。前两位满足第一个条件,但满足不了第二个和第三个条件。后一位满足第一和第三个条件,但不满足第二个条件。所以气节两个字,他们是得不到的。
扬州、江阴、嘉定、闽北等等,去见朱元璋的老百姓,成千上万,然而不满足第二个条件,所以人家连笔都懒得动一下。
所以气节两个字,活着的笔杆子要是喜欢,那就扔给你,如果不喜欢,那就踩在脚下。奸佞无耻小人,气壮山河地殉国了,铁骨铮铮名士,却有滋有味地活着。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还能分出个三六九等来。是不是相当操蛋?
张煌言是兵部尚书,陈天书是隆武皇帝的侍卫,这二人根正苗红。如果选择去见朱元璋,满足第一和第二个条件。清国为了拉拢民心,这第三个条件也能满足。那这气节二字,就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他们并肩作战的兄弟——周崔芝和阮春雷,这气节二字,几乎板上钉钉要黄了。按照二人海盗出身的身份,如果他们去见了朱元璋,铁骨铮铮钱谦益等人,一定不会把气节扔给这二位。即便是激愤高昂的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对此事也会支支吾吾,遮遮掩掩。
所以对于气节这个玩意,周崔芝和阮春雷二人,觉得相当的蛋疼。而张煌言和陈天书二人,也觉得相当的郁闷。
所以郑成功攻打台湾,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张煌言四个人,是极力反对。因为一旦拿下台湾,郑成功打开了一片天地,他就有了活路。到那个时候,摆在四人面前的三条路——依附、投降和杀身成仁,都相当的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