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城市攻略-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贵。”傅小天吃了一惊,1金可是一万铜币,那可是10艘小型战船的价格啊。
    “贵吗?”巫女似乎对钱没什么概念,“我好想卖出去好几千颗了吧。”
    好几千颗……
    傅小天今天才知道,原来巫女有如此强悍。自己经常教训她不务正业,结果别人无师自通,对经商尤其在行。这才多久,就卖出去了好几千万铜币的东西。
    钱多多要是知道了这件事,怕是要羞愧而死了。
    巫女十分不满地看着手中那个瓶子:“这药很废材料,没多少钱赚,一颗也就赚几百铜币。而且很费时间,那几千颗药是我存了好久的。我就是觉得好玩,所以研究的。”
    耗时,费材料。
    光是这两点,就打消了傅小天量产的念头。
    “你那些药丸都是卖给谁的?平时也没看见你有出去,都是怎么卖的?”傅小天决定今天要好好的刨根到底,问出一个子丑寅卯起来。
    巫女一直在自己手中,不过却仿佛没有开发一般。现在好不容易有空闲时间了,傅小天当然要仔细研究研究。
    “我都是交给苏小容卖的。她有天来找我,发现好多**药后,就说可以卖掉。然后我就全让她卖了,作为报酬,送了一颗最好的**药给她。”将那粒粉色的药丸再度倒出来,在傅小天面前晃了晃,“喏,就是这种药丸。这是最好的,几乎没有一点副作用,而且能够让人产生十分旺盛的**。这种药,可是要卖5金的呢。主公,你看我多好,本来想把这颗送你的,结果你没要。”
    想到主公居然拒绝自己的好心,巫女就是一脸的各种伤心、难过、委屈……
    “你还是收起来吧,万一捏碎了,你可就损失了5金。”傅小天好心劝说起来,也生怕那玩意真碎了。
    “还是给主公吧。以后遇到女刺客,万一不好糊弄过去的时候,就赶紧捏碎这颗药,说不定还能保命,然后还能勾引那个女刺客。”说着,巫女就将药丸丢给傅小天。
    “呃嗯……”
    原本躺在床上的梁薇薇,突然轻吟了一声。傅小天一直都在关注着梁薇薇,此时见梁薇薇似乎有转醒的可能,立即站起身来往梁薇薇那边走去。
    “别动”
    巫女手中的药丸已经抛出,急忙大喊道。
    那颗药丸原本应该是抛到傅小天右手上的,结果因为傅小天站起来,却落在了傅小天右边。正好傅小天要侧身过去梁薇薇那里,结果一脚抬起,踩了下去……
    咔嚓……
    药丸的轻微破碎声,随后一层粉色的气体飘了起来,逐渐扩散到整个房间。
    “不会吧,又来这招”
    傅小天已经尝试过苏小容那颗药丸的厉害,知道一旦中了这招,肯定没办法控制自己。如果只有一个巫女还好办,一直诱惑自己,大不了就地正法,也圆了她一心想亲自做试验的念头。
    可是梁薇薇,傅小天实在无法下手。
    真下手了要怎么办?怎么面对许风岚、李素雨,还有夏瑶?
    一股幽兰的气息,渐渐涌入到傅小天的鼻息间。隐约间,傅小天还能够听到巫女的呼吸,开始由慢渐渐变的急促起来。似乎整个人,已经贴在了自己后背,缓慢地摩挲着,移动着,一股幽兰的体香渐渐触碰到了耳朵……
    。
    'w  w  w  。  b  o  o  k  。c  o  m'
第331章 逆推【第九更】
    第第九更】
    为什么我不能动了?
    傅小天突然发觉不对劲,上次虽然自己也闻到了那种香味,可是身体还是自己控制的,只是大脑受到刺激。
    而这一次,傅小天惊恐的发现自己的身体不能动弹。
    怎么回事?
    傅小天不敢置信,想要说话,也发觉自己的喉咙很沙哑,机会发不出任何的音节。
    幽兰的香味依旧在弥漫,体内的血液也开始逐渐沸腾起来。可是身体却不能动,这让傅小天有一种无名的燥热感。这种感觉,比上一次更加强烈,却也比上次更加无法发泄。
    “主公”
    软绵绵的声音从傅小天身后响起,巫女洁白的双手缓慢地摩挲着。
    “我……”巫女的声音有一种yu火的感觉,“我好想拿错药了。”
    傅小天感觉自己脑袋轰的一下炸开,拿错药,拿错什么药了。可是傅小天却无法说话,更无法质问,到底拿错了什么药。
    ——————————————————————
    腐竹很抱歉地说道:以下文字属于凑字章节,希望大家都在睡觉,不会上当。等明早起来看的时候,腐竹已经全部修改成正文。自动订阅的用户也不用担心,修改之后不会另收费。
    20分钟内,腐竹实在写不出9000字来,所以赶在0点之前,凑齐今天的3万多字。万分抱歉,腐竹依旧在拼命码字,今天一天都没有休息,一直在码字。一定会修改完这9000字的正文,腐竹再去睡觉的。
    。
    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爱情故事的八位才艺名ji。明末在秦淮一带的八个名ji,又称“金陵八艳”。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
    明朝末年,以色貌才气而名冠秦淮河的金陵八艳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时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者何止百千?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命运皆与她们有着重大关系。美女爱英雄,ji女爱才子。她们的艳丽不仅令凡俗之人动心,更令许多英雄才子为之神魂颠倒,乃至历史随之改变。
    明末的秦淮河一派勾栏瓦肆,歌舞升平,笙歌彻夜的景象。其中青楼林立,尽是风尘女子的世界,俨然成为明代最为繁华的歌舞地。许多青楼都收留有父母双亡,孤苦无依的童女。她们教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舞。待其长成后便成为青楼中的招牌。金陵八艳柳如是、李香君、卞玉京、郑妥娘、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董小宛皆是由雏ji养成至秦淮河一“绝色”的。
    八艳不仅个个相貌身材一流,而且诗词歌舞样样精通,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关心天下大事,与继东林党之后的复社文人来往密切,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当真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中的李香君,卞玉京、董小宛与明末四公子中的侯方域,方以智,冒襄的风流韵事被时人传为美谈。
    岂知明末四公子在当时文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成立的复社是继东林党之后又一重要的带有政治色彩的文学社团。明末四公子均是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之后,诗词文章一流。其中方以智文武双全,为大明朝作过很多贡献。他任崇祯帝翰林院检。明亡后他为光复明朝而奔走,任南明永王定王的讲官,永历帝的宰相。当清朝一统天下成定局之后,他又积极筹备反清复明活动。当时慕其名而投奔者成千上万。
    八艳中的柳如是、顾眉生、寇白门后来都从良跟随明末的历史名臣。明亡后,八艳中许多人都因政治原因而遭追捕。陈圆圆,董小宛也由此出现在当时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生命中。
    当时明末将领吴三桂投在闯王李自成的麾下。他控制着长城要塞,抵御清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圆圆被献与吴三桂受尽恩宠。两人感情笃深。后来李自成麾下另一将抢夺陈圆圆。吴三桂迷恋与她,因此大怒道:“我手握重兵竟连一女子也保护不了”冲冠一怒为红颜,自此吴三桂起兵投清倒戈相向。农民军毕竟难敌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清军入关,如风卷残云般将其歼灭。李自成功败垂成,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英雄。清统一天下后,吴三桂因其功高而被封为西南藩王。若当时陈圆圆未被抢,吴三桂未必会倒戈相向,历史上是否真会有大清朝还未可知。
    金陵八艳,色冠一方,她们的命运与帝王将相紧连在一起。许多历史事件的背后,帝王将相的许多令常人难以理解诡异出格的行为都可从她们的命运中找到答案。英雄爱美女,金陵八艳之艳,可谓艳之极至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ji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
    她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尺牍》。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友好,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氏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柳氏后生有一女。有“红学”者认为,曹雪芹设计的绛云轩是来自柳氏的绛云楼。
    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史称南明。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托住了。于是钱便腼颜迎降了。钱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钱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氏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后来又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氏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郁达夫在《娱霞杂载》中录有柳如是的《春日我闻室》一诗。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十分敬佩。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柳氏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1664年钱氏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恶棍们虽被吓走,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柳氏死后葬于虞山佛水山庄。
    柳如是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诗人,传世之作有《戊寅草》《柳如是诗》《尺续》等。
    柳如是的主要诗作:
    金明池?咏寒柳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 怜低语。
    江城子?忆梦
    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事。砑红笺,青绫被。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南乡子?落花
    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愿他少识相思路。
    杨白花
    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
    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
    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
    梦江南?怀人
    其一
    人去也,人去凤城西。细雨湿将红袖意,新芜深与翠眉低,蝴蝶最迷离。
    其二
    人去也,人去鹭鹚洲。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罗幕早惊秋。
    其三
    人去也,人去画楼中。不是尾涎人散漫,何须红fen玉玲珑。端有夜来风。
    其四
    人去也,人去小池台。道是情多还不是,若为恨少却教情。一望损莓苔。
    其五
    人去也,人去绿窗纱。赢得病愁输燕子,禁怜模样隔天涯。好处暗相遮。
    其六
    人去也,人去玉笙寒。凤子啄残红豆小,雉媒骄拥亵香看。杏子是春衫。
    其七
    人去也,人去碧梧阴。未信赚人肠断曲,却疑误我字同心。幽怨不须寻。
    其八
    人去也,人去小棠梨。强起落花还瑟瑟,别时红泪有些些。门外柳相依。
    其九
    人去也,人去梦偏多。忆昔见时多不语,而今偷悔更生疏。梦里自欢娱。
    其十
    人去也,人去夜偏长。宝带乍温青骢意,罗衣轻试玉光凉。薇帐一条香。
    杨花
    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杨柳?其一
    不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
    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
    杨柳?其二
    玉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
    忆得临风大垂手,**原是管相思。
    《声声令咏风筝》
    杨花还梦,*光谁主?晴空觅个颠狂处。尤云殢雨,有时候,贴天飞,只恐怕,捉它不住。
    丝长风细,画楼前、艳阳里。天涯亦有影双双,总是缠绵,难得去。浑牵系。时时愁对迷离树。
    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珍贵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她与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秦晋之好。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戏称柳如是“柳儒士”。
    陈圆圆本为昆山歌ji,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
    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吴三桂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圆圆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飞骑传送,自引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吴氏进爵云南王后,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董小宛是明末有名的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
    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女子中的一流人物。她的姿色曾引起一群名公巨卿、豪绅商贾的明争暗斗。但这个流落风尘的女子鄙视权贵,巧与周旋,勇于斗争。而明末四才子之一冒辟疆富于才气、风流倜傥,董小宛对之一见倾心。冒辟疆容貌俊美,风度潇洒,人称“美少年”,是复社中一位才子。
    小宛入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相处得非常和谐。马恭人(辟疆母)和苏元芳(辟疆妻)特别喜欢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顺从,服侍她们比婢女还要用心。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小宛初进冒家,仿钟繇帖,学曹娥碑,每天写几千字,既不错字,也不漏字。
    小宛还曾代替辟疆给亲戚朋友书写小楷扇面。从前在苏州的时候,小宛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绘画,能够画小丛寒树,笔墨楚楚动人。她15岁时画的《彩蝶图》现收藏在无锡市博物馆,上有小宛题词,并有二方图章印记,还有近人评价很高的题诗。小宛的画传世绝少,该图是一幅难得见到的佳作。到如皋后,她保持着对绘画的特殊爱好,时时展玩新得长卷小轴或家中旧藏。
    小宛最令人折服的,是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壶茶煮米饭,再佐以一两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辟疆饭量喜欢吃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小宛深知辟疆的口味,她为辟疆制作的美食鲜洁可口,花样繁多。如酿饴为露,酒后用白瓷杯盛出几十种花露,不要说用口品尝,单那五色浮动,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在喝茶方面,小宛和辟疆有共同的嗜好。他们常常是一人一壶,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对,细细品尝茶的色香性情。
    小宛经常研究食谱,看到哪里有奇异的风味,就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用自己的慧心巧手做出来。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的发明,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这个菜名虽然有些唐突美人,但和“东坡肉”倒是相映成趣。另外,小宛还善于制作糖点,她在秦淮时曾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方块,这种酥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们称为“董糖”,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也叫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楼牌董糖都是名扬海内的土特产。有人把董小宛和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刘娘子、宋五嫂、萧美人、王小余列为我国古代十大名厨,恐不为过。
    月色如水,最为小宛所倾心。夏夜纳凉,小宛喜欢背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为领略月色之美,她常随着月亮的升沉移动几榻。半夜回到室内,她仍要推开窗户,让月光徘徊于枕簟之间。月亮西去,她又卷起帘栊,倚窗而望,恋恋不舍,还常常反复回环地念诵李贺的诗句“月漉漉,波烟玉”。“我和你一年四季当中,都爱领略这皎洁月色,仙路禅关也就在静中打通。”小宛就是这样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
    辟疆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同生活的九年中享尽。这清福也包括静坐香阁,细品名香。辟疆最欣赏“横隔沉”,这是一种内质坚致而纹理呈横向的沉香。小宛最珍爱东莞人视为绝品的“女儿香”,他们还蓄有不少“蓬莱香”。辟疆曾从江南觅得一种味如芳兰的“生黄香”,他拿了一两块给广东朋友黎遂球鉴赏,黎遂球叹为观止。小宛还用从内府获得的西洋香方子制作过百枚香丸。他们讲究品香时的情调。寒夜小室,玉帏四垂,点燃两三枝红烛,在几只宣德炉内燃沉香,静参鼻观,就好像进入了蕊珠众香深处。
    在明末那个非常堕落的年代,大部分的朝廷大臣麻木得已感觉不到他们所面对的局势,正
    日益变得内忧外患。而南京秦淮河畔,那一座座香浓衣翠的绣楼里,却生活着一群对明朝的前途甚感忧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