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重紫 作者: 吱吱-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若是一门心思拒绝,说不定会两面都不是人!
她恨不得扇自己两耳光。
宋大太太都躲着的事,自己凭什么要出这风头!
宋三太太只好咬着牙齿说了声“好”,打道回了英国公府。
宋宜春听了暴跳如雷,额头冒着青筋道:“他们这哪里是在嫁女儿?分明是在卖女儿!我怎么摊上了这么一个烂货?”然后把宋翰叫来。道:“你以后管好你的媳妇,嫁进来后没什么事不要轻易让她出门。我可不天天应酬苗家的这些烂泥!”
宋翰又羞又愧,脸涨得通红。
宋宜春对宋三太太道:“天恩的婚事不能越过宋墨。宋墨毕竟是英国公府的世子。”他沉思了半晌,道,“但我也不能委屈了天恩,就按照宋墨的婚事,拿两万两银子做聘礼。”
果然答应了!
宋三太太暗暗庆幸自己没有坚持,松了口气。
宋翰就跪在了宋宜春的面前,感激涕零地道:“多谢父亲!我以后一定会听您的话,好生管束媳妇,不让她给英国公府丢脸的。”
宋宜春心里这才好过了些。
他“嗯”了一声。点头端了茶。
※※※※※
窦昭听了只是微微地笑了笑。
宋墨既然说等苗氏嫁进来就让宋翰开府单过就一定会让宋翰开府单过的。她和苗氏又不用在一个锅里吃饭,她是怎样的人,苗家有什么打算,都与她关系不大。她这些日子就担心元哥儿了,这才刚刚一个半月,小东西睁开眼睛的时候就不愿意躺在床上了,非要人托着他的脑袋竖着抱着才行。
窦世英和宋墨不停地夸着元哥儿聪明,窦昭却觉得这是顽皮的征兆。
日子转眼就到了下旬,宋苗两家把宋翰成亲的日子定在九月初二。婚房则设在了樨香院隔壁的绿竹馆。
这样也好。
两妯娌除了去给宋宜春请安,碰个面估计都很困难,也少去了很多的麻烦。
窦昭决定回府。
宋墨却道:“家里正在给宋翰粉房子,小心气味熏着孩子了。等宋翰成亲的前几日你再回去也不迟。”
他从小就羡慕蒋家的热闹。静安寺胡同虽然没有定国公府欢腾,可窦世英真诚的关怀却让人倍感温馨,他很喜欢这种气氛。想在这里多住几天。
窦昭扑哧地笑,隐隐有点猜着他的心思。自然不会坚持,听从了宋墨的安排。
等到宋墨去了衙门。她问甘露:“怎么崔姨奶奶那边还没有消息?”
她怕祖母担心,只说自己怀了身孕,却没有告诉祖母月份,等孩子平安顺利地落了地,她这才差了陈晓风去给祖母报喜,并许诺,等孩子满了两周岁,身子骨硬朗了,就会带着孩子去看望她老人家。
祖母很高兴,除了让陈晓风带了根长命锁回来之外,还带了很多小孩子的衣裳鞋袜。从那些衣裳的褶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东西是祖母早就准备好了的。
她在月子里,不能做针线,就让针线房里给祖母做了几件秋衣让陈晓风带回了真定。
算算日子,陈晓风这个月中旬就应该回来了,可他到现在也没有个影儿,祖母那边也没个信捎过来。
甘露笑着宽慰她:“或者崔姨奶奶又给您做了什么好吃的,有些东西还没有到火候,所以陈护卫在家里多等了几天也不一定。”
这倒有可能。
窦昭点头。
她和宋墨刚成亲那会,写了封平安信让陈晓风带给崔姨奶奶。崔姨奶奶就腌了很多她喜欢吃的瓜菜让陈晓风带回来,因要等那些咸菜上坛子,陈晓风在真定多呆了半个月。
窦昭转念把这件事给搁下了。
英国公府那边却传来消息。
说宋家去催妆,苗家下聘时许的填漆床换成了架子床,黄梨木的家具换成了松木家具,霁红瓷的茶盅碗碟变成了青花瓷的……宋家去抬嫁妆的人和苗家大吵了一架,围观的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苗家是死狗不怕热水烫,宁愿去御前打官司也没银子添嫁妆。
跟着同去的宋翰臊得不行,捂着半边脸,拉着宋三太太就出了门,把嫁妆抬回了英国公府。
※
姊妹兄弟们,今天的更新。
O(∩_∩)O~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八章 好笑
窦昭暗暗咋舌,不由得庆幸自己听了宋墨的安排没有去插手宋翰的婚事,不然她作为宋翰的嫂子,这催嫁的女眷少不得有她一个。
那可真是丢脸丢到大兴去了!
她对指挥丫鬟婆子收拾东西的甘露:“二爷的吉时酉正,我们明天回去以后,你们就呆在颐志堂里不要出来,若是有人问起,就说要照顾元哥儿。”
明天是宋翰的婚礼,她因孩子太小而不能帮忙这借口勉强糊弄得过去,可因此而连参加宋翰林拜堂的观礼也没时间,那就说不过去了。
她和宋墨商量后,决定明天一早回府。
甘露笑着应是,指使着拂风把元哥的两件小包被装进雕了五福捧寿的香樟木箱子里。
顾玉过来探望元哥儿。
窦昭奇道:“他可知道世子不这边?”
若彤笑道:“知道。他说他是来看元哥儿的。”
这倒不好不拦着他。
窦昭让若彤领了顾玉进来。
顾玉给孩子带了架风车,还有拨浪鼓等小玩意,个个都做工十分的精美,特别是那架风车,足足有三尺高,雕了十八个罗汉在上面,每个罗汉手里举着着个风车,吹口气,十八个风车都会转起来,满里一片哗啦啦的风声,一看就不是凡品。
窦昭谢了又谢。
顾玉笑道:“造办处的手艺,还可以吧?”
窦昭总觉得顾玉像个缺爱的小孩子,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感受。因而笑着赞扬道:“何况是可以。简直是巧夺天工。让你费心了。”
“我这不是闲着无事吗?”顾玉不以为然地道,眉宇间却难掩得意,“正巧有天无意间遇以造办处的给姨娘送册子去,临时起意给元哥儿做了这些东西。粗糙得很。以后我再让人好好给元哥儿做几件有趣的东西。”
窦昭笑盈盈地点头,准备回避回避,却被顾玉叫住。
他迟疑道:“嫂嫂,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今天我也在英国公府。冯绍他们,都不愿意去给天恩催妆,还是世伯亲自点了宋铎几个,才勉强凑了四个人。哥哥也借口要陪来贺的诸位世伯世叔。一直呆在前院的小厅……还有嫂嫂。一直带着元哥儿住在静安寺胡同……陆老夫人和宁德长公主也没有去……哪像哥哥成亲的时候,来来去去都是穿着大红朝官的人,女眷们更是在崔妆的前一天就全到齐了,家里张灯结彩。人声鼎沸。丝竹不绝……现在丫鬟小厮就算是笑。也没有喜色,六十席的便宴,只来了二十几桌。空了一大半……”
窦昭非常的意外。
看样子,宋翰有可能是庶孽的事被传了出去,有些人自恃身份,不愿意来参加宋翰的婚礼。
有些事就是这样,别人都知道了,当事人还不知道。
京都的人都知道顾玉和宋墨私交甚好,也就没谁会当着顾玉的面说宋翰的事了。
可纸包不住火,宋墨对这件事的态度又是如此的鲜明,这件事迟早会被传开。与其让顾玉从别人嘴里听说觉得宋墨不相信他,还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由她俱实以告。
窦昭故作沉吟:“有件事,你哥哥没脸在你面前说,你听了,也要装着不知道的样子才好。”
宋墨还有不好意思的时候?
顾玉顿时两眼发光,连声央道:“好嫂嫂,您快告诉我,我保证把话烂在肚子里,谁也不说。”然后诅咒发誓一番。
窦昭看他还一团孩子气,不由得失笑,低声道蒋琰的事告诉了顾玉。
顾玉听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半晌才道:“我说我可怜,没想到还有比我更可怜的人……”
这话听着让人心酸。
窦昭长叹了口气。
顾玉却突然跳了起来,横眉怒目地道:“那天赐哥还让宋翰那个孽种冒充自己的胞弟?我去这就去把那小子揍一顿,先给天赐哥出口气,然后再把这件事告诉宫里,让皇上除了宋翰的籍……”
“你可千万别冲动!”窦昭被他激烈的反应吓了一大跳,急急地道,“这件事你哥哥早有安排,我们万万不可打乱了你哥哥的计划。”又道,“跟我婆婆和黎窕娘生产的稳婆都早在十五年前就先后病世了,那些乳娘和身边服侍的人要不是什么也不知道,要不就是不在了或是失踪了,我们根本没有证据,只能徐徐图之。而且你哥哥毕竟是英国公府的世子,事情闹开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没脸的最后还是你哥哥。我们只能找了其他的借口为婆婆雪耻。”
顾玉听着情绪有所收敛,恨恨地道:“可到底不够光明正大,让那小子顶了个英国公府嫡支的名声。”
“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窦昭劝他,“只能以后再找机会了。”
顾玉点头,很突兀地“嘿嘿”笑了两声,笑得窦昭心中一惊,道:“怎么了?”
“宋翰娶亲,发生了这么有趣的事,”他挑着眉,满脸地幸灾乐祸,“宫里的贵人们怎么能不知道呢?我这就进宫去,把这件事告诉我姨母。如果太后娘娘也在,那就更好了。免得我还要找人给慈宁宫吹风。”说完,也不待窦昭有所表示,就兴冲冲地跑了。
真是来一阵风,去一阵风。
窦昭摇着头,想到顾玉刚才的样子,忍不住嘴角微翘。
那天晚上,宋墨很晚才过。
窦昭还以为他不会过来了,早早就和孩子睡了。
宋墨梳洗了一番,嚼了几片茶叶,见口中没有了酒味,这才去了内室看窦昭和元哥儿。
两人的脸都红扑扑的,窦昭像朵盛开的木棉花。元哥儿的脸蛋儿像苹果。
宋墨心里软绵绵的,坐在床边抚了抚窦昭的鬓角,亲了元哥儿一口。
窦昭被惊醒,笑着坐了起来:“你回来了!灶上备着醒酒汤,你要不要喝一点?”
宋墨点头。
窦昭吩咐值夜的丫鬟去端醒酒汤。
夫妻两人就这样一个坐在床边,一个靠在床头说起话来。
“今天顾玉还看元哥儿,还给元哥儿带了好几件精巧的玩具。”窦昭把和顾玉说过什么一五一十的全告诉了宋墨。
宋墨苦笑,道:“这件事的确应该早就告诉他,我确实有些说不出口,你趁着这个机会告诉了他也好。”说完。长透了口气。
窦昭就转移了话题。道:“顾玉说,家里很冷清。”
宋墨点头,道:“应该是英国公府这么年多来最冷清的一场红白喜事了。父亲不仅请不到体面的主婚人,而且催妆的人品阶都很低。连宋铎都拉了进去凑数。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有些事就是这样的。”窦昭道。“主婚人的品阶低了,那些身份尊贵的客人就会衡量再三才决定是否参加婚礼。”
她正说着,丫鬟端了醒酒汤进来。
元哥儿醒了过来。小手捏成兰花指摆放腮边。
宋墨三下两下喝了汤,拍着手逗着元哥儿。
窦昭推他:“小心把他给闹清醒了,今晚大家都别想沾枕头了。”
“那就陪着他玩呗!”宋墨不以为然,“家里这么多人,不就是陪着他玩的吗?”他竖抱着元哥儿和他说话,“你是不是知道爹爹回来了,所以就醒了?你今天都干了些什么啊?有没有听娘的话?顾世叔来看了你了,还给你带了个大风车来……”他让人把风车拿了进来,吹着风车逗着元哥儿,耐心十足。
宋墨,会是个好父亲的!
窦昭望着父子俩,眼角微湿。
翌日,窦昭打着哈欠上了马车。
元哥儿却一路好眠地回了英国公府。
在英国公府留宿的客人不多,而且留宿多是宋宜春考秀才是的那帮同窗。英国公府的管事丫鬟小厮婆子齐齐在大门口迎接。
窦昭笑着对几位大管事、管事嬷嬷颔首,坐着软轿回了颐志堂。
快一个月不在家,屋里的空气都变得清冷起来。
甘露等人敏捷而有条不紊地将窦昭和元哥儿惯有东西拿出来摆好。
蒋琰带着贴身的丫鬟映红过来。
她望着窦昭,眼睛亮晶晶的:“嫂嫂,您可总算回来了!”
窦昭原想带蒋琰一起回静安寺胡同的,可蒋琰不愿意,窦昭就留将金桂留在了府里。
她见蒋琰面色红润,暗暗点头,笑着让若彤开了箱笼,把给蒋琰买得尺头拿出来,并道:“听说江南那边时新的,虽然比不得宫里赏下来的,可却盛在花色新颖,你拿去做几件秋裳,等到重阳节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登山。”
几匹料子都是豆绿、茜红之类的底色缀着樱桃或是小花,比起十样锦之类的不仅活泼而且清新。
蒋琰知道这是窦昭用心给她挑得,喃喃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憋了半天,憋了句“嫂嫂,我帮您带侄儿吧”。
窦昭忍俊不禁,更觉蒋琰可爱,让甘露带着蒋琰去了元哥儿歇息小耳房。
素心和素兰领了东跨院的女眷来给窦昭请安。
窦昭和她们聊了会天。
等屋里子里安静下来,已到了用午膳的时候。
樨香院那边却没有什么动静。
留在府里的若朱悄声道:“来观礼的客人只来了十几个人,比昨天来得还少,国公爷正在发脾气呢!”
窦昭道:“那女眷呢?”
“不过是些秀才娘子和几位五军都督府主薄太太之类的。”
窦昭想了想,道:“那我们就在颐志堂用午膳!”
※
姐妹兄弟们,我回来了!
O(∩_∩)O~
太累了,明天休息一天,后天开始补更。
PS:求粉红票啊……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九章 弟媳
甘露笑着吩咐小丫鬟们摆饭。
窦昭和蒋琰一起用过午膳,去了上院。
女眷的酒宴摆在上院的花厅,她们去的时候刚刚散席,宋大太太等人正陪着几位衣饰普通,模样儿陌生的太太在花厅的台阶前赏菊。
看见窦昭,众人俱是一愣。
宋大太太忙向众人引荐:“这是我们府的世子夫人,这位是我们府里的表小姐。”又指了那几个位太太:“这是国公爷同窗李秀才的太太,这是国公爷同窗绣锦书院文山长家的太太,这是五军都督府秦主薄家的太太……”
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人。
大家互相见礼。
窦昭歉意地道:“因孩子还小,一时半刻离不了人,慢怠大家了!”又对宋大太太道,“还好有大伯母帮衬,家里这才能顺顺当当的不出什么错。”
宋大太太谦逊了一番。
就有人笑道:“早就听说贵府来了位表小姐,长得和已经去世的蒋夫人一模一样,今日一见,果真没有一点夸张的。”说着,拉了蒋琰的手,“你和蒋夫人长得可真像啊!”
蒋琰就有些不自在。
窦昭看着就笑着转移了话题:“时候不早了,要不大家移座水榭吧?那边搭了戏台子,请了人来唱戏。”
大家异口同声地应“好”,簇拥着窦昭和蒋琰往水榭去。
其中有个圆脸的三旬妇人,她自我介绍是五军都督府左军主薄胡冲的太太黄氏。娘家是登州卫都指挥使,笑吟吟地对窦昭道:“……老国公爷在世的时候,我爹爹曾随着我祖父给老国公爷问过安。我爹爹回去后念念不忘英国公府的富丽堂皇,我从小听到大,一直想看看英国公府是怎样的,今天可算是开了眼界。不说别的,就门前那两株银杏树,最少也有一百年了吧?”
她的态度不卑不亢,语气欢快活泼,让窦昭很有好感。
窦昭笑道:“没想到我们两家还有这样的缘分!那银杏树据说开府的时候就有了。因老祖宗喜欢。就一直养到了今天。恐怕不止有一百年了。”
胡太太呵呵地笑,目光转向了蒋琰:“表小姐长得可真是漂亮,今年有多大年纪了?”
窦昭眉头微蹙。
蒋琰却是个老实的,有问必答。轻声道:“我今天有十五了!”
“哎哟!”李太太满脸的惋惜。“这才刚刚及笄呢!”
想必大家已经听说了蒋琰是“寡妇”了。
蒋琰没有作声。
窦昭不动声色地问迎宾的嬷嬷:“今天请得哪里的戏班?他们都有些什么拿手好戏?”
迎宾的嬷嬷忙笑道:“今天请的是广联社的曾楚生。不过曾楚生有些日子没唱堂会了。派了他两个嫡传的弟子,一个叫曾莲生一个叫曾君生的上台,曾楚生只在旁坐阵。那曾莲生是唱旦角的。曾君生则有是唱小生的,《绣襦记》、《玉簪记》都唱得很好。”
窦昭回头朝着众位太太笑了笑,道:“等会大家想听些什么?”
有人道:“听《绣襦记》好了。”
也有人道:“还是听《玉簪记》吧!比《乡襦记》有趣些。”
大家热烈地讨论起剧目来。
胡太太眼睛直转,也跟着大家讨论着等会点什么戏好,把这件事给揭了过去。
蒋琰暗暗松了口气,虚扶着窦昭在水榭的庑廊下坐定。
迎宾的嬷嬷拿了册子过来请客人们点戏。
若朱疾步走了进来,低声在窦昭耳边道:“夫人,刚才前院的管事来传话,说宁德长公主和老夫人都年事已高,经不起喧闹,只派了陆大奶奶来喝喜酒。”
窦昭讶然。
没想到宁德长公主和陆老夫人会这样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她微微颔首。
就看见迎宾的嬷嬷领着陆大奶奶走了过来。
窦昭迎了上去。
陆大奶奶苦笑,道:“你别放在心上,实在是国公爷这次做事太荒唐,大家来了都觉得自贬身价。”
窦昭笑道:“我们元哥儿百日酒的时候长公主和老夫人若是不来,那我可是要生气的。”
陆大奶奶笑道:“元哥儿的百日酒,谁敢不来?你放心,若是两位老人家嫌吵,我架也把她们架来!”
这当然是玩笑话。
陆大奶奶可以肯定,若宋翰是个庶子宁德长公主和陆老夫人也未必这样不给宋宜春面子。
窦昭挽着陆大奶奶在水榭坐定。
延安侯府、长兴侯府等平日和英国公府来往的簪缨之家断断续续有人来,可来的不是次媳,就是奶奶,世子夫人,大太太等一个都没来。
窦昭都觉得脸上无光了。
等到用晚宴时,情况就更尴尬了——整个花厅不过七、八桌客人,侯府家的姨奶奶过寿也没有这么冷清的。
窦昭只叹气。
那些秀才娘子和主薄太太也看出些端倪来,一个人都埋头吃饭,没有一个吭声的。
因苗家在大兴,宋家天没亮就发了轿,作为宋翰婚礼的全福人宋太太和李太太也一早就跟着轿子出发了。
用了晚宴,大家一起去了新房。
新房是个二进三间的小院子,布置很是雅致,新娘子的陪嫁一部分堆放在了后面的库房里,一部分已经陈设出来,由苗家的两个陪嫁丫鬟和两个陪嫁的嬷嬷看着。
大家打量着新娘子的陪嫁,见被面虽然是刻丝,可那颜色和花色却是十年前的款式了;茶盅的样子虽然新颖,却不是官窑出的,很便宜。至于鸡毛掸。一碰就掉绒,锡盆轻飘飘的拿不上手,玉石盆景的玉看上去都没有什么光泽,像石头似的……
众人不免露出几分鄙夷来。
有那不灵活的咦道:“不是御赐的婚姻吗?怎么都陪的是这些东西?”
就有人猛地拉那人的衣袖。
那人忙闭了嘴。
苗家的两个丫鬟婆子臊得脸色绯红。
宋家大太太脸上红辣辣的,忙招呼大家到新房旁的东厢房去喝茶。
众人默不作声地去了东厢房。
宋大太太热情地请大家吃果瓜,然后问锦绣书院的山长太太:“你们家的开书院开在哪里?不知道收不收蒙童?”
山长太太优雅地喝着茶,慢条斯理地道:“书院开在城外药王庙旁边的孙家胡同,只收七、八岁的蒙童……”
大家听她们聊着天,胡太太却凑到了窦昭面前,轻声笑道:“夫人。您可别恼我说话不知道轻重。实在是看到表小姐,心里怜惜,又想到家里刚刚做了鳏夫的表弟,今年刚刚弱冠。长得一表人才。家里又有几亩地。十六岁就考取了秀才功名,前头的娘子没有留下子嗣,只和寡母一起过活。就想给贵府的表小姐牵红线,这才冒昧地问了一句。”
她说着,颇有些小心翼翼地打量着窦昭的神色。
窦昭非常的意外,觉得这个胡太太情浅言深,太过轻浮,可见她满脸的真诚,说得那户人家也算是不错的了,她不禁有些踌躇,道:“这件事还得商量我们家世子。若是那户人家真的有心,您不防把那人的姓名,家中的情况等写个东西放在我这里,到时候我也好给世子看。”
胡太太没想到事情会这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