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献帝新传-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图,本来只不过是给大家一个对未来的展望而已,但没有想到却遭到了技师们的一致反对。
也许人类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有些过长了,以至于对水下的生活充满了恐惧。大家无法想象让一群士兵呆在憋闷的铁盒子里面几个时辰甚至几天不浮出水面是如何残酷,多数士兵势必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送命。技师们拒绝甚至做一个小小模型出来,因为这东西一旦下水,必定要有随舰士兵,大汉虽然兵多将广,可没有必要让这些英勇的士兵作无谓的牺牲。
国内的这种反应让刘协大为恼火,可自己静下心来想想,目前大汉的确没有对潜艇的使用要求,毕竟目前在海面上大汉海军占据了绝对优势,像潜艇这种给敌人出其不意打击的武器,虽然在以弱胜强时或许能够收到奇效,可将军们这些年打仗打得太顺利了,谁也没有考虑这么多。
刘协反复思考的结果,是态度的更加强硬。这让江东船舶和海军诸将百思不得其解,刘协也没有做过多解释,只是在一封信里面写了寥寥数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若他国抢先将潜艇研制成功。尔等又如何应对?
这番话取到了奇效,国内重新开始对潜水艇产生了兴趣,这番话在让上层汗颜的同时,也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潜艇地可怕,将军们不得不把这个构想控制在极少数人知情的范围内。并且聪明的分割了技术研发对象,让每一个技师都只知晓很少一部分的构想,而整个计划只在数人掌握之中。
但是以如今大汉的科技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潜艇地全部制作要求。首先动力系统相对过于庞大。在石油还没有正式被作为能源系统研究之前,蒸汽机无法成为潜艇的合格动力。1 6 K小说网。电脑站www.16 k.cN而舱体密封技术也无法让人乐观,潜艇漏水可不是闹着玩的,到时候除了全军覆没几乎没有别的结果。至于空气压缩技术,则更是刚刚起步,短时间内不可能有突破性进展。
加上其他种种难题,潜艇计划几乎成了江东船舶无法完成地任务,但是刘协坚信与其搞那种不切实际的巨灵神,倒不如多花点精力在潜艇研发上,一旦能达到实战要求的潜艇下水。大汉的科技水平也就达到了后世二十世纪初的水平,而目前呢,很显然,只有部分领域能够接近西方工业革命后期的水准。
在意识到潜艇计划的艰巨之后,大汉帝国的学者们只能一步步的去解决技术难题,在这重重压之下,“神龙”系统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为只有在海面舰只地制造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之后,潜艇计划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蒸汽动力的推进器在无数次的试验之后。终于改良到能为舰只提供不逊色于人力或者风力的强大动力。只是体积控制仍旧不太乐观,它的庞大体积直接影响了舰只的有效装载能力,因此小型战舰暂时与它无缘,只有主战舰才部分装配了蒸汽动力。
刘协曾经想过让石油提前进入历史的舞台,可目前无论开采还是提炼,都不具备成熟的条件,因此只能暂时作罢。系统的工业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型地,以大汉如今对教育和科技的重视。他相信在未来百年内,整个世界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至于像巨灵神这种怪物到底还会出现多少,他并没有太大兴趣,毕竟历史的发展不可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国防科技一日千里的情况下,刘协很多时候都在头疼通信技术的落后。大汉疆域南北东西都各跨万里。无论快马还是信鸽。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加急信件传递到异地。。www;16K.Cn。在电能尚未面世之前,依靠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只能是刘协的美好愿望。
但他并不知道。电磁现象已经被某个不知名的学者发现,但此人少年好儒学,一生郁郁不得志,中年后在黄河军备任一个书记地闲职,虽然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先进的兵工技术,可这并不代表他对这些杀人利器有多大兴趣。
就像牛顿被苹果砸了脑袋后突发奇想,后来有感而发,终于沿着苹果为什么要往地上落的思路整理出了一大力学定律,这位学者在无意中整理一些金属线圈的时候,发现了现世无法解释的电磁现象。而刘协虽然从后世带来了足够的理论知识,但他毕竟文科出身,很多东西只能说说而已,至于具体地研发流程,只能寄希望于学者们地豁然顿悟。
科学的发现,往往是在经历了无数次地失败后。惜乎这位学者只是把自己发现的问题留在了笔记中,并没有向其他人提及多少,直到数十年后,有人从他遗留的笔记中发现了这些内容,才开始了系统的研究。其实在人类整个文明史上,此类事例绝不罕见,那些光照千秋的大发明家大科学家,往往具有坚强的韧性,对自己研究的领域充满了锲而不舍精神,无论失败多少次,都不会轻言放弃。
大汉的电气时代,从此注定和刘协这一代人无缘。
那就只好改良信鸽和马匹了。目前的信鸽系统,可以保证信件在十天内任意通达大汉的任何地域,相对于快马来说,它拥有速度上的优势,但安全性和可靠程度要打个折扣。信鸽比起马匹来,对天气的要求更高。而且沿途猛禽地威胁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有时候刘协甚至考虑过用鹰来替换信鸽,可惜后来发现要这种飞鸟达到驯良的程度难度过大,因此不得不暂时放弃。好在大汉此时基本上可说四海升平,因此对于信息传递的要求算不上迫在眉睫,因此刘协也没有再多用心。16 K小说 网
转过头来。刘协重新把兴趣投向了军械。东海炮逐渐装备海军,使得大汉海军在世界各地畅行无阻,再没有一个国家敢在海上与大汉叫板,不过大汉的先进。并不仅仅体现在装备上,即使小规模剿除海盗,汉军地单兵作战能力也是让人引以为傲的。在这种没有对手的发展中,大汉到底能保持多久的先进,刘协对此深有忧虑。但世情如此,自己也没有必要扶植个什么对手来练兵,那样地做法更是无稽。常言道,骄兵必败,大汉军队这些年来向所披靡,军士间滋长些傲气是在所难免。如何将这种情绪降到最低,这也是刘协一直思考的问题。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像后世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在元末居然连江南向来积弱的农民义军都对付不了,清朝的八旗军最后腐化成了什么样子,更是让熟读史书的刘协记忆尤深。如何保持军队的旺盛斗志,这个问题刘协一直大为头疼,但战争都有打完的时候,只有和平稳定才有经济的大发展。大汉地百万军队如何在和平的环境下保证足够的战斗力,他一直没有考虑出好的解决办法。
其实这个问题刘巍也已经考虑很久。目前大汉的军械技术已经远远将同盟诸国甩在身后,可毕竟列强绝对没有兴趣长久藏于大汉荫翼之下,迟早会有人跳出来挑战大汉对这个世界的拥有权,船坚炮利不代表大汉就能稳操胜券。
那么,只有继续维持小规模战争,以保证军队不会持续腐化。除此之外刘巍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他数次向刘协征求意见,刘协都不置可否,只是说大权早已经交你手中。该怎么办你自己应该心中有数。
既然刘协没有反对,刘巍自然也就放开了手脚来干,否则众多军火制造社吃什么去啊,不打仗,军士们也就没有了裂土封侯的机会,半生随军最后老死乡里。这种情形谁都不希望落在自己头上。
于是好战分子刘逸就成了马前卒。经常借口各同盟国家内政问题发动一些小规模战争,只不过这些战争多师出有名。而且重在练兵,并不曾对战败国下什么重手。这种战争基本上都以卫道的名义发起,并不曾受到多大地抵制,相反的,在战败国进行权利重组时,大汉的军队还是相当受那些大权在握的重臣们的欢迎。
刘协对这种现象不做任何评价,只是私下里对庞统说道,大汉既然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主宰,那么维护下各国秩序也是必要的。每个国家都有不少能人,野心勃勃者也决不罕见,这些人若都能为大汉所用当然最好,否则只好拿他们祭旗。为了大汉帝国的长治久安,战争是永远避免不了的。
巨灵神计划在穷尽帝国地财力后,终于推出了第一台测试样机。不过这台机器的性能是如此不稳定,在平地上的速度大概相当于老年人散步。如果仅仅如此的话,倒也说得过去,毕竟这只是台样机。但这个庞然大物走两步喘一喘,尾部的烟囱不停的喷出浓厚地黑烟,几个持着荆州火枪地士兵满脸惶恐的站在平台上,本来满脸地苍白,可没大会儿就被煤灰彻底搞得灰头土脸。
这让当初夸口的刘巍很没有面子,幸好同时在场的刘协并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不满,只是淡淡的说道:“如此巨物,非一朝一夕之功,你们继续努力吧。”
巨灵神的庞大远远超出了刘协的想象,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本来自己毫不在意的铁家伙。这种武器不管实战效果如何,它给敌对方的震慑力绝对是空前的。就大汉而言,没有什么城墙可以坚固到能够持续被它撞击而不倒塌,而面对数百人的军队,它绝对是无敌的。
刘协向刘巍提议道,这种规格的武器,必须要同时配备大量的随军。因为就它目前设计的随行人数,三十人可以在面对小股部队的时候,轻松将其全歼,但是如果对方派出精锐的特种部队,比如擅长暗杀和绑架的军士,只要将这三十人全部控制,那么这尊铁疙瘩调转枪口的威力可是极其恐怖的。
刘巍当然早就想到了这条,不过今天的巨灵神并不是怎么争气,所以他也没好意思长篇大论。毕竟在战争中,最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任何武器都只能在为熟悉特性的人所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刘协不顾年老体衰,拒绝了众位大臣的劝阻,亲自登上巨灵神察看。军士恭恭敬敬列队站好,看刘协点燃引信,一炮命中远处的标靶。众人齐声欢呼,刘巍这才放心了一些,这家伙如今虽然还不大靠得住,总算这一炮还算争气,今后一定要加快完善的步伐,让这寄托了大汉数万精英期望的大家伙尽快投入实战。
此后刘协父子二人听取了参与研发的数名学者的报告。报告过程中,刘协发现学者们正头疼于蒸汽机的能效比过低问题,不过考虑到如今一些都刚刚起步,他并不奢望短短数年内大汉能够完成后世一两百年的科学研究,所以现在的进度他还是基本满意的。
巨灵神计划进行当中,有技工改良了现有的火药配方,使其爆炸威力大了两倍不止,但是安全性却有了更大的保障。在此之前,火药的生产和存储都是让军方相当头疼的一件事情,每年因为火药生产和运输中死亡的工匠总是居高不下,至于存储,虽然至今还没有发生过举国震惊的大事件,不过无论是看管火药的军士还是驻扎在附近的普通士兵,都少不了提心吊胆。
新型火药首先装填在了巨灵神装配的火炮之上,它不仅使火炮的射程增加了两成,而且杀伤力大增,基本上达到了刘巍的预期。当然,在这个庞大计划的推进过程中,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革新层出不穷,每一次都会让刘巍兴奋不已,也对自己的这项决策更加有了信心。
网友上传章节 第十二卷 华夏天下 第二十三章 科技时代
更新时间:2009…5…30 1:29:30 本章字数:5180
新书《剑灵王》已经有10万字了,现在正在冲新书榜,希望大家多多帮忙,目前我每天《汉献帝》4000字,新书《剑灵王》1万字,写的也很辛苦,希望大家帮我一下,多多点下新书,有收藏空间的收藏一下,有票的支持砸一下,帮哥们这个忙,帮我顶上去,《汉献帝》11月25号结束,这些天其实一直在收尾,也许有人觉得这个尾没有**,但是兄弟我不希望有人说收的太仓促,所以结尾不是很有活力,大家担待点,兄弟我没有其他多的要求,就是希望大家帮忙顶下新书,如果我身体还算不错,我应该可以在《汉献帝》结束,新书《剑灵王》每天码一万2000字,在新书榜结束后,我会迅速放出来给大家看的。
谢谢大家支持了。
从“巨灵神”项目中,很多新的科技技术开始诞生,其中最值得关注是物化学诞生,这门学科主要专注于物体的宏观和微观变化。
军方所使用的鹰眼也在持续改良之中,由于性能优良的光学玻璃的出现,从前所使用的有色琉璃被轻易的弃置不用。玻璃在最近数年被几大瓷窑相继试制成功,不过可用于鹰眼的光学玻璃的出现还是让军方颇为振奋,随之将此类产品设置为国家一级机密,绝对不允许外传。
不过技术的发展并不完全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玻璃地制作工艺并没有军方想象得那么复杂。而从前成熟的研磨技术带来的是民间富户也可以轻易承受一架玩具级鹰眼的制造成本。刘巍起初对此大为光火,不过市面上流通的鹰眼有效距离远远逊色于军方所用产品,而且这些人多数也只是在剧院看戏或者去看球赛之类地娱乐活动时,才把鹰眼拿出来炫耀一下,以证明自己比别人看得更清楚。所以这场虚惊也就不了了之了。
科技的进步一旦在民间普及。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往往是当权者和深宅大院里的学者们无法推断地。大汉第一台显微镜,就诞生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医师手中。这个医师名叫刘宇光,虽然姓刘,却与皇室并无任何瓜葛。平日里只不过为人把脉下方,岐黄之术还算精通。他闲暇时喜欢观察各种生物,但对苔藓或者蚂蚁之类的微小生物无法用肉眼看清楚非常头疼,前些年托军中关系弄了片鹰眼上琉璃镜,才勉强能够弄清苔藓的细微结构。。Cn如今既然光学镜片已经不再是违禁品,他自然是大喜过望,第一时间购买数片回家把玩。
在此人手中,三片叠装的三十倍放大镜很快出炉。虽然这种放大镜对于军方来说并无太大意义,可从前并没有人想到可以把镜片叠加达到此类效果,因为鹰眼的结构和用途与此正是截然相反。在刘宇光的放大镜下。苔藓看上去颇有些像整株的玉米,而人的表面皮肤看上去则夸张异常,常人观看一次都觉触目惊心。
在刘宇光还没有确定这种放大镜能派上什么用场的时候,中央研究院已经听闻此事,诸位学者和资深技师都抱憾不已,这么简单地东西居然从民间出现,让他们颇感没有面子。高倍放大镜对军械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起初学者们都是通过单片放大镜进行精细军工产品的分析,但由于制造工艺的问题。普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很难超过六倍。这个问题居然被一个所谓的门外汉如此轻松解决,幸亏大汉民风淳朴不尚浮华,刘宇光的这项发明才不至于被人所夺。
此后刘宇光被调入中央研究院专事光学产品的研究,不久之后,他试制成功了大汉的第一台显微镜,放大倍数达到了一百倍以上。刘巍听说此事后高兴异常,亲自将这款产品命名为宇光镜,并将刘宇光地薪俸提高了四倍。而新成立的光学研究院,刘宇光也众望所归成为第一届院长。
人生的命运由这么个小玩意而改变。刘宇光自是感慨万千,但风光之后他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而是加紧时间拼命做实验,有时候一月之内数度往返于南北窑厂之间,以求做出更多有使用价值的光学产品。
随着宇光镜的批量生产,国内诸多的科学领域都随之收益。其中精细机械和医学是最先大量采用宇光镜的领域。而当第一架具有实用价值的天文望远镜诞生后。这项称得上更有价值地发明倒是没有受到多少人的关注,更多的人甚至宁愿相信刘宇光造出来的只不过是附加了妖术的镜筒。只不过是逗人一笑而已。电 脑 小说站16 K。cN的确,只能在夜间观察月球和星空地天文望远镜,诸多学者都还弄不明白它地出现到底有什么意义。
几名技师联名上奏刘巍,说刘宇光的发明存在着重大阴谋,虽然他们不清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可刘宇光通宵达旦地工作,显然有什么别的动机。刘巍当然不会理会这些胡闹,让人把这几个不专心研究,反倒造谣生事的家伙打了顿板子,然后亲自去视察刘宇光的新玩意。
皇帝陛下深夜视察光学研究院,这让刘宇光为首的一干人等惊惶不已,因为最近的谣言已经让他有些坐立不安。不过看到刘巍在试用过这台天文望远镜后的表情,刘宇光基本上也就放心了下来。
刘巍被亲眼看到的景象深深震撼了。虽然自幼刘协就曾经教授过他一些简单的天文知识,可当时苦于科技水平有限,他心中的浩瀚星空只不过是一幅平板而已,今天看到如此绚烂的天河景象,他的雄心再次被激发出来。而月亮作为镜中最夺目的一景,更是让刘巍感慨万千。
当夜刘巍下旨。将这台天文望远镜命名为宇光鹰眼,而代号为“嫦娥”地登月计划也从这一天开始出炉,虽然随行诸人都明白以大汉的科技实力,这项计划的实施也许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艰难历程。不过此时大汉举国上下都充满了对新技术的狂热,没有人觉得刘巍地这项决策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在大地被证明是圆球型之后。另外一位年轻学者提出了地球引力的概念。当然,这位注定会成为大汉科学界里程碑式人物的年轻人,并不是在脑袋被苹果或者桃子砸了脑袋之后才开始突发奇想。他身边有几位曾经跟随姜维远洋探险地长者,这些人的言传身教。让他在大开眼界之余,开始陷入对自然科学的狂热之中。
这位叫胡英杰的年轻人,在经历无数次试验之后,终于确定大地对万物的吸引力是恒定的,同种密度和形状的物品,从高空坠落到地所需要的时间几乎没有任何差别。这种现象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参透其中奥秘。
刘巍本人其实也是一个忠实的科学爱好者,而胡英杰的研究,正是他颇为感兴趣地一方面。Wap.16 k.Cn胡英杰被特许入宫,与皇帝陛下共同研究地球引力,并在不久之后逐渐确定了地球引力的相关参数。
这一领域的研究引发了物理学的巨变。力的本质开始被广泛进行研讨,而磁石对铁元素的吸引力也开始成为科学界的研究对象。胡英杰一度认为,大地的正中心一定存在一块巨大的磁石,所以世间任何物品在抛向天空后才会乖乖落向大地。但为什么普通磁石只能吸引铁块,而大地却无所不容,百思不得其解之下,胡英杰只得将这种吸引力命名为万能引力。
根据系统化地地球引力参数,军方在设计大炮和枪械的时候,有了更多的标准。这使得本来完全靠感觉设计的枪炮,精确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他们逐渐将射程误差控制在了二十米之内,将大汉与其他诸国本来已显夸张的军械制作实力又拉开了一大截。
由毛发磨擦产生的静电效应也被吸纳如力学本质的讨论中,各大学府都成立了相关的研究院,最终是京都理工学府这所国内理科实力最强地学府的六位学者共同发现了电容器(玻璃瓶内外填充锡纸),而长江学府发现了正负电子效应,并发明了物化电池(伏打电池)。但是这些发明还不足以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纪,它们可以局部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直流电也只能为一些小功耗的设备提供动力。
历史的发展并没有摆脱它应有地轨道,刘协看到国内一片热火朝天地景象,心中其实已经十分满意。如今火车的研发已经到了收尾阶段,不过考虑到架设铁轨地巨大成本,刘巍没敢轻易铺设太长的轨道,只是为了试验方便。在天京城外令人铺就了七里铁轨。
蒸汽机车的速度开始实在是让人看了不爽。因为刘协在当初的设计规划中,曾经以大汉最快的马车作为参照。要求火车的速度必须要与之接近。这个任务相当艰巨,因为后世的火车之父斯蒂芬孙也是在无数的嘲笑声中一点点改良了自己的发明,曾经无数次被人骑着快马超越了自己尚在雏形中的火车,直到最后终于用成熟的产品封住了那些固步自封的人的嘴。
无疑大汉的技师们是幸运的,在刘巍的荫翼下,大汉子民虽然也经常为了某些未成型的新发明充满种种猜疑和争论,但没有人敢对新技术指手画脚。在宇光鹰眼开发的过程中,刘巍把那几个造谣生事的技师暴打一顿,也是打给众人看的,从那以后,这种无中生有的谣言少了很多,技师们也清静了很多,可以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专业领域去。
第三次改良的蒸汽机车,只能把速度提升到每时辰六十里,这个速度显然不能大家所满意。但是考虑到它实际负重已经超过了三万斤,抵得上十辆双驾马车的装载量,因此刘巍还是传旨嘉奖了相关人员。
从始至终,关于铁轨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反对者一直强调,帝国的耕地并不富余,而连接全国主要城市所需要铺设的铁轨,占地数量非常夸张。所有听过蒸汽机轰鸣的人,都对这种巨大的噪音心悸不已,都知道铁轨附近根本不适合人们居住,因此铁路所占用的土地数量仍旧在商榷之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