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陵躬身笑道:“小人的恩公就在当面,待小人拜谢了恩公,大人当随意指派,小人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李弘诧异地看看四周,奇怪地问道:“恩公?我这里还有你的恩公?”
徐陵随即望着李玮、谢明,笑着问道:“两位恩公大人不认识我了?”
李玮和谢明吃惊地对视一眼。李玮指着他,不敢相信地大声说道:“你就是那个徐陵?”
“正是小人。”徐陵跪倒在地,激动地说道,“当日两位恩公大人在长安救了我一命,给了我一口饭吃,还给了我一匹马,两位恩公忘记了吗?”
李玮和谢明又惊又喜,急忙一左一右把他拉了起来。
李弘和帐内众人惊异地看着他们,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我们怎敢相信你就是关中第一富豪?”谢明笑道,“你也变了,我们咋看之下,不认识了。”
“伯玉兄,怎么一转眼,你就成了关中第一富豪?”李玮问道,“这也太神奇了。”
徐陵笑笑,感叹道:“如果没有两位恩公给的那匹马,哪有我徐陵的今日啊。”
“那匹马值几个钱?你难道就*那匹马发家的?”谢明不相信地笑道。
“对,我就是*那匹马发家的。”徐陵笑道,“不瞒两位恩公,我离开你们后,第一件事就把那匹马卖了,得了十五万钱。然后我拿这十五万钱买了一身衣服。”
“花十五万钱买一身衣服?”李玮瞪大了眼晴,“什么衣服那么值钱?”
徐陵笑而不答,继续说道:“我穿着这身衣服去拜见关中第一富豪杨攸。他过去是我父亲的朋友,他的长子早年死于北地叛乱,次子前几年死于冀州叛乱,三子去年春死于西凉叛乱,家中仅剩小女。而这个小女早年偏偏又许给了我,于是我就入赘为婿了。去年冬,老岳父仙逝,我就成了家主。我这个关中第一富豪就是这么来的。”
李玮和谢明目瞪口呆。
“原来你运气这么好。”李玮叹服道。
“我上京求学为士,运气极差,不但千金散尽,还差一点把命丢了,但我营商,运气却是……”徐陵摇摇头,叹道,“我没有做士子的命啦,天生就是这下贱的营商命。”
“你不要这么说,相比起来,你比我们要风光多了。”李玮大笑道,“你怎么知道我们在这?”
徐陵恭敬地拱手说道:“自从将军大人击败鲜卑人之后,两位恩公大人的大名就如雷贯耳。本来我早就想来当面拜谢,但苦于没有什么机会。这次伯庸兄邀我到并州,我想正好可以趁机到镇北将军大营看看两位恩公。但没想到,伯庸兄不声不响,就把我直接带到了龙山大营。巧了,巧啊。”
李弘闻言,伸手轻拍麴忠的后背,感激地说道:“谢谢伯庸兄想的这么周到。”
麴忠微微一笑,轻声对李弘说道:“这小子,赚了我们的钱,就休想下我们这条船。”
深夜的大帐内,李弘、麴忠、徐陵、左彦、李玮、宋文、谢明等人团团围坐一起,商讨着各种营商的事。
李弘想在并州实行农工商并重之策,然后以商补农,以求尽早让并州屯田摆脱钱财危机。从目前的形势看,要想让朝廷的大司农掏钱在并州屯田,根本不可能。一来大司农没有钱;二来各地的叛乱未平,平叛还需要军资;三来要想让陛下同意自己的以商补农之策,首要条件就是不要让朝廷掏钱,否则,这奏议肯定泡汤,屯田的事非要失败不可。
麴忠推开案几上的文卷,摇头叹道:“将军大人虽然有心为民,但可惜啊,生不逢时。诸位大人所提的开市也好,在边关建市也好,大力发展各类手工制品也好,养战马耕田地也好,没有三到五年时间,你们所说的这些办法都看不到钱。并州由于匈奴人和鲜卑人的不断入侵,农工商牧均遭到了巨大的打击,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绝对不可能。”
李弘神色凝重,看看徐陵,“伯玉兄,你怎么看?”
“大人千里迢迢把伯庸兄喊来,不会就是为了问问这些小事吧?”徐陵笑吟吟地说道,“凭诸位大人的远见卓识,不要我们说的,你们也知道用这些办法目前赚不到钱。大人的以商补农,这个商到底是什么商,能不能说明白一点?”
李弘笑笑,说道:“盐铁。”
麴忠和徐陵的脸色顿时一变。
“这可是诛杀九族的大罪。”麴忠骇然说道,“从本朝武皇帝开始,三百多年了,盐铁一直都是朝廷专营,私商谁沾谁就是死罪,大人,你这是……”
李弘蓦然变脸,冷森森地望着两人说道:“你们两个敢拍着胸口说,你们私下没有沾过盐铁?”
麴忠摸摸脸,没有做声。徐陵低头望着案几上的竹简,略显不安。
李弘挥挥手,对左彦等人说道:“你们都退下。”
李弘摊开案几上的地图,指着太原郡说道:“这里有盐,有铁,如果全年开采,盐铁之利大约有多少?”
麴忠想了一下,说道:“大约五亿钱。”
“官价还是私价?”
“官价。”
“私价呢?”
“五倍。”
李弘愤怒地一拍案几,大声叫道:“那为什么我大汉国国库入不敷出?”
麴忠和徐陵看着杀气腾腾的李弘,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
“大人,盐铁之利皆入少府,而少府的钱是给皇室使用的。”麴忠镇定了一下心神,解释道,“我大汉国有三十四个盐官,四十九个铁官,其所得之利数倍于赋税收入,但皇室开支太大了,你到洛阳去过,应当知道陛下吃一顿饭大约要多少钱。由此而推之,那整个皇宫里的人,一顿饭要吃掉多少钱?所以,大人你也不要生气,我大汉国国库空虚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
“如今的少府收入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当今的王侯权贵、门阀官僚,有几个不到盐铁捞一把?再加上盐铁所在地的官僚富豪们互相勾结,从中贪赃枉法,盘剥抽利,真正送到少府库里的,一年也不过就一百多亿,所以陛下现在常常没有钱用。陛下没有钱用,他就开始卖官卖爵,结果越卖越没钱用。其实那钱都在别人的家库里。”
李弘怒气冲冲地哼了一声,压低声调说道:“如今并州的盐铁在我手上……”
麴忠和徐陵立即心领神会。
“大人,那黄巾军……”
“招抚之后,我会命令盐池和铁矿所在地的黄巾军立即撤走,这些地方由镇北将军部接管。”李弘平息了一下心中的怒火,缓缓说道,“从现在开始,我要粮食,要屯田用的物资,但我现在没那么多钱。所以,你们先把这些东西赊欠给我,欠你们的钱,就用这些盐铁相抵。”
“大人太看得起我们了。”徐陵苦笑道,“我和伯庸兄的家财加在一起,也不够大人屯田所需的十分之一……”
“是吗?”李弘冷笑道,“你没有钱,你可以去借。但如果你不想淌这趟浑水,恐怕现在来不及了。”
徐陵狠狠地瞪了一眼麴忠,嘴里嘟囔了两句,估计是在骂他阴险狡诈。他宁愿和奸阉合作,也不愿意和李弘合作,和李弘合作的危险性太大了。
“几年?”徐陵突然下了决心。反正都已经上了李弘这条船,想跑也跑不掉,还不如把脑袋提在手上,赚一点是一点。
“只要我在并州,这并州的盐铁就有你们的份。”
“就我和伯庸兄,其他的人不准再介入。”
李弘点点头。
“官价,五五分利。”
“你抢钱啦。”李弘瞪着他说道,“不行,这几年我要钱用。私价,三七分利。”
徐陵睁大一双眼睛,高声叫道:“大人你抢劫啊?我就是死了,本钱也捞不回来。”
李弘的手握到了刀把上,眼睛里的杀气顿时喷涌而出。
徐陵大惊,脖子不由自主地缩了起来。
麴忠想了一下,小心翼翼地低声说道:“大人,这的确不行啦,你把我们掏光了,屯田的事就难以为继了。”
徐陵看到李弘丝毫没有改口的意思,头都大了。他沮丧地低下头,哀叹自己的好运总算到头了。突然,他的眼睛看到了案几地图上的一个小黑点。徐陵霎时灵光一闪,兴奋地叫了起来:“有了,有了。”
“大人你看,这地方叫安邑,是河东郡的治所所在。”
李弘怒极而笑,说道:“河东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大人,黄河以北盐铁最多的地方是河东郡,而不是并州,你知道吗?”徐陵急切地解释道,“黄河以北的盐池,首推河东郡的字邑,其次是解县。安邑之盐甲天下,它以产量高、质地佳著称,主要供应京畿地区。本朝设置盐官的时候,河东郡的安邑就在第一位。”
“河东郡的安邑盐池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经过历代开采,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长五十一里,广七里,周百一十六里的巨大盐池,其规模之大,质量之佳,乃本朝第一。解县、安邑两县共有五个盐池,其产量最高的时候曾达到一年万斛,其盐利之大,相当于冀、并两州的赋税,大人大概没有想到吧?”
“另外,河东的安邑、皮氏、平阳、绛四城皆有铁,其产量几乎占到本朝产铁总量的十分之一。”
“你到底想说什么?”李弘皱着眉头问道。
徐陵嘿嘿一笑,反问道:“大人,我好像听说镇北将军部督一州两郡的兵事,是吗?”
李弘有点明白了。
“大人什么时候出兵河东郡啊?”徐陵笑嘻嘻地说道,“大人,你要知道,流民还会源源不断地涌入并州,仅*太原和上党两郡的田地是安置不了的。河东郡因为*近北疆,屡屡受到胡人的侵掠,人口流失严重。现在汾河沿岸就有几十万亩荒芜的田地无人耕种,大人,你是不是……”
李弘冷冷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徐陵好整以暇地笑道:“大人,河东的盐铁,我和伯庸兄只要分一杯羹就行了,但这一杯羹一定要多一点,好让我们早点赚回本钱。”
第二天,麴忠和徐陵两人就粮食和屯田所需物资的数量、价格等问题,和李弘、左彦等人详细拟订了一份文书,然后两人匆匆告辞,回长安城具体操办去了。
五天后,张燕派人送来答复,继续谈。李弘大喜,心中的忧虑顿时一扫而光。
他高兴地走出大帐,观看今日的拒马阵演练。
二十个统军将领组成两队小拒马阵迎战一百骑黑豹义从,以挑落五十名义从士卒为赢。这其中的默契配合非常重要。要默契,大家就要团结一心,要团结一心,大家就要互相熟悉,互相交朋友。将领们彼此之间再有意见,经过这种战阵的考验之后,也烟消云散了。
李弘用这种最简单的办法告诉自己的部下,不团结,闹矛盾,失败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而且还牵连到整个军队。
张燕和部下们再次来到了大龙山大营,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讨论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招抚。如今,面对越来越多的流民浪潮,他们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
双方的商谈进行的非常顺利,黄巾军所提的一些小要求,在李弘的干涉下,迅速得到了解决。
三天后,双方谈妥,剩下的就是盖印画押了。李弘希望张燕能够用那枚平难中郎将的印,但张燕拒绝了,他拿起自己那枚黄巾军大帅的印章,重重地盖在了绢布上。
“我还是黄巾军的大帅。”
张燕回到晋阳城,立即安排人手组建郡县府衙,组建五万郡国兵和二十五万屯田兵,同时派人回太行山迁移流民下山。
李弘一面将招抚协定上奏天子,一面组建镇北将军府,同时命令左彦和李玮赶到晋阳城,和典农都尉张白骑商议军屯的具体细节,随行的各级官吏多达三十多人。这些人都是李玮和宋文等人征募而来的朋友和太学学士,他们陆续到达军营后,都受到了李弘的重用。
李弘命令赵云和庞德带着黑豹义从沿着驰道迅速南下,把正在赶路的老大人赵岐立即接到晋阳来,民屯的事等着要老大人建府指挥。民屯的诸多事宜,现在正由唐放带着并州府的掾史在日夜忙碌着。
李弘命令田重从关中购置的第一批粮食送到了晋阳城。
这时,郑信从上党郡匆匆赶了回来。c ()
手机访问:!
第七章 山雨欲来 第十八节
公元187年9月。
老大人赵岐听说招抚之事已经谈妥,随即不顾年事已高,在黑豹义从的护送下,日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晋阳。
李弘和张燕等人相迎于百里之外。
在颠簸的马车上,李弘非常歉疚地说道:“我向陛下奏请老大人出山,实在是无奈之举……”
赵岐抚须笑道:“将军差矣。能在垂暮之年为并州百姓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是我多年的心愿啦。说起来,我还要感激将军大人……”
李弘正色说道:“老大人这样称呼我,实在是折杀后辈了。老大人如果不怪责,就请喊我子民吧。”
赵岐摇摇手,笑道:“大人错了,你我年纪虽然相差太大,但这上下的礼节却万万不能乱。有礼才有法,有法才能让人信服,这一点大人无须再说。另外,我很敬佩你。有志不在年高,虽然我痴长你六十多岁,但和你比起来,我这一辈子庸庸碌碌的,想做的事一件没做成,惭愧啊。如今我都快死了,才沾了大人的光,到并州来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如果我能在入土之前,完成屯田,让并州百姓吃饱穿暖,我也就死而瞑目了。总之,我要谢谢大人啊。”
“在洛阳的时候,我曾一再对大人说到自己未了的心愿,还好大人记在了心里,没把我这把老骨头忘了。”赵岐亲昵地拍拍李弘的肩膀,笑道,“如果大人忘了,我会跑到并州来找你的。”
李弘感动地笑笑,没有再说什么。并州的屯田以民屯最为艰辛和复杂,没有几年时间,很难看到成效。作为民屯的长官护田校尉,其责任和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面对眼前这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李弘心里很难受,他现在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了。让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自己是不是做得太过分了。
张燕非常激动地拱手说道:“我听将军大人说,民屯的事由老大人亲自来并州负责,我立即就放心了,我连许多细节都不愿意谈了。老大人,你知道吗,我这是第三次看见老大人了。”
赵岐惊讶地看了他一眼,蓦然醒悟过来,指着他高兴地说道:“原来你就是张燕。”
张燕连连点头,“老大人记起来了?”
“我想起来了,想起来了。”赵岐兴奋地说道,“你是给大贤良师背药蒌的那个小孩。七八年不见,你长这么大了。”
李弘都听傻了,还有这好事。
赵岐拍拍额头,极力思索了一下,说道:“我记得大贤良师叫你飞燕,飞燕,还有一个小孩,长得比你漂亮,叫什么,叫什么……九头鸟,对,叫九头鸟。”
张燕更激动了,他一把抓住赵岐的手,一个劲地点头,眼眶渐渐地有点红了。
“好,好,好啊。”赵岐伸手摸摸张燕的脑袋,笑道,“你现在棋艺可有长进?”随即他又有点伤感地摇摇头,叹道,“大师的一帮弟子,象你这么有出息的少啊。”
张燕低头不语,神色痛苦。
赵岐望着他,安慰道:“飞燕,你这一步走得好啊。你要知道,你救了多少条人命?如果屯田成功,百万流民能在并州安居乐业,其实也就是用另外一种办法实现了大师当初的理想。大师九泉之下,一定不会怪罪你的。”
李弘看到两人手抓着手,很亲热,忍不住小声问道:“老大人,你们怎么会认识?”
“我和张角是多年的朋友。”赵岐解释道,“我做并州刺史的时候,有一年晋阳发生瘟疫,他带着弟子来治病救人,从那时我们就开始交往。党锢之祸开始后,我闲暇无事,约了几个朋友四处游历,途中多次与张角相遇,在一起讲经论学。那时,他带着太平道弟子遍走天下,传经授符,治病救人,海内闻名啦,可惜……”
“张角虽然有心解救万民于水火,但他的办法……”赵岐叹了一口气,说道,“算了,不说了,人各有志,孰是孰非,后人自有评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看不透天机的的,只好本着良心做事了。”
赵岐随即开心地笑道:“飞燕这孩子喜欢下棋,我和张角闲暇切磋的时候,他和那个叫什么九头鸟的小子就凑在一边看。看就看罢,还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烦死了。所以,我对这两孩子印象很深。只是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张燕就是他,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李弘大喜,高兴地说道:“老大人,那九头鸟现在也很了不起,他就是上党的黄巾军首领杨凤。我正在派人联系他,和他商谈招抚的事。”
“哦。”赵岐惊喜地说道,“这么凑巧。有时间我去会会他。”
“老大人,襄楷大师也在晋阳。”
“哈哈……”赵岐大笑起来,“好,好,这并州的老朋友太多了,好啊。那骑驴的小子从冀州跑了之后,我还正担心他,好,好。”
李弘和张燕把招抚的细节和有关屯田的准备工作对老大人做了一番详细的介绍。
赵岐听完之后,立即问道:“土地所属的事怎么解决?”
李弘说道:“军屯的土地自然是朝廷的。屯田兵所种的粮食部分归屯田兵所有,代替军饷,部分归典农都尉府,留做军资,还有一部分归镇北将军部和平难中郎将部。具体的分配方案目前还没有定。我的意见是,先尽量满足屯田兵和典农都尉府,剩余的再做并州军需。”
“至于民屯的土地,目前暂不宜卖给个人。一来百姓手中没钱,二来防止有钱人趁机低价兼并土地。”李弘说道,“土地如果长期属朝廷所有,由百姓租种,百姓的耕种热情会受到打击,所以,这土地还是要卖给耕种者私人的。我打算三年后再商议土地买卖的事。三年后,假如屯田初步见效,百姓衣食可保,立即开始土地买卖。百姓购买土地的钱分五年时间用所种粮食代替。五年还不起的,再顺延五年。”
“土地兼并如何处理?”老大人赞赏地点点头,继续问道。
李弘和张燕互相看了一眼,觉得老大人的见识果然非同一般,所问的事情都是关系到屯田是否成功的要害问题。
“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不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存亡,他们是不会卖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严禁土地买卖,打击土地兼并,另一方面,我们要在护田校尉府建立一个赈济制度,对因为遭受天灾或者疾病导致无法生存的百姓进行救济,以保证他们可以继续生活下去。”
赵岐想了一下,说道:“本朝初期屯田也用过这种办法,以防止百姓们私下卖地,但施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看,关键还是要严惩私下收购土地者,否则,敢于以身试法的大有人在。”
李弘和张燕连连点头。
“钱呢?屯田用的钱呢?朝廷目前没有钱,这钱怎么解决?”赵岐神情严肃地问道。
“我打算以商补农。”李弘随即把自己的设想对老大人详细解释了一遍,“关键是允许私人介入盐铁经营。这一点,从目前看来,希望得到陛下和朝廷的同意难度很大。”
赵岐对李弘的建议既不感到惊讶,也没有发表意见,而是继续追问道:“大人,我现在要钱,要粮食,要屯田物资,我马上就要,你能马上就给我吗?”
“可以,我已经督令镇北将军府去办了。”李弘说道,“第一批粮食已经运到晋阳,后续粮食和屯田物资会源源不断地运到太原各地。”
赵岐大喜,狠夸了李弘几句,又问道:“并州刺史张懿张大人呢?”
“张大人已经奉旨离开晋阳,到雁门郡去了。”李弘回道,“但我把并州刺史府的一帮从事和掾史都留了下来,因为他们熟悉并州事务。我打算把他们都交给老大人,让他们到护田校尉府充任各级掾史。”
赵岐笑笑,对李弘道:“好了,我没什么事要问了,我开始上任屯田了。”
李弘奇怪地看着他,问道:“老大人不问问我这钱是从哪来的?还有没有?”
赵岐大笑,说道:“大人,你知道陛下和朝廷的大臣们是怎么看待并州的招抚和屯田吗?”
李弘摇摇头。
“大人的运气就象天上掉下金蛤蟆,没人会相信。”赵岐笑道,“招抚的事这么顺利,不是因为你让步太大,也不是因为飞燕的主动配合,而是因为你的运气好啊。陛下和朝中大臣都认为你是在并州做假,骗骗飞燕和他的黄巾军,所以,你有奏必准,甚至你们尚未谈妥,陛下就已经封赏飞燕一个中郎将了,就连我也沾了你的好运,平白无故被陛下封了个乡侯。”
“我做假?”李弘吃惊地和张燕面面相觑,觉得这也太荒唐了,“朝廷认为我在做假?”
“是啊。”赵岐笑道,“正因为上上下下都认为你在欺骗黄巾军,所以招抚之议也没遇到什么阻力,陛下也就迅速诏准了。”
“至于大人的钱是怎么来的,我不管,我只要你屯田就行。我都八十岁了,我还有什么事看不透。我虽然老眼昏花,但谁忠心为国,谁祸害国家,我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