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董卓如果想继续倚仗手中的重兵独掌权柄为所欲为,他就要面对天下人的唾弃和随之而来的讨伐,他将变成千古罪人,最后一无所有。所以他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和士人妥协,双方各执权柄,继续维持洛阳稳定的局面。
    董卓当然不愿意白白放弃到手的权柄,他找到了我,希望得到车骑大将军的帮助,以武人治天下。他说他宁愿和车骑大将军平分权柄也不愿意受制于士人。我拒绝了董卓的提议,不是因为他杀了何太后,囚禁了弘农王,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而是因为我们需要洛阳的权势平衡。董卓如果独掌权柄,以他手上的重兵和部分士人的帮助,以后必将成为掣肘和威胁我们的最大敌人,这对北疆来说,太危险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董卓,我们迫切需要洛阳权柄的制衡,需要董卓和士人之间的对抗。
    太傅大人也找到我,希望车骑大将军能为国家社稷着想,能遵从先帝的遗诏,能忠诚于当今天子。我满口应承,答应他暂时驻兵函谷关,屯重兵于风陵和茅津渡口,等洛阳大局已定,我再相机撤出函谷关。太傅大人说,皇甫嵩已经兵临潼关,再加上车骑大将军的河东屯田兵,足够威胁董卓了。
    董卓迫于形势,只好和士人妥协,和太傅大人共掌权柄。董卓不再坚持要求重新调整外放京官,同时,他在周毖、许靖等人的帮助下,开始征辟名士。董卓的手下都是武人,甚至相当一部分还是胡族将领,这些人冲锋陷阵可以,治国就不行了。董卓要想在洛阳立足,要想执掌权柄,他就必须要得到士人的帮助。此次受到征辟的名士非常多,像郑玄、荀爽、申屠А⑼跚⒊录汀⒑凇⒅L⒑物J等人都名列其中。这些人里有一部分是各地的名士,有一部分是大将军何进的从事掾史,还有一部分是朝中大臣。象何颙、郑泰等人,他们逃离洛阳的目的已经达到,只要有太傅大人的默许,再回来任职帮助董卓处理国事也未尝不可。不管怎么说,重振大汉还是每个士人最迫切的愿望。
    李玮说,我注意到三件事。一是外任的京官都是袁府的门生故吏,多集中在司隶、冀州、兖州、豫州和南阳郡一带。太傅袁隗这种安排,明显就有膨胀自己权势的意图。将来士人们如果把董卓逼离了洛阳,掌控洛阳的是不是就是袁阀呢?
    二是今日的董卓就象昨日的何进。因为自身的身份局限无法得到士人的认同和诚心帮助,结果一旦执掌国家权柄的时候,他们就陷入了不得不依*士人而又不得不和士人针锋相对的矛盾里。洛阳大乱,何进和奸阉惧亡,大汉皇统更替,士人在这中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就是他们在一直操控着洛阳的局势和大汉国的命运。那么由何进的事来推断,今日洛阳士人的逃离和董卓的妥协是不是预示着下一次洛阳的大乱呢?
    第三件事就是大人的权势已经成为决定大汉国命运的巨大力量,这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洛阳动乱就是一个例证。现在大汉国有大人、董卓和以袁隗为首的士人三大权势。董卓刚刚崛起于洛阳,没有根基,再加上有士人的掣肘,不足为虑,真正能和大人相抗衡的是士人,所以大人是不是应该重新考虑北疆的未来和大汉社稷的安危?
    李玮在书中还对汉北郡的事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反对把胡族全部列入汉籍。原汉军中的许多胡族将领这次都要被封部落小王,这些人为大汉国建下了赫赫功勋,他们和他们的族人当然可以成为大汉子民。但原鲜卑国的部落不行,匈奴人不行,尤其是匈奴人,饱受我大汉皇恩,竟然还屡屡谋反。这种胡人目前还不能列入汉籍,享受和大汉子民一样的待遇。至于在汉北郡划分郡县的事,李玮不同意。李玮认为胡人是游牧民族,有自己的生活习俗,强行划分郡县居住,必定会引起胡人的不满和抵制,所以汉北郡的治理还是等九大部落王各归领地后,协商解决。对于在汉北郡和边郡之间建立大市的事,李玮非常赞同,他建议李弘可以建立一个都尉府,专门负责此事。李玮说,早期和我们交往密切的商贾都已经得到我的通告,他们将在近期内陆续派人北上边郡建市互贸。
    李玮在书中特意提到了卢植的事。满朝文武,上百大臣,只有卢植一人在嘉德殿上提出了反对废黜之议,此事非常古怪。作为尚书令的卢植,天天都和太傅大人议事,洛阳的事他肯定有份参予,那他为什么突然和袁隗决裂?为什么要匆忙出京?为什么要先到晋阳?李玮说,我怀疑他是袁隗故意遣送出京,以便将来洛阳有变高举征伐大旗的人。
    李玮在书信中最后说道,前期太后重召奸阉入宫的事我没有禀报大人,主要是考虑到远征大战刚刚开始,实在不宜动摇军心。只是我没想到洛阳局势随着奸阉入宫竟然急剧恶化,短短数天之后便发生惊天巨变,差点给远征造成了灭顶之灾,这个不可饶恕的罪责请大人予以责罚。
    李弘看完书信后,急召鲜于辅、玉石、杨凤、田豫、田畴议事。众人都被洛阳的事所震骇,鲜于辅不禁惊叹出声:“大人幸好把仲渊留在河东,否则我们现在非常危险了。”
    李弘说,北疆以外的事我们不要管了,知道就行。仲渊如果不能应付,自然会提前向我们发出警告。现在最重要的是迅速稳定汉北郡,北迁胡族,以免洛阳再乱,让我们首尾不能兼顾。打仗的事暂时交给徐荣负责,我们全力以赴,争取在冬天来临之前站稳脚跟。
    过了几天,舞叶部落的人把骞曼送到了金雪原,鲜卑王庭重立,鲜卑国向大汉国递交降书。已经是拓跋族首领的大帅拓跋韬随即向北部鲜卑诸部和弹汗山送出了王庭投降大汉国的消息。
    这期间,朝廷的圣旨连续送达金雪原。有新帝登基的诏书,有新帝安抚犒劳远征将士的诏书,有同意李弘所奏建立汉北郡的诏书,有同意李弘北迁胡族的诏书,有赐封诸部落大王和小王的诏书。诸部落大小王的印绶和赏赐一应俱全。
    九月中,朝天原。
    东部鲜卑大人弥加带着一万铁骑和大量的牲畜武器终于到了朝天原。
    面对徐荣的八万大军,慕容风一筹莫展。即使弥加来了,诸部铁骑加在一起也不过只有四万五千骑,根本就不是汉军的对手。
    “西部鲜卑的人为什么还没有来?”弥加愤怒地问道,“我姗姗来迟,是因为我路途遥远,还要带这么多牲畜武器,但西部鲜卑距离朝天原只有几百里,他们就是爬也爬来了。”
    魁头冷哼一声。熊霸小声解释道:“我们得到消息,宴荔游在连岗山被徐荣一口吞了,一万大军全部葬送在连岗山了,他只带了一百多骑逃了出来。”
    “律日推演呢?拓跋锋呢?
    “徐荣赶过驼峰沙漠,第一个杀的就是他。”熊霸悲叹道,“律日推演已经死了一个多月,狂沙部落早就消失了。拓跋锋在长云山全军覆没,拓跋族也没了。”
    “怎么会这样?”弥加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说道,“虽然我们这两年连遭败绩,但还不至于这么不堪一击吧?这里是大漠,是我们的地方,汉军哪有这么强的实力?”
    “豹子的铁骑都是胡族勇士,其中鲜卑人就有两万多,他们熟悉大漠的地形,攻击的时间非常突然,攻击速度更是极快。北部鲜卑和弹汗山实力微弱,无力应战,这仗怎么打都是输。”邪归逆咬牙说道,“我们如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集结兵力反攻,还有可能击败他们,但现在你看我们集结了多少人马?落置鞬落罗那个老混蛋距离我们只有几百里,竟然迟迟不来集结,也不给我们输送食物,看样子他是打算投降汉人了。”
    “他什么时候到?大帅有没有派人去催?”
    “他不来了。”步度更说道,“我已经到燕然山去过了。落置鞬落罗说,他只有两万人,他不想和汉军正面对阵。其实,他是想保存实力而已。”
    大帐内陷入沉寂。
    过了很长时间,魁头站起来说道:“我亲自到燕然山去一趟。他不来可以,但他要给我们提供食物,否则,我们很难支撑下去了。”
    “不。”慕容风挥手说道,“我们和大王一起去。”
    “放弃朝天原?”魁头吃惊地问道。
    “对,放弃朝天原。”慕容风说道,“汉人这次攻击速度太快,北部鲜卑和弹汗山的族众都没有撤出来,大军严重缺乏食物,我们只有继续后撤,撤到燕然山和狼居胥山一带。”
    “直接撤到狼居胥?”熊霸目瞪口呆地望着慕容风,有点不敢相信。
    “我们先到燕然山,不论汉军是否追击,一个月后我们到狼居胥去。”慕容风面无表情地说道,“西部鲜卑没有那么多的牲畜可以持续供应几万大军的所需,所以我们要立即派人回去,让中部鲜卑和东部鲜卑把牲畜直接送到狼居胥山。”
    “大帅,我们不守朝天原了?”邪归逆绝望地问道,“大帅,你不要弹汗山了?不要鲜卑国了?”
    慕容风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我们先机尽失,处处被动,除了撤退保存实力,徐图他策以外,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现在我们兵力不足,食物短缺,就是想打也有心无力啊。”
    “大帅,兵力不足我们可以再去催请落置鞬落罗,食物不足我们可以再去抢,但这朝天原是万万不能放弃啊。”魁头哀求道,“现在才九月,距离十一月还有将近两个月。如果现在就放弃朝天原,汉人下个月就可以打到狼居胥了。大帅,难道你要我们败进丁零,避祸北海吗?”
    慕容风神色凝重地点点头。
    “汉人以十几万大军远征大漠,粮草辎重的供应非常庞大,以他们目前的国力根本做不到。”慕容风说道,“你看,他们现在把北部鲜卑和弹汗山的所有族众和牲畜全部集中到弹汗山、吹寒原、金雪原和受降城四个地方,其目的是什么?除了不让我们抢掠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要吃。你再看,现在朝天原上的八万汉军有五万是铁骑,而汉军的步卒主力全部滞留在金雪原和吹寒原,为什么?不是因为他们走不快,而是因为粮草已经无法供应了。”
    “既然如此,大帅为何还要放弃朝天原?”魁头问道。
    “汉军如果不能彻底击败我们,他就无法称雄大漠,无法覆灭鲜卑国,所以他只能跟在我们后面穷追不舍。”慕容风看看众人,问道,“八万大军随后追击,要消耗汉军多少粮草?退一步说,汉军即使以五万铁骑发起追击,他的粮草消耗也非常惊人。”
    “只要我们退得快,汉军必然就追得快,这样等我们退到北海,汉军就没有吃的了。”慕容风说道,“只要我们不再坚守朝天原,我们就掌握了战场上的先机,汉军也就陷入了被动。北海的冬天比这里来得更早更快,汉人想不死都难。”
    “大帅,十二年前,我们就是这样击败汉军的,豹子有前车之鉴,未必会中计。”弥加小声说道,“汉人历次征伐大漠,不一定都以打到狼居胥为胜利的终点,他们一般以冬天来临为终点。所以我觉得只要我们守到冬天,豹子没有粮草了,他自然会撤兵回国。”
    “如果任由汉军把我们二十多万族人和几百万牲畜掳掠回国,鲜卑国就完了。”慕容风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务必要击败汉军,夺回被他们抢去的一切。”
    鲜卑人撤离了朝天原。
    徐荣迅速把这个消息禀报了李弘。李弘召集鲜于辅等人商议了很长时间,决定暂时不要追击。目前洛阳情况不稳,汉北郡错综复杂,还是再看看为好。李弘急书徐荣,留三万铁骑驻守朝天原,其余人马立即返回吹寒原和金雪原。
    ****
    九月中,洛阳。
    董卓对留在洛阳的士族大臣和一帮名士大儒予以重用,他和太傅袁隗多番商议,连续拜迁和征辟了七十多名官僚士人。董卓为了取信于太傅袁隗和朝中的大臣们,没有大量拜迁自己的亲族和部下。他仅仅把西凉军中的董越、牛辅、胡轸、李肃、鲍鸿、北军屯骑校尉段煨等六人拜为中郎将,河内都尉吕布被拜骑都尉,曹操被拜骁骑校尉,其他许多西凉将领均没有得到升迁,只是重赏了事。
    董卓为了拿到被尚书台控制的兵事大权,要求任职太尉,但现在太尉是刘虞,而没有任何理由就罢免刘虞很可能遭到袁隗和大臣们的反对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董卓为了这个太尉的职位颇费了一番心思。他和李儒商量了一下,决定上奏天子改任刘虞为大司马。
    (大司马过去掌兵事大权,其实就是现在的太尉。本朝武皇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哀皇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并称三公。到了光武皇帝时,大司空、大司徒去“大”字,改大司马为太尉,此三公之职一直延用至今不曾改变。)此时拜刘虞为大司马,根本就是胡扯,毫无依据。难道本朝还要出现四位三公重臣?刘虞算什么?他还是不是三公?董卓的提议让太傅袁隗哭笑不得。
    九月乙酉日(十二日),司空董卓和太傅袁隗向天子上奏,提议任命原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而司空董卓改任太尉,兼前将军,并加赐节钺和虎贲卫士,进封为郿侯。不久,天子又依两人的奏请,拜太仆杨彪为司空,拜豫州牧黄琬为司徒。至此三公再现朝堂。()
    手机访问:!
第二十六节…第三十节
    第一卷立马横枪篇第十一章鹿死谁手第二十六节
    太尉董卓和太傅袁隗、司徒黄琬、司空杨彪、尚书令丁宫等人多次聚议之后,决定顺应天意,矫正桓、灵之政,擢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重振大汉天威。朝中上卿四府,尚书台在众多重臣的努力下,迅速恢复正常,大汉内外廷开始了高效的运转。尤其是大司农府,它在袁隗、董卓、丁宫等人的亲自关照下,自始至终就没有中止过对远征大军的粮饷供应。大司农卿袁滂一直待在府衙内处理公务,一个多月都没有回家休息。
    这期间,太尉董卓以公车征辟的名士有不少人来到了京城。
    何颙率先到京。董卓非常高兴,设宴款待。他知道白己要想在洛阳站住脚,要想逐步控制权柄,必须要得到士人的支持,而何颙就是他第一个要拉拢的对象。何颙是名震天下的党人、名士,曾经是为大将军出谋划策,是大将军的左膀右臂。而且这几年何颙曾数次到西凉和他面议大事,也算是很熟的朋友了。董卓知道何颙看不起自己,过去官小,想巴结何颙都巴结不上,自己很失落,只能在心里骂骂而已。但现在官大了,执掌权柄了,何颙还是这样,眼睛里尽是不屑,那神情仿佛在告诉自己你就是小人得志。董卓现在不生气,自己是太尉了,没有心情和这等人生闲气。只要你来应征为官,你就是我的手下,我想怎么指使你就怎么指使。你是名士,是党人,那又怎么样,你还不是要听我的。董卓看着何颙的眼神就象看到自己的猎物一样,高兴、惬意、舒服。
    董卓从奸阉和大将军的败亡上认识到士人的巨大力量。过去奸阉控制权柄的时候和士人针锋相对斗得头破血流,大将军执掌权柄的时候和士人貌合神离,既想利用拉拢又想打击排挤,结果他们都没能战胜士人,都死了。士人的这股力量非赏强大,它直接决定了大汉国的兴亡,没有人可以驾驭,只能利用和共存。到目前为止,和它对抗的力量都已经消失了。过去李儒曾经劝董卓一心一意依付门阀士族,但董卓不以为然,甚至因为自己的武人身份还有点抵触情绪,他不太愿意,他也没有想到士人的力量会这样强大。在他看来,朝中的几方权势里就士人最弱。当然那时士人们十分反感董卓的两面三刀,即使董卓想投到袁阀门下,袁隗也是爱理不理。现在洛阳形势风云突变,董卓突然入朝为三公,手握重兵和权柄,这让他在数日内知道和理解了过去许多不知道和不理解的事。原来士人的力量才是决定大汉兴亡的力量。
    董卓有了前车之鉴,在完全掌控了军队后,开始小心翼翼地处理和士人之间的关系。他从来没有狂妄的想过自己可以控制士人,可以得到士人的认同。当年奸阉权势倾天,也没能控制士人反而和士人斗了个两败俱伤,凉州三明那么好的声名和功绩也没得到士人的认同反而得到了几句不太好听的评价。董卓很清醒,他既不想步奸阉和大将军的后尘和士人反目成仇最后灰飞烟灭,也不想重蹈凉州三明的覆辙落得个一事无成不得善终。董卓想利用今天这个难逢的机会,以堂堂正正的武人身份入主朝堂,然后礼贤下士谦恭忍让,和士人们携手合作,一起振兴大汉社稷,创下一份丰功伟业,为自己搏得万世美誉,让自己也象伊尹、霍光一样青史留名。
    在董卓看来,自己既不是奸阉也不是外戚,而是为大汉征伐四海戍守边塞的武人,在许多方面武人和士人的想法和目标都是一样的,按道理说,双方应该非常容易沟通和合作。就像这次废黜少帝逼迫太后归政一样,双方联手还不是手到擒来轻松自如?在本朝建国初期,武人和士人就曾同掌朝堂,双方上下齐心,精诚团结,在短短数十年内就恢复了大汉国的国力,董卓认为自己和袁隗等士人今天也能做到。
    董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打定主意要把何颙留在身边。这也算是得偿心愿吧。过去自己想巴结这个党人巴结不上,今天自己有机会把这个党人留在身边呼来唤去,想想也很美。如果何颙能答应自己的邀请,以何颙的身份入府为掾史,那将来自己的太尉府不愁没有名士大儒纷至沓来。
    筵席上董卓半真半假地说:“这次平定洛阳之乱先生出了大力,没有先生的帮忙,也不可能有今日洛阳的局面?但先生为何在先帝登基之后不告而别?是不是担心我西凉将士骄纵不法,致有乱政祸国之害?难道在先生的眼里,我大汉社稷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何颙笑着说:“我大汉经此乱劫,振兴之兆已现,何来病入膏肓之说?我之所以不告而别,都是因为奸阉已除,平生大愿得偿,再无心政事而已。”董卓痛骂了奸阉几句,然后问他是否愿意屈就太尉府长史一职。长史的秩级虽然不高,但却是一府的总管,被视作“毗佐三台,助成鼎味”,权力非常大,一般不是亲信不可能担任此职。何颙当即推辞,何颙说,刘艾和李儒都是跟随大人多年的亲信,为大人戍守边塞平定叛乱治理西疆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大人出任太尉,理所应当予以重用。董卓说,刘艾已经出任北军中侯,李儒现在是郎中令,他们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目前太尉府没有人主持日常事务,所以还是请伯求屈就一下如何?何颙不再推辞,俯身应命。
    不久,郑泰、陈纪、韩融陆续来到京师。郑泰被拜为尚书。陈纪被拜五官中郎将。(陈纪是陈寔之子,陈寔乃是海内闻名的大儒,以名望德行为世所推崇。)韩融被拜大鸿胪卿。郑玄、申屠А⑼跚鞯乃度澹哉鞅俑揪筒挥枥聿恰9ゴ蠼谓鞅偈保P估淳┰诖蠼×艘惶欤晖拉'小住数日即走,王谦还出任了一段时间的长史。但这次他们对太尉董卓的征辟态度就要恶劣多了。只有颖川荀爽对董卓比较客气,专门回书一封,说自己病重不能就辟,多有抱歉。
    九月下,太尉董卓从何颙之计,召集太傅袁隗、司徒黄琬、司空杨彪,提议给前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和在两次党锢之祸中死去的党人洗雪冤屈。
    二十一年前由太傅陈蕃和大将军窦武发动的北宫兵变以失败而告终,奸阉趁机杀死了成百上千的人,陈蕃和窦武的亲族门生故吏几乎无一幸免,因党锢而死的党人和他们的门生子弟就更多了。何颙说,太尉大人如果能以手中权柄昭雪为铲除奸阉匡正大汉而死的前人,将会得到天下士人之心。
    董卓之议得到了袁隗三人的响应,第二天,四人带锧于嘉德殿上书,哭奏天子诏告天下,为前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和天下党人伸张冤屈。(锧是一种刑具,在腰斩和黥刑的极刑中使用的垫坐。)年幼的天子大惊失色,急忙挥手答应。天子依照太傅袁隗和三公所奏,命令廷尉府重审陈蕃、窦武之案。陈蕃和窦武恢复爵位,并派大臣去北邙山祭悼他们的坟墓,擢用他们的子孙为官。两次党锢之祸中含冤而死的党人也一律平反昭雪,流放亲族立即返回故里并得到重金抚恤。
    太傅陈蕃之子陈逸自从冀州叛乱失败后一直躲藏于大知堂,这次得到天子昭雪陈蕃的诏书,匆忙返回阔别了二十一年的洛阳,到北邙山祭奠亲人。董卓闻讯后亲自赶到北邙山把陈逸接到了京城。董卓随即上奏天子,提议让陈逸继承爵位,拜陈逸为太中大夫,归还他家的府邸。天子准奏,并厚恤陈逸,赏赐重金。
    此事顿时轰动了朝野,天下为之震撼,士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大汉的天空突然亮了起来,大汉振兴的希望霎时间遍传了万里江山。
    太学诸生们齐聚皇宫外庆祝党人取得最后胜利,天子、袁隗、董卓和大臣们接受诸生们的贺表,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