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八百年-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壮苑沟娜耍淙徽飧鼍俣挥芯贤返氖谝猓耆鞘勘搜核头卜奖愣扇〉氖侄危还匆驳玫搅四怼�
    有韩老根所率领的大军驻守在占领区内,大宋的摘桃子行为也不敢太过于明显,双方的军队交错着进入防御状态,而自治区也终于取得了登州出海口,渤海湾真正的入手。
    关于占领区如何管理,自治区组成了军政代表团,与大宋的团体在石门展开了一场谈判,最后的结果还是双方共同管理,无论是军还是政,都进行高度合作。
    这也是孙阳想要的结果,他想利用自治区的新的管理制度来影响大宋的君主出成宪制,而大宋也想同化自治区,把它真正的并入大宋,双方都打着这种如意算盘,自然一拍既合。
    国人做事讲究一个先例,蜀地管理已经有了一个先例了,而新占领区自然就一切好办了,双方派出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一套套的班子,共同参与管理,不过却是各管各的事情,人事安排由自己一方说了算,自治区拥有一整套的官员监管体系,便得自治区派出去的行政管理官员的名声颇好,而大宋方面的官员顺道也监管了,只不过最后都是交给大宋来处理,对于这套监管体系,大宋方面的文官系统是相当不满的,但是现在形势就是这样,与其让这套系统掌握在自治区的手上,还不如直接参与进去,反正大宋也有谏官体系。
    在原则上,自治区是同意大宋参与到这套监管体系当中的,甚至这套监管体系还可以进入自治区的内部进行监管,但是其运行原则,必须不变,也就是说,人员的调动是极快的,坚决的杜绝监管体系与管理体系进行接触与混合,避免出现蛇鼠一窝的情况。
    大宋方面也同意了这套体系,但是原则上却不允许这套体系进入黄河以南,也就是说,大宋的高层是不接受这个体系监管的,这让孙阳很是不屑,我们都开放了,你们为啥还要封闭着?
    不过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个循序见进的过程,大宋能够把双方共同监管的区域开放官员监查制度,本身就已是一个进步了,至少比后世的那些朝代,包括近代都要强得多了。
    只是这套系统一旦运行起来,有了自治区的全力支持,想要再停下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监查体系在扩大,才刚刚一进入蜀地与黄河以北区域,自治区派出的行政官员还没什么事,但是宋官方面,却一下子就被弹劾了数百人之多,而且都是有凭有据,铁证如山,按着双方的约定,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官员就必须被召回。
    '  '
241 稳扎
    241稳扎
    宋官与自治区的行政官员有着很大的区别,宋官一般都是以服饰来区别,几品穿什么样什么颜色的衣服都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而自治区则不一样,哪怕是林子善所穿的官服都与普通小吏的服装没什么区别,都是那种立领的分体式的衣服,来源于自治区的早期军装,也算是自治区自成的一个传统了。
    毕竟自治区有今天,完全就是当年军队拼死做战而打下来的,所以军装渐渐的衍化成了行政部门的制式服装,倒是有些其它的颜色,不过颜色已经不代表什么意义。
    自治区的行政官员区分很是明显,主要还是胸前的铭牌,巴掌大小的一张铭牌上详细的写明了姓名,职务等信息,一眼就可以识别出来。
    自从双方共同进行管理占领区以来,双方的官员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或许自治区的官员并不都是能吏,但是更注重的是整体的配合,而且更注重监督效果,而大宋官可就不一样了,良秀不齐,多有贪污**之风,也亏得大宋富庶还能撑得起。
    其实大宋的官员就算是不走这些歪门邪道,小日子也可以过得相当不错了,大宋对读书人简直就是溺爱了,刑不上士大夫就足以说明一切了,不过在官员道德方面,宋官可要比明清强得太多了,高薪养廉多少还是有些道理的,但是由于自古中国的官员体系就缺乏监督,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自觉了。
    被监察署弹劾的官员无论如何都是要被请回去的,而且这些官员已经被纪录在案,在原则上,他们是不允许再到双方共同监管的区域为官了,更加要命的还是报纸,报纸上连篇的记录了这次风暴,被弹劾的官员详细信息尽数记录,发往大宋的每一区域,这年头的宋朝公民还是具有着很强的监督性的,至少这些官员以后的为官之道就走到头了。
    自治区的报纸在双方深度合作以后,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大宋,而且广为发行,特别是这次数百名官员被传播开来的事件,更是让大宋上下为之震惊,甚至让一部分起义军都为之壮大,大宋已经考虑到要不要禁止自治区的报纸发行,但是有宋一朝,怕是言论最自由的朝代了,特别是报纸发行还在自治区的教育部的管理之下,教育部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宋朝的派遣官,更没有理由去封死了。
    虽然大宋内患不断,但是随着护**的频频战胜,让蒙元龟缩了回去,甚至护**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将战线推到大都城下,在这种环境之下,大宋的境内也安稳了起来,开始进行内部平叛过程。
    一打一拉,派出精锐围剿这些叛乱军队,同时又以低价从自治区购买了数量颇多的质量挺差的三极军粮,三极军粮在自治区也仅仅是用于赈灾或是充当马粮,多数都是豆制品,加入少量的米面粗粮而已,但是用来吃饱肚子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种三极军粮在护**体系内是没人吃的,太他**的难吃了,一般都是一级,最次也是二级军粮,一级军粮以南洋补供的军粮最好,都是优质的稻米粉加糖或是盐做出来的,还有水果粉可以冲成果汁来喝。
    而且由榆林一带提供的一级军粮也不错,主要是偏咸的,虽然没有水果,但是却有着大量的肉食,牛羊肉干味道越来越好,而在饮品上,增加了奶粉或是奶块,对补充体力效果相当的不错。
    而二级军粮就是仅仅就是粮食块,又沉又硬,只能用来熬粥,胜在量大,一般是急行军,无法携带大量后勤的时候才使用二级军粮,三极军粮多充当了马粮。
    现在三极军粮以很廉价的价格卖往大宋,着实对自治区的农业活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因为大量的粮食进入了大宋,在一个相对于平静的环境下用来砸翻那些起义军,只追究匪首,从者无罪,而且还发放粮食和土地,实在没有土地的,可以组织起来赶往南洋进行开发。
    南洋现在几乎成为了一个流放之地,或者是一个追寻梦想之地,关于南洋,有着很多传说,特别是在自治区报纸的推动下,更是将南洋描述成了一个一望远际,土地多得用不完的地方,甚至只要空着手去,只要努努力,两年之内就能成为一个拥有良田百亩的小农场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地广人稀,再加上利用一些土人干活,南洋开发确实是一日千里,也迫使自治区不得不加快航海的脚步。
    一打一拉,使得大宋很快就平定了内部的争端,想不愉快速平定也不行啊,由于混乱地带靠近自治区的南部和东部战区,一旦让这些义军骚扰到了护**的驻地,那么护**就有了理由出兵,大宋是绝对不愿意看到自治区的大军踏入宋境的,上次勤王打的是志愿军的旗号,事后一概不认帐,还好最后请走了,也着实让大宋出了一笔血,这些三极军粮就是如此订购的。
    有了竞争和压力,大宋的效率也变得快了起来,甚至有了自治区报纸的监督,就连大宋的那些权相之流行事的时候都要三思而后行,因为自治区已经与大宋沟通了一下,给报纸的记者们都安上了皇家的身份,出入自由,可以自由的采访,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这一招,实在是太损了。
    而大宋对自治区所控制的南洋也是垂涏三尺,几次发来信函,都想要与自治区在其它区域那样协同管理,不过都被拒绝了,而这种拒绝,并不是孙阳的个人行为,而是行政院和军方共同的意见,就连那些大宋派遣官都不同意。
    南洋才刚刚开发,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南洋处于山高皇帝远的情况下,更不能让大宋跟着折腾,至少也要五年,五年以后才可能谈起协同管理来,不过自治区还是允许了一部分大宋派遣官先行进入南洋跟着学习。
    自治区对南洋的控制是极为严格的,各级官员都是两年一轮换,反正这条航道已经走熟了,很是安全,就连那一个团的驻军,都是两年一轮换,绝不会让他们停留太长的时间,在通讯不便的情况下,也只能利用这种方法了,而且军队与行政官员的轮换是错开了,防止落到最后军政一体。
    行政官员的轮换还好说,直接派人接任就可以了,在军方的轮换时,是由两个精锐团一起前往,占据人数优势,然后留下一个团,再接回一个团的这种轮换方式,就算是有人想赖着不走,也要考虑一下带着平叛军令而来的轮换部队的态度。
    南洋几季的产出,大量的粮食等运回大宋,极大的弥补了新占领区域的粮食危机,甚至还能发一部分到草原去支持**军的**活动。
    这一仗打完,松一口气的不仅仅是大宋和自治区,蒙元也是长长的松了口气,虽然打输了,但是他们已经摸清了自治区军事行动的规律,至于大宋,他们压根就没有看在眼中,大宋能够保住自己就算是不错了。
    自治区每占领一处新的地盘之后,都会收缩兵力,很少两线甚至是多线开战,稳步前进,占领一处经营一处,直到经营得差不多了,才会再一次开战,这个间隔少则一年,多则三四年,当初自治区草创的时候,足足经营了三年之久,才开始第二次大规模的征战。
    自治区的这种做战方式虽然推进速度缓慢,若是想完全收复中原,没有个十年二十年的都完成不了,但是这种方式却也是最让蒙元头疼的,因为自治区每占领一处,都会动用数十万的俘虏拼命的先把道路交通修建完成,依靠着便利的交通,步兵的行进防御速度一点也不比骑兵慢,甚至反应还要比骑兵快上几分,让蒙元根本就没有一点漏洞可以钻。
    这一次直接占领了黄河入海口到石门这一线,自治区已经开始调用三十万俘虏,从南洋、北方榆林还有秦川平原的渭南等地征集了大量的二三极军粮用于俘虏的粮食应用,甚至还从刚刚修通了道路的蜀中订购了不少的军粮,大把的资金洒出去,一来可以加快农业的整合速度,提高民间的经济实力,二来也可以更快速的修通新占领区域的交通网络。
    由于这里是双方共同占领区域,所以大宋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不过大宋已经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拿出几千万贯来投入其中,这份钱就算是向自治区借的,应该说是向自治区的百姓们借的,以大宋的税收做抵压,又发行了一批两亿贯的五年债券,年收益百分之二十,不过随着两安公路的修通,大宋境内的商业活动也变得更加繁荣了起来,商业税收也一下子变得更多起来,五年之内还清两三亿贯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自治区首先要修建的就是一条从太行关经过石门,通过沧州,再达到出海口的公路,甚至在海边,港口,船坞也在修建当中,之前一直都在借用大宋的出海港口,很不方便,还要白交不少的税,有了自己的出海口,一切就都变得简单了起来,而且这个海港口,完全就是在一片白地上建起来的,在专科学院做出来的设计图当中,这完全就是一个超超泉州的超级临海大城,在未来,这里将会成为海运中心。
    '  '
242 稳打
    242稳打
    自治区这种不急不躁的稳步推进方式虽然让军方很是不满,但是发不发动战争,并不是军人说了算的,再加上有孙阳在前头顶着,却也是相安无事,稳扎稳打一向都是自治区的政策。
    由于采用了三极式的劳动管理手段,使得劳工营也是安稳之极,虽然偶尔也会有一些逃跑的蒙古俘虏,但是成功率并不高,更何况,为什么要逃呢?虽然在劳工营干着苦累的活,但是在吃穿方面,可是从来都没有亏待过他们,二三极军粮随便吃,足可以吃得饱,但是要想吃好可就不容易了,必须要有突出的贡献,才能吃上几顿美味的大餐,几十万的劳工营所过之处,就如同蝗虫过营,留下大量的银钱,购买了大量的生活物资,可以说劳工营走过哪里,哪里就会小发一笔。
    在这种情况下,逃跑的俘虏或是一起想要起事的俘虏就变得少之又少了,毕竟蒙古人整合的时日不长,不像中原的汉民族,数千年的繁衍,早已经形成了一股向心力,这些蒙古人成立的时日还不长,根本就没有什么国家民族的观念,只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此时在他们看来,自治区的护**就是强者,被强者控制甚至是奴役,都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虽然自治区并算不上是奴役他们,至少吃得饱穿得暖。
    说实在的,孙阳也确实是在打着这些俘虏们的主意,这此俘虏劳工使用起来成本极低,特别是一二级劳工营,几乎没什么工薪的支出成本,只有材料成本而已,在这里就省下了一大块,所以孙阳必须要趁着手上还有大量的俘虏劳工的时候,尽可能的压榨着他们的价值,尽可能的利用这些数以十万记的劳工先给自治区乃至于大宋打下一个很好的底子,一个坚实的底子,而交通无疑是重中之重。
    这与真正的交通经济无关,甚至自治区只要原材料供应得上,还可以修建上几条用不上的公路在那里摆着看着,先把底子打好了再说,若是等到以后自治区真正的发展起来了,没有俘虏劳工了,或是需要奴隶走私的时候,那时候成本和血腥程度可就大了,麻烦也要多得多。
    正好趁着现在有大量的蒙古俘虏在,他们给大宋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正好用劳动来弥补他们的罪行,一向讲究仁义道德的大宋读书阶层,竟然也没有出声,竟然也没有发表什么让孙阳难堪的言论,其实他们心里也是羡慕妒忌恨呢。
    就在自治区拼命的调集劳工,甚至**军还从草原抓获了大量的反**份子,足足十余万充实到了劳工营当中,拼命的赶建各种交通设施的时候蜀中的公路在牺牲了数万蒙古一级劳工营的俘虏之后,终于修通了。
    这条一直修到了蜀中腹地的一级公路穿山越岭,走过无数复杂的地形,甚至动用了大量的火药,甚至包括一部分新式的,大威力的火药用来开山劈石,就因为这条蜀中公路,甚至一度让军工的火药用量都不得不被迫减少,同时也幸好这种水泥板铺成的公路还算是简单,制造起来也容易很多,在数万蒙古俘虏死亡的情况下,终于修通了,直达号称天府之国的蜀中腹心。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将不再是神话,一级公路甚至可以让马车一路跑起来,也使得自治区和大宋对蜀中的控制变得更加容易起来,商业行为依托着这条一级公路,一下子就繁荣了起来。
    这条一级公路的修通意义并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上的,还有军事上的,随着公咱的修通,大量的军事后勤物资成批成批的转运来,两个师的精锐部队也开了进来,对蒙古残余小部队的打击一下子就变得严厉了起来,彻底的将蒙古人的势力赶到了云贵高原或是吐蕃的藏区。
    这其中,李志功不可没,李志原本就是没名没份的一名蜀是抵抗军的将领,自从护**出兵蜀中,将蒙古人打出去,收回天府之国之后,李志就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进各方面在宋禁军系统内,成为一名小小的将领,而另一个选择就是加入护**,护**也有意组建一支川军团,一支适应山地做战的部队,而李志承着自治区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进行军事援助的情,加入了护**。
    在长安军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之后,走马上任,成为了一名少校,带领着一个营的人马,这一个营除了副职之外,清一色是从蜀地的抵抗军当中挑选出来的优秀士兵,拿着护**同级的军饷,使用新式武器,分批做战。
    他们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候,与蒙古人打得有声有色,现在鸟枪换炮,装备精良,又有护**经验丰富的教官进行重新整训,实力有了质的飞跃,而且现在他们面对的也不再是那引起蒙古大队人马,而是清理残余敌人,扛着几十斤重的小炮,背着步枪漫山遍野的跑,零零散散的俘虏抓了不下数千人之多,几乎将蜀地的蒙古人一扫而空。
    李志因为战功卓越,被孙阳亲自授予七阶勋章当中的第四阶铁血之士勋章,别看仅仅是第四阶,现在只有第二阶勋章四大战斗少将才有获得,就连孙阳自己都没有勋章,第三阶勋章更是空白,自治区的勋章没有那么好获得的。
    李志已经是人到中年了,可是当他捧着这枚以银和宝石制成的精致勋章时,忍不住热泪盈眶,钓鱼城下,不知埋了多少壮士尸骨的军坟之前,李志双手捧着勋章,将它与壮士尸骨一起埋葬,哭得痛不欲生,几十年的拼杀,蜀地几乎要被清杀一空,现在,终于翻身了,终于,蜀地还是蜀中的人蜀地。
    自治区一步步稳步的推进,让蒙古人心惊不已,西南一带的蒙古人被分成了两块,一块仍然固守在大理、安南一带,而另一部分,彻底的被赶上了青藏高原的苦寒之地,中原腹心地带,黄河长江流域,几乎再无战乱之忧,在自治区与大宋的大力投入之下,已经隐现繁荣之态了。
    而对自治区这种步步推进,步步为营的做战方式,蒙古人的压力越来越重,钝刀子拉肉还不如直接一斧头剁下来,特别是现在南北无法呼应,东西无法照应的情况,曾经几乎征服了全世界的蒙元帝国,现在已经隐现末日之象。
    蒙元之所以能够踏上征服世界的脚步,甚至纵马非洲大草原,固然是蒙古人英难善战,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蒙古人进入大宋,从富庶的大宋掠夺了大量的财富,正是这些财富支撑着他们踏上征服世界的脚步。
    现在自治区横空出世,护**强势出击,几乎击垮了蒙元近半的有生力量,再加上草原自由**军的折腾,更是让蒙元四处起火,没有了来自大宋的财富支持,在西方的蒙古人也是举步维坚,再加上内斗频频,使得蒙元帝国已经是摇摇欲坠,现在护**东部战区一再的推进,随时都可以兵临大都城下,着实让蒙古上下为之紧张不已,四处调兵,意图与护**进行最后一点,就这么退出中原,蒙古人真的不甘心,见识了中原的花花世界之后,谁还愿意再回草原放羊去。
    随着自治区实际控制区域的变大,虽然四处投入,还没有产出,但是也不过就是几年之间,而现在自治区面临着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扩不扩军的问题。
    护**走的是精兵体系,现在现在为止,四大战区再加上中央警备军,真正的战斗人员也不过才四十万,虽然有百万大军,但是除了正规军之外,都是不参与斗的后勤兵员。
    而护**毫无疑问就是一支用银子堆积起来的部队,无论是兵员训练还是后勤补给,都消耗极为严重,军事经费有一大半都花在这方面了。
    现在地盘增大了,特别是东南两个战区,东部战区已经一直延伸到了黄河入海口处,南部战区也一直防御到了高原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兵力已经是捉襟见肘了,甚至在一些稍微显得不重要的地方,也只有一个营,或是一个连在驻守而已,精兵也不是这么个精法。
    护**的军事体系很是奇怪,实行的是终身制与募兵制两种制度,正规的战斗兵属于终身制,都是最精锐的部队,两三年就退役实在是可惜了,所以一般都是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岁,只要体力允许,都可以一直服役,如果不能转成军官,则成职成士官,五级士官足够升的,所以现在在护**的军事体系当中,士官占据了绝大多数,普通的列兵已经成为了稀有动物。
    而且这些精锐的老兵,一般服役五年期满,可以自愿退役,但是一般人还无休止就不愿意退役,虽然当百姓的生活也不错,可是当兵当习惯了,特别是在护**大力培养军人荣誉感的情况下,更没有愿意离开军营了,除非是特殊情况,比如家中无子,需要儿子尽孝的,或是为亲人守孝等原因才会退役。
    而募兵制则属于后勤保障兵种,一般是在新兵训练营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训练就可以上任了,两到三年一退役,一来可以全民练兵,二来也可以让正规军有一个补充,当正规军有了损失,会从后勤兵种当中挑选一些有能力的士兵在自愿的前提下补充进去。
    '  '
243 民意代表
    243民意代表
    护**要不要扩军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军方一家说了算的,毕竟护**军事系统的消耗太大了,大到让财政都吃紧,而军方本身并没有什么收入,至于销售军火也仅仅是权益之计,后勤部对军火销售掌握得很紧,而且主要的销售对象也是大宋,少量的军火销售并不能弥补护**庞大的军事支出。
    而这又是一个决定自治区未来的一件大事,本来孙阳一声令下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