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风流-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一听高宗召唤,李贤不由地便是一楞,很明显地迟疑了一下之后,这才接着问道:“就只传孤么?”
“回殿下的话,高公公只说陛下宣您,并不曾交代旁的事。”张彻偷眼看了看李显的脸色,这才小心谨慎地回答道。
“七弟,这……”
一听高宗单独召见自己,李贤刚静下来的心立马又乱了起来,面色凝重地侧脸看向了端坐不动的李显,试探地问出了半截子话来。
老爷子搞啥来着,玩离间?还是玩神秘?李显也被老爷子单独召见李贤之事弄得一愣,脑筋即刻急速地运转了起来,略一思索之下,已猜到了些端倪,只是尚不敢太过肯定,待得见李贤将目光投了过来,李显立马笑了起来道:“六哥放心,是好事,若是小弟料得不差的话,六哥此番该得大用了。”
“哦?竟有此事,这,这是从何说起?”李贤一听之下,不由地便迷糊了,实在是闹不明白李显所言到底是不是在说笑。
“六哥放心,但去无妨,莫要让父皇久等了,小弟便在此恭候六哥的佳音了。”面对着李贤的疑惑,李显并没有进一步的解释,只是语气肯定地回了一句道。
“唔,也罢,那七弟且先稍坐,为兄去去便回。”这一见李显说得如此肯定,李贤心中虽尚有些疑虑,可已然是信了七八分,自也就不再多啰嗦,对着李显点头示意了一下,抬脚便要向外行去。
“六哥切记,若是父皇让您帮衬着太子哥哥,还望六哥勿要迟疑,当即表态为妥。”不等李贤转身,李显已笑着加了一句。
“唔,孤知道了。”李贤心里头对于李显的话依旧是将信将疑,可又不想驳了李显的面子,这便含糊地应了一声,旋即大步向殿外行了去……
“滚,滚开,都给老子滚!”
行宫西边的一间不大的偏殿里,一阵阵暴戾无比的怒吼声在回荡着,不时还间夹着瓷器摔碎于地的爆裂声,在这等禁卫森严的宫廷中显得格外的不协调,很显然,敢在宫禁中如此放肆的,就只有一个人——贺兰敏之!
贺兰敏之一向是个率性之人,也从来都不讲甚规矩,可自打龚家园子案发之后,贺兰敏之已被关在这偏殿里整整三天了,虽说服侍之人不少,也不缺衣食,可却出不了大殿的门,这令本就因丧母失妹而悲愤不已的贺兰敏之更是忍无可忍——贺兰敏之不是没试过冲出殿门,可惜每回都被把守在殿门口的数名身手不凡的宦官给挡了回来,虽不曾受大的伤害,可次次都是被人打晕了送回殿中,着实是耻辱得紧,再加上丧亲的伤痛,令贺兰敏之几乎陷入了竭斯底里之中,但见其在大殿中疯狂地折腾着,将所有能砸的东西全都砸成了碎片,可惜他再怎么闹都没用,不单把门的宦官不理会他的疯癫,便是侍候在殿中的宫女们也全都视若无睹,只要贺兰敏之不出殿门,一众人等全都由着他的性子去闹,既无人去过问,也无人去劝止,这令贺兰敏之更是怒上加怒。
“滚,都滚出去,滚出去,滚啊,滚……”
贺兰敏之大发泄了一通之后,整个偏殿里已是一派的狼籍,再也砸无可砸了,无处使劲的贺兰敏之终于无力地坐倒在了一地的各式碎片里,大喘着粗气,口中依旧呢喃地咒骂着,一股子挫败感打心底里不可遏制地涌了起来,眼圈一红,泪水已顺着扭曲的脸庞流淌了下来,正自泪眼朦胧间,突觉殿中的气机陡然间压抑了起来,心没来由地便是一慌,忙伸出袖子胡乱地擦了下脸,红着眼一看,这才发现武后不知何时已站在了他的身前。
“娘娘,甥儿心痛啊,娘娘,母亲还有姐姐死得好冤啊,娘娘您要为甥儿做主啊,娘娘……”贺兰敏之一见是武后到了,泪水更是忍不住狂涌了出来,伏倒于地,嚎啕大哭了起来,那等声泪俱下之状叫人不忍目睹。
一见贺兰敏之伤心如此,武后原本饱含怒气的脸色渐渐地缓和了下来,眼神里飞快地掠过了一道几不可察的复杂神色……
第八十四章殇之恸(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纵使是武后这般杀伐果决之辈,心中一样有着柔软之处,尽管不多,可到底还是存在的,贺兰敏之无疑就是武后心中一个牵挂,其在武后心目中的地位比之诸皇子来说,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哪怕贺兰敏之着实是纨绔无行至极,可武后对其的任性胡为却从无一句的责备,反倒每每出手为贺兰敏之的恶行做掩饰或是善后,对其之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究其根本而论,恐不仅仅是因与姐姐武顺感情深厚之故,更多的怕是因着贺兰敏之的俊朗形象寄托了武后的某种思绪罢了。
若是可能,武后实是不想贺兰敏之受到伤害,不过么,感情归感情,在大事上,武后断不可能被感情所左右,该下杀手的时候,自不会有丝毫的迟疑,更不可能手软,只是事过之后,内疚却也是难免之事,哪怕不多,可毕竟还是有的,这也正是这些天来武后始终由着贺兰敏之胡闹,却一直不露面的根由之所在,然则今日武后却不能不出面了,此无他,只因病刚稍好的高宗下诏要在行宫里为韩国夫人母女摆设灵堂,还要面见贺兰敏之,深恐贺兰敏之在圣驾面前惹出事端的武后自是不得不移驾亲临。
“之儿,来,快起来,姨娘自会为尔做主的。”武后眼中的异色只是一闪而过,很快便恢复了清明,弯下了腰,轻拍了拍贺兰敏之不断簇动着的肩头,温和地劝说了一句道。
“娘娘,甥儿心里疼啊,娘娘……”贺兰敏之虽是听话地跪直了起来,可眼中的泪水却依旧如泉般奔涌着,仰头看着武后,一派伤心欲绝状地哭诉道。
“之儿莫哭了,姨娘心里也疼着呢,唉,姐姐与月儿就这么冤死在小人手中,姨娘……”武后话说到这儿,眼圈一红,泪水涌将出来,话便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姨甥俩相对恸哭了起来,登时便令一众随行宦官宫女们全都乱了手脚,可却无人敢上前去劝解,只能是面面相觑地傻看着。
“娘娘,母亲与姐姐一向心善,从不与人争,为何竟会落得如此惨死,甥儿不解啊,娘娘,这究竟是为何啊……”贺兰敏之越哭越是伤心,到了末了,话语间竟有了问责之意味。
“之儿放心,此案已破,首逆已诛,附逆亦必尽除,以告慰姐姐与月儿在天之灵,来,起来罢,陛下要见你,切不可失了礼数,若不然,姨娘也护不住你,来人,侍候之儿沐浴更衣!”一听贺兰敏之越说越是放肆,武后的眼神里已是精芒闪动,不过却并没有指责贺兰敏之的孟浪,而是温和地劝说了几句之后,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了令,自有侍候在一旁的宦官宫女们一拥而上,也不管贺兰敏之乐意不乐意,架了起来,便往后殿搀扶了去。
或许是因武后在场的缘故,贺兰敏之倒也没再有任何无礼的行径,只是低声咽泣着,任由一众宦官们搀扶着进了后堂,只是刚转过一道门廊的阴暗处时,贺兰敏之的嘴角边突地露出了一丝的古怪的笑容,内里有着几分的狰狞,几分的怨怒,还有着几分的决绝,至于他为何会发笑,那就只有上天才晓得了……
不知何时,天又阴了下来,云层压得很低,电光不时地跃动着,雷声隐隐而动,今春的第一场大雨就要落下了,宽敞的大殿里没有点灯,一派的昏暗,几难以视物,然则李显却一点都不介意,丝毫没有通令下人们点灯的意思,独自端坐在几子前,若有所思状地凝视着几子上的一盘残局,手中还拽着一枚棋子,似乎在思索复盘一般,其实心却早已不在棋上。
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这一眨眼的功夫,重生已是一年有余,经历的事情也不算少了,是该到了好好总结一番的时候了,尤其是值此朝局走向将有大变的情况下,李显不能不慎重地思考一下将来的路该如何走——没错,这一年来李显可谓是暗中做了不少的事,也对原本的历史趋势作出了些修改,甚至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则李显自己却很清醒,只因大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形势依旧严峻得很。
遗憾,真的很遗憾,对于未能救下贺兰敏月,李显深觉遗憾,只可惜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多想也是枉然,这一点李显自是清醒得很,麻烦的是随着贺兰敏月母女的丧命,后宫中再也无人可以牵制武后,而经此大变之后,高宗本就虚弱的身体势必将进一步的恶化,随之而来的便是武后的势力再度高涨,这等趋势似乎已不可阻挡,该如何应变就成了李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李显看来,武后能把持朝政靠的是三条腿走路,宫里挟持天子这一条李显显然是无法可想,别说李显了,便是高宗自个儿在明知武后心野的情况下,都难奈其何,顶多就是竭力扶持太子,以遏制武后日益膨胀的野心罢了,问题是历史已经证明了这条路压根儿就行不通——太子虽贤,可惜手段不够狠辣,最终难逃武后鸩杀这么个下场,至于武后的第二条腿,那便是大理寺那帮恶棍官吏,这一点李显倒是可以设法利用一下太子,逐步摧毁大理寺里的武后一党,当然了,就算李显不出面推动,太子也决不会坐视这么个重要机构掌握在武后手中,一场恶斗在所难免,胜负虽尚难逆料,然则李显却也并不算太过担心,左右栽赃陷害的事儿李显也不是没那个胆子去做,更何况那帮大理寺官员本身就不是无缝蛋,要挑出些毛病还是容易得很,真正令李显头疼的恰恰是刚刚兴起、尚未成大气候的北门学士。
以刘祎之、周思茂、范履冰、卫敬业等人为首的北门学士如今只能算是崭露头角,虽经泰山封禅时武后的全力提拔,可毕竟这帮文官的根基较浅,到目下,最多也就只能算是一群中层官员而已,似乎难以在朝堂大局上唱大戏,很难引得起朝中大佬的警觉,可李显却深知北门学士的危害有多大,早在洛阳时,李显就已在琢磨着如何瓦解乃至铲除这颗毒瘤的法子,对于李显来说,北门学士的重要性,其实远胜过武后的专宠内宫以及大理寺那帮子恶棍官吏,原因很简单,这群无耻文人品性虽差,可一个个笔头都甚硬,造起舆论来,实有着翻天覆地之能耐,实不可等闲而视之——李显本人文笔只算一般,不过么,经历过后世官场的打磨,对于如何引导舆论乃至造势却是熟捻得很,加之肚子里有着无数后人的精粹文章,倒也不见得会怕了这帮子无耻文人,问题是李显本人已做出了弃文从武的姿态,势必无法在文事上做出惊人的举动,再说了,李显身为皇子,也不好直接出面跟一帮子地位低下的文官们打笔墨官司,如此一来,该如何打压这帮子北门学士就成了个棘手的大麻烦。
人才,归根到底还是缺人才!李显明知自己的短板何在,可惜一时半会却没法去解决此事,当然了,若是能将科举之事运作好了,这个问题势必可以得到极大的缓解,只不过要想在朝议上通过科举变革的折子,其难度之大,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别看当初在函谷关时李显曾信心满满地说服李贤出面配合,实际上,也就是为了鼓起李贤的信心罢了,真到了朝议时,势必还得有场好斗,能不能得偿所愿,尚在两可之间。
“七弟,怎地连灯都不点?”
就在李显思绪纷杂无比的当口上,一阵脚步声响起,满面春风的璐王李贤领着几名贴身宦官大步从殿外行了进来,这一见到李显独自坐在黑暗中,不由地便笑了起来,随口问了一句道。
“六哥,瞧您这气色,想必是诸事顺遂罢。”
李显回头看了李贤一眼,见其气色不错,这便嘴角一弯,笑着回了一句。
“掌灯!”
李贤哈哈一笑,并没有立刻回答李显的话,而是随意地挥了下手,下令一众宦官们将灯柱上的油灯、蜡烛点亮,自个儿则大步走到几子旁坐了下来,惬意地伸了个懒腰道:“为兄先前觐见实遇到了一个人,七弟猜猜是何人来着?”
啥话么?这地头能觐见的人多了去了,猜个屁啊!李显暗自腹诽了一句,可脸上却依旧满是笑容,耸了下肩头道:“六哥说笑了,小弟又不是神仙,哪能猜得到根底,六哥还是直说了罢。”
“呵呵,好叫七弟得知,为兄正与父皇谈事时,母后亲自陪贺兰敏之也进了殿,七弟且猜猜这厮得了甚差使?”李贤笑呵呵地挥了下手,说出了贺兰敏之的名字,末了却还是卖了个关子,很显然,李贤此际的心情实是好得紧了些。
贺兰敏之?嘿,敢情是这小子,唔,想来那婆娘该是打算变着法子补偿此子了!李显可是深知贺兰敏之在武后处受宠的程度,只一听李贤这般说法,便已猜到了个大概,不过么,李显却并不打算说将出来,而是做出一副疑惑万分的样子,看了看李贤,迟疑地问了一句道:“莫非是母后为其请封么?”
“哪呢,七弟想哪去了,嘿,母后提议由贺兰敏之当监斩官,将二武子弟满门男丁尽斩,所有妇孺皆赏给贺兰敏之为奴,父皇答应了,这会儿诏书只怕都已拟好了。”李贤哈哈大笑着将谜底揭了出来。
原来如此,哈,那倒也有趣得很,贺兰敏之?有意思,很有意思!一想起前世那会儿贺兰敏之的诸般恶行,李显心中便是一动,已有了些计较,不过却并没有说将出来,而是陪着李贤哈哈大笑了起来……
第八十五章约法三章(上)
乾封元年二月初一,二武诸子被尽斩于泰安,妇孺为奴贺兰敏之府,帝并下诏,将武后次兄武元爽流配振州;二月初四,大病初愈的高宗驾临曲阜,祭祀孔子,赠予太师荣衔;二月初九,帝临亳州,祭祀老子,追号太上玄元皇帝,免毫州今岁之钱粮;二月十四日,帝驾自毫州返京,行程月余,三月十八至京,太子李弘率京中百姓于京郊跪迎。
京师的春天到得晚,三月始是春花烂漫时,绿草疯长、树木抽芽,鲜花处处,可谓是一派的生机勃勃,可对于骆宾王来说,自家后院里的草未免太绿了些,花也未免太红了些,甚至连和煦的阳光也分外地刺眼了些,此无他,只因他又要被罢官了,心情不好之下,自是看什么都不是那么顺眼,倘若他只是孤身一人,那倒也没什么,大不了再回去务农好了,偏生家中老母的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实是无法缺医少药,一想起将要到来的厄运,骆宾王的心便灰沉沉地难受着。
东台详正学士,这官名叫起来倒是响亮,其实不过就区区八品官而已,算上俸料、禄米、给田,每月也就是三石半米而已,折合铜钱不过就是六贯罢了,真的不多,可就算这么少的俸禄对于此际的骆宾王来说,却是万万少不得的,而今,这俸禄怕是再也拿不到了,骆宾王虽不愿承认,可心里头却难免还是有些微微的后悔,或许不写那首讽谏诗的话,这一切便不会发生,然则一想到一众同僚们上下其手的贪墨行径,骆宾王心中仅有的那一丁点悔意便很快被浓浓的愤概所淹没——夫有不平,当鸣之,岂可坐视而不理!
“老爷,外头有人送来了份请柬,说是请老爷务必前去一会,请老爷过目。”
就在骆宾王心情激荡得难以自持之际,家中老仆从外头行了进来,手捧着一封大红请柬,对着端坐在后院石桌前的骆宾王一躬身,小心翼翼地禀报道。
“去回了罢,就说老夫身体不适,日后再约好了。”
骆宾王官位虽卑微,在文坛的名声却颇显,不单一众诗友时常前来邀宴,更不时有不相识之人慕名前来拜访,对此,骆宾王早就习以为常了的,只是今日心情不佳,哪有甚宴饮的心思,看都没去看那份请柬一眼,只是摆了摆手,随口便拒绝了此邀约。
“老爷,那人放下请柬便走了,走时说若是老爷见了请柬上的落款,必不会拒绝邀约,您看这……”一见骆宾王脸色不好看,老仆人很明显地迟疑了一下,可还是没有就此离去,而是谨慎地出言解释了一番。
“哦?”骆宾王尽自心情颇烦,可还是被老仆人这番话吊起了好奇心,没再出言拒绝,而是吭了一声,伸手接过了老仆人手中的请柬,翻将开来,飞快地浏览了一下,待得目光落在落款上时,脸色不由地便是一僵——王三郎,那请柬上的落款赫然竟是当初骆宾王最落魄时曾伸出援手的那名少年,尽管只是去岁一见之交罢了,可骆宾王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郎,这一年来,骆宾王可没少向京师友人探寻此人,为的便是还了这个人情,奈何却无人知晓此人之来历,这令骆宾王心里头总有种欠了债无处还之感,可却万万没想到此人居然在这等时分自己冒了出来,竟令骆宾王一时间真不知是该激动还是该烦心了的。
“莫伯,家中还有多少钱在?”骆宾王沉吟了片刻之后,抬起了头来,面色复杂地看了老仆人一眼,犹豫地问了一句道。
“回老爷的话,昨日刚给老夫人买了药,如今还有一贯半罢,不知老爷这是要做甚用场?”老仆人莫伯管着骆府的帐,对家中的钱粮倒是清楚得很,这一听骆宾王话里似乎有要用钱的意味,自是不敢怠慢,赶忙解释了一番。
“不必多问,你且都包起来,一会随老夫一到去赴宴好了。”一听家中仅剩下这么点钱财,骆宾王的面色瞬间便是一黯,可并却没有太多的犹豫,沉着声吩咐了一句道。
“这……,老爷,上月的禄米已将尽,若不留些钱买米,那……”老仆人一听要将所有余钱都打包,登时便急了,赶忙分说道。
“也罢,那就带一贯好了。”骆宾王无奈地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声,丢下句话,起身便向卧房行了去,老仆人见状,自不敢再劝,苦着脸自去包裹那一贯铜钱不提。
一年多过去了,鸿运客栈依旧还是那副古旧的摸样,便是店小二也没换,依旧在大堂里忙活个不停,可再次来到此地的骆宾王却比当初更多了几分的寂寥心情——当初虽窘困,可好歹还有科举那么个盼头,日子终归还是过得下去,可此番呢,即将被免官的命运已几无可更改,盼头自燃是没有了,多出来的便是烦恼与忧郁。
“哟,这不是骆先生么?贵客啊,今早喜鹊叫个不停,我说要有好事嘛,敢情是应在骆先生到来上啊,快,快,您老请进,有甚需要的尽管吩咐,小的自当伺候好您老……”那名嘴碎的店小二眼神好得紧,就在骆宾王站在门口发感慨的当口,便已将骆宾王认了出来,急冲冲地便跑了出来,热情无比地招呼着骆宾王这么个大名人。
“年余不见了,小二哥还是如此壮实,生意还兴隆罢?”
骆宾王是个知感恩之人,当初这店小二可没少帮他的忙,骆宾王始终记在心里头,故此,此际尽管心情不佳,可骆宾王还是笑着跟其寒暄了一番。
“好,好着呢,呵呵,不瞒骆先生,小店刚换了东家,这生意啊,比起从前来,还要红火上几分,啧啧,咱东家可是说了,来年要大建一番,这客栈少说也要扩大两倍,生意啊,绝对比现在还要好,小的也能沾上些光,日子终归得有个盼头不是?哎呀,小的嘴碎,一见到骆先生,就光顾着唠嗑,险些忘了东家的交代,赶紧,您老请跟小的来,东家早在后院等着您呢。”店小二扯了一大通之后,突然记起了新掌柜的交代,登时便有些乱了手脚,紧赶着便要请骆宾王进后院。
“新东家?小二哥,您说的新东家可是王三郎么?”骆宾王原本正笑吟吟地听着店小二瞎扯,突地一听新东家要见自个儿,再一想起王三郎的请柬上注明了在鸿运客栈见面,却没有写明房号,登时便警觉了起来,忙不迭地追问了一句道。
“王三郎?哪个王三郎来着,骆先生怕是误会了罢,小店新东家姓邓,单一个字诚,往日不常来,呵呵,如今这店啊,就小的在管了,说来也怪,今日东家可可里跑了来,说是要在此会客,请的还是骆先生您,这可把小的都给弄糊涂了……”店小二早就不记得曾到过客栈的王三郎了,此时一听骆宾王如此问法,登时便是一愣,挠了挠头,先是疑惑地看了看骆宾王,而后才笑着解说了一大通。
“邓诚?莫非便是他的真名么?”骆宾王没有去理会店小二滔滔不绝的废话,每头微微一皱,疑惑地叨咕了一声。
“啥?啥真名假名的,骆先生,您这是在说甚,小的怎越听越糊涂了。”店小二正说得开心,冷不丁听到了骆宾王的叨咕,不由地便将废话停了下来,疑惑万分地追问道。
“没,没什么,小二哥,有劳您带个路罢。”骆宾王心急着要去确定一下王三郎的身份,自是不太情愿跟店小二缠杂不清,这便笑着拱了拱手,直接提出了要求。
“好勒,您老里面请。”店小二虽饶舌,却也不敢耽误了东家的事情,此际见骆宾王如此说了,自也就只能强压下满腹的话语,笑呵呵地比了个“请”的手势,引着骆宾王主仆便向后院行了去,一路穿过几重院落,直抵后院,只是方才一到后院门口,便有数名便衣大汉从旁闪了出来,拦住了店小二,只请骆宾王单独入内。
这群便衣大汉的行为着实有些不符待客之道,可一心要辨明王三郎身份的骆宾王却也懒得多计较,对着老仆人交代了几句之后,伸手接过老仆人手中的小包裹,便昂然行进了后院之中,由一名大汉引领着到了院子里的一间主房门口,待得那名大汉闪开道路,骆宾王便即一脸平静地走进了房中,入眼便见一身着亲王服饰的少年正面带微笑地站在房中,骆宾王登时便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