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食王传-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可奈何下,王况只得让人捎信去长安,看看能不能买到会种卡法的奴隶,买一个会种植的可比自己慢慢mō索省事多了。咖啡的种植计划就此暂时停了下来,剩下的种子,王况不想再làng费了。
第三二0章 土法流水线(上)
    第三二0章土法流水线
    李世民的一纸诏书,害苦了许多人,尤其是王况,他是最郁闷的,好端端的搞出罐头来,却被李老2一张嘴,说是要天下各州县都要储藏罐头,这下可好,王况怎么忙得过来?
    全天下共计人口近千万,就算一千万好了,按李老2的想法,要保证各州各县至少储备有够半年吃的罐头,瓜果类的好些,可以不做那么多,一个家七口人是大唐每户人口的平均数,这个每户并不是按家族来分的,而是按你是不是分了家,是不是在衙mén备了案分的,有的人家,四世同堂,没分家,还是一人管着家的,哪怕是几十口人也算一户,而有的人家,如果儿子都长大了,分了家,分了田产,那么哪怕只有夫妻二人也是一户。器:无广告、全文字、更
    如果真的是颗粒无收的话,那么每户人家每三天吃一个瓜果罐头不算多吧?菜肴罐头,省着点,每户每天一个也是必须的,那么算起来,半年一百八十天,菜肴罐头就至少要两亿五千万个,瓜果罐头就要至少八千万个。
    就算有半年的时间来做罐头,那么每天就要做近两百万个罐头,额滴个神啊,恐怕这个规模比后世全世界最大的罐头厂还要大许多倍去。这样的投资规模,别说王况承担不起,就是把全大唐两三年的素有财政收入都投进去也是吃不消。
    好吧,就算真的能投这么多钱,真的有这么多的产出,竹子也供应不过来啊,就是能供应过来,竹雕匠人也忙不过来啊,一个竹雕匠,想要做出严丝合缝的竹筒,一天最多做出五个来,还得要有家人帮着才行。
    没错,是可以回收用过的竹筒,可第一次你去哪回收去?
    这就是个根本无解的难题,王况被李老2的异想天开雷得yù哭无泪,想要做这么多,没有流水线怎么行?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怎么行?就算是在各州都建个分号来专mén做罐头,怕是也满足不了李老2的要求。
    李老2还是不了解这中间的难处啊,没奈何,王况只能写了个奏折,将所面临的问题一一阐明了,又建议李世民如果真的想开病坊的话,不妨开征奢侈品税,让富人多jiāo钱,这一部分的钱用来提供病坊开支;当然这点钱并不是很够的,如果真的病坊开起来,要收治的穷困病人不在少数。书mí群2
    这个时候,天下至少有一半的百姓家里都还是刚刚过了填饱肚子这个坎,这还是王况的新耕种法带来的,要不然,起码有八成以上还要挣扎在饥饱线上,刚过温饱线的人家,哪里有钱看病,必定要求助于病坊。所以,病坊的经济来源必须是多样化的,如果只靠一个来源,要这个来源出了问题,事情就大条了。
    人都有惰xìng,如果百姓已经习惯了病坊的存在,习惯了免费医疗,就会养成这么个惯xìng思维,免费医疗是天经地义的。要是突然的停了,除非改朝换代,否则天下必定大luàn,民心不稳。
    所以,就必须开源,不能把jī蛋全放到一个篮子里去。
    奢侈品税是一个办法,而且王况还美其名曰的取了个新名词,叫“善税”,意思就是朝廷帮你们这些富人行善,帮你们积德,别看一个名词的改变,但在这讲究仁义礼孝德的时代,却还是能吃得开的,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当然各州的储备罐头是可以,不过却不应该一刀切,而应该是让各州量力而为,同时,也应该鼓励家中有富余的人家储备,如此双管齐下,民间和官府都有储备的话,朝廷的压力也少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硬xìng规定,王况的压力减得是最多的。
    如果再采用了慢慢积累的做法,第一年先储备一点点,第二年增加一点,如此下去,对各州的财政压力也会减低许多,不至于将各州的矛头全都引向王况,只是这么一来,不管是怎么样的一个结局,罐头产业,势必是又要上jiāo了,王况可不想那些豪mén大阀全眼绿绿的盯着他瞧。
    再者,王况知道,虽然这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旱涝或地震之类的灾害发生,但其影响全都没有达到占大唐一半疆域的地步,最高峰的也只不过是三四个道而已,差不多是三分之一的样子。因此,完全可以做到举全国之力来支援受灾之地,没必要全都储备满了。
    为此,唐俭老头没少被王况在心中暗骂,你自己贪吃也就罢了,竟然还异想天开要做到大灾之时家家户户都有瓜果菜蔬吃?这个要求,说起来是容易,可做起来何其之难?就在后世也只不过是堪堪做到,还是在有那么发达的jiāo通和运力的基础上的。受灾的,能填饱肚子,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当然骂归骂,至少建州是能做到唐俭老头想象的那样,甚至做得更好,只是这种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建州有建州的特殊xìng,首先,建州基本不会有旱灾,也不会有地震,涝灾的损失也会比,因为建州是丘陵地带,涝灾来时,也只有那些地势低的田地会被淹了,高一点的却是没事,只要做好排水就行,正因如此,发生大灾害,对建州的打击就不像那些平原地带一样是致命的。
    其次,建州各县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特sè产业,百姓的富裕程度如今已经敢和长安洛阳叫板了,百姓富了的第一件事就是储备足够的粮食以防不测,这么一来,衙mén只需要做一些补充就好。最后还有一点很关键,如今周围各州都几乎或多或少的靠建州带动,如果建州有难,周围的州县不会坐视不管,他们支援的积极xìng肯定比朝廷还要高许多,可能朝廷的公文还没下,建州就已经得到妥善的安置了。
    正是因为建州模式的不可复制xìng,决定了不可能天下各州都有建州这样的财力物力去做好储备,但不管如何,随着大唐天下越来越稳固,民心越来越安定,哪怕再穷的州,要做到一两个月的储备也是能做到的,加上其他地方的支援,灾害的损失就能减到最低。
    对于病坊和学堂的设立,王况是举双手赞成的,这是造福天下的好事,也说明了李世民确确实实就是将子民放在了第一位,而不像和谐朝一样,没得天下前说得天huāluàn坠,得了天下了,子民别说看病,就连死都死不起了。因此王况建议,设立病坊时,不妨给各地的sī人yào堂和郎中来个规定,每个郎中每月必须到病坊去轮流义诊,这么一来,病坊里需要养着的固定郎中就能少了不少,从而节省不少的开支。
    但是,只靠了李世民一代帝王的个人所为就够了么?恐怕不够,如果李世民翘了辫子,哦,不对,这时候没辫子,应该说是去见先帝去了。等到新的帝王上任,恐怕就做不到这一点,于是王况又将目光瞄到了刚定出《大唐律》的长孙臭老酸身上,想看看能不能说服臭老酸,让臭老酸制定出一部关于民生的律法来。
    王况是有些杞人忧天了,病坊制度从建立开始,一直到满清入关后中止,中间只有méng元一朝没有这个制度,即便是后来南宋积弱,晚明腐朽,病坊制度始终在中原大地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王况不知道这个情况,他还是用了表格的形式,将自己能考虑到的问题及今后的思路都写了下来,洋洋洒洒也有十几页纸,直接丢给长孙煜让他帮着转呈了,别驾本来就是负责民生这方面的事情,奏折丢给他转上去,肯定要落到臭老酸手中,王况就不相信,面对可以流传后世的丰功伟绩,臭老酸能不动心?
    奏折的事情解决了,罐头的流水线生产也就提上了日程,因为哪怕是李老2肯采纳王况的办法,不再硬xìng规定各州必须储备的罐头了,这需求量也是惊人的,哪怕你是各州都设立了作坊,全靠手工来做,需要多少人力?人家还要不要种地了?
    所以,流水线必须建起来,还是土办法,用水车带,王况的初步设想是,作为储备的菜肴罐头,只要做一样就行,那就是梅菜腊ròu,这个菜肴甚至都不需要用到厨师,不用厨房,只要将梅菜干泡发好,挤干水分,再与洗净切好的腊ròuhún匀了装罐,封好后投放到水中煮上半个时辰就得。
    这中间牵涉到的罐装可以用人工装,也可以用机械实现,上面,煮的时间也可以用机械来控制,这些从理论上都不难,只要水车足够大,能提供足够的动力就行,第一代老式车chuáng都可以用水车带动,一架水车要带动好几台车chuáng,何况只是个流水线及上面的附属设备呢?
    做东西都要从易到难,王况准备做的第一个流水线就是简单的传送装置,一直在罐装之前都由人工cào作,一罐罐封装好的罐头,只须头朝上放到传送带上的一个个托盘里,托盘用机械的办法做到定时移到大锅中煮上一个时辰,然后又能自动的移出来到融化了的蜂蜡池里浸泡一下将盖子和竹筒中的缝隙填上,同时也将竹筒表面锅上一层蜂蜡,保证空气不能渗入,再移出来就是成品罐头了。
第三二一章 土法流水线(下)
    第三二一章土法流水线(下)
    王况现在要用的铁,都是不算在建州每年的固定配额里的,为了让王况能够不受限制的帮着搞出好东西来,朝廷在建州另设了个铜铁库,这是天下有史以来首次为了满足某个人的需求而单独设立的铜铁库,就是现在的将作大匠都没这个待遇。4∴⑧0㈥5
    铜铁库里的东西,王况想要多少就拿多少,这个铜铁库是由建州代管,每半年根据头两个半年所耗费的铜铁结算一次,及时的补充库存。
    铜铁库有朝廷派来的羽林军士看守,只认王况的条子放行,其他人都不好使。看守的羽林军也不对建州镇将府负责,是由兵部和工部直接管辖,想要调动这一支人马,除了要兵部行文外,还需要工部的印章才行。
    王况刚穿过来的时候,还想着自己不懂许多工业品的配方,在这世界上站不住脚,但是这么些年下来,他也发现,古代的中国,技术水平并不低,其他不说,就说这个时代的镜子,已经是镀水银的镜面,并不是后世人想象的只是个光秃秃的铜面磨平,其鉴人效果不比后世的镜子差到哪去,无非就是贵点,稀少点,一面镜子需要几两乃至几十上百两银子而已,以孙铭前以前的财力,不过只有那么一面巴掌大小的铜镜而已。
    当初王况在那小破庙里醒过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到了做镜子,幸好,他当时没那条件去做,否则等他真的试验出来了,见到人家的镜子岂不是要郁闷得半死?这个念头,在进到富来客栈的第一天,见到镜子的时候,就被他彻底的放弃了。
    明《天工开物》记述:“唐开元宫中镜尽以白银与铜等分铸成,每口值银数两者以此故。朱砂斑点乃金银jīng华发现……;唐镜、宣炉皆朝廷盛世物云。”朱砂就是硫化汞,而且柳老夫子在王况跟他学字一段时间后,丢给了他一本《考工记》,里面,就详细的记录了铜镜的生产工艺:将纯红铜和锡,或铅或锌,通过严格配比,进行冶炼溶化,再灌入模范,冷却后取出máo坯,最后进行机械加工磨平镜面,表面涂锡汞,即成为可照容的日用品的铜镜。4∴⑧0㈥5《考工记》是先秦古籍,也是一本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它是chūn秋末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的官书,那时候并没有“镀”这个词,所以就用涂抹来说明。
    因此,铜镜并不是后世那些影视作品里面那样的模糊一片,古人的技术水准并不差,至少在王况看来是如此,只不过没办法做到大规模化,又受到jiāo通,传承等的制约,又经历了许多的浩劫,比如说焚书坑儒等等,许多技艺,后世只存留于传说中罢了。
    印刷术便是如此,所幸后世还是有不少学者心怀虔诚,穷尽一生的也要捍卫祖先的荣光,才会找到了木活字,在那些说中国印刷术是子虚乌有的人脸上狠狠的煽了一个耳光。
    王况穿越而来,不光见识到了制作jīng美的璃瓶这样小的后世以为祖先烧不出来的东西,也见到了楼船这样的庞然大物,知道了祖先们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就有了轮船。有时王况偶尔会在推出某样东西的时候,怀疑这东西是不是早就有人做了出来,只不过是藏在民间,藏在深山不为人所知呢?甚至于罐头,这做法并不难,可能早就有乡野山民用了这个法子来延长食物的保存期了,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这种东西的战略意义,没有王况那么高的眼光,所以也就没被人重视起来。
    这样的事例不要说唐时,就是后世都很多,许多被媒体连称奇迹的东西,在某些地方人眼里,却是属于平常,就说天上同时出现七道彩虹的事,八十年代在浦城就出现过,但过了二十多年后央*视竟然会在新闻中播出某地同时出现三道彩虹的事情。
    还有古人早就有发明出来了保温碗,其原理就是碗双层,中空,用时从底部注入热水,再反过来正置后,水就不会留出,然后碗上盛放食物,可保温,但就这个,竟然被后世的人申请了专利。
    这一次,王况不打算用皮带传动了,皮带传动的噪音大,不如齿轮传动安静,也不如齿轮传动稳定。可等到王况让铜铁库的人把铁运到铁匠铺子,掏出一张纸想让铁匠帮他铸齿轮的时候,那铁匠铺掌柜一见了图,就问王况:“小东家莫非是要用铁造棘齿么?”这几年里,老铁匠已经帮王况打造过不少东西,也学会了看王况画的图。
    王况这个时候才知道,齿轮早就出现了,不过都是用木头做的,称为棘齿,用木头的原因很简单,木头到处都是,不像铜铁一样贵,也不是属于管制品,所以民间都是用的木头做。而且这个时候的棘齿都只是用来改变传动方向和运动方式的,比如说将转动转变为拨动拨杆进行往复运动;比如说将转轴改变个九十度这样的。
    既然老铁匠知道棘齿,那么事情就简单了许多,王况也省了许多口舌,而且这时候的齿轮不可能造得jīng密,什么模数啊等都不在王况的考虑范围内。他只要不同齿数的棘齿就够了。
    王况想要他造出来的东西做什么老铁匠好奇归好奇,但却是严守着本份,从没对外透lù过王况在他这里打过什么的,这些年里,王况每每找他打东西,都会多拿些铜铁过来,这多余的铜铁,对他而言,可比工钱实惠多了,钱可以赚到,但铜铁你有钱未必能买到的。
    一个多月的忙碌,总算是把流水线搞了出来,就设在城西的新区里,那一片地,有一大部分都被王况先买了下来,就是为的临着建溪,方便以后想利用水车来做点什么东西好用,这下派上了用场。
    水车也比起普通用来灌溉的水车大了许多,直径达两丈,树立起来的时候两丈有余,建安城里除了钟楼比它高外,再没其他建筑能比它高,在城东就可以远远的看到一个庞然大物矗立在城西。
    动力的切断和接合,王况用的就是联轴器,不过这联轴器并不是按后世那种靠摩擦力来带动,这个时候找不到好的摩擦材料,所以他采用的是斜面齿形结构,类似于石磨一样的huā纹,将一个套在huā键的联轴盘和另一个固定在水车轴上的盘压紧之后,就咬合得死死的,动力就传递了过来,要切断就直接把那盘的锁紧凸轮松开,将压盘拨开就可以了。
    同时为了不làng费,王况还在这个水车上装了可以汲水的大竹筒,汲出的水就储存在厂外的一个大池里,可以供给那些清扫街道的仆役们用,溢出的水又通过水道流回到建溪里。省得他们要跑到建溪去挑水。原来在供水工程结束后,开始的时候每个蓄水池溢出的水还是很多,但随着人们逐渐的习惯于在水池变洗菜洗衣服后,用水的人多起来,水等到后来就开始浑浊了起来,而且上面偶尔还会飘着烂菜叶什么的,有的人还在这里杀jī宰鹅,水就更不适合于用来清洗街道,现在这个大水车一立起来,也算是帮那些扫街的人一个大忙,也给建安城多了一个紧急用水的地方。
    要是哪个地方走水了,灭火用的水龙车直接拉到这里,将可以转动的最后一段水槽往车上一转,比用桶舀水还快,顷刻间就能满了。
    因为罐头要煮上至少小半个时辰(半小时),所以煮罐头用的大锅也是特制的长方形,埋在地下,下面则是超大号的灶堂,有好几个灶口,在熊熊大火之下,深只有一尺的水很快就能烧开。
    这个灶所费的柴火不少,好在建安竹子多,做那些罐头又能剩下许多的废料,王况一句话,那些送竹筒来的匠人们每次就都将废料一起带了过来,也省下不少柴禾,不然王况估计,自己这罐头厂一开工,恐怕周边的山林就要遭殃了,看来,找煤,成了必须要进行的工作了。古代的福建一直没有煤的发现,到了后世,在闽西一带,才发现有少量的煤矿,不过都是小煤矿,且埋藏比较深,并不适合于这个时代开采,成本太高了,现在要找的,就是lù天煤矿,只是,哪里有呢?王况不知道。
    这个很粗糙的流水线,五个人cào作,平均每个时辰可以产出大约两百个罐头,一天开工五个时辰就有一千个罐头出来,可就这个产量,也远远达不到李世民原来要求的产量,但王况已经无能为力。
    想要产量更高,简单,再做流水线就是了,这个水车,可以再带动两个同样的流水线没问题,但真正的关键还在于原料。
    一天一千个罐头,每个罐头要用到的梅菜干三两,就相当于要用到三斤的鲜梅菜,一天就要三千斤,一个月就要近十万斤,一亩地种两季,也不过产量千斤不到,也就是说,一天就要用掉三亩地的产量,罐头厂只要开工三个月,就要用到三百多亩地的产量,两万多斤的梅菜干,可建州如今全年的梅菜干销售量还不到万斤,所以,原料的来源成了个问题。
    不得已,王况只好又贴出了招贴,将明年所需要的梅huā菜干数量大致说了下,以jī励起人们去种梅菜的兴趣来。
第三二二章 于三
    第三二二章于三
    不光是梅菜干的数量不够,就连腊ròu也是远远不够,全建州如今十多万人口,两万户人家,以前大家做的腊ròu都是做来自己吃,没人拿出来卖的,一家做得多的,不过十多斤腊ròu而已,少的只有一两斤,就是把全州的腊ròu都收来,也是不够,而想要更多的腊ròu,只能等年底,而且在这之前,还得鼓励人们多养豚。15
    还有竹子的问题,建安竹多,但同时,竹笋也是百姓们额外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如果按现有的竹林面积,做罐头是够,但鲜竹笋和笋干的产量肯定要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别无他法,只能是扩大竹林面积,即保证罐头有足够的竹子可用,又要保证竹笋的产量,王况还打算以后要做竹笋罐头呢,这么点产量怎么能够?
    从外地运竹来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个成本可就要增加不少,所以,扩大建州的竹林面积势在必行。
    可以说,罐头生产的流水化,带来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变,许多相应的供应,马上就显得捉襟见肘起来,于是,这个流水线在运转了不到一个月后,不得不因为原料的短缺而停了下来。而此时候,王况投进流水线的成本已经达到了六百多贯,这还不算要跟朝廷结算的铜铁,要是这些都加起来,恐怕要达到两千多贯,如果按现有的条件,对建州的资源进行掠夺xìng开发的话,流水线不得不在三四年后就停下来,但要收回成本,就是遥遥无期了。
    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新产生的问题,富来客栈是一张接一张的招贴贴了出来,一时间又带动起了整个建州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小东家的话,建州人如今深信不疑,小东家让做什么,那就做什么,错不了,保证赚钱的,于是,种竹的种竹,养豚猪的养豚猪,种梅菜的钟梅菜,甚至,已经开始有人专mén开了荒地,种上了豚猪喜欢吃的草来,这些都是jīng明人,这也算是饲料行业的雏形罢。
    还没完,王况接二连三又贴了许多的招贴,其中心思想就是一个,让大家充分的调动起来,能种什么就种什么,多了也不要紧,富来商行保证不让这些人亏了,王况这也是没办法,建州人认王况的话,但前提是王况得明确的指出让大家去干什么,比如说养鱼,王况得说要什么鱼,建州人才会去做,如果只是个笼统的说养鱼,大家还要追根究底的,所以,王况只能是想到一项就贴个招贴。书mí群2
    要换以前,王况没这个能力做出让建州人不亏的保证,十几万建州人,就算每人补贴一贯,那也是十几万贯。但现在不同,仅去年,根据林颖芝的统计,去年一年,王况就赚了十几万两银子。
    这十几万两里面,建林酒楼,富来客栈,富来商行,林家铺子,山外山这四项差不多各占二成,剩下的二成则是其他的小生意及王况的封邑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