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臣妾一定不会辜负皇上所托。”第一次以这种称呼来自称,李 还有些不太习惯。
“嫣儿,你没有选择,你如果选择死,朕也拦不住你,但朕百年之后,躺在你身边的一定是朕,但如果你选择生的话,你还有机会选择是躺在朕的身边,还是皇兄的身边,到时候朕或许会考虑你的意见。”朱影龙这一番话直指张嫣的内心,把张嫣的心防一下子击个粉碎,无论张嫣的眼神现在多么的痛苦和迷茫,朱影龙眼神始终是那么坚硬不可更 改。
“皇上,八百里加急!”就在这个时候,殿外突然出来徐应元急促气喘的声音,他已经成功激起了张嫣的求生意志,他也怕自己狠不下心来,待的时间一长,会被看出破绽来,这一道八百里加急正好到了点子上,看来今晚一龙二凤是不可能了,李 和嫣红对视了一眼,松了一口气,可这次躲过了,下次呢,他再提出这样的要求,还会不会有已到八百里加急呢,恐怕没有那么幸运了吧!
支持平凡心作品:《彪汉》,书号:112749,大家有月票的也请多投它一票!
正文 第十五卷:遍地烽火之第二章:坚壁清野(一)
更新时间:2008…10…23 1:24:41 本章字数:2562
哪里送来的八百里加急?”朱影龙不待徐应元递过那 折的锡封圆筒,急声问道。
“武昌。”可能是一路跑过来的吧,好容易才打听到皇上来了寿安宫,徐应元忙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甩了一下回答道。
细心的嫣红一只手持着蜡烛,一只手呵护着跳动的烛火,缓缓走过来,照亮了三人的脸。
朱影龙迅速的拆了锡封,然后双手一扭,严丝合缝的圆筒就变成了两截,然后取出里面的奏折,展开,凑到烛火之下,一看,顿觉脚底板升起一丝寒气,直透心肺。
“徐应元,你立刻拿通行令牌出宫,把孙老院长和徐光启大人给朕迅速传到宫里面来。”朱影龙合上奏折,转向徐应元快速吩咐道。
“奴婢这就去!”徐应元察言观色,就知道可能发生了什么大事 了,不然也不会深更半夜的将两位老大人给召进宫里面来。
“慢着!”徐应元正待转身,却被朱影龙叫住了。
朱影龙眉头紧锁了起来,道:“悄悄去,悄悄的回来,去吧。”徐应元这才迅速打开殿门,闪身走了出去。
朱影龙与嫣红掀开帐蔓重新回到张嫣的软塌,交代了一声自己有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然后留下李 给张嫣做一个详细的检查,就跟嫣红两个人回养心殿了。至于大玉儿,自己难道还能在张嫣面前处罚她吗?朱影龙准备过几天就把她调走,换几个可靠的宫女过来服侍,堂堂一个蒙古贝勒之女,朱影龙根本不认为这样的一个丫头会照顾人,也不知道熊瑚是怎么想的,怎么把她安排到寿安来服侍张嫣?
“劳烦两位老大人深夜进宫。朕真的有些过意不去。”朱影龙歉意的朝跟在徐应元后面匆匆而来地孙承宗和徐光启道。
“皇上折杀老臣了,皇上这么晚唤我们进宫,一定是朝廷上出了大事了。”姜还是老的辣,一猜就猜中了。
“苗人叛乱!”朱影龙嘴里缓缓的吐出这四个字。
“啊!”孙承宗和徐光启惊骇的对视了一眼,能够要皇上两位心腹重臣连夜召见进宫,这个叛乱恐怕小不了,恐怕是有大麻烦了。
“两位老爱卿都先看看湖广总督给朕上的这道八百里加急密奏!”朱影龙命徐应元将刚刚呈送到自己的密折递给站在下面的两个心腹老 臣。
凑在一起浏览密折的孙承宗和徐光启看了熊廷弼的奏折也不由的长吸了一口凉气,三天之内聚集十万大军,虽然是乌合之众,但苗人地悍不畏死是天下闻名的。不然朝廷也不会无计可施的用石头砌成一座长大三百多公里的苗疆长城防御苗人的起义反抗了,有明历史以来,苗人一直被朝廷视为化外蛮夷,当然也有一点统治者自己的原因,那就是,当年太祖皇帝起兵反元,当时的太祖皇帝也不过是几支义军中一员,而太祖皇帝最大的敌人陈友谅,他的地盘就是现在的湖广江西一带,当时地苗人和其他几个少数民族当时是支持陈友谅的。太祖皇帝虽然平了陈友凉,时候也当着天下人的面说了“彼虽非我华夏后裔,然若归化礼仪,亦等同视之。”的话语。但说到并非做到。所以对苗族等几个少数民族一直采取地是高压政策,侵占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贩卖苗人少女为奴为妓,征收高额赋税。再加上土官的贪婪,几百年的仇恨交织,一次一次地起义都被血腥镇压了。可想而知。如果苗人再一次有准备的起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皇上,除了辰州府和保靖宣慰司、永顺宣慰司、靖州等地。朝廷大军基本上控制了湖广,长沙虽然城墙坚固兼异守难攻,但现在已成孤城,打下地日期指日可待,老臣认为,江西以及两广等地地伪明官军没这个胆子擅自出击攻击我们,这样我军攻占长沙之后,分成两路大军,一路向南继续推进,直到收复湖广之地,然后就地守住几个入湖广地重要通道和坚城,而另外一路则向西,攻占靖州,留下少量军队把守通 道,防止广西境内的苗人与造反地吴黑苗连城一气,还有最大的麻烦就是贵州境内也居住这大量的苗人,朝廷不仅仅是要收复一个湖广就结束了,所以必须要有一只军队收复贵州,然后三支军队把吴黑苗的叛军死死的嵌在腊尔山(新寨)区域,实行坚壁清野,一步一步的推进,把附近的苗人都往里面赶,压缩苗人的生存空间,老臣倒要看看,没有粮 食,又没有土地,几十万苗人如何靠山吃山!”
好家伙,朱影龙和徐光启都张大嘴巴吸了一口凉气,孙承宗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应对的策略,还思路如此清晰,手段也是一等一的毒辣,听的朱影龙和徐光启两人心里直冒寒气,要是真的实现了孙承宗这个战略目标,起义造反的几十万苗人算是完了,这真是老将不出手,一出手可不是一个顶两了,二十都不止,看起来孙承宗想来一个一劳永 逸,彻底的解决苗人这个隐患。
信奉天主教的徐光启首次提出了反对孙承宗的意见,苦心劝谏道:“启禀皇上,老臣认为此策略有伤天和,如照此实行,皇上以仁德治天下的名声恐怕会毁于一旦,想想那些烧杀抢掠的流贼,皇上都能使其归顺教化,成为我大明治下的良民,苗人造反其实也是因为官逼民反,逼他们造反不是朝廷,而是伪明朝廷,如果朝廷也不容不下他们,那天下万民焉能归服,此略不可施行呀,皇上。”
站在一侧的孙承宗没有一丝一毫的不高兴,脸上一片平静,以纯军事的角度,孙承宗所想的没有丝毫的不对,他的目的就是剿灭叛军,但从政治、民心多角度综合起来,他这个策略就算能最后完成,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多少白银,还有多少士兵的性命,还有给那片土地带来多么沉重的影响,民心的向背等等,汉苗之间的仇恨恐怕将会是一个千年化不开的死结,这只是下下之策。
朱影龙看孙承宗纹丝不动,好像是在思考,心中顿时明白了,孙承宗要的不是这个结果,而是让苗人知道他们反叛会得到什么结果,孙子兵法云: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承宗要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他要的是这个策略本身,而不是真的去实行它,想通了这一点,朱影龙脸上浮现了一丝微笑,孙承宗并非那种铁血屠戮的将帅,又怎么会出这么一个阴毒的策略呢?
正文 第十五卷:遍地烽火之第二章:坚壁清野(二)
更新时间:2008…10…23 1:24:41 本章字数:2439
徐爱卿,孙老院长的意思是朝廷要做出这样一个态势 苗人形成一种心里压力,逼吴黑苗不战自溃,到时候朝廷就可以施行安抚政策,解决两百多年的苗汉恩怨。”朱影龙微笑的朝徐光启道。
徐光启也不是笨人,只是他平时少于关注这些,尤其是现在他肩负了为国家选才、育才的重任,军政方面也就比孙承宗慢了半拍,被朱影龙这么一点,他焉能不明白其中的关窍?狠狠的瞪了孙承宗一眼,心 道,这里就皇上、你、我三人,说话还卖什么关子,害的老夫会错意,在皇上面前说了一通废话。
“皇上,熊廷弼坐镇武昌,这个军事行动老臣看需要另选一位主 帅。”徐光启也不慢,赶紧的把面子找补回来了。
“既然要动用四川的兵马,老臣的意思不如就四川总督朱 元为平叛的主帅吧。”徐光启建议道。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个策略是孙承宗想出来的,想必他心中早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于是出口问道:“老院长,你的意思呢?”
孙承宗沉思了一会儿,这才道:“论资力和能力朱 元都能胜任主帅的职务,不过老臣的意思,朱 元能力有余,但魄力却不够,而且年纪也不小了,朝廷应该体谅一下老功臣,若是皇上让老臣带兵出征,虽然老臣断然不会抗旨,但心里难免有些力不从心,毕竟人老了,骑不动马,拉不开弓箭了,所以老臣认为还是另外选一名年富力强的官员充任主帅好。”
“老院长认为谁合适呢?”朱影龙接着问道。
“湖广按察使兼海防大臣洪承酬。”孙承宗缓缓的道出一个人名。
身旁的徐光启吸了一口凉气,惊骇的看了孙承宗一眼。孙承宗,你不要命了,把那个杀人魔王给推了出去,那得死多少人呀?正要开口谏言反对,却看到坐在御案之后的朱影龙,双手一合,“啪”地一声响,站起来哈哈大笑道:“好,老院长这个人举荐的实在是太得当了,不过朕要好好的敲打他一下。才能放心让他去完成平叛重任。”皇上都已经定下了人选,徐光启再开口谏言已是枉然,到嘴的话悄然缩了回去,既然皇上和孙承宗都选择了同一个人,一定有他的道理,根据他的了 解,孙承宗在战略的眼光要高于他,而皇上在用人上面他更是拍马都赶不上,这两个人都认同的人,自己何苦瞎搅和呢?
“着秘书处拟旨。湖广分拆为湖北、湖南两省,参赞军务孙传庭擢升湖北布政使,原湖广按察使兼海防大臣洪承酬升任湖南巡抚兼苗疆平叛大臣与辰州道巡查御史兼苗务大臣一同处理苗疆平叛事务,圣旨即可下发。中途不得延误,钦此!”
“另再拟一道旨意,着令四川总督朱 元即刻发兵剿灭奢崇明、安邦彦叛乱,三个月之内朕要看到一个没有叛乱的四川。着旨即拟即 发。”朱影龙想看看朱 元对朝廷的命令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另外。令石柱总兵官秦良玉兼任贵州总兵官,户部拨银一百万 两,从陕西卢象升处调拨三万青壮流民入川。交由秦良玉统帅。出兵贵州铜仁。由洪承酬统一指挥,执行“困狼”行动。”对于秦良玉这位巾 英雌。朱影龙还是非常清楚她绝对是忠于朝廷地,而且女子为将为帅在大明一朝还是有很多的,而且多是少数民族女子,汉人女子受到传统思想的限制,除非你嫁给了少数民族族长、土司之类的男人,否则为将为帅的汉人女子非常罕见,反正朱影龙自己的印象中没有听说活着看到过。这也可能是熊瑚还去坚持自己那道理想的缘故,一旦她是自由身,就还有希望能成为一个统帅走上战场,而她一旦做了朱影龙的女 人,就等于关闭了一切成为可能的那点缝隙,矛盾就在这里。
一道道旨意在第二天清晨迅速的以八百里加急发往它该去地地方。
随后朱影龙又下旨征召了洛阳赋闲在家的吕维 为湖北巡抚,原吏部尚书周嘉谟为湖南巡抚,令吏部加紧征调官员进湖广,迅速的控制哪里的府、州、县,建立有效地行政管理机构,稳定民心,恢复生产。
孙承宗坚壁清野的策略好是好,但并不是朱影龙唯一的选择,在他看来,从开始到达到最终他需要的结果,朝廷可能要花去地银子也绝对不是一笔小数字,但是他还是听取了孙承宗的建议,并且进行了部署,为什么呢,第一,借这个策略顺手收复云贵,试探一下四川总督朱 元的忠心,朱 元是在王在晋地说服下才宣布效忠朝廷地,那么在王在晋没有到达四川之前,这个人还是有想法地,尤其他是蜀王举荐的,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他有没有自立为王地野心?第二,分掉熊廷弼的军权,到不是他不信任熊廷弼,而是朝中多数大臣不相信,害怕外戚的势力过大,威压皇权,借此机会,分出一半兵权来,算是回应了这部分大臣的想法,治国不是那么容易,喜欢听的,不喜欢听的,你都得听进去,一个容不得不同意见的皇帝一定不是一个好皇帝,自己虽然现在还算不上是个好皇帝,但既然坐了这个位置,就不能依着自己的脾气胡来,第 三,显示朝廷的力量,震慑那些有异心的分子。
其实要迅速的瓦解苗人叛军有一个最直接的办法,那就是杀了叛军首领吴黑苗,叛军多是农民或者工匠组成,他们一开始都是因为个人的威望而聚集,一旦这个领头的首脑死亡,再多的叛军也都是一盘散沙,只不过叛军的首领不是汉人,而是苗人,因此暗杀变的非常困难,唯一的可行的办法就是特种作战了,虽然这也是一种暗杀行为,但它却属于战争范畴,当然,这是朱影龙自己理解,这个时空的人是不是也是这个理解就不得而知了,能用最快的方法,何必去选择一种既慢又费时费力的呢?所以朱影龙派人去了通州军校,给在那里学习的吴三桂下了一道密旨,命令他的特种大队立刻拔营,前往湘西,执行他制定的“斩首行动”计划,这样一正一奇,相辅相成,奇的不行就来正的,正的遇到什么突发困难,那就可以用奇,也算得上是一种练兵吧。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fsktxt。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十五卷:遍地烽火之第三章:湘西局势(一)
更新时间:2008…10…23 1:24:41 本章字数:2283
宗羲还有黄得功和他率领的一千骑兵马不停蹄的往左 赶过去,这一千骑兵还是打败李琪、李朝钦所得的战马拼凑出来的,是熊廷弼最强大的看家机动力量了。
黄宗羲和黄得功到达辰州的时候,郑南生面对苗人叛军的游击战术束手无策,只得下令将大军撤进了 陵县城,曹虎不服从军令,带了自己手下大约八百多人一头扎进了湘西的深山密林当中,本来郑南生可以依照军令斩了曹虎,而自己只是副将,曹虎又是左良玉的心腹爱将,再说了如果不与苗人叛军交战,又怎么找到对手弱点,不管怎么样,朝廷最终还是要平叛的,积累一些于苗人交战的经验也没有坏处,但是曹虎违抗了自己的军令,不能就这么放过他,他下令断了曹虎八百人的粮草军需供应,理由是军中粮草本就不多,加上苗人神出鬼没的,要运送粮草军需,兵力派少了,又去无回,难道要派一支五千人马的大军给八百人运送粮草不成?而且曹虎的队伍也难以确定行踪,要粮草军需可以,自己派人到 州城取,他照给,但明说了,粮草一旦被苗人劫走,饿肚子他不管,自己想办法。
曹虎恨的牙痒痒,但没有办法,只得答应了下来,大军撤退之时,郑南生还算有点人性,给他留下了半个月的粮草,因此他暂时还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后勤问题。
流贼头子出身的曹虎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刚一头扎进去,吃了几次亏之后,也学乖了,虽然他们所处的这片地方是苗汉杂居,但苗人反叛之后。顺带这连居住在这一带的普通汉人也都仇恨起来,只要遇到汉人居住的村落都遭到了苗人小股游击队伍地抢劫和残酷的杀戮,而原本善良勤劳的苗人邻居一夜之间就露出狰狞的面目,苗汉杂居中的汉人纷纷逃离,这给了曹虎机会,原来因为地形不熟,不是机关就是冷箭的,还有小股苗人神出鬼没的骚扰,就是遇到一些汉人百姓,他们也都不愿意帮助他们。现在好了,吴黑苗也不知道是不是昏了头了,居然发出驱逐领地内汉人的命令,大批汉人被驱逐出苗汉杂居之地,他们失去了房子、田地,拖家带口再一次逃难,这就让曹虎很容易找到怨恨苗人驱逐的汉人做他们的向导,这样一来,逐渐扳回了逆势,在湘西地群山密林中居然深深的扎根下来。这些都是后话。
苗中四时气候与内地向异。常有黑雾弥漫,卓午始稍开朗。当朦翳之时,人畜对面不相见,寸趾难移。春夏淫雨连绵。兼旬累月,常驻泥滓难行。雨势甫霁,蒸湿之气,侵入肌骨。其泉为山洞岩浆。性极寒冽,饮之败胃,水土恶劣。外人居其间。常生疠疫。吴黑苗的心中的想法是将腊尔山中的生苗迁出来。这样一来必然加重了占领区的负担,土地、房屋还有耕牛等等这么多东西从哪里来。方法有二:第一,扩大占领区,可行,但需要一段时间准备,虽然号称十万大军,但兵器奇缺,将领也稀少,虽然军事上凭着一定的战术优势小胜了几次,朝廷实力犹在,真拼起来一定不是正规军的对手,小打小闹是成不了大事,没有攻城利器,吴黑苗也不敢攻打重兵防守的坚城。第二,驱逐领地内的汉人百姓,这样一来,土地、房屋还有耕牛就全有了,还可以乘机洗劫一些汉人中富户,所得之财富充当军费,购买武器甲冑,增强实力,这种一举两得地好事,吴黑苗绝对做的出来。
黄宗羲到达 陵的时候,当他看到口不能言,只能眼珠子动动,神智清醒,浑身酥软,只能吃点稀饭流质之类食物维持生命的左良玉地时候,头皮直发麻,虽然他在来之前还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了解了一些苗族是个什么样的民族,也略微知道了一些这个民族神奇的东西,比如——盅毒,想不到一到湘西,他就亲眼见识了这种神秘盅毒厉害,三军之主帅,居然在自己的中军大帐之中中了敌人地毒,太诡异了。
看望过左良玉后,郑南生将黄宗羲和黄得功迎入县衙的二堂, 陵县的县太爷早就跟着辰州知府跑了,县衙也就成了大军临时治所,黄宗羲到了之后,按照明朝文官领导武将地原则,官品最小地黄宗羲就成了主心骨,郑南生肩上地责任一下子就卸去了大半了。
奉茶过后。
“郑将军,左将军中毒之前营中可曾发生过什么事情?”黄宗羲觉得事态严重的出乎他地想象,他有必要弄清楚左良玉中毒的前前后后整个经过。
第一个进入左良玉中军大帐的曹虎领军在外,所以郑南生也就将那晚前后以及第二天黎明苗人劫粮草假扮运粮士兵救人,加上曹虎对他说的一些事情,理了一下先后顺序道了出来。
“两千士卒押送粮草居然让一群乱民给全歼了,郑将军,这就是你们带的兵吗?”黄宗羲低头分析消化郑南生所说的一些细节,而黄得功则不需要考虑这些,不无讽刺的对着郑南生道。
郑南生老脸一红,黄得功的话虽然听着刺耳,到说的是实情,他们一路南下,仗是越打越顺利,不免滋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警惕性自然就降低不少,押运粮草的两千人马的尸体一个不少都抛在了一处,这说明什么,说明押运粮草的将领一路走来居然连一路侦察的斥候都没有派出,如果派了斥候,那斥候就算也死了,也不可能与大军尸体弃放在同一处地方,但也不排除苗人吃饱了撑着,将所有尸体归拢一处,这种可能心比较小,黄得功是京营将领,就算品秩相同,但地位上还差上那么一截,何况黄得功积功已经升至副将,郑南生忙回答道:“黄将军,一来的确是左将军和标下疏忽了,没有防范,二来,苗人突然叛乱,而且在没有过限期的情况下,我们措手不及才让这帮苗蛮子得手了,标下无能,已经给总督大人上数自请处分了。”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fsktxt。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十五卷:遍地烽火之第三章:湘西局势(二)
更新时间:2008…10…23 1:24:41 本章字数:2407
得功听了之后不由的冷哼一声,在他认为,苗蛮子屡 在可恶,兼而两面三刀,奸诈异常,诡计多端,根本不能相信其任何一句话,做为一个合格的将领,对待一个可能成为敌人的人,就应该生起足够的警惕,而不是在事后把责任都推到对手身上,左良玉他不清楚,但他的这个副将郑南生却是大大的庸才,正待开口奚落几句,却被黄宗羲打断了。
“苗人蓄意反叛,左将军和郑将军虽然有疏于防范之责,但眼下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皇上给了本官全权处理苗务的权力,现在苗人已经反了,朝廷可能马上会派平叛大军,不论谁任主帅,左将军和郑将军麾下的四万多大军将会是平叛的主力。”
黄宗羲的一番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