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帝-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巡检局接到密报,这里有有人煽动百姓造反,于是就派了一位巡检队长带着五十员全副武装的巡检赶了过来,哪知道过来就听到有人要带着人上山落草,一看到他们就要跑,这还不是煽动造反又是什么? 
  巡检队长当即立断,下达了逮捕这些造反乱民的命令。 
  霎时间,冲突爆发了开来,不小片刻就有十数手无寸铁的百姓伤在手握棍棒地巡检手下。 
  但是很激烈的冲突还只是一个开始,不知道是哪一个百姓身上藏了一把匕首,还是他情绪太激动了,一下子就捅死了一个巡检,这些冲突升级了。 
  本来只是想将这些乱民抓回去,却不想这些乱民身上既然藏有利 器,还杀了一名巡检,这可不是拒捕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了,这已经是造反了。 
  既然是乱民造反,那打红了眼的巡检队长立刻下令武力镇压,这一次他们换下了手中地棍棒,而是抽出了腰间锋利的兵刃。 
  若是棍棒,百姓们凭借手中的扁担、锄头尚还可抵挡,但换上了精钢打造地兵刃,大部分都手无寸铁地百姓几乎没有抵抗之力,不一会儿人数几倍于巡检地百姓就都倒了下来。 
  到是站在一旁看热闹的诸葛清夫妇和多尔衮以及其他百姓都遭受了无妄之灾,虽然他们没有像被围困地百姓那样动手抵抗,乖乖的束手就擒,但多尔衮藏在骡车下的战刀却被巡检搜到了,这下便成了头号反贼给抓了起来,连累诸葛清老夫妇俩也被送进了府城的监狱。 
  若是有身份文碟还好说,偏偏多尔衮没有,诸葛清夫妇到是有身份文碟,只不过是二十几年前的 
   上查的也不是很严格,因此多尔衮算是蒙混过去了, 了这里却出了漏子,这也该多尔衮倒霉,那么多人聚集在官道上,他们又有一辆骡车,唯一的路让人给堵上了,只盼着人群散了自己好继续赶路,却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还深陷牢狱。 
  虽然他一再解释那把刀是防身之用,他们从关外千里迢迢回到中 原,路途遥远,怕不安全,才买了一把刀放在骡车下面,并不是想要造反,但是那审讯的官员抱着宁错过。不放过的想法,而且多尔衮虽然粗布麻衣,但有一种难掩的贵气,根本就不像是诸葛清老夫妇俩的侄子,颇有些相人之术的主审官认定多尔衮可能就是隐藏在人群中煽动乱民造反地主要首领,而且多尔衮长期握刀的手也证实了他曾经是个军人,而且从军年龄起码在五年以上,这样一个身份不明,又可能从军在五年以上的神秘年轻人,身为主审官。无论如何也不能放掉这样一个人。 
  多尔衮担心倒不是诸葛清夫妇俩的安全,实在不行他们完全可以将自己招供出去,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官府应该不会太刁难他们,而他现在担心的是他藏在骡车上自己的印鉴,只要找到自己藏在掏空的车辕里的印鉴,那自己的身份立刻就会暴露,这样他想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大明回到大金就不可能了。 
  虽然主审这一次煽动乱民造反的官员对多尔衮产生了巨大的怀疑,甚至还对多尔衮动用了大刑,但是最后还是没能撬开多尔衮的嘴。也多亏了多尔衮被抓前心生急智,让诸葛清夫妇说自己是他们雇佣的马车 夫,这样一来就跟诸葛清夫妇撇清了关系,诸葛清夫妇顶多被关几天。就会没事释放,逼近他们两个年纪都怎么大,又一直待在马车里,还有身份文碟在身。虽然旧了些,但起码证明了身份,因此官府是不会为难他们的。 
  诸葛清夫妇按照多尔衮所说的去做了。果然在关了他们几天。看他们也没什么异常的举动。就将老夫妇二人释放了,还将那辆骡车放 还。好让老夫妇俩有辆车回家。 
  诸葛清夫妇惦记着被抓的多尔衮,可又是人生地不熟的,不知道该如何营救多尔衮,又不敢以大伯地名义前往监狱探望,这样过了十数 日,两人身上的银钱差不多花光了。 
  老夫妻俩商议了一下,将骡车卖掉,就在孝义县城外搭了一间茅屋住了下来。 
  发生乱民造反的事情后,孝义县城中本来只驻扎了武团一个连的兵力,一下子从附近府县调集兵力,现在孝义县城中足足驻扎了一个营地兵力。 
  煽动造反的百姓死的已经死了,伤的呢,都被关进了监狱,听说这一次造反被抓地乱民通通都要被斩首,孝义县的县令大人也被巡抚大人一怒之下革职查办了,现在孝义县是原来与县令大人政见不和的县丞刘老爷代理县令之职,巧地是这位县丞刘老爷正是百姓们口中那位刘老士绅地小儿子。 
  山西孝义县发生乱民造反地事情不是第一起,也不是最后一起,全国各地都不断的有这样地事情发生,几乎每天都有乱民造反的折子呈送到朱影龙的龙案之上,如果不算上下面故意压下或者隐瞒来的,可能还有更多。 
  折子虽然千变万化,不尽相同,但里面却是大有文章。 
  这些日子里,朱影龙这个皇帝当的可谓是快活之极,每日里是甚少批阅奏章,流连在诸位美丽动人的妃子之间,每日里是喝酒玩耍,纵情声色,风流快活。 
  大臣都说皇上以前是国事繁重,不得不刻意压抑自己的需求,如今天下已基本承平,自然就无需刻意的压制自己的想法,毕竟是当今皇上也是个风流的多情种子嘛! 
  就看皇上后宫那十几位绝色妃子,就知道年轻的皇上都多么的爱慕美色了! 
  但是,事实上是真的吗? 
  朱影龙绝对是一位知道节制的皇帝,它可不想被后世之人将自己说成是一位死在女人肚皮上的帝王,尽管他不在乎,但色是刮骨钢刀,虽然他修炼宋献策的那部养生大法,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夜夜笙歌,基本上这些天的行为有一半是做给别人看的,他知道朝中许多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对朝廷的改革和政策多奉行的阳奉阴违的做法,而只有这几年朱影龙亲自授课培养下放的官员才会不折不扣的执行朝廷制定的各项改革政策,这些官员还有少部分成了叛徒,跟地方官僚同流合污,而这些官员多在县府一级低层,不但被同僚排挤,还被上司穿小鞋,若不是顾忌他们都是皇帝亲自下放的,有天子门生这层光环在,可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被打压的难以抬头,而这些煽动乱民造反的奏折多数是来自这些官员的之地。 
  摆明了,这些人已经开始行动,他们明里是冲着《新土地法》和 “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两条新法来的,实际上冲着皇帝本人来了。  这是一场皇权与地方贵族士绅之权的权力斗争!
    正文 第二十三卷:改革开放之第四章:摊丁入亩(四)
     更新时间:2008…10…23 1:26:04 本章字数:3855
    一日大朝,众臣齐聚文华殿,文武分列两班,静候皇 间刚刚好,朱影龙几乎是踩着点施施然的而来,等到走上丹陛,随意的在龙椅上一坐,一副懒散未睡醒的样子,看着堂下臣子们,轻柔的挥了挥手道:“列为臣工,有什么事,说吧,没事的话,就退朝,朕待会儿还要去看皇儿们读书,陪爱妃们下棋纳凉。” 
  “启禀皇上,自《新土地法》和‘摊丁入亩以及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政策颁布以来,各地似乎民怨不断,多有乱民造反对抗官府,乱民抓不胜抓,如今各地监狱纷纷呈报,监狱里已经人满为患,若朝廷不采取妥善的办法,恐怕会有更大的动乱产生。”刑部尚书大臣杨鹤激动的道。 
  “哦,有这样的事情?”朱影龙眯着眼睛一副神游的姿态问道, “那杨爱卿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杨鹤道:“按照往常,可则其青壮者发配边疆戍边,但是现在皇上已经下旨废除这条,臣想可让他们开矿或者筑路等工程,这样一来可缓解监狱人满为患的情况,可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老臣无能,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所以才不得已奏明皇上。” 
  朱影龙点了点头,朝下面掠过一眼道:“杨老爱卿所言不无道理,你们当中可有人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废掉两部新法,不过却没有人敢站出来开这个口,这是皇帝亲自拟定并且颁布的新法,谁在这个时候提出废除新法,谁就是自己在找不自在。 
  大殿之中一片寂静,要么低着头。要么一脸的思索紧张,再就是武将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难道就没有一人能替朕分忧吗?”朱影龙眯着的眼睛陡然睁了开来,扫视着殿中的群臣。 
  “微臣认为,民乱不过是一时之患,并不能长久,自古以来,新法颁布总归不可能一帆风顺,《新土地法》和‘摊丁入亩以及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两部新法都是良法,两部新法的实施不但可以使得朝廷开垦出更多地良田。也使得更多没有土地的流民和百姓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且还会大大的增加国库税收,打击一些不法士绅强取豪夺的违法行为。”黄尊素力挺新法道。 
  “皇上人,士乃国之根本,绅乃国之栋梁,就是因为有这些人才撑起了我大明的天空,他们对我大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千百年来,从未听说过士绅要跟平头百姓一样当差、纳粮的。”杨鹤反驳道,从一开始颁布这两部新法。杨鹤就表示了反对,奈何政务院(内阁)之中他的力量处于劣势,阻止不了新法地颁布,如今各地出现民乱。正是他们反对新法一派反击的机会。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立国之本,旧法过于偏袒士绅的权利。新法最大限度的保障了百姓的利益,士绅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士 绅,他们大多也是普通百姓出身。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有岂能称之为国之根本。为了一己私利,反对新法。简直就是国之蛀虫!”黄尊素怒道,这些日子他的名声可是大大的上升的不少,不过不是什么好名声,底下传来的什么“清君侧,诛佞臣”这佞臣之中还是以他为首,这叫他如何不火。 
  杨鹤冷笑辩驳道:“若是新法正如黄大人说得这么好,那为何各地又有那么多乱民造反对抗官府呢?难道这些乱民都吃错药了不成,不知道造反是死罪吗?” 
  “那是有些人不顾朝廷利益,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暗中煽动百姓对抗朝廷,简直就是其心可诛!”黄尊素回敬道。 
  “这只是黄大人地胡乱揣测之言,老臣可是知道,百姓若不是到了没有活路的地步,是不会冒杀头的危险造反的,如此各地乱民造反已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朝廷若再不采取措施,当机立断地话,恐怕就会天下大乱。”杨鹤反辱相讥道。 
  “杨大人的话怕是危言耸听了吧,且不说区区几个乱民,手无寸铁能成事吗?”周顺昌这一阵子也是憋了一肚子火,虽然两部新法与他掌管的建设部没有多大关系,不过土地法中对建设用地这一规定还是多少与建设部有些挂钩,因此他也被扯进‘佞臣’当中去了。 
  农业部的宋应星也不例外,不过他因为引进并推广玉米、土豆以及番薯地种植救活了不知道多少流民,因此他身上的脏水还不多。 
  “周大人熟读历史,可知道民心不可违道理,当年元廷残暴,太祖皇帝起兵对抗暴元,由一介布衣而成天子之尊,可见得民心者天下,这个道理周大人不会不明白吧?”杨鹤理直气壮的驳斥周顺昌道。 
  “三位大人暂且不要争论了,如今也就是直隶、辽东、山东、福建这四处地方未见有爆发民乱地折子,其他省份均有民乱爆发地折子,多数是因为不满朝廷颁布地两部新法所致 
   法究竟是乱法还是良法并不是一时间或者短短的数月 来地,任何一部律法都必须由时间来检验,朝廷颁布这两部新法可是已经在直隶。辽东、山东以及福建等四个省份进行过试点,施行这两年 来,虽然起初也有些怨言,但最后还不是都平息了,如今朝廷面向全国推行这两部新法,却出现了与当初试行截然不同的效果,反对的声音如此之大,难道在山东可行的新法到了山西就不行吗?在这以前还不都是一样施行的是朝廷的律法吗?”能当上内阁总理大臣可不是一间容易的事情,大家都以为徐光启不过是因为信王潜邸的老人,虽然满腹经论,但未必是首辅大臣的料,因此大家都一直认为徐光启不过是皇帝的传声筒,却想不到他比任何人都看的透彻,看的深远! 
  徐光启地话中已经在直指新法颁布后。各地爆发的乱民造反是有有心人在背后推动者,而新法试行的四个地区省份百姓早已得到新法带来的实惠和利益,而且新法比他们试点的还要全面和好,因此想要煽动几个地方的百姓对抗官府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有了除了这四个地区,其他身份一个不落空的现象,聪明的官员一听徐光启这一分析,马上都明白这里面绝对不是反对新法,煽动民乱这么简单,明哲保身的早已准备下朝之后回去提醒亲友不要掺和这场政治风暴中来。否则可能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徐光启地话也变相的支持了黄尊素的猜测,这也是一个信号,一个强而有力的信号,那就是自新法颁布后一直没有表过态的文官之首的总理大臣已经站在了黄尊素这一边,而通常徐光启又有皇帝的传声筒的美誉,这里面就更加耐人寻味了,大家都知道皇帝推行改革之心是不会改变,也许会在某一个时候妥协或者放缓脚步,但倒退是不可能的。 
  杨鹤也不是政治上的菜鸟,但他却是身不由己。因为他占了保守派首领地位置,如果他不站出来反对新法,那么就会由别的人站出来反 对,到时候他不仅仅失去的是政治上的地位。还要失去既得地权位,他已经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 
  就算没有杨鹤,朱影龙自己也会培植出一个保守的反对派出来,原因不仅仅是制衡朝廷的实力。更重要地是有一个反对的声音可以时时的警醒自己,这样避免自己步子迈地太快太大,以至于酿成巨大地灾难。
  所以只要杨鹤一直反对下去。或者说他总能找到一些理由反对下 去。但又不会对改革造成阻扰。那么他地位置是不会轻易去动的,杨鹤虽然比不上魏征。但起码还算地上是一个正值的人,这一点就足够 了。  
  “杨爱卿,听说今年等候秋决的人有上万人,可有此事?”除非是造反谋逆的大罪,一般罪犯死罪都要是在秋后处决,这已经成了历代王朝雷打不动的铁律,朱影龙也没有刻意的去改变,相反他觉得这条很 好,起码有的时候囚犯还有人陪同上路,不至于在黄泉路上太孤单,挺人性化的。 
  “是的。”杨鹤一愣,不明白朱影龙为何突然问起这个秋决来,今年秋决的名单虽说还没有完全定下,但若各地再无请求秋决的死刑犯上报,凡是过了秋决日的死刑犯就要得到来年秋决日再行刑,这也是自古以来的成法。 
  “你把那些不是穷凶极恶之辈的案件卷宗挑选出来,每个给朕写一个案情简述,呈送给朕。”朱影龙也不管杨鹤那有些发呆的神情,轻松自然的吩咐道。 
  “敢问皇上可是要特赦一些犯人?”杨鹤左思右想,觉得皇帝这个举动除了这个目的,其他还没有别的了。 
  “不要多问,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照办就是。”虽然杨鹤年纪可以做朱影龙的爷爷了,但是他是君,杨鹤是臣,君臣之间永远都不可能是平等的。 
  杨鹤不敢再问,只得悻然退下,要知道这个任务虽然皇帝是轻描淡写几句话的,可接下来刑部非要忙个鸡飞狗跳不行,这真是皇帝两片 嘴,大臣跑断腿! 
  “朕有事,退朝吧!”也不管朝臣个个呆木的眼神,朱影龙径自走下丹陛,带着太监宫女就这么走了。 
  “老大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皇上怎么最近怎么像换了个人似 的?”有大臣跑到徐光启面前抱怨道。 
  “哎,皇上这些天天天躲在后宫,那里可不是我们随意进去的地 方,就算我这个内阁总理大臣见皇上一面也难。”徐光启摇头叹息道。
  “皇上不会迷恋上什么东西吧?”有朝臣猜测道。 
  “不得胡说,皇上是真龙天子,一项严于律己,又怎么会迷恋尘世的俗物!”黄尊素一旁听见了,当即将那个随意揣测的朝臣训斥了一 顿。
    正文 第二十三卷:改革开放之第五章:天子之怒(一)
     更新时间:2008…10…23 1:26:04 本章字数:3736
    荣最近是春风满面,得意洋洋,虽说只是一个代理知 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转正了,原来的那个知县仗着是天子门生,老是跟自己对着干,不但令他家的生意难做,财产也缩水不少,这孝义县这一亩三分地上,居然不给他刘家的面子,简直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 厚,现在人走了,看谁还敢对刘家谁三道四。 
  “太爷,您现在虽然做了代理知县,但毕竟还是个代字,倘若朝廷再派一位知县过来,咱么费了这么大劲,这不是给他人做了嫁衣裳了 吗?”狗腿子钱师爷悄悄的提醒得意的几乎忘形的刘荣道。 
  刘荣一听之下,有些惊醒,忙拉住钱师爷的手,求教道:“多谢师爷提点,本县差点忘了。” 
  “太爷要取掉头上这个代字,那就要做出些事情来让人刮目想看,到时候府台老爷一看,太爷是个有才干的人,到时候这知县的位置就是太爷您的了!”钱师爷嘿嘿一笑,露出两片黄板牙道。 
  “师爷的意思是让本县多建几分功业,然后再上下疏通一下,这知县的位置就是本县的了。”刘荣不笨,在这个代理知县的位置上若不做出几分政绩来,想要去掉头顶上的代字怕是不容易。 
  “学生就是这个意思,眼下四处乱民造反,而太爷您刚一到任就境内乱民绝迹,并且抓获造反乱民数十人,其中还有数名乱民首领,如此功劳呈报上去,太爷可就成了乱世之能臣,到时候太爷便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区区一个小小的孝义县怎能容下太爷你这样的治国大贤 呢?”钱师爷拼命的狂怕马屁道。 
  “好,好,哈哈,本县荣华富贵的一天,一定不会忘记钱师爷你 的!”刘荣得意地拍了拍钱师爷的肩膀,踌躇满志的道。 
  “写太爷,学生有生之年能在太爷麾下效力真是学生几辈子修来的福分!”钱师爷咧开嘴谄媚的笑道。 
  “那个叫朵尔的乱民之首招供了没有?”刘荣一心想要立大功,自然是要屈打成招了。 
  “回太爷的话,那厮嘴甚紧,无论怎么用刑都不肯承认自己是乱民造反的首领!”在未定罪前。多尔  还是被关在孝义县的巡检班房的拘留房内,没有移交到汾州监狱,这也才给了刘荣等人屈打成招地机会。
  这一次乱民造反本就是刘荣暗中煽动策划的,本想着将孝义县的知县赶下台,却想不到弄出这么多条人命来,这刘荣倒也是个心狠手辣之辈,煽动人群的那几个人都已经被秘密灭了口,到是多尔衮这个外乡人本来也想灭口算了,可这样一来不好对朝廷交差,索性就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多尔衮的身上。人证、物证俱全,可多尔衮死活不肯招认自己是乱民之首。 
  这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多尔衮命中该有一劫。 
  诸葛清夫妇根本就不敢去探望被抓的多尔衮,诸葛清更是懊恼自己为什么答应让多尔衮陪着他们老两口回大明。以至于连累了他,这些日子相处,老两口真的把多尔衮当作自己而子侄看待。 
  老两口都知道多尔衮根本就不是那乱民之首,可谁会相信他们的话呢?官场的黑暗。他们二十几年前就领教过了。 
  多尔衮在狱中饱受毒打和摧残,他没有死在那哥地追杀中,到可能被冤死在这小小的牢狱之中。而且死了都没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真是冤枉之极! 
  “小子。你就招了吧,免受的皮肉之苦!” 
  “呸。你们这些朊脏东西,老子就算不是什么乱民地头头,也要提刀砍了你们这些腌臜的畜生!”多尔衮一口浓痰喷在那对自己行刑的狱吏的脸上。 
  “妈地,给老子打,狠狠的打!”狱吏收到了如此大的侮辱,咆哮地冲着两名跟随道。 
  “噼、啪……” 
  一阵皮鞭交加地声音又在阴暗潮湿地刑房中响起! 
  多尔衮此时已经萌生死志,这些人摆明的是要将煽动乱民造反地罪名一股脑都泼在他的身上,深陷    之中,他根本无处可逃,只要他们发现不了自己真实的身份,自己死了又何妨? 
  “住手,你们这样打下去,想要把他打死不成?”就在多尔衮已经疼的差不多要再一次昏过去的时候,钱师爷的声音出现在刑室之中。 
  “混账东西,你把他打死了,朝廷就会以为我们是屈打成招,这样就算呈报上去,功劳也只有一半!”钱师爷训斥那狱吏。 
  那狱吏像是很怕钱师爷,忙不住的点头称“是”,吓的大气都不敢出。  
  狱卒提来冷水将多尔衮泼醒,如今的多尔衮 
   有十四贝勒的那种意气风发的形象了,身上没有一块 发紫,脸色发青,性命差不多去了一大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