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智愚配-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丢了“随便”。王仕峰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
梅兰花问他怎么回来了?,他只好老老实实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媳妇讲了一遍。
梅兰花弄明白怎么回事后,真是好气又好笑。对他说:“甲鱼是会爬的,你应该在它身上压块大石头,把它压牢靠了再去洗澡。什么也不压,它自然会爬掉的。今天别去了,明天你买篮鸡蛋拿着去好了。”
第二天,王仕峰遵照媳妇的嘱咐,买了篮鸡蛋提着,继续去丈母娘家。
还是来到半路那个小河边,又想洗个澡凉快一下。想起昨天那个‘随便’没有压牢被它跑掉的事,又响起媳妇梅兰花说“应该在它身上压块大石头,把它压牢靠了再去洗澡”的活,心里想:今天先寻块大石头压牢了,好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洗个痛快澡。于是搬了块大石头,使劲压在鸡蛋篮子上,看也不看,脱了衣裤,就跳到河水里洗起来。
等他洗好上来,翻开大石头,拎起来的只是湿漉漉还流着黄汤的一篮鸡蛋壳。
这下丈母娘家又去不成了。只好又转回家去。
梅兰花明白怎么回事后,只好叫他明天再去。并耐心地对他说:“明天买两只鸭子去好了,记着要用稻草捆牢鸭脚,半路上你如果要洗澡的话,鸭子只要放在河边好了,不要用石头压它。”
第三天,王仕峰从集市上买了两只鸭子拎着去丈母娘家。
到了那个他要洗澡的地方,他放下鸭子时,虽然鸭脚用稻草绳捆缚着,但它们扑腾着翅膀,好像要飞走的样子。他有点不放心了,就对两只鸭子说:“俺媳妇说了,不能用石头压你们,你们却扑闪着翅膀要飞。你们要是飞走了,我拿什么去丈母娘家?看你们张着个嘴,也是热了吧。不如我们一起下河洗个澡,洗凉快了再走路。”于是,给鸭子解开脚上的绳子,带着它们游下了河。
到了河里以后,又想起梅兰花说的“东西不是一样的用途,不能在一起混着洗”那句话来,就对鸭子说:“俺媳妇说了,东西不是一样的用途,不能在一起混着洗。你们俩在这边,我到那边去,洗好了咱一起上岸。”说着,一个猛子扎出老远。
一开始,鸭子们老老实实地在河面上呆着。可能是因为鸭脚刚被稻草绳紧紧捆扎过,血脉还没流通的缘故;没多久,两只鸭子就活络起来,顺着与王仕峰相反的方向游了下去。
等王仕峰洗好了想通知鸭子一块上岸时,哪里还有两只鸭子的踪影!
王仕峰只好又空着手回家去了。
第十一章 送寿礼
梅贾氏五十五岁寿辰。女儿们都带着寿礼、领着女婿回娘家给母亲祝寿。
梅兰花心想:三姑娘是家中最小的女儿,自己穿越到人家身上以后,光给家里添麻烦了,何曾为家里做过什么事情?现在老母亲要做寿,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我何不提前回去一天,也好搭搭帮手哄老人家喜欢。于是,早早地买好寿桃、寿面,还买了两只鸭子。嘱咐王仕峰说:“明天你带着这些寿礼,再穿件挺扩的新衣裳自己去吧。我先头里走了。”说完就上了路。
第二天,王仕峰在衣柜里翻过来倒过去地找“挺扩的新衣裳”。看看这件不挺扩,瞅瞅那件也不新。正不知怎么好,忽然看见衣柜底上有几枚铜钱。心想:找又找不着,还不如到街上买件挺扩的新衣裳去呢?拿着钱就直奔街上去了。
在街上转了几家卖衣裳的铺子,看看这个不挺扩,那个也不挺扩。转到冥器铺里,发现纸做的冥衣很挺扩,就买了一个纸大褂。
回到家中,王仕峰脱下自己的一身旧衣服,穿上纸大褂,拿着媳妇给预备下的寿桃、寿面和两只鸭子,美滋滋地上了路。
纸大褂一走一哗啦,他觉得很好玩儿,把两只胳膊一扎撒,还故意把腿提的高高的,好让纸大褂发出更响的声音。一幅雄赳赳气昂昂的派头,惹得路人无不发笑。
鸭子被提的不好受,不住发出“呷呷”的叫声。王仕峰以为鸭子这是口渴了要喝水。走到半路的小河边时,便把鸭子放进水里,还对鸭子说:“喝吧,喝吧,喝够了咱再赶路。”
鸭掌被提的麻了,到水里后有些不适应,还是一个劲地“呷呷”叫唤。
王仕峰见状,说:“原来你们不是渴了而是饿了,早说啊,我给你们寿桃吃。”说着,把篮子里的寿桃一个个冲着鸭子投过去。
鸭子挨了打,渐渐地向着远处游去。
王仕峰怕鸭子游远了逮不回来,急忙抛出寿面,想缚住它们。
寿面刚一搭在鸭子身上。鸭子一激灵。猛地往前游去。寿面脱落到水里。
王仕峰一看寿面缚不住鸭子。鸭子又越游越远。急了。穿着纸大褂就下了水。
纸衣一着水。全贴在了身上。王仕峰感觉不舒服。就一块块地往下揭。等他把身上地湿纸片全揭完了。鸭子也游得不见影儿了。
秋末地气温已有些凉意。这天又刮着小西北风。王仕峰从水里爬出来后。觉得身上有些冷。再说。他还没有傻到不知遮羞地地步。见河岸边上堆着晒干地玉米秸秆。抱起来就往身上围。这边围上了。再围那边时。手一松。这边地玉米秸秆“哗”一下子全倒了。如此反复了好几次。玉米秸秆倒了一大片。他地身上一根也没落住。
王仕峰望着满地地玉米秸秆。脑子忽然开了窍。见玉米秸秆堆旁生长着半青半黄地长蔓野草。拔起两把来。捋捋顺。相接在一起。然后拦在腰间。再把玉米秸秆涌进“草绳”里……忙活了老半天。累了一身臭汗。玉米秸秆总算把身子围了起来。
因为梅兰花已经头里走了。王仕峰也只好赶过去。他围着一身玉米秸秆走不快。远处望去。就像一个竖着地玉米秸秆捆子在移动。
正在庭院里洗菜的梅兰花看见丈夫这幅模样,赶紧把他拉到背影处,帮他除掉身上的玉米秸秆,找来父亲的衣服叫他穿上,才让他在娘家人面前露面。
第十二章 寿筵祝词(一)
喝酒吟诗,本就是梅家的惯例。今天又是梅贾氏五十五岁寿辰,酒席上赋诗作对是少不了的。
今年收成不错。梅友仁夫妇心里痛快。为了在酒桌上增加些喜庆气氛,便预备出一些红包,准备在酒桌上奖赏给诗吟得好的人。
其实,这也是梅友仁老两口的良苦用心:三女儿梅兰花结婚后,在婆家遭遇了分家、丈夫闯祸投破邻家孩子脑袋事故,家里已是一贫如洗,连个脚力(能驮人的牲口,如马、驴)也没有,回一趟娘家来往三十六里路,就这么下步撵儿。老两口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梅兰花性情又耿直,说什么也不愿意接受娘家的馈赠,几次送钱送物都不要。这才想出了这么个办法:人人都有份,凭能耐争取。这样,三女儿也就没有推辞的理由了。不过,老两口还是在红包上做了手脚:给三女婿的那个红包单另做了记号,里面的钱数比别的红包里多好几倍。
大、二女婿是老女婿,文采也不错,梅友仁自是放心。他所担心的是三女婿王仕峰,傻乎乎的连个话有时也说不清,哪里还会作诗?红包因三女儿而设,他要取不了去,岂不遗憾!
酒宴一开始,梅友仁就提议说:“今天是内人过生日,诗作得好的,有红包发。家里人也都上酒桌。吟诗时,丈夫吟不出来,妻子可以代替。”
梓维高一听就知道老丈人在偏向三闺女女婿。不服气地说:“吟诗作对,本是老爷们的事,应以老爷们为主。女眷们就是参与也只能做补充。”
梅友仁点点头,表示同意。
梅兰叶在家中行大,梓维高是大女婿又是大姐夫,人又爱显摆。梅友仁乐得省心,只要酒桌上有大闺女女婿,一般他都把发动的权利让给他。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梓维高成了梅家酒桌上吟诗行令的主宰者。
今天是岳母的寿辰,酒桌上又添了个三连襟。梓维高添人添风,早就想跃跃欲试了。首先发言说:“这样吧,咱三个女婿每人先各说十个字以表祝福,必须从人字起最后落在人字上。大家看怎么样?”
众人一口赞成。
梓维高见“提议”通过,又说道:“我是老大,我先开这个头:人人笑颜开,祝福长寿人。”
“好!”酒桌上响起一片掌声。
老寿星梅贾氏赶忙递过去一个红包。
回英福随着说:“人人来祝寿。拜望有福人。”
“好!”又是一片掌声。
梅贾氏照例递过去一个红包。
王仕峰傻呵呵地望着众人。似懂非懂。见说出来就有红包给。也挠着头皮在心里琢磨着说句什么话。紧挨着他坐地梅兰花想好了一个对。拧了他一下。意思是让他出去一趟好告诉他怎么对。王仕峰见她拧他。着急地说:“人家越不会。你偏来拧人。”
他这不自觉的话,大舅哥梅留申给他叫了好,也算对上了。梓维高想不依,碍于小舅子的情面,也不好强使性子。就说:“只能算字数对上了,但意思没表达出来。”
“对上字数了也行。”梅友仁说着,向老伴儿使个眼色。
梅贾氏赶忙递过去一个大红包。
梓维高眼尖,看出递给三女婿的红包厚重,心想:你们向着三女婿,我偏让他在酒桌上出丑。就先发制人地说:“咱今天再出个题目,每人合一首诗,合得好的,就在这里饮宴,合得不好的或合不上来的,就自动退席,到伙房里去吃干粉白菜。”
梅兰花看出这是冲着她夫妻来的,就说:“要出题也得父亲出,这样公平。”
众人都说:“对”。
梅友仁料一沉思,说出了合诗的要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书房里摆的,伙房里站的。只要说出后面是什么,就算合对了。”
梅友仁出这么简单的诗题,其实也是在为三闺女女婿着想。心想:诗句我已说出一多半儿来了,只要合上后面的物件儿就行。这么简单的三女婿不可能不会吧。
梓维高略一沉思,吟道:
“天上飞凤凰,
地上跑绵羊,
书房里摆文章,
伙房里站姑娘。”
众人齐声说“好”。
梅贾氏递过去一个红包。
回英福稍一考虑也吟道:
“天上飞斑鸠,
地上跑黄牛,
书房里摆《春秋》,
伙房里站丫头。”
众人又鼓掌。
梅贾氏又递红包。
王仕峰懵懵懂懂,仰着脸在屋里观看。猛然见屋檩上挂着一支枪,便说:“天上飞鸟枪。”一低头看见靠八仙桌有一张中堂画,上面画着一只老虎,便说:“地上跑老虎。”他见书房里的炉火正旺,便说:“书房里摆炉子。”又见长工屈凤来走进伙房去打水,便说:“伙房里站爷们。”
梓维高闻听心中暗喜:这算什么诗?想着刚才梅兰花冲他的那句话,就对梅友仁说;“还请岳父公断。”
梅友仁沉思片刻说;“他大姐夫、二姐夫不愧是读书人,作的诗合辙押韵。至于她三妹夫吗?有些不贴题不押韵,不过……”
梅友仁的话还没有说完,梓维高忙站起来说:“咱可是‘下挂面不搁盐,有盐(言)在先’谁去谁留大家也都明白了,那就自觉行动吧?”
梅兰花听了厉声说道:“慢!我们的诗还有后四句呢?”
梓维高说:“后四句?什么后四句?你讲!”
梅兰花不慌不忙地补充吟道:
“天上飞鸟枪,打死你们的斑鸠和凤凰;
地上跑老虎,吃了你们的黄牛和绵羊;
书房里摆炉子,烧了你们的《春秋》和文章;
伙房里站爷们,拐走你们的丫头和姑娘。”
梅兰花的续诗把梓维高镇住了,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下面的人们都作了些什么诗,他一句也没听进耳朵里。见丈母娘一个个的挨着发红包,又见发给梅兰花的那个还是比别人的大些,心里很是不服气。暗想:酒桌上的诗,多是打油诗和顺口溜儿,伸延性很强。这才让三姑娘抓住了报复的机会。像这样下去,势必难分胜负。倒不如开头说的祝寿词,只一句,说出来也就完了,想续也续不上。
见这一轮过去了,梓维高说:“今天是岳母的寿辰。她老人家虽然有时也能吟上几句诗,但毕竟经过的场合少,对诗的理解力差。为了让老人家开心,今天咱就不吟诗了。还是像开头那样,大家都来说祝福的话。一人一轮儿只说一句,不限字数也不限内容。说得好的,得红包还留在这里;说得不好的,还是刚才那个办法,靠自觉行动吧。”
虽然有的人不同意,但梓维高已经说出了口,梅友仁不好意思驳他的脸面,也就点头答应了。
梓维高说:“我是老大,我还是先说:祝岳母寿比脚下路一样长。”
梅贾氏一听大女婿用脚下的路比喻自己长寿,心里觉得很高兴,于是乐呵呵地赏了大女婿一个红包。
回英福说:“祝岳母寿比河里水一样长。”
梅贾氏听二女婿用河里水比喻自己长寿,心里感到越发痛快,于是乐呵呵地也赏了二女婿一个红包。
见大、二姐夫都说了,梅兰花用胳膊肘捅捅王仕峰,用眼神鼓励他也说一句。心想:让他锻炼锻炼,反正在自己家里,丢人也丢不到别处去。说不好我再帮他解释。
此刻,王仕峰有些内急想去方便。见梅兰花让他说,心里一急,也顺着先说的口气说:“祝老丈人寿命和我的‘小弟弟’一样长。”
梅友仁一听,脸上尴尬的红一阵白一阵。
梓维高“吃吃”地笑着,幸灾乐祸地说:“不行,不行,别说祝福了,连对象都错了。今天可是岳母的寿辰,怎么说到岳父的身上去了?”
王仕峰的话也着实让梅兰花吃惊。但话已说出去了,得想办法挽回呀!她对着梓维高解释说:“怎么不对?父亲和母亲,本是不可分割的两个个体。她中有他;他中有她。母亲做寿,父亲自然跟着沾光了。满酒席上,只有我们阿峰想到了母亲的另一半,他说的比你们高一个层次呢!”
“有这样沾光的吗?”梅友仁没好气地说。
“爹爹别生气,”梅兰花和颜悦色地说,“阿峰说的有道理。常言说得好:‘路再长,也有走绝的时候;水再长,也有干枯的时候。只有‘小弟弟’里出来的,才能子子孙孙不绝。”
梅友仁一听转怒为喜。
梅贾氏在一旁也连连夸奖说:“谁说我的三女婿傻,我就喜欢这样的‘傻劲儿。’”
说着给了王仕峰一个大红包。
第十三章 寿筵祝词(二)
酒宴还在进行中。
梅兰花见经过自己的“解释”,梅友仁转怒为喜,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下来。心想:看来大姐夫今天是盯上了我们夫妇俩。酒宴进行了不到一半儿,肯定还会发起一轮轮儿的祝酒活动。得嘱咐嘱咐阿峰,别再闹笑话了。
梅兰花把王仕峰拽到屋外,耐心地对他说:“人面前要说拿得上台面的话。这样显得文雅。”
“什么叫台面上的话?”王仕峰不解地问道。
“就是——哦,这样说吧,就是能看得见的东西。比如说‘寿比南山’,‘寿与天齐’,这山和天都是能看得见的。再比如人吧,露在衣服外面的、看得见的可以说,衣服里面的就不能说。说了人们会笑话的。”
“‘小弟弟’不能当着人们说?”
“那当然了。你看刚才人们都笑你了吧!”
王仕峰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在人多的时候,你要称呼我母亲岳母,称呼我父亲岳父,不能叫‘丈母娘’、‘老丈人’。”
王仕峰点点头。
“今天是我母亲的生日,你要说祝福岳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不能向岳父祝福。”
“还不是一样地。上回你叫我把鸡蛋送给丈母娘。我给了老丈人。你还夸我会办事哩。”
梅兰花听了心里一热: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他还记着这个茬儿。看来他地记忆力有些长进。
原来。有一次梅兰花让他送一篮子鸡蛋到丈母娘家去。王仕峰二话没说。提着篮子就去了。路上遇到王麻子。王仕峰问他:“你到哪去?”“去丈母娘家。”王麻子说。“正巧我也要去丈母娘家。你把这一篮子鸡蛋一块送到咱丈母娘家里去吧。再代我向她问好。”说完。把鸡蛋篮子递给王麻子。就转回家去了。
回到家后。梅兰花问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送到了吗?”
“路上遇到王麻子。他也是到丈母娘家去地。我让他把鸡蛋篮子一块送到丈母娘家里。再代我向丈母娘问好。”王仕峰自鸣得意地说。
“哎。人家丈母娘是人家地。你地丈母娘是你地。你怎么把咱那一篮子鸡蛋送给人家地丈母娘了!”
为了让他接受教训,梅兰花立时又准备了一篮子鸡蛋让他送去。并嘱咐说:“一定要亲自送到我母亲的手里。”
其实,梅兰花的目的是在锻炼他。经一事长一智。这次没做好,就事论事给他解释清楚,下次保不住就能做好了。无论做好与做坏,只要去做了,人也完完整整地回来了,就是最大的收获。
不巧,那天梅贾氏去看望正在怀孕的二女儿梅兰枝不在家里。鸡蛋篮子被老丈人梅友仁接了过去。
王仕峰回家对梅兰花一说,高兴得梅兰花给了他一个甜甜的吻。
没想到这件事这么长时间了他还记得。梅兰花怎么会不感到欣慰呢!
“不一样的。”梅兰花继续解释道,“东西可以代替收。生日却不可以代替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一年只有一回,是谁的就给谁做,给谁做就向谁祝福。今天只能向母亲一个人祝福。而且,祝福的话里还必须**‘寿’字来。”
王仕峰点着头说:“知道了,知道了。”
二人刚回到酒桌上,梓维高端着酒杯又发起了一轮祝酒词。
梓维高说:“祝岳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回英福说:“祝岳母寿与天齐,开开心心。”
梅兰花冲王仕峰使了个眼色,让他说。
王仕峰见梅兰花刚才给自己说的“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寿与天齐”都被大、儿女婿说了,一时竟想不起别的词来。又一想,话里带寿字就是祝福。他们每句话里也都有个寿字,看来,这做生日只要多说寿字就行。
王仕峰刚想开口,一只苍蝇飞过来,落在了梅贾氏的头上。王仕峰灵机一动,说道:“岳母,一只寿苍蝇飞了过来,落在了你的寿头上。”(注:当地用猪头上供,寿头既猪头的意思)。
说时迟,那时快,王仕峰站起身,抡起大长胳膊,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对准梅贾氏的脑袋就是一巴掌。
苍蝇被打死了。王仕峰一幅胜利者的表情对梅贾氏说:“寿苍蝇想沾岳母你的寿头(猪头)光,我用寿手把它打死了……”
第十四章 吊唁
梅友仁的哥哥梅友礼去世了。作为侄女和侄女女婿,梅兰花和王仕峰当然都要前往吊唁和送葬。
大凡农村过丧事,都动到五服头上,三服以里都陪灵。梅老爷子老兄弟五个,每股里人丁都很兴旺。每有白事,灵棚底下穿白戴孝的不下六、七十口子。
梅兰花心想:阿峰这么懵懵懂懂的,在自家娘家家里显憨丢丑还不要紧,都是亲兄热姊的没人笑话。要是到了伯父的灵前再出洋相,可就成了一大家族人的笑柄了。这个礼节说什么也得让他学会!
梅兰花对王仕峰说:“咱们到了我娘家,先上伯伯灵前哭丧。进了灵堂,双膝下跪,两手扒地,低头便哭。最好是放声大哭,哭不出泪来也得干叫。”
王仕峰说:“你说的太多,记不住,记不住。”
“到时候,你看我的手势。”梅兰花边说边示范,“我把腿这么稍微弯一下,你就跪下;我把两手往下按一按,你就双手扒地。然后开始哭就行了。”
王仕峰问:“哭什么呢?”
“我的伯父也是你的丈人伯,要哭伯伯。”梅兰花说。
王仕峰摇摇头,说:“又没见过他的面,怎么会记的住?哪里哭得上来?”
原来,梅友礼已经生病卧床有一年多了。别说王仕峰没见过他的面,就是梅兰花,穿越半年多了,还从未见到过他呢。
“这样吧,”梅兰花顺手在干粮箅子上拿了一个馒头,比划着说:“到时候,我手中拿着一个馍,两手一掰,你就想‘掰掰’,也就会记起‘伯伯’(伯伯读:baibai音)来了,自然也就知道哭‘伯伯’了。”又拿起一个瓶子,往地上一摔,“叭”碎了。继续对王仕峰说道:“好好的一个瓶子,摔碎了,扫出去一扔,什么也没了。人就像这个瓶子一样,死了,往地里一埋,多会儿也看不见了。这么一想,就哭出来了。”
王仕峰点点头说:“记住了。”
梅兰花收拾停当。又帮王仕峰换上身干净衣裳。到冥器店里买了卷冥纸。便匆忙上路了。
二人来到梅家庄。娘家门没进。便直接进了伯父梅友礼地灵堂(乡间风俗:不带着冥纸进无白事人家地大门)。王仕峰往那儿一站。专等媳妇梅兰花地手势。见媳妇双腿打弯。他赶紧跪下。见媳妇两手稍按。便赶紧两手扒地。这时。梅兰花从口袋里取出一个馍。两手一掰。还冲他晃了俩晃。那意思是想告诉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