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愚配-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县公堂一看。见大堂上端坐着县太爷。撇着嘴。绷着脸。一付难逗地样子。再看两边差役。手执刑杖。立眉横眼。心里更加害怕了。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趴在地上低着头“哇啦哇啦”哭起来。
    县官见状。一拍惊堂木。厉声喝道:“大胆刁民。快把你忤逆不孝之罪统统招来。”
    这一喊倒提醒了无正经。忙举起手里地柴灰口袋。抖下柴灰来。依然大哭不止。
    县官还没遇上过这么一桩案子。霎时怔住了。
    无正经不停地一边抖一边哭。县官看着看着就明白了:“原来是老公公扒灰儿。欺负儿媳妇。怪不得儿子有口难言。得了。我也别审了。”于是。手拍惊堂木大声对无正经地父亲喝道:“老混帐东西。衣冠禽兽!你有何言来告此状?居心不良。已犯诬告反坐之罪!”回头对众衙役说:“拉下去重责四十大板。”
    无正经地老父亲一见儿子在大堂上洒柴灰。也明白了他地用意。悔恨自己当初怎么生了这么个丧天理地儿子。
    老父亲无辜被儿子给戴上了一个“扒灰儿”的臭帽子,又挨了四十大板。真是身心俱痛。回来后病了一大场,并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
    无正经地媳妇见自己的丈夫诬陷公公,同时也把一盆子屎扣在了自己头上。一个屋檐下住着,自己就是有一千张嘴也说不清楚了。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再也不回来了。无正经去叫,老丈人连门也不让进。
    无正经没了家眷失去管束,便和那个寡妇混在了一起。
    终究是本性难移。和那个寡妇混了一段后,腻了。又开始沾花惹草起来。
    无正经见梅兰花年轻漂亮,王仕峰又有个傻名声,便动了歪心,千方百计地接近梅兰花,妄想勾搭成奸。
    一日,无正经见王仕峰出了门,瞅空子来到梅兰花房间。套了一会儿近乎,便向梅兰花提出无理要求。
    梅兰花对他控父扒灰的事早有耳闻。心想:你一个无赖也敢动我的念头!我要不给你点儿厉害,你也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对他说:“我现在和老人妯娌住在一起。让他们知道了多不好。我过去住的那个闲院儿里,东夹道的外墙上有一个洞,现在用坯叉着呢。今晚上你去把那坯抽下来,躲到里面等我。吃过晚饭我就过去,咱不见不散!怎么样?”
    无正经信以为真,天刚一擦黑,就按照梅兰花地吩咐躲到东夹道里了。
    王仕峰回来以后,梅兰花对他学说了此事,两口子商量了商量。一致决定恶治他一回。
    吃过晚饭后。王仕峰凭着力气大,肩上担着一担水。一只手提着一桶水,一只手提着一桶屎尿汤子,来到闲院的东夹道旁。
    东夹道的院墙本来就不高,王仕峰个子又大。伸着手能够着墙头顶了。他窜上墙头往下一看,见墙角处有一堆黑乎乎的东西,知道那便是无正经了。说时迟,那时快,王仕峰提起水桶照着黑影倾了下去。三桶水倾完以后,又把那桶屎尿汤子也一股脑地倾在了那个黑影的身上。
    节气已近冬至,又有凛冽的小西北风吹着,无正经在那里已经等了快一个时辰,早已冻得手脚麻木。被冰冷的凉水浇个落汤鸡,还被倾了一身屎尿汤子,更是透彻骨髓的冷,臭的胃里翻江倒海。因为是偷人妻女地事,虽然没形成事实,动机和行动却很明显,又吓得心惊胆战。哼也没敢哼一声,带着一身屎尿汤子逃走了。
    回到家里后,洗吧,没热水;不洗吧,又实在脏得难受。只得哆哆嗦嗦地点火温了半锅热水,才把湿衣裳脱下来。等洗好了,换上干净衣裳,一个时辰已经过去了一多半。无正经也冻得瘫倒在洗澡盆前。
    受了风寒外加惊吓,无正经发起高烧。因为没人护理和请医生拿药,不几天就呜呼哀哉了。
    无正经为人不正,他的父亲懒得打听不孝之子的死因。买了口薄棺材,把他埋在乱葬岗子上了事。
    时间不长,村里传唱起一首“巧媳妇与憨丈夫”地歌谣:
    人都夸那巧媳妇;巧嘴巧舌有巧眼光;巧手巧脚有巧主张。
    抓一把云彩能裁衣裳,捉一线雨丝能织锦帐。
    人都说那憨丈夫,憨头憨脑有憨心肠;憨胸憨背有憨力量。
    实心的木头能顶大梁,方正的石头能垒房。
    巧媳妇是一面透亮的窗,憨丈夫是一道挡风的墙;
    巧媳妇巧思巧想巧安排,憨丈夫憨实憨厚尽力量。
    夫妻拧成一股劲,日子越过越欢畅。
194 第五卷 第十章 饺子的来历
    冬至这天,按着当地民俗,梅兰花和王仕峰一块儿包饺子吃。
    一张小小的圆饺子皮,在王仕峰的大手里怎么也拿不顺溜。捏了这边漏了那边,两边都捏完了,饺子里外全是馅儿。往盖帘儿上一放,仰面朝天地躺着,舒坦得浑身没有一个折。
    王仕峰望着自己的作品,笑得“哈哈”的。
    “看来,我不是做家务的料!”王仕峰自嘲地说。
    “这怕什么?一回生,二回熟嘛!谁一下生就会!”梅兰花鼓励他说。拿起一个饺子皮,盛上馅儿,一个步逐一个步逐地示范给他看。
    其实,两个人吃饭,梅兰花一人满能承担。就是吃比较麻烦的饺子,她一个人也用不了一个时辰。之所以拉着王仕峰做,目的是为了锻炼他的手指功能。都说手脑相同,手指灵活了也能促进脑部的发育。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梅兰花决不放过。
    “饺子好吃是好吃,就是忒麻烦。”王仕峰一边包一边说,又一个“懒”饺子躺在了盖帘上。
    “是谁发明的包饺子呢?”王仕峰望望自己包的饺子,看看梅兰花,问道。
    梅兰花发现,王仕峰最近一段时间的求知欲特别强烈。他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只要梅兰花在身旁,遇到不知道的就问,见什么问什么。吃饭时,他会问“人为什么一天要吃三顿饭”?“最初的粮食种籽是怎么来的”?看见马了,他会问“马为什么不躺着睡觉”?“骡子为什么不产驹”?听见狗叫了,他会问“狗为什么汪汪叫,猫又为什么喵喵叫”?总之,都是一些刨根问底的提问。
    梅兰花通过他的提问看到了他智商的提高,心里像灌满了蜜。竭尽全能地给他讲解,给他解释,举一反三,把自己这方面的所有知识毫无保留地灌输给他。
    “关于发明饺子的传说,民间有好几个呢。不过。冬至吃饺子却源于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医圣张仲景。”梅兰花满脸幸福地望着王仕峰,和蔼地说。
    “哦。你快给我说说吧。”王仕峰说着。依然抱着他地“躺饺子”。
    梅兰花边包边说:
    “饺子原名叫娇耳。”梅兰花说着。把自己刚刚包好地元宝似地小饺子托在手里。“你看。它地形状像不像人地耳朵?”
    “哎。平常不注意。你这一说。还真得挺像呢。”王世峰有些惊喜。
    “所以。它最初地名字叫娇耳。娇:美好、可爱。过分疼爱地意思。娇耳。可以理解为美好、可爱地耳朵。也可理解为疼爱耳朵。”梅兰花解释说。
    “说它像耳朵。比喻成美好、可爱。还说得过去。疼爱就很牵强了。好好地耳朵长在脑袋上。干么需要过分地疼爱它?”王仕峰不解地说。
    “你说的是好好的耳朵。娇耳起源个别的耳朵。因为个别,才有故事。听完了你就不这样想了。”梅兰花耐心开导。见王仕峰点头,声情并茂地讲了起来: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
    “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
    “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过,决心救治他们。
    “张仲景回到家,来求医的人很多,他忙得不可开交。但是,穷苦老百姓们那冻烂了地耳朵,时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给他们医治吧,烂耳的人很多。根本医治不过来。于是。他仿照在长沙地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无偿向穷苦的老百姓施舍药物救治冻烂了的耳朵。
    “张仲景医治耳朵的药名叫去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每天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在庆祝新年的同时,也庆祝烂耳朵地康复。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除夕夜里辞旧迎新的交子之时吃。
    “因为这是一种新食物,人们一时还掌握不了操作技能。有那手巧的,抱出来的娇耳像个小元宝,放在盖帘上能立着。有的包得就立不住,扁扁的躺在盖帘上。”
    说到这里,梅兰花用手指指王仕峰包的“躺饺子”,开玩笑说:“就像你包地这样的。”然后继续说道:“所以,人们就给这种食物起名娇耳交子和扁食。张仲景距今已近1500年,但他这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除夕夜里,人们必定吃饺子。为的就是永远记住和感谢张仲景的恩情。
    “后来,人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久而久之,娇耳这个名字也很少提起,就把交子的交添上个食字旁,成了现在的饺子。因为饺子好吃,营养也丰富,成了人们喜爱的食物,也就成了人们最常吃,最爱吃地食品了。”
    “原来冬至吃饺子是这么来地呀!”听梅兰花讲完,王仕峰高兴得手舞足蹈。“看来。不会包饺子的还不光我一个人,要不,怎么会有扁食这个名字呢?”
    故事讲完了,但饺子还没包完。王仕峰耐不住寂寞,又央梅兰花说:“你不是说关于饺子地来历和传说有好几种嘛,趁着今天包饺子。你全都说说,让人家也长长见识嘛!”
    梅兰花见王仕峰说出这样的话来,心里高兴,便倾其所有,一个个地讲了起来。
    “关于饺子地来历,民间还另有一则传说。”梅兰花沉浸在民间故事的暖流里:“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
    “有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
    “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
    “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师,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饭菜,不得重复。吃到百种,不就如愿以偿了吗?
    “皇上听后连连点头。即下令传旨,举国招选。
    “不几日,全国各地好多有名厨师陆续被选送到京城皇宫。经过殿试,手艺高的厨师董巧生被选上了。
    “常言说,伴君如伴虎。董巧生也深知这个道理。他对当朝的荒淫无道十分憎恨,是因为名气太大才被当地的官僚们选进皇宫来地。殿试那天,他并没有施展出自己的全部技能,只想草草地应付一下算了。不承想却得了个魁首被留下来。
    “董巧生是个诚实而又要强的人,无论什么事情。不做便罢,做就做好。他非常喜爱自己的厨师行业。面对山珍海货,心想:就是不为昏君,为了提高自己的厨艺,也不能糟践了这些宝贵的东西。
    “于是,董巧生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精心研究,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不同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
    “这一夜。董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样饭就可以离开这个可恨的昏君。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了做饭地时候,他实在想不出第一百个花样来。竟不知该怎样做这最后一顿饭了。
    “做不出花样来就意味着没完成皇上的旨意,是要被杀头的。他想到了自杀,想到了逃跑,还想到了毒死这个不理朝政地昏君。
    “正在悲伤的时候,他看到了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心想:横竖是个死,不如胡乱对付一样,闯过去了是自己命大;闯不过去也只有认倒霉了。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角,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做最后一样饭让太监给皇上端去。
    “皇上吃了几个从来没见过更没吃过的小角角,觉得很香,很合口味儿。对一旁的太监说:快去问问厨师,这叫什么名字?还要告诉他,朕喜欢吃这个,往后叫他常给朕做。
    “正木呆呆坐着等死的董巧生听了太监的话,长长地叹了口气。抬头望了望案板上还剩的几个小角角,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食品——饺子。
    “于是,皇上又留董巧生继续给他做饭。
    “董巧生思念家中亲人,不愿再留在宫中,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
    “皇上知道后,大为恼火,传旨又把董巧生抓了回去。
    “董巧生知道自己这一去凶多吉少,临行前,把自己在宫中研制的各种菜肴秘籍以及饺子地制作方法,统统地告诉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回到宫中以后,因为拒绝给皇上做新花样饭菜,被昏君传令处决了。
    “后来,董巧生的亲朋好友为了纪念他,把他研制的菜肴秘籍及饺子的制作方法全部公布于众。因为饺子简单易学,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194 第五卷 第十一章 讲古励志
    “听你这么一说,对饺子还真有了些许血淋淋的感觉呢!”梅兰花一讲完,王仕峰有些感慨地说。
    “其实,这都是劳动人民对劳动者的歌颂。”梅兰花解释说。
    “你说真有这回事吗?”
    “传说,顾名思义,就是流传的说法。民间传说,就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对某件事迹的叙述和评价。有的以特定历史事件为基础,有的则是虚构的。”梅兰花继续解释说,“像冬至吃饺子,就是根据医圣张仲景为穷人治烂耳朵这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为基础流传下来的。而董巧生创饺子,则是虚构的。因为里面连个朝代也没有,皇上也没说是谁。当故事听呗。”
    “你还有这方面的故事吗?说出来,比较比较。”王仕峰认真的像个孩子一样。
    “咱们县里有一个叫藏王林的村子,是吗?”
    “有啊。离咱这里二十里地。村里有个小集市,挺火爆的。”
    “这个藏王林和饺子还有渊源呢。”
    “是吗?快说说看。”王仕峰有些急不可待。
    “这是西汉末年的事。”
    “嗬,一个东汉末年,一个西汉末年,看来,这饺子出在汉朝是定而无疑的事了。”王仕峰打断梅兰花的活,好像发现重大事情一样兴奋地说。
    梅兰花笑笑。继续说道:“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帝位。为了斩草除根。到处追杀幼主刘秀。刘秀只身一人。被追得到处逃窜。
    “一日。刘秀逃到我们这一带地大清河西岸。正要渡河东逃。不料王莽地追兵已到。他便到离清河不远地一片矮树林里躲藏了起来。
    “当时。正是寒冬腊月。王莽地兵将围着矮树林搜查了三天三夜。刘秀也在矮树林里冻了三天三夜。等到王莽地兵将走后。一个老汉到矮树林里砍柴。才发现了他。老汉问明了情况。知道这是大汉幼主。便把他领到家中藏了起来。
    “刘秀经过这一冻一饿一气。竟得了加气伤寒。一病十几天起不了炕。老汉请医抓药。精心护理。
    “老汉有个女儿。名叫娇娘。长地端庄秀丽。还烧得一手好饭菜。她见父亲把大汉幼主藏在家中。又听说了刘秀地不幸遭遇。十分同情。就调着花样儿地给刘秀做着吃。
    “那时候。人们地主食就是熬粥、蒸窝窝头。改善生活时就用麦子面熬糊糊、拌疙瘩、揪面片。把肉啊菜地调好了味儿。往锅里一倒。名叫味儿串。娇娘虽然聪明乖巧。也只能重复做当时那几样吃食“这样做了十几天。她觉得太单调了。一心想做出新鲜花样儿来。好增强刘秀地食欲。
    “这天,是大年三十。娇娘和好了面,垛好了肉馅儿,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娇娘心想:这刘秀虽然遭难,但他毕竟是大汉幼主。来我家这十多天,吃的都是农家饭。今天是大年三十,这辞旧迎新饭难道还让他吃揪片儿?
    “她看看和好的面团,望望调好的味儿串。忽然灵机一动:用面片把味儿串包起来再煮,既可避免了香味地散失,又可解决了汤的油腻,说不准,会更好吃呢。
    “于是,她就捏起一小块面团来在手里抻。她一边抻一边捏,很快,一个圆圆的小面饼出现在手掌上。她又拿起筷子,夹了一小块肉馅儿调的味儿串放在里面。然后用手指头这边捏捏,那边捏捏,直到全部捏严。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两头尖尖,中间鼓鼓,外面是皮儿、里头是馅儿的面食——这就是我国的第一个饺子。
    “娇娘把自己的小发明放在手心里一瞧,嘿,还挺好看的。她很为自己的发明高兴。于是,便又包起来。直到把和好地面全部包完。
    “等到半夜吃辞旧迎新饭时。她用煮面片儿的方法。把她这些小发明用开水煮熟,盛到碗里。端到父亲和刘秀面前。大家一吃,嘿!滑润鲜嫩,清香满口,十分好吃。
    “刘秀一边吃一边称赞道:这么好吃的东西,叫什么名字呀?
    “娇娘不好意思地回答说:这是俺试着做出来地,俺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刘秀沉思了一会儿,说道:现在正是半夜,也是由亥时进入子时的交子之时,就叫它交子吧。
    “就这样,在除夕之夜交子之时吃这种水煮的食品,首先在我们这一带传开了。因为这种食品很好吃,人们不但在除夕之夜吃,还用来招待亲友,改善生活。又因为它是一种吃食,为了区别计时用的交子,人们又在交字上添了个食字偏旁,就成了现在的饺子。久而久之,在我国就形成了过年吃饺子的风俗。
    “后来,刘秀登基坐了皇帝。想起了在乌由县大清河畔的矮树林里躲藏的情景,以及在老汉家里吃饺子的事,就把那一片矮树林封为藏王林,把老汉居住地村庄封为藏王林村。还下旨召老汉和娇娘进宫受封。
    “这时,老汉已离开人世,娇娘也嫁夫生子,过起了男耕女织的农家生活。哪里还愿意露这一段往事,讨这不知是福是祸的封赏!差官也只好报了个查无此人交差了事。”
    “娇娘真了不起,荣誉面前不伸手。”王仕峰赞叹地说道。
    “女人嘛。只要一成了家,心里就只有自己的男人,别的什么都看得淡了。”梅兰花意味深长地说。
    “就像你,非得跟着我这个傻子一样!”王仕峰动情地说。
    这是自跟了王仕峰以来,听到的最暖心窝子的一句话了。梅兰花激动得热泪盈眶。忍了半天,缓缓地问道:“你知道我是为什么吗?”她用眼睛牢牢地盯着他,希望能听到她最企盼的那句话。
    “娃娃亲呗!”王仕峰把头测向一边,避开了梅兰花炙热的目光,用比刚才低八度地声音说道。
    梅兰花的心一下子又跌落下来。
    虽然是一瞬间,梅兰花还是通过他闪烁游离的目光,看出了他内心地痛苦和不安。
    “难道他把过去当成包袱背在了身上?”
    梅兰花心里猜测着。不露声色地逗他说:“娃娃亲也是缘份。其实,我就是看着你好。”
    “咳,再好也是个傻呆愣!”王仕峰眼睛看着别处说。脸上涌出一抹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愁云。
    “看来,是遇见新问题了。”梅兰花心里想。为了弄清事实,她装作若无其事地说:“那是你的过去。现在你好了,正常了。要把过去的一切统统忘掉,从新开始。”
    “你忘了,他们可忘不了。”
    “谁们?”梅兰花追问道。她联想到这几天他出门比过去少了,料定必是在外面受人欺负了。
    王仕峰欲言又止。
    饺子包完了,梅兰花三下五去二地收拾到一边,坐在了王仕峰的对面。
    “说出来,我给你参谋参谋,看看怎样对付?”梅兰花步步紧逼。
    “其实,也不能怨人家。是我过去不争气。”王仕峰低垂着头,像个做错了事的小孩子一样,喃喃地说。“猴儿精猜谜输了,表面上不敢怎么着咱们了,其实心里不服。那天见着我,恶狠狠地对我说:你不就是傻呆愣嘛!要没你媳妇给你出主意,一百个你我也不怵。蔫儿坏也不服。有一天我路过他身旁,他指着他地驴说:你个蠢驴,别说你穿上人衣裳成不了人,你就是穿上龙袍马褂,你也是头蠢驴!”
    “就为这个?”梅兰花心里有了底儿。反问道。
    “还能为么?这还不行?”王仕峰委屈地说。
    “人就是这样,不行了,笑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