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愚配-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于是,镇上的人们也帮着七郎想办法,商量对策。商量来商量去,大家决定:天黑以后谁也不要睡觉,各家还要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让七郎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
    “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打了一会儿,夕有点儿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坐在一旁看孙子的王施氏见儿子媳妇们说得高兴,也按捺不住插嘴说:“我也给你们讲一个: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头长触角,十分地凶猛。
    “这种怪兽长年生活在深海底,每年爬上岸来一次,到有人家地地方伤害人命,伤害牲畜。
    “怪兽爬上岸来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三十吃晚饭的时候。于是,人们就给这个怪兽起名叫夕。为了不被夕伤害,各村的人们都扶老携幼逃到深山里去躲藏。
    “这年的腊月三十,有一个村里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望山上逃,从村外来了个要饭的老人,颤颤抖抖地给人们要吃的。乡亲们有的已经封窗锁门,有地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都慌慌张张的,谁还有心去管一个要饭的。
    “要饭的见没人理他,就许诺说:谁要管我一顿饱饭,再让我在家里呆一夜,我一定把怪兽夕撵走。
    “一位老婆婆发了怜悯之心。虽然不相信一个要饭的能把怪兽夕撵走,但见他一大把年纪,怪可怜的,就给做了一些饭让他吃,并答应让他在自己家里住一夜。)
194 第五卷 第二十三章 除夕(二)
    “老婆婆做完饭再上山,村里的人们已经全都走得不见影了。深山里也有野兽,老婆婆一个人不敢进,只好留在家里碰运气了。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尽管要饭的老人一再对老婆婆说不要怕,我一定要把怪兽夕撵走,老婆婆还是把自己闩在一间屋里,吓得大气儿也不敢出。
    “要饭老人吃饱喝足后,在老婆婆的大门口贴了两张红纸,自己又披了件大红袍,便坐在屋里静静地等候起来。
    “天完全黑了以后,怪兽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怪叫了一声。
    “要饭老人听到叫声,赶忙点亮屋里的蜡烛,点燃院里早已预备下的竹子。立时,老婆婆家灯火通明、噼里啪啦响成一片。夕浑身战栗,不敢往前凑了。
    “这时,要饭老人身披大红袍走出屋门,对着夕大声喊道:妖孽,年灯在此,还不快快躲避,不然,性命难保。
    “夕听了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这一切,都被老婆婆从窗户里看到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老婆婆安然无恙,都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事情的经过。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响声。
    “人们知道了这一情况。都高兴地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传送信息。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因为夕是腊月三十晚上被赶走地。人们就把这一天叫作除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我们最隆重地传统节”
    “你们说地都是夕。我来给你们说个年地故事吧。”王长道见人们说得高兴。也抑制不住喜悦地心情插言说:
    “远古时期。有一种凶猛地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年地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地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天窜到人群聚居地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地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来的日期。人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窝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晚饭——由于这顿晚饭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地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年关这天,天色渐渐黑下来后,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
    “熬过年关的人们高兴地穿戴起来,首先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然后互相祝贺。还要打开大门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祝贺没被年兽吃掉。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有一个年关,年兽突然窜到村子里把人几乎全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服的新婚小两口和几个孩子平安无事原来,小两口的窗户上挂着红布帘。身上穿着红衣服;几个小孩子是因为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玩耍。火光通红,竹子劈啪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红布帘和火光、听到震耳的响声,吓得掉头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到年关,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一幅,敲锣打鼓、燃烧竹竿,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竹竿燃烧后,竹节里地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是爆竹的由来。
    “时间久了,人们就把过年关叫成了过年。”
    听人们一个个地讲起来,商润萍也来了精神。一边擀皮儿一边说:“夕和年你们都说了,我来给大伙儿说个除夕晚上挂红灯笼地来历吧。
    “传说,玉皇大帝的十七公主经常背着父母到民间玩耍。
    “有天晚上,她在一个客栈里住下来。半夜的时候,城隍老鬼摸到公主的房里吃掉了她的心。第二天,当店老板娘发现时公主已硬邦邦地死在了铺上。
    “案子报到官府,三个月也没有查出个名堂来。
    “这家客栈自从死了那个公主,生意就一天比一天淡泊,特别是公主死的那间屋子,更是没一个敢进去住。人们说,那间屋子里每到半夜就红光闪闪,还看到一个小姐的影子在梳头打扮。
    “有一年恰逢京城考试,远方来了个赶考的公子和一个书童到这个客栈里投宿。
    “店老板看是这远方的客人,心里好生高兴,就把他们安排在那间屋子里。一来欺他们不知道底细,二来也想证实一下那间屋里到底有没有鬼。
    “公子二人不晓得内情,晚饭后早早就关门就寝了。到了半夜,那间屋里突然哇地一声响,接着像是有人开门走动。
    “公子从梦中惊醒,一下从铺上坐起来,点亮了油灯。只见铺前跪着一个漂亮的小姐,很伤心地哭着,弄得公子莫名其妙,痴呆呆地看着她。
    “这时小姐伤心地说:我本是玉皇大帝的十七公主。三年前,我背着父母私到民间,晚上就住在这屋里,哪晓得睡到半夜的时候,城隍老鬼从窗子钻了进来,把我的心吃了,使我无法还生。没想到今晚上公子引来了书童,我只好暂时借用书童的心复原正身。回天庭向父王说明情由,捉住城隍老鬼,还我的心。那时我再把书童的心归还于他。哪晓得书童不相信我,阴魂缠住我不放,还要我还他的心。望公子帮忙劝住书童,护送我到天庭向父王禀报。“公子见姑娘这样伤心,虽说疼爱书童,但又同情小姐,只好答应下来。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公子护送公主走时,书童地阴魂也哭着追上来了。公子赶忙上前挡住,劝回栈房,还一再给店老板说要照看好书童,三日后一定把心送来交还他,使他重返人世。
    “接着,公子又亲手做了一盏红灯笼挂在店门正中,使四方的妖魔鬼怪不敢入店来欺负书童的阴魂。
    “从那以后,人们知道了红灯笼能降妖避邪,每逢过年都要在门口挂一盏红灯笼。
    “这样一来,点年灯习俗就传开了。”
194 第五卷 第二十四章 春节的来历
    “除夕有这么多的传说啊。”刁藿改惊讶得说,手里仍然飞快地包着饺子。“那春节呢?为什么过年又叫过春节?这个名子又是怎么来的?”
    妯娌四个,数着刁藿改娘家穷,家里一个读书的人也没有。脾气又快言快语直来直去的,显得有些孤陋寡闻。
    见没人搭腔,梅兰花主动地讲了起来:
    “传说,夏王治世时,年年风调雨顺,人们不愁吃不愁喝,日子过得可好哩!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个朝代,世上乱起来了。天有时候旱,有时候涝,有时刮大风,有时下大雨。人有的穷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财主,有的成了奴隶。
    “那时期,村里有户财主,家里雇着几个长工。腊月二十三晚饭后祭灶神,人们都在灶王爷前说几句,许个愿。一个小长工看见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爷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给个病,可别要了命。
    “不承想,这话刚好被财主听到了。等小长工走后,财主也跪在灶王爷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就晴,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闲时病,忙时不误去做工。”
    “当时,灶王爷正在吃供品。没有听清楚;影影绰绰记得阴、晴、雨、风、病、痛……几个字,然后便在人们的欢送声中升上天去了。
    灶王爷见到玉皇大帝,二话没说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间阴阳错乱,风雨成灾,人们无法生存,应该赶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听了,不禁大吃一惊,连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当职。去管理民间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仙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接旨。
    “这时候。忽听南天门外有人喊道:诸神退后,这差事我干啦!众神抬头一看,原来是光头顶。胖乎乎,腆着个大肚子,眯缝着一双眼,笑哈哈的尊神——弥勒佛。
    “这弥勒佛心胸宽。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门外观赏风景。也觉得无聊。正想给人们办点好事。便自动担当了这一重任。
    “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地。穿好地。不干活。于是。人们便遵照他地意愿。逢集上会办年货。实打实地忙开了。弥勒佛还具体规定: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买东西;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吃丰盛地团圆饭。同时。要把各路神仙都请到。香箔纸锞。准备齐全。到了初一。也就是新年地头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齐。相互祝贺。尽情吃喝玩乐。同时。还要走亲访友。上坟祭祖。
    “这样一来。人间真地太平无事了。玉皇大帝拨开云头。俯视人间。一片欢乐景象。心里自然高兴。这样又过了几天。到了初五。天刚蒙蒙亮。忽然传来一阵吵吵声。原来是姜太公地老婆——穷神正在跟大肚子弥勒佛吵架呢。
    “原来。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穷神给忘了。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穷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就是破五地来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尤其要放二踢脚。寓意崩穷。把穷神带来地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
    “不想。这几声炮传到天宫。玉皇大帝正在那里下棋。听到炮响。以为人间又出了什么事。便派财神到人间察看。财神是天上主管金银财宝地神。他来到人间一看。到处都是香箔纸锞。高兴得就忘了回去了。“玉皇大帝又派仓官下凡、仓官是专管仓库地神。他看到家家户户堆满了馒头供香。也不愿回天了。
    “玉帝又派了谷神、药神等几位神仙下凡。仍然没有回音。说着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了。玉皇大帝地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地几位神仙都没有回来。便亲自到人间察看。当他看到人们穿得新崭崭地;吃着大米白面加肉菜。啥活也不干。心里十分生气。便召来弥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间诸事。谁叫你尽让人们吃好地。穿好地。不干活?弥勒佛笑嘻嘻地说: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们地吃穿住行。可并没有叫我让人们干活呀!
    “一句话,说得玉帝闭口无言。玉帝一想,也对,既然已经这么办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开春以后就要下地干活。所以,从那以后便留下了旧例,一年只有一次春节。
    “打那以后,弥勒佛再不能回南天门了。直到今天,在一些寺院里,还留着他的塑像。人们说,这事不能全怪弥勒佛,他毕竟是想给人们办好事。所以,人们照常为他上香。”
    “看来,弥勒佛被派下来管人间还真有这回事。”王施氏听梅兰花讲完,接话茬说,“不过,我听到的和你说的这个不大一样,但里头也有弥勒佛“你快着给我们说说吧。”半天没说话的马素芸催促道。
    “我听说地是这样,”王施氏喝了口茶水,慢慢讲了起来:
    “传说,玉皇大帝为了管理人间,就把这个差事派给了天宫的弥勒佛,让他下到凡间去。
    “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皇大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皇大帝便想出了一个谁也不得罪地办法。
    “玉皇大帝叫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还没有开的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管理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
    “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皇大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皇大帝是因自己金玉之言出口难收,才以管花为借口来决定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皇大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
    “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
    “弥勒佛心善,在他管的这一天里,什么活儿也不让人们干,光让吃好穿好玩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好吃好喝,欢欢喜喜地过了一天。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弥勒佛,就把这初春之时,二佛交接的时刻称做春节。依然按着弥勒佛的意思,什么活儿也不干,光开开心心地玩儿、吃。
    “因为当初如来佛因偷换花盆留下了瞎瞎现象,直到现在,人间还有小偷小摸的事哩。传说,就是从如来佛那里传下来地。”
194 第五卷 第二十五章 年夜饭
    年夜饭又名团圆饭。
    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王家人正应了这句老俗语,一年里虽然分分合合,吵吵闹闹的,这顿年夜饭却到得很齐全。一家老少十三口,包括平时不怎么上桌的王立春,都欢欢喜喜地围坐在桌子旁边。
    饭桌是用两张八仙桌拼凑起来的。桌上菜肴十分丰盛,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其中有讲究的是鱼、鸡、红烧丸子、炖豆腐、炒萝卜丝和点心:鱼和“余”谐音,象征新的一年有余钱、余粮,一切都很宽裕;鸡象征吉庆;红烧丸子表示阖家团圆;豆腐象征有福;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来年有个好彩头;点心属甜食,象征新的一年里甜甜蜜。
    酒是要喝的。王长道拿出了自己保管多年的上等高粱烧,兴高采烈地说:“今年咱家喜事多,今天又是年夜饭,咱饭桌上不分内外,大家全都喝酒。”说着看了看王仕峰,示意他给大伙斟。
    王仕峰拿着酒壶,围着桌子走了一圈,除了酒精过敏滴酒不能沾的刁霍改,每个成年人面前都斟了一杯。
    一家人吃着喝着,说着笑着,倒也融洽,只是场面不够热烈。王长道心里高兴,便提议说:“今天这顿饭,时间长着呢。大家何不也学着有文化的人家,吟几句诗助兴。或者说个笑话,讲个故事什么的,让我们家也上点儿文化层次。”
    “过去都没作过诗,谁拿起来就会呀?”刁藿改有些不赞同地说。
    “其实,酒桌上作诗也不难,就是个顺口溜、打油诗。”梅兰花解释说。
    “作诗能当饭吃?能当酒喝?”依然是刁藿改在说。
    “那可不一定。常言说,诗中自有颜如玉,诗中自有黄金屋。”王仕峰接话茬说。
    “不对吧,应该是书中……”老大王立春“佛佛”着嘴纠正道。
    “刚才不是说诗哩嘛。我就篡改了一下。”王仕峰“嘿嘿”笑道。
    “你既然这样认为。那你就说个诗中自有颜如玉地故事。”刁藿改在将军。
    “好吧。我就给大伙说一个。”王仕峰说着。望了梅兰花一眼。心里在说。我就借用你给我讲过地故事了。
    “有弟兄四人。喜欢讲四言八句。”王仕峰表情丰富地讲了起来:
    “有一天。弟兄四人驮着水车去车水。走到半路。天上突然乌云密布。老大说:天上一天云……老二接着说:四方压沉沉。老三说:必定要下雨。老四说:驮车转回程。于是。弟兄四人赶忙往回走。
    “走到一个菜园地旁边。见一美貌村姑在园里摘菜。老大便说:这园好菜。老二说:菜上开花。老三说:花上结果。老四说:果在我家。
    “姑娘回去后把弟兄四人的诗句告诉给了家人。家人大怒,告上县衙,说他们调戏良家女子。
    “县太爷一听,还有这等事,叫衙役速去把他们抓来问个究竟。
    “兄弟四人来到县衙,县老爷一看,倒也长的纯朴忠厚。县老爷说你们四人既然能说会道,本县就要考一考你们,就以鼓为题。说不上来,每人三十大板。
    “老大想了想,说:鼓是牛皮扪,老二接着说;周围三转钉,老三说:咚咚三下响,老四说:县老爷坐龙厅。
    “县老爷一听,乐坏了,并亲自为媒,把那美貌村姑配给了四兄弟的老大。”
    王长道听了。高兴得说:“看人家四弟兄,作的诗多好啊。”
    “别光看好的,还有惹气的呢。”王立春“佛佛”着说。别看他身子残疾,脑子却灵活。又念了几年私塾,要不是王仕峰“后来居上”,兄弟四个,他算文化程度最高地了。
    “我来说个饮酒作诗的笑话。”王立春几杯酒下肚,已经是满脸通红。看来是酒助谈兴,也顾不了自身残疾说话不方便了:
    “年前。四位女婿为老岳父祝寿。酒席中。大家相约要吟诗饮酒才有意思。于是,在老岳父的提议下。便以尖尖、圆圆、过年为韵脚题诗,并与自己的职业挂起钩来。作不了诗者罚酒三杯。
    “三女婿是教书的,自持有文采,首先打头炮,吟道:毛笔尖尖,墨盆圆圆。如果我不写对联,你们没有对联过年!
    “二女婿是杀猪的,他恶狠狠地吼道:屠刀尖尖,水盆圆圆。假如没我杀猪,你们没有猪肉过年!
    “大女婿是耕田地,他不甘示弱,说:犁头尖尖,田地圆圆。如果没我耕田,你们没有米过年!
    “四女婿是榨油的,他比手划脚,说油尖尖尖,油榨圆圆。如果没我榨油,你们没有油过年!
    “老岳父是个郎中,听了四个女婿目中无人的狗屁诗后,勃然大怒。也吟诗一首:炙针尖尖,火罐圆圆。若老子不治病救人,你们谁也没命过年!”
    王立春一说完,全家人都哄堂大笑起来。
    “看来这作诗也不是挺难的,就是往里套词呗。”商润萍听出了门道,不以为然地说。“其实很容易。今天咱也来个四言八句,怎么样?”王仕峰倡议。
    “要说就说实打实的事,别像故事里那样,不着边际。”王立春提议说。
    “你既然这样说,你是大哥,那就先说吧。”老二王立夏已是跃跃欲试,催促道。
    王立春望着桌子上摆着的熏鸡,忽然来了灵感,“佛佛”着嘴说:鸡子生来就姓鸡,身穿五彩花花衣。打一辈子时辰钟,就是不会看日期!
    老二王立夏见大哥说了鸡,联想到了鸭子,跟着说道:鸭子生来就姓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