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天下-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隆基微微点头,颇为赞赏。他之疑忌,恰恰就在这里。
    陈玄礼嘴一张就要说话,李林甫没有给他机会,而是扳着手指头数落起来:“在秦汉之际,盘踞这里的异族叫羌,为祸千年,秦皇汉武无法讨之,只能守边。非秦汉之军不善战,而是积石山难以越过,不得这不守!”
    说到这里,略一停顿,接着剖析道:“秦始皇十年扫灭六国,一统华夏,秦国之军能征善战,就是这样的善战之军不能越过积石山,不能讨羌。汉武之军击破匈奴,横行大漠,却不能越过积石山,不能破羌。大唐之军虽然善战,大非川在手,要想越过积石山。进入吐蕃腹地,难如上青天!”
    一番说来,让陈玄礼哑口无言,他很想辩解,却是无话可说。
    李林甫所说全是实情。要想平定吐蕃,积石山是绕不过的。非翻越积石山不可。要是数十人上百人翻越积石山还没问题。问题是这是一支大军,要翻越积石山,其中的困难多如牛毛,无法计数。
    “太子以为呢?”李隆基微微点头,眉头拧得更紧了,冲李亨问道。
    “禀父皇,儿臣以为龙武大将军和丞相之言都有理,。”李亨这话有些滑头了,李隆基的眉头不经意的一挑,李亨装作没看见。接着道:“龙武大将军豪气可嘉,诚可贵矣!丞相之言为实情,亦可嘉矣!”
    他真够滑头的,一句话把两人都夸了。
    “儿臣以为,大非川于吐蕃极为重要。丢了大非川,吐蕃的国力大降,吐蕃难以忍受。必然要起大军前来复仇,要夺回大非川,大唐可以在大非川与吐蕃打一仗,然后趁势追击,一举越过积石山。”李亨越说声调越高,很是激动。
    李隆基打量一眼李亨,不置可否,而是问道:“陈玄礼,李林甫,太子之谋如何?”
    “可以一试!”陈玄礼沉吟着道。
    “陛下,臣敢断言,太子之谋虽好,却是不切实际!”李林甫却是一口否定。
    他与李亨是死对头,他不会错过一切打击李亨的机会,不容李亨分辩就剖析起来了:“吐蕃会起大军前来争夺大非川,这不会有错,在意料之中。然则,即使大唐在大非川打败吐蕃,也不可能越过积石山,原因何在?在于积石山多险关要隘。千里积石山中有多少险关要隘谁也说不清,哪怕是攻占了所有的险关要隘,只要有一道未攻占,一样是前功尽弃。”
    这话很有道理,积石山中的险关要隘多不胜数,只要有一道没有攻占,即使其余的全部攻占了,大军一样无法通过,李隆基微微点头。
    “若是吐蕃败于大非川,残兵败将足以守住险关要隘!要知道,积石山中的险关要隘极为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残兵败将,足矣!”李林甫最后下了结论。
    虽是奸相,却有雄才,这番剖析针针见血,极有见解。
    秦汉之际,华夏并非没有打败过羌,更有追击到积石山的辉煌,最后不得不撤军,。为何?说到底,就是羌用残兵败将足以守住积石山,秦汉大军无法越雷池一步,不得不撤退。
    “哎!”李隆基长叹一声,懊恼无已:“若是不能平定吐蕃,朕心不甘啊!大唐创建百多年了,第一次剑指逻些呢!若要平定吐蕃,又无法越过积石山。”
    李隆基雄材大略,志吞四夷,他很想灭了吐蕃。可是,作为皇帝,他要依据实情来做出决定,他深深的知道,唐军要越过积石山,攻入逻些,难度太大了,比起高仙芝南征小勃律的困难大得太多。
    若说南征小勃律的困难为一的话,那么越过积石山的困难就是十,甚至更高。
    “陛下,何不召集群臣商议?”陈玄礼很想灭吐蕃,不过,他毕竟是龙武大将军,深通兵道,知道李林甫说得有理,不得不暂抑此心。
    “嗯!有理!”李隆基双眼放光。
    李隆基想到便做,驾临含元殿,召集群臣商议。
    一说灭吐蕃,群臣群情振奋,叫着嚷着要灭了吐蕃。然而,这种情形没持续多久,群臣就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灭吐蕃,一派主张吐蕃难灭,不如在来春大战一场,击败吐蕃的反扑,逼迫吐蕃做出更大的让步。
    主张灭吐蕃的其志可嘉,却不切实际;主张不灭吐蕃的很符合实际,却是让人心有不甘。
    就这般,李隆基难以决断,陷入了自他登基以来最大的煎熬中。
    “父皇,何不听听将军们的见解?”李亨见李隆基难以决断,上前一步,大声提醒。
    “对啊!朕真是糊涂了,竟然忘了将军们。传旨,要哥舒翰、李昌国他们好好计议一通。”李隆基不住拍额头。(未完待续)
第四章 灭吐蕃之议(下)
    第四章 灭吐蕃之议
    青海湖为大雪封盖,一片银装素裹,唐军的帐幕上是厚厚的冰雪,。
    帐幕里,唐军围着火堆,烤着牛羊肉,煨着青稞酒,三五成群,议论纷纷。
    他们议论的便是要不要灭掉吐蕃,打到这里,打到大非川,唐军是雄心万丈,恨不得立时把吐蕃给灭了。可是,仔细想想,要灭吐蕃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是非常非常大,可以说比天大。
    “灭!灭!吐蕃一定要灭!不灭吐蕃,枉为男儿汉!”
    “对!数十年来,吐蕃就象老鼠一般,偷偷摸摸的下手,让人忍无可忍,机会终于来了,非灭了吐蕃不可!”
    “不灭吐蕃,誓不还师!”
    对兵士来说,立即出兵,把吐蕃灭了那是最好,至于条件允不允许,他们能想到的人并不多。当然,还是有人能想到。
    “平吐蕃,大唐男儿所愿也!可是,这积石山能过去么?积石山天险,就是我们的老祖宗也越不过去呢!”
    “这些天,我们议论来议论去,都没有结果,还是等大帅、监军他们的军令吧。”
    “你不说,我还没记起来,据守帅帐的兄弟们说,帅帐里吵翻天了呢。”
    “他们吵什么?不会是争军功吧?”
    “你才争军功呢,只有你这种鼠肚鸡肠的人才会想到争军功,大帅、监军们是在为要不要平定吐蕃争论。”
    正如兵士所说,李昌国、哥舒翰他们这些天也在为要不要平定吐蕃而争论不休,帅帐里时而高声争吵,时而寂静得同幽谷,。
    帅帐前的唐军耳朵竖得老高,听着帅帐里的动静,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脸上是会心的笑容。
    “一,二,三,四……吵!”
    有唐军戏谑,扳着手指头数数。
    “嗡!”
    他的话音刚落点。帅帐里一阵阵嗡嗡声,宛若蜜蜂在飞舞似的。
    “十、九、八、七、六……停!”
    另一个唐军扳着手指头低声叫嚷。
    然而。这次却是失算了。帅帐里吵得不可开交,直到过了小半个时辰方才停歇下来。
    “自作聪明!”
    其他的唐军兵士一齐指着这个唐军兵士取笑起来,闹了个大红脸。
    “咕咕!”
    李昌国、哥舒翰、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以及一众将领在座,个个脸红脖子粗,端起茶盅,象渴牛一般猛灌,仿佛这是他们这辈子头一遭喝茶似的。
    “吵!吵!吵啊!”李昌国笑眯眯的扫视一眼众将,调侃道:“瞧你们这样儿。跟渴牛似的!有你们这么饮茶的么?你们饮过茶么?”
    “哈哈!”众将齐声大笑,气氛骤然为之一松。
    “吵吵也好,说不定就吵出个妙主意呢!”哥舒翰抿着嘴唇,脸上泛着笑容,道:“这种大仗。就是要集思广益,。吵不是问题,问题是决不准上肝火!谁记恨,休怪我认得你。军法认不得你!”
    “大帅放心,我们谨记,决不往心里去!”众将齐声领命。
    他们虽然争得脸红脖子粗,却并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办法,谁也不会往心里去。吵了这么多天,没有一桩反目成仇的事情。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唐军在大非岭收敛唐军尸骨完成后,拔营归来,众将聚在一起,问哥舒翰,什么时间出兵把吐蕃给灭了。
    打到大非川,平定吐蕃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些天来,不仅将领们在议论,就是唐军兵士也在议论,众将询问再正常不过了。
    事实上,整个唐朝都在争论,要不要把吐蕃平了。
    这问题哥舒翰哪里能回答,当即道:“先议议吧!”
    众将坐下来,李晟心急,抢着道:“灭!灭!一定要把吐蕃狗全灭了!一定要灭了!”
    “灭尽吐蕃狗!”
    众将齐声吼来,地动山摇,很有气势,差点把帅帐给掀飞了。
    人人眼球充血,恨不得立即出兵。
    哥舒翰皱着眉头没有说话,李昌国抿着嘴唇没说任何表示,李白、郭子仪、李光弼他们都是静静的坐着,没有插话。
    “大帅,难道吐蕃狗不当灭?”李晟一看情形不对,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问道。
    “吐蕃狗当灭!”李昌国、哥舒翰、李白、、郭子仪、李光弼他们异口同声的道来,整齐划一,跟训练好似的,。
    “那还用再说么?出兵啊!”李晟不住搓手,眼中精光暴射:“末将请命打头阵,一定要攻下逻些!”
    “攻下逻些!”
    众将跟着大吼,恨不得立时兵临逻些城下。
    “不是吐蕃该不该灭,而是如何灭吐蕃!”李昌国见众将没有明白过来,提醒一句道:“吐蕃一百二十个该灭!可是,我们要用何种手段灭吐蕃?”
    这话说到哥舒翰、郭子仪、李白、李光弼他们心里去了,重重点头,大为赞赏。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众将异口同声的道:“我们只管打仗,如何打,那是大帅和监军的事儿。”
    他们竟然撂挑子,李昌国有些意外,摇摇头,道:“李翰林高才八斗,学富五车,还是李翰林来说说要灭吐蕃的难处吧。”
    李白的才名满天下,众将尽皆敬仰,齐声道:“请李翰林赐教。”
    “言重了,赐教不敢,说点我的看法。”李白挥手,眉头一拧,开始剖析起来:“吐蕃当灭,却难灭!原因何在?且听我细细道来!”
    李白的见解很是难得,众将竖起耳朵,凝神细听,生怕错过一个字。
    “吐蕃最难灭的就是积石山横在前面,大军难以越过。”
    李白的声调略微提高,道:“在秦汉之际,盘踞这里的异族叫羌。曾经对河湟之地构成巨大的威胁。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对羌大举用兵,想把羌灭了,然而羌依仗高山密林与秦军周旋,秦军虽然斩杀不少。却是难以连根拔起。”
    不论是羌,还是吐蕃。最大的依仗就是高山密林,。众将微微点头,大为赞许。
    “当时,有一个叫翁仲的长人,身长八尺,力大无穷,在与羌的战争中威震羌,羌谈翁仲色变。秦始皇很赏识这员猛将,下令销锋镝,为翁仲铸成十二金人。”李白的学识很丰富。说了一个典故。
    “十二金人?那不是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而铸造的么?”
    “怎么又成了抗击羌人的名将?”
    众将读书不多,一脸的迷茫。
    秦始皇销锋镝,铸成十二金人,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事件,后人多加贬损。实际上那是为一员抗羌名将铸造的。
    流言蜚语误人也!
    “那些腐儒们不求甚解,多牵强附会!”李白嘴角一裂,颇有些不屑。接着道:“终秦一朝,羌人横行,西北不宁,难以解决。到了汉朝,羌患与匈奴之患是汉朝最大的两个边患。汉武穷一生之力,追入漠北,击破匈奴,方有余力征伐四夷,对羌大举用兵。这是一场历时数百年的战争,汉朝有胜有负,总的来说是胜多败少。汉宣时,名将赵充国一举打到积石山,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兵临积石山。”
    “第一个打到积石山的名将叫赵充国?”众将总算长见识了,咂吧着嘴巴,意犹未尽。
    李白不去管众将的嘀咕,接着道:“在当时,羌四分五裂,有很多部族,不象今日之吐蕃,成为一统之国。赵充国思前想后,汉军不可能越过积石山追击,只能无奈班师。”
    微一停顿,声调转高,道:“如今,吐蕃一统,其实力比起汉代时的羌更加强大,大唐要越过积石山灭吐蕃,难度太大了!人人都想灭吐蕃,就是问童子,吐蕃该不该灭?童子也会回答你,当灭!可是,若我们没有办法越过积石山,就灭不了吐蕃。”
    “哦,!”众将恍然,重重点头,大为赞成李白的剖析,又是惋惜不已。
    “都明白了,就说说有没有办法越过积石山?有办法越过积石山,大唐就一定能灭吐蕃!若是没有办法,就灭不了吐蕃!”哥舒翰大声激励道:“当此紧要之时,把你们那斗大的脑瓜多动动,想点妙法!”
    众将拧着眉头,沉思起来,一时间,帅帐里只闻呼吸声,再无其他的声响。
    “大帅、监军,我们可以把吐蕃放出来打呀!”过了一阵,李晟率先出主意。
    “是呀!”众将齐声附和,道:“吐蕃丢了大非川,一定会起大军与我们大战一场,我们先在大非川打败吐蕃,然后乘胜追击,一举拿下积石山,兵临逻些。”
    “这主意好是好,省事,却是不能越过积石山。”哥舒翰狠狠摇头,大声否决:“积石山中的险关要隘多不胜数,就算吐蕃败了,其残兵败将也能守住。不需要全守,只需要守住一处,大唐之军就无法越过积石山。”
    “这不行啊。那我们偷袭,行不行?”有将领盯着李昌国,笑道:“监军南征小勃律,对这等事最是在行,有监军在,一定能行的。”
    “监军一定能行!”李昌国的威名是打出来的,众将齐声赞同。
    李昌国苦笑摇头,道:“你们把我当作了神仙。南征小勃律虽然困难重重,比起积石山却是不算什么。要知道,小勃律国小力弱,险关要隘未加防守。而积石山中的险关要隘,吐蕃是守得铁桶一般。尤其是大非川丢失的情况下,吐蕃守得就更加严密了。”
    一席话宛若当头一盆冷水,把众将的热情浇灭。
    就此放弃,众将又不甘心,立时议论起来。你一句,我一句,由议论升级为争吵,而且一吵就是好几天。(未完待续)
第五章 吐蕃要报仇
    第五章 吐蕃要报仇
    逻些,为大雪封盖,乍一瞧之下,跟一座冰城似的,。
    漫天飞雪,却是熄灭不了吐蕃人的激情,他们走上街头,大声吆喝,相互庆祝,祝贺“河湟大捷”。
    桑布扎为了争取时间运筹脱罪之法,慌报军情,把全军覆灭说成是河湟大捷,缴获无数。这消息传到后,墀德祖赞大是欢喜,命人晓谕国中,吐蕃人的喜悦顿时给激发了出来。
    要知道,吐蕃数十上百年都想攻占河湟之地。拿下河湟之地的好处多得没法说:一是使得吐蕃的疆域再度扩大,二是河湟之地富饶,吐蕃又添一富饶之地;三是吐蕃可以以此为基,准备进攻长安。
    长安的富饶,天下皆知,谁个不晓?吐蕃人一提起唐朝,就会想到长安,据说长安到处是金山银山,若是打进长安,这好处还用想吗?
    是以,当“捷报”晓谕国中后,吐蕃人前所未有的欢喜,比起当年拿下大非川还要欢喜,欢喜得多。
    “河湟大捷,!”
    “进攻长安!”
    吐蕃人喷着酒气,挥着胳膊,晃着拳头,扯起嗓子大声呐喊,眼里全是美妙的小星星,仿佛他们已经睡在长安的金山银山上似的。
    “隆隆!”
    突然之间,一阵惊天动地的蹄声响起,一支大军开了出来。
    这支吐蕃军队清一色的锁甲,千夫长以上的将领更是身着明光铠,闪闪发光,极是威武。
    吐蕃科技落后,其武器装备很差,有如此装备的只有一支军队,那就是赞普的禁军。
    赞普的禁军是从吐蕃数十万大军中千挑万选出来的。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赞普把能搜集到的精良装备都用到禁军上了。
    是以,禁军一开出来,与一般的吐蕃军队截然不同。阵势整齐,气势惊天。杀气腾腾。宛若出鞘的利剑。
    “禁军!禁军!”
    “大吐蕃要进攻长安了么?”
    吐蕃人一见禁军,大是振奋,心气陡高,不免胡思乱想,竟然以为吐蕃要攻打长安了。
    “那是……桑布扎家族的人!”
    他们的幻想只存在极短时间,就发现了异常,只见一队披头散发的人被禁军押来。这些人个个哭哭啼啼,脸色发青,眼睛泛红。跟兔儿眼似的,惊惧难安。
    “桑布扎家族的人犯了何事?”
    “他们是大吐蕃的顶梁柱呢!”
    吐蕃人不明所以,惊奇不置,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却是莫衷一是。
    桑布扎是松赞干布时的四贤之一,奉命留学克什米尔地区,学成后归国。创造了吐蕃文字,自此以后,这个家族成为吐蕃的名门望族,被吐蕃视为神明一般。
    谁也没有想到,桑布扎家族竟然成了阶下囚,被禁军押来,看样子是要问斩。
    “桑布扎家族犯了甚错?”
    “就算有错,也不能问斩。”
    吐蕃人议论纷纷,猜测多端,却是谁也猜不出个所以然来。
    就在这时,只见墀德祖赞骑着高头大马,率领群臣,在禁军的护卫下策马而来。
    墀德祖赞在位四五十年了,是吐蕃的一代雄主,他在位期间,吐蕃的实力急剧增长,疆域扩大了不少,很得吐蕃百姓的爱戴,一见他现身,吐蕃百姓齐刷刷跪倒:“参见赞普!”
    “赞普是大吐蕃翱翔蓝天的雄鹰!”
    吐蕃百姓只觉能见到墀德祖赞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福气,无不是激动难已,扯起嗓子大声赞颂起来。
    一时间,谀司如潮,把墀德祖赞夸得跟花儿似的。
    只顾着欢喜的吐蕃百姓没有发现,墀德祖赞脸色铁青,紧抿着嘴唇,没有象往常那般冲他的子民们微笑,只是象征性的挥了挥手。
    在禁军的护卫下,墀德祖赞一行来到逻些城正中心的广场上,这是一个方圆数里的空地。墀德祖赞飞身下来,大步来到高台上,右手高高举起,立时引发一片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吐蕃百姓还以为他有好消息要宣布。
    “赞普万岁,!”
    “大吐蕃万岁!”
    欢呼声响彻云霄,震得雪地都在开裂。
    “哼!”
    若是在平常时间,墀德祖赞听到这欢呼声,一定会高兴,今日听来却是特别刺耳,不由得冷哼一声。
    双手下压,好不容易把吐蕃百姓的欢呼声制止住,墀德祖赞大声训话道:“大吐蕃的子民们:我,墀德祖赞,愧对你们!请你们原谅!”
    直挺挺的跪了下来,一脸的羞愧。
    这般举动,太过骇人了,哪有赞普跪下的道理?吐蕃百姓惊呆了,个个呆若木鸡,张大了嘴巴,想问询却是说不出话来。
    “这个……”
    “发生何事了?”
    好半天,吐蕃百姓终于清醒过来,有人脑瓜子灵活,猜到肯定出事了,要不然的话,墀德祖赞不会如此举动。
    “我误信奸臣,误听谎言,让你们空欢喜一场!”墀德祖赞接着道来,却是愈加羞愧,脸红到耳根了。
    “空欢喜?难道不是河湟大捷?”
    “不可能!河湟大捷怎会有假?”
    “定是我听错了!”
    这番话让吐蕃百姓的希望破灭,谁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尖叫声响成一片,比起炸雷还要响亮,震得地皮都在颤抖。
    吐蕃的国力虽强,却与唐朝不在一个级别上,虽然两国打了上百年,吐蕃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这次,好不容易传来“河湟大捷”的消息,这是自薛仁贵大非川兵败后,最好的消息,要吐蕃百姓相信这是梦幻一场,还真有些难度。
    准确的说是很难!
    “桑布扎兵败河湟之地,全军覆灭!”墀德祖赞的话才开了个头,就给一阵尖叫声淹没。
    “不!不可能!绝不可能!”
    “大吐蕃的勇士们,天下无敌。绝不可能全军覆灭!”
    “一定是弄错了!肯定是弄错了!”
    吐蕃百姓宁愿相信太阳从西边出来,也不相信这是真的。
    上百年来,他们好不容易自我陶醉一回,谁愿意骤然醒来?
    墀德祖赞双手下压,示意吐蕃百姓噤声。接着道:“桑布扎不仅打了败仗,还丢了石堡城!石堡城丢了!”
    咬牙切齿。一字一顿的吼起来。
    “石堡城丢了?”
    “天啊!这绝不可能!绝不可能!”
    “赞普疯了!肯定是赞普疯了!”
    石堡城的重要性。只要是吐蕃人都知道。正是因为石堡城在手,吐蕃军队才能三番五次的进攻河湟之地,大肆掳掠。
    丢了石堡城,无异于吐蕃被锁在高山密林里,再也无法进犯河湟之地了,要吐蕃百姓相信这是真的,太难太难!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墀德祖赞疯了,。得了失心疯!
    可是,墀德祖赞除了脸色铁青,气色不佳以外,没有问题,不象得了失心疯。这让吐蕃百姓迷茫。
    然而,还有让他们更加震惊,更加不愿相信的事。只听墀德祖赞声嘶力竭的吼道:“唐军已经占领了大非川!大非川已经落到唐军手里了!”
    “……”
    也许是因为坏消息太多了,百姓一下子接受得太多了,直接给震哑了,人人张大了嘴巴,却是说不出话来。
    大非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