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天下-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杨国忠挖空心思讨杨贵妃的欢心,虽得杨贵妃器重,也未有如此这般高的评价,杨国忠一颗心直往下沉。
    就在他转念头之际,只见杨贵妃回过头来,冲杨贵妃一笑。
    这一笑不得了,宛若仙子临凡,让杨国忠心神差点失守。他本就是对杨贵妃的美色念念不忘,只是碍于这是他的靠山,不敢行动罢了。乍见杨贵妃笑得颠倒众生,他腹下一股热流上腾,就想拥着杨贵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钊,你说这诗好么?”杨贵妃巧笑嫣然的问道。
    犹如当头一盆冷水,杨国忠暗道好险,忙赞道:“好诗!好诗!比李白的诗写得好!”
    “那是哦!”杨贵妃好看的眉毛弯成了月牙儿:“你可知这诗是谁写的?”
    “臣……”杨国忠嘴一张就要说不知道,然而,话还未出口,念头一转,若有所悟。
    “这是李昌国写的呢!多好的诗哦!”对这句诗,杨贵妃是打从心里欢喜,这是到目前为止,赞扬她的诗中最好的一句,要她不欢喜都不成。
    “这都是贵妃娘娘天生貌美,要不然,李昌国断然写不出如此好诗,。”杨国忠不愧是拍马屁高手,一句话把功劳归到杨贵妃头上,李昌国没功劳了。
    杨贵妃以美貌得宠,对这话爱听,笑得嘴都合不拢了,道:“那也不尽然,那么多的名士。为我写诗,都未有如此好诗呢。”
    虽然欢喜,却是没有忘了佳句得来之不易。
    “陛下!”
    李隆基一头钻进来,杨贵妃忙上前相迎。
    “臣杨钊参见陛下!”杨国忠忙大礼参见,重重叩头。额头触在地上,咚咚有声。
    “杨钊。你怎么成这模样?”李隆基大是诧异。
    “陛下。杨钊忠心国事,奔波劳累,回到长安,未回府先来见驾呢。”杨贵妃为杨国忠说好话。
    杨国忠听在耳里,大是受用,暗想他在杨贵妃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很高。
    “杨钊,难得你有如此忠心。”李隆基对杨国忠的“忠心”非常满意,微微颔首。
    杨国忠听在耳里,仿佛天音仙乐似的舒畅。屁股都是欢喜的,今天这番表演没有白费,一举而得到杨贵妃和李隆基的赏识,难得了。
    “这是什么?”李隆基看着杨贵妃抱在怀里的美玉。
    “陛下,这是杨钊苦心寻觅而来的宝贝呢。”不容李隆基相询。杨贵妃就说了出来:“杨钊在蜀中鹤鸣山请法师做法会,得到张天师赐福,派遣送子娘娘为臣妾送子呢。”
    “真的?”李隆基欢喜不已。声调很高,把美玉仔细观瞧,笑道:“贵妃,若你给朕生个一儿半女,朕就盖一座大大的院子,叫十王院,。”
    李隆基儿女一大群,却不妨碍再生上几个十几个的。当然,最好是杨贵妃生的,若是杨贵妃生儿育女的话,李隆基一定会当作心肝宝贝,握在手怕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嗯!不错!不错!”李隆基观瞧美玉,冲杨国忠道:“杨钊,若贵妃能生儿育女,你就是大唐的功臣,朕给你封王。”
    这是天大之喜,杨国忠只觉毛细孔都是舒畅的,却是卟嗵一声跪在地上,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儿:“陛下,臣万万不敢当!这是臣该做的,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朕是天子,一言九鼎,就这么说定了!”李隆基抚摩着美玉,爱不释手。
    杨国忠“不得已”而谢恩,站起身来,侍立一侧,美得冒泡,浑身轻飘飘的,都快飞起来了。看着李隆基对美玉的欣赏模样,眼里全是美妙的小星星,仿佛王爷已经到手了似的。
    “陛下!陛下!”
    就在这时,高力士飞也似的冲进来,远远就嚷起来了。
    “高力士,何事如此惊惶?”李隆基脸一肃,沉声喝问。
    “陛下,臣哪是惊惶,臣是欢喜,是欢喜呀!”高力士忙分辩一句,笑呵呵的道:“陛下,李昌国回京了,求见陛下呢。”
    “什么?李昌国回来了?”李隆基的声调很高,有些尖细,很是刺耳,把手中美玉一丢,转身就朝外跑:“快!快快有请!”
    适才,李隆基对美玉还是爱不释手,转瞬间就是弃之如同敝屐,杨国忠看在眼里,郁闷在心头,却是无可奈何,一腔怨气全记在李昌国身上:“李昌国,我要你好看!”
    到了现在,他才知道李昌国在李隆基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重,至少不比他杨国忠轻,。
    “陛下,没给你说呢,李昌国押着桑布扎回来的呢。”高力士兀自欢喜,忙着说喜事。
    “桑布扎?他不算什么。”李隆基见事很明快,道:“李昌国回京,必有重大军情,立即传旨,要李林甫、陈玄礼、太子前来商议。”
    一边说一边朝外走,脚步飞快,好象在飞似的。
    杨国忠看在眼里,怒在心头,把李昌国恨到无以复加。
    “杨钊,你也来!”就在杨国忠失落之际,只听李隆基的声音远远传来,李国忠马上又是欢喜无已,应一声,小跑着去了。
    跑得飞快,一点疲惫不堪的模样也没有。
    李昌国回到长安,没有回府,而是前来皇宫见李隆基。一到皇宫,就给高力士撞见了,一见李昌国。
    李昌国处世圆滑老练,再加上这几仗打得着实不错,更有救太子之功,高力士对李昌国是异常欣赏,一见李昌国不由得大是欢喜,把李昌国请到屋里,叫太监奉上茶水,这才跑去向李隆基禀报。
    这天太冷了,一路赶回来,顶风冒雪,着实很辛苦,喝着滚烫的热茶,李昌国异常舒适。然而,还没喝上几口,只听一个沉重的脚步声如同打雷似的,“咚咚”响个不住,一个白须白发的老将军冲了进来。
    不是别人,正是陈玄礼。
    此时的陈玄礼须发飘动,极是威猛,满脸红光,眼里全是美妙的小星星,一双老眼死盯着李昌国,一个虎扑就冲了上来。
    李昌国一阵愕然,就给陈玄礼紧紧抱住了。
    “哈哈,!”
    陈玄礼的笑声如同雷鸣,震人耳膜,不住在李昌国肩头捶着:“李昌国,你这小子,总算是回来了。让我好好瞧瞧,有没有受伤?”
    不管李昌国同意不同意,撩起李昌国的衣衫,就察看起来。
    “龙武大将军,这不好吧?”李昌国忙挣扎。
    “有什么不好的?”陈玄礼脸一沉,极为不悦,白胡须抖动:“论年岁,我做你爷爷都没问题,察看后辈有没有伤势,有何不可?你是我们龙武军的双星之一,我这个龙武大将军察看部下的伤势,有错么?”
    浓浓的眷顾之意自在言语中,李昌国心里一阵温暖,能有陈玄礼这样的上司,人生幸事!
    陈玄礼察看到背上,只见李昌国背上的伤痕密密麻麻,不由得大是心疼,拧着李昌国的耳朵,道:“李昌国,你给老夫听好了:仗要打,命也要,以后要是再敢如此,老夫军法从事!听见了?”
    虽是喝斥,关切之意十足,李昌国心下感动,道:“谢龙武大将军,末将记住了!”
    “好小子,打得好!”陈玄礼满脸的笑容,极是欢喜:“打出了龙武军的威风!”
    这一战,龙武军大放异采,陈玄礼特别欢喜。李昌国是龙武军的尖刀,若无李昌国,龙武军断不会有如此战功,断不会如此了得,若是可能的话,他恨不得把李昌国供在神龛上。
    “李昌国,李昌国!”
    李隆基亲切的声音响起,人已经飞一般冲了进来,远远指着李昌国,就笑了起来:“李昌国,打得好!打得太好了!石堡城啊,大唐的心病,如今被大唐收复了。”
    石堡城是唐朝全局战略上的锁钥,唐朝打下来,全盘就活了,十几万唐军就成为“战略机动力量”,可以投入西域,与阿拉伯帝国争锋,。
    乍见攻下石堡城的大功臣,李隆基屁股都是欢喜的。
    “参见陛下!”李昌国就要见礼。
    却给李隆基扶住了,道:“免了!免了!那些虚礼有甚用?”
    “陛下,臣把桑布扎……”李昌国向李隆基禀报。
    “桑布扎,小小的孙波茹大帅,没什么了不得。”李隆基右手食指点着李昌国的肩头,很是急切的问道:“李昌国,你能不能把吐蕃那个大胡子给朕押回来?”
    墀德祖赞满脸的络腮胡,李隆基称他为大胡子。
    “陛下,臣这次就是为此事而来。”李昌国直陈其事。
    “啪!”李隆基双手重重一击,大是振奋,道:“这事的难度太大,朕思虑这些天,总是没有办法越过积石山。看来,你们是想到办法了。”
    “参见陛下!”
    李林甫身上沾着雪花,一头扎进来,冲李隆基道贺,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喜从何来?”李隆基明知故问。
    “李昌国归来,必有破吐蕃之策,臣不敢不贺。”李林甫很会拍马屁之人,这话说到李隆基心坎上了。
    “儿臣恭喜父皇!”太子李亨快步进来,冲李隆基道贺。
    “呵呵!”李隆基就是一阵畅笑声(未完待续)
第九章 杨国忠遭罚
    第九章 杨国忠遭罚
    李隆基笑得特别欢畅,快活之极,仿佛这是他这辈子最为快乐的时刻,就是在杨贵妃的胸脯上也没有如此快活过,。
    杨国忠把李隆苦对李昌国的殷殷期盼之意看在眼里,恼在心里。
    李隆基要李昌国把吐蕃赞普押来,那是何等的器重与期盼?
    “坐!都坐!”
    此时的李隆基不象九五至尊,很象好客的主人,招呼众人入座,亲手扶着李昌国坐下来,他挪过锦墩,坐到李昌国身边。
    陈玄礼、李林甫、太子李亨自是不用说,围了一圈,把李昌国围在中间。不为别的,一是要听李昌国讲述这次大战经过,二是要听李昌国献计,无论哪一种都不容错过,有李隆基的带头,他们当然不甘落后了。
    唯有杨国忠坐在外围,离李昌国远远的。
    “看见没?”李隆基的心情非常之好,搓着双手,道:“李昌国,你瞧瞧,我们把你拱在中间了,你莫要让我们失望。说,快说说大战经过。”
    河湟大捷,一战而全歼吐蕃十万大军,这是唐朝与吐蕃数十年大战中战果最为辉煌的一战,谁不想知道经过呢?
    虽然李隆基早就从军报上知道了经过,可是,哪有李昌国这个亲历者的讲述动听?
    “快说!说说我们龙武军。”陈玄礼最关心的就是龙武军了,他心直嘴快,想到就说,。
    李昌国原本打算直接说谋划,哪里想得到,他们竟然要先听故事,只得暂抑谋划,讲起了大战经过。
    河湟大战的曲折很多。李昌国娓娓道来,极是生动,很是动听,李隆基、陈玄礼、李林甫、太子李亨听得极是仔细,听到惊险处。忍不住惊呼出声。
    “鹰愁崖那么险绝,汉代名将霍云病止步于此崖之下。竟然给你们爬上去了。了得!了得!”李隆基惊叹无已,一脸的紧张之色,汗水都渗出来了。
    虽然他早就知道此事,此时再度听来,仍是免不了震惊。
    陈玄礼紧张得直握拳头,李林甫双手绞着,太子李亨紧抿着嘴唇,人人紧张不已。
    唯有杨国忠最是轻松,不住裂嘴角。
    “大唐有此猛士。何愁吐蕃不平!”当李昌国讲到夜袭石堡城,一举拔城时,李隆基高兴得站了起来,神采飞扬,不惜溢美之词。把李昌国他们好好夸奖了一通。
    “呵呵!我们龙武军就是了得!”
    夜袭石堡城主要是动用的龙武军力量,陈玄礼最是欢喜,不住捋着白胡须。仿佛这是他打的一样。
    他掌握龙武军数十年,龙武军是他的孩子,孩子立了大功,父亲当然欢喜。
    李林甫打量着李昌国,大是惊讶,早闻李昌国有秦琼、尉迟恭之勇,石堡城这一战充分说明了这点,果是不假。
    太子李亨眼里光芒闪烁,不住打量李昌国,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陛下,臣有话说。”就在李隆基他们感慨之际,只听杨国忠的声音突兀响起,。
    “哦!”李隆基颇有些意外,问道:“杨钊,你有何话要说?”
    杨国忠上前一步,冲李隆基见礼,大声禀报道:“陛下,此事关系重大,臣不敢不言。据臣所知,鹰愁崖、石堡城之战并非李昌国之功,而是郭无敌之功,李昌国冒功,还请陛下明察。”
    众人正在欢喜之际,杨国忠突然诋毁李昌国,太出人意料了,众人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宛若雕像般,空气突然凝固了。
    李隆基嘴巴张大,半天没有说出话来,喜悦僵在脸上,颇有点象笑弥勒。
    “这个杨国忠,真他妈不是东西,我又没招你惹你,你为何要中伤我?”李昌国大是恼怒,决心要给杨国忠一点颜色瞧瞧。
    “砰!”
    李昌国还没有说话,只见陈玄礼须发竖立,宛若一头暴怒的雄狮,右手重重拍在短案上,力道过大,短案四分五裂,木块飞溅。
    这响动太大了,把李隆基他们从震惊中惊醒过来,目光齐刷刷集中在陈玄礼身上。
    “杨钊!”陈玄礼吼声如雷,震得人耳鼓隐隐作疼,指着杨国忠,厉喝道:“你好大的狗胆!你竟敢中伤为国征战的勇士,你也不怕寒了将士们的心!”
    双目圆睁,目光如同利剑,直刺杨国忠。若是目光可以杀人的话,杨国忠早就给大御八块了。
    “龙武大将军,你……”杨国忠万万没有想到,他中伤李昌国竟然惹得陈玄礼发怒,把陈玄礼暴怒的样儿看在眼里,不由自主的后退,他很怕陈玄礼。
    陈玄礼是李隆基东宫旧臣,深得李隆基信任,这才把龙武军交给陈玄礼,无异于把身家性命交到陈玄礼手中了,这种信任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杨国忠是很得宠,很得李隆基的信任,可是,和陈玄礼比起来,屁都不是。
    不要说杨国忠,就是深得李隆基信任的李林甫也是比不了陈玄礼。
    是以,杨国忠无形中对陈玄礼有一种莫明的敬畏心理,陈玄礼发怒,他焉敢不惧?
    “红口白牙不足信,必须要有证据,杨钊,你可有证据?”陈玄礼上前一步,大声喝问,宛若雷霆。
    “我……”杨国忠本是中伤之言,哪来的证据,立时无言。
    “你没有,我却有!”陈玄礼转过身来,大步来到李昌国身前,道:“莫动!”也不管李昌国的反应,撩起李昌国的衣衫,朝李昌国背上一指,道:“杨钊,睁大你的狗眼看清了,这就是证据!”
    一句“狗眼”把杨国忠骂成了狗,杨国忠郁闷无已,却是无可奈何,只能把不爽埋在心底,谁叫骂他的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呢?
    “啊!”
    李隆基、李林甫、太子李亨把李昌国背上一打量,惊呼声响成一片,个个以手捂嘴。一脸的震惊。
    李昌国追杀桑布扎赶到石堡城时就立即攻城,给一阵滚木擂石击退,差点身死,要不是扑在坑里逃得一命的话,早就粉身碎骨了。即使逃得一命。背上也受了伤,那伤痕不是一道数道。而是好几十道。
    李隆基他们乍一见之下。触目惊心,无不是震惊。
    “李昌国为国拼杀,受伤若此,焉能让你诋毁中伤?你杨钊身居高位,锦衣玉食,可曾有如此伤痕?”陈玄礼是真的被激怒了,指着杨国忠喝问。
    这话是在影射杨国忠靠女人的裙带身居高位,这是最恶毒的攻击了,然而,。谁叫这是陈玄礼骂他呢?他万分不爽,还只能忍着。
    陈玄礼真要发怒了,就是李隆基也要让三分,谁叫这是硕果仅存的东宫旧人呢?撇开君臣关系说,至少还有数十年的情份。
    李昌国把陈玄礼那副发怒的样儿看在眼里。大是感动,能有如此护犊子的上司,人生幸事矣!
    “龙武大将军莫怒。”李昌国安慰一句陈玄礼。转身盯着杨国忠,目光平和中不失肃杀,杨国忠看在眼里,那感觉就象被豹子盯上一般,心中发冷。
    “杨大人,你怀疑我冒功,这很好办,你可以去大非川向十万将士们查询。”李昌国上前一步,逼近杨国忠,杨国忠那感觉就象一座山压过来似的,不由自主的后退。
    “杨大人,此时天寒地冻,大非川积雪数尺,你可有胆去?”李昌国嘴角上翘挪揄一句。
    这话是在骂杨国忠是酒囊饭袋,经不不起折腾。
    “噗!”
    太子李亨一个没忍住,居然笑出声来了。
    李林甫脸上掠过一抹微笑,旋即恢复正常,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似的。心中暗自嘀咕,这个李昌国,骂人还不带脏字,有趣。
    “真是酒囊饭袋!”陈玄礼却是心直嘴快,一语道破玄机。
    要是影射的话,杨国忠虽然难堪,面子上还好过,陈玄礼道破无异于狠狠抽他的脸,一张脸涨得成紫酱色,却是敢怒不敢言,瞪了李昌国一眼。
    李昌国双眼一翻,目光如同利剑,一派肃杀之意,杨国忠心中一凛,不敢与李昌国对视,不由自主的低下头,。
    “杨钊,你忠心为国,朕心甚慰。然,你不究实情,误听误信,实是大罪!”李隆基脸一板,冲杨国忠数落起来。
    李隆基对杨国忠很信任,可是,再信任也不能乱说话,李昌国背上的伤痕就是最有力的明证,李隆基也不能不有所决断了。
    “陛下,杨钊妄言,臣请治罪!”陈玄礼兀自不放过杨国忠。
    李隆基原本想斥责杨国忠几句就行了,陈玄礼这一说话,让他颇有些为难,眉头拧着。
    “父皇,儿臣以为龙武大将军言之有理。大军征战在外,朝中若有诋毁之言,会寒将士之心。父皇欲灭吐蕃,须得将士用命,还请父皇明察。”李昌国有解太子李亨危难的情份在,李亨当然要为李昌国说话。
    再说了,杨国忠与他不对路,他们的对决是迟早的事,此时既还李昌国一个人情,更能落井下石,何乐而不为呢?
    “嗯!”李隆基眉头一挑,眼中精光闪烁。
    李亨所言有理,要想灭吐蕃,就得将士用命。尤其是李昌国要用命才成,李昌国之勇不在秦琼、尉迟恭之下,更兼足智多谋,很会谋划,他不用命,要灭吐蕃就难了。
    “丞相以为呢?”李隆基冲李林甫问道。
    “陛下,臣以杨大人忠心国事这是好的。然,寒将士之心却是大为不妥。”李林甫一如既往的整死人不偿命的口吻。
    “杨钊,你妄言,罚俸半年!”李隆基立时有了决断。
    罚俸半年,对于家大业大的杨国忠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然而,这是他第一次受罚,郁闷得有吐血的冲动。(未完待续)
第十章 算计杨国忠
    第十章 算计杨国忠
    “陛下,臣失仪,请治罪,!”
    陈玄礼见杨国忠受了处罚,赶紧请罪,实则是就坡下驴。
    “罢了!”
    果然,李隆基挥挥手,没有处罚陈玄礼。
    以陈玄礼的劳苦功高,这点事李隆基还不会处置他。
    李隆基叫高力士派人把短案换过,再度叫众人坐下来,笑道:“李昌国,河湟大捷的经过朕已经知晓了,平定吐蕃一事,你们有甚谋划?”
    大非川到手了,整个唐朝陷入了争议之中,那就是要不要平了吐蕃。
    以唐人的心情,谁个不想平吐蕃?唐人是一百二十个想平吐蕃。
    问题是,积石山难以越过,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华夏还未有大军越过积石山之事,就是秦皇汉武也没有做到,要想灭吐蕃,其难度可想而知。
    李隆基他们也为此事而苦恼,不知道商议过多少回了,一直没有好办法,李昌国有谋划,他们早就想知道了,无不是睁大了眼睛,盯着李昌国。
    就是杨国忠也不例外,一双眼睛睁得老大,盯着李昌国,很想知道这是什么谋划。
    “要是容易成功的话,我就向陛下进言,我来统兵,平了吐蕃,就是一场大功,省得整日里给人瞧不起,笑话总是靠女人裙带而居高位,。”杨国忠不住转念头,打起了小算盘。
    正转念头间,只见李昌国有意无意的盯了他一眼,那感觉就象利剑刺来似的,杨国忠暗自一凛。
    “陛下,此事干系重大,若有丝毫泄露,必将前功尽弃。”李昌国并没有直接说谋划。
    “这不消说得!如此谋划。一定要保密,不得有丝毫泄露!若有人泄露,不管他是谁,朕要灭他九族!”李隆基重重点头,大为赞成此言。
    眼中精光一闪。在众人脸上一扫,道:“你们都听清了。不得有只言片语泄露!”
    “遵旨!”陈玄礼他们忙领旨。
    “李昌国。你可以说了。”李隆基很是急切,催促起来。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李昌国并没有说话,而是端起茶盅慢慢喝茶,却是不言不语,目光有意无意的瞄着杨国忠。
    “李昌国,你说呀!”李隆基脸一沉,大声催促。
    “陛下。非臣不说,而是臣以为眼下不能说。”李昌国把话挑明了,道:“适才,杨大人说臣冒功,如此偏听偏信之人。嘴巴很不牢靠,若是泄露了消息,万事皆休!”
    李昌国决心把杨国忠排除在外。
    其原因有三个:一是杨国忠贪得无厌。无所不用其极,若他知道了这谋划,很可能另有盘算,说不定就泄密了。
    同样是奸臣,李林甫比起杨国忠来就好得多,只要不威胁到李林甫的地位,李林甫又能“动循恪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