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枭臣-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使陈芝虎勉强守住大同,但周围应县、朔州、浑源等城俱毁,大同侧后、恒山东麓,东进冀北的瓶城也一度失陷,大同防线是岌岌可危。
    大同位于雁北,北抿阴山、南控恒山,锁扼内外边墙,处晋、冀之要冲,为燕京西北门户,战略地位尤其的重要。作为燕北防线的西段组成,大同防线分三个方向置十五协镇,共驻城寨四百余座,驻兵七万余。
    李卓率兵出镇瓶城,支援大同侧翼,迫使东虏退兵,但大同防线已经给打得七零八落,四百余城寨,残存不过十之一二,兵马也折损大半。
    这也是中原政权与北方势力争战的害处。
    北方多为苦寒之地,南方多富庶。
    北方军马从北往南打,能够靠在战区劫掠以战养战,越打越强。南方军马从南往北,从战区筹措不到足够的粮草,只能从后方花大力气调运,越打越穷。
    中原政权强盛时,人力、物力不缺,能支撑大规模的战事,所以能压制北方势力的抬头。
    时逢末世,大越朝的底子几乎给掏空了,大同防线给打残,想在短时间里重建,也没有这个财力了。
    虽说陈芝虎守大同有功,但也由于晋中及大同防线给推残的太厉害,依然受到严厉的责斥。京中要求罢黜陈芝虎的声音一日/比一日热闹,崇观帝这时候倒没有糊涂,连下圣谕申斥陈芝虎,倒是顶住压力,没有将陈芝虎从大同调免。
    在这个势态下,陈芝虎能守住大同已经是大功了,仓促调蓟北军出瓶城,与东虏主力决战,很可能导致更难收拾的结局。
    东虏虽从大同撤围而走,但此时又是秋冬,东虏随时会卷土重来。
    这个冬天,北方的上空还是悬着一把血色利刃。
    当大同防线形同崩溃,燕京西北门户半开,李卓还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李卓的五年平虏策,第一步是要稳固外围防线,才第一年过去,外围防线的西段就给打残。就算张协等人与李卓没有派系之执,也会施加压力,要求李卓从辽西出兵,将东虏主力牵制在东线,减免西段防线的压力。
    '  '
第5章 幕僚
    (读者捧场出现状元以上的府丞,感谢捧场的生蚝医院2、、金色奇迹以及其他捧场的兄弟们,对更俗来说,感受最深的是给认同,谢谢了!)
    午后,包括林梦得、胡致庸、胡致诚、李书堂、李书义、孙丰毅、周广南、钱小五、葛司虞、孙敬堂、孙敬轩、秦承祖、周普、敖沧海、赵虎、葛存雄、赵青山等人,都齐聚东衙议事。
    王成服敬陪末座,心绪有些激动。
    虽说有些人没有直接在淮东制置使司直接任职,却都为淮东军的核心人物。
    这是林缚回崇州后第一次召集众人议事,王成服给专程从鹤城召来参与议事,瞎子也能猜到他从此之后,便要算淮东军的核心人物了。
    淮东军诸军司将领及长史、行军司马等主要属官都已经定下,林缚辟举上奏京中待批准。
    即使给岳冷秋增设、刘庭州兼领的军领司分出许多职权,受到很大的限制,淮东军在崇州仍有极深厚的根基。这些都要完整的纳入淮东制置使司的体制之下,建立完整的组织架构,才能做到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使淮东军真正的强大起来。
    除林梦得、秦承祖任左右长史,曹子昂、傅青河任左右行军司马外,制置使司其下还可设典书令、典卫、支度使、支度副使、营田官及司工、司库、司牧参军等僚属。
    健全淮东制置使司的组织体制,有效的运转起来,则是林缚回崇州第一桩要做的事情。
    亲卫营扩编后,又编为步军司中军,已经是要拉出去独立作战的部队。
    内府宿卫之责,实际由骑军司骑营承担。等同于护卫长的典卫,自然是由周普兼任。
    林梦得以左长史兼支度使,担任淮东军的钱粮总管家,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另设厘金局,负责向在崇州设市、设坊以及从崇州通行的商货募集军资。
    说得好听是自愿捐募;说得不好听,是强征商税。
    由于没有正式的名义,厘金局作为支度使下设机构,李书堂、孙丰毅、周广南、孙尚望等四人任支度副使,专司征收厘金事务。
    与传统的百里抽三、百里抽五/不同,林缚所定的出海商船征厘比例高达百抽十五。
    目前征收厘金的对象,主要是从崇州发船出江口运往胶州湾或直接运往津海的漕粮。
    “盐银保粮”之策实施后,大幅提高脚钱,津海的收粮价提高到每石银一两八钱。
    林缚费了这么大力,不能不从中取利。
    在孙家、周家的协调下,以黑水洋船社为首的海商、船东们,都同意向崇州支付百抽十五的厘金。
    此外,远海粮船还要缴纳百分之六的保金,一旦粮船遇风浪倾覆,可以得成本八成比例的赔付。
    即便扣除厘金与保金,从崇州运粮到津海的所得,也不比实施“盐银保粮”新政之前差多少,自然能为诸海商乐意接受。
    漕粮若从黑水洋航线直达津海,所征收厘金,归崇州全额所得。
    漕粮若走近海,到山东走胶莱河,穿过山东半岛北上,所征收厘金,崇州与青州平分,但青州方面不得再向从崇州出发的粮船再征收过税、厘金。
    “盐银保粮”的意义在于,即使燕京对诸郡的控制力下降,只要有足够的盐银收入,保证有足够多的商品米粮流向崇州或淮安,就能有足够多的漕粮运往燕京,维持燕京及燕北防线的局面不崩溃。
    这也是林缚年初以守孝为名潜到津海、李卓最终支持林缚的关键。
    对各郡来说,每年的漕粮运输,糜费甚巨、效率低下,几乎达到一石漕粮、三倍脚费的程度。
    如今中枢要求各郡将漕粮折成税银赴京,在每石漕粮正额之外,多征三到八钱的运银,对各郡来说,也极大的减轻了负担。
    唯一不利的地方,就是大量依靠内河漕运吃饭的人,上至督漕官吏、中至诸家河帮、下至船工、脚夫,一时间都失了业,成为各郡必须要消化的不良影响。
    内河漕运中断,是客观存在、无法更改的事实,即使有些零星的反对声音,也给彻底的无视了。
    张协、岳冷秋等人,也不得不承认“盐银保粮”是维持当前局面不崩溃的一大善政。在他们看来,最大的弊端,就是东阳一系从“盐银保粮”里获利巨大。
    之前,大多数运粮漕船都从淮口出海。淮泗战事起,淮口被封,崇州便成为漕粮出海的主要出口。
    淮泗战事结束,淮口实际又给林缚所控制。
    如此一来,除了川东、荆湖、浙北、江南等产粮区外,几乎再没有别家势力能从津海粮道里分利了。
    淮东军实际成为天下最大的粮商。
    从四月末到十月初,受战事及东海风暴季的影响,实际从崇州出海的漕粮达到八十万石。扣除给青州的分润,崇州实际直接所得厘金,超过十二万两银。
    秋冬及春季,是黑水洋航线能发挥最大作用的时候。
    经过半年多的发展,黑水洋船社的远海运力达到十五万石。预计明年风暴季来临之前,能完成八十万石漕粮的运务,这部分最高能超过二十万两银的厘金收入将全部归崇州所得。
    局势能维持下来,崇州总的厘金将更加的可观;在未来一两年里,厘金将成为淮东军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要没有这点底气,林缚也不敢咬着牙去修捍海大堤。
    厘金局在淮东的地位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林缚一共任了李书堂、孙丰毅、周广南以及在津海的孙尚望四人做支度副使,来负责厘金局在各地的具体事务。
    此外,钱小五担任支度副使,负责内库银钱支度。
    胡致庸担任营田使,负责淮东军的军民屯田及兵户安置事务。
    屯田不仅是淮东军目前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更关系到兵户安置的根本。
    除了崇州沿运盐河、西山河两岸、西沙岛、清江浦北滩的大量屯田外,接下来要逐步扩到鹤城的屯田规模。还要尽可能的多设巡检司,利用巡检司来组织流民,在驻地周围开发河滩、沼泽等废地,进行屯种。
    这也是在现有条件下,在民政、财政权力受限的情况下,利用巡检司进行流民安置、屯种,也是对淮东诸县扩大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除了胡致庸任主官外,林缚还使李书义、王成服担任营田副使。
    李书义同时兼任崇州县丞,代林缚处理崇州县的琐碎事务。
    鹤城实际达到置县设邑的条件。
    鹤城的新城规模比之前的城寨要大好几倍,有河港,有出海港口,与崇州的陆路、水路都畅通了,迁往的民众也日渐增多,而且还大量的土地可以安置兵户与流民。
    不过,没有正当的名义,暂时还只能以巡检司的名义行事。
    鹤城与观音滩(西沙岛),是淮东当前民政事务最繁重的两个巡检司。
    王成服很有内政才干,林缚自然要往他身上多加重担。
    葛司虞任司工参军,负责工程监造。
    淮东军制下的工造体系,已经远远非传统的司工参军一职能概括,便是扩编后达六万人规模的工辎营,也是世所罕见。
    想开国初年,高祖差不多平定了大半个天下,性质与工辎营相差无几的班军规模也才十万人而已。
    除设船政使外,还设军械监、冶金监及百工监三司,职同司曹参军。
    孙敬轩兼任船政使与百工监。
    崇州之根基,可以说是有一半架在海洋之上,船政之事犹为重要,遂专设船政使一职。
    崇州蕞尔小县,要纳容更多丁口,要开辟更多的财源,发展规模化的工场手工业,是条捷径。更为重要的,工场手工业的兴盛,是推动生产力水平往前大步迈进的关键一步。
    林缚一贯在江宁、在崇州推崇匠术杂学,走到这一步,专设百工监也是水道渠成的事情。只是当世精研儒学、擅谈理学的士子多如过江之鲫,精通匠术杂学的管理人才却凤毛麟角。
    老工官葛福年岁已大,赵舒翰仍幻想有出仕任政、大展鸿途的机会,林缚只能先让孙敬轩兼着百工监。
    军械生产,直接关系到淮东军战斗力水平的高低,其重要自不用说。但军械生产成本、质量以及规模,直接取决于钢铁(当世称精铁)的冶炼水平,而钢铁冶炼业更是工业社会的基础产业,林缚遂专门设立冶金监,专司此事。
    无论是军械监还是冶金监,都只能暂时先让胡致诚兼着,所幸大匠不缺,胡致诚有作坊经营的经验,倒也能胜任。
    “商贾匠户、马贼小田主,倒也只比我这个养猪出身的稍好一线,”林缚将拟定的幕僚名单拿在手里扬了一扬,笑了起来,“不过也给清流名士提供了不少谈笑之资啊……”
    诸人皆笑。
    武将还好说一些,不讲究出身。但淮东制置使司所属支度使、营田使、长吏、行军司马、典书令、诸司曹参军等职守皆是从五品到正七品不等的正式文职官衔。
    淮东军制下,除林缚一人外,竟无一个举人以上的出身,说出来也是独此一家,异类得很。这份幕僚名单折子,递到京中,传扬开去,不难想象又将是那些士子清流嘴里的谈资与笑柄。
    海陵府、淮安府倒有些在家闲赋的老秀才、老举子,也愿意给林缚这个淮东新贵所用,可是林缚看他们不上。
    “且不管他,”林缚笑道,“我给陈西言喊作猪倌儿已近三载,要管他人的目光,这一步也走不下去,假以时日,尔等定叫世人刮目相看……今日时辰不早了,”侧头问胡致诚,“听说有匠师改了熔铁的炉子,效果相当不错。议了这么久,也头昏脑胀的,一起走过去看看新炉子,轻松一下,可以接着回来议事……”
    “那要坐船过去,”胡致诚说道,“之前炼精铁是单炉,生铁置石炭上烧软,精铁掺杂较多,脆而易断。后改用闷烧过的石炭,改善了一些,但也没有木炭好使。这个匠师说起来大字不识一个,人却是聪明得很。他所献之法,是在炉室之外再造一室,形成并肩的双室。一室添炭烧火,为火室;一室置生铁熔炼,为炼房。炼铁时,鼓风将火室里的火焰流吹入炼房熔铁,炼出来的精铁犹佳,堪比木炭所炼精铁。而炼房与火室分离,可边炼边搅,同样的人手,炼精铁的速度却是倍增……此为秘法,不便写于书信中,之前才没有在函报里细说。”
    林缚微微一怔,木炭比石炭(煤)好使,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有地也多用来耕种,哪有那么多的树林可以砍来烧木炭?用煤是必然的选择。
    闷烧过的煤,也是原始的焦煤,能有效去除杂质。
    闷烧煤这个工艺,倒是先用于烧瓷,葛福编《匠作经》时,提到此法。当世炼铁,最大的问题就是去杂。林缚自然就直接让下面的匠师试着用闷烧煤来炼铁,效果果然改善了许多,但比用木炭还是要差一些。
    一般来说,军械司所用精铁,都必须用木炭炼,这是定制;用闷烧煤所炼精铁多用来生产农具。
    林缚并不清楚后世的钢铁炼法,他也是跟着当世的匠师琢磨着、研究着,但听胡致诚一说,便明白双室炼法的好处。
    铁与炭分离,就能很大程度的避免炭中的杂质渗入铁中,炼成的钢质自然要好许多。
    关键炼钢的效率还能提高一倍,听上去仅仅是改单室为双室,却是极大的进步。
    “这是天大的好事啊,”林缚欣喜说道,“这名匠师叫什么名字,可有管人的经验?不,不,不,管人的经验倒是其次,大不了给他配两个人精一样的助手。有这个钻研的脑子,冶金监能管得,先给他按个副监的职守——来,来,来,尔等随我一起去见一见这个当世大匠……”
    林缚专设冶金监专司炼铁之事,便是这钢铁熔炼意义重大。
    当前,至少意味同等的投入,能生产更多的精良钢质兵甲。
    双室炼法,听上去简单得很,却可以说是林缚推崇匠术杂学以来,最盛大的一颗硕果!
    林缚与诸从出东衙,走向南崖码头。林缚边走边与林梦得说道:“淮泗产煤铁,水路运来极便,也可以直接在山阳开炉设窖炼生铁与闷烧煤。双炉炼铁为秘法,不能外传,山阳所产生铁与闷烧煤运来崇州,炼精铁还是放在观音滩的好……不需多时,崇州铁及兵甲将名扬天下!”
    “精铁与兵甲也外卖?”林梦得问道。
    “为何卖不得?”林缚笑问道,“鱼,加水旁,为渔。前者吃掉就完,后者才是根本。再精良的兵甲都是消耗品,制造办法不泄露出去就成。当然了,卖出时,也要挑一挑人……”
    '  '
第6章 赏匠
    今日是炉塘出渣的日子,几个徒弟在动手。孙打炉蹲在炉室前,抓了一把炭渣子,捻着细瞅。
    炭渣子要拉出去铺路,黑得跟狗屎似的,孙打炉看得津津有味,旁边有个胡子夹白的老匠,俟在身边,笑他:“要不伸舌头舔一口,尝尝,比你吃到的狗屎香不?”
    孙打炉提意建新炉子,上头颇为认可,还专门建了新窑试炼。孙打炉当了炉长、月银翻了一倍不说,还拨了两名大匠听他使唤。
    调笑他的那个老匠,便是他父辈的老手艺人,时不时拿这个说事,说孙打炉吃了狗屎运,才过三十岁,带了徒弟不说,就踩到大匠头上了。
    对他们这些匠户来说,大匠可以说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了,像葛福这样能当上朝廷工官的人物,算是传奇人物了。葛司虞要比他老子有出息,但也是托了他老子的恩荫,洗白了匠户,考中秀才,才进江宁工部当主事的。
    孙打炉也不恼,嘻嘻笑着,举着手里的炉渣子,说道:“你老是老手艺人,你看这炉渣子有什么区别,总感觉撑不住劲、不吃力啊!”
    炭料堆在炉室里烧,炉渣能撑住劲,不会烧得半途就塌下来,透气好,易送风,燃烧就充分,炉温高,炼出来的铁质就好,还能省炭料。
    光这个沪渣子里面能琢磨的东西就很多,孙打炉蹲在炉塘前,想着可以试着换一种塘内堆炭的方法,也许炭料也要有不同。
    老匠户传承手艺精,对孙打炉胡乱改动祖宗传下来的手艺颇为不满,蹙着眉头,说道:“你又在转什么鬼脑子?不要这炉小,不比那三座高炉,单这里一炉铁烧废了,就顶你吃上好几年的,你当真以为你这个炉长来着轻易!小心把你爹从坟里气爬起来。”
    “孙打炉,孙打炉,哪个是孙打炉!”
    窖室外有人喊,孙打炉与老匠户站起来,探头往外看,却是小徒弟带了个佩刀的小校过来喊他。
    “将爷,小的便是孙打炉,”孙打炉鞠了个躬,从半埋式的窖室里钻出来,才看到外面还有一队兵卒分列开来,占了外面的堆料场,“将爷喊小的有什么吩咐?”
    “大人要过来看炉,你让无关人等都回避了……”小校说道。
    “哪个大人要过来?”孙打炉疑惑的问道,“胡大人每回过来也没有让清场子啊,这里可没有无关人等。”
    老匠户在旁边说孙打炉:“哪个大人过来该是你问的事?让田耗子几个龟蛋留下,其他都是无关人等,炉渣子留到明天再清不迟……”
    “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哩。”孙打炉说道。
    “你爹也是死脑筋,多好的手艺,就不会转个弯,得罪了陈主事,搞了一顿饱棍,没熬过半年就去了。到你这里,怎么还学不会拐弯?”老匠户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先清理料场,让做力工的人先离开炉场。
    孙打炉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将手里的炉渣子丢到一边,惦脚看外头,到底哪个大人过来。挤挤挨挨一大群人拥过来,孙打炉认识的没有几个,除了胡致诚、另三处炉场的炉长、铁坊大作以及军械坊的大作外,其他人都不认识。
    “啊,是都监使大人过来,”老匠户欣喜的说道,又拍了拍嘴,改道,“如今是制置使了,可是比县太爷大好几级的官啊,没想到大人刚回崇州两天,就奔这里来了……”
    “他?你眼睛好使,没看走眼?”孙打炉颇为疑惑,都说大人年纪轻,但见到真人,真觉得年纪轻,叫人吃惊。
    “你才来崇州八个月,没见过大人,”老匠户翘着胡子说道,“我都见过大人三回了,能看走眼?你真吃狗屎运了,说不定胡大人将你献的法子说给大人听了,才到这边来走动。不然这小不丁点的地方,能比得上那三座高炉?大人一高兴,指不定会赏你三五十两银子,你可记得要记我吃一顿酒。”
    观音滩冶铁工场建了三座高炉,都是老式的单炉,一年能产十万精铁、六十万斤老铁。这样的规模,已经算是海陵府首家了,比江宁工部的铁作场也小不了多少。
    照管这么一座高炉的,都是行当里首屈一指的大匠。
    “你尽唬我,哪有这种好处?”孙打炉不信。
    老匠户也不解释,林缚与诸人便走进这边的炉场,孙打炉与老匠户跑上去叩头行礼。
    “你便是造双炉的孙打炉?”林缚盯着站在自己面前头不敢抬的孙打炉,在灼热的炉塘里呆的时间太多,皮肤给烘脱皮多许,脸膛上红一块、黑一块,身材不高,跟其他身体健壮的铁匠户不同,他要削瘦许多,眼睛倒是沉静,有些沉稳的架子。
    炉塘里温度高,都深秋天气了,孙打炉走出来还穿着短襟子。
    “小的是孙打炉。”孙打炉回道。
    “那你来说说,要是让你管整个炼铁坊,你要怎么做?”林缚问道。
    “三座高炉,先停一座,改双炉。改成之后,停另两座接着改。小炉留下,试火用……”孙打炉实在,也没有什么怯场,只当他献的双炉搅炼法给认可,便大谈特谈起来,根本没有想过人事管理上的事情。
    “行啊,那以后便让你来管这个炼铁坊!”林缚说道。
    “……”孙打炉一愣,没有听明白林缚的意思。
    老匠户倒是心思转得快,扯着孙打炉的衣襟,说道:“大人升你做大作,还不跪下来谢恩啊,你孙家祖上冒青烟了,整个行当里,你这年纪的大作可没有几个啊!”
    “不是大作,”胡致诚说道,“孙打炉,大人要向朝廷举荐你来做官。不是工官,是正式的列品列级的文官,冶金监副监,职同工部主事,葛大人之前也就这个官职,不过归制置使司管,铁作场的大作都归你管!”
    “……”孙打炉更是愣了不知道回神,连老匠户也愣在那里。葛福、葛司虞父子在他们匠户里,要算传奇一样的存在了,葛司虞还是考上秀才功名,在江宁工部混了十多年,才做到主事位子的。谁能想到孙打炉一个炼铁的,能当跟工部主事一样的副监?
    边上的工坊大作及几个炉长都愣在那里。
    过了好半天,孙打炉才打个哆嗦,哭着脸回道:“小的大字才识一箩筐,不会做官啊!”
    “你会炼铁,又会带徒弟,又有好脑子,这个官容易做,没有你想的那么难!”林缚笑道,鼓励的拍了拍孙打炉的肩膀,转回身,面向众人,说道,“孙打炉献了炼铁的新法,证实了,很好用。工场作坊要推广这个新法,每年所出的好铁,能提高一大截,孙打炉是有功之人。这个新法,孙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