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枭臣-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不及搜救、溺水而亡,而往道墟埠逃散的兵卒,也在hún乱中给杀两百余人,浙东行营一旅编制近乎给打残,殊为可惜。
道墟埠之挫,因素很多,林缚也不会将责任都推到毛腾远一人身上;再说毛腾远亡于此役,当世有讲究“入土为大”的规矩。
傅青河大略看过叶君安拟的折子,说道:“请功折子是不能将毛校尉漏了,不然会寒了人心……”
“我这就去添上……”叶君安说道,他因与毛腾远同出明州地方,为避嫌,才刻意将毛腾远的名字从请功名单里漏掉,毕竟道墟埠之挫,也败得太难看了些,很难替毛腾远推脱责任。林缚亲自说添上毛腾远的名字,叶君安自然照办。
叶君安拿着折子去修改,林缚又拿起棋子,继续跟傅青河下棋,还与傅青河、高宗庭分心说事:“这一战,我们赢得有几分侥幸啊,看来以后我们要坚定在正面战场投入精锐战力作战的决心……”
“也是,要是韩采芝所部在湖塘头抢滩受阻,第一次渡江很可能就无功而返。”高宗庭说道。
林缚说道:“我打算对浙东行营军进行进一步的调整——调唐复观任崇城步营副指挥使,将进入会稽的陈渍、张季恒所部都调给他统一指挥;提拔冯衍、黄祖禹二将为指挥参军暂代旅帅职,调陈白刀、耿文繁二人及所部加强冯衍、黄祖禹两部战力,各任营将,将在会稽的崇城步营扩编到四旅二十营,这样我在北营也有一部能直接调用的精锐战力存在……”
“不等这一战打算再调整?”傅青河问道。
“奢家两位公子在会稽集结的兵力,不足以强攻我,”林缚笑道,“我在会稽集结的兵力,也不足以强攻他们——难不成他们还要指望我这时候将兵马拉出去跟他们野战?如今情形,无费是耗着,他们能耗得过我不成?”
“得了便宜便应要卖乖,”高宗庭说道,“于镜湖之北,会稽地势要远重于萧山,守军在会稽城储备军粮达十万石,萧山所储,就应该远少于此数;如今奢飞熊率四万兵马集于萧山,军粮会很快耗光——到时且看他们动作即可!”
' '
第136章 屈意逢迎
时至六月下旬,正值伏夏天气,江宁城如蒸如烤,站在东华门外,远远的看去,城头似乎有热汽蒸腾而出,使壮哉巍峨的东华门城楼看上去也有扭曲。有闲来好事者将鸡蛋磕碎抹晒石上,须臾间即熟。
除了河畔柳荫偶有行人歇脚外,东华门外的驿道半天都看不到车马的影子经过……
这时候,远远的腾起烟尘,虽隔着远还听不到声音,但有经验的守城老兵晓得有快马从远处驰来,心想:这么热的天气,还如此纵马而行,便是人吃得消,马也吃不消。
五匹快马由远驰近,蹄声急于奔雷,五人皆是褐甲挎刀、背负大弓,兜鍪系了一圈青黑带子,甲下着土sè兵服,是从外地进京的传驿快骑——看着驿骑来势如此急,只当是又有噩耗传来;当值的小校不敢怠慢,忙下城门楼到城门前查验,问道:“敢问这五位军爷从何地而来?”
驰到城门楼下,为首的驿骑下马来,从怀里掏出黑黝黝的铁牌子,递过去,说道:“淮东侯、浙东、淮东制置使有专折进京呈奏圣上,请将爷行个方便……”
“莫不是淮东侯在浙东又打胜仗?”
“前些天才传过捷,这年头胜仗哪这么容易打得?”为首的淮东驿骑笑道。
“都在说淮东侯是武曲星转世,是我大越朝的军神,手下将校个个都是天兵天将转世——我看可不假。旁人想打一场胜仗就是使出吃奶的劲也得不到,但淮东侯领兵去,跟从自家兜里掏东西一样容易,”城门小校听到是淮东的信使,心思才稍定,咧嘴lù出黄牙,眯眼笑脸,巴结说道,“军爷你也不要觉得我说得夸张,我守这东华门也有些年头了,从别外传来,有多少不是让人听了丧气的事儿,可就巴望着各位淮东军爷能往江宁多走两趟哩……”
这时候有一辆马车出城去,马车仪制不凡,遮阳华盖还有轻纱垂下,只隐约能见车里坐着两人,马车后还有四名挎刀扈从相随;听着城门口的对话,马车里有轻轻的冷哼声传来。在静寂只有蝉鸣声传来的城门洞里,冷哼声倒是显得清晰,好像对城门小校那一番恭维淮东侯的巴结话颇为不屑——城门小校看着马车及随行扈从气势不凡,知道江宁如今成了帝京,贵胄多如过江之鲫,都是他所得罪不起的人物,谦卑的与淮东驿骑避让开,让马车先出城去。
马车出城门而去,在给晒得滚烫的硬土路快驰起来,呼起风的将垂纱吹开,在车厢里对座的二人却是刚刚卸去浙北制置使之任、进京述职的兵部尚书右shì郎董原与新任知濠州事的余辟疆。
这年头最莫名其妙又深刻的恨莫过于忌恨,再者林缚在淮东大肆提拔非科举出身的官员,这么做法又怎么会给从正经科举出身的余辟疆认同——读书子寒门苦读十载,一心想籍此攀越龙门,看到别人能另辟蹊径,取巧占得高位,心里怎能平衡?
听着城门小校吹捧林缚是武曲星下凡、军神在世,余辟疆心里怎么会舒坦?
“竖子得志罢了,”余心疆坐在马车里,见董原脸sè沉毅,不知道是他是不是在想浙东战事,说道,“说起来会稽大捷还是董大人居功最大,要不是董大人在杭嘉主持防务,将浙闽叛军拖到力垮、士气低落,哪容得那竖子这么容易将果子摘走?淮东的请功折子,竟然丝毫不提董大人之功,令人气恼不平!”
“……”董原轻轻的吐了一口气;他刚从浙北卸任;淮东军就在曹娥江西岸获得歼敌逾万、收复会稽城的大捷,叫他脸面如何好看?
余心疆虽这么安慰他,但在江宁更多人的心里,都以为他董原在浙北的作用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将他董原从浙北调走是朝廷做出的一项再正确不过的决定,甚至这时候都有官员质疑将他调去淮西主持防务恰不恰当了……
这使得董原到江宁就多少有些狼狈。
余辟疆见自己的话让董原的脸稍缓,继而说道:“竖子得意只在一时,浙闽叛军在萧山、山yīn集结大军,淮东军必然要跌一个大跟头——到时候再看他们的脸sè!”
董原心情复杂,他虽然不会像余辟疆这般没有城府,直接脱口咒盼淮东军在会稽给浙闽军打败,要晓得淮东军真在会稽给浙闽军打得大败,江宁的日子绝对无法好过,但淮东军在东线势如破竹,始终让他心里郁结着一股子怨气发泄不掉。
这会儿迎面有一乘车驾行来,也有数骑相随,马车遮阳盖下坐有数人,气度皆不凡。
董原初来江宁,识不得太多的人,看那几人气度不凡却不认得,余辟疆脸sè却是骤然绷紧。马车从金川河口方向驰来,董原多少能猜到令余辟疆心情不愉的这几人很可能是东阳乡党或与淮东关系密切的人物。
两车眨眼间就交错过去,余辟疆说道:“小丑都跳到大梁上去了——坐在南边的那人便是河帮子孙文炳,其他人倒是不认识。”
董原转回头看了一眼,马车渐远,那车里数人也正转头看他们这边。
林缚与旁人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麾下聚集了太多形形sèsè、不问出身的人物;孙家父子叔侄数人,出身河帮西河会,不过是下九流上不了台面的人物,向来给士子所轻,如今个个都是淮东的重要人物。
董原心里一叹,没有说什么。
**********
“董原到江宁这数日,倒是跟余家父子走得亲近,”孙文炳看着董原所坐的马车渐行渐远,转过身来,跟这次从崇州到江宁来的林梦得、周广南说道,“他们应是往三柳庄而去……”
三柳庄位于曲阳镇东首、秣陵湖西畔,三柳庄原是曲家的产业,曲家给诛族后,包括三柳庄在内,诸多田宅族产给抄为官有。
陈西言出任首辅之后,吴党官员在朝中势力大增。
为进一步加强吴党在新京的声势,陈西言、余心源等吴党大佬出资将秣陵湖畔的三柳庄购下,将离江宁城较远的西溪学社迁到近旁来,一时间使秣陵湖西畔成为人文荟萃之所。
林梦得说道:“董原投附吴党之前,大人事前早有所料,倒也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干脆……”
孙文炳心想也是,董原的身份自非余辟疆能比,即使余辟疆之父余心源,声望都未必能比董原——他来江宁这数日来,自降身份,频频与余辟疆出没酒楼茶肆,有刻意巴结讨好之意——这换了别人,未必能降得下这次姿态。
但董原最大的劣势,就是没有派系的支持。虽说他之前与岳冷秋媾和,那也是岳冷秋初来江宁时,无人可依。之后岳冷秋扶持邓愈、陶春,有什么好处,首先都是给长淮军与徽南军,最后才会想到董原。
便是这次,岳冷秋也是担心驻守大梁的长淮军在河淮防线太突前,也希望淮西能有大将主持,能从侧后给长淮军提供有力的支撑,倒是第一个赞同陈西言将董原调往淮西的人。
若是岳冷秋坚决反对、浙北形势又与徽南紧密相依,陈西言又哪那么容易将董原从浙北调走?
董原这时候刻意交结吴党,算不上令人费解,孙文炳又说道:“董原将镇淮西,吴党内部也传出风声,董原要大用吴党官员——怕是用不了多久,吴党就要将董原视为自己人了……”
孙文炳陪同林梦得进了城,先到林续文府上,赶着林续文刚从政事党回来,在宅前相遇。
“林相……”林梦得下马车,给林续文揖礼。
“梦得叔,何时与我这么生分?”林续文笑道,执着林梦得的手臂,一起进宅子,周广南与孙文炳随后,林续文边走边问道,“梦得叔与广南如今是淮东的财神爷,怎么有空跑到江宁来?”
“还财神爷呢,”林梦得苦笑道,“浙东频捷,光鲜得很,我那边苦啊!”
林续文哈哈而笑,说道:“打胜仗你们还愁眉苦脸,叫那些打了败仗的情何堪哉?”
周广南在后面说道:“大人有意再从淮东钱庄借调几十万两银子作军资,淮东钱庄银根也紧。我与林大人这次来江宁,一是跟户部交接钱粮账目,这个有架要吵;第二还是来江宁筹银子——江宁的大户总是比淮东要多一些……”
“江宁大户是多,”林续文听到这里,叹道,“便说谢朝忠,当上御营军都统制才一年工夫,前些日子就huā费二十万两银子在西城买了一大片宅子,打算推倒新建他的大将军府邸……”
新帝在江宁登基,江宁辟新都,永兴帝及陈西言都有革故鼎新之志,但江宁政权承袭旧朝,官僚群体贪腐之弊端,又怎么可能在短时间里从根本上革除掉?
谢朝忠得永兴帝信任,从小小的卫营指挥一跃而为御营军都统制,不仅手握八万御营军的兵权,还兼辖江宁城及京畿诸县的防务、治安,又与余心源结为姻亲,相互借势,权势熏天。
林梦得与周广南对视一笑,要是江宁从此之后治明政廉,哪还有淮东的机会?
抛开江宁城里种种的贪鄙不提,林梦得提起他刚才进城时与董原相遇之事,问道:“董原来江宁也差不多有十天时间了吧,怎么淮西之事还没有决定下来?”
林续文说道:“陈西言虽有心将董原从浙北调出来,遣往淮西主持防务,但也没有想到淮东会如此配合,而董原又答应得如此干脆——董原来江宁时,就如何组织淮西防务,朝中还没有商量出一个头绪来……”
“……”周广南咂咂嘴,没有说什么。
青州军主力在阳信被围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告急文函递来,董原又很配合的给从浙北调出来,就淮西防务,江宁这边竟然拖到十天都还没有商议出一个头绪来——已经习惯林缚处事节奏的周广南,对江宁做决策效率之慢,感觉不可思议。
对董原与吴党走得亲近之事,林续文又想到一事,补充说道:“在余辟疆的帮助下,董原在秣陵湖畔添置了一处现成的庄院,将家眷从杭州迁来安置……”
“董原这是决心要做帝党,将家小迁来江宁,是让皇上及吴党安心啊。”林梦得轻轻一叹。
' '
第137章 屈人之兵
入夜后,黄锦年也赶到林续文府上,与林梦得、周广南见面。
“浙南战事刚息,会稽又得大捷,真是解气……”黄锦年穿廊过户,看到林梦得、周广南,朗声而笑,神情十分兴奋。
张协为先帝所重辅相、又担当留守重任,不战而屈降于虏。且不管那些儒子清流到底有多少骨气,笑谈间却将张协视为读书人的奇耻大辱,其子张希同最终没能逃过赐酒鸩杀,楚党一系的官员自然也是惨受打击。
岳冷秋、黄锦年、柳叶飞等昔日楚党干将,虽没有给新帝问罪,但时不时有言官跳出来重提旧事、揭他们的伤疤——黄锦年这段时间来,在江宁常受言官弹劾,也颇为狼狈,永兴帝虽不追究旧事,但也任由言官递弹劾折子,自有纵容之意。
淮东军在会稽再获胜捷,消息传报江宁,前日还有言官重提旧事,弹劾黄锦年,却给永兴帝当场出声训斥了一番。
背后牵扯的事情太多,但终究是背后有淮东撑腰,底气才足,也难怪黄锦年今日看到林梦得、周广南从崇州赶来,会如此的高兴。
“会稽局势绷得正紧,再打一战,南线的形势就能见眉目,淮东可有十足的把握?”黄锦年问道。
林梦得笑道:“怕是难有大战,不过也难说得很……”
“会稽乃鱼米之乡,胶着而战,使会稽粮赋之利不给奢家得去,对淮东来说便是大胜,”黄锦年听林梦得判断浙东近期难有大战,颇有不解,说道,“形势这么拖下去,奢家迟早会给拖垮掉……奢家真甘心失去会稽?”
浙闽腹地多崇山峻岭,宜耕之地大多集中在近海河谷平原;闽东频受淮东水营的袭扰,已lù疲态,从两月以来,奢家又连失永嘉、台州等近海诸县,此次淮东军占得会稽城,将曹娥江与浦阳江之间的膏腴之地变成战区,奢家本就不堪重负的财政只会雪上加霜。
这也是林缚从去年奔袭浙东之后制定的策略:即便不能直接打垮奢家,也要拖垮奢家。
如今浙闽军在浙郡各处还有约十二三万人的兵马,打战要让将卒填饱肚子,加上征用民夫以及骡马所食及运输消耗,奢家每年少说要从浙郡筹一百万石粮食。
永嘉、台州两府近海诸县失守后,会稽又成战区,奢家在浙郡控制的主要产粮区就只剩下以衢州府为核心的浙中谷原,从哪里能筹得这么粮食?
一旦浙郡筹粮出现大的缺额,就要从晋安、泉州、建安等地抽调,经仙霞岭道转运,路途所耗极巨,更非此时的奢家所能承担。
何况领兵作战,未将卒吃饱饭就算完事,鞋服兵甲箭矢伤药营帐军械及骡马,无一处不需要投钱进去——战事越频,消耗越剧。
黄锦年长期在户部任职,这本帐算得极精,看准浙东局势只要这么拖下去,拖个一年半载,奢家必定支撑不住,会将兵马主力向东闽腹地收缩。
而一旦奢家放弃浙郡,将兵马收缩到东闽腹地,其晋安、泉州等近海府县又在淮东水营的打击范围之内,最终逃不脱覆灭的结局。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黄锦年才判断会稽近期会有一战——会稽这块膏腴之地对奢家来说太重要了。
江宁大多数人都认为奢家不会轻易放弃会稽,必然集结大军与淮东在会稽决战,也使得好些人的心思变得极其复杂——浙东局势直接关乎江宁外围的安危,自然没有人希望淮东惨败,但像岳冷秋、陈西言、余心源、张晏等人,甚至包括新帝元鉴武在内,却也没有人希望淮东军再轻易义举的获得大胜。
江宁领兵的将帅里,这时候已经没有人的声望能超过林缚了。
对黄锦年的疑huò,林梦得解释道:“照大人的判断,淮东军占得会稽城之后,我们在浙东就稳占得优势,而浙闽军在山yīn、萧山都聚集重兵,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强取城池,实际强打也会异常的困难,伤亡也将难以想象——浙闽军此役败得仓促,短时期已经无法在浙东聚集更多的兵力,此是奢家兄弟在山yīn、萧山共集结六万精锐,而淮东军渡入曹娥江进西岸的兵马,也有近五万众——浙闽军若是真要强行夺回会稽,倒是大人所期待,实际很难如愿……”
“奢家在东线不能打,会不会打西线?”孙文炳问出他的猜测。
“这个倒是很有可能,”林梦得说道,“不过脑子长在别人头上,奢家下一步会怎么办,暂时也只能暂观其变——说奢家会拖垮,我倒是担心淮东自身会先一步支撑不住,你们晓得半年淮东在南线投入多少军资吗?”
“多少?”黄锦年问道。
“折银近一百四十万两,”林梦得报了一个数字,看林续文、黄锦年都颇为惊讶,笑了起来,说道,“这还是将伤亡抚恤以及地方捐赠扣除在外的数字,不然会更吓人。”
黄锦年户部出身,晓得战事一兴,银子huā出去跟流水一样,伸手捂都捂不住,淮东在林缚治下,官史清廉,少有贪鄙之事,照淮东在南线的驻军及战事规模,如此huā销,也是合理,但林梦得亲口报出,还是吓了一跳。
“即使会稽这场战不会再继续打下去,淮东军司今年的huā销,少说要三百万两银子吧?”黄锦年问道。
“还要给淮泗留给余量,今年总共要筹三百六十万两银子,还得巴望着奢家就此在会稽收手不打,”林梦得说道,“去年年底做计划时,今年只打算用两百六十万两银子。这么一来,就缺了个大窟窿……我与广南要千方百计的将这个窟窿给填上。”
“还差一百万两?”黄锦年问道。
“倒也不差这么多;要是能多筹一些,也能给明年多留一些余量,”林梦得说道,“谁晓得战事会怎么打、会打多久?”
“也是亏得有大人治淮东,不然江淮的形势怎么可能撑得下来?”黄锦年感慨道。
海陵、淮安再加上明州,三府正常情况下每年能上缴国库的税赋折粮都不足一百万石,林缚利用这三府之地,却能支撑起每年三四百万两银的军费开销——要不是林缚善治政事,利用三府之地,每年能多生出近两百万两银子,怎么可能在东线大肆用兵、接连重挫奢家?又怎么可能以淮阳为重心,打造坚固的淮泗防线?
如今军资还有缺额,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从淮东钱庄支借——不过淮东钱庄也是不吃粮就能生蛋的鸡。
截止今日,淮东钱庄筹得本金超过六百万两银,其数之巨是周广南等人在创办时难以想象的——但这个数字看上去巨大,实际上也禁不住大手大脚的huā销。仅林缚以淮东军司的名义就从钱庄支借走两百万两银子,而林缚又指示钱庄要大力支持淮东在各处工场的建设,像支持各家在海东地区开矿,一直就投入七八十万两银子,淮东钱庄的银根也十分的紧。
钱庄要扩大敛聚本金的财源,最好的方式,就将分号开设到豪富聚集的江宁、维扬等地。江宁是新定帝都,官绅云集,自不用说;维扬盐商云集,更是积累巨万财富。
不过,淮东钱庄要向淮东以外的地区扩展,不是说简单派掌柜、伙计过去就行的,即使得不到地方官府的照应,也要有一个正义的名义。也唯有如此,将来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淮东也有通过各种手段干涉的借口。
江宁、维扬两地,无论是王学善还是沈戎,对淮东都不友善,所以林梦得、周广南此来,是想通过林续文、黄锦年直接获得永兴帝的御批或者户部的关文,就能将王学善、沈戎等对淮东不善的官员直接绕过去。
“当然,这个还是表面上的,”林梦得说道,“拿大人的原话说:不能一心想着用武力去控制更多的地方,事实上,控制一个地区,其他手段的渗透将更为有效,武力仅仅是最后不得以才会使出来的手段而已……原本上来说,淮东无法从维扬、江宁两地直接征收税赋的,但实际上,淮东仅去年向维扬、江宁两地倾销的棉纱、棉布折银就有四十万两银。即使不算淮东军司所辖工场的盈利,从倾销棉纱、棉布两种商品里,淮东军司也直接获得近四万两银的厘金收入。此外,如今江宁的冶铁作坊,几乎都给控制用于生产军械,但江宁初立为帝都,达官贵人都忙着修造华屋阔宅,铁木消耗甚剧,劣铁也有铜价钱。淮东军司所直辖的冶作监,仅今年前五个月向江宁、维扬倾销铁料就达一百万斤,价值十四万两银——这些收入,可以算是江宁、维扬等地对淮东做出的贡献……”
“有这么多?”黄锦年惊讶的问道,他对淮东的运作模式还颇为陌生,而林缚所开创的道路,一下子拓展他的眼界,是自谓精于支度之事的他所未曾想。
“要没有这些收入,怎么支撑起大人那么大手大脚哦!”林梦得说道。
“也对,”黄锦年笑笑,说道,“淮东今年的军资开费就要达三百六十万两银,明年可不得到五百万两银?江宁这边拨出去的军资,表面要比此数多一些,但是实际用下去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