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帝国风云-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关东征成败。皇帝和中枢不敢犹豫更不敢久拖不决以免再生变故延误东征遂毅然以远征军陆路统帅薛世雄所提建议为主旨果断下诏。由吏部侍郎、观国公杨恭仁为选锋军统帅监察御史崔逊为监军武贲郎将罗艺、武牙郎将王辩、果毅郎将伽蓝副之而选锋军主力则由龙卫军所辖三十二个团、右武卫府辖下两个鹰扬府八个团、右候卫府辖下两个鹰扬府十个团。共一万大军组成于接旨之rì起。横渡辽水展开攻击。
    四月十九rì王辩、薛万均、薛万彻率先渡过辽水。挥军进击。
    四月二十rì杨恭仁、崔逊、伽蓝、冯翊率选锋军主力龙卫军渡过辽水随后跟进。
    四月二十三rì帝国东征选锋军云集高句丽西北部第一重镇辽东城下准备第三次攻击辽东城。
    辽东城已经成为帝国东征的“梦魇”。
    第一次东征皇帝驾临城下指挥数十万大军猛攻辽东城自三月底一直打到六月都未能攻克不得已遂兵分两路一部继续围攻辽东城及高句丽其他西北部城池一部则九道并进直杀平壤。结果到了七月底攻击平壤的帝国主力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而辽东城却依旧未能拿下。最后第一次东征的战果就是攻陷了高句丽北部重镇武厉逻帝国在那里设置了辽东郡和通定镇好歹有了一块小小的“遮羞布”。
    第二次东征帝国远征军再次受阻于辽东城皇帝也再次驾临辽东城下亲自指挥。这一仗自四月底一直打到六月底帝国远征军想尽了一切办法还是未能拿下这座城池。不得已还是兵分两路。皇帝丢不起这个人咬牙切齿也要拿下辽东城而薛世雄则率主力直杀平壤。结果薛世雄刚刚拿下高句丽中部重镇乌骨城便接到了撤军的命令。所以第二次东征实际是没有任何战果。
    辽东城因此成为插在皇帝和帝国将士心中的一根肉刺让他们痛苦不堪让他们倍感耻辱好在皇帝和中枢在平定了杨玄感之乱后便迫不及待的发动了第三次东征给了帝国将士洗雪耻辱的机会。
    这次指挥攻击辽东城的是观国公杨恭仁。
    杨恭仁没有参加前两次东征。他的父亲观德王杨雄在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二月十二rì病逝也就是在第一次东征开始期间死去杨恭仁兄弟为此不得不扶灵返京。二次东征期间杨恭仁持丧在家亦未参加。也正因为如此杨恭仁对东征一直存有不祥之感。
    那一年的正月二十五先是内史令元寿病逝;接着在二月十二rì观德王杨雄病逝;到了三月十二rì兵部尚书、检校左候卫大将军段振病逝;夏季五月初四纳言杨达病逝。短短五个月内帝国中枢核心里的四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辞世可以想像一下此事对帝国、对皇帝本人和中枢所造成的冲击之大。这明显就是个不祥之兆即便是无知小儿也能预感到一丝端倪然而帝国和皇帝当时已经骑了虎背下不来了而第一次东征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不祥之兆。
    时隔三年大业十年的第三次东征是不是也有不祥之兆?有不但有而且正迅速在中土蔓延那便是此起彼伏的叛乱大cháo无数生灵正在杀戮中痛苦哀嚎这时候皇帝和中枢不想方设法戡乱平叛稳定国内反而继续穷兵黩武远征蛮夷实在是本末倒置之举。
    所以杨恭仁的第三次东征策略是非常保守的就如皇帝和中枢坐镇北平居中指挥所表现出的“保守”一样寄希望于用武力威慑高句丽迫使高句丽投降挽回帝国、皇帝和zhōng yāng的“颜面”然后便结束东征调转矛头集中全部力量应对国内的动荡局势。
    军议有关选锋军对辽东城将采取何种进攻方法争论激烈有坚持强攻的有坚持围而不攻以等待薛世雄、李景和赵才三位老帅率主力渡河而来有建议甩开辽东城快马加鞭直杀平壤出其不意一举摧毁高句丽之根本则辽东等城池可不攻而下。
    武贲郎将罗艺做为选锋军第一副帅与其下属幽燕诸将因为第一次东征伤亡惨重无数袍泽葬身敌土故对高句丽恨之入骨rì思夜想的便是报仇雪恨而久攻不克的辽东城正是他们报仇和雪耻的首选之地。此城不下则锥心刺骨死不瞑目。
    武牙郎将王辩做为选锋军第二副帅与薛万均薛万彻兄弟则持谨慎态度。无论是围攻辽东城还是孤军深入直捣敌都在前两次东征实践中都未能取得预期战果而第三次东征无论是国内外局势还是远征军的人数、粮草和军心士气与前两次东征都有着巨大悬殊再加皇帝和中枢虽然把战场指挥权下放了但薛世雄根本压制不住李景、赵才、来护儿和周法尚所以从远征军内部复杂的关系来说还是放慢进攻节奏走一步看一步为好以免大意失荆州重蹈败亡之覆辙。
    伽蓝做为选锋军第三副帅倚仗自己在龙卫军里所拥有的绝对权威和由此带来的强悍实力在选锋军里获得了极大的话语权。他反对攻城因为这座城池和城池里的高句丽人曾经顶住了帝国远征军两次声势浩大的强攻他们有士气有信心也有经验一旦远征军第三次受阻于城下那么可以肯定地说第三次东征必定要重蹈前两次东征失败之覆辙。
    伽蓝的建议遭到了杨恭仁、崔逊乃至王辩的一致反对。
    罗艺则保持沉默攻城的确是下策因为有前车之鉴这次兵力和军备都不足恐怕更难攻克所以相比较而言伽蓝的直捣敌心之策反而能“出敌不意、攻敌不备”暗合“以奇制胜”之道。
    伽蓝据理力争。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则是来自前兵部尚书、北平襄侯段振病逝之前给皇帝的表献策:“……夷狄多诈深须防拟口陈降款心怀背叛诡伏多端勿得便受。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若倾其本根馀城自克。如不时定脱遇秋霖深为艰阻兵粮又竭强敌在前靺轲出后迟疑不决非策也。”
    段振表的主旨便是兵贵神速直杀平壤水陆并进出敌不意只要拿下平壤城则高句丽旦夕败亡。
    皇帝和中枢在第一次东征的前期并没有采纳段振的遗策而是以重兵猛攻辽东城在辽东城下整整耽搁了两个月待到辽东城久攻不克而时间又即将入秋皇帝和中枢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依从了段振的遗策水陆并进以三十五万水陆大军直杀平壤然而战机稍纵即逝一切都迟了。
    “现在是四月底是最佳的攻击时间若此刻依北平襄侯之遗策以奇兵直杀平壤则必能赢得东征之胜利。”
    伽蓝慷慨陈词寸步不让。
    杨恭仁沉默崔逊沉默王辩也沉默。
    突然罗艺站了起来振臂而呼“北平襄侯乃国之重器北平襄侯遗策乃东征之策某愿从之某愿与伽蓝将军生死与共直杀敌都。”
    =
    =
    =(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章 孤军深入
    罗艺的这一声厉呼不但让杨恭仁、崔逊和王辩吃惊也令伽蓝吃惊。  无弹窗 更新快
    什么原因导致罗艺突然改变了立场竟然支持伽蓝?难道武川系调整了他们的既定策略转而在力保国内政治利益的同时全力在第三次东征战场寻求更多更大的获利机会?抑或武川系试图进一步接近以越王杨侗为核心的政治势力以便在未来的皇统之争中赢得先机?
    罗艺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把他所在的武川系对第三次东征所寻求的更高目标公之于众于是这场军议的xìng质也就变了。
    在这座帅帐里若以各自所代表的政治利益来划分势力那么杨恭仁、崔逊和伽蓝因为有共同利益诉求是最大的一股势力而罗艺则代表了关陇武川系。在龙卫军里与罗艺同属一个政治势力的还有柴绍、魏征和黄君汉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关陇武川系还在以伽蓝为“桥梁”刻意维系着与以裴世矩为首的温和改革派势力之间的联盟。这一结盟之举在刚刚过去的政治风暴中已经充分展露了其不可估量的价值。
    至于王辩他则代表了以薛世雄为首的支持皇帝改革的军界关陇系激进势力。王辩实际是一个单纯的军人以他低微的寒门出身无法跨入世家豪门的政治圈子因此对于攻击之策他是单纯的从军事角度来做出判断而杨恭仁、崔逊、罗艺和伽蓝则从政治角度来权衡得失。
    至此王辩彻底闭了嘴巴。他知道自己的地位和份量接下来的议事已经轮不到他发表意见了。
    “孤军深入乃下下之策。不可行。”
    崔逊的态度立刻强硬起来。一万人的选锋军而且还是以龙卫军为主力的选锋军其中一半人还是伽蓝从河北蓄意“骗”来的义军将士用这样一支军队长途跋涉去攻打平壤未免儿戏。
    武川系居心叵测可能存有摧毁龙卫军干净利落地把越王杨侗赶出皇统之争的yīn谋。崔逊的想法很简单不能当。崔氏已经与越王杨侗捆在一起。而杨侗距离皇帝的宝座太远了为此崔氏必须不惜代价稳住伽蓝保住龙卫军力争在未来抓住任何一丝位的机会。
    要知道越王杨侗的功绩越大。实力越强他在皇统之争中的处境就越危险。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就是现实的例子。而崔氏更是在皇帝的逼迫下不得不在刀尖跳舞一步生一步死而能否死中求生。就要看“内功”练得如何能否抓住主动权。杨侗一旦没有坐皇位他的未来就没有了而以他为核心的政治势力也将烟消云散。或许年轻气盛骄横自大的伽蓝敢于一次次豪赌。但崔氏是中土政治漩涡中摇摇yù坠的大船几次倾覆之后。崔氏损失惨重再也赌不起了。
    最后的决策权就在杨恭仁手。而杨恭仁犹疑不决。
    杨恭仁可以把这一策略的决策权交给薛世雄奈何薛世雄并不是一言九鼎的前线最高统帅在他的面有皇帝和中枢在他的身边则有李景和赵才事实薛世雄倍受掣肘根本无法从自身的利益以及自己对战局的考虑做出他认为是最好的决策。
    这就是第三次东征决策层的混乱之态相比较而言前两次东征的决策层都以皇帝为核心事情反而好办即便决策错了但好歹也有个决策下面的将军们最起码还有个命令可以遵照执行而这一次选锋军都兵临辽东城下了怀远镇的统帅部竟然还没有拿出具体的攻击部署是集结全部兵力猛攻辽东城还是兵分两路一路围攻辽东城一路直杀平壤?抑或甩开辽东城于乌骨城会合来护儿后义无反顾地杀向平壤?
    皇帝和中枢之所以让杨恭仁出任选锋军统帅正是基于远征军统帅部决策层的混乱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得已而为之某种意义就是让杨恭仁以自己尊贵的皇族身份主动承担起临机处置之大权。而诸如薛世雄等人则没有这样的优势因为他们一旦擅权或者做出了错误决策所付出的代价便是仕途和生命而杨恭仁虽然也有同样的忧虑但皇族总是有特权况且皇帝也授予了他临机处置之权即便越权或者做错了也会从宽处理最多也就是沉沦几年然后再寻个机会东山再起。
    正因为皇族身份超然有特权皇族才会不惜代价保护自己的国祚维护自己的利益。从杨恭仁的立场来说他愿意看到朝堂的温和改革派和关陇武川系这两大帝国政治势力能维持长久的结盟而这一联盟若能持久必将影响甚至改变帝国正陷入绝望中的皇统之争。一旦帝国确立了自己的储君那么帝国的政治局面必然发生巨大的足以推动帝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变化。
    杨恭仁权衡良久终于做出了决策不过他依旧拒绝了伽蓝直杀平壤的建议。
    “辽东城坚固易守难攻。”杨恭仁对崔逊说道“选锋军一万将士拿不下这座城池倘若强行攻击必然损失惨重而选锋军的使命也就到此为止了。”
    言下之意选锋军既然到了辽东城下就必须做出决策而从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利益的原则出发攻城显然是下策但选锋军又不能待在城下无所事事消极怠战平白遭人诟病于是也就剩下唯一一个选择甩开辽东城大踏步向前。
    “选锋军在前主力在后粮草辎重都在后。倘若选锋军长途跋涉直杀平壤在兵力和粮草辎重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又如何攻打平壤?”
    这是事实。没有粮草辎重的持续供给选锋军就算杀到了平壤城下也只有干瞪眼而高句丽在经过前两次东征的血腥厮杀后。田地荒芜至此已经根本无需坚壁清野现在不论帝国的选锋军如何烧杀掳掠也不会抢到一粒粮食甚至连可以充饥的树皮草根恐怕都抢不到。
    接着杨恭仁拿出了一个折衷方案。
    “选锋军直杀乌骨城在乌骨城会合荣公(来护儿)和谯公(周法尚)的水师然后再去攻打平壤。”
    这是一个好计策。从目前统帅部的混乱情况来看。指望薛世雄、李景和赵才齐心协力以最快速度杀到乌骨城会合来护儿和周法尚有些不切实际。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薛、李、赵三人是帝**界关陇系的鼎柱人物而来护儿和周法尚则来自江左。是帝**界江左系的领袖级人物。试想一下帝**界这两大对立派系的将军们能搁置矛盾和冲突众志成城杀外虏吗?根本不可能相反为了抢夺战绩和功勋。双方肯定是各出奇招无所不用其极能本着军人的道德不在自己人的背后下毒手就算不错了。
    第一次东征时来护儿和周法尚率先攻打平壤失利。损失三万多将士他们的“借口”便是水师所带粮草不足。又担心陆路大军不能尽快赶来会合所以才迫不及待地发动了攻击。实际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抢功。结果等到陆路大军赶到水师已经大败水陆大军联合攻击的既定策略已经无法实施了。
    也正因为如此来护儿和周法尚这一次必定会以最快速度登陆高句丽由毕奢城方向火速北杀到乌骨城。可以肯定的是不论薛世雄、李景和赵才是否赶到了乌骨城来护儿和周法尚都不会等他们因为江左人要洗雪前耻要攻克平壤要拿下灭亡高句丽的第一大功。
    龙卫军直杀乌骨城这一路的粮草还是绰绰有余。等到了乌骨城与水师会合后便能得到水师粮草的支援。而在有充足的粮草、有足够多的军队的情况下龙卫军跟在水师后面直杀平壤其危险xìng大大降低而获取战绩的可能xìng却大大增加这完全符合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的原则。
    杨恭仁这一计策当即赢得了众人的赞同就连崔逊都赞不绝口。
    四月二十五rì杨恭仁在禀报辽东大本营的同时率东征选锋军以急行军的速度直杀高句丽腹地飞奔四百多里外的乌骨城而去。
    杨恭仁狠狠“将”了辽东大本营一军让东征统帅部在混乱之中倍感难堪。
    统帅部在选锋军抵达辽东城下的时候并没有下达具体命令既没有让选锋军马攻城也没有让选锋军城下待命结果杨恭仁选择了第三条路以“先锋”之名义甩开辽东城大踏步向高句丽腹地挺进意图先与来护儿、周法尚会合然后与帝国水师一起水陆并进杀奔平壤直捣敌虏心脏所在。
    薛世雄镇制不了李景和赵才只能指望皇帝和中枢决策实际就是把手的权力还给了皇帝和中枢。这种做法的确很“保险”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但问题是皇帝和中枢发动第三次东征的主要目标不是取得远征的胜利而是以远征的胜利来赢得国内政治的胜利所以皇帝放权了放手让将军们去打而将军们偏偏不要这个权于是战场便出现了“无令可遵”的荒诞一幕。
    杨恭仁自己决策决意去会合来护儿和周法尚与水师一起去打平壤可以预见有了杨恭仁这位选锋军统帅这位皇帝授权的远征开路先锋来护儿和周法尚还会犹豫吗?还会等待与陆路主力大军会师之后再去打平壤吗?
    薛世雄、李景和赵才再不敢耽搁了再耽搁不仅贻误军机而且有故意拖延东征与皇帝和中枢做对之嫌所以三人在形势的胁迫下不得不放弃争执各起本部人马急速渡过辽水然后以一部兵力包围辽东城确保粮道畅通以主力向乌骨城飞速挺进以求尽快与帝国水师会合。
    =
    =
    =(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一章 今上的大战略
    乌骨城位于千山东南麓距离叆河与鸭绿水的交汇处大约一百余里距离辽东湾大约两百余里水陆交通都很方便它不但是高句丽中部重镇也是高句丽京都平壤的门户。  无弹窗 更新快
    此城历史悠久大约建于一千六百余年前。经过一代代高句丽人持之以恒的建设和修缮至今已经成为一座依山傍水方圆近十里的大城其防御系统十分完善由内城、外城、瓮城、烽火台和高山哨所组成固若磐石。
    前两次东征帝**队都未能拿下乌骨城就如辽东城一样只能重兵包围以帮助东征主力攻打平壤试图以攻克高句丽的都城来摧毁整个高句丽王国但两次均告失败于是它也就成了横亘在帝国将士心中的一根无法拔除的“刺”。
    龙卫军在向导的带领下以急行军的速度飞奔乌骨城。
    乌骨城已经接到帝**队第三次渡过辽水的消息。这一次高句丽人既没有第一次听到中土人气势汹汹杀来时的恐惧也没有第二次听到中土人杀来时的愤怒而是绝望无助的绝望。
    中土人败而不馁一次次的杀来非要置高句丽人于死地。双方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等级即便中土人在首战之中便栽了个“大跟头”但中土是个巨人一翻身又站了起来愈战愈勇。而高句丽则国力太弱即便在前两次较量中它都取得了胜利但它却为此付出了惊人的代价。今rì的高句丽已经摇摇yù坠、奄奄一息、难以为继了。
    在双方的战争中做为弱势的高句丽一方它唯一的选择就是防御就是据城坚守。而由此带来的损失让其不堪承受。军队、平民和奴隶都挤在一个城池里虽然靠人力和士气守住了城池但耕种和生产却骤减甚至停止了。只有消耗没有产出坐吃山空结果可想而知。帝国第一次和第二次攻击都失利了丢弃了大量的粮草辎重不过相比高句丽人生活和战争所需那点战利品实在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根本阻止不了国力的衰败也阻止不了饥荒的爆发。
    假如中土人今年停止攻击高句丽人就能赢得喘息的时间。然而或许是他们在第一次战争中屠杀了几十万中土人一度庇护他们的苍被这种残忍而血腥的杀戮所震骇再不眷顾他们无论他们怎样的祈祷和哀嚎。帝国的大军还是第三次渡过辽水杀了进来。
    高句丽人两年不耕种两年不放牧两年都在穷尽一切力量打仗。其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大饥荒的全面爆发而全国xìng的大饥荒再加战争的第三次来临。就此把高句丽推进了亡国亡种的绝境。
    高句丽人必须生存下去为此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投降。臣服于帝国做藩属为附庸但令他们绝望的是三年前中土人为什么要打他们?帝国的皇帝为什么要倾尽国力起百万雄师征伐一个本来就臣服于他的番邦小国?帝国会接受他们的投降吗?
    原因无他庞大的中土帝国和小小的番邦高句丽爆发战场首先便是源自半岛紧张的局势高句丽与百济、新罗的争霸战自高汤、高元父子相继为高句丽王以来便掀起了一个新的**。半岛紧张局势之所以愈演愈烈其根源则是来自高句丽人的强国梦想。
    以高句丽弹丸小国强国的首要之务就是扩张就是拓展疆土而高句丽人若想扩张就必须击败百济和新罗统一半岛然后向北征服靺鞨(mohe)、室韦和契丹三大部落这其中还包括了中土的辽西然后才能在远东建立一个地域辽阔的新王国。
    在高丽王高汤时代也正是中土统一时代鉴于中土统一前后局势艰难无暇他顾高句丽人乘机开始了扩张。先帝曾指责高句丽“虽称藩属诚节未尽……驱逼靺鞨固禁契丹……修理兵器意yù不臧……数遣马骑杀害边人……常遣使人密觇(chan)消息……”但高句丽人却有恃无恐一次次试探帝国的底线。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前后帝国政治风暴剧烈先是帝国四大权臣之一的虞庆则被先帝找了个借口杀了接着秦王杨俊免官幽禁其背后的崔氏豪门亦受到连累。值此关头高句丽新王高元却联合靺鞨起一万余骑入侵辽西。先帝大怒以汉王杨谅为元帅总水陆大军两路攻击高句丽。此役因准备不足帝国远征军遭遇到了疾病和海风暴最终未能杀进高句丽但高元却因此探知到了帝国的底线遂自称“辽东粪土臣子高元”表谢罪逃过了一劫。
    从此高元继续他的强国大业在半岛与新罗、百济作战在北部则与靺鞨、室韦、契丹合纵连横甚至还走进了广袤的大漠与突厥人、铁勒人结盟意图利用他们的力量牵制中土帝国继而给高句丽的扩张赢得时间和空间但高元非常谨慎轻易不敢不触及帝国的“底线”。
    然而不论是大漠的突厥人和铁勒人还是半岛的百济和新罗包括远东的靺鞨、室韦和契丹都是中土帝国的藩属不论是名义的藩属还是实际的藩属帝国始终是宗主国。宗主国有它的权力也有它的义务。当百济、新罗频频派遣使者到宗主国奏报半岛局势谴责高句丽人的狼子野心试图以此来影响帝国的外交战略继而借助强大的帝国打击高句丽的时候;当契丹人在高句丽人和靺鞨人的联手威逼下处境艰难不得不向帝国求助的时候;当中土的辽西遭到高句丽人无数次的侵扰苦不堪言的时候;当高句丽人沉浸在自己的梦想里自信心极度膨胀甚至连最基本的藩礼和承诺都不能遵守的时候高句丽便一天天的变成了帝国的“心腹大患”变成了一个潜在的一旦强大起来必将给帝国带来无穷祸患的番邦一个必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