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舅舅,那东王李泰呢?还有北王府的家眷该怎么处理?”他继续问道。
    “派人监视他们,在皇没有回长安之前,我们暂时还不能有所行动!”长孙无忌沉声说道。
    “承乾知道了!”李承乾极力稳定自己的心神说道。
    随即,长孙无忌又跟李承乾聊了很多,直到午夜时分,他才匆匆出了皇宫,直奔兵尚侯君集的府邸。
第六百八十八章 将相谋
    夜已很深,除了打更的声音之外,长安城安静的就像地狱的第十九层。
    长孙无忌的车架缓缓的长安城的街道穿行,向兵部尚侯君集的府邸而来。车内长孙无忌眉头紧皱,一脸的严肃。
    其实,这次他去见侯君集,自己也没有把握是否能够说得动侯君集出面解决眼前的危局。毕竟,太宗皇帝不在长安城,太子虽然在监国,但这次调动大军人数达到了五万之多,还是从两个不同的地方调兵,自己这是在走一招险棋,走的好全盘皆活,走的不好,满盘皆输。
    长孙无忌开始回忆跟侯君集的第一次密谈,那还是十年前的事了。当初北王李恪出使突厥,就会他去见的侯君集,让他答应将女儿嫁给太子李承乾。而当时侯君集开除的条件不小,他要入主兵部。所以,长孙无忌这次才会再次想到他,长孙无忌知道侯君集的功利心很重,对权力和地位的**很强烈。这样的人只要给予丰厚的条件,他就不会不动心。然而,让长孙无忌纠结的问题还在于侯君集的女儿候若依。当年将候若依嫁给太子李承乾,这是他走的最妙的一招,这样就可以将侯君集收为己用,还能在军中扩充太子的势力。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候若依会生病,耽搁了跟李承乾的婚事。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他跟侯君集的关系变得冷淡,两人之间再也没有过交集。
    这次,长孙无忌去侯君集的府,他认为是否能够说服侯君集,问题出在候若依的身。候若依的事情是横在他跟侯君集之间的一条沟壑。
    “老爷,到了尚府!”车外的仆人喊道。
    “我们走后门,别让人发现,你去敲门!”长孙无忌淡淡的说道。
    半响,侯府后门打开,长孙无忌的车架驶进了侯府。
    侯君集身在军旅的时候就养成了晚睡的习惯。现在,即便是入朝做了兵部尚,不再外面统兵,他的这个习惯也没有改。而最近长安城的诡异气氛是他觉得有点不安,是以晚睡他依旧坐在房沉思。
    当仆人走进房告诉他,中令长孙无忌拜访时,他先是一愣,随即吩咐仆人让他将长孙无忌带到自己的房。
    “侯尚,长孙无忌打扰你了!”长孙无忌走进房就客气的说道。
    “中令能够光临寒舍,这是君集的荣幸啊!”侯君集也客气的说道。
    两人落座,仆人奉茶水,识趣了走出房关了门。
    “中令来老夫府不是为了叙旧的?”侯君集开口说道,“请喝茶——”
    长孙无忌浅浅的饮了一口茶水,这才说道,“深夜造访,确实有些冒昧,但事关紧急军务,老夫也不能不跟侯尚商议!”
    “到底是什么大事?”侯君集问道。
    “皇病了!”长孙无忌说道。
    “噢——什么?”侯君集大惊道,“皇病了?病情严重吗?中令是怎么得到消息的?”
    平常时候李世民病危,身为兵部尚的侯君集的朝廷重臣,他自然会在第一时间便知晓。但显然这次他还没有收到类似的消息,但见长孙无忌的表情很严肃,他也不再怀疑长孙无忌说说谎骗他。
    “老夫自然有渠道——”长孙无忌停顿一下说道,“其实,皇已经发出了密诏,但因辽东距离长安太原,是以信使还没有赶到,皇病危的消息还需等过几天。”
    “那中令找老夫是为了什么?”侯君集冷冷的问道。
    谈到严肃的话题,涉及到政务方面,他便露出了平时一贯的作风。
    “皇病危,太子监国,主少国疑,又外有强兵,我们身为老臣,岂能眼看朝局混乱,事态扩大到难以收拾的地步?”长孙无忌反问道。
    “就请中令直言!”侯君集不悦的道。
    “太子的意思是,让你负责长安城及其附近关口要塞的防御。”长孙无忌淡淡的说道。
    侯君集极力的稳定自己的情绪,但他脸色的神情还是出卖了他内心的想法。
    “我的建议是调集洛阳的三万精兵驻防到长安以西的崤关,防止西北大军;调集齐州的两万精兵驻防蒲州,防止并州大军。”长孙无忌继续说道,“至于长安城,有两卫和东宫六率五万人马足也。”
    “哈哈哈哈——”侯君集大笑不已。
    半响,他才说道,“中令调集这两地的大军,其中恐怕另有深意?”
    “深意?”长孙无忌一愣,淡淡一笑,“侯尚你说呢?”
    “洛阳三万精兵之中有不少是老夫的部下,齐州兵之中有不少人是李绩的同乡啊!”侯君集淡淡的说道,“难道太子敢违逆皇的意思启用李绩?”
    “这不是违逆,只是征调而已。”长孙无忌笑道,“李绩现在还军中,只要兵部一纸文,就可以征调他为国效力,他的能力我们都不容置疑。”
    “哈哈——”侯君集再次笑道,“这可是太子的意思?”
    “老夫的意思。”长孙无忌道。
    “太子尽然不知道?”侯君集惊讶道。
    “老夫说的话,太子能有反驳的余地吗?”长孙无忌笑道。他敢于这么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就是想让侯君集知道自己的诚意,同时想将自己的把柄留给侯君集,让侯君集放心同自己合作而已。
    “中令直言不讳啊!”侯君集笑道。
    “侯尚难道不喜欢吗?”长孙无忌道。
    “哈哈——”侯君集笑道,“李绩现在还不知道你的用意!”
    “我这也是想征询你的意见,你要是觉得不用李绩,那老夫也不强求!”长孙无忌叹道,“只是,蒲州要是没有李绩镇守,就一万蒲州府兵和两万齐州精兵,他们能防得住太原府的七万铁骑吗?”
    “听中令的部署,好像针对的是北王李恪啊——”侯君集再次问道。
    “当下能威胁到长安城,能影响到朝局的还有谁呢?”长孙无忌忧心的说道。
    侯君集没有说话,他沉默了!
    半响,他又道,“我们这么做的话,恐怕皇那边?”
    “皇病危,难道他也不清楚北王的威胁吗?我们这样做只是未雨绸缪而已,等到皇到了长安城,他肯定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长孙无忌说道。
    “……”侯君集没有说话。
    “这次北征辽东不利,南衙大都督薛万彻责任重大,不能不予以追究,到时候南衙大都督……”长孙无忌没有继续说道,但他清楚侯君集会明白他的意思。
    “确实——”侯君集说道。
    “这是太子的诏!”长孙无忌将东西递给侯君集。
    “咦——”侯君集也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凉气,“让我全权统领长安城和附近关口的大军?”
    “太子对你一向都很信任!”长孙无忌说道。
    “太子——他——”侯君集不知该如何说道。
    “侯尚,我们可不要辜负了太子期望啊!”长孙无忌再次劝道。
    “好——等我明天面见太子,我自会向他答复!”侯君集干脆的说道。
    “好——那老夫就先告辞!”长孙无忌告辞离开。
    侯君集将他送到门外,径直回到房,又看了一遍太子手诏,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六百八十九章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当晚,长孙无忌没有回自己的府邸,而是连夜进宫面见太子李承乾。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他能做的都已经做了,要想让侯君集出力,现在就要看李承乾的表现了。只要李承乾拿出足够的诚意,能够说动侯君集,那事情就好办了。在长孙无忌的心里,他的计划并没有被动防守这么简单。既然,自己一方已经开始调兵遣将,他必须就要做出一点成绩。
    第二天,侯君集面见太子李承乾,让侯君集疑惑不解的是,他面见李承乾的地方不是在两仪殿,而是在太子的东宫。
    在东宫见到李承乾时,他身边除了长孙无忌之外,还有长孙顺德和东宫六率的将帅们。
    “参见太子殿下——”侯君集向李承乾施礼道。
    “侯尚免礼!”李承乾前扶起侯君集说道,“今日将尚召集到东宫而不是两仪殿,还请侯尚见谅。”
    “臣不敢——”侯君集回答道。
    “侯尚请随孤到房谈话!”李承乾说道。
    两天一前一后离开了大殿向房走去。
    长孙无忌和其他人都没有说话,而是默默的注视着侯君集和李承乾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中。
    半响,李承乾和侯君集两人来到了大殿。
    两人之前谈话的气氛很好,侯君集和李承乾脸都挂着笑容。
    “舅舅,侯尚已经答应了!”李承乾向长孙无忌说道。
    “哈哈——”长孙无忌微微一笑,向侯君集说道,“老夫就相信侯兄会答应的!”
    侯君集也是微微一笑。
    随即,众人开始商议怎么部署城防。
    长安成另一所府邸,李泰的东王府内,气氛也异常的紧张。
    房里只有李泰、杜楚客和苏勖三人,但三人都沉默不语,房内的气氛显得沉闷,甚至有点压抑。
    “你们觉得这个消息是谁送来的?”李泰拿起手中的一份信函,递给苏勖和杜楚客问道。
    “殿下,难道没有其他的线索吗?”苏勖谨慎的问道。
    李泰默然不语。
    刚才,他走进房的时候,就发现案出现了这样一封信件。
    李泰以为是平常的信件,看也没看封面就拆开了信。然而,当他看完里面的内容的时候,他吓到半响没有说话。信的内容太震撼了,要真是这样的话,那自己身处的地方就非常危险啊!
    所以,他立即将两人召集到了房询问。
    “信中内容是否能够当真呢?”杜楚客小心的问道。
    对于信所说的内容,他自己也不敢相信。
    “不管送信人的目的是什么,但我们知道他没有恶意!”李泰说道,将信扔进了旁边的火炉之中。
    “殿下,那我们该怎么办?”苏勖问道。
    遇到大事的时候,他就有点沉不住气。
    “信中的内容本王也不敢肯它定是否是真的——”李泰认真的说道,“但是,我们不得不防,这几天长安城兵力调动频繁,这是不好的预兆,等晚本王去试探一下魏征的口气,看看他是否知晓信中的内容。”
    “魏征?”杜楚客疑问道,“殿下的意思是?”
    “要是信中内容是真实的话,长安城的风暴必将不小,我们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还可能会遇到麻烦。所以,对我们而言,唯一的办法就将当前的局面搞乱,搞的越乱越好,而魏征恰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李泰狡黠的说道,“只要有魏征在,长孙无忌还不敢做的太过嚣张。”
    “殿下为什么这么相信魏征呢?”苏勖问道。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李泰淡淡的说道,“魏征的可怜之处就在于他想做个谏臣,想名留青史。而这样的人在权臣眼中却是最为可恨的人。别看平常的时候长孙无忌跟魏征关系不错,但只要涉及到自身的利益,长孙无忌绝对不像表面那么和蔼。他可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啊!”
    苏勖和杜楚客两人没有说话,默默的消化着李泰的这一番话,等到他们醒悟的时候发现李泰早已离开了房。
    李泰出了房,便来到了王府的后花园。
    长安城已经进入了冬天,王府的后院了有几朵梅花点缀在白茫茫的雪迹之中。
    李泰静静的注视着梅花沉默不语。
    其实,他在房里还没有将自己心里的猜测说完。他知道这份信到底的谁送来的。就以这份信内容来判断,当今天下出了北王李恪之外,谁还能够做得到呢?然而,这也恰恰的李泰最为迷惑的地方,李恪人在西北,他怎么会将这么一份信送给自己呢?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通过信的内容,他觉得从西北到长安的路途不远,这中间的时间又对不号啊?
    难道是北王府的人送来的吗?这北王李恪不在长安城,北王府之中谁还有这样的魄力能够做出这一番决定呢?
    要是这封信真是出自北王府,那北王府肯定有高人在。因为,那个人太了解自己了,只要这份信让自己知晓,自己就绝对不会袖手旁观,肯定会做出一番举动,这是**裸的逼自己淌长安城这趟浑水啊!
    李泰这般思考,便已经走进了后院池塘中的亭子。
    望着这湖水结冰的池塘,他怔怔的出神。
    半响,突然身体一震,似乎想到了什么。
    “当初——”李泰思付道,“三哥从西北凯旋而归,全长安城都在庆贺西北大胜,唯独北王府刻意保持了低调,显得安静而祥和,难道会是她吗?”
    李泰止口不语。
    半响又道,“看来本王还是有必要去趟北王府,只是三哥不在府中,我该找个什么样的理由呢?”
    在亭子里,李泰待了很久很久。
    直到苏勖找了他半天,发现他在后院,这才打断了李泰的思绪。
    “殿下,听说侯君集今天去面见太子了!”苏勖说道。
    “侯君集面见太子有什么惊奇的啊?”李泰不解的问道。
    “他不是在两仪殿见的太子,而是在太子的东宫。”苏勖说道,“殿下,太子监国,国中大事皆可在两仪殿处理,太子也一向待在两仪殿,为何这次侯君集面见他,他要将地方选在东宫呢?”
    “那你的意思呢?”李泰继续问道。
    “侯君集身为兵部尚,又是军旅出身的悍将,在这种情况下太子在东宫跟他会面,里面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苏勖分析道。
    李泰没有说话。
    半响,他才“哈哈——”大笑道,“有意思啊!真的太有意思了!”
    “殿下——”苏勖不解。
    “游戏已经开始了——”李泰扔下这么一句话,便离开了亭子,留下了一脸迷惑的苏勖沉思了半响都没有搞清楚李泰这句话里的意思。
第六百九十章 诸将的心迹
    李恪身在西北,但对于长安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了如指掌,像长孙无忌开始调动兵马部署城防,侯君集和太子李承乾之间的会面,长孙无忌准备调集洛阳和齐州的jīng兵等,这些都已经被长安的暗卫用密件的形式放在了李恪的案头。&&
    看到案头的情报,他陷入了沉思之中。
    其实,依照当前的形势,李世民真要是重病的话,他肯定会对即将面临的危局做出最为恰当的部署。但根本轮不到身在长安的长孙无忌来cāo心。然而,皇帝的手诏还没有到长安城,长孙无忌就跟李承乾擅自行动,调集大量的军队。李世民知道后难道就会无动于衷吗?不可能!所以,李恪认为,既然长孙无忌和李承乾两人想主动出击,那自己何不伺机而动呢?
    所以,对于长安的长孙无忌的和李承乾的部署,李恪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他认为李承乾以太子身份大规模调兵,这绝对会受到李世民的猜忌。自己又何必牵涉其中呢?但即便如此,他依然给陈其写了一份信,信的内容是让陈其不要理会周围大军的调兵,统领好自己的黑衣卫jīng骑就行。还有给主管陆军学院的房遗爱去了一份信,告诉他务必要保证陆军学院的学生要在这次事件中保持克制情绪,不要出现什么暴ln等的现象。
    等李恪处理完这些琐碎的事情,时间也到了年三十。
    这天,隶属西北行辕青海王苏定的手下的将领依次来到了青唐城,分别的郭侍封,薛崇、宇文过、扎德勒、孙贰朗、吐延等。都是忠于北王李恪的一系的将领,除此还有李愔和李宗和柴哲威三兄弟。再加苏定方和狄知逊两人。青唐城的将军厅里成了北王一系汇聚地。
    “参见殿下——”诸将见李恪和苏定方、狄知逊三人走进大厅,便起身行礼道。
    即便是封了王爵,成了西北大军的统帅,苏定方依然很低调,跟李恪走进大厅的时候落后于李恪一步。
    “诸位请坐!”李恪走帅位,目视众人一眼说道。
    “多谢殿下——”看到李恪和苏定方、狄知逊三人坐下,诸将这才落座。
    “今天,将大家召集到青唐城,没什么要紧的大事,就是想好好的过一个年!”李恪淡淡的一笑说道。
    他的话说的平淡,可诸将的脸显得很严肃,大家表现的都很严肃。
    皇帝御驾亲征高丽,北征的大军唯独没有黑衣卫,更加没有被成为大唐军方基石的北王李恪。这就明显的告诉了诸将一个信号,皇现在对北王的态度。然而,大唐对高丽的战争迟迟没有结果,大军被围困在白岩城,不能前进一步。诸将们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愤慨不已,都认为只要让黑衣卫去攻打高丽,现在高丽早已被攻破了。这也是诸将跟随李恪百战百胜之后的骄傲和自大。
    所以,对诸将而言,他们的心里现在只有北王李恪,而没有朝廷。特别的留在西北的这些将领,像扎德勒是突厥人,他效忠的突利,而阿史那云又是突厥公主,李恪又娶了阿史那云。所以,他效忠的人是李恪。像吐延,他们本是吐谷浑人,投降了李恪之后就一直待在西北,对大唐朝廷自然没有好感。其他的将宇文过和薛崇两人出自陆军学院,对李恪的忠心自不必说。孙贰朗和苏定方的李恪手下的十几天的老心腹。
    所以,诸将心里很清楚,皇帝北征高丽,北王远处西北巡视,将长安拱手让给了自己的大敌太子李承乾和长孙无忌。而今天特意相邀自己等人,肯定不会只是过年这么简单。
    “殿下,皇北征高丽不顺,是该我们西北军请战的时候了!”孙贰朗第一个开口说道,“高丽人没一个好东西,他们必须得死。当年,大隋三征高丽,死了多少将士,这是我们的耻辱,不能不报。”
    其实,他不清楚李世民现在病危的消息。
    在场的诸将之中除了苏定方和狄知逊两人,其他人也不清楚。
    “校长,学生已经做好了准备,手下三万jīng骑随时待命!”宇文过开口说道,他自称学生,对李恪称呼校长,刻意的表现出了自己对李恪的忠心。
    “我三万突厥儿郎随殿下驱使!”扎德勒朗声说道。
    “吐延必将追随殿下左右!”吐延也开口说道。
    “末将必将身先士卒!”郭侍封也开口说道。
    李恪没有开口说话,他的目光冷冷的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大家看到李恪突然之间变得严肃的面容,都不敢说话。
    “诸位,长孙无忌调集了洛阳的三万jīng兵,让他镇守崤关,又调集了两万jīng兵驻防蒲州,你们分析分析他这是想干什么?”李恪开口说道。
    静!
    大厅里很静!
    诸将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半响,薛崇开口说道,“殿下,崤关是我西北大军通向长安的必经之路,蒲州的太原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长孙无忌这两路的部署,其实针对的就是我西北大军和并州jīng骑。”
    “哼——长孙无忌这个老贼枭!”孙贰朗哼哼的骂道。
    “三哥,父皇还在白岩城,长孙无忌私自调兵,他肯定没安什么好心,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李宗开口说道。
    “三哥,要我说,直接杀到长安城去活刮了他——”李愔狠狠的说道,他一脸的煞气,甚是凶狠。
    “打到长安城——”
    “砍了长孙无忌——”
    下面不断传来谩骂声。
    通过这些话语就可以肯定,这些将领眼中只有李恪。
    特别是在经历了西北大战,黑衣卫大军打败了吐谷浑和吐蕃两个强国之后,黑衣卫的将领就更加无法无天了。
    李恪没有阻止大家的谩骂,就那么静静不语。
    苏定方看了一眼李恪,明白了他的意思,便开口说道,“吵什么吵——都给本王闭嘴——”
    突然,大厅里鸦雀无声,大家都低头不敢目视苏定方。
    自从苏定方平定了吐蕃,再加他是大唐唯一的异xìng王,又是李恪的绝对心腹,在黑衣卫中除了李恪,苏定方和陈其两个人说话是最有分量的。
    “皇北征高丽,大军就困在了白岩城,外敌在前,你们难道分不清轻重缓急吗?眼前我们西北大军最主要的就是待命,做好作战的准备,只要殿下一声令下,我们就必须要杀到辽东,灭了高丽。”苏定方冷冷的说道。
    但他的说话很有技巧,他只是说殿下一声令下,而没有说朝廷的命令,这就足以表明他的心迹。
第六百九十一章 北王的意
    大厅里的诸将听苏定方这么说,将目光移向了李恪,想看看他的态度。╠╣
    “今天,本王只想告诉你们,我们西北大军的目的不是杀回长安或者北征高丽,而是为大唐镇守西北。再说远里说,就是要打下西域诸国,让西域成为大唐的国土,让诸位都能封王封侯。”
    李恪的话颇具煽动xìng,他一下子就给诸将许下了封王的诺言,但诸将一点都不怀疑李恪的话。因为,苏定方的封王就证明了李恪不是一个将爵位守得很紧的而,恰恰倒是反映出他对待功臣,对待自己心腹将领的诚意。
    所以,诸将听到这里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