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末商贾-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候,二三十个泥水木匠还在一个大门楼上下奔忙,门楼内也有叫嚷要材要料的呼喝声。
身侧同行地亲卫告诉宗玖说。这里只建好一道把地圈起的两丈高围墙,以及还没出水的门楼,里头的房舍大部分刚刚才打好地基,估计得明年才能够把这座可容纳几千人的大“工厂”建好。
仅从外面圈地的围墙一面有五六十丈的长度看,宗玖就知道这块地的面积很大,若是四面都有这么长的围墙,只怕这块地有四五十顷左右了。
进了门楼,入目几千亩的场地上,到处都是用钵头粗木料搭起的三角架,许多人拉动穿过三角架上定、动两个滑轮的长长绳索,将深挖到一丈多,有些甚至达到两三丈沟坑内的淤泥、水浆提上,让负责搬运的倒入一条排水沟或是送至某处堆积。
还有些地方的沟坑里,则是以那些厚木板拦成宽度不等的空槽,在槽内将长竹片用竹框扎成笼子,再往里头倒入和进沙子、碎石,量好水翻匀的红毛泥浆,然后由人工用扁铲、铁钎细细地捅插捣实。
另外,有少数人则是小心翼翼地将一端扩大的陶管放入沟里,将其小头插进另一节陶管的大头内,再用红毛泥浆填塞接口处的缝隙。
“这是排水管和排污管。”坐在软榻上被亲卫们抬着走的林强云,见宗玖盯住那些陶管不走了,便向四周指点着大声向他解释:“一般日常洗手洗脸和洗浴后的水,可直接从陶管内排放到外头的湖泽里。而人、畜粪便,则由另外的陶管流入地底的几个大密封池中,让它们生成沼气后用于烧火煮饭、点灯照明。因为这里的水质不佳,所以我们必须另取水源,那里、那里和那里,则是在挖井,务必要让我们工厂内的所有人都吃上干净的饮用水。”
“找……生成……找……气?”宗玖傻乎乎样子让亲卫们忍得十分辛苦,他也知道自己的话没说清楚而让人发笑,而寻根探底的求知欲还是使他继续发问:“人、畜粪便放到密封的池子里就能找出什么气来,它又如何能烧火煮饭及点灯照明?还请东主为玖解惑。”
“咳,不是找出来的气,我所说的‘沼气’是沼泽的‘沼’字。”林强云为难找说:“人、畜粪便在池里会产生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着火燃烧,所以既可用于煮饭,又难用于点灯。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气会生出,实话告诉宗先生,我也不知道。”
前行三十来丈,过了已经开始在叫做“砼”上面砌砖的大厅,就是一堵丈余高的隔墙。开出的几个门前都有挎刀带剑的武士守卫。从西边地一个门进去,顺着一条三合土打成的路走,绕过准备建后园的地方,来到另有一道墙隔开的西后院。这里已经建好了十多排房屋。
这里照样和门边一样,有人在各处守卫,不时还能看到三人一组地巡逻护院走动。所有遇见的人,不管是穿武士服的守卫还是穿常服的管事、杂工,见了这一行人都仅是微笑点头为礼,不肯多说一句话。
走近最北端,能够听到隐隐传出“叽叽喳喳”的女子谈笑声,进入中间敞开的门一看。一间两丈宽、三丈长的工房里,二十多张不到两尺宽的白木小条桌接连成两曲尺形。二十多个中、青年女工坐在桌地一侧,一面说话一边低头忙碌。除了开头搬架子插木片的女工。和最尾端对木架检查后码放成堆的四个女工外。
其他地女工面前都有一个乃至两三个木制地模型架。每个女工拉过木架后,都会先探手从背后放的箱子里一抓,取出已经做好的白木薄片。她们拔开小木架上的楔子取下某块木头,然后在薄木片的一边涂了胶水,放入打开的木架内,再放回木头压入木楔,就将这个木架推到下手的另一个女工那儿。
除此之外,就只有两个壮年男子不时会推了一架两个轮子的车。进内将那些小木架装车运走。
看不出女工们做地是什么,宗玖也不好意思走近去仔细看,又不肯出声向林强云发问。只是将疑问闷在心里,在门边呆了一会就掉头离开了。
宗玖算了一下,每个曲尺形的桌子尾部每二十余息就会有一个小木架被做好,一天下来这二十多个女人可做出两千余个,平均一个女工就能做近百,这样多的数量可是不得了呐。
到了另一处打磨地工房,宗玖才知道这里做的是一种平背无肚的空心木鸟,这一溜的几排房子有粘合、打磨、油漆等工场以及库房,还有住人的房屋和厨房、膳堂,全都是为做这种看来又呆又傻的木鸟而设。
行至靠墙的一排房屋不远,宗玖就呼到里面不仅有嘶嘶呼呼的轻啸声,还不时有沙啦沙啦的摩擦声。
才进入一道丈许宽的门,宗玖被眼前所见惊得不敢迈步,嘴里一迭声的连声轻叫:“飞鸢,飞鸢,天呐,这是飞鸢啊!”
这里也是一个大房间,只有六七张桌子,十多个十六七岁的男女少年见了宗玖后面的林强云,都露出甜甜的笑容各叫了声大哥,就又低下头忙他们自己手上的活计不再对他们理会。
里面几个少年在装小机关匣子,他们有的在匣子两端装上小齿轮,有的将数寸长的细动物熟筋整成一络扎到机关匣内,有的往机关匣的一端铆三叶薄铜墙铁壁片,还有的将做好的机关匣子用小铜钉铆到漆好的木鸟空腹内。再有两人,则是将别人送来的木鸟底部用一片单面漆好的薄木片涂上胶封死。
让宗玖吃惊叫出声的,是四个在门边两张桌旁的孩儿兵。他们负责在木鸟的平背上一个露出的小铁圈系好细绳,再将漆得花花绿绿、大张着翅膀、前头还有个三叶铜片,平背方肚的木鸟挂到一个高高的钩子上。然后用一把钥匙在其尾部扳动,再放手让那物事被细绳索牵着绕圈飞。
“呵呵,宗先生觉得这小物事有些新奇么,若是放到铺子里卖,不知能否有人来买。”林强云显得很高兴,说话的声音也稍大了点。
“这个,若是价钱不太高,肯定会有销路。不过,能卖出多少可不大好说。”看清了这些“飞鸢”只是被两尺多长的细绳牵扯绕圈,并不能离索高飞,宗玖又轻叹了口气,把心里的话也说了出来:“只可惜……唉,它们飞不上天,不然将能卖出大价钱来。”
“哈哈!”门边的几个孩儿兵乐了,同时抿着嘴笑,从他们忍得脸红脖子粗的模样看,是怕会影响别人做事而不敢大声。
一个看来年纪最小的孩儿兵看了看林强云,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操着已经开始变声的嗓门,声音粗嘎地说:“大哥叫你宗先生,我们也这样叫好不好。宗先生啊。你道能上天的‘飞鸢’是那么好做地么,上月我们一共用胡桐胖薄片粘好、装上机关的‘飞鸢’做了九千多近一万个,可用船带到泛洋泽的水面上一放,能飞上天的只有不到七百。即使飞到得天上去地。有许多还只飞出数十丈就掉了下来。真正能按大哥所说飞出两里以上路程的,算来不足一百,被我们找回来的仅有六十七只。”
“咦!这么说来,果真有能在天上飞行的‘飞鸢’了?”宗玖得到孩儿兵的肯定答复,回望林强云也对他点头,禁不住喃喃自语:“书上所记是真的,书上所记是真的,古人诚不欺我。古人诚不欺我啊!”
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唔”地一下笑了,慌得她连忙用手掩住嘴,看看大哥没有不悦的神色。斜了先说话的孩儿兵一眼。脆声对宗玖说:“宗先生,那两天去屋后地小湖里放‘飞鸢’可好玩了……”
猛然间,宗玖向林强云深施一礼:“东主,能否将那能飞地‘飞鸢’让玖见识、见识?”
“最近几天还不行,必须要等这些第二批做完了才办得到。放心吧,过些时日再要检验放飞木鸢时,你和他们一起去就会看到的。”
出了木鸢工场,向东也是一大片房屋。这里却是做两轮或三轮“单车”的地方。
第一个房间内是组装链子、小棘链轮等零件的地方。这里面宽广达数十方丈的面积,百多张长条白木桌分成数列的长排。
每列长桌的前边有一条用小块木板并成,宽不到一尺、比条桌稍长的长桌子。小长桌上放有不少形状不一、大小不同地黑色物件。而且小长桌每隔上十多息时辰就向前移动两尺。
数百个坐于桌前干活的男女,每人翻来覆去的只做一样事,那就是伸手从前面会动地长桌上拿了小物件,摆弄了一会又用锤子敲;或者从一张看来很厚的硬纸上撕下一小条,对那些小物件“沙沙”地打磨。
“咦!桌面自己会动的长桌子?”一怔之下再环目一扫,宗玖见到四个壮汉正于另一头踩动什么,这才想到可能是这几个壮汉将长板带移动。
“呵呵,这是木制的传送带。”林强云完全把身体的伤痛给忘了,笑眯眯地抬起左手向内一指:“请宗先生帮我看看,哪里有不合适的地方需要改动。”
宗玖苦笑无言,来这里转了一圈,看到的物事除了惊奇外还是惊奇,他又哪里说得出什么卖方需要改动。
这一处特大作坊——按亲卫们说的,应该是叫做“工厂”——全部走完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宗玖不但看到了“飞鸢”、“单车”(包括两轮和三轮)、一种可以在后头用一根大棍子抬高而让铁水从前面流出来的怪样化铁炉(搀炉)、一种四四方方再加一条U形粗铁棍样式奇特的铸铁锁。
在最后见到那种有一个菱形架子,顶上装了个古里古怪的木头小鞍具——“坐包”,外加一前二后两个木轮,还有把手、脚踏板、链子、大小链轮装在一起做成,被叫做“单车”的三轮车,让宗玖拍案叫绝。特别是他看到几个孩儿兵坐上去踩动脚踏板,让三轮单车后面站了一个,人还能走起来,并且不花多少力气就跑得飞快时,这位一直以来文质彬彬的宗先生实在是忍不住了,央求林东主非得让他也坐上单车上去痛快一番,直到累得大汗淋漓,喘得差点断气方才罢手。
回到林家大宅,已经是上灯时分了,远在东侧门外十数丈外就能听到里面不但人声喧哗,而且还有丝竹锣鼓吹弹敲打,依稀能听到有人在叫嚷“鸟人……鸟人……”的声音。
四个大红灯笼高挂在偏门楼上,将东侧门外的人、物映照得通红,显得喜气洋洋。
在门口探头探脑张望的几个人,看到一大帮打着写有“林府”字样灯笼的车、马过来,立时朝大门内边跑边喊:“局主回来了,快去向林、沈几位大人通报……局主回来了!”
匆匆跑到大门外的沈念宗,冲近了才看清楚被木板和白麻布带包裹得像个木乃伊似的林强云,他眼睛红了,手足无措地想抓住侄儿手,又怕将他弄痛。哽咽道:“强云……痛不痛啊,你伤得这么厉害还要到处奔波,都是叔没能帮上忙……好孩子……苦了你了……”
“我没事,倒是让叔担心了。”林强云被沈念宗这样一讲。眼睛模糊了,语音也是哽塞地说:“叔,强云没用,没来得及……”
“大哥……”沈南松的叫声也同时传入耳中,连蹦带跳地一阵风冲马车边,抬脚上车时探手就要向软榻里林强云抓到。
“喂呀……”这是山都的欢啸,他几个筋斗就翻到近前,一跃跳在空中便向林强云扑将过来。
“哎哟……”林强云惊得脸色大变。被这两个不知轻重地小家伙如此冲来压到身上,不死也要脱层皮。
从光亮的地方一下子来到暗处,山都直到近至数尺时方发现。咬牙切齿的恩人身上包满了伤巾。这下要是撞到恩人身上,那还了得!慌得他赶紧收手缩脚,硬生生地扭动身体斜向降落。
却巧沈南松也发现了林强云的不对,把手猛地往车沿上一撑向侧闪开,山都下砸地人刚刚与他撞到了一起,两人抱为一团摔倒在地,成了一对乱滚葫芦。
“哈哈……哎哟……”看到了山都和沈南松两个小鬼头的林强云转悲为喜,才张口笑出声。立刻又以更大的声音惨叫,他那里想得到这样笑了一下就会牵动了几外伤处,全身都布满了的疼痛感令得他冷汗直冒。
嘶嘶的吸气声中。回到临安后一直没见的族叔林岜也踱着方步走到车边,眯着眼睛呵呵的取笑道:“贤侄,看来你这次受的伤还不太严重,才十多天地时间就能到处闲逛了,想必比去年被人暗算所受的刑伤稍轻些吧。”
林强云苦笑:“叔父大人安好,请恕小侄有伤在身无法行礼。”
林岜:“自家叔侄,何须多礼。无妨,无妨。”
上下打量了林强云几眼,林岜笑嘻嘻地说:“贤侄啊,你这回做得太好了,将蒙古派来的妖怪和喇嘛妖僧一诛一逐,令得临安地细民百姓们都拍手称快,去年三月那场大骚乱中有死伤地人户,都在家中贴上了张天师的神像,并还立了你的长生牌位呢。朝中有不少官员也纷纷上表,请圣上加封正一道为护国正教,并准于正一道今年增发一千道度牒。”
林岜对南边拱了拱手,正容道:“今上准了几位大人所请,有诏传下。我们还是回去再宣旨吧。”
“师傅!”“强哥!”这两声叫的是温州赶来的黄根宝和菊花夫妻两个。
林强云心里高兴,有了经验教训的他却不敢将动作做得太大,只是看到菊花挺着大肚子走动艰难的样子,玩笑般地对他们说:“好啊,你们也来了。根宝,菊花身子不便,为何也让她走这么远的路,万一我地徒孙出了什么事,看师傅怎么来收拾你小子。”
黄根宝缩着头不敢回话,倒是菊花与林强云玩笑惯了,不依地跺脚说:“强哥,你就会欺负徒弟——听说你受了重伤,要来京城是我自己的主意,不关根宝的事,你不要怪他好不好。”
“好好,好,强哥不怪他就是。我们走,回家再说话。”
沈念宗在路上悄悄讲了一下根据地目前大略地情况,林强云立即小声问道:“叔,这些年来我大宋博易的海舶很少,张大哥带回来的其他货物相信不用多少时间就能变现,你和张老伯估算过没有,按现在的支出我们现存的金银还能支持多久时间?”
沈念宗:“连本忠兄弟运回的金银在内折算,如今我们还可动用一千万贯齐鲁纸钞,若是不再发生什么需要花销大钱的事故,种下的稻麦收成后够吃的话,再加商行还可交来一千余万贯(齐鲁纸钞),基本能够维持到明年的粮食收获,就是可能会有部分军饷及官吏的俸禄要拖欠一两个月。”
“拖欠军饷和官吏的俸禄,那可不行啊。这样会丧失军心与官吏们对根据地的信心,以后容易出大事。”林强云皱起眉头,表情很是忧虑地说:“今年一开始是与鞑子兵打仗,就已经耽误了不少田地的种植,就是因为军心民心可用。官府上至州县主官,下至书吏、役夫同心同德,才能够既打了胜仗又种下禾苗。现时这数月的干旱,虽然采取了措施与天相抗。恐怕还是会影响到田里的收成。有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呐,保不定什么时候还有其他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再来捣乱,我们不得不防。如今,我们地粮仓已经空了,府库的银钱又勉强只敷度支,须得想个办法才好。”
“哪,强云你说怎么办?”
“叔。您老且先不必忧心,让我想想,稍后再与您老人家商量。”
这一天。双木商行各地分支的大管事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一起到达临安。
东侧门女眷在内男子站于门外,有身份能来门口迎接林强云的足有上百人之多。这些人在韩老管家和冉琥、公治渠地带领下排成数列,在林强云的软榻车一推到,便像是演练过一般,同时拱手躬身轰然高呼:“恭迎家主回府!”
韩贵喜这位新来的老管家,为了要让主子和其属下的认同,无时无刻不思好好表现一手管家的本事。这次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客,因为得到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他不愁反喜而干劲十足。韩贵喜将此次晚宴确定为仿古形制的坐席,从酉时起经过一通里里外外的忙碌,在林强云回府之前就大致安排妥当。
这所原属于梁成大地宅子大厅有够大。上首和两边三个方向摆下七八十张长三尺、宽尺五的条桌与同等数量的条凳,坐了一百四十多近一百五十个人,也还在中间空出了四丈宽、五丈多深地一大块地方来。
这是林强云自汀州与蒲开宗初次见面信口说出“双木商行”地名称,决定从此以后要经商谋生、赚取银钱发大财的宏伟计划之后,第一次有机会与大部分所属的各地大小管事相聚在一起。这些人中,只有少数的个别人是已经见过面的,另有很大一部分则是第一次相互认识,也是第一次见到林强云这位东主兼局主。
在座双木旗下的人们,对于有着“大侠”、道门“上人”之誉,又在朝当了四品大官,既名满天下,又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东主、局主林强云充满了好奇。他们对这位此时看来脚、肩裹着伤巾,腿足裹了石膏,身上装了固定夹板脸色还略显苍白,又有着诸多传奇般事迹,并在四年的时间里崛起于商界、道门及朝堂中立足地年轻人,打从心里丝毫不敢有不敬之心。
晚饭吃到差不多,黄根宝见林强云心情不错,走到主席前小声问道:“师傅,饭都快吃完了,你又不饮酒,不如将弟子这次从湿州带来的南戏叫上来演给众人看看,乐一乐如何?”
“南戏?这又是什么戏啊?”林强云过去在县城的影剧院,上山下乡后在公社地大坪中看过电影队放的电影,更小的时候还会走上十多里地到解放军驻地去看部队的电影。至于戏台上,除了傀儡戏之外,真人表演的则还看过京剧、越剧、黄梅戏或者绍兴戏,听说过的也有潮剧、兴化戏(蒲仙戏)和豫剧等,就是没听说过有什么南戏。来到这里后,他除了听说有傀儡戏之外,还从没见过甚至没听过现时有什么戏剧呢,此刻听了黄根宝一说,不由大感兴趣,话问出口后也没等别人回答,又接着说道:“这个南戏有为头的么,叫他们的班主来,我有话要问他。”
黄根宝匆匆走了后,旁边桌上的冉琥俯身过来对林强云说:“这南戏的事,愚臣虽然没看过,倒是知道一些此戏的来历。”
林强云:“哦,那就请冉先生说出来让小子长长见识。”
冉琥看了一眼眼桌上坐着的卫襄,从容说道:“据愚臣所知,南戏出于宣和年间,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其实,南戏不止产生于温州,其源起还有福建路的泉州、福州一带,这些地区处于沿海,本朝都是工商两业兴旺之处,商贾之流,止到台、温、泉、福买卖,故而州县繁荣,民生富庶。富商即多,贾民又尽有余裕,正应了一句‘饱暖思淫欲’之语,勾栏行院因此而生意兴隆。温州,自隋唐以来就以‘尚歌舞’著称,唐人顾况《永嘉》诗云:‘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在民间娱神祭祀的风俗十分流行,卫助之与周敬深两人已故的老师叶适《永嘉端午行》诗也云:‘岩腾波沸相随流,回庙长歌谢神助。’陈淳也在《上傅寺丞论淫戏书》中记载了福建路漳州、泉州一带民间伎艺的流行情况,谓其地每‘当秋收之后。优人互凑诸乡保作淫戏,号乞冬。
群不逞少年,遂结集浮浪无赖数十辈,共相倡率,号日戏头,逐家衷物,豢优人作戏,或弄傀儡。筑棚于民居丛萃之地。四通八达之郊,以广会观者。至市廛近地四门之外,亦争为之不顾忌’。有诸般会做戏的浮浪游手。或者一时没甚生计。便纠集起一帮人,日以做戏求乞逐而成帮成伙,时人谓之曰‘南戏’也。”
冉琥这番半言半白地话林强云也听不大明白,嘴里淡淡地敷衍应了声“原来如此。”就陷入了深思中。林强云心里下意识的却觉得,“南戏”这似乎又是一个……或许……可能很容易赚得到相当多钱的生意,但到底应该怎么办,一时也没个定见。
黄根宝走了不多一会,就领着一个身穿旧彩服的中年男子。畏畏缩缩走到来堂上,对林强云拱手道:“师傅,这就是做南戏那伙人地班头。名叫楚七郎。”
黄根宝转头对那楚七郎道:“楚班头,这位是我的师傅,双木商行东主,也是当朝四品通议大夫,提举龙虎山、阁皂山、茅山三山符篆,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林强云林大人。咦,楚班头别怕啊,我师傅人很好的,并不会怎么你,好好向他回话便是。”
中年男子想是没什么见过官的乡下人,一听林强云是四品的大官,吓得“通”一声跪下地,身子抖得筛糠也似,头上的汗珠大滴、大滴往下掉,结结巴巴地:“小的楚……楚七……七郎……见过大老爷……”
林强云皱了皱眉,和声道:“你叫楚七郎,快请起来,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