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女攻略-全本无错版-下(共2集)-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从小在府里当差,最远也就到过西山。
谨哥儿也没有听说过。
“也不一定啊!”谨哥儿脑子飞快地转着,“这个人说它是骑着驴去的。要是远,应该坐马车或者到通
州坐船才是。可见也不是很远。”他猜测道,“也许没什么名气,所以我们都没有听说过。”
“少爷说的有道理。”阿金很认真地点了点头,“我听杜妈妈说,我们太夫人还曾经到华山去上过香,
您又常常跟着太夫人和夫人出门见世面,连您都没有听说过,可见这个普陀山没什么名气。”
有事来找十一娘的徐令宜站在门口,实在是听不下去了。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怎么跟那些市井阁巷的无知妇人一样的口吻!
他眉头微蹙,轻轻地咳了一声。
书房里的人立刻听到子动静。
“爹爹!”
“侯爷!”
一个兴冲冲地跑了过去,一个曲膝行了礼。“您怎么来了”,谨哥儿拉着徐令宜的手进了书房,指了墙
上的蜀锦,“好不好看?是四哥送给娘的生辰礼物。”
“很好看!”徐令宜瞥了一眼,敷衍地道“你送了什么你娘?”又道,“你娘呢?怎么把你一个人留在
这里?不是说下午要描红的吗?”
“我送了娘一把象牙团扇!”谨哥笑有些得意,“娘可喜欢了,把它放在了枕头旁边。”然后跑去把自
己的描红拿给父亲看,“我早就描完红了。”他亲昵地依到了徐令宜的怀里,“娘和五哥在隔壁说话呢!”
徐令宜见字描得整齐工整,微微颌首:“先生让背的书背了吗?”
“早背了。”谨哥儿说着,摇头晃脑地把内容背给徐令宜听。
非常的流利。
徐令宜考了几句。
答得清清楚楚,还东扯西拉说了一大注释。
可以看得出来,赵先生教他的这些东西对他来都很容易就掌握了。
“既然功课都做完了,怎么不出去玩?”徐令宜很满意地端起阿金奉的茶啜了一口。
“娘说,让我别乱跑。”谨哥儿有些郁闷地道,“可娘在和五哥说话。我要等他们说完了话,跟娘禀一
声。
”说着,又高兴起来,“爹,我告诉您,我的狗马上要下小狗狗了。等下了小狗狗,我要送一只给余家
三表哥,还要送一只给季庭,还要送一只给甘太夫人……”
徐令宜望着儿子因说起自己喜欢的事而神色飞扬的脸,又想到刚才搭拉着脑袋的样子……
自从十一娘把谨哥儿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之后,谨哥儿是变得很听话了,脾气好了很多,也懂事了不少,
没有了从前的霸道,也少了几分让他赞赏的锐气。
他脑海里浮现如徐嗣诫姑娘般温顺的眉眼,“谨哥儿”,他抱起儿子,“你想不想和爹爹去骑马!”
谨哥儿眼睛一亮,旋即却露出几分迟疑。
“爹爹”,”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下立在一旁的阿金,凑到徐令宜的耳边悄声道,“我现在不想去骑马
。您能不能告诉我普陀山在哪里?”
徐令宜一愣。
随后哈哈大笑起来。
“好!”,他一面抱着谨哥儿往外走,一面吩咐阿金等人,“你们不用跟来了。如果夫人问起来,就说
我和六少爷在书房。”
徐令宜从书房后的暖阁里抱出个紫檀木的匣子,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藏在匣子里的《九州地图》铺在了黄
梨木的大书案上。
“看见没有”这上面黑色的粗线是河,浅一点的细线走路,尖尖的是山,一朵朵的像云一样的是湖泊,
像鱼鳞一样的是海……你看这海岸边有一群小岛,普陀山就在这其中。它和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
为禅宗四大圣地……”,一面说,一面指了其他几座山给谨哥儿看,“普陀山在淅江的舟山…………”他指
了离舟山不远的一个小点,“那是余杭。”说到这里,他嘴角自有主张地微微翘了起来,“你外祖父家就在
这里。你母亲是在这里长大的。十三岁的时候才进京……”
谨哥儿看着咋舌:“好小啊!”,“这是按照一比五千画的。”徐令宜笑着用手指比了比“这是燕京,
这是余杭。可从燕京到余杭,却要走一个多月。”
谨哥儿兴奋起来:“爹爹,爹爹,通州在哪里?”,“你自己找啊!”徐令宜笑道,“我刚才不是告诉
你怎么认地图了吗?”
谨哥儿就趴在大书案上找。
这个时代地图是件有钱也买不到的珍品,何况徐令宜手里这幅是用于军事的地图,比一副的地图更精确
,标确的更明晰。他一直很喜欢。离任的时候装做不知道地没有交出去,那些副将自然也就装聋作哑,兵部
官员在徐令宜面前不敢说什么,在那些副将的面前嘀咕,又没有人理会,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徐令宜
一直把这副地图珍藏在书房里。
“爹爹”,很快,谨哥儿就指了其中的一个小点,“通州!”
徐令宜有些惊讶。
“通州到燕京只要两天的功夫”,谨哥儿有点小小的得意,“在燕京的附近找就是了!”
“不错,不错!”徐令宜很是宽慰。
谨哥儿就在地图上比划哼着:“到余杭要走一个多月,余杭到舟山又有这么远……那,从燕京到普陀,
岂不要走两个多月?”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得懂地图的。
徐令宜不由抬了抬眉,望着儿子的目光中多了一份肃然。
第656章 冬虫(下)
十一娘和徐嗣诫说说笑笑地从宴息室出来,没有看见谨哥儿。知道是徐令宜带去了外院的小书房,徐嗣诫
有些羞怯地拉了拉十一娘的衣袖:“母亲。。。。。。”
参加科举,不仅关系到徐嗣诫的前程,对徐家的来说,也是件大事。不可能不商量徐令宜。虽然在十
一娘面前自信满满的,可让面对徐令宜,徐嗣诫还是有点没把握。
十一娘笑:“我陪你去跟你父亲说。”
有些事,徐嗣诫要慢慢学着独自面对。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在心里给自己打了半天的气,这才朝着十一娘点了点头——脸上已露出毅然之色
。
十一娘看在眼里,暗暗赞许,和他去了外院的小书房。
徐令宜斜斜地躺在醉翁椅上,腰间的玉佩坠落在半空中,随着醉翁椅的晃动,如钟摆般来来回回地摆
动着。
“武昌”、“荆州”、“襄阳”……他随口念着地名,趴在九州地图上的瑾哥儿就撅着屁股在上面找
。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呢?”十一娘吓了一大跳。
“娘!”谨哥儿跳了起来,“我和爹爹在玩找地方!”他把十一娘拉到地图面前,“您看,这是地图
,大周的地图!”然后歪了脑袋问十一娘,“娘,您知道不知道什么是‘地图’?”他细细地解释道,“就
是把大周的山川河流都按照一比十万的大小画在这画上。”又道,“您知道不知道什么是一比十万?”他说
着,伸出食指,“你看,我的指头只有这么长,可画上的这么长,有我的指头十万个长……”
“好了,好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徐令宜走了过来。他摸了摸谨哥儿的头,“你少在你娘亲面前显
摆。你娘亲不仅知道什么是地图,她还有本《大周九域志》。武昌在什么地方?离燕京有多远?旁边有哪几
条河?下辖哪几个县?都写得一清二楚了。”
谨哥儿睁大了眼睛望十一娘,目光中就有了几分敬畏。
十一娘横了徐令宜一眼,柔声对儿子道:“娘是有这样一本书。可有这样一本书和能对书中的内容倒
背如流却是两回事……”
谨哥儿“哦”了一声,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我知道,我知道。”他嚷道,“娘和我读《幼学》一样,有的字认得,有的字不认字——有的地方
知道,有的地方不知道。”
大家听他说的有趣,都大笑起来。
“我说的不对吗?”谨哥儿嘟呶着,有些不快。
“你说的很对。”徐令宜望着儿子,眼底露出几分十一娘不明白的骄傲来,“所以你要把所有的地名
都记会才行。这样别人再说起什么地方,你就不会答非所问了。”
谨哥儿很认真地点了点头。
十一娘则朝着徐嗣诫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徐令宜此刻的心情很好,这个时候和徐令宜说最好不过了。
徐嗣诫虽然明白,可是他第一次当着徐令宜的面前提要求,他还是感觉有点紧张,调整了一下情绪才
低声地道:“父亲,我,我有件事想和您商量!”声音微微有些发颤。
徐令宜眼底闪过一丝惊讶。想到十一娘陪着徐嗣诫来的,他神色一正,做出副认真听的样子。眉宇间
习惯性地流露出几分凛然,反而让徐嗣诫一下子变得有些慌张起来。
这家伙,难道不知道自己正色的时候表情有多严肃吗?
十一娘不禁在心里腹诽,朝着徐嗣诫露出一个鼓励的微笑。
徐嗣诫看着,心渐渐平静下来。语速虽然很慢,还带着几分怯意,但还是很清楚地表达了他想参加科
举的意思。
徐令宜抬头朝十一娘望去,难掩错愕。
“诫哥儿跟我说过,”十一娘坦然地道,“我是赞成的——他既然有这样的决心,不如试试。谁知道
结果会怎样呢?不是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的说法吗?我们诫哥今年才十二呢!”说着,又朝徐嗣
诫笑了笑。
徐嗣诫心时又多了几分胆气。
“父亲,您就让我试试吧!”他语气很真诚,“我会好好用功的……”
就算是考不上,他至少还想到要靠自己去谋个前程。总比不学无术、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要强。
“行啊!”徐令宜立刻有了决定,“你要什么,直接跟白总管说。”想到他性格腼腆,又道,“或者
跟你母亲说也一样!”
“谢谢父亲!谢谢父亲!”徐嗣诫欣喜若狂——这不仅仅是读书的问题,而是父亲对他决定的肯定,
“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他激动的有点语无伦次了。
徐令宜不免有些感慨。
刚把他抱回来的时候,也不过打算衣食无缺地把他养大,然后想办法给他谋个差事,再成个家,也算
给徐令宽一个交待了。没想到这孩子不声不响的,却突然有了这样的志气。
他不由道:“你已经长大了,行事就要有大人的样子了。既然做了这样的决定,就不能半途而废。不
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我们做父母的,一定会支持你的,其他的,就要你自己的造化了……
”
徐嗣诫恭敬地听着,连连点头.向徐令宜保证道:“父亲放心,我一定像二哥一样,好好读书的。”
然后要去双芙院找赵先生:“我想把我的事跟先生说说……”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见到赵先生的模样。
赵先生于他,是良师益友吧!
徐令宜笑着颔首:“你去吧!”
徐嗣诫雀跃着去了双芙院。
谨哥儿却拉了拉徐令宜的家袖:“爹爹,五哥像二哥一样要考进士,是不是要去乐安读书?那我长大
了,是不是也要去乐安读书?”很担心的样子。
徐令宜一愣,随后笑道:“怎么?你不想去乐安读书?”
“那,那我能不能把长顺、随风、黄小毛、刘二武他们都一起带到乐安去,还有一一、二二他们……
我也想一起带去!”
徐令宜大笑,目光却落在了十一娘的身上:“我想让振兴帮着给诫哥儿找个学识渊博的西席。你看怎
么样?”
自徐嗣诫说要参加科举,十一娘就考虑过这件事。
赵先生人品、学问自然不错,只是他更擅长教诗词歌赋,策论、八股之类的,恐怕还是另寻明师的好
。她也曾考虑过送徐嗣诫去安乐。一来是乐安路途遥远,她有点舍不得徐嗣诫;二来徐嗣诫和徐嗣谕的情况
又不同,徐令宜当初送徐嗣谕去乐安,主是为了让徐嗣谕和姜松定下师生名份,拉近徐嗣谕和徐嗣谆的关系
。要不然,偌大个燕京,哪里找不到个能指点徐嗣谕举业的先生来?
让曾是庶吉士的罗振兴专程给徐嗣诫请个西席,再好不过了!
“好啊!”十一娘笑道,“那我明天就去趟弓弦胡同吧!早点把这件事定下来,诫哥儿也好早点安心
读书!”
夫妻两个商量好了,第二天,一个去见了赵先生,一个带着谨哥儿去了弓弦胡同。
罗振兴看见谨哥儿,别提多高兴了。和谨哥儿玩了好一会,才和十一娘说起正事来。
听说是为了徐嗣诫请先生的事,罗振兴有点惊讶,虽然满口答应,却也告诫十一娘:“这举业,三分
靠先生,七分靠自己。要不然,怎么那么多的落第秀才教出会元来,举人教出了进士来呢!你还是好好盯着
他辛苦用功要紧!”
“我也知道。”十一娘也是一路过关斩将才拿到了去国外的全额奖学金的,“只是先生的学问好一点
,学生也可以轻松些。”
两人又说了些余杭的家常,十一娘用了午膳,这才和谨哥儿回了弓弦胡同。
徐令宜刚在外院和赵先生一起用了午膳回来。
“赵先生也觉得另给诫哥儿请个西席好!”他喝了小酒,情绪有些高,抱着谨哥儿连亲了几口,谨哥
儿被他薰得嗷嗷直叫。
“这样一来,他上午就专心地教谨哥儿,下午专心地教谆哥儿。谨哥儿的进度也可以快点了!”
十一娘拧了帕子给徐令宜擦脸,谨哥儿趁机跑了。
“喝了多少?看把孩子吓得!”
“心里高兴呗!”徐令宜笑着,把帕子递给十一娘的时候顺势一拉,十一娘跌到了他的怀里,“我们
家谨哥儿,会看地图呢!”说着,在十一娘的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
屋里服侍的看了,一个个低眉顺眼地退了下去。
“发酒疯了!”十一娘挣扎着站了起来,端了一旁的醒酒汤递给他,“快醒醒吧!”
徐令宜不接,目光灼灼地望着她。
十一娘好笑。
坐到炕边喂他喝。
徐令宜就拉了十一娘的手:“默言,以后让谨哥儿去我的书院描红吧!”
“孩子小时候要养成好习惯。”十一娘委婉地道,“你看我,天大的事,也先督促谨哥儿把功课做了
再说。侯爷事多,哪有那个时间!”
“我有什么事,不过是瞎忙活。”徐令宜凝视着十一娘,表情显得很认真,“谨哥儿到我屋里去描红
,正好陪陪我。”
十一娘听着心里一酸。
徐令宜今年才三十六。
搁在她那个年代,正是一个男人风华正茂的年纪。
“那我们可说好了!”她的声音不自觉地软了下来,“你可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
第657章 夏语(上)
过了端午节,罗振兴和一位姓常的举人到徐府做客。徐令宜和常举人谈了一个时辰就吩咐白总管把双芙
院不远处的听涛阁收拾出来:“以后五少爷就跟着常先生在听涛阁读书!”
“五少爷和二少爷一样,要到乐安去读书”的传言终于落幕,大松一口气的却是徐嗣谆。“我说过,
母亲去找舅舅了,”徐嗣诫笑望着哥哥,“舅舅会给我找个西席的。我不会去乐安的。”对十一娘非常的有
信心。
“我这不是怕舅舅万一找不到合适的人吗?”徐嗣谆有些讪讪然,“到时候母亲看二哥在乐安读得好
,一狠心,把你也给送到了乐安……那我岂不一个人了!”话说到最后,有点怅然。
徐嗣诫心里暖暖的:“不会的!家里不是还有六弟吗?就算找到乐安读书,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也会回
来啊!”
这样一想,他的话好像有点问题。
徐嗣谆有些不好意思。
六弟不是不好,只是他年纪小,和他玩不到一块去…下意识的,他没有把他当成朋友!
“哎呀,我们不要说这些了。”他挥了挥手,忙把这个话题揭了过去,“现在你不用去乐安了,读书
的地方还在双芙院的隔壁,我们到时候又可以一起去上学了。”然后道,“你什么时候正式去听涛阁上课?
常先生虽然是你的西席,我要不要也去拜会一下?”
“我也不知道。”徐嗣诫道,“要不,我们去问问母亲?”
两人去了正屋。
徐令宜正和十一娘说孩子们的事:“…谆哥那边,赵先生知道该怎么做。谨哥儿到我这边来描红,我
也会督促他课堂的。就是诫哥那边,我看常先生是个十分严谨的人。他从前跟着赵先生读书,散漫惯了,换
了个先生,只怕有些不习惯。他又是个腼腆的性子,你要多问问才好。至于常先生的束修,我准备比较赵先
生刚来的时候——一年三十两银子,一个小厮,热冷四季的衣裳各两套。
如果教得好,年底的时候多给些赏银就是了。
要是诫哥儿能中秀才,我再另外的赏。”
燕京西席的束修在二十两和三十两之间,何况徐令宜还另配了小厮,有冷热衣裳和红包。这样的待遇
不算低了。
十一娘微微点头。
“侯爷放心!”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又不到用冰的时候,她拿了把团扇帮刚进门的徐令宜打着扇,“
我会注意诫哥儿的。只是谨哥儿在您那里,您可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还有,不能带他去马场骑马。怎么也
要等他十岁。实在是要去,您亲自带着他……”
她站在他身边,举手投足间暗香浮动。
“你到底是让我带他去骑马呢?还是让我不带他去骑马?”
他的目光漫不经心地落在她的身上。
白色银条衫松松垮垮地罩在身上,随着她打扇的动作如水般荡漾开来,让她的丰盈更显饱满,腰肢更
显纤细,有了欲言还休的诱惑。
他猛地抽过她手里的团扇,狠狠地扇了两下。
“一会说不行,一会又说行。你再这样,孩子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十一娘瞪着他。
是谁又带了谨哥儿去骑马?弄得孩子三天两头想着这事。看见他回来就献殷勤地给他端茶倒水,像小
狗似的在他身边转来转去的……“我不让,可侯爷听我的吗?”她语气里不由带了几分娇嗔,“还说什么男
孩子,不能整天和丫鬟、媳妇子混在一起,见识短不说,还整天东家长西家短的……”
有小丫鬟隔着帘子道:“侯爷,夫人,四少爷和五少爷过来了!”
十一娘忙打住了话题。
徐令宜见她面带薄怒,不免有些后悔自己说话太冲。把团扇塞到她手里,趁机握了她的手:“好了,
孩子们过来了!”声音低了几分,语气十分柔和,就带着几份哄她的味道。
十一娘不是不赞成他的观点,只是不相信那些从来没见过的骑马师傅,宁愿谨哥儿跟着他。又烦他语
气不好。见徐令宜低了下气,心里的那点不快自然烟消云散了。但还是在他肩膀上拧了一下,才笑了起来。
越来越像孩子了。
徐令宜笑着摇了摇头。
徐嗣谆和徐嗣诫走了进来。
“你们来的正好!”行了礼,十一娘让小丫鬟端了锦杌他们两人坐下,徐令宜没等两人开口已道,“
常先生过了五月十五就来家里坐馆了。”他望着徐嗣诫,“你这几天把东西收拾收拾,以后就到听涛阁去上
课。”然后对徐嗣谆道,“诫哥儿去了听涛阁后,赵先生早上给谨哥儿上课,下午给你上课。你以后每天早
上和我一起到外院的书院学着管理家里的庶务。”
两个孩子忙恭敬地起身应“是”。
徐令宜又交待了两个几句“要听先生的话,好好读书”、“多听多看,不懂的就问白总管,不要随随
便便就做决定”之类的话,就让两个孩子下去好好准备。
徐嗣谆朝着十一娘使眼色。
十一娘不动声色,送两个孩出门。
徐嗣谆忙道:“我想到时候请常先生吃个饭,您看行吗?”
“行啊!”十一娘考虑到徐嗣谆不会参加科考,没有一个能证明赵先生教得好的标谁。家里有一个先
生的时候还无所谓,现在有两位先生坐馆,赵先生的人品她信得过,常先生却没有什么接触,如果两位先生
之间有了不快,受影响的还是徐嗣谆和徐嗣诫。她叮嘱徐嗣谆:“赵先生是你先生,又教过你五弟。这么多
年,待你们亲如子弟,你们可不能怠慢了赵先生。既然要请常先生,不如请了赵先生作陪,让赵先生帮你们
款待常先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