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攻略-全本无错版-下(共2集)-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帮得上忙的。就怕他到时候 会挂靴而去……罗家这一辈,也只有振兴中了进士,”他说着,走了过来 
,“我跟振兴说,余杭那边,要请个好先生才是。”

  这倒是,罗家下一代要是再不中个进士,只怕到了罗振兴之后就要败落了。

  十一娘微微颔首。

  有人敲他们的窗户。

  徐令宜和十一娘面面相觑。

  是谁这么大胆子……

  念头一闪而过,徐令宜眼睛一亮:“是谨哥儿……”想到这个时候他应该在太夫人屋里服侍,他忙去开 
了窗户,看见了谨哥儿一张笑嘻

  嘻地脸。

  “爹,你想我了没有。我可想你了!”他双手肘扒在窗槅上,“您有没有像从前那样经常去马场跑马? 
我这些日子在江南,天天坐船, 几次做梦都梦到跟爹爹一起在西北跑马……”

  谨哥儿的话没有说完,徐令宜的眼眶巳经有点湿润。像要掩饰什么似的,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怎 
么跑回来了?不走正门敲窗户?你祖母呢?可歇下了?知道你过来吗?”

  “我这不是怕爹想我想得睡不着吗?”谨哥儿嬉皮笑脸道,可看在徐令宜眼中,只觉得这是亲昵,“借 
口要去净房,就跑出来让爹看看啰”说完,转身就跑了,“我要回去了,免得祖母看见我一去不返,以为我 
掉马桶里了,亲自去净房找,脂红姐姐可就要遭殃了!”

  徐令宜愣住。

  等他回过神来,谨哥儿已经不见踪影了。

  “这小子,跑得比兔子还快!”眼底却溢满了溺爱,“亏他想得出来,借口上净房来看我!”

  十一娘也不禁掩袖而笑。

  ……

  接下来的几天,夫妻俩都没有谈到谨哥儿的去向,只是听谨哥儿说江南之行,帮谨哥儿收拾东西,重新 
挑了个吉日搬到了清吟居,也就到了小年。

  祭了社,打扫院子,贴了桃符,开始过年了。

  这个年,是家里到得最齐整的。徐令宜很高兴,年夜饭上多喝了几杯,晚上回来的时候和十一娘闹腾了 
一夜上,以至于十一娘第二天进宫朝贺的时候不时要举袖装咳嗽来掩饰自己的哈欠,结果当着满殿的外命妇 
皇后娘娘关心地问她是不是受了风寒。

  回到家里,徐令宜大乐,抱了她打趣:“从前有人奉旨填词,你不如效仿古人,来个奉旨养病好了。”

  “养你个头!”十一娘轻轻地掐了徐令宜胳膊一下。

  徐令宜捂着被她掐的地方倒在了床上:“我的胳膊怎么抬不起来!快去叫御医。”

  大年初一的叫御医……

  望着像孩子一样的徐令宜,十一娘有些哭笑不得:“难怪谨哥儿这么顽皮,原来是随了侯爷的性子。”

  “那当然,”徐令宜做出一副小人得志的轻佻模样,大言不馋地道,“你也不看看他是谁的儿子!”

  十一娘笑弯了腰。

  要不是灯花来问什么时候启程去红灯胡同给孙老侯爷拜年,两个人还要笑闹一番。

  这样嘻嘻哈哈到了初五,却接到了长公主去逝的消息。

  京里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奔向了公主府。

  上了年纪的人听到就特别容易感伤。太夫人亲自去公主府吊唁,遇到了比太夫人还年长的郑太君。两位 
老人家凑在一起感伤了半天,太夫人回到家里就有些不舒服起来。

  徐令宜在床前侍疾。

  过了两天,还不见好转,徐令宽请了假,三房也赶了过来。

  太夫人迷迷糊糊地睡醒了就问“谆哥儿在哪里”、“谨哥儿在哪里”,偶尔也问一问“诜哥儿”。三个 
孩子就守在屋里。加上徐氏三兄弟,服侍的丫鬟、媳妇,屋子里的空气都浑浊起来。十一娘看着这不是个事 
,和徐令宜商量,几个人轮流在屋里守着。

  考虑到后花园离太夫人的住处太远,十一娘把三房的人安排在了点春堂旁的小院歇息。

  他们一家八口,加上丫鬟、婆子,显得有些拥挤。

  姜氏这些日子帮着十一娘主持中馈,太夫人病着,十一娘的精力放在了太夫人身边,家里的日常事务她 
就挑了起来。见状就主动商量十一娘:“不如让大哥和三哥到我那边住。我那边第一进院空着也是空着。”

  十一娘想了想,应允了。

  谁知道三夫人却要留了方氏在身边服侍:“我这些日子也有些不舒服!”

  或者是看到一向硬朗的太夫人突然间变得这样虚弱苍白,三爷的一直很沉默。听了三夫人的话,他出乎 
人意料地冷冷地瞥了三夫人一眼:“你又不舒服?那就回去好了。实在不行,我送你回娘家养病去。”

  当着这么多的人,特别是还有晚辈在场,三夫人脸上挂不住了,眼泪唰唰地落了下来,却一个字也不敢 
说。

  方氏忙道:“公公,婆婆这些日子的确有些不舒服,我在这边服侍就是了。”

  温和的三爷却表现出了乎意人意料之外的坚定,吩咐长子徐嗣勤:“去,叫你舅舅来,让他把你娘接回 
去养病。”

  徐嗣勤、徐嗣俭两夫妻都愣住了。

  三夫人哭着转身就进了内室,大声喊着丫鬟收拾东西,那些丫鬟哪敢真的收拾东西,磨磨蹭蹭地拖着, 
两个儿子再跪着一劝,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可这是在永平侯府,什么事能瞒得过十一娘。

  不一会就传到了她耳朵里。

  十一娘不由叹了口气。

  想到自己第一次见到三夫人时候的情景……那么聪明伶俐的一个人,怎么就做出了这样一件不合时宜的 
事?可见这脾气,也是养出来的!

  不由暗暗警省。

第697章 向往(中)

    在儿子、媳妇的悉心照料之下,太夫人的病渐渐好转。能下地走路,已是二月中旬。

      奉命每隔一天就来探次病的雷公公不由长长地松了口气,望着清减了不少的徐令宜笑道:“要是太夫 
人的病还没有起色,我们可就拦不住皇后娘娘了!”

      这些日子太医院的太院把徐府当着了第二个太医署,宫中的人参、灵芝等名贵药材源源不断地送进来 
,别说是皇后,就是皇上,也隔三岔五地派人来问太夫人的病情,那些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就更不在话下。 
十一娘总觉徐令宜不是因为照顾太夫人累瘦,而是太夫人病着又要应酬这些人给烦的。

      “还有劳雷公公跟皇后娘禀一声。”徐令宜严肃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了几份笑意,“太夫人身体渐愈, 
还请皇后娘娘不要担心。”

      “永平侯放心,我一定会把您的话带到。”

      两人说了会话,徐令宜送雷雷公到了院子门就折回了太夫人处。

      二夫人坐床边,十一娘和五夫人并肩坐在床前的小杌子上,三夫人则坐在床尾的小杌子上。姜氏、方 
氏、金氏、项氏则立在落花罩前。

      “三月三的春宴,要办……”病后初愈的太夫人声音还很虚弱,“我这一病,暮气沉沉的,要办春宴 
,热闹热闹……”

      “那就办吧!”二夫人朝十一娘望去,“家里人多,热闹,娘看着心里舒服,病也会好得快一点的。 


      大家都顺着二夫人的目光朝十一娘望去,等着她说话。

      太夫人这次得的是心病,身边的气氛好一点,太夫人的心情就会好一点,心情好了,精神就好了,人 
也就渐渐恢复了生气。

      “我觉得二嫂说的有道理。”十一娘的看着太夫人,“娘,那我就照着往年的旧例发贴子了?”

      太夫人笑起来,点了点头,疲倦地闭上了眼睛。

      十一娘起身,朝屋里的人使了个眼色,除了照顾太夫人的二夫人,其她人都静悄悄地跟着十一娘退出 
了内室。

      “这件事就交给谆哥儿媳妇办吧!”她吩咐姜氏,“去年的春宴是你办的,大家都说好。只是今年情 
况不同,太夫人经不起折腾,宴请的事,还是清静些好。”

      姜氏低声应“是”,十一娘转身过去,目光从屋里众人的身上扫过。

      “三嫂,五弟妹,”她道,“前些日子是我们照看,晚上是二嫂服侍。要不然这人来人往的,我们忙 
了白天忙晚上,只怕早就累趴下了。娘现在虽然渐渐好了,可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身边还是得有人照着才 
是。可总让二嫂这样也不好。我想让谆哥儿媳妇专管春宴的事,我们则轮流照看娘,让二嫂歇歇,你们看怎 
样?”

      没有任何人有异议。

      “那就这样定了!”十一娘按照妯娌间的长幼尊卑排了个序,“…这些日子大家都辛苦了,今天就早 
点回去歇了吧!养足了精神,明天也好来照看娘。”

      太夫人的病渐渐好了,又能休息了,众人表情俱是一轻。

      五夫人这些日子一直忙着帮十一娘待客,眉宇全是深深的倦意。闻言道:“四嫂,那我就先回去了! 
明天一早就来接你的手。”

      按照十一娘的安排,今天晚上十一娘负责照看太夫人,明天早上五娘接手。

      十一娘点了点头。

      三夫人表示会安排她的安排照顾太夫人后,带着媳妇告辞了。

      徐令宜送了雷公公回来。

      “娘呢?”他关心地道,“谁陪着她老人家吗?”

      十一娘还没来得及回答他的话,有小丫鬟撩了内室的帘子走了出来。

      “侯爷,夫人!”她轻声道,“太夫人有话要和四夫人说!”

      刚才不是精神不济睡了吗?

      十一娘很是惊讶,和徐令宜一起进了内室。

      太夫人闭着眼睛,像睡着了似的。

      她头发花白,皮肤腊黄没有光彩,脸上的褶纹因此显得非常的清晰。

      徐令宜心中一酸,跪在了床踏上。

      二夫人见了,忙站了起来。

      “娘!”徐令宜轻轻地握了太夫人的手。

      太夫人张开了眼睛:“你来了!十一娘呢?”她说着,朝徐令宜背后直瞅。

      十一娘忙上前和徐令宜起跪在了太夫人面前。

      “十一娘,”太夫人颤颤巍巍地伸手握住了十一娘的手,“我想让你,这两天就是派个人,去,去余 
杭,给诫哥儿提亲!”

      十一娘很是惊讶。

      这件事虽然是商量好了的,因为太夫人病了就耽搁了。

      “诫哥儿今年十六了,再过两年,就十八了。他无所谓,可英娘总不能就这样等着吧?

      万一有人说闲话,那孩子也脸上无光。与其到时候为难,还不如趁早把亲事订下来!”

      这一次,太夫人的话说的又急又快。老人家是怕她去世后孩子们在守孝,因此拖大了年纪……“娘, 
你别想那么多。”十一娘忙安慰她,“等过些日子您好了,我们就去提亲!”

      “不行!”

      太天人斩钉截铁地道,“明天,明天就去提亲!”

      十一娘还想劝劝太夫人不要这么悲观,徐令宜开了腔:“那就明天去一趟弓弦胡同。”

      太夫人闻言,表情松了下来:“你可记得!你可记得!”声音渐渐低了下去,闭了眼睛。

      徐令宜吓了一大跳,十一娘的心弦也绷了起来,二夫人更是轻轻地把手指放到了太夫人的鼻下。良久 
,朝着徐令宜十一娘摇了摇头,三人这才齐齐松了口气。

      十一娘和徐令宜出了内室说话。

      “我看这件事早定下来也好。”他沉吟道,“要是振兴外放了,就更不好办了!”

      “好!”十一娘道,“我明天就去弓弦胡同一趟。”然后转身去了徐嗣诫那里。

      学堂的课都停了。

      徐嗣诫正端坐在书桌写练字。看见母亲,他忙搁了笔。

      “您怎么过来了?”他扶十一娘到临窗的大炕坐了,亲自沏了杯茶,“祖母歇下了?”

      十一娘点头,喂了口茶:“这是什么茶,味道还挺不错的。”

      “是黄山毛峰。”徐嗣诫道,“母亲要是喜欢,我等会让他们送些过去。”又道,“是王允给四哥的 
。”

      “我对喝茶不讲究。”十一娘笑道,“也不大喝得出味道来,你留着喝吧!”说着,神色间闪过一丝 
犹豫。对于关心的人自然看得清楚。

      既然母亲不好意思说,他就先提吧!

      徐嗣诫笑道:“母亲,您是不是有什么事要和我说?”

      “是有个事!”十一娘望着徐嗣诫还有些稚嫩的面孔,斟酌道,“如果我让英娘以后一直留在我们身 
边,你觉得好不好?”

      “好啊!”不知道为什么,徐嗣诫听着心里有点高兴,“大表妹性情开朗,又懂花草,她在您身边, 
你也有个做伴的人……”说到这里,他不由哑然。

      女孩子大了,自然要嫁人的,母亲想把她永远留在身边,好像有点不大可能……可母亲也不是那种信 
口开河随意说话的人……念头一闪而过,有个大胆的想法突然跃了出来。

      他不由脸色绯红。

      “母亲……”望着十一娘半晌说不出话采。

      十一娘见他理解了自己的意思,笑着点了点头,又问他:“好不好?”

      徐嗣诫的脸这下子红得能滴出血来。

      他低下头,期期艾艾地不敢看十一娘。突然说了句“我,我给您沏茶去”,端了十一娘的茶盅就出了 
门。

      十一娘不由抿了嘴笑。

      第二天去了弓弦胡同。

      “大哥的事怎样了?”王姨娘恭敬地把十一娘请到了书房。

      “正在侯吏部的缺。”罗振兴穿了件半新不旧的葛色杭绸长衫,衬着白净微胖的面庞。

      有着中年人独有的沉稳。十一娘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进京,罗振兴在通州码头接她时候的模样。

      英俊挺拔……突然很理解罗振兴为什么外放了!

      “二叔和三叔怎么说?”这对罗家是大事,肯定是要商量两位还在仕途上的叔叔。

      罗振兴却没有注意到妹妹的这些细小情绪:“二叔觉得应该再慎重些,三叔却觉得不错。”他不太习 
惯和女子说这种事,哪怕这个女子是他的妹妹也一样,简单的两句后就转移了话题:“听说太夫人能下地走 
路了?”

      十一娘见他不愿意讲,也就不好再问,趁机和罗振兴说了一会太夫人的情病,然后提起被太夫人关心 
的这桩婚事来。

      “你让媒婆来提亲吧!”罗振兴道,“最好赶在三月底之前把婚事定下来。就算是我走了,到时候你 
也可以直接到余杭去接亲。”

      十一娘笑着道了谢,出门就去了永昌侯府。

      “你不会是要我去做那便宜的媒人吧?”

      黄三奶奶看着打趣。

      十一娘不由尴尬地笑。

      “真是让我去做媒人?”英三奶奶不由惊呼,然后笑起来,“不过这次说好了,得给我做双倍的鞋子 
才行!”

      “姐姐可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我怎么也值这个价码吧?”

      两人互相调侃了一番,十一娘这才把事情的经过跟黄三奶奶说了。

      “好啊!”黄三奶奶笑道,“亲上加亲的,再好不过了。”和十一娘说好了上门提亲的日子,十一娘 
就起身告辞了。

      出了公主巷,立刻差人去给罗振兴报信,他也好请个媒人。

      没几日,两家正式交换了庚帖,又三日,写了婚书,下了小定。太夫人的身体也一天一天的好起来, 
端午节的时候,甚至和几个孩子去放了河灯。大家这才敢高声祝贺。徐家又恢得了原来的欢快气氛。

第698章 向往(下)

       “嘉兴县令因病逝于任上,秀水县令升至太仓州知州,可惜振兴是余杭人,我还为振兴惋惜。没想 
到湖广奏请设禾仓堡为嘉禾县。”徐令宜端起茶盅来喝了一口,“这也算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了。”

      六月初二,久候未果的罗振兴终于接到吏部的文书,补了湖广嘉禾县县令。六月二十日之前要到任。 
当天晚上徐令宜就宴请罗振兴,给他送行。

      “这件事还是要感谢项大人。”罗振兴含蓄地笑道,“要不是项大人给侯爷写信,我就去争了宁州知 
县了。到时候争不争得到是一回事,可能会还得罪梁阁老。同样的是小县,有项大人和王大人在,比宁州不 
知道要强多少。”

      这句话听上去有坳口,实际上是,三月间,吏部空出嘉兴、秀水两个富庶县的县令,因为振兴是余杭 
人,同藉不能为官,失去了补缺的资格。到了四月底,宁州县令调任安义县令,梁阁老想安排他的一个门生 
去宁州。徐令宜寻思要不要走走陈阁老的路子,项大人突然来信,让他们缓一缓,五月中间,湖广的禾仓堡 
因为流寇初平,离州治远,近日会请建县治抚之,与其和梁阁老争宁州县令,不如和梁阁老商量,让他出面 
把新设的嘉禾县县令给罗振兴。

      徐令宜精神一根,找罗振兴商量:“湖广指挥使王磊,曾是我的部下,你如果去了嘉禾,有项大人和 
王磊,办起事来肯定会事倍功半!”

      罗振兴正为这件事苦恼,闻言如三伏天喝了冰水般的,通过罗家的路子找到了梁阁老,这件事没有任 
何悬念地办成了。

      徐令宜微微地笑:“嘉禾也是穷山恶水的地方,可这样也容易出政绩。吏部考核,不外是税赋、盗贼 
、狱讼、户口、田野、学校。其他的都好说,就是这税赋上,只怕你要多下些功夫……”

      两人在书房里说话着,十一娘则坐在清吟居临窗的大炕上清着谨哥儿的衣裳:“……这件刻丝小袄还 
是当年用我多下来的尺头做的。颜色又好,样子也新,把它留下来。说不定以后庭哥儿能用上了!”

      阿金笑盈盈地应了“是”。

      谨哥儿披头湿头发就走了出来。

      “六少爷,六少爷!”小丫鬟樱桃拿着帕子追了出来。

      “给我吧!”十一娘笑着接过樱桃手中的帕子,帮儿子擦头发,“这么大的人了,也不知道照顾自己 
。”

      谨哥儿嘻嘻笑,坐到了炕上,随手翻弄着满炕的小衣裳:“这都是我的吗?我有这么多衣裳啊。”

      “全是六少爷的。”阿金笑着端了杯温水给谨哥儿,“有还没来得及穿,六少爷就长高了。”说着, 
指了一旁堆着一堆衣裳,“都是上好的料子。”

      谨哥儿拎起来看了看,就不感兴趣地丢到了一旁。问十一娘:“娘,大舅舅真的要去那个什么嘉禾县 
当县令了吗?”

      “当然是真的。”十一娘细心地给儿子擦着头发,“吏部的公文都下来了。你大舅舅后天就要启程。 


      谨哥儿想到半年的相伴,很舍不得:“干嘛要去那里?燕京不好吗?那么远,逢年过节都见不到…… 
”他说着,扭了头望着十一娘,“娘,您去劝劝舅舅吧?在燕京一样可以做到五品,何必舍近求远,跑到那 
种又穷又偏的地方去!”

      官至五品,就可以荫恩了,就是所谓的封妻荫子。很多官员毕生的希望就是能过五品这个坎。

      “你舅舅可不仅仅是为了荫恩、做官。”十一娘笑道,“他是想为百姓实实在在地做点事。不想光荫 
浪费在那些书犊之间。”

      谨哥儿沉默良久,轻轻地“哦”了一声,低声道:“我知道了……”

      十一娘不由失笑:“你知道了什么?”拿了梳子帮谨哥儿梳着擦了半干的头发。

      谨哥儿转过头去,歪着脑袋望着她:“大舅舅是想跟五姨父一样吧!上次我们去文登的时候,大舅舅 
就说过。”他说着,笑起来,“我也一样,我长大了,要去嘉峪关……”大大的凤眼亮晶晶的,神色说不出 
来的飞扬洒脱。

      十一娘愣住。

      自谨哥儿回京,她还没有认真地和谨哥儿谈这这个问题。

      一来是觉得江南之行谨哥儿还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二来觉得谨哥儿还小,没有到选择的时候。没想 
到,他心里还惦记着去西北的事!

      “你这么早就决定去嘉峪关了吗?”十一娘梳着头发的动作慢慢缓了下来,“你不是跟娘说,诸葛亮 
草船借箭,计谋无双,周瑜火烧赤壁,气势磅蹲……”

      “是啊!”谨哥儿笑道,“可我更喜欢西北。天苍苍,野茫茫。不像江南,什么东西都是精致小巧的 
,大男人行事,像妇人似的……”

      “又胡说!”十一娘嗅道,“你舅舅是江南人,赵先生是江南人,陈阁老、窦阁老,都是江南人,哪 
一个像妇人?国家大事不是由他们决断?四海升平,难道就没有他们的功劳?”

      在谨哥儿心目中,江南虽然好,但西北更投他的脾气。他想去西北。要是娘觉得西北不好,肯定会反 
对他去,就算爹爹答应了,只怕还会生出许多的波折,一个不小心,可能就真的去不成了!

      他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