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唐遗玉 下-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抵达当日,唐军就在安市城门前叫阵。
安市城建在土坡之上,离地将有三层楼高,站在城墙上的高句丽人一看到唐军来人,便大声辱骂,却不应战,亦将城门紧闭。
临近城下的唐军大怒,然而安市城有道天然屏障的保护,一道高达三层楼的土坡难以逾越,人尚且不易攀爬,更别论将攻城器械运送上去。
李泰早就听说过这座城市的格局,亲眼所见,才知这场攻坚战之不易,便命大军先在城外三里处安营,召集了众将重新商讨攻城策略。
第三七零章 是帮忙的还是来添乱的?
李泰和几名大将密议过后,当天晚上就命全军上下炊火做饭,入帐休息,一夜过后,饱足睡满的唐军一扫旅途疲惫,重振士气。
第二天早晨,李泰派人到安市城下的土坡上叫阵,八百精兵同声一气,不理城上高句丽人的谩骂,只有反复重复两句虏语——
“懦夫!”
“可敢出城一战!”
虏人在城上观望,被这声势滔天的骂声盖过去,气的不能行,却还是没有出城迎敌。
第三天早晨,李泰派一百重弓手,爬上土坡半腰,将百支系有书信的羽箭从城墙射入安市城中。
这些是昨日营中几名谋士连夜抄写出来的讨书,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高句丽人若不投降,等唐军攻克安市城后,定会将城中百姓全部坑埋,不留一个活口。
遭此威胁,可想而知接到这些声明书的高句丽人会气成什么样子,但即便这样,他们依旧没有派兵出城迎敌。
这种避而不战的状况,一直维持到了第三天晚上,月上中天时候,正在好眠中的唐军营地,迎来了一群乌云般悄悄逼近的黑影——
安市城守备军夜袭离安市城最近的李世绩大军营地。
遗玉看着桌上的蜡烛晃了晃,询问正坐在床上擦拭着一把长剑的李泰:
“你说安市会派多少人来夜袭?”
对于李泰对人心的掌握,遗玉有种盲目的信任,他说高句丽人今晚会夜袭,那必是会来。
“五千,至多不过八千。”
遗玉道:“若能把这群人全部留下,那城中还有五万多人,他们吃一堑长一智,不敢再出来,死等援军怎么办?”
李泰将长剑插入鞘中,“铮”地一声锐响,“无妨,先让他们多几日安生。”
遗玉有听没懂,虽跟在李泰身边行军这么多时日,可在军事上的敏感程度,并没有所提高,只知道李泰有他自己的打算。
两人又坐了一会儿,忽然听到外面起了骚动声,不多久就听见阿生在帐外禀报:
“主子,安市城派兵夜袭。”
遗玉站起身,走到李泰身边坐下,高句丽人果然来夜袭了,唐军早有防备,此番必是瓮中捉鳖。
半个时辰都不到,这场夜袭便结束了,消息从李世绩那里传到了帅营中:
“启禀大督军,安市城派来八千兵马夜袭,已在前营被伏诛,从俘虏口中探得,安市城中还有五万兵马,正有大量援军在来途中。”
李泰沉声命道:“阿生,传我令去给李世绩和李道宗,让他们即刻整兵!”
“是!”
遗玉不明所以,转头用目光询问李泰。
“高句丽南北两部首领手中握有重兵,不下二十万之数,我军中只有十五万兵马,不先派人将其狙于途中,待他们抵达安市,两军会合,我军危矣。安阳城东南八里之外有一处高地,我欲派兵埋伏于此,用一千虏人首级引援军入峡谷,介时四面夹击,将其虏获。”
遗玉听说李泰要用敌军尸首去引兵,脸上只是闪过了一些不自在,想到会有那么多战败的异族被斩首用作诱饵,心里就觉得不舒服。
她一遍遍暗暗告诉自己,这是你死我活的战场,面对敌人就不能心软。
“你打算派多少人去?”
“四万。”
“只派四万?”对方可有二十万兵马啊!
李泰摇头,“占地势之利,毒草之便,四万足够,况且,”他将手中长剑紧握了一下,俊美的五官在阴影中显得格外迫人:
“我会亲自带兵前往。”
“什么?”遗玉瞪着李泰,试图从他脸上寻出开玩笑的迹象。
四万兵马对上二十万,她已经觉得悬了,这样危险的一战,李泰还要亲自带兵,这不开玩笑吗!
李泰看着她慌张的脸色,将佩剑放在身后,伸手去将她揽到胸前,摸了摸她披散的头发,低声道:
“这一仗我有十足把握。”
这世上哪有十足把握的事情,遗玉嘴里发苦,知道李泰是在安抚他,想要劝他派别人带兵,可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只能搂紧了他,将脸埋在他胸前,借此传达自己的担忧和害怕。
“别怕,我会平安回来。”
一夜过去,天还未亮,李泰便同张亮和李道宗两名行军大总管带着四万大军,还有一千颗虏人首级赶往安市城东南方向,李世绩则被命留守在安市城外坐镇。
遗玉担心着李泰的安危,就没心情往伤兵营去了,一整日都待在帐中,睡睡醒醒。
就这么又过去一夜,第二天早上,她刚刚起床,就听阿生禀报了一则让她大皱眉头的消息——长孙无忌带着五万援兵抵达,正在召集留守城外的将士们议事。
“怎么这么快就来了?”
长孙无忌比李泰预计的要早到了五天,一来就急匆匆地召集将士们议事。遗玉从最坏的角度出发考虑,他是想要趁着李泰带兵在前方力敌援军的时候独揽兵权。
“您别急,属下已让人前去打探了,差不多他们该谈完,一会儿就会有人来报。”
遗玉点点头,翻了本书坐在桌边打发时间,一盏茶后,帐外就有人传报,阿生出去听取,进来时候,脸色并不好看。
遗玉一瞧就知道是有了麻烦,急忙合上书问道:
“长孙无忌召集他们议了什么?”
“长孙大人要李大将军整兵,明天早上带五万兵马绕到从东面攻城。”
遗玉气急,“太子刚刚带人去阻截虏人援军,他不等太子回来,在这个时候攻城,倘若太子未能压制援军,退回西北,他难道不打算支援吗,还是他以为自己能两头兼顾,以十五万兵力力敌对方二十万兵力加上城中那五万守备军!”
她真没想到长孙无忌会做出这么不厚道的事!
说白了,长孙无忌完全没考虑过前去拦截高句丽援军的四万将士的安全!这就是捡了个现成的便宜,趁着李泰将大部队拦截在路上的时候,同兵力相对薄弱的安市城作战,真是好大的便宜!
“那李世绩听他的了吗?”遗玉又问。
“李大将军原本是反对现在攻城的,可是在长孙大人的劝说下,还是松了口,已经传令下去,让各军整备了。”
遗玉一口气又提上来:“李世绩耳根子有这么软吗?劝他几句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谁是大帅,军令在谁手上,他这是要罔顾太子的军令吗?”
说着,她便将书本摔倒了桌上,去褥子下取出李泰临走前交给她的那块军令,黑着脸准备出去找李世绩质问。
“您别冲动,李大将军这样做是有原因的,”阿生急忙拦在门口不叫她出去。
遗玉狠刮他一眼,“有什么原因,多等半个月都不行!”
阿生一咬牙,低头恨声道:
“因北方灾旱,长孙大人带来的五万大军没能在路上收获粮草,现在只能靠着营中剩下的军粮养活,算上主子走前带走的四万粮草,二十万大军,最多只能在这里待上三十天。”
遗玉愣住,半晌才咬起了牙,愤愤骂了一声:
“该死!”
遗玉最终没有去找李世绩算账,她知道李泰对这场战争看的多重,更清楚假若是李泰知道这里的情况,一定会像李世绩一样同意尽快对安市城动兵。
她现在所能做的,也只有祈求李泰能够成功将二十万援军阻拦在峡谷之中,平安归来。
就在这样的担忧中,唐军展开了对安市城的攻击,遗玉每天都能从阿生口中听闻第一手的战报。
接连三日,唐军的进攻都以失败告终,安市城的地理优势实在是太难打破,不管是投石,还是弓箭,都无法翻越那座土坡。
第四天下午,遗玉正在听阿生禀报时候,帅营中却突然来了人,直接说要见她:
“长孙大人昨夜病了,我们将军听闻大督军营中有一位神医在,故而特来相请。”
遗玉站在帐中,听着外头的人与阿生说话,顿时是被气乐了。
不带粮草,一来就生病,他这是到底来援助,还是来添乱的?
阿生不用询问里面的遗玉,就直接婉拒了:“唐小哥只是太子身边一名异士,医术并没有军中谣传的那样了得,营中大夫不少,还是请长孙大人另外找人吧。”
那人又在门边纠缠了一会儿,见阿生实在不松口,才悻悻离开了。
遗玉原本以为这事了了,没想到了晚上,李世绩竟然亲自找了过来。
这回阿生不好拦在门口不让他见,遗玉不得已出面相迎。
“这位便是在辽阳城一役中寻出克制唛草的小兄弟吧,在下这里先替诸多将士谢过你,”李世绩人在中年,比寻常武将为人要圆滑一些,上来便对遗玉客客气气的,并未因为她的貌不惊人就轻慢。
遗玉猜到他也是为长孙无忌而来,想要给个笑脸都难拿出来,只好表面客套道:
“将军客气了,我不过是凑巧发现了猫腻,并非是多大本事。”
“小兄弟就别再谦虚了,大督军身边的人又怎可能是等闲之辈,”李世绩先是恭维了她几句,不等她再推回来,便直奔了主题:
“我这趟来,还是想请小兄弟过去给长孙大人诊治诊治,要是普通的小毛病,那也劳烦不到你,可是长孙大人的情况现在的确不好,说句不当讲的,万一他在这里病故,传到长安城,皇上一定会怪罪我等,到那时太子怕也不能免责。”
第三七一章 暗箭能躲明枪未防
面对李世绩的劝说,遗玉犹豫了一番,最终还是面露难色地揖手道:“将军高抬小的了,长孙大人果真病的这样厉害,那小的就更不敢去了,若是侥幸救治了长孙大人,那算是小的福气,可若是大人在小的手里有个差池,那不是叫人怀疑到我们太子殿下头上吗,小人是太子殿下的部下,不识大体,但忠心护主还是懂的,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恕小的无能为力。”
李世绩没想这小大夫会直接驳了自己的面子,尴尬之余,又没法否认对方的言辞,毕竟长孙国舅同太子爷的关系确是不好,真让长孙国舅被太子的人治出个三长两短,那两边人岂不都要怨恨自己。
罢了,得罪一边也比得罪两边要好。
李世绩这么一想,便放弃了当说客,敷衍了遗玉几句,便回去向长孙无忌那边的人回话了。
他们一走,遗玉便将阿生叫到帐中,一脸思索地在他面前来回走动,阿生见她神色严肃,就试探问道:“您可是觉出什么不对?”
遗玉停下步子,皱着眉对他道:“长孙无忌这病来的太巧,我想他是对我的身份起了怀疑,我避不见他,定会自曝古怪,更惹他疑心。”
阿生“啊”了一声,不解道:“那您刚才还推拒了李将军?”
遗玉摇头,“长孙无忌老奸巨猾,我没信心不在他面前露出破绽,换而言之,去与不去,都会惹他怀疑,既是这样,还是不去为妙,他怀疑就让他怀疑吧,反正我现在身在帅营,只要不露面,他抓不到我现行,也没办法拿我做文章。”
阿生听罢她分析,放了心,转又去安慰她:“您也别太担心,女子从军之事,我朝并不鲜见,虽您身份敏感了些,然您在伤兵营劳务这几个月,又在辽阳城一役中出了大力,真被人曝了身份,也没人能奈何您。”
“唉,我倒不是怕别的,只是长孙无忌这一行多有不测,他这样试探我,绝对是另有所图,还是早生防备为妙。”
阿生点点头,“那您这些天就待在帐中,不要外出了。”
“也好,你在帅营附近加派些人手,免得有心怀不轨者混进来。”
“是。”
长孙无忌这一试探,倒是让遗玉起了防备,只是她万万没料到,她防得了这暗箭,却没能躲得住明枪。
副将孙协匆匆进了营地,长孙无忌帐前守着几名属将,见他回来,纷纷围上:“怎么样,请来了吗,那大夫呢?”
孙协摇摇头,无奈道:“那人怕事,不愿来。”
几个人立马虎起脸,“什么,他敢不来?让人去请他还真以为自己是什么人物了,不就是太子带来的一条狗,也跟咱们拿起乔来了,大人有个三长两短,他担得起责吗!”
“好了,你们别在这里吵闹;当心扰了大人清静,该干嘛都干嘛去,我进去看看大人。”孙协随口驱赶了这群人,掀了帘子入帐。
屋里飘散着一股药味,卧榻上侧躺着一个人,背对着门口,像是睡着一样,孙协轻手轻脚地挨了过去,行了礼,蹲身道:“大人,李将军亲自去请,他也不来。”
闻言,那如同睡着的人竟是出了声,“你把原话学一遍。”
同李世绩一道去请遗玉的孙协就把两人对话如此这般学了个明白,最后问道:“大人,依您看,这个唐大夫,到底是不是太子妃?”
榻上的人没有回话,孙协似是有些着急,挨到榻边,压低了声音道:“大人,您可要为自己想好啊,难得皇上听了您劝,已有改立九皇子为东宫的意象,要是让太子打赢这一仗回了京城,到时谁都再难动摇他的地位,等他登基后,肯定第一个拿您开刀,谁人都知太子将太子妃看的极重,若她有个差池,想必太子将无心应战。”
榻上的人动了动,一阵衣物竜窣声,慢慢转过了身,露出正面,确是长孙无忌那张颧骨高高,瘦长的脸,他面色缺血,老态毕露,然而目光却是一派平静,不见波澜。
“灭高句丽,是皇上毕生所愿,为人臣者,当以尽忠为先,志聊,你刚才是在劝老夫置皇命于不顾吗?”
听完长孙无忌最后一问,孙协当即跪下,一头冷汗冒了出来:“属下不敢!是属下失言,请大人罪责。”
长孙无忌看了他一会儿,才出声道:“起来吧,以后言辞且需三思,老夫刚才不是在怪你,只是凡事都有轻重,不可本末倒置,你去吧。”
孙协受教地点点头,站起身告退,走到门口时,又被长孙无忌叫住:“找人去打探打探,这些时日那位唐大夫在军中都做过什么。”
孙协两眼一亮,忙低头领命,脚步轻快地走了出去。
此时离李世绩来请遗玉去给长孙无忌诊病过去两天,攻城事宜,依旧毫无进展,唐军绞尽脑汁,什么法子都使了,也没能越过那座土坡,叩开安市城的大门。
这天一大早,唐军依旧派了几对人马到安市城去叫阵,但和往常不同的,是安市城的守备军竟然有了回应。
当遗玉听到阿生汇报,说是安市城的城主杨万春同唐军约战,明日上午各派兵三千,在城外东南的半坡上交兵,李世绩答应了。
遗玉对排兵布阵只知皮毛,听过阿生分析,才知道高句丽人这一步的银线,半坡之上,守备军在上,唐军在下,本就不利,且双方交兵,虽各派三千,但守备军背后就是城墙,若有败象,城墙上又可排布远程军掩护守备军撤退,胜负是在三七之间徘徊。
“李将军想来无法,错过这机会,又不知等到何时,连日未能交锋,我军士气已见低落,现安市约战,若不应战,必当影响士气,不利日后攻城。”阿生道。
遗玉对攻城事宜的关心,明显不如对带兵前去拦截高句丽援军的李泰,听过且过。
却不想到了第二天傍晚,会有一群士兵愤然突然闯入帅营,持了长孙无忌的军令,口称大都督营中的唐大夫耽误军机,要捉拿她到大帐前去问罪。
第三七二章 副城主
傍晚时分,帅营前,两方人马正在僵持中,这里毕竟是太子内营,就算对方持有军令,李泰的部下怎么也不可能轻易就让他们闯进去抓人。
“我等是奉了长孙大人和李将军的军令来拿人的,军令在此,还不快让开!”
“大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大督军的营中,也是你们说闯就闯的?”
“太子领兵在外,圣上有诏,现在营中事务全由长孙大人代管,你们不让开,是不是想违抗军令!”
。。。。。。
遗玉坐在帐中看书,听到外面的吵吵声,便抬头对守在门口的阿生道:
“去看看外面怎么了,是谁在大声喧哗。”
“是。”
阿生去了一会儿,便匆匆回来了,进门便道:
“不好了,出事了,外头有一群人正持了长孙大人的军令,要捉拿您到大营去问话。”
“捉拿我?”遗玉大惑不解,“他们凭什么捉我?”
阿生一脸着急,简明扼要地解释了缘由:
“今天上午两军在安市城外东南半坡上交兵,是把那剩下的一缸唛草汁用了,到了战场上,这东西没有像以前那样让战士们以一敌三,对方占尽地势之利,大败我军,三千人马伤亡过半,回来后就有人告到李将军面前,查出那份唛草汁有问题,李将军就把负责调配唛草汁的萧汉几人抓了起来,一问之下,就有人将您供了出来,说是受您指使勾兑了一份假的唛草汁,长孙无忌得知这件事,便下了令派人来抓您过去问罪。”
遗玉闻言,既惊又怒:“荒唐!没有太子首肯,谁准许他们私自取用唛草汁的?”
唛草杀伤力极大,为了合理分配,用到刀刃上,统一都由李泰下达指令后,才可调配,没有李泰的命令,就是李世绩的手都够不着那些唛草。
她同李泰商量后,做出那份假的唛草,本来是用在关键时候助涨士气的,可不是为了让将士们靠着这东西去拼命的!
阿生气道:“还能有谁,长孙无忌手握兵权,暂代帅位,没有他的首肯,谁能瞒着咱们帅营动用那些唛草,现在捅了篓子,又要抓人来顶罪,主子煞费苦心营造的局势,全被他们搅和了!”
遗玉也是被气得火冒三丈,可当务之急,是要先想办法应对这场变故,在李泰回来之前,不让事态恶化。
两军头一回正面交锋,便死伤过千,这可不是件小事,遗玉让萧汉带人去勾兑假唛草汁,初衷是好的,现在却因为这一场战败,成了心怀不轨,没准还要牵扯上李泰。
遗玉和阿生正在两头为难的时候,外面突然想起了兵戈交错声,遗玉心里一个咯噔,就知道外头打起来了。
“您待在这里别出去,属下到外头看看,哪个不要命的敢在帅营前放肆!”
阿生是动了真怒,没等遗玉应声,便握紧了腰上的长剑大步走出去。
遗玉叫不住他,心烦意乱地来回在帐中走动,听见外头打闹声越来越响,终是忍不住沉着脸走到门口,借着营中的火光,一眼就望见几层栅栏包围外,打作一团的两拨人,正有越聚越多的趋势。
李泰领着四万兵马前去赴险,生死不知,安市城久攻不下,粮草急缺,他们这些人还却在这儿窝里斗!
可恶!
遗玉一步跨出营帐,青着脸拔了门口木柱上插的两支火把,几步上前,一前一后,用力掷到那群人堆里。
火星四溅,两拨人跳着分开来,有人骂了两句,各自扭头寻找火把来的方向,很快便在栅栏那头,发现一道低矮的人影。
“我是唐大夫,谁要抓我,我跟你们走。”
森森火光下,遗玉的眼神明明灭灭,阴晴不定。
遗玉被关起来了,她甚至连长孙无忌的面都没见着,被人带走,在大营前面晃了一圈,长孙无忌和李世绩正在和众将议事,没时间审问她。
“进去。”长孙无忌的部下想当然不会对太子营里的人客气,一手就将被绑的遗玉推进了东营后头一座拿来关押犯人的破营帐里。
“小、小哥!?你怎么也被抓来了?”
同样是被关在一座破帐中,被反绑了手脚的萧汉见到遗玉,分外惊奇,但稍后他自己就想到了答案,一脸凶恶地去骂另外两个被反绑的学徒:
“老子千叮咛万嘱咐,你们这两个小兔崽子,说!是谁把唐小哥招出去的?”
身后头押送她的士兵还举着火把没走,遗玉得以看清楚里头几个人都是面有紫青,一副挨过刑问的模样,在萧汉的质问下,有两个遗玉曾经见过的学徒都低着头挨骂,看来都有份。
她倒是不如萧汉义愤,不用身后的士兵催促,便自觉走过去,在萧汉身边的草堆上坐下,叹道:
“萧大哥别生气,此事本来就是因我而起,说到底还是我连累了你。”
“你别管!”
萧汉手被绑着,伸长了腿就往两个学徒背上踹,他们这一行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