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一战胜国-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人有如此装备精良的军队,根本不用三千人,只要雇佣给他一个营做主力,就足以打败沙特家族。
同时中国人还答应帮他训练军队,并且会给他们装备与他们的军队差不多的装备,这让拉希德高兴万分。
他知道来对了地方,而且中国人的条件很低,他们只要石油勘探权而已,为此伊本?拉希德十分佩服自己的英明决定。
殊不知他的决定是愚蠢的,他把整个国家的巨大财富都给出卖了。
伊本?拉希德很快就在双方起草的《中国援拉希德阿拉伯王国协议》上签了字,上面写明,中国为拉希德家族训练军队,并且每年向他们援助不少于10万吨粮食,拉希德家族则将把阿拉伯半岛上的所有勘探权授权给华东石油公司,并且对石油的生产、出口不征收任何关税。
对于拉希德家族的援助,只是一些低成本的武器,以及粮食而已。夏钧现在不缺这些武器,更不会缺粮食,反而担心粮食种植太多而引起粮价大跌。
在援助协议签订后,夏钧马上从第一师中调集了两个步兵营,同时还调集了一个速射炮连,以及刚生产出的五千支M1加兰德和五百万发子弹的援助装备,以及10万吨粮食上了货船。
援助的武器并不多,主要是考虑到拉希德家族可能背叛的问题,如果他们投靠英国人和华东自治政府撕破脸的话,华东自治政府一时半会还真奈何不了他们,毕竟石油是可以让人疯狂的东西。
不过若是拉希德家族背叛,他们将面临恐怖的后果。这些中东人不合作的话,以后犹太人会合作的。
五日后,两艘万吨级货船从杭州开往阿拉伯半岛,也预示着中国插手中东局势的开端,尽管选择一个伊斯兰世界的代言人并不完美。
——————
第四更到,睡觉
月票
第一卷 第五十一章 继续贷款
第五十一章 继续贷款
进入四月,各地的春播也都开始了,今年的的播种与往年不同,今年种什么都是政府规划好的。
大部分地区都被规划了,只要少数区域可以自由种植主要作物。
对此农民和地主并无太大的意见,因为他们目前没有什么市场压力。政府给了他们承诺,若是种出来的东西受灾了,或者行情不好,可以给他们免税,甚至给他们补贴。
同时在规划的作物中,他们种的也是高产的新种,这让农民和地主都能够接受华东自治政府的规划。
另外,政府已经开始以贷款的方式向他们出售拖拉机,而且还是无息的,各地也都陆续买了拖拉机,在运输上解决了劳动强度。
其他的农业机械也开始销售,大多都能进行无息贷款,不过出于资金回笼方面考虑,很多东西都要求三年内还清,不过不会采取强制性手段催款。
而那些农垦公司则获得了较大的技术支援,例如在江苏的那上千万亩棉地,播种时就使用了地膜。这些地膜用了必须回收,不能埋入地下。
同时夏钧还给那些农垦公司提供先进的机械设备,那些有股份的则是以这些设备入股,没有股份的则以贷款的方式向他们提供。
为了保障长工的利益,夏钧开设了‘华东人寿保险公司’,聘用未来的华安人寿保险经理吕岳泉为经理。
保险业是伴随着中西贸易的开展而进入中国的。早在1805年,由东印度公司鸦片部经理达维森(W。S。Davidson)发起,在广州设立了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即谏当保险行(Canton Insurance Society)。
1835年在广州有于仁洋面保险行,这两家保险行都是做财产保险的。鸦片战争后更多外商产险公司成立。中国人自办的产险公司从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营运后不久开始产生,先后有保险招商局、济和、仁和等保险公司设立。
外商人寿保险公司在1846年即有英商永福和大东方两家公司设立,但由于缺乏有关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的统计,所以在1888年之前,外商人寿保险公司不承保华人寿险,只承保在华外侨的寿险。
但是到1900年,上海公共租界的英籍和美籍外侨加在一起也不过3000余人,所以寿险公司承保华人客户是必然的趋势。但当时,无论外商、华商,寿险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都远远小于产险公司。
20世纪初,华资寿险曾一度兴起,但由于经营不善,停业者居多,1912年,吕岳泉总结以前华资寿险公司的经验教训,并向华东临时政府征询了意见。
这让夏钧很是重视,马上把吕岳泉请到了家中详谈,吕岳泉可以说是当前中国只精通人寿保险的业务员。
而夏钧目前急需一个保险公司,若无保险公司,工人以及从事农业生产的长工将没有人身安全的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东保险公司很快成立。
华安保险公司一成立,华东集团、中盛集团、华盛集团率先给所有员工购买了劳工保险,华东实业家俱乐部的十九名会员也纷纷给手下的员工购买了劳工保险。
由于这些夏钧扶持起来的新兴实业家购买了劳工保险,从而起到了模范作用,其他实业家接到通知后,纷纷也买了劳工保险。
为此夏钧让司法部出台的《劳工法》中规定,所有经营者都必须给员工购买劳工保险,就算是临时员工。三个月内不购买者,发现后给与双倍处罚。
《劳工法》中还规定,工人最低工资不得低于2元,必须施行8小时工作制,加班薪金加倍,使用黑工者将受到罚款。
对于那些企业来说,监督起来十分简单,宣传一下,那些没买劳工保险的工人自然会去举报或者找记者反映,监督难度较大的还是农村的那些长工。那些地主可能会有一些比较顽固。
由于春播之前夏钧做好了较为充分的准备,虽然在规划上稍显不够精细,但各种农作物的产量也都在掌控之内,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自然也就不会引发农产品价格下跌。
同时在今年的春播,那些农民、佃户若是没钱播种,可以向自治议会申请贷款,自治议会将上报所需的春播物资。
这样的政策可以说杜绝了地方上的高利贷,那些地主通常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聚敛财产。
春播时贷款给农民和佃户,到了收获的时候再连本带利的收回来,还不起就用地来还,自耕农的抗灾能力很弱,一旦碰上什么天灾病痛,基本上只能出卖土地。
现在政府以实物贷款给他们,半点利息都不收。整个华东自治三省的贫苦百姓现在都看得出,自治政府是一个为他们着想的政府,底气也足了起来。
若是碰上什么冤屈,被人欺负了,他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找政府,地方政府不处理妥当,他们就去上访,或者去找记者来,有多种渠道可以还他们一个公道。
这也得益于宣传部整天跑上跑下的宣传,各地宣传部基本上每隔个五六天就会到那些乡村去反映宣传片。
在这样的风气下,那些富户也不敢动不动就欺负人,那样随时可能惹上官司,地方上一般都不受贿,就算打点了,人家跑去上访一下,那后果将更加严重。
从年初开始,各地曝出的受贿案就达到了上百起,而这些受贿案大多数都是被那些官员在别人贿赂他们的时候揭露出来的。
那些行政人员多是从华东大学挑选出来的热血青年,此时一朝得到舞台,自然要将心中抱负好好施展一番,去贿赂他们不是找死吗?
现在夏钧高薪养廉,那些热血青年一心想着发展民生和经济,上任后带着人跑上跑下,无比卖力。
整个华东自治三省的行政气氛自夏钧修改了《刑法》,以及那次演讲之后,便开始向清廉、高效的方向发展。在各种监督制度落实下去后,基本上没有哪个行政人员敢乱来。
这些监督制度可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绝对是说到做到,而媒体在其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毕竟有些监督制度就算确定下来了,处罚机构庇护的话,也就等于是没有,而有了媒体的监督,那些处罚机构若是乱来,就将面临被曝光的危险,到时候委员长将对他们高举屠刀了。
地方上最热闹的项目此时就是修公路、修铁路、修水利,以及办教育。
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都有银行资本的身影,不过银行修的只是省级、县市级的公路和铁路,之下的乡镇级公路则是地方政府组织修建。
为了修路,夏钧在各地发起了募捐,同时还发行了债券。
教育方面,由于夏钧给教育部拨了巨款,各地的学校已经在抓紧修建,教育部也发行了教育彩票。
自去年开始,教育部就在加紧培训师资,自南北议和之后,教育部更是派遣了大量人员到外省去挖其他学校的墙角,反正学生、老师都要,来了都有补贴和比他们原先更高的薪水。
目前夏钧的财政状况大为好转,复兴币几个月内发行了四亿元,华东自治三省的市面上都开始使用复兴币,没有谁再去用银元。
复兴币精美方便,防伪能力高,没什么再愿意去用比较麻烦的白银了,白银大多流入了中央银行。
这时候,华东自治政府已经完成了纸币发行的初步过程,接下来就是增发纸币的时候了,夏钧第一步打算增发两千万元纸币,教育部再发两百万元辅币。
这两千万元纸币发行后,将用于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于增发货币上,夏钧目前比较谨慎,当前市场是并无货币紧缩的趋向,因此夏钧不敢发行太多纸币。
不过下次增发纸币应该就在夏收前夕,夏收之时华东自治三省农业产值将会暴增,到时候不发行货币的话,农产品价格将会下降,也就出现货币紧缩。
目前华东自治三省的工业因为夏钧用多方面的手段来刺激,所以工业发展也很迅速,工业产值一增加,货币也必须增发,否则出现货币紧缩。
是用来应对工业产值增加的,当前白银购买力在华东自治三省已经显得有些过高,多发行个一千万纸币可以解决这样的现象。
德国人的贷款方面,夏钧也将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去,就修公路和铁路,这都是有利润的。
到时候收一收路费,这些投资就可以收回。
就在这个时候,夏钧开始了他的下一步计划,那就是加大贷款数额。
此时中国的局势已经稳定了下来,夏钧手上的那些工厂、铁路都可以用来抵押,以换取到贷款。
夏钧再次让李盛国去和那些外国银行谈贷款的事情,夏钧有个很疯狂的想法,那就是把手上能贷的东西都贷出去。
另外这些贷款只贷款6年,因为6年后差不多就是第一次大战结束,第一次大战中,那是一个黄金发展阶段,那时候工厂将进入暴利时期,基本上这些贷款可以在这个阶段还掉。
如果此时能贷到巨额资金,那么就能为一战的爆发做准备了,钱越多,到时候捞得越多。
————
第一更到兄弟们,给力点啊
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巨额借贷扯皮
第五十二章 巨额借贷扯皮
为了贷款的谈判,夏钧开始清点自己的资产。
夏钧目前所拥有的资产很多,就华东集团来说,已经显得十分庞大了,涉及的领域从基础到零售都有。
其中华东银行以及钢铁、建筑材料、矿业这些领域最为庞大,造船、机械制造、化工等领域正在急速扩张。
为了能争取到最大额度的贷款,夏钧把刘锦山和李世霖二人找来,商谈用他们的产业去贷款。
他们的产业大股份都抵押在华东银行,意思也就是把他们抵押的那一部分再拿到洋人的银行去贷款。
两人并无异议,反正是政府贷款,他们也不怕夏钧还不了钱,真的把他们的产业卖了,毕竟现在华东自治三省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
对于一个合格的经营者来说,贷款连利息都赚不回来,那基本上没必要再做经营,何况到时候就算是亏损了,但就是用华东自治三省的税收也能还得起贷款,对于他们来说并无什么风险。
贷款要趁早,到了一战爆发前夕,外国资本将陆续抽回本土以应对战争,到时候各银行对贷款的事情就没什么精力来应付了。
同时袁世凯也要贷款,所以夏钧也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夏钧自然不会把宝贵的资金全部贷款给袁世凯,只是在旁边插一脚,让外国银行降低条件,否则袁世凯与六国银行的谈判只能是节节败退,最终便宜了那些银行。
按照夏钧的指示,李盛国开始重点接触英国银行和比利时银行,这两个国家的银行在中国实力最强。
比利时银行可以说是非常活跃的一家银行,而且贷款的政治性目的较低。
而之所以找英国贷款,那是因为夏钧的很多产业都在英国人的势力范围只内,其中最多的就是华东矿业公司的矿产多在英国人的地盘上。
因此夏钧需要贷款,一旦和英国佬撕破脸,夏钧不介意不还这笔钱,另外二战中英国是最大的买家,夏钧可以通过出售货物的方式来还清贷款。
……
华东矿业公司此时已经在澳大利亚买下了众多地皮,并且拿到了这些地皮中的探矿权,为了开采这些矿产,华东矿业公司开始在国内招收矿工到海外去挖矿。
由于华东矿业公司的挖矿机械都是夏钧直接从兑换平台上兑换的,因此都是十分先进的机械,矿工的劳动强度并不是太高。
而且到澳大利亚、南非等地去挖矿,每个月薪金不低于4元,这比国内的薪金高出一倍,为此华东矿业公司很快招募到了众多矿工。
首先开挖的是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一处大型铜矿,这处铜矿经过勘探后,储量起码在400万吨以上。
澳大利亚的铜矿73集中在南澳州,这片地区的铜矿已经发现了近半,但依旧有近半没有被人们发现。
其次是昆士兰州,占11%;再次是新南威尔士州和西澳州,分别占9%和6%。而整个澳大利亚的铜矿储量为7780万吨,占世界铜矿储量的12左右。
华东矿业公司已经开始购买这些土地,其中购买的主要地区位于南澳州,这里是澳大利亚最发达的地区,而且这里的探矿最为频繁,不早点把这些地方的地皮买下来,并且获取探矿权的话,这些矿产将被别人买去。
因为华东矿业公司是先将土地买下,再获取探矿权,因此土地价格很低,若是先探矿再买地,那么土地价格将飙升数百倍。
为此华东矿业公司节省了巨大的成本开支。
在计划开挖东南部的铜矿时,华东矿业公司已经计划在西部的皮尔巴拉地区建设一处大矿场。
奥大利亚各州均有铁矿,最多铁矿的州是西澳。西澳拥有后世澳全部已发现铁矿资源的90%,主要集中在皮尔巴拉地区(Pilbara Region)。该地区共有13个矿场。
在皮尔巴拉地区地区建设矿场,还得修一条铁路,就资金上来说,华东矿业公司已经有足够的资金了,现在只少工人。
工人到了澳大利亚,家人也可以一起去,华东矿业公司将成为华东自治政府向澳大利亚移民的急先锋。
20世纪初的澳大利亚的人口依旧不多,此时澳大利亚的人口只有大概450万人左右,不过澳大利亚此时正在施行所谓‘白澳大利亚’政策,曾出台过种族移民限制法案,不过没有通过。
后来出台了语言限制法案,即不会说英语的全部不允许移民澳大利亚,最后一个测试者是1909年的一个记者,那名记者因为精通5种语言,显然最高兴的就是他,而这位记者之前在爱尔兰因为不具备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而被流放。
目前澳大利亚已经取消了这些制度,华东自治政府因此可以向澳大利亚进行移民。
夏钧在对澳大利亚的移民上很低调,不过却把这个事情当成国家战略来做,现在澳大利亚的人口还很少,只要持续不断的往澳大利亚进行移民,那么未来就可以掌控澳大利亚。
在向澳大利亚移民的同时,夏钧也在向澳大利亚走私军火,并且派遣职业军人潜入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国家很大,而且人口很少,想要向澳大利亚走私,只要动点脑子都没什么太大的难度。
澳大利亚当局若是采取什么手段来限制和排斥华人的话,澳大利亚的华人马上可以进入暴动状态。
同时华东矿业公司在菲律宾以及南非的镍矿和铬矿也进入了矿山建设阶段,对这两地的移民这简单许多,不过夏钧并不准备想南非移民,而是集中精力往南洋、澳洲移民,南美洲也是他移民的方向之一。
光复会的网络也充分利用了起来,夏钧一边向菲律宾移民,另外也向南洋各地走私军火,并且派遣了一些职业兵潜入南洋各岛,对南洋的华人进行武装训练。
从南洋、澳大利亚来的那几百名年轻人还在训练之中,因此没有把他们派回去,要把他们派回南洋和澳大利亚,起码还得训练两年。
往南洋的移民目前仅限于菲律宾,因为华东矿业公司只在菲律宾经营商业。
不过今后夏钧对南洋的投资将扩大,各公司都将向南洋方向发展,到时候就是大量向南洋移民的时候。
……
李盛国与那些外国银行的谈判进行得有的顺利有的不顺利,其中最顺利的毫无意外是比利时银行。
比利时人在中国的贷款非常活跃,陇海铁路和京汉铁路就是他们贷款修建的,比利时人对于华东集团的诸多产业都比较眼馋。
其中最为眼馋的就是华东集团的制药造公司,以及华东自治三省的那些正在修建的铁路。
双方的谈判顺利的地方就在于比利时人没有附加的政治条件,他们仅是要东西抵押而已。
很快李盛国就与比利时银行达成了第一笔商业贷款协议,即华东银行将修筑的两条铁路主干道的股份抵押给比利时银行,以换取800万英镑的贷款,也就是将近9000万元。
铁路是很值钱的,不过就修福建——江西——浙江三省的两条主干道行,并没有花费这么多钱。贷款利息仅3。5厘,因为这是一笔中期贷款,仅贷款6年,因此利息比长期贷款要低一些。
而在与英国的汇丰银行的贷款商议上,英国佬开始扯起条件,李盛国随即以与拒绝,转而向其他银行进行贷款谈判。
英国汇丰银行见此情况,并得知华东集团已经与比利时银行签订了一笔贷款后,马上放弃了政治条件。
因为他们已经认定,这只是商业贷款。虽然华东集团与是华东政府的首脑的产业,但其性质是不同的。
华东自治政府显然不缺维持统治的钱,提条件的话,永远没有可能谈成生意,毕竟没有捏死对方的要害。
双方很快又谈了起来,英国汇丰银行很快看重了华东银行的股份,此时华东银行发展迅猛。
英国汇丰银行提出,只要华东银行的股份抵押给他们,就可以向华东集团贷款1000万英镑。
英国佬开出了一个很高的价码,不过李盛国并不同意以华东银行的股份进行抵押,华东银行此时的业务正在疾速上升,而且华东自治政府的所有存款都是放在华东银行,华东银行还有很大的升值潜力,现在把股份抵押出去不能谋取最大的贷款。
李盛国主张以那些工厂做为抵押,而不抵押股份。这样等集团下面的各企业扩建工厂时,有能把工厂拿去抵押,而用股份抵押只是一锤子买卖,自然是很不划算的。
各国银行在谈判之中,对华东集团提出的中期贷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因为华东集团的各工厂的盈利状况非常良好。
显然这是一笔亏不了的业务,就算他们还不起钱,吞下这些工厂就更加赚钱了。
多国银行接着便进入了扯皮阶段,贷款可以,利息,以及工厂估价方面双方都还有分歧,必须把这些分歧解决了再说。
这些银行自然是想把用作抵押的工厂的价格压低,同时想把利息提得高一些。
不过在利息上还算好,毕竟是中期贷款,再怎么提也提不到哪里去,至于工厂估价方面,则有得扯的了。
听了李盛国的报告,夏钧觉得应该搞出一些动作来,以继续提高一下身价。
——————
第二更到兄弟们,呼唤月票推荐票
第一卷 第五十三章 夏钧的阴谋
第五十三章 夏钧的阴谋
由于辛亥**以来中国内部及列强在华争夺的形势的变化已使原定1912年春发行的币制实业借款不可能发行,因而四国银行团更急欲承揽对华新贷款。
因此汇丰、花旗、德华、东方汇理四家银行都在和华东集团的商业贷款谈判,就这些银行看来,华东自治政府的实力才是中国最强的,同时也是一个很老实的势力。
统治中国的代理人依旧是袁世凯,不过华东自治三省盘踞华东自治三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给华东集团贷款是他们可以接受的,而汇丰银行在这方面有一些忧虑,因为当前英国的商品垄中国市场,但华东自治政府的那些工厂所生产出的产品目前正在和英国的商品在市场上激烈的拼杀。
英国人所垄断的商品以纺织品、钢铁、煤炭为主,加上庞大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