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兆佳氏已经张罗了一段日子,同如慧那边也打了招呼,如何肯就这样罢手?
她将手中的烟袋锅子往炕桌上一撂,皱眉道:“这叫什么话?难不成儿媳妇开得饽饽铺子,我就开不得?就算她铺子生意再好,还能将四九城地生意都包圆了,做啥要避讳?我可是应承了如慧,要分她二成做铺面租金同花粉钱。这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还能收回来不成?早先没分家时,因儿哥媳妇是个格格。我这做婶子的也只得恭敬着;这如今都分家了,为甚还要瞧她的脸色过日子?”
曹颂见母亲一意孤行,摇头道:“母亲,儿子也大了,外头地事儿也没有老让母亲操心的道理。且等等看,明儿我叫熊仁去东四牌楼那边看看,说不定能寻到什么赚钱的买卖。”
兆佳氏皱眉道:“这可不是孩子话?这做买卖是这容易的?我早先也寻思过绸缎庄,比这饽饽铺子体面。不过货物珍贵。又压本钱,还得专门使人往苏杭进货,太费周折。”
曹颂说了半晌,见母亲仍是如此,使劲地握了握拳,道:“不管怎样,这饽饽铺子不能开。要是母亲实在想做吃食生意。就开饭庄子或者茶馆。这吃饭喝茶的人,怎么也不会比吃饽饽的人少。”
兆佳氏犹豫了一下。还要开口说话。
曹颂已经拿定了主意,不让母亲开点心铺子,怕她再唠叨,就转了话茬,道:“弟妹呢,怎么不在母亲跟前立规矩?”
兆佳氏随口说道:“你表妹身子不好,是我吩咐她不用整日过来的。”
静惠从未在曹颂身边抱怨过什么,但是成亲一月来,每天天不亮,她便起来,到兆佳氏身边侍候;一直熬到夜深,才能回自己屋子。
曹颂虽晓得这是规矩,但是瞧着媳妇小脸熬得瘦了一圈,也是不由地心疼。
“不患寡而患不均”,曹颂原想开口请母亲也多照看些静惠,但是话到嘴边,却又止住了。
因隐瞒着静惠地身份定下亲事,已经使得兆佳氏恼得不行。
静惠的嫁妆还算体面,富察家那边也真当了亲闺女待似的,这“作单九”、“作十二”、“作双九”都使人送了礼来瞧静惠。
尤其是做“双九”的时候,甚是隆重,还专程使人来接了静惠与曹颂过去吃酒。
兆佳氏看在眼中,心里算是舒坦了不少。虽说平日对静惠不亲近,但是也没有刻意刁难。
就算是有什么埋怨的,她也不过是背着静惠,单独同曹颂唠叨两回。
曹颂算是怕了母亲,不愿她多心,怪罪到静惠头上,所以替媳妇求情的话也咽下,道:“母亲,等过两天,我送静惠回岳父家住对月吧,前几天在三姐姐府上碰到岳父,岳父还提及了此事。”
兆佳氏听了,犹豫了一下,道:“后儿是你生日,大后天的话,是不是太赶了?到了二十六,就是你兄弟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曹颂道:“听岳父的意思,岳母已经念叨了几回了。我们成亲在老三他们头里,也没有在他们后边住对月的道理。就定在大后天吧,明儿使人告知那边府里。”
听着丈夫与婆婆说话,静惠始终是眼观鼻,鼻观心,安静地站着,半点没言声。
兆佳氏扫了媳妇一眼,心里有些不舒坦,实见不得她这番规矩样子。
这番规矩是够了,但是木头桩子似地,没有半分伶俐样。看着也使人觉得闷。
说也奇怪,早先儿子没说亲时,兆佳氏心里盼着找个初瑜这般脾气品貌的,温顺贤惠,使人省心。
待静惠进门。样样守礼,使得人挑不出差错来,兆佳氏却是不稀罕了。
她还是觉得媳妇要爽利大方些才好,要不然这样整日低着头,也不晓得其想些什么。
只是儿媳妇这般“规矩”,兆佳氏是爱面子的,自然生怕被小瞧了去。也端着架子,有板有眼地做起婆婆来。
现下,曹颂既提起要回送媳妇回富察家“住对月”,兆佳氏也想不出理由拦着,便不情不愿地点点头,道:“嗯,就这样吧……”
话说出口,兆佳氏便有些后悔。
这一个多月以来,家务琐事都交代静惠,她不过是翻翻账册。吃口烟,日子甚是省心。
想到这个,她又道:“……左右亲家离咱们家不远。往后走动起来也便宜,不必非要住满月。住个四天或者六天的,便回来吧……”
康熙微颤抖的左手,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
虽说不愿承认,但是他却无法欺骗自己个儿。
所谓的“万岁万岁万万岁”,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这世间哪里有不死的帝王?
康熙终究还不死心,伸出手去,抓炕桌上地御笔。
摸到笔杆的那刻,他的心不由地提起来,全部精神集中在眼前这尺长地御笔上。
别说是拿起,就是连合拢手指,连抓住笔杆都不能。
康熙没有放弃。用右手握着左胳膊。尽量让自己的左手使上力气。
不过是徒劳罢了。
折腾了好一会儿,他额上已经满是薄汗。左臂也筋疲力尽,无力地垂了下来。
康熙地心里说不出的悲愤,微微地阖了眼睛,像是老僧入定似的,一动不动。
过了半晌,他才睁开眼睛,已经是收去了之前的沮丧,回复帝王的威严。
炕桌地右上角,摆放着一个已经阅过地折子,是内大臣傅尔丹方才送来地。
盯着那折子,康熙原本威严地脸上露出丝嘲讽来。
少一时,就见魏珠躬着身子进来,俯首道:“回禀万岁爷,十四阿哥同二贝勒到了,在门外等候着。”
康熙没有立时叫见,而是开口问道:“魏珠,朕问你,近日九阿哥可是又往你外宅子送了礼?”
魏珠虽说名分上是乾清宫副总管太监,但是因总管太监自梁九功获罪后一直出缺,所以他实际上已是御前最得用的内侍。
这几年,巴结魏珠,给他送礼的人不可胜数。
魏珠是从小太监做起的,亲眼见证了梁九功的失势,心里自然是加倍小心。
外头的事儿,件件回禀皇帝主子;御前的事儿,却是甭管是金子银子,还是亲王皇子,也肯也不肯多说一个“字”。
这番“忠心”,康熙自然受用。
他身为帝王,高高在上,所能看到的、听到的,也是有限。
魏珠从外头听来地官员绯闻、市井闲磕,禀到康熙耳中,倒是也让他觉得新奇有趣。
因此,他便让魏珠放开手脚,该收礼就收礼,该吃请就吃请。同时,还有个用意,那就是借着魏珠这颗试金石,让那些心怀叵测的人自现行迹。
魏珠听了,连忙跪下,回禀道:“回万岁爷,元宵节前九阿哥使人往奴婢那边送了五千两银子。奴婢在宫里当差,并不晓得此事,昨儿才得了外头的消息,正思量着请示万岁爷,这银子收不收呢。”
“五千两……”康熙沉吟着,道:“同年前九阿哥给你地,加起来足有一万两……”
九阿哥的爵位是固山贝子,年俸银一千三百两。
“真是让朕见识了,手足情深么?”康熙瞧了瞧自己的左臂,想到自己已经老迈,阿哥们却是正值青壮,心里不由地烦躁起来。
他微微皱起眉,抬起右手,冲魏珠摆了摆,道:“传他们两个进来。”
“!”魏珠应着,起身退了出去。
乾清宫外,十四阿哥与弘皙两个,已经是等得有些心焦。
二阿哥虽说被圈进,但是弘皙却因康熙的宠爱,移居在阿哥所。不管对儿子如何恼,康熙对这个皇长孙却仍是温煦如昔。
弘皙年过弱冠,已收起年少轻狂,变得谨言慎行起来。
这些年的变故,也使得他明白了,一切都是虚的,只有祖父的荣宠是真的。
只有登上那把椅子上地人,才有权利决定别人的生死荣辱。
不管心里盘算什么,弘皙的脸上半分不显,浮着谦卑的笑意,低声同十四阿哥寒暄。十四阿哥应付着,心里也是猜测不已。
年前年后,每次到御前请安,他多半都能看到弘皙在。
虽说皇父待他也是温煦,但是同对长孙那种慈爱却是不同。
想着弘皙平素卖乖,给康熙磨墨啊,捏背什么的,十四阿哥心里实是腻歪得很。
天家无父子,就有祖孙了?
弘皙所图的是什么,皇父这般作态,所为何来?
是感念元后情谊,对废了两次的二阿哥又生出怜悯之心,爱屋及乌关心长孙;还是因年岁大了,想要亲手再调教出一个储君?
昔日,明太祖在太子过身后,二十余子不立,立了皇孙,引发了“靖难之役”;皇阿玛,您要是生了这个念头,就不怕重蹈覆辙么……
十四阿哥想到此处,望向弘皙地目光有些异样……
第十卷 游龙舞 第五百一十六章 制衡
望着进来的十四阿哥与弘皙,康熙的心中,不可遏止地生出一股妒意。
挺拔的身姿,浓密的须发,二十多岁,再也回不去的青壮年数。
十四阿哥是二十七年生的,今年二十八;弘皙是三十三年生的,如今二十二。
四十年前,当自己个儿二十二时,在做什么?康熙的目光变得迷离起来。
那年,“三藩之乱”已经是第三年,战争形势不容乐观。
年末,二十二岁的帝王立了皇子胤为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颁诏朝野,加恩肆赦。
立一岁半的嫡子为太子,除了为了悼念死去的发妻,主要还是情势所迫。
战败的折子不断,康熙心里已经有了御驾亲征的准备。
在太皇太后与满朝文武的百般阻拦后,康熙始终未能如愿……
等到了十四阿哥这个岁数,三藩之乱已经平定,他第二次做鳏夫,太子就傅,以大学士张英、李光地为师……
沉思间,就见十四阿哥与弘皙已经跪下,道:“儿臣(孙儿给皇阿玛(皇玛法)请安。”
康熙收回思绪,视线从十四阿哥脸上扫过,落到弘皙身上。
太子就随他,弘皙肖似其父,容貌同康熙也有几分相似。
想着已废的太子,康熙望向弘皙的目光就变得柔和起来。
他心里叹了口气,冲两人摆摆手,道:“平身吧,坐下说话。”
十四阿哥与弘皙应声起身,魏珠忙带着个小太监,送两只凳子过去。
十四阿哥与弘皙老实地坐了,康熙思量了一回。对十四阿哥道:“听说八阿哥病了。明儿你领两个太医,代朕过去瞧瞧他。
十四阿哥甚是意外,在袖子中的手已经紧紧地握成拳头。
自打去年十一月“毙鹰事件”后,八阿哥受了好一番申斥,过后一直“抱病休息”。
如今,皇阿玛却是想起他来,莫非是李光地那老家伙倚老卖老,又在盛赞八阿哥为“贤王阿哥”,使得皇阿玛变了初衷。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m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39威望:162345 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4 10:15 只看该作者
230 # 。
看着十四阿哥神情有些不自在,康熙心中的阴郁却似好了许多。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就算是骨肉天伦,也不是能想热乎就热乎起来的。
应付了两句,康熙便对十四阿哥挥挥手,道:“跪安吧,别忘记朕交代给你的差事。
十四阿哥应声起了,心里却是有些狐疑不定。看了弘皙一眼,退出屋子。
屋子里除了康熙,只剩下弘皙一个,魏珠等内侍已经被康熙打发出去。
屋子里一片静寂。康熙看着自己的长孙,没有言声。
弘皙只觉得自己地小心肝“扑通”、“扑通”地,像是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
为了掩饰那一丝慌乱。他仰起头来,满脸诚挚地说道:“皇玛法,孙儿瞧着您清减了。现下正是冬春交替之时,使得人困乏,要不容孙儿尽尽孝心,陪皇玛法出去溜达溜达?”
康熙的脸上露出笑意,瞅了弘皙一眼,缓缓地点了点头。
他从炕上下来,道:“走吧。”
弘皙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见康熙应允。半响才缓过来,忙起身应道:“孙儿遵旨。”
祖孙两个。一前一后出了乾清宫。
守在暖阁外的魏珠见万岁爷要出去,忙抱了件披风跟上。
康熙系了披风,让魏珠远些跟着,自己则是带着弘皙大步流星出了乾清门。
出了乾清门,他脚步缓了缓,左拐进了景运门。
弘皙看着祖父挺得直直的后背,心情甚是复杂。
要是祖父没有这样“老当益壮”,那他的阿玛还会在做了三十余年皇太子后被罢废么?
不知不觉,他随着康熙走进一处宫苑,却是不禁神色大变。
这空荡荡的,没有半丝鲜活的地方,正是已经闲置三年的东宫毓庆宫弘皙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曾以为自己会是这里未来的主人。如今,却已经是沧海桑
在弘皙愣神的功夫,康熙已经穿过祥旭门,进了毓庆宫地第二重院子。
弘皙连忙跟前,脑子里却已经是空白一片。
康熙止了脚步,抬头看了看第二进正殿上悬挂的匾额,不由地叹息一声。
这边的宫殿,是康熙十八年在旧宫的基础上,为皇太子修建的。
这一声叹息,落到惊疑不定的弘皙耳中,却仿若是天籁之音似地。
他的眼睛立时明亮起来,强压抑住心中的狂喜。
皇玛法这般感怀,是不是对阿玛存了不忍之心?四十多年的父子亲情,岂是说抹杀就能抹杀地?
晚霞漫天,红光蔽日,就算是至高无上的帝王,也要日落西山之时。
这天下,总要传承下去。
他却是忘记了,那被圈了七、八年的素有“勇武”之名地大阿哥、那从最得宠的皇子到落魄的闲散宗室的十三阿哥,也都是皇帝的儿子。
康熙确实在感怀,却不是为了二阿哥,而是为了自己个儿。
早就晓得,皇帝是“孤家寡人”,坐在那把椅子上,这臣子万民都匍匐在他的威严下。
稚龄登基的帝王,对于常人的亲情,心里多少存了念头吧?
因这个缘故,他才能打心里恭敬孝顺嫡母大半辈子,重视这份“母子之情”;才能在想起元后时,难过的彻夜难眠,就是放不下那份“夫妻之义”;宠爱几个年幼地阿哥,疼惜弘皙这个长孙,心里也是盼着自己能享受“天伦之乐”。
却是如梦似幻。带着帝王地面具。已经分辨不出那些是真心,那些是刻意。
帝王荣宠,有时会成为嫉妒的靶子,要预备迎来各方地暗箭……
在京里什么消息传的最快?
毫无疑问,自然是宫里地消息。宗室王爷、文武百官,但凡有点权势地,谁的“眼睛”是瞎的、“耳朵”是聋的?
生死荣辱都系于皇帝身上,对于御前的风吹草动,众人当然格外关注。
到了掌灯时分,那些“手眼通天”的人家。差不多都得了消息,“申正二刻(下午四点半),万岁携长孙弘皙出乾清宫,至毓庆宫,酉初三刻出”。
这一夜,却是有多少人辗转反侧。多少人思虑重重,多少人游移不定,多少人心生怨尤……
京城是非,却是暂时与口外奔波的曹无关。
经过了两天的跋涉后。正月二十三晚,曹这一行人,终于到抵位于哈喇尼敦井的太仆寺左翼牧场。
外哈喇尼敦井这边的左翼牧场。方圆六百里;位于齐齐尔罕河右翼牧场,方圆四百里。
用了五、六天地功夫,曹才将两处牧场的几个牧点都巡视清点过。
这里牲口的折损,要比曹想象中的还严重。
成年骡马、骟马倒毙数达到两成,这两年新孳生的小马则因缺少草料,加上暴雪冬寒,折损过半。
太仆寺牧场如此,那八旗牧场,有的比这边还靠北。只怕雪灾会更明显。
牧场账册同实际牲畜数。有几家是相符地?
就是太仆寺这边,曹也是心知肚明。实际牲畜处与账面上,本来的缺口也有近一成。
这一成,由察哈尔都统、两翼牧场总管、太仆寺各级官员瓜分,这也是太仆寺衙门的惯例。
虽说对于这样行为,曹心里反感,但是也没有想着去改变。
左右又不是占他的便宜,何必费力不讨好,将上下人等都得罪了?
与其他牧场相比,太仆寺牧场还算是体面地。听说八旗牧场那边,吃马匹“空额”的,有达到二三成的。
如今,冻毙地牲畜有两成,加上之前的空额,实际上太仆寺牧场里的马匹尖减了三分之一。
要想再恢复到雪灾前的牲畜数量,怕是需要三、五年的光景。
太仆寺牧场如何,其他八旗牧场,牲畜的数量,能剩下账面的五成已经是不错。
朝廷牧场的牲畜,由国家掏银钱饲养,多是膘壮毛长,尚且如此,何况那些寻常牧民?
像巴图家那样,倒毙了牲畜,生计困难的,不晓得有多少人。
现下还好,有冻肉能果腹,待到过两个月,冻肉吃尽,饥荒不可避免。
虽说漠南蒙古被朝廷视为内蕃,但是并不代表朝廷能视蒙古人为子民,要不然也不会有灭绝人性地“减丁政策”。
“减丁政策”,就是限制蒙古各部人口地滋生。
在各部人口达到一定上限的时候,就要超出地丁口进行屠杀。
为了保持朝廷“仁义”的面孔,直接“屠杀”的时候并不多,多是以战争时,驱使蒙古八旗为前站或者挑拨蒙古内部争斗为主。
经过几代人的联姻,如今掌握蒙古各部大权的诸王贝勒,多是爱新觉罗氏的外甥儿、外孙。
他们是贵族,每年受到皇帝的赏赐与召见,过着日益奢靡的生活,自然不会担心自己被“减丁”。
曾经称霸草原的蒙古人,就这样磨去了狼的血性,成为忠心于满清朝廷的顺民。
坐在灯下,想到蒙古人的处境后,曹拿出其木格送的那枚狼牙,寻思想个什么法子,帮助巴恩一家度过难关。
至于其他的蒙古人,曹却是生出无力感……
只要能坚持过小半年,熬到六、七月,水草肥美,草原上生机勃勃,野兔在草丛中跳跃,黄羊在欢实的奔跑就好了。
就算熬不到六、七月,毕竟是牧民,与侍候庄稼的农民不同,还有牲畜可以宰杀,勉强活着应不成问题。
虽是饿不死,却是失了去谋杀的牲畜,要是还想活命,便只有卖身为奴了。
那些蒙古贵族,除了自己驱使这些奴隶外,有的时候还私下买卖部分人口到关里。
京城的人市儿上,一个青壮蒙古奴隶不过十来两银子,孩童价钱减半。
蒙古人力气大,性子憨厚,好驱使,一般的在旗人家都愿买两个回家使唤。
在那冻死健马的暴风雪中,要是没有巴图的热情与慷慨,曹一行许就是要丧身塞外了。
虽说只在巴图家歇了一晚,吃了两顿饭,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救命之恩。
曹的为人行事,是不求闻达天下,但求无愧我心。这活命大恩,自然牢牢记在心上,寻思要好生答谢才是。
曹正想法子,就听门外有人道:“公子,歇了么?”是魏黑的声音。
“没呢,魏大哥快请进。”曹放下狼牙,一边应着,一边起身开门。
魏黑拎着一个皮囊进来,举到曹面前,笑道:“这两日公子见天在外头跑,小心染了寒气,还是喝两口酒驱驱寒、解解乏再安置。”
“那感情好,正好同魏大哥喝两盅……”说到这里,曹看看窗外,已经是漆黑一片:“只是夜深了,别折腾厨房那边了,咱们就着肉干喝。”
说话间,他招呼魏黑在桌边坐了,又将装肉干的口袋取了,搁在桌子上。
魏黑已拿了两只青瓷茶盏,满满地倒了两杯酒,一杯送到曹面前,一杯自己个儿端了:“公子快喝两口,方才这酒囊搁在老黑那屋炕头烙了半天,正热乎着。”
曹笑着端起,送到嘴边,饮了一口。热乎乎的酒水顺着喉咙咽下,烧得人火辣辣的,只觉得浑身立时暖和起来。
“好烈的酒!”曹倒吸了口气,瞅着杯中酒道。
“是啊,这是崔飞在张家口贩卖的酒。别说,虽是王府的买卖,倒是不吭人,这酒地道,没有兑水。怨不得他们家生意好,听说每年贩酒剩下的银子,就有数万两。”魏黑喝了一口酒,说道。
“每年数万两银子么?简王府,家资很是富足啊……”曹沉吟着,脸上渐渐露出笑意,方在积在心头的忧虑已然烟消云散……
第十卷 游龙舞 第五百一十七章 罪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