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3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算子给宗人府赚了,也不过是给各个王府多了些零花银子,使得他们越发花天酒地罢了,民与国无益。
若是等到四阿哥登基,再来操作此事,却是事半功倍,利在当下。
见曹颙不吭声了,十七阿哥怕他灰心,笑了两声道:“许是我杞人忧天了,洋人能有多大地能量,还能将咱们大清国的金子都兑光了不成?说起来,若这个也是来银子地好主意,宗人府那边折腾一遭,也够几年花销了。”
曹颙讪讪道:“是臣想得太简单了,若不是四爷与十七爷想到此处,怕是臣就要成大清的罪人了。”
四阿哥看着曹颙,正色道:“你虽年纪小,但是已经身在显位,往后还是寻思妥当些,省得落了口舌事端。”
“是,谢四爷教导,曹颙记下了。”曹颙闻言,已经站起身来,垂手应道。
见曹恭敬听训,四阿哥心满意足,对十七阿哥道:“十七弟好生休养,衙门里事儿多,我先过去瞧瞧,改日再来看十七弟”说着,已经起身。
十七阿哥闻言,忙跟着起来,同曹颙一道,将四阿哥送到门外。
直到四阿哥走远,十七阿哥才松了口气,回头瞥了曹颙一眼,低声道:“孚若,不只你怕他,我也怕。一个眼神过来,真是让人跟着心惊胆颤,说起来真是奇了,就是早年二阿哥没有被废前,我也没这么怕过。”
曹颙听了,也不好随意评判那位什么,只好含糊道:“许是因四爷瞅着严肃的缘故。”
“是么?”十七阿哥想不什么,也就不再去想,对曹颙道:“孚若,那个金子兑换银是有瑕疵,但是已经够厉害了。你也不必太苛求,同简王爷说说,让他自己个儿拿主意吧。说起来,这外头地金子本就有限,只有各个王府的银库里还存了些。要是能让他们将金子拿出来,赚钱供他们自己开销,不用再指望朝廷恩典,也算是大善。”
曹颙点了点头,道:“晓得了,简亲王已经催了好几遭,我也实是没有别的法子了……”
*
前门,稻香村,内堂。
韩江氏坐在书案后,看着这个月的采购账目。
因要到中秋,采购的原料多,花费了不少银子。幸好因饽饽铺子多,需要的量大,每种又是使人在产地购买,少了中间的环节,而且还都有讨价还价地余地,算起来上等材料的价钱,也并不比普通材料的贵多少。
如此一来,既保了饽饽质量,又保障了利润,使得铺子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按照每年地例,端午、中秋、年,是饽饽铺子生意最好的时候。端午节前不过大半月地功夫,铺子里的银钱收入,就相当于过年后几个月的收益。
如今,将到中秋,韩江氏这边虽没想着要轰轰烈烈的,但是也寻思趁机多赚些银子。
她正看着账目,就见贴丫鬟小喜进来报:“姑娘,曲师傅来了。”
江氏撂下账册,道:“请他进来。”
应声出去,少一,跟着小喜进来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穿着白色粗布连襟围巾,手里端着铁盘,里面放着烤得金黄色的月饼。
这师傅,是当初稻香村没开业前,韩江氏专门使人从苏州高价请来地。是苏州城里最好的点心师傅,早年圣驾南巡时,他还曾被传召过去供奉御用饽饽。
讲好地价格,是年俸三百两,加上年底的红利。
这个价钱,是其他点心师傅地十倍。
却也是物有所值,现在其他几个铺子里的主力师傅,多是曲师傅地徒子徒孙。
也是为了笼络曲师傅,也为了防止其他人家挖人,他们全家都迁到京城,由曹府使人给他们落了旗籍,成了曹家的户下人。
曲师傅没有继承他手艺的几个儿孙,则在曹府那边当差。曲师傅也是卖力气,稻香村不少新推出的饽饽,都是他这边琢磨出来的。
韩江氏早就有话,各个铺子的点心师傅要是能琢磨出新的饽饽品种,又能卖得好的,就给二两银子到二十两银子的奖赏。
单说这一笔银子,曲师傅每年赚得就不只百两。
屋子里,一时间都是月饼的香味儿。
“烤好了?”韩江氏站起身来,看着盘子里的月饼道。
曲师父将铁盘子放下,道:“每套八枚月饼,一主七宾,每种馅料都不同,正合七星捧月之势。”
韩江氏听了,冲小喜点点头。小喜已经从边上的柜子里,出去一个檀木子。
上面挂着铜锁,小喜掏出钥匙,将锁打开,里面是一套银盘子、银刀、银筷子、银叉子这些。
小喜拿了银盘子过来,用银刀将一块切了三刀,随后用银叉子插了一块,送到韩江氏面前。
这瑰花馅料的,里面的玫瑰花花香宜人,外头的月饼皮也精致,真是香味俱全……
*
曹府,校场。
七娘已经练着好几路拳,额头上汗津津的,却丝毫没有歇着的意思。
她是早晨出的门,大中午的也不见回来,香草有些不放心,就找了出来。
见她在太阳底下晒着,浑身热腾腾的,香草忙上前两步,道:“这是一直在这头?虽然立秋了,秋老虎也厉害,快歇歇,别在日底下晒坏了。”
七娘小脸绷得紧紧的,全没有往日活泼劲儿。虽是依言止了拳脚,却是怅怅地不做声。
“这又是同谁拌嘴了?”香草一边拿出帕子帮她擦汗,一边说道。
七娘伸出手去,一把搂住香草的腰,将小脑袋瓜子埋在她怀里,闷声道:“香姨,快到七娘生日了,爹爹怎么还不回来?”
虽然平素活泼,到底是个孩子,说到最后,她就带了哭腔。
香草成亲多年,这些年就盼着添个一男半女,结果造化弄人,始终未能如愿。自打七娘过来,她就当七娘是闺女待的。
现下见了七娘难受,她也不忍心,摸了七娘的头发道:“你爹不是办差事去了么?七娘的生日,姨给你操办。想吃什么好吃的,跟姨说,姨给你淘换去。”
七娘抽了抽鼻子,哽咽着道:“要不七娘陪着香姨去上香吧,保佑来年给七娘添个干弟弟。”
香草听了,拍了下七娘的脑门,道:“到底是姑娘家,什么话都说,也晓得臊,看谁家敢要你媳妇。”
七娘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道:“七娘才不嫁,怪没趣儿的,还是练拳好……”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九十一章 春华(上)
河南府,知府衙门,曹宅。
曹项撂下手中的家书,看了看厅上带着丫鬟摆饭桌的绿菊,心里叹了口气。
信是曹颂写来的,其中提到给他订了将军府格格为正妻之事,还提及月底前要下大定,八、月就要送嫁之事。
对于这个结果,曹项心里已经准备。自从上个月晓得董宫女被说给小五后,他就晓得自己婚期将近。
虽说他与小五年纪都不大,但是有董家孙女在那里。
一方是内务府贵,一方也是内务府世家,两家结亲,也算是门当户对。
只是,这却违了曹项的初。
他原以为,了这外放三年,婚期就要推到三年后。这其中,让绿菊生下一男半女,加上她二房的身份,就算新人进来,也会客气些。
没想匆匆忙的,亲事就尘埃落定,而且还是高攀了宗室格格。
满姑娘脾气,曹项不是没见过,想起嫡母的做派,他不禁后背凉。
只是长兄如父。家里给说下地亲事。也:有他说话地余地。
一时间。曹项颇为力。
眼前这一切美好生活。竟像是水中花、镜中月似地。
“爷……”绿菊摆好了饭桌。还不见曹项过来。走到门口。房这边笑道:“方才爷不是嚷着饿了么?怎么这会儿又不着急了?”
曹项起身。脸上挤出几分笑道:“听说买了盒子菜了?师爷那边送去了?”
“今儿三伏呢。除了盒子肉。还炒了韭黄鸡蛋。还有青椒肉丝。师爷那边已经使嬷嬷送过去了。酒也温好地。爷就放心吧。”绿菊笑着说道。
曹项到了西屋,就将炕桌上已经摆得满满当当的。
有丫鬟端着热水,曹项净手后,到炕边落座。除了韭黄鸡蛋、青椒肉丝是家里厨房炒的,其他的都是买的盒子菜回来切丝,有肚丝儿、猪耳朵丝儿、酱口条、烧牛肉等。
旁边的白瓷盘里,放着一叠,还有个海碗,装着绿豆汤。
绿菊亲手给曹项盛了一碗汤,送到他跟前,道:“熬了半晌,爷尝尝。只是没有冰,要不然喝着就更自在了。”
曹项喝了两口,点点头,道:“味道不错,只是这色儿怎么瞧着跟京城的不一样?”
绿菊笑着说道:“哪里能比呢,咱们府里专管熬绿豆汤的黄嬷嬷是在灶上当了几十年差地老嬷嬷,这一手熬绿豆汤的手艺岂是寻人能比的。乔嫂子才下在厨房当几年差,又不是掌灶,能学个神似就已经不容易了。”
到这里,她扫了眼桌上的饭菜,带着几分愧疚道:“二爷在家里时,何曾用过这么粗鄙的吃食?如今在外头,我又不善这个,实是委屈爷了。实不行,给二爷、二奶奶去信说一声,从京里拨两个灶上人过来吧。”
原来,初到河南府,绿菊张罗着下过厨。
但是她虽是丫鬟出身,也从没做过重活,一番折腾下来,手上就添了口气。将曹项唬得不行,说什么也不让她再下厨房。
曹项撂下粥碗,摆摆手,道:“我算什么金贵人,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家里那些吃食,看着精细,味道也不过平常。寻常人家,能吃上肉,就是好日子了。”
“若是在京里,何至于吃这个苦?”绿菊低下头,怅然道:“说到底,还是因我的缘故。”
曹项伸出手,覆在绿菊手上,道:“整日里胡思乱想些什么,是不是闷了?实是闷得话,就做些小孩子的衣裳,不是说这个月月信迟了几日么?明儿就请大夫来瞧瞧,说不定现下就有了……”
绿菊被说得霞飞双颊,伸出手去,摸着自己的肚子,心里也多了几分期盼……
曹家,东府,内宅。〃
兆佳氏头上带着抹额,身着羊毛毯子,倚在炕边上。她耷拉着脸,丁点儿笑意都没有,脸上像是能刮下霜来。
曹颂那边,已经不似早先那般沉不住气,看着曹颙道:“哥,既然传言不是空穴来风,那这门亲事如何?”
曹颙尚未回话,兆佳氏已经尖声道:“什么狗屁亲事?自然要退掉,谁丢得起这个脸!私奔的淫妇,还想充作姑娘嫁过来做大妇,这是骗婚,咱们不到九门提督告他们,就算便宜了他们。”
虽然兆佳氏说得难听,但是曹颙这边,也是这个意思。
那个云格格十五岁,就敢跟人私奔,可见是个有主意地小姑娘。清白不清白的暂且不说,就说这脾气秉性,也不是持家过日子的人手。
况且背负这样的名声,真要进了曹家大门,那曹家就要成为人的茶余饭后的笑资。再说四姐、五儿还小,真有进门了这样的嫂子,名声也要受到牵连。
“哥……”曹颂待母亲说完,仍是看向曹颙,想要等哥哥拿意见。
曹颙点点头,对兆佳氏道:“那就退亲吧,只是已经下了小定,那是不是还要央媒人过去说一声……”
兆佳氏抚着额头,道:“原是想托颂儿他六姨父保媒的,但是因他不在京里,大媒的人选还没寻。”
曹颙听了,道:“既是如此,那之前介绍地中人……”
兆佳氏闻言
切齿,道:“我已经使人去请了几遭,说是亲戚有事了。不在京城不过是心虚,怕我找她算帐罢了。”
没有中人,没有大媒,看来这亲事得曹府这边直接跟奉国将军府提了。
曹颙思量了一遭,道:“既是如此,那我同二弟就往那边递个片子,送封信,将亲事退了。”
兆佳氏寻思吃了这个哑巴亏,实是呕得慌,扶着额头“哎呦”了两句,道:“随你们兄弟处置,我是操不起这心了……”
从内宅出来,兄弟两个到了前院书房。
曹颂恨恨地攥拳头,道:“真是恨不得凑那家伙一顿,怎么还有脸来跟咱们充亲家?”
“不用节外生枝,省得闹大:了,明明咱们占理,又好像咱们不占理了似的。”曹颙走到书案后,提起笔来,寻思一下,挥笔而就。
对于云格私德不检点、名声不好听这些,当然不能直接落到信上,不外乎使人合了八字,两位新人犯冲,因此不敢高攀什么的。
不过,为了防止永全不认账,曹颙后头还是加了一句“欣闻格格性子活泼、聪敏过人、卓尔不 凡,定能觅得佳婿,谨祝”。
曹颂在旁,看了曹写的信,不服气地说道:“哥,这是不是说得太轻了?应该说他妹子有红佛之貌、文君之才,只有李靖、司马相如那样的才配得起,咱们家小四高攀不上。”
红佛与卓文君都是跟人私奔的,若要那样写在信上,就是打脸了。传扬出去,那个云格格怕就得上吊抹脖子,也抹刷不掉这耻辱。
“不必逞口舌之利,还是留几分余地。”曹将信干得差不多,折起装了信封,使人拿了自己与曹颂的名帖,连着这封信一起送到永全府上。
因是退亲的信,怕中间出了纰漏,曹颙还特意吩咐,要亲自送到永全手上,讨了永全的回信再回来。
曹颂坐在椅子上,道:“都是赶着给老四说亲才闹成这样地。哥,既是云格格不行了,那老四这边亲事,该如何?瞧着董家的意思,还是希望年前将姑娘嫁进来。”
“婚姻大事,本就不是儿戏,总要寻个妥当地才好。再说四弟才十六,年岁又不大,就不该如此仓促。虽然按照常规矩,都是要做哥哥的先娶。但是四弟那边在外任,情况又不同,小五早娶一年,也不算什么。”曹颙说道。
曹颂点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老四那边,得了绿菊,指定蜜里调油似的。要他现下娶妻,也是难为他,说不定又添了一对怨偶。拖延两年,也是好事。”
兄弟两个正说着话,就听到门外有小厮禀道:“大爷、二爷,太太使红梅姑娘过来传话。”
曹颂闻言,已经有些不耐烦,见曹颙点头,扬声道:“叫她进来。
”
少一时,红梅推门进来,福了福,道:“大爷,二爷,太太说下小时那几件饰得讨回来。那是太太早年的陪嫁,舍不得平白给了外人。”
曹颂摆摆手,道:“下去吧,就跟太太说,大爷同我都晓得了。”
红梅应声下去。曹颂忍不住开口跟曹抱怨道:“哥您瞧瞧,都什么时候了,还惦记那几件饰。云格格的事儿,毕竟是阴私,晓得地人也是有数的。老四有了这次退亲,往后再说起亲事来,怕是更挑不着好地。”
曹颙端起茶盏,喝了两口,道:“少抱怨两句吧。谁也没想到会遇到这种事儿,二婶那边不是也正难过么?四弟要才有才,要貌有貌的,如今又放了实缺,还说不着媳妇?”
曹颂听了,不再提这茬,也跟着喝了几口茶,道:“哥,永全会耍赖么?”
曹摇摇头,道:“应该不会,咱们也给了他台阶下,他心里也当有数。要不然,闹起来,也是他们理亏。到时候丢地面子就要大了。”
兄弟两个着那边的回信,久坐无聊,就闲话两句。
曹颂这边,当差将近两年,已经适应了侍卫地差事。
每天两个时辰,连着六日就休沐六日,这京城的差事中,还有什么差事比这个更自在?除了侍卫处的膳食难以下咽外,其他各种待遇实是没得挑。
曹颙早年在侍卫缺上也带了几个月,晓得这里面的轻省。
说起来,他身上还挂着侍卫的缺,还没有收回去。早年是因为他是正五品地三等侍卫转从五品的户部员外郎,是降级补缺。为了弥补他,所以康熙御口让曹仍挂着三等侍卫缺。
而后曹颙升郎中、外放道台、回京接手太仆寺卿,再到后来降级到兵部做郎中,到再升内务府总管,折腾得够频繁。这侍卫缺,始终挂着,每年领两次俸禄。
起来,已经是有些不合规矩。不晓得侍卫处那边的大人,怎么没想起这茬来,这几年来竟始终无人提及此时。
“要是能跟着行围,保不齐皇上就赐下黄马褂了。”曹颂提及此处,不免眉飞色舞,道:“今年家里有事儿,明年说什么也要跟着随扈的。虎豹豺狼,大家伙门,也得见识见识才算真好汉不是。”
“都是圈养的,到时候几千上围着撵到一处,有什么意思。”曹颙是跟着行围过几次的
兄弟在里头说道……
塞外,博洛和屯,圣驾行在。
圣驾是四日前从热河出行的,因巴林固伦荣宪公主与其他几个蒙古蒙古王公陆续来朝,所以圣驾在博屯已逗留了两日。
康熙后宫共诞育十六位公主,活到出嫁年龄的,只有八位,除了九公主与十四公主嫁到京中,其他六位都远抚蒙古。
这八位出阁公主中,先后有五位夭折,如今在世的,只有下嫁巴林的三公主固伦荣宪公主、下嫁喀尔喀六公主和硕恪靖公主与下嫁一等男孙承运十四公主和硕靖公主。
这三人中,又以:伦荣宪公主身份最为尊贵,是三阿哥同母姊,荣妃所出,最受康熙宠爱,特加封为“固伦公主”。
三阿哥窥视储位最大的筹码,就是除了圈进地大阿哥、二阿哥外,他自己是诸皇子之长。而他的同母姊,又是皇父最宠爱的公主。
因此,荣宪公主来朝,最高兴的就是三阿哥了。
在荣宪公主的帐子中,三阿哥脸上添了笑,同姐姐叙别情。
荣公主面前地桌子上,摆放着两个翡翠盘子,上面是御赐的西瓜与葡萄。
“到底是贡瓜,同外头地不一样,都是沙地,真甜。”荣宪公主拿着一片西瓜,小口咬着,忍不住赞到。
三阿哥陪笑道:“晓得皇姐吃这个,不是已经打人往蒙古送瓜了么?”
荣宪公主撂下手中地瓜,用帕子试了试嘴角,道:“虽说都是千里迢迢的运送,但是这往御前送地东西,与那些奴才用骡车运的,如何能比?每年也就是来觐见皇阿玛时,能爽快地吃两日好瓜果。”
到这里,荣宪公主想起一事来,问道:“怎么不见太后的凤驾?不是说太后也到热河了么?”
三阿哥叹了口气,道:“太后娘娘年事已高,身子不大好,所以在热河休养,没有跟着行围。七弟留在那边侍奉。”
荣宪公主听了,稍加思量,道:“太后她老人家七十七了,也是高寿。只是皇阿玛侍上最孝,现下的子骨瞧着也不比早年,还是希望太后她老人家能长命百岁,省得皇阿玛这边跟着难过。”
这世上,最不能为人操纵的,就是生死。
想到此处,荣宪公主看了三阿哥两眼,道:“瞅着你还好,四十来岁,看着还同前几年差不多,我却是都长白头了。这一转眼,咱们都老了。”
天下女子,无不爱惜容颜。即便荣宪公主身份尊贵,也不能免俗。
三阿哥那边早有预备,闻言忙将身边的两小匣子奉上去,道:“皇姐,这是弟弟地孝敬,皇姐请笑纳。”
“又是什么稀奇的好东西?”荣宪公主说着,打开匣子,里面是巴掌大的一块人形何乌,须发俱全。
“这可是好东西,那个也是?”荣宪公主说着打开另外一个匣子,里面圆圆滚滚的,是一匣子黑珍珠。
“去年听皇姐提起这两样东西后,弟弟就使人四处淘换了。天可怜见,寻了一年,总算是没有白忙一场。正好可以让皇姐乌发美颜之用。”三阿哥笑着说道。
荣宪公主看着这两只匣子,摆摆手将屋子里侍候的人打下去,脸上已收了笑,看着三阿哥的目光,多了几分踌躇。
三阿哥被盯着毛,低声道:“皇姐……”
“三弟,咱们是一个额娘所出的同胞姊弟,姐姐还不明白你的心思?何苦还要这般行事?我还会因贪了东西,才对我的兄弟好不成?”荣宪公主皱眉,声音里多了几分责备之意。
三阿哥弄巧成拙,讪讪道:“误会了,弟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晓皇姐在塞外清苦。所以才想着要好生孝敬……”
荣宪公主合上匣子,看着三阿哥,低声道:“既是三弟地好意,姐姐我就收下了。姊弟一场,姐姐也嗦一句。三弟要记住,皇阿玛先是皇帝,才是咱们的阿玛。皇阿玛最看重地是什么?不是咱们这些儿女?二阿哥元后所出,皇阿玛手把手教导大的,现下又如何?皇阿玛心中,最重要的就是那把椅子,是手中的权利。一山难容二虎,父子亦然。三弟就是惦记那个位置,也装作不在意吧。听说八阿哥如今处境狼狈,所谓何来,三弟还不能警醒么?”
三阿哥闻言,立时醍醐灌顶一般,喃喃道:“怪不得瞧他做作,原来他也同皇姐似的,晓得了皇阿玛地脾气……”
京城,曹家,东府。
曹与曹颂等了一个多钟头,还不见派出去的管事回转。
曹等着不耐烦,寻思要不要叫曹颂使人再到永全府邸去探看。曹颂这边,亦是坐不住,站起身来,看着外头道:“怎么还不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