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7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着小儿子这般说,李氏不解道:“怎么想起要考笔帖式?是不是学里先生说什么了?” 

长生讪笑这点头,道:“让母亲说着了。儿子早就开始学着做八股,却是少了灵气,差了成sè。先生说,儿子国语、méng语说的好,可以在国文、méng文上多下功夫,另辟蹊径。” 

这学业教育上之事,李氏听听而已,实给不出什么好的建议,只是记在心里,想着等曹颙回来同曹颙说。 

笔帖式出仕,升迁是快,可官场上讲究是不是科班出身。 

长生不想考进士科,不知对前途有没有大碍…… 

曹颙落衙回来,就看到了李卫的礼单。 

这半车东西,全下来或许都用不了几百两银子,比不得曹颙在户部衙门随大班得的“炭敬”可难得的是这份精心。 

礼轻情意重,说的不外如是。 

到了兰院,李氏好生叮嘱一番,让曹颙夫fù用心给李卫回礼。李卫既实心实意的,曹家这边也要多用心才好。 

至于长生打算考笔帖式的打算,李氏也同曹颙说了。 

曹颙并不意外,旗学里出来的八旗子弟,除了走父荫直接出仕外,靠自己上进的,多半是考笔帖式,参加乡试、会试的有限。 

因为旗人参加乡试、会试,比汉人竞争更jī烈。 

全国的旗人,都在顺天府参加考试,而每次录取的名额又有限。 

像天佑他们几个顺顺利利地过了童试与乡试的,极为难得。 

考笔帖式,就没那么苛刻。 

若是有真才实学,只要取得考试资格,多半没问题。 

像曹家这样的身份,想要得到一个笔帖式考试资格,也不是难事。 

“您也别太担心,笔帖式考试多在乡试后,这还有将近两年的功夫。两年后,长生也大了,要是他坚持,笔帖式考试就笔帖式考试。在六部里当差,到底是在跟前,也好照应。”曹颙道。 

长生所谓去江宁做官的话,李氏只当玩笑,没有对长子说提,不过心里到底存了几分指望。 

回了梧桐苑,初瑜也提起李卫的礼,说起李氏心情甚好。 

“都是江宁土产,老太太曾念叨过的东西,李卫有心了。”曹颙道。 

初瑜抿嘴笑道:“这零零碎碎的,哪里是李卫能预备下的?听说李家那位二太太是个贤惠仔细的人,多半是她的手笔。” 

曹颙听了,点了点头,道:“既是皇后身边shì候过的,贤惠不贤惠的不好说,仔细定是有。” 

初瑜轻哼一声,道:“只是这二太太过于贤惠,当家主母可就只能做摆设。” 

曹颙听妻子话中对李卫将家务托给二房妾室的行为不满,不愿她对李卫有所误解,道:“你就放心吧,李卫行事素有侠义之风,不是那种宠妻灭妾之人。只是他二房的身份在那里,让其当家理事,也能安那位的心。”说到最后,已是压低了音量。 

李卫要在京城暂留一段时间,等到万寿节后才回南边,曹家的回礼倒是不急。 

李家在京城虽没留什么人,可京里有赐宅。 

曹颙没有耽搁,次日便使人往李宅送了拜帖。 

两人虽是故交,早年还能往来不忌,现下彼此身居高位,多少双眼睛瞅着,反而不好随意相见。否则,谁晓得又被人编排出什么瞎话。 

曹颙帖子上,写了若是李卫得空,想要找时间请他在外头吃饭。 

李卫当天就回帖,却是说自己要请客,若是曹颙这边能抽开身,就定在十五大朝会那天的晚上。 

外地督抚,除了陛见,又经了大朝会,公事处理完,与老友小聚便也不惹眼。 

曹颙又使人回了帖子,算是定好饭局。 

没等到大朝会之期,又有两位奉旨朝贺的督抚到京,是云贵总督鄂尔泰与河南总督田文镜。 

两人同李卫一样,都是先巡抚后总督,鄂尔泰是去年实授总督,田文镜是今年七月实授河南总督。 

这也是他们成为总督大员后,第一次回京陛见。 

鄂尔泰这边的“炭敬”,遵循上任云贵总督进京时的常例,虽比不得李卫、范时绎两位大方,可也叫人挑不出错来。 

毕竟谁都晓得,云贵偏远之地,哪里比得上江南富庶。 

田文镜这边,却是令人吞了苍蝇似的。 

他送的“炭敬”,还真是别出心裁,竟是六部每个衙门,实打实地送了十车细炭。 

这一车五百多斤炭,就按贵了算,也不过十来两银子。 

户部当差的司官,最擅长的就是算账。 

早有人给田文镜算了一笔账,六部一个衙门十车,六个衙门就是六十车。按照上等炭的价格每车十两算,也不过是六百两银子。 

京官应酬多,又没地方刮地皮,日子多过的紧巴巴,不少人就指望着每年督抚进京时的“冰敬”与“炭敬”。 

可因交通不便,每年奉旨进京的督抚数量不定,像今年这般,四位督抚进京,也是因感伤雍正五十整寿的缘故。 

没想到田文镜不仅待自己苛刻,待旁人也刻薄。 

这已经成了官场上的笑话。 

不知道田文镜的耳朵烧的如何,反正不少都要骂上两句,就连曹颙这种不缺银子、不在意督抚打点的人心下都生恼。 

若是不想送“炭敬”,你不送便是,还大喇喇地将送了十车炭到六部。就像是直接将耳光甩在六部官员脸上,像是在嘲讽六部官员的穷酸与贪鄙。 

这种外度督抚进京打点六部之举,确是官场陋习。可田文镜摆出这种嘴脸,不仅将六部上下都得罪干净,连带着李卫几个督抚都带了尴尬。 

就好像天下只有他田文镜一个清官,其他人都是国之蠹虫似。 

曹颙不知六部其他衙门如何应对田文镜的“挑衅”,户部这边,已经有不少人去过河南司闹腾。 

显而易见,未来一年到数年,河南相关的公务少不得大家要扯皮一二,以泄不忿。 

不过,恼是恼,曹颙还是佩服田文镜的勇气。 

这种倔强固然令人生恼,可也令人敬佩。 

说来也巧,如今河南司郎中不是旁人,正是左督御史尹泰之子——后世大大有名的人物尹继善。 

尹家是镶黄旗人,老姓章佳氏,与怡亲王生母同族。 

尹继善虽出身官宦,可并没有依赖家族,而是走科举之路,雍正元年进士,而后庶吉士。 

翰林院散馆后,他正式授正七品编修,今年七月,他连升三级,迁从五品的翰林院shì讲,九月署户部郎中。 

翰林院shì讲,品级虽不高,却能经常出入宫廷随shì帝王左右。任是谁都看出,尹继善得了圣心,前程正好,不会在户部郎中这个窝上久待。 

不说同僚们多是交好,就死几位shì郎也不在尹继善面前端上司架子。 

曹颙虽晓得尹继善将来官至督抚,可也没有刻意关注。 

委实是见的名人太多了,没啥特殊感觉了。 

倒是田文镜闹这么一出后,曹颙想要知道尹继善会怎么应对。 

只是这地方与朝廷之间的公务往来,又不是一天两天之事,一时还真看不出来。 

就在几处督抚的“炭敬”谈资中,数日眨眼而过,转眼就到了十月十五,大朝之日。 
虽已经入冬,可天气还不算冷。 

寅初时分(凌晨三点),曹颙就起来。 

像这样的大朝会,更多是的时候是走个过场。 

可这样的过场,是半点差池也不能有的,否则就是不敬之罪。 

看着漆黑的窗外,曹颙原本想要谋一谋兵部尚书的心思有些动摇。 

不知道乾隆朝的大学士会不会好些,要是真在雍正朝升了大学士,可是够人一壶的。三日两朝,剩下一日也要在衙门里作班,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 

用罢早饭,换上官服,就差不多寅正二刻(凌晨四点半),曹颙乘坐四人抬的绿呢官轿,往宫里的方向去。 

这轿子寻常是不座的,只有大朝会之日才坐上一回。 

不是为了彰显身份,主要是大家伙要在宫门外等上不少功夫,总要有个地方待。 

毕竟是二品京堂,总不能大冬天的站在宫门口傻等,哆哆嗦嗦跟鹌鹑似的。 

坐着官轿,距离宫门不远不近的地方等着,等到宫里有动静,再出去排班正好。 

这也是京城官场旧俗,早年曹颙初到京城时,还真以为那些京堂是掐着点朝会,才会在众司官都排班后姗姗来迟。 

后来曹颙才晓得,即便做到二品京堂,也没有人敢在大朝日多睡一个时辰半个时辰,踩着点到宫门外。 

多是在官轿里等着。 

坐轿子的滋味并不好受,曹颙坐了多次,还是有些不适应。 

他闭着眼睛,却又清醒着,只在心里想着雍正万寿节之事。 

既是逢帝王整寿,大赦天下是少不了,只是不知还没有没其他恩典。 

轿子摇摇晃晃的,也不知走了几条街,轿外渐渐地多了动静。 

走着走着,前面传来吵杂声。 

现下正是五更天,天sè漆黑,街上没有百姓,有的也都是坐轿骑马上朝的王公百官。 

轿子越来越慢,前面的吵杂声越来越清晰。 

曹颙察觉不对,睁开眼时,轿子已经停下。 

“老爷,前面路口堵了,是不是打发人过去问问?”曹满隔着帘子问道。 

曹颙挑开轿帘,往前面望了望。 

前面不远处,在灯笼的映照下,影影绰绰地能看出停了两个轿子。 

按照官场规矩,路遇是要讲准备的,品级低的要避让。 

像前面这样两不相让,那就是同级了……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m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41威望:162348  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6 20:12 只看该作者 
461 # 。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满天祥瑞 
在大朝会之日,又是在官道上“争路”,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出的来。 

  曹颙心中疑惑,虽不愿多事,可也不好吩咐人立时调转轿子绕路,那样的话他也要成了旁人的谈资了。 

  想了想,他便对曹满道:“去问问是前边是哪家大人的轿子?” 

  曹满躬身应了一声,往前边问询去了。 

  曹颙撂下轿帘,猜测着这“争道”双方身份。 

  多是三品以上大员,三品以下官员上朝也不会带这么多随从伴当。 

  少一时,轿外传来脚步声,曹满回来了,隔着轿帘道:“老爷!” 

  曹颙挑开帘子,没等开口询问,就看到曹满身旁站着一人,灯光映照下看着有些眼熟。 

  那人三十多岁,国字脸,身量略高,穿着蓝布长袍。 

  “李管事?”曹颙带了疑惑,问道。 

  那人上前一步,屈膝跪下道:“正是小人李忠,见过曹大人,请曹大人安。” 

  这李忠不是旁人,正是李卫身边得用的伴当。 

  李卫当年在京捐官入六部后,因身边没有得用之人。他族叔李运就将长随李忠一家送给李卫使唤。 

  同徐州乡下的那些旧仆相比,李忠则是官宦家的长随,跟随李运多年,眼界自然不一般。 

  这李忠就得了李卫重用,常带在身边使唤。因此,曹颙也见过此人。 

  曹颙心中惊诧不已,开口叫起,随即犹豫着问道:“前面路口停着的,是你家大人的轿子?” 

  李忠道:“正是我家大人。刚见了曹管事,晓得曹大人在此,我家大人已退避一旁,请曹大人起轿先行。” 

  这倒不是因熟人才让路的缘故,外地总督,不加尚书衔是正二品,曹颙这个户部尚书却是从一品。 

  曹颙也不啰嗦,点了点头,道:“如此,就有劳了。” 

  李忠告退,复命去了。 

  曹颙撂下轿帘,没有在路口与李卫寒暄的打算。 

  过了没一会儿,轿夫重新抬起轿子,晃晃悠悠地前行。 

  直到了午门外,停了轿子,曹颙才将曹满叫到轿子里。 

  “可打听了,与李卫争道的是哪个?”曹颙问道。 

  看着方才的格局,李卫的轿子本在曹颙前头,路北有个丁字路口,与李卫争道的轿子,就是从路口过来。 

  这样说来,就不能说是李卫的过错。 

  毕竟李卫这边在直行,那个轿子却是从旁插过来。 


“是两江总督范时绎的轿子。”曹满回道:“听李忠的话,那边插出来的突然,黑灯下火的,差点碰到这边的人,才引得李大人恼了,不肯退让。” 

  曹颙点点头,打发曹满出去。 

  以李卫与范时绎两人的身份,怎么也不可能只是单纯的为了路口谁的轿子先过起“义气之争”。 

  曹颙心中疑惑不解,这两人一个是浙江总督,一个两江总督,并不相互统属,会有什么矛盾? 

  若是为李卫身上的“统管江南七府五州盗案”的差事,影响到两江地区,也不当怪罪到李卫身上。毕竟是皇上安排,李卫只是遵旨而行。 

  曹颙看了看怀表,又等了两刻钟,估摸时间差不多,方下了轿子,去前面排班。 

  少一时,礼乐声起,众人按列入了宫门。 

  今日,圣驾在太和殿御朝。 

  这个时候,不管是进京陛见的督抚大员,还是部堂,回禀的多是决策好折子,多是感恩颂德之声,还有礼部报上的各处祥瑞。 

  与春夏时不断的“嘉禾”祥瑞不同,现下礼部尚书报出来的祥瑞五花八门。 

  甘肃现苍鹰,黑龙江现赤雁,还有各地各色白色动物,白狼、白鹿、白狐、白燕、白鸠等,这是活物;瑞雪、瑞雨、瑞霞这是天文,海不扬波、混河载清是地理;枯木再生、牛生上齿、狗养斯肫、牛生厥石、鸟状前赤、陆生莲花这是木石牲畜异象。 

  南方诸省除了“嘉禾”、“芝草”这些,还有些北边少见花木,也都当祥瑞送到京中。 

  另外还有些铜鼎、铜钟出土,也成了祥瑞之物。 

  大清十几个行省,数个将军辖地,竟是无一处没祥瑞。 

  这般感恩颂德的场景,在场的许多人并不陌生。 

  在康熙朝,康熙六十岁万寿与登基六十年大庆时,都集中地出过祥瑞。 

  曹颙记得清楚,就连雍正当年也报过祥瑞,好像是一处王庄“地涌甘泉”。 

  诸多祥瑞,就好像龙椅上那位是古往今来第一圣君似的。 

  礼部尚书这一报祥瑞,就报了大半个时辰,念到最后,已经是扯着嗓子在喊。 

  曹颙抬起头,看了看龙椅上雍正。 

  却是肃着脸,不见喜怒。 

  曹颙心里暗自庆幸,幸好京官不用弄祥瑞这一套,否则还真叫人为难。 

  那些祥瑞,有的或许是真的,有的却是明着“造假”。 

  不仅听起来是笑话,等什么时候皇上心情不好,还有后账可算;可要是没有祥瑞,说不定也要引得君王不满。 

  帝心难测,说的就是这个。 

  礼部尚书报完祥瑞,就轮到户部,由张廷玉禀了各地钱粮赋税之类,都是比去增加不少。 

  户部完了,又是工部,也是新修河堤多少里,清淤多少里,等等。 

  这次大朝,总结下来,就是皇帝圣明,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富民安。 

  每次朝会都比较活跃的御史,现下也都老实了。 

  再“铁骨铮铮”,也不是官场白痴,当然不会在皇上五十万寿节前最后一次大朝上说那些扫兴之事。 

  在百官的歌功颂德声中,大朝会从卯正(早上六点),一直进行到午初(中午十一点)才散朝。 

  曹颙只觉得自己的腿都要站直了。 

  上了年岁的几位大人,已经有子弟门生近前搀扶。 

几个时辰下来,不仅仅是站着累,太和殿开启的次数有限,很是清冷。 

  即便曹颙官服里是小毛衣裳,折腾这一上午身上也散了热乎气。 

  到了户部衙门,曹颙连灌了半壶热茶,才算缓和过来。 

  将落衙前,蒋坚进来,说了衙门里的新八卦。 

  八卦的内容,就是今早两位总督大员的“争道”。 

  李卫的轿子后,赶过来的是曹颙的轿子;范时绎的轿子后,也有个官轿,里面是太仆寺卿,在后边还有几个骑马的六部司官。 

  因李范两家争执,在路口堵了足足有一刻钟。 

  李范两人的底细,自然也被大家打听出来。 

  虽说两人现下地位相当,可分量不相同。 

  李卫皇上潜邸门人,捐官出身,这几年幸进至总督;范时绎却是开国元辅之孙,家族父兄辈出的督抚之臣,一个巴掌数不过来。 

  不说旁的地方,就说江南诸省,早年范时绎之父就做过两江听督,他的伯父则是在三番之乱时,死在闽浙总督任上。 

  按理来说,这两人分量不同,应该斗不起来,怎么就闹腾起来了? 

  真是说法各异,有说范时绎气恼李卫不守规矩,在六部里散的银子多,打了他两江总督的脸;有说李卫狂傲,在江南捞过界,引得范时绎不满的。 

  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用。 

  不管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这江南之地两大总督不合,成为众所周知之事。 

  虽说这本不同曹颙相干,可南边还有个曹颂在,曹颙不得不多思量思量。曹颂是两江的官,却因“缉盗”之事,要听李卫宣召。 

  范时绎要是迁怒的话,难免不待见曹颂这个下属。 

  落衙后,曹颙回家换下官服,同妻子说了两声,便带了几个长随去了西单牌楼附近的“丰和庄”。 

  曹颙与李卫约好的饭局,就在这里。 

  说是饭庄,实际上在一处四合院里的私房菜馆,口味以淮阳菜为主。 

  曹颙到时,李卫已经在雅间候着。 

  没有旁人,也就少了客套与寒暄。 

  因曹颙去年年底去过江宁,两人算起来也不过大半年不见。 

  同那时相比,李卫越发清减,脸上密密麻麻的麻子坑越发显眼。 

  可是因居上位久了的绿故,并不见猥琐之态。 

  气势更盛,透着肃杀之气,不像是文官,更像是卸甲武将。 

  “到底是什么缘故,怎么就同范时绎闹腾起来?江南可是干系到社稷民生之要地,你们两个闹不合,皇上说不定要恼。”曹颙也不废话,直言道。 

  李卫摸了摸大脑门,苦笑道:“哪里是我想要闹?实在是没法子,是范时绎要抓我的小辫子。他弹劾我的折子,都已经递到御前。早在刚进京下通州码头时,便争了一次道了。那次我念着他资历深,还退让了一步。他一个谢字儿不说,今儿又变本加厉。要是再退,我就成了笑话。” 

  虽说曹颙与范时绎做过两年同僚,可两人官衙不在一处,见过的次数有限。 

  在曹颙的印象中,范时绎有儒将之风,看上去与李卫的彪悍正相反。 

  没想到他竟然行事如此霸道。 

  “到底是什么绿故?总不会是因你羁盗差事,若是他连皇上的安排都不满,那气度这么小,也做不到总督。”曹颙道。 

  李卫冷笑两声,道:“知人知面不知心,说不定还真是大人高看他了。他对幕僚说,他堂兄范时捷罢陕西巡抚并非是因受年羹尧牵连,而是犯了小人的缘故,那小人就是我。我出京后,先西南,而后江南。距离陕西几千里,哪里就同范时捷扯上关系?不过是无稽之谈……” 

  * 
  前几章有将曹颙说成了二品,错误,已经从一品了,嘎嘎。 

  月票升到历史第五,感谢大家。不过,后边追的太近了,还恳请有月票的朋友继续帮忙。 

  今天下午陪老妈去了趟超市,买了米、牛奶这些重东西,然后悲剧,抬了两次到五楼,当时感觉就跟成了神仙似的晕眩,过后算了一下,分量超过七十斤。汗,大力士丸。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帝王耳目 

“又玠既觉得范时绎‘迁怒’之说是无稽之谈。那他敌视又玠的缘由是什么?为了缉盗的那点儿兵权?”曹颙疑惑道:“你督抚一身,政务繁重,一年到头也未必有功夫去两江一次,他到底在忌讳什么?” 

  到了范时绎现下的身份,若是没有利益之争,断不会如此喜怒形之于色。 

  李卫没有回答曹颙的疑问,反而问道:“大人知道江宁朝天宫么?” 

  曹颙失笑道:“江宁上下又有几个不知道朝天宫的?我好歹在江宁生活了十几年,自是晓得。听曹颂说,那里香火很旺。上回大修朝天宫,还是在康熙四十四年,圣祖皇帝第五次南巡之前。说起来,朝天宫与我们曹家还颇有缘分。” 

  朝天宫位于江宁水西门内,相传是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冶城,有史记载是从晋朝开始,晋朝为寺院,唐朝改为道观,沿袭到明朝,明初由太祖皇帝重建。 

  明灭末朝天宫损毁与战火,没了早年的雄伟壮丽。 

  而朝天宫在清朝第一次大修,就是由曹颙祖父曹玺主持。 

  令人遗憾的是,没等朝天宫修完,曹玺就病故在江宁织造任上。 

  康熙四十四年,第二次修整朝天宫时,曹寅还曾对儿子提过此事,话中颇多唏嘘。 

  事情隔了好几十年,李卫还真是不知曹家与朝天宫有这般渊源。 

  他的神色有些不自在,犹豫着像是不知怎么开口。 

  曹颙察觉出他的异状,笑容顿住,带了几分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