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7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六阿哥的脸绷得紧紧的,曹颗本还担心的不行,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没想到,到了园子这边,四下无人,十六阿哥的脸就冰雪消融,欢喜地眉飞色舞。
不过,这样喜怒形之于色的十六阿哥,曹颗看了也觉得新奇。
做了几年王爷,十六阿哥威仪更盛,出了在他面前,也嫌少有这般失态的时候。
“哈哈哈……”十六阿哥一会抬头看看天,一会低头看看地上,笑了好一会儿。
曹颗只是旁边站着,看了看四周,已经堆了些土石木料,原本单木凋零的园子又添了些凌乱。
十六阿哥乐呵得差不多,不满地看着曹颗道:“孚若,你怎么不问问爷为何欢喜?”
曹颗从谏如流地问道:”十六爷为何欢喜?”
十六阿哥被曹颗噎得,忍不住哼了一声,随即还是忍不住笑道:“皇上恩典,允怡亲王府与庄亲王府请神回府……”
“咦?”曹颗听了,生出好奇来:”单单这两个王府?”
所谓“请神回府”,就是在王府供奉祭神。
供奉朝祭、夕祭之神,本是满洲旧俗,通常是一姓一祭。
早年宗室王公先是都在宫里祭神,后来允许王公请神回府,等到康熙五十七年,康熙下旨,停止王公请神入府。
没想到,现下皇上这般恩典,这一条,就使得怡庄两王府的地位在宗室王府排行靠前……
握拳,以后都争取白天更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得意
十六阿哥同曹颙在曹府新宅这边待了足有一个多时辰。期间想起路上闻见的烤红薯的香味,又打发长随出去买了几块烤红薯回来。
而后,十六阿哥拉着曹颙,两人守着一个炭盆,热着烤红薯吃。
天渐冷了,这般守着炭盆吃东西,倒是自有一番情趣。
曹颙想起过几日要去温泉庄子,脸上不由浮出笑意。
前些日子一直下雪,山里温度又低,定有积雪。
他想起早年带着孩子们去抓麻雀与鹌鹑的事,另外昌平庄子有暖房大棚,里面瓜果菜蔬齐全。虽说这些日子,也往城里送了几次,可总不如刚摘下的新鲜。
十六阿哥见曹颙笑得惬意,挑眉道:“想什么美事儿?”
曹颙笑着说了过几日奉母去温泉庄子却是想起忘了同十六阿哥提及邀请密太妃同往之事,道:“对了,我家老太太惦记太妃,想要邀太妃一道出城散散心,今儿亲往贝勒府请太妃去了。”
“啊?”十六阿哥闻言,诧异出声。
他看着曹颙似喜还怨,最后哼了一声,道:“你倒是会享福的,爷就不信户部这么忙,你能离了几天。”
曹颙掐着手指头,笑着数道:“休沐一日,请假一日,一日晚至,在温泉庄子能住两个晚上。虽说时间不长,可是这个天泡温泉最是舒适不过。”
十六阿哥羡慕地直瞪眼,可也只能做咬牙切齿状。
他手上管着内务府与宗人府,这两处年底都是最忙不过。他同曹颙又不同,曹颙这个户部堂官,数日轮值一次小朝会,十六阿哥却需要每天到御前听差。
“爷在昌平也有温泉庄子……”十六阿哥睨了曹颙一眼,悻悻说道。
提及昌平的温泉庄子,他不免想起弘普的额娘李氏。
当年他还很是天真,心疼李氏,怕大婚时她难受,还专程送她去宫外小住。自己的嫡长子是康熙五十一年八月初的生辰,论起来比曹颙的长子天佑还大一个月。
若是嫡长子还在,已经是十六岁少年,自己也能将家务交出去,何至于像现在这样里外操心。
现在虽千难万难地有了嫡子,可嫡子只有几岁,还得十几年才能长大成人。
嫡次子、嫡三子一个康熙五十四年生的,一个康熙五十六年生,要是还在,也都是小少年。
想到这些,他只觉得心里刺痛。
他并非无情之人,直到最后处置李氏,心中还多多少少为其开脱。
直到他接掌宗人府,见多、听多了各处王公府邸内宅隐私。才彻底明白先前的并无什么误会,在心里将李氏抹去,对自己的福晋只有佩服。
若是福晋性子狠毒些,也动歪脑筋,那弘普与弘明兄弟也不会顺利长大。
可在佩服的同时,他心中不无埋怨。
但凡福晋也是个有手段的,也不会连失三个嫡子。
想起这些,十六阿哥的神情又似追忆,又似悔恨。
曹颙见状,心中纳罕,可也没有打断十六阿哥的沉思。
过了好一会儿,十六阿哥才回过神来,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过去的再念叨的也无用,且看以后。
他抬起头来,道:“太妃不喜牛羊肉,爱吃鱼虾,不吃老黄米,却爱吃米糕,你同大格格打声招呼,请她多帮忙照看一二。”曹颙笑道:“不用十六爷吩咐,我家老太太也是这般,家里就有南边的厨子,到哪里也离不了。”
十六阿哥点点头,道:“如此便好,到底上了年岁的人,多少有些挑嘴。要是胃口好,那心情身体也跟着都好。正好苏州新贡了些小菜进京,我那边也有份例,明儿使人给你送两坛子,可以给老太太添菜。”
曹颙应了,将热好的烤红薯挑了一块个头均匀捡起来递给十六阿哥。
十六阿哥接过,三口两口地吃了。倒是也香甜。
两人都不是闲人,这躲了一个多时辰清闲,待吃了红薯,便从宅子里出来,各自归去……
李氏已经归家,对初瑜说了密太妃答应邀约之事。
有太妃与贝勒府下人同行,到庄子那边如何安置,如何打赏,初瑜这边还要仔细安排一番,省的出了纰漏,丢人丢到贝勒府。
另外,初瑜还使人请来东府春华,邀请其同往温泉庄子,春华却放心不下丈夫,婉拒了堂嫂的好意。
不过她却提出一个请求,央求初瑜帮忙说项。
那就是明年二月,让她随着丈夫一道送李氏回江宁探亲。
“我们老太太在江宁,我为人媳妇,也当过去请安。这些大道理不说,还有我的一些小私心。上回随四爷到任上,也算见了些世面。如今孩子们渐大,趁着这个机会,带他们出去走走,好过一直拘在京中。机会难得,说起来还是借了伯娘的光。”春华软言细语道:“只是孩子们正调皮捣蛋的时候,大嫂别嫌扰了伯娘清净就好。”
她与初瑜本就是族亲,性格又敦厚可亲,妯娌之间关系甚好。
她既开口,又是举手之劳,初瑜自然点头,道:“想去就去,我同四叔说。送老太太南下,本当是我们夫妇的责任,却麻烦了四叔与你。侄儿侄女冰雪可爱,陪着老太太身边,也能排揎老太太寂寞,真是再好不过……”
妯娌两个亲亲热热地商量一番。各自满意不提。
等春华离去,初瑜回到兰院,才听李氏提了香玉之事。
“我寻思了有一阵子,老太君故去之前,最放心不下的不是李家,而是亲自拉扯大的香玉丫头。要是真能嫁入朱侯府,即便享不了大富大贵,可日子也错不了。朱侯夫人性子好,又是嫁进去做小儿媳,上面长嫂书香门第出身,没有娇娇之气,婆媳、妯娌之间不难相处。”李氏说道。
初瑜知道朱侯夫人拜托做媒之事,可没想到婆婆想到的是李香玉。
不管朱侯府处境是否尴尬,超品侯府的地位可在那里摆着,香玉的出身委实低了些。
可香玉牙牙学语时就来过曹家,而后二次进京时,又在曹家住了好几年,算是初瑜看着长大的,也带了几分真心疼爱。
初瑜犹豫道:“侯府清贵,人口又少,的确是门不错的亲事。可这几年太妃将香玉带在身边,说不定自有打算。即便太妃没那排,那舅太爷舅老太太那边呢?”
李氏闻言,不由沉思。
论起来,李煦、王氏是香玉的亲祖父母,太妃是香玉的堂姨祖母、也是香玉的表姑祖母,而她只是香玉的族姑祖母。
自己操心香玉,那两位就不心疼孙女侄孙女?
自己心里只是念着高太君的情分,想起照拂香玉,那两位却是香玉的血脉亲长。
“是我疏忽,幸好今儿没有直接同太妃提及。要不然倒像挑剔太妃考虑不周全。等过几天先问问太妃的打算,若是没有其它安排再说。”李氏点头道:“朱侯府上家教好,要是别想得太多,真是门不错的亲事。”初瑜笑着听了,没有说什么扫兴的话。
怎么会不想太多?
老太太儿孙争气,曹家圣眷正隆,李氏日子过的顺心如意,自不会小心翼翼地思量太多。
李家败落,老太爷是犯官,儿子一辈仕途断送,只有几个孙辈在内务府当差,也都品级不高。
香玉虽是庶出,可被太妃教养几年,算提高了身份。
与朱侯联姻,对李家丝毫无益;要是在内务府找个体面人家,多少能帮扶李家一把。
老太太心慈,只想着让香玉不吃苦,却忘了婚姻本是两姓之事。
即便老太太开口,太妃那边许是会不反对,可李家那边未必乐意……
*
孙家,前院正房。
安氏穿着簇新旗装,旗头上插戴着好几朵绒花,看着很是喜庆。
她面带得意地坐在炕上,一边吃着热茶,一边对曹颖与董氏说着慈宁宫的巍峨。
董氏只是安静听着,曹颖却低下头,暗自腹诽。
安氏今儿奉召进宫给皇考贵人陈氏请安,难得出去走这一趟,回来就同儿媳炫耀了好一会儿。
却不想想,慈宁宫在体面,又干陈贵人何事?陈贵人不过跟着几个太妃随居慈宁宫,以她的位份,怕是还得住厢殿、侧房。
孙家难得出了这门皇亲,上到安氏,下到孙珏、孙班兄弟都恨不得将贵人挂在嘴上。
可孙文成罢官,孙家北迁,陈贵人唯一援手的就是托人将小选入宫的孙三姑娘安排在自己身边当差。
对于孙家其它人,陈贵人并没有另眼相待,也没有费心抬举。
安氏与孙班依旧不死心,只觉得陈贵人身份所限,有心无力,都美滋滋地想着等二十一阿哥开府就好。
圣祖爷诸子,起封还是贝子。
等二十一阿哥开府,孙家就是二十一阿哥母族,也就有了依靠。
却不想想,陈贵人毕竟姓陈,又不姓孙,二十一阿哥见也没见过孙家人,还能奉孙家为母族亲长?
就是孙家家主孙文成到了二十一阿哥跟前,只有自称奴才的,若是摆起母族长辈的谱来,才是昏了头。
安氏还在洋洋得意地说着在宫里吃的什么点心,用的什么茶,贵人又赐了什么物件。三姑娘出落得如何体面,云云。
董氏出自内务府世家,耳濡目染下,比曹颖看事情更通透。
不管安氏如何得意,董氏却多了提防,孙家进京五年,陈贵人第一次召人进宫,绝不会只为叙旧……
PS :汗,白天同姐姐出去了,所以更新晚了,明天还争取白天码字。
往前面推,欠了一更,争取尽快补上,握拳,不知不觉竟然过了小年,神啊,小九还以为才腊月,没想到新年就马上到了。祝大家都心情愉快地迎接新年,^_^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冬游
安氏沉寂了两年,好不容易有这么出风头的时候,直说的嗓子响干,才住了……
话里话外说的,无非是别三姑娘除宫籍,入阿哥所为格格shì奉二十一阿哥之事。还提及陈贵人说了,等到三姑娘生下小阿哥就抬举她为侧福晋,无比尊荣。
董氏闻言,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二十一阿哥是先帝庶子,又无母族可依,富贵有限,可也不会给孙家带来什么麻烦。
若是陈贵人生出其他心思,将别三姑娘往皇子身边送,那才是祸福难定。
曹颖前些年没少受婆婆的气,见她得意觉得甚是碍眼,笑着说道:“这样说来,三妹妹喜事在即,也当预备嫁妆。”安氏听了,笑容立时僵在脸上。
是啊,即便孙三姑娘只是入阿哥所为格格,孙家也要帮忙打点一一一。
即便不用像福晋、侧福晋那样正经的置办嫁妆,可既是陈贵人要抬举三姑娘,那别家自然也要多预备东西给三姑娘长脸。
别家女子出阁,嫁妆多少本有定额,但是因三姑娘小选入宫,安氏压根就没考虑庶女嫁妆。
虽说现在由大媳妇掌家,可是在安氏看来,孙家这点薄薄的家底,本就是她亲生儿孙的,庶子庶女自是靠边站。
董氏看见曹颖眼中一闪而过的幸灾乐祸,不由一愣。
要说三姑娘入shì阿哥所,对孙家其他人或许有益,可绝对不包括别”
家的长孙孙礼。
别礼在翰林院,那里最是清贵的衙门。
在那些进士出身的翰林眼中,同进士与如夫人都是不入流。
孙三姑娘即便封了侧福晋,也是与同进士、如夫人一般,只是皇家宗室的妾,身份高些罢了、
曹颖目光回转之间”视线正好与董氏目光对上,不由讪讪而笑……
转眼,几日匆匆而过,就到了十一月十八,曹府众人出行之日。
曹*请李氏照看几个小的,他带着初瑜夫妻两个亲往贝勒府迎接密太妃。
密太妃这边早已准备齐当,等曹颙夫妇来了,密太妃便登车,一行人从贝勒府出来。
令初瑜意外的是,香玉并不在密太妃身边。
等到众人与李氏汇合一处,密太妃就使人请李氏上了自己车驾。
“十三福晋做媒,要将香玉说给他们王府的二额驸”我使人叫了她祖父过来问了,老爷子觉得这门亲事不错,欢喜地不行,接了香玉回去待嫁。”密太妃这般说道。
李氏闻言,愣了一下,道:“莫非十三福晋那日登门,就是为了香玉?”
密太妃笑着点头,道:“就是为了这个。二额驸是十三福晋的亲外甥,又身份所限,要是十三福晋不张罗帮忙纳人,二额驸怕是自己也不好行事。”说到这里,想起一事”道:“对了”二额驸家与你们二房也有亲?”
李氏道:“东府他二婶也是兆佳家出来的,与十三福晋、伊尔根觉罗夫人是同祖堂姊妹。论起来,这亲戚也不远。不过说起学士府的伊都立伊大人,同天估他老子曾同衙为官,两人交情也算好的。现下我们老五在山西做官,天估他父亲就托了伊大人照看。”密太妃仔细听了”道:“如此就好,与你们二房有亲,又同你们这边有旧,往后往来走动,能照应的时候也能照应香玉一二。”
曹颐便是和硕额驸,李氏自是晓得先关规矩。
香玉过去,只能是妾室。幸好的是,妾上无妻。
十三福晋提亲,密太妃不反对,李煦又点了头的,再说旁的,也没有意思。
想到朱侯府那边,想到谦和懂事的朱霆,李氏心中颇为惋惜。
一路无事,约莫到了中午的时候,一行人到了温泉庄子。
密太妃先是拉过天慧,仔细看了半响,而后又拉过长生与天宝。
虽说早就见过,可密太妃还是使人给几个孩子预备了礼物。
给天慧的一匣子掐丝镶宝珐琅并饰,里面钗、环、佩、耳钳等一应俱全;长生的是一套文房四宝,天宝的则是一套桃木十二生肖。
都是内造之物,外头鲜少能见,几个小的都很喜欢。
就连初瑜,也得了两匣子掐丝珐琅首饰。
“这些虽不比不得给慧姐儿挑出来的那些精细,到底是样子新巧,留着打赏吧。”密太妃笑眯眯地初瑜道。
初瑜笑着接了,告罪一声,下午安排饮食不提。
坐了一上午的车,众人也乏了,各自更衣小憩。
等到用了午饭,大家伙也就恢复了精气神。
庄子周遭的山上多植的是桃树,现下没有什么景色可赏,可庄子里的暖房里,可是生机盎然。
茶花、盆栽腊梅已经含苞待放,水仙、迎春、马蹄尊也开始打骨朵。
蔬菜瓜果这边,不比鲜花那么难shì候,枝头上已经有不少可以采摘瓜果菜蔬。
初瑜使人找了几个柳编的小提篮出来,众人一边逛暖房,一边亲手摘果蔬。
除了密太妃与天宝外,其他人早就来过,并不觉得稀奇。
唯有密太妃,看到这些碧绿菜蔬,对李氏念叨起小时候见过的菜园。
天宝小时候虽也跟着家里人来过庄子,可那时候还不记事,现下觉得新鲜的不行,一会儿拉着长生指指这个,一会凑到天慧身边问问那个,奶声奶气,添了不少热闹。
他提着的小提篮里,已经放了两个香瓜、三条黄瓜,满满登登,提着已经很吃力。
长生见状,忙用空篮子将天宝手中的篮子换下。
天慧亦停下来,拿着帕子,给天宝擦了擦手上灰尘,很有长姐风范。
密太妃远远地见了,对李氏赞道:“慧姐儿出落得端庄俏丽不说,这行止也随了她母亲大方懂事。我记得她像是比玉丫头还大些”转年就及笄,要等到选秀后再等着指婚,还是“……”
天慧是伯爵府嫡长女,生母又是淳王府大格格,论起身份来算是贵重的。若是参加选秀,多半会留牌子,指给宗室王爷贝勒为正妻。
“慧姐儿小时候因疾报备过免选,去年到了年岁,报到上面,皇上也允了自家择嫁。”李氏道。
密太妃闻言,不由再次定睛打量天慧。
直看了好一会儿,她方对李氏道:“倒是真看不出什么,免选有免选的好处,可真要担了病疾之名,这说亲是不是也妨碍?”
“他们夫妻两个,只有这一个女儿,天慧小时候又是遭过罪的。
宫里指的亲事体面固然体面,可要是门第太高,姑娘往后受了委屈,娘家也无法出头撑腰。她父亲母亲早就说过,着挑女婿,不拘富贵门第,要给天慧寻个妥当人,定一门可心的亲事,还想要多留两年。我们府上的平丫头比慧姐儿大三岁,上半年出阁,天慧她父亲还念叨着早。不过是他们夫妻两个心疼姑娘,怕嫁得早了吃苦。”李氏回道。
密太妃走过来人,自是晓得这所谓心疼是何缘故。
她是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圣驾南巡停驻苏州时见驾的,当时只有十四岁,正是豆蔻之年。
可未长成的身量承欢,对女子来说,不只床秭之间遭罪,怀孕后更是受不住。
她第一胎没等生下来就流了,损了身子,幸好圣祖爷怜爱,命太医好生调理,将养了四年才再次怀孕。
虽说人上了年纪,寂寞无事,乐意拉煤保纤,可想到天慧是曹颙夫妇视若心肝的掌上明珠,密太妃就没有就天慧的亲事多说。
若是真做媒,但凡往后天慧有不如意之处,不用曹颙夫妇指责,密太妃自己也过意不去。
正如曹颙对十六阿哥说的那般,他在温泉庄子住了两晚,十一月二十赶早返回城里。
刚回京,曹颙便得了消息,吏部尚书田从典乞休折子终于被准,皇上下诏褒奖田从典,加太子太师致仕,赐宴与老尚书居第,令部院堂官并集,发帑治装,并且还提及行日,将由百官祖线,驰驿归里,驿道二十里内有司送迎。
这赐宴,就是十一月二十这天,曹颙正好赶上,随着其他人一道,在尚书府赴宴,又预备了一份程仪。
致仕老臣,得此殊荣,还真是雍正朝第一人。
即便在康熙朝,得到这般体面地老臣,也寥寥无几。
一时间,众人对老尚书羡慕有之,嫉妒有之。像六部堂官们,则是关注吏部尚书的人选。不管是哪个部的尚书调动,后边都有一连串的后续。
只有像十三阿哥与曹颙这样的,觉得皇上旨意下的太快了些,使得老尚书到处境哼哼些尴尬。
连送别宴都赐下,老大人离京还乡的日子在即。
可老尚书今年七十七,奔八十的人,他老家又在山西阳城,离京城一千五百多里,千里还乡委实不容易。
若是等到明年三、四月份,春暖花开,一路慢行的话,许是还不打紧。
可这寒冬腊月出行,老尚书未必受得住。
没等吏部尚书的人选下来,曹颙十一月二十三这天又去了温泉庄子。同行的,还有天估与恒生两个。
这一日,是初瑜的生日。
虽说只是散生日,可即便不清客,自家人也要聚一聚………
泪奔,可见走过年了,白天被老妈拉着干了做着做那,一直不得空…“@。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清誉
这天温泉庄子的晚饭,因除了密大妃,只有曹颙一家人在,所以男女也没有分席,大家围着圆桌团座。
因初瑜是寿星,大家入席后,少不得先贺寿。
李氏与密太妃是长辈,说的多是富贵平安的老话;孩子们花样就多了,从天佑开始,连着恒生、天慧、天宝四个,都大礼跪了,满心爱敬地为母亲祝寿。
长生也捧着温好的酒,亲自递到长嫂跟前,亦是满嘴吉祥话。
看着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