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阶还是一副不温不火的模样。轻言细语道:“不知李阁老意下。那篇文章可以称魁?”
李本心里早有成见。闻言拿起一份。双手呈给徐阶道:“阁老。请看。这篇文章呼声最高。”
徐阶拿过来翻阅。那李本还在咋舌道:“可有好些年没见到如此好文章了。”
徐阶将三篇文章看完。抬起头来。屋里众人都看自己。不由笑道:“诸位都在看我';甚?”
李本笑道:“好容遇到这等鬼神工的文章。大家自然要宗师如何品评了。”
徐阶呵呵笑。搁下卷子摇摇头:“依下官愚见。这个取个低低的名次吧。我看三百名正合适。”
“为何?”李本不禁大吃一惊。他荐的那文章。确实写的极为出色。且用了数遍“于休“。他便想卖好于严世蕃。将其点为会元。一直以来。徐阶都像摆设一样。给他造成一种错觉。好像自己说了就算数。现在冷不让徐老头给一下。还真是措手不及。
目结舌了半晌。本小声道:“此就算不取元。点他作前十。也是够资格的。如今却直接把他‘入百名开外。直接葬他前途。这只怕让人难以心服啊。传了出去。恐对大人声誉有损。招人话柄啊。”
徐阶呵呵笑道:“嘉靖十一年十年的两道圣训。李大人难道忘了吗?”
“那么久远的事。下官哪能想到。”李本闷闷道。
徐阶依旧平静水望着他。向西苑方向拱拱手道:“嘉靖十一年。圣上以科考文章纯正博雅之体然无存。乃下旨。切禁会试乡试取以艰险之词奇癖之字哗众取宠者凡钩棘奇之卷。一律落。嘉靖十七年。圣上又感科场舞弊日多。又命严查试官内外勾结。通关节买字眼。等十余种舞弊手段一经查出。严惩不贷。”
他慢悠悠的说着李本的汗可就下来了。他又不是傻瓜。自然知道自己的小把戏被徐阶看透了。双目中不由流露出乞求之色。
徐阶却连看都不看他摸一摸花白的胡须。呵呵笑道:“老夫年纪大了。把两个不相干的圣旨扯到一起作甚?阁老以为应该把哪一条去掉?”
李本知道徐阶这是放自己一条生路。不停擦汗道:“去掉后一条。又没有舞弊的。可能拿出来吓。°
“好。”徐阶点头笑道:“那这个名次。李也没意见吧?”
“没有意见。没有意见。”李本';里只怪自己多事。那严世蕃又没说要拿下会元自己何必要多此一举呢?
~~~~~…~~~~…~~…~~…~~…~~…~~~…~~…~~…~~~~~…~~
唯有取中此卷的同考官仍不死心。他觉着问心无愧。还在那里作最后的反驳道:“谁的文章敢说一定胜过这篇?”
徐阶从点一点手下的几篇文章道:“这五篇。都稳稳胜他数筹。”
众人纷纷凑过来。…看往下看去。果然都词真法老字字珠更可贵是中正平和。言之有物令人读过之后神清气。这些日子积攒下来的疲劳似乎都一扫而空。与之相。那篇文章也只能算是上好。称不了优异了。
大家都是识货的。便有人轻声道:“这些文章虽然各有千秋。但风骨上似相同之处。该是系出。”
徐阶微微颔首道:“不知是哪位名师教出来的高徒。”便点一点道:“那就在这五位当点出会元吧。诸位意下如何?”众考官无话可说。纷点头。
“那诸位先选选看吧。”徐阶说便闭目养神去了。
过了许久。众考官两篇文章。搁在徐阶面前道:“这两篇难分伯仲。请大宗师定夺。”
徐阶瞩目一看。便见一篇文章的破题是:“善理财者。其道而自裕焉。”另一篇则是“传者论裕国之道。不外乎经制之的宜而已。”便笑笑道:“诸位好眼光。这篇确实难分伯仲。选哪个都不为过。”
众人知道这下选对便问道:“总要有个一二。还请阁老定夺?”
徐阶颔首道:“这两篇文章。无论从文笔功底。还是立意思想上。都是无可挑剔的。单纯评论其文章本身。已经无法分清高下了。”
众人纷纷点头。都露出倾听之色。想要听听徐阁老从什么角度分高下。便听
:“现在就的从陛下出这道题的用意来分了。”
~~~~~…~~…~~…~~…~~…~~…~~…~~…~~~~~
“朕出这道题。”靖帝悠悠道:就是为了问计。谁的对策能解决问题。谁就是本科会元。”毕竟是帝出题。最终解释权和决定权。还在皇帝手里。当然皇帝很忙。不会每份卷子都看。一般只会过目前十名的卷子。
进宫禀报取中名单的徐阶和李本肃立在殿中。聆听圣训。
嘉靖帝拿起拟取头名的墨卷。先看那篇“传者论裕国之道”不由赞叹道:“好书法啊。飘逸若仙。似乎还要胜严阁老一筹。”严嵩是公认的二十…第一书法家。这评价的';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徐阶和李本连忙道:“陛下眼光超卓。此人当的起书法大家。
”
“不过朕求的是国贤臣。不是书法家。”嘉靖淡淡笑道:“还看文章。”便又看那篇“善理财者”。这个字是最漂亮的馆阁体。同样无可挑剔。只是比起那位来。少了些仙气。确实稍差一筹。
再看其内。前者“传者论裕国之道”。在治理的宜方面着手。强调“裁汰冗员”“削减开支”。也就是“节流”;而后者则着重讲开源与节流并重。全面生财富裕的方法。
毋庸置疑。两个法子都是解决问题道。但前者更正统。后者更激进。如果方才寻常时候。前者自然更符合朝廷选官的“中庸”之道。乃是更好的人选。但世易时移。大明朝过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后。许多问题已经是积重难返了…至少对讨厌麻烦的嘉靖皇帝来说。是不愿意触碰那些雷区的。比说前者提到削减藩王开”“裁剪冗官”以及“淘汰宫人”等法子。哪不会引起轩然大波?不会引起一群哭诉的家伙。像无头苍蝇一般。围在自己身边?
归根结底。还是嘉靖帝的私念在';祟。他只想尽量少些麻烦。让国家过的去。让自己有钱有闲修炼。只要朕活着的时候能糊弄过去。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所以嘉靖帝虽然欣';这篇文的书法文采。却只是草草看了两眼。便将目光投注于第二上。
待看到“是君子生财也有道焉。固不必损下以益上。而经制宜。自有以裕于国也。”意思是。不必损害下面人的利益。也有让国家富裕的方法。这话实太对了。嘉靖帝精神为之一振。不由坐直了身子。又怕看错了字。便伸伸手。黄锦赶紧将老镜上。嘉靖帝带上那眼镜。看到精彩处还念出声道:“然则何如?盖天的本有自然之利。农田森林。山川海洋。皆乃我大明之疆域。乃祖宗之基业。今何以重农田而偏废其余?固恒见其不足尔。”读到这。皇帝不由颔首道:“。以往我们总是盯着的里刨食。但大明朝的耕的就那么多。却要养活越来越多的子民。还的负担四方征战。早已经不堪重负了。确实应想想别的途径了。”
两位大学士唯唯诺诺道:“陛下英明。”
~~…~~~~~~…~~…~~…~~…~~~~~~…~~…
“农者国之本也。以养民;商国之末也。以国哉。有国家者如树。本末倒置固为谬矣。然有本末树亦不荣。必内本外末。而后其财可聚也哉。”
“臣也不才。试举一例。松江棉布。苏杭绸缎。江西瓷器。福建茶叶。素为西洋佛朗机人所垂涎。尝举万金以求之。若重开市舶司。保海路通畅。我大明之万里海疆。可';千万哉。”
“届时以无穷之财。供有限之用。是以下常给而上常余。虽国有大事年或大灾。而三年九年之蓄。自可取之而不匮矣。”
轻轻摘下眼镜。嘉靖帝喃喃道:“说的好。本逐末固然不对。但若是把国家的生财之丢了。就的沦落到今天这个步。”说着点一点这份卷子道:“徐阁老取这份为会元。确实是高见啊。”
徐阶赶忙逊谢不已…
第三三二章 报捷报捷再报捷!
皇帝金口一出,便定下了前十的名次。
黄锦奉上金裁刀,嘉靖帝持刀亲手揭开弥封,一个个新贵的名字便坦露在眼前,看到前两名时,嘉靖不由笑道:“呵呵,都是名人啊……”
~~~~~~~~~~~~~~~~~~~~~~~~~~~~~~~~~~~~~~~~
名次既定,礼部很快张榜公布名单,同时派出数不清的小分队,向住在京城各个角落的新贵人报喜……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这座暗暗躁动的京城,登时到了顶点!
因为会有专人来报喜,所以琼林社的六位仁兄没有去礼部看榜,而是在屋里静等结果。看这几个优等生不去,其余的四十多名举子也不好意思出去了,一个个关在房间里,像渴望的狼一样,在屋里团团乱转,偏还要保持风度,不敢大喊大叫的发泄紧张情绪,因为院子里挤满了老家来的商旅,都等在那里,预备给新贵人道贺。
这种紧张情绪在整个会馆中蔓延,甚至将最初不甚紧张的六位,也给传染上了。他们六位本来想谈天说地,打打屁就过去了,谁知竟然紧张到纷纷词穷,一个个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徐渭便提议道:“们打马吊吧,那玩意儿分散精力。”几人也没有更好的主意,便去前院找了副马吊回来,但只能四个人玩。
于是抽签,徐渭和孙铤就了两个倒霉蛋,只能跑到一边去下棋。
其实一般候,徐渭是不会和别人下棋的因为他的棋力太高,琼林社的六个绑一起也赢不了他,那还下个什么劲?
但今天比较邪门。下着下渭竟然在没有让子地情况下节节败退。眼见大龙成擒。没有活路了。把个没心没肺地孙铤乐得呀。高声道:“哥哥们快来看呀。我把棋圣地大龙给吃了!”孙二公子约莫着自己地水平。中个前五十名应该不成问题。但想前十名也是奢望。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所以心态比较放松。
徐渭为什么大失水准。那是因为他所有人中最紧张地一个……为了不让乡试垫底地一幕重演。他这半年来日思夜想。都是模仿沈默地路数。将自己那洒脱不羁如野马般得文风。硬生生带上笼头于写出他自己看来‘中规中矩’地文章。
实事求是讲。渭地造诣。是要高于沈默一些地。想写出沈默那样地文章。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要说服自己放弃风格走纯粹地应试路线。对他这种纯粹地文人来说。实在是痛苦莫过于此。
但徐渭忘不了嫡母去世时殷殷期望;忘不了大兄赔上一生也没有走完地科举之路。更忘不了自己生母被卖。家破人亡居岳家。受尽苦难贫困~倒地前半生!他深知。要想冲破这命运地樊笼只有靠这该死地科举了!
所以他不能让自己再在七人中垫底了。乡试时尚且还能勉强中举是这次还没有起色。就很有可能落第了。越是在乎就越是紧张。最后连棋都不会下了。也是正常地。
但那五个损友不管这个。打马吊地四个闻言丢下牌。呼啦一声围上来。七嘴八舌道:“棋圣落败。可是本社具有里程碑意义地一役。吾等当作传以记之!”“作赋以咏之!”“作画以绘之!”“作曲以歌之……”要说平时。大伙地嘴巴也不会这么缺德。但现在一切为了减压。什么气人说什么。
徐渭本就紧张的要死,闻言更是七窍生烟,他这人偏又死要面子,死活不肯认输,便跟众人较上劲了,如便秘一般憋在那里,美其名曰‘长考’……
就在众人等着看好戏的时候,忽然之间,前院便哄闹起来,好多人叫道:“来了,来了!终于来了!”
听到这响动,徐渭松口气,起身道:“看来是到咱们这里来报喜的,大家出去看看吧。”
那边孙铤前面不遇的赢徐渭一把,自然不肯罢休,拉着他的胳膊道:“你要出去也行,先把这步棋下完,要不就认输。”
徐渭正气凛然道:“玩物丧志,是咱们琼林社的使命重要,还是你这一盘棋重要?”
孙铤气呼呼的瞪着他道:“你要是不看重这盘棋,为啥不认输呢?我看你是分明输不起了。”
另外四个只好劝道:“不用担心,我们给你记着棋呢,先封盘回来再下吧。”孙铤这才罢休,六人照照镜子,整一整衣服,便人模狗样的出去了。
~~~~~~~~~~~~~~~~~~~~~~~~~~~~~~~~~~~~~~~~~~~~~
六人要出去时,院子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根本走不出去
站在门口,打开窗户往外看。
只见一个同乡已经喜气洋洋站出来,在一片祝贺声中,被同乡披上大红花,扶到同样挂花的高头大马上,准备等同乡贡士全部出炉后,在四九城游街庆贺一番。
看着那长相老成的同乡,徐渭竟不认识,小声问道:“这是谁呀,怎么这么面生啊?”
“叫潘清,是上虞的,四次应试才得今日中第,是以一直比较低调。”边上的陶大临小声道:“这次中了三百三十名,实在可喜可贺。”因为殿试只做排名,不做淘汰,所以考取贡士便基本上等于中进士了。
过不一会儿,果然又有报子鸣锣打鼓过来,一进院子便高喊道:“捷报浙江绍兴山阴县老爷龚讳芝,高中丙辰会试第二百七十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院子里早准备竹烟花,便噼里啪啦放起来。
一名满脸幸福、三四十岁士子站出来,举手道:“我就是龚芝!”那些报子便上前磕头讨赏,待得了厚厚的红包后,也不留下吃饭,便一溜烟跑掉了……今天任务太重,人手又不足,须得连轴转才行,好在每报一个都能有丰厚的利市,所以报子们都比平常勤快多了。
人们刚为芝带上大红花,扶上高头大马。外面又来报喜的了“捷报浙江绍兴山会稽县老爷叶讳应春,高中丙辰会试第二百四十三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接下来的喜报一浪接一,到过午时,共有十位绍兴举子接到捷报了,名次最高已经到了第七十七名,而琼林社的六位老兄,还一个都没有点到呢。
这时院里众人的目光,全投在六人上了,都在议论纷纷,猜测着他们会不会全部取中,名次如何云云。六人也是嘴里发干,心里发毛,却还要强作镇定,以免丢人。可偏偏上一个七十七名的谢宗明之后,足足有半个时辰没来报喜的,把六人煎熬的外焦里嫩,七窍生烟……
终于在彻底狂之前,听到门外一声嘶哑的高唱道:“捷报浙江绍兴会稽县老爷吴讳兑,高中丙辰会试第四十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兄弟们一下子松口气,推着兑出去,给他披红挂彩,扶到马上去。
过不一会儿,又来两队报子道:
“捷报浙江绍兴余姚县老爷孙讳铤,高中丙辰会试第三十一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捷报浙江绍兴余姚县老爷孙讳,高中丙辰会试第二十七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又是一个短暂的停顿之后,一个令在场众人终生难忘的场景出现了,四队报子同时抵达门口,报喜声此起彼伏道:
“捷报浙江绍兴会稽县老爷陶讳大临,高中丙辰会试第四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捷报浙江绍兴山阴县老爷诸讳大绶,高中丙辰会试第三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捷报浙江绍兴山阴县老爷徐讳渭,高中丙辰会试第二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然后所有的报子一起高喊道:“捷报浙江绍兴会稽县老爷沈讳默,高中丙辰会试第一名会元,金銮殿上领班面圣!!”
虽然许多人都猜到他们琼林社的几位会一起中第,却没有一人想到,他们竟然包揽了前四名,这真是太意外,太开心了……
附近杭州会所、处州会所、金华会所、台州会所等浙江一省的老乡,都纷纷涌到绍兴会所外,与他们一同庆祝这无限荣耀的时刻……这不只是绍兴人的荣誉,整个浙江都与有荣焉啊!
等到庆祝了半晌,人们才突然意识到,本次的会元竟然已经中了大四喜,加上这一元,就是连中五元了!连中五元!听都没听说过啊!
大家便涌起十分强烈的,想要见一见这连中五元的神人,到底找什么模样。
待四处寻找时,这才惊奇的发现,竟然找不到会元公的人影,问琼林社的人,也只是推说不知,逼急了就说去香山访友去了,可能过两天就回来。人们虽然好大的不尽兴,却还是好心的提醒道:“三天后就是殿试了,可别耽误了啊……”
六位老兄信心满满道:“不会……”但心里也是长草道:‘拙言兄啊,你可要赶回来啊……’
那么沈默究竟去哪了呢?
第三三三章 把爱全给了我
时间回溯到上月十八……
结束了九天磨成鬼的贡院生活,疲惫不堪、却又兴奋无比的举子们聚在一起,讨论着接下来去哪里放松一下。
琼林社的几位老兄也不例外,拉着沈默两个回到会馆,便问长问短,想知道他俩别后的情形……尤其是徐渭,怎么沈默坐牢,他也跟着消失不见,沈默考试,他也跟着冒出来,到底生了什么事儿?
其实事情的真相是,当时徐渭一看到赵贞吉率大军出现,便立刻返回给沈默报信,沈默这时也找到了藏在大理石挂壁后的账册,二话不说立刻交给他,让他快速从窗口跳水离去,自己则点起火盆,随便找了两本诗集烧起来……
后来徐渭便销声匿迹了。但实际上,他一直躲在暗处,当沈默被押送入京时,他也跟着启程,一路上吃尽苦头,被打劫三次,住黑店两次,还险些被大地震活埋,若不是仗着一身好功夫,还有早年游历四方,积攒下丰富的江湖经验,恐怕早被人家洗劫一空,做人肉包子,以饕旅客了。
到了北京城永门外,徐渭警觉的现城门前有不少暗探在盘查,但凡是身高体胖,面相猥琐的中年人,都被带走问话,登时明白对方已经知道自己的存在了。
这下他也不敢进城了,就成流民乞丐城外瞎转悠在天不绝人,地震把城墙震开了数不清的大口子,有些甚至能过人。徐渭找好一个比较偏僻的位置,趁着一个风雪夜,便钻缝进了外城。
进了城他才下心来,因为北京城里充斥着他这样的外来乞丐,徐大才子的性格本身就十分受下层人民欢迎,很快成为了广受欢迎的……新乞丐,并顺利的通过遍布四九城的兄弟们,找到了也正在寻找他的铁柱面的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听完这两人的惊险刺的经历,众人一阵唏嘘不已,然后便感到倦意涌上来,坐在那里都要打瞌睡默便道:“散了吧,过两日歇过来再聚。”众人说好沈默道:“知道弟妹也来了,就不留你了。”
“理可贵。”沈默笑着对徐渭道:“那咱就走吧。车还等在外头呢。”
徐渭嘿一笑道:“你们卿卿我我。我才不当那个多余地呢。”便对诸大绶笑道:“端甫。咱俩继续一个屋哈……”
诸大绶无奈苦笑道:“但你得每天脚……”
又和众人嘻嘻哈哈一阵默实在困得不行。终于起身告辞了早等在外面地马车。吩咐铁柱在客栈胡同前停一下外头睡过去。
在晃晃悠悠中小憩没多会儿。沈默便被停车地震动惊醒过来揉眼掀开车帘。此时日已西斜。金色地阳光照得他眯起了眼。
让铁柱闪一边,沈默自己跳下车,还特意买了一束若菡最爱的梅花,这才往客栈中走去,想要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这阵子自己深陷麻烦之中,好容易脱了难,又要全力以赴的准备会试,实在是忽视了情深意重的未婚妻,现在终于得到一段闲暇,可要好生陪陪她。
进了客栈,往自家赁的客栈走去,四下警戒的卫士们,便朝他行礼。看着一个个亲近手下面色沉重的样子,沈默心中一紧,奇怪道:“生什么事了?”
卫士们嗫喏着不说话,气得沈默一甩手,倒拎着梅花便冲进跨院,推开那虚掩的院门,一股浓郁的草药气味便扑面而来。
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柔娘背对他,坐在一个小炭炉前,正在轻轻扇着蒲扇,那难闻的药味便是从炉子上的陶罐子里散出来的。
听到开门的声音,柔娘慕然回,一见是他终于回来了,眼泪便滚滚流下来,哽噎道:“爷,您快去看看姐姐吧……”
沈默这下终于慌了手脚,箭步冲到若菡住的西厢房,进去时还被门槛绊了一跤,险些摔倒。他却浑不觉痛,疾步往里间走去,掀开门帘便看到,若菡面如金纸,闭目躺在火炕上,纵使身上盖着两床厚厚的被子,却仍在不由自主的颤。
花枝摔落地上,梅花纷纷飘散……
沈默慌忙扑过去,探了探若菡的额头,触手一片滚烫,甚至能听见她的牙齿咯咯作响。他一下子惊呆了,连声呼唤她的名字,若菡却紧闭着眼睛,一点回应也没有。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