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第5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祸不单行的是,自嘉靖末年开始的持续自然灾害,同时困扰着俺答汗统治下的蒙古各部,比如他王庭所在的呼和浩特,以及毗邻的板升地区,已经前后五年,几乎持续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奇寒的冬季使大批的牲畜冻死,而少雨的net夏,则使牧草生长困难,加上明军人为的破坏,使蒙古人的生计大受破坏。为了维持部落生存,俺答不得不忘记自己曾定下的‘善待归降汉人’的政策,默许蒙古人对半生地区归附汉人的掠夺。

    汉人的庄稼本身就减产严重,又被蒙古贵族横加抢掠,日子愈难过。隆庆改元之后,沈默授意当时的宣大总督霍冀,上奏朝廷请悬赏格,优录板升降人,以削俺答实力。朝廷准奏之后,悬赏便很快传遍了整个板升地区,使不少人萌生南归的念头,并很快便有人付诸行动。

    第一批来归的汉人中,白net等五人各有部落,产畜饶富。至是各率众来归。其余携家带口、零散出逃的也不在少数,朝廷尽宥其罪,并授予白net等人卫百户,任其择地而居……反正边境一带就是不缺地方。如此一来,那些还在观望的人便放下心来,也生南归的念头,致使板升地区的民心大受动摇。

    种种迹象表明,现在是二十年来,俺答最虚弱的时期。被沈默齐聚在兵部职方司的高参们一致判断,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再过几年俺答必然会缓过劲儿来,到时候大明必然会丧失这得来不易的主动权,再也没有资格像现在这样,在战与不战之间徘徊了。

    那就克服万难打一场吧,赢了,给大明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输了,再说输了的……

    ~~~~~~~~~~~~~~~~~~~~~~~~~~~~

    “我们的战略是,”沈默的声音在会议室中回dang:“东线采取守势,中线积极防御,全力在西线取得突破!”说着他手中的指挥bang,落在了地图中的黄河几字弯上。那里便是‘天下黄河、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区……

    他这坚定的一指,登时让满室众将血脉贲张、呼吸粗重起来。那是‘复套’啊!这世上没有什么,比这两个字更能让大明人血脉贲张了!

    河套,就是指黄河三面环绕的地带,因为形似套而得名。该地区由于靠近黄河;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千里沃野、宜农宜牧,乃是整个西北难得的富饶之地。更重要的是,此地北与浩瀚的蒙古高原一河之隔,南倚中原内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乃中原政权与游牧民族必争之地。

    如果中原政权占据此地,则三面阻河,敌难入寇,而我易防守,如此可以最小的代价稳固两千里西北边境,使甘陕内地不惹刀兵。但如果被游牧民族占据了河套,则两千里边境dong开,敌骑来去自如,而我军无险可守,疲于奔命,也无法阻挡其内侵。

    所以自古以来,河套地区就是游牧民族和汉民族间相互征伐的主战场。毫不夸张的说,河套的得失,关系到明王朝的安危存亡。

    元灭明兴之际,太祖朱元璋反复遣兵扫dang,始将蒙古势力逐出黄河,赶往漠北。为了加强对此地的控制,太祖置东胜卫于河外,并置丰州、云川、兴和、镇虏、yù林等卫,皆驻有重兵,用以环卫河套,构成一捍御蒙古南下的坚固防线。大明驻兵东胜,因河为守,使榆林、延绥诸边不被兵革之祸者,垂六十年。

    毋庸置疑,东胜卫的设立,曾有效地抑制了蒙古渡河入套。然而在靖难之役中,部分蒙古部落支持朱棣,屡立战功。在夺取天下后,朱棣主动辍东胜以就延绥,将防线后撤数百里以表谢意。

    在当时朱棣看来,蒙古人已经被打成了孙子,自己想怎么蹂躏就怎么蹂躏,却没想到这对自己的不肖子孙来说,失去了河套之险后,便则以一面之地遮千里,先天就陷入了战略被动。起先,二祖余威尚在,蒙古人还不敢南渡黄河,直到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后,东胜落于也先之手。迫于形势,明朝将大同以西之yù林、云川等卫尽行内撤,黄河以北屏蔽全失,失去了阻遏蒙古部落进入河套的最后屏障。

    至是,套中六七千里沃壤尽归蒙古。外险尽失,宁夏屯卒反备南河,此陕西边患所以相寻而不可解也。蒙古诸部乃乘虚而入,开始大规模进驻河套,又以河套为依托四出攻掠,使明朝北部边防全线吃紧,陕西边患殆无虚日,八郡之民疲于奔命,大明边事遂无可救yao……所以‘东胜之不守,藩篱自撤,大为失策。以至河套不复、无险可守,日事干戈百有余年。’这已经是大明妇孺皆知的共识,克复河套也成了几代大明君臣的毕生夙愿。

    到了成化年间,在大学士李贤的支持下,总制关中军务的王越复议搜套复东胜,以图大举,廷议从之。后朝廷又三遣大将出师,直到成化九年秋,王越以轻骑袭‘套寇’于红盐池,擒斩千余级,尽烧其庐帐而还。受此打击,套内北元诸部皆渡河北去,边患稍息。

    但是,这种状况仅维持了二十年左右。弘治年间,鞑靼部一代英主达延汗,即明人称之为‘小王子’ 统一蒙古各部,势力大增,复拥众入河套驻牧。在其指挥策动下,蒙古各部声势大涨,频频入寇大明,官军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只能顾此失彼,疲于应付,跟本无法阻止蒙古诸部的入犯。

    到了武宗正德年间,大明起起右都御史杨一清总制宁夏、延绥、甘凉军务,于是杨一清请复守东胜,主张‘因河为固,东接大同,西属宁夏,使河套千里沃壤,归我耕牧,则陕右犹可息肩。’然而杨一清刚刚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局面时,却因忤刘瑾遭罢,其议遂寝。此后,北方蒙古诸部屡屡入寇,动辄聚众数万,杀掠甚惨。而朝廷所任命的封疆大吏多系庸碌之辈,直到嘉靖初年,小王子病死,曾铣出任三边总督,大明才重新夺回了主动权。

    当时蒙古各部四分五裂,互相为敌,自顾不暇。而大明经过嘉靖初年的拨1uan反正,已经恢复了元气,综合分析形势之后,曾铣上书朝廷,请求出兵河套,并提出了完整的复套计划,被朝野上下认为可行,嘉靖皇帝也是支持的,于是掀起了一股复套的热chao,九边将帅皆摩拳擦掌,誓要恢复河套,完我金瓯!如果彼时君臣一德,将帅同心,经过数年的充分准备,大张挞伐之威,曾铣的计划是完全可行的。可惜后来风云突变,反复无常的嘉靖在决意之前突然犹豫,担心一旦战败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时任辅的严嵩抓住机会,怂恿皇帝搁置‘复套’之议,以此打击全力支持此议的辅夏言。后来更是授意仇鸾构陷曾铣,并以‘廷臣结jiao边将’的罪名,将夏言拉下马来。

    嘉靖二十七年,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曾铣被杀。是年秋,蒙古诸部相率入寇大同、宣府,严嵩多次以边警激怒世宗,谓:‘此夏言、曾铣开边启衅,故报复耳。’嘉靖遂令将夏言弃市。在此期间,不少大臣与督抚边将都因复套之事遭受了打击,朝中大臣参与议复河套者悉夺俸,言官廷杖有差,巡抚谢兰、张问行、御史盛唐等人,均遭贬黜……

    至此,朝中再无人敢议‘复套’,使大明失去了掌握战略主动的黄金机会,加之嘉靖与严嵩等人对边事缺乏远见、措置无方,对蒙古诸部请求通贡互市问题态度消极,缺乏变通,使各边境形势日益恶化。嘉靖二十九秋秋,俺答汗纠集蒙古诸部大举入犯,薄近都城,严嵩认为‘败于边疆尚可欺瞒,败于京城无法掩饰’,于是不许军队出战,任俺答在京师附近大肆抢掠,最终饱掠而去,是为震惊中外的‘庚戌之变’。

    后来,俺答汗不断派人请求通贡互市,也表现了与大明改善关系的诚意,但因为庚戌之耻,难以释怀,均被嘉靖拒绝。从此,边境战火再起,虏患日烈。俺答汗率蒙古诸部屡屡犯边,宁夏、甘肃、大同、宣府、延绥诸边镇岁无宁日,边将死难者日多,百姓被杀者更是不可胜纪,终嘉靖之世,北疆一直笼罩在硝烟弥漫之中。

    这种状况,直到严嵩去职、徐阶当政后才有所改变。可见,议复河套的失败,对大明北疆防御产生了多么不利的影响。而在座诸将,在曾铣提议复套之时,便大都在九边服役,虽然那时只是中下层军官,但仍然对当时各镇砺兵秣马,只等一声令下,便灭此朝食的昂扬斗志记忆犹新,也同样对议复失败,曾铣被害而痛心疾、深以为憾。

    这些年来,多少前辈上司,临死之前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的子孙后代,而是生不能复河套川,死无颜见曾大帅!

    ‘复套’,已经因为承载了太多代人的夙愿,而变成了烙在大明人心中的一个情结。

    所以沈默一提出‘复套’,那些东南的财主们,就愿意支付子弟兵的军费;所以沈默一提出‘复套’,在场的众位将帅全都按捺不住,一反常态的争相请战!

    “中堂大人,一定要让末将去啊!我曾经在曾大帅帐下效力,对那里熟得不得了!”

    “阁老,要用末将啊!我爹临死前,让我指天誓,如果朝廷有复套那天,一定要奋勇争先,哪怕当一名马前卒,也要站在复套的战场上!”

    “督帅大人,您把俺从四川调来,就是为了复套的吧,肯定不能少了俺!”

    “论起捣巢奔袭,俺老马数第二,大明就没人敢数第一,大人,您能不带我去?”

    望着争先恐后的将军们,沈默笑了起来,军心可用,军心可用啊!

    ~~~~~~~~~~~~~~~~~~~~~~~~~~~~~~~~~~~~~~

    待众将激动之情稍定,沈默才笑道:“诸位积极请战的心情可嘉啊,但是九边战线绵长,都去收复河套了,那宣大前线谁来守护,蓟镇京师如何拱卫?”顿一顿道:“所以,肯定是要有分工的。”

    众将顿时屏息凝神,巴望着沈默,希望他能点将点到自己。

    “收复河套,三边驻军的力量是不够的,”沈默淡淡道:“为此朝廷已经在三年之前,便从京军三大营选锋,充以南军,以及招募的新兵,编成了选锋十营,花费巨资加以训练。练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次就用他们支援三边了!”

    沈默话音一落,会议室内嗡得一声,众将又一次按捺不住了……戚继光、李成梁这些选锋营的将领,以及刘显、李锡、姜应熊等三边将领,自然心中暗爽。至于王崇古、陈其学这二位三边督抚,因为早就知情,尚能保持宠辱不惊。

    但其它两位总督麾下的将领就不干了,大声嚷嚷道:“凭什么让他们这些没上过战场的家伙出风头,我们不干!”

    “谁说戚将军没上过战场!”戚继光含蓄,李成梁却是个不吃亏的,针锋相对道:“戚将军百战百胜的名头,是自封的吗?”

    “那是在东南,和土匪似的倭寇打,算什么本事?”

    “在万全右卫也是和倭寇打吗?”

    “那也靠了我老马使出老命去you敌,不然鞑子是傻得是吗?迎着头往车阵上撞?”

    “够了!”双方吵得不可开jiao之时,沈默拍案大喝一声,顿时让场面一滞。他盯着马芳道:“德馨兄,你是不是输给我一个承诺?”

    “啊……”马芳顿感不妙,但那天众目睽睽,证人都在场,岂能赖账,只好吞声道:“是。”

    “我现在就要你答应我,帮着谭部堂把宣大守好。”沈默一字一句道。

    “大人……”马芳郁闷道:“您也太狡猾了吧……”

    “怎么,马王爷不是一个吐沫一个钉,要食言而féi了吗?”沈默激他道。

    “当然不是……”马芳垂头丧气道:“可是防守从来不是末将的强项,没有我,总督大人和老尹也能做好。”五六十的老头了,像个孩子似的央求道:“大人,就让我去河套吧。”

    “德馨兄。”沈默也软化下态度,走到那面地图前,语重心长道:“你看看,俺答的王庭在哪里,离着黄河也就是一天的路程。而河套又是他经营已久的腹地,如果没有人能牵制住他,他一定会率大军南下渡河,支援河套诸部的,到时候一场对河套的局部战争,就会演化为和俺答的全面决战。真到那一步,胜负难料不说,朝廷能吃得消吗?”

    见马芳低头不语,沈默继续道:“这次作战,蓟镇的兵被chou掉了一半,支援三边。为何不动你们宣大的部队,原因就在这里。朝廷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力量,在宣大方向牵制俺答。一旦他敢派大军南渡黄河,你们就立即起重兵直bī呼和浩特城。拿不下河套,我们拿下呼和浩特,一样是一场大胜,就看俺答愿不愿意做这个jiao换了!”

    ………分割

    还有一章哈。

第八四二章 千骑卷平冈(中) T

        “这事儿别人确实干不了……”马芳终于点头答应,不再非要加入复套大军了。

    将宣大这边安抚下来,沈默又望向曹邦辅及其麾下众将道:“把戚继光和李成粱chou走,防卫京师的重担就落在你们肩上了。

    ”,曹邦辅默默点头,他这个总督所防备的方向,主要是辽东的土蛮部和兀良哈三卫,论实力肯定不如俺答,但更加凶残贪婪,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渔利的机会,自己面临的压力肯定小不了。

    沉yín片刻,他低声道:“我只能向朝廷保证,不让大队的教虏侵扰京畿。”,“这就足够了!”,沈默重重点头道:“只要能做到,就是大功一件!”

    为各镇分配完任务后,沈默昂沉声道:“诸位,虽然分工不同,但我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几代前辈未竟的事业,驱逐靶虏,收复河套!为此恳请诸位和衷共济、jīng诚团结,只要完成各自的任务,来日庆功之时,便皆是我大明功之臣!”,众将轰然应声,立誓不辱使命!

    第二天,大军集合,皇帝讲话,表彰夺魁的部队,鼓励众将士刻苦训练、奋勇杀敌,然后便宣布军演圆满结束。

    军演之后,皇帝与众臣起驾回城。各路大军也打点行装,各自返回驻地。

    然而在回京的人群中,看不到内阁次辅沈默:原本应茌返回保定的选锋十营也悄然改变了方向,混在固原、榆林、延绥等镇的队伍里,一起向西开拔。

    晋日傍晚大军下营时,沈默才穿一身不起眼的五品官服,出现在了王崇古的总督大帐中。

    “这许是国朝最低调的一次大军出征了。”王崇古早就守着一桌酒菜等在帐中,看到他这样出现”虽然不意外”却也分外感慨道:“堂堂苹制九边的督师大人,竟要在自己的军营里白龙鱼服。”

    “你以为蒙古人真是瞎子?”,沈默洗了把脸,接过陈其学递过来的热mao巾,在面上捂了捂道:“他们有白莲教帮忙,对大明境内的事情了若指掌。”

    “也幸亏白莲教的信徒多是贫苦人,不然这么大规模的军队调动,就算借着阅兵的幌子,也瞒不过明眼人的。”陈其学的年纪比沈默和王崇古都要大,资历也比他们老,在陕西巡抚任上干了八年”政绩卓著。当初三边总督出缺,人们都以为他必然接任,谁知却被王崇古从天而降,挡在了前头。但这位老先生很有长者风度,既不摆老资格,也不消极怠工,依旧兢兢业业的当好他的巡抚,协助总督处理三边政务。因此深得王崇古的尊敬,沈默也很敬重他。

    “不求能瞒他们多久”只要能保证次进攻的突然xìng,就值了。”,沈默稍加推让,在正位上坐了。陈其学也入席,与王崇古东西昭穆而坐,但王崇古执意把盏,也只能随他去了。

    因为是在军营,三人只是稍稍喝了几倍便不再饮”不过行军一天,即使是贵为督抚也一样只吃了些干粮点心,都饿得前心贴后心,所以饭量都比平时大了不少。

    填饱肚子后,亲兵撤去杯盘”擦净桌子,上了茶水,便悄然退下。

    王崇古把一副皮制的三边地图展开,铺在桌上,上面用红黑两sè的笔迹,密密麻麻标注着一村一堡的地名。黑sè的”是大明控制的区域,红sè的,是鄂尔多斯部的地盘”双方势力范围一目了然。

    明蒙在河套的分界线是榆林边墙。这道边墙以榆林镇三十六堡为中心,东起清水营紫城岩”西抵宁夏盐池东北,延表二千余里…………其实就是沈默曾经那个时代,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与陕西省的分界线。

    虽然知道沈默对套虏的情况肯定不陌生,但作为开场,王崇古还是简单为他介绍道:“河套以内的鞋虏,都是俺答兄长、蒙古济农衮必里克的族众,统称为鄂尔多斯部。衮必里克死后,他的儿子诺颜达拉继承了其父济农的位子,却无力压服其兄弟,要不是有其叔父俺答镇着,恐怕兄弟九人早就打成一团了。”

    “后来在俺答的调解下,兄弟九汗分析另居,甚至狼台吉等几人率部过了黄河,散处河西,鄂尔多斯部的势力更是分散。加之诺颜此人又缺乏统驻能力,素无威望,就更加衰弱了。”,王崇古喝口茶水,在地图上指点给沈默看道:

    “目前在河套地区,诺颜占据我们曾经的东胜右卫,以之为汗庭。他的二弟拜桑占据达拉特,三弟维达尔玛占据鄂托克:四弟诺木塔尔占据乌审:五弟布扬古占据准格尔;六弟班扎拉占据乌拉特;七弟巴特占据锡尼;八弟阿穆尔占据伊金霍洛,九弟鄂克拉占据鄂托克。这些部落都不算大,最大的自然是诺颜部,有六七万人口,控弦过万人;最小的班扎拉部,才万余人口,控弦两千而已,其余部落在两者之间,大都是三五万人,控弦七八千的样子。全体动员的话,总计兵力应该在六七万左右。”,“真够唬人的。”沈默端着茶盏,嘿然笑道。

    “确实只是唬人而已,如果他们兄弟能齐心协力,我们根本不会打他们的主意。”王崇古点头道:“可从地图都能看出来,除了阿穆尔的部族紧挨着诺颜的王庭之外,其余兄弟都离得他远远的,看起来是在拱卫他,实际上是不愿受其管制。就连阿穆尔,也不是为了拱卫诺颜这个济农,而是肩负守护成吉思汗王陵之职,没法远离而已。他们兄弟之间关系恶化,早已经积重难返,不可能形成合力了。”,王崇古说着苦笑一声道……“但这样一来,这些部落散落在方圆六七千里的草原之内,让我军进剿捣巢的难度大增。”,“这段边墙为何没有变化?”,沈默沉yín片刻,指着神木县以北的一段边墙道。

    “哦,是地图上还没来得及改。

    ”,王崇古道:“从下官到三边不久,便开始按照大人的意思将这段边墙不断向北扩建,如今已经是这个形状了。”,说完用指甲在那段边墙上,向北画了一个夸张的弧线道:“实际情形只多不少。”

    边上的陈其学补充道:“向西北方向足足扩进了四十里。”,“蒙古人什么反应?”沈默问道。

    “他们只以为我们是在争地皮,而这一片地区十分荒芜,不适宜放牧,所以除了有斥候偶尔过来探看外,并没有引起他们更多的注意。”陈其学道。

    “很好,这里就是我们攻势起的地方了。”沈默一指点在那个边墙突出部道:“这回我们不费力搜套了,直捣虎xùe,先拿下东胜再说!”如果会看的地图的话,你会惊诧的现,这处边墙距离东胜已经仅有百里之遥了。如果骑兵奔袭的话,仅仅半日便能抵达!

    “但是伊金霍洛的阿穆尔部,就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他们虽然不是王庭的守卫,但一定会拦截我们的。”,王崇古忧虑道:“这个给成吉思汗守灵的部落战力十分强大,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要cao心了。”沈默却不负责任的笑道:“我们统帅部,只管下达任务,如何去完成,还是让将军们去烦恼吧。”沈默一直相信,如果身为最高统帅,连战术上的事情也要cao心,必然会影响到他对大局的掌控,而且也干扰将领们的挥。

    所以他当统帅,只考虑战略层面上的问题,至于具体战术嘛,就jiao给戚继光、李成粱来搞定了“……

    “好吧……”,王崇古却以为他已有定计,不愿详谈。便笑笑道:“既然您对他们有信心,那我就相信他们一回。”

    又商谈一会儿,三人便各自回帐睡了。次日一早,继续行军,然后晚上安营休息。一路无话。

    大军行军度不快,抵达山西镇后,又与三关的部队举行了一场联合演习,在关外轰轰烈烈cao演了七天,令对面的蒙古人着实紧张了好长一段时间。

    然而那些紧盯着这些明军的眼睛,却没有注意到,在三边军队临时驻扎的偏头关大营中,其实还有一半人马并未出动演习,而是一直安静的做一件事,那就是休息。

    等到大军cao演回来,稍事休整,便开拔离开偏头关,从河曲县架起的半永久浮桥上渡过了黄河,回到了甘肃境内。

    进入甘肃后,大军无声的分为两路,一路带着满身的疲惫,回榆林修整。另一路却jīng力充沛的沿着边墙,往那处突出之地去了。!

第八四二章 千骑卷平冈(下) T

        十月的草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