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師-第6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卫捋下头盔,lù出一张平庸无奇的脸,只有一双眸,乌黑漆亮……竟然是余寅。
余寅也一直在打量昭陵,此时轻声开口道:“不好。这里若是下葬大夫朝臣,也算得上是吉壤了”但作为天陵寝,却有欠缺。”
“何出此言?”沈默其实也有同感。
“风水说上,天陵寝,必须拱、朝、、卫四全。就像皇上坐在金鉴殿上那样,两边有从,后面有高大威严的屏风”前面是玲珑的桌案,远处有列班的朝臣。用这四全的法则来看昭陵,朝臣与卫都有点散乱,其势已不昌隆了。”余寅生命的前四十年,全都用来看书,可以说博学百家,样样精通。对于风水之道,自然十分在行,他指点着昭陵前后左右的山川形势一一说明,最后叹口气道:“也不知道当年选定昭陵的那些风水大师”怎么就看走眼了。
“昭陵这块吉壤,是先帝在隆庆二年钦定的……”沈默轻叹一声道。
“如此说来,这是天意啊!”余寅本来还一脸的懊丧,听沈默如此说,竟两眼放起光来。
…“………一…”…“分到…“………一…“……周公恐惧流言日1王莽礼贤下士时。若是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à⑨最快更新
第八七六章 大政变之步步惊心(上)
第八七六章大政变之步步惊心(上)
日已西沉,暮霭飘忽,影影绰绰的松林上头,到处是盘旋归巢的宿鸟,一座座宏伟的帝陵,全都隐去了面目,却仿佛睁开了冰冷眼睛,森然的盯着巨石上的两人。
“此处天造地设,形势无可挑剔。放眼全国,可以说没有更好的吉壤了。然而一处吉壤,只有一个正xu,天寿山的全气之xu就是长陵!自从成祖皇帝冥驾长陵,至今二百年间,这里添了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现在又有了昭陵,总共是九座皇陵,它们的xu地,是一xu不如一xu,到了昭陵,已经把所有的地气用尽。如果日后还有帝王要陵寝于此的话,大明朝怕是要亡国不远了。”余寅的声音低沉而充满了蛊力。不得不承认,在这大明历代君王陵寝之处,像这样放肆的点评他们的yn宅,没有一颗无法无天的大心脏,是办不到的。
“就在昨天,这里的第十位主人已经登极!”余寅完全没有感受到历代先帝带来的压力,反而兴奋的微微发抖道:“所以属下说,这是天意啊大人,我们顺天而为,正成其事!”
“住口!”沈默严厉的喝道,几只受惊的老鸹扑棱着翅膀飞上天空,难听的嘎嘎叫声令人毛骨悚然:“你要是再敢胡说八道,别怪我翻脸无情!”
“大人,这里空谷僻静,方圆百丈之内再无一人。”余寅却不惧道:“您还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吗?”
“我……”沈默表情一滞,缓缓摇头道:“你误会我了。”
“您可以不承认自己的想法,但您的行为决策,却始终朝着这个方向!”余寅不依不饶道:“不然您为何要创建汇联号这个恐怖的机构,难道不是为了控制东南的经济命脉!不然您为何要把九大家、还有东南的封疆大吏都拉到咱们的船上,难道不是为了控制东南的政权?不然您为何要创办报纸,难道不是为了控制东南的舆论!不然您为何要开办南洋公司,为何要把您的亲信卫们安排进军队,并不遗余力的培养他们?难道不是为了培养一只忠于我们的军事力量?不然您为何对安南开杀戒,却对世仇人怀柔绥靖,还跟那个公主腻腻歪歪的玩起了第二春?难道不是为了在北方草原上,留一只策应的力量?”顿一下,他一脸冷笑道:“还有,您对军队将领不遗余力的保护,提高官兵的地位,难道不是为了收买军心?您煞费苦心经营的同年、门生们,已经开始逐渐占据朝廷的主导,并将垄断未来的二三十年,如果您的目地仅仅官居一品,哪用得着做这么多场外功夫?”
“有了这么强大的实力,您却从来不用,也不展示自己的力量。这让我想起了那位三年不鸣的楚庄王,他是为了一鸣惊人,成为天下的霸主。”余寅像一团火,像一束光,照亮了沈默心底最深处的隐秘:“那么您的目地是什么?位极人臣,宰执天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四年以前,您完全可以名正言顺的接任首辅之位,但您却非让我费尽心机,帮高拱起复,然后把首辅之位拱手相让。这种高风亮节,令天下人击节赞赏,却也让属下费解,首辅之位你不想要,却又拼命的暗中积蓄实力,您到底要什么呢?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高的位又是什么呢?”
作为沈默真正的心腹之人,余寅实在太了解他了,以至于他任何的解释都苍白无力,只有面对本心一途了。愤怒得盯着余寅半晌,沈默突然一拳捣在他的肚上,恶狠狠的骂道:“你要逼我杀了你么!”全不似平日的斯文模样。
余寅应声倒地,身像虾米一样在巨石上蜷着,却嗬嗬笑起来,断断续续道:“当年我抗命杀了胡宗宪,便说过,这条命是大人的了,您随时都可以拿去!”说着强撑着爬起来道:“但我知道,除非我背叛大人,否则我只会在您大业已成,或者您要放弃的时候死。现在,显然不是时候……”
“你太自作聪明了。”沈默冷冷望着他道:“我对你们,向来是开诚布公的,还记得当年初见,我给你们的书,和你们说过的话么?”
“永生难忘。”余寅点头道。
“那就是我的目地。”沈默不再看他,将目光投向了蓝黑sè的夜空:“从来也改变过。”
“可是那也一样是不臣啊!”余寅摇头道:“您现在可以不承认,但早晚都得走到那一步!”
“不会的。”沈默望着远处已经只剩下个轮廓的昭陵,仿佛像是对大行皇帝发誓道:“皇帝姓朱,永远不会改变……”说完低叹一声道:“归根结底,你们都认为我不会成功。十岳公劝我见好就收,抓住眼下十年,就算对天下仁至义尽了;你却撺掇我当曹操……”余寅刚要开口,却被他抬手拦住道:“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但我也不是感情用事。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两条路都走不通。按十岳公的方法,十年以后就是我的死期,当然我不一定死,那条船还泊在天津卫呢。但是我之前的重重努力,必然会被全盘推翻,那样给国家和百姓的伤害,足以亡国。按你的方法,我直接就死定了……你看看这天寿山,九位先帝的陵寝,还有南京那位太祖皇帝,二百多年的朱家江山,早就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了。”
“哪有千载的王朝……”余寅不服气道。
“是,一个朝代注定会灭亡,本朝也不例外,农民起义可以亡了它,外族入侵可以亡了它,甚至武将作乱也有可能亡了它。”沈默沉声道:“天下谁人都可以造他的反,但唯独我不行!天下谁不知道,我沈拙言身受两世皇恩?没有世宗皇帝,就没有我这个六首状元,没有他的不第超擢,我也不可能节节高升,在而立之年,就位列台!更不要说大行皇帝,天下谁不知道我是他的‘骖乘’之臣?天下谁不知道,是他容得下我,我能出将入相,加封太保!”顿一下,深深一叹道:“我沈默得到了异姓臣能够得到的所有的荣宠,又是先帝的托孤之臣。天高地厚之恩,何尝不是我一生的枷锁呢?如果我敢造反,必然会被天下人视为忘恩负义的禽兽,正人君与我势不两立!你熟读《二十一史》,何时听说过,道义上失败者,能赢得天下的呢?”
“李世民、赵匡胤。”余寅已经动摇了,却有些不服气道。
“天下,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他为何坐不得?”沈默轻叹一声道:“至于赵匡胤,那是乱世草头王的五代,实力是硬道理。从朱温灭唐到赵匡胤登极,不过区区五十年时间,中原经历了五个朝代,平均十年就改朝换代一次,人们早就习惯了皇帝像走马灯一样换,所以他能欺负得了柴家的孤儿寡母。但大明朝已经立国二百余载……还是那句话,你看看这天寿山,埋了多少代朱家的皇帝,这就是人心向背,这就是天经地义……”
“……”余寅终于认输了,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尘土道:“看来大人已经深思熟虑过了,我的见识确实不行,还是听您的吧。”顿一下,有些解释的意味道:“我是听说十岳公亲自到文渊去说服,您似乎也没反对,所以担心您会按兵不动的。”
“我说过,十岳公也是为我好,他想让我走最稳妥的一条路,”沈默轻轻摇头,声音低沉道:“他今年七十了,就像我们的父辈,老人总是希望他的后辈能安全一些,不愿意我们去冒险。”
“大人……”余寅有些感动,沈默这份体谅和宽容,是他黑暗中永恒的温暖。
~~~~~~~~~~~~~~~~~~~~~~~~~~~~~~~~~~~
“其实我也一直在犹豫。”四周陷入黑暗,黑暗可以让人更为坦白,沈默的声音很轻,只有他们两个可以听到:“到底是搏一把,还是按照十岳公的意思,保守一点。”决策的难度,是跟你的责任成正比的。当你孑然一身时,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脑袋掉了不过碗大的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那是何等的豪气干云?但若你有了妻儿老小,要干些要命的事儿时,就得想想自己死了她们怎么活,甚至会不会被株连。所以不知有多少‘怒从心头起’和‘恶向胆边生’,在看到自己妻调羹,儿女绕膝之后,冷了热血,放下快刀,吞下一口恶气,也要好死不如赖活着。
就更不要说沈默了,他的生命不属于自己,甚至不属于他的家人,因为他承载了太多太多……就是方余寅所列举的那些,东南六省,军政两方,士农工商……乃至千千万万人的福祉和希望,全都系于他一人之身。有道是千古艰难唯一死,但这个抉择,真的还要更难做出……
“但是,已经到了不得不下决定的时候了。”余寅准确的把握住了沈默的心理,道:“而且我相信,大人您已经有了决定,否则您不会让我来这一趟。”说着难得的一笑道:“我可是一直暗中负责布置的啊。”
默点点头,不再回避道:“这个问题,从在安南时,就困扰着我,我用了半年时间,终于想明白了。”
“那您是怎么想明白的呢?”余寅对这个很感兴趣。
“就是在此时此地,”沈默的声音中,透着如释重负的解脱,却又有些禅意道:“既然一切都是天意,那我来到这个世上,也同样是天意,上天既然让我来这世上走一遭,又让我做了那么那么多,必然是有他的深意的。那么我也没有理由半途而废,岂不辜负了上天的一番美意?如果最后我失败了,那也是天意,天不给大明这次机会,怨不得我!”
余寅不可能真正理解这番话,但他却听出了霸气,也如释重负道:“大人有多少年,没有流lù过这种霸气了。”
“不为王霸,霸气何用?”沈默淡然一笑道:“别想三想四,做好分内的事情吧。”
“这个您放心,”终于揭开了亘在心中多日的谜团,余寅振奋道:“虽然这些日心里不敞亮,活儿可一点没耽误,万事俱备不敢说,但已经搭好台,就等您唱戏了。”
“不,还得让他们唱。”沈默摇头道:“我们在台下看,等他们把丑态都lù出来,咱们再主持公道。”顿一下,他压低声道:“怕也唱不了几天了,高肃卿的字典里没有‘等’字,我估计,最多十天半个月,就得分胜负了。”说着,他看向余寅,一片黑暗中,只能看到那对闪闪发亮的眸,道:“时间不多了,你连夜回京,做好一切准备,我回京之日,就是咱们发动之时。”
寅重重点头道。
“记住,”沈默抓着他的臂膀,叮咛道:“我们要的不仅是现在,还有未来,所以必须最大限度的隐藏好自己!我不想自己的名字被人刻骨铭心……”
“这很难……”余寅想一想,轻声道:“毕竟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就算一时回不过味来,回头也会想明白的。”
“嗯……”沈默的声音明显沉重很多,这是他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的原因所在,即使是现在,也只是把这个隐忧抛之脑后,而没有解决之道。沉默了良久,他低声道:“尽量做好吧,就算管不了别人怎么想,我至少还有十年时间去解决……”
分割
………………R@。à⑨最快更新
第八七六章 大政变之步步惊心(中)
第八七六章 大政变之步步惊心(中)
辰进申出,这是内阁铁打不动的办公时间。算是老朱皇帝为他的江山筑下的一道防bō堤。然而这对后世的皇帝来说,却不啻于紧箍咒。在经历了几任皇帝,政事日渐糜烂,对于皇权的监察,并不能认真履行。有时候碰到棘手的事,皇上不想让内阁掣肘,便直接下达手谕到内阁。
大臣也不是拿这种手谕没有办法。本朝在内阁以外,还有通政司和六科,对于皇帝的诏令,都有随时复奏封驳之权,因此皇帝随时颁布手谕的自由,更受到重重的约束。不过法制是法制,事实是事实,在藐视法制、人治为大的政治状况中,手谕仍旧不免出来,成为史册所记的‘斜封墨敕’和‘中旨’。这正是负责任的大臣所最痛恨的事。
十分看重权力与责任,希望君臣合道的高拱,对绕过内阁的中旨一向不满。何况皇帝才十岁,这道中旨显然是冯保自封自赏的无法无天之举,这又是一条不可饶恕的罪状。
此例万万不能开,不然日后还不得让冯保骑在脖子上屙屎撒niào?但这种关系到大内总管更替的事情,背后肯定要李娘娘点头。这新君登基头一道旨意,自己要是公然驳回的话,肯定惹得凤颜大怒,岂不就违背了‘宫府和睦’的既定方针?
跪在地上的高拱,又是恼火又是纠结,竟忘了去接那道圣旨。
“高老先生,接旨啊……”那太监只好催促道。
‘也罢,先给李娘娘这个面子……’那太监又催促一声,高拱这才不情愿地伸手接过那道手谕,然后便站起来。众人登时傻了眼,因为就算平头百姓也知道,你得答复一声‘臣遵旨’啊但他没有说这三个字,便随手拿着那黄绫揭帖,转身就往屋里走。
‘这,这算怎么回事儿啊?到底是接不接旨呀?’那传旨太监傻了眼,只好追上问一句道:“老先生,您看小人如何回去复命?”
“爱怎么复命怎么复命。”高拱满肚子邪火没处发泄,正好拿他出气,便对他咆哮道:“你回去问问冯保这中旨到底是谁的旨意?老夫倒要nòng个明白皇上才十岁,他知道什么叫中旨,嗯?还不是你们这些阉货在里面捣鬼,早晚要你们拉清单还不给我滚蛋”
一阵劈头盖脸的詈骂,把那自以为新君登基、翻身做主的冯保心腹,骂得脸sè苍白,也不敢再多嘴了,连滚带爬地逃出文渊阁,一刻也不敢停留。本书最新最快更新来自
~~~~~~~~~~~~~~~~~~~~~~~~~~~~~~~~~
回到议事堂,坐在太师椅,高拱还气得直喘粗气,面红耳赤的对张四维道:“方才的事情,你都听到了?”
张四维点点头,他都听得清楚明白,对高拱的反应颇不以为然……心说既然你接了旨意,又何必逞一时口舌之快,白给小人嚼舌的口实呢?但这种话,最多只能在心里想想,他可不敢说出口。便去厅角的水盆架上,取一条洁白的máo巾,浸湿后拧干,递给高拱。
高拱接过来,擦了擦满头的大汗,又鲸吸了一盏凉茶,才慢慢调匀情绪,叹息一声道:“皇上绕过内阁,颁下中旨,说是按照先帝遗训,让冯保接掌司礼监。昨天才登极,今日一早就下旨,不给人任何转圜的机会,你说说,新皇上一个十岁孩子,有这样的头脑吗?”
张四维摇摇头,轻声道:“皇上还没到自个拿主意的年纪。”顿一下道:“但若果是先帝未行之命,自然另当别论。”
“先帝去世前一天,我等被叫去乾清宫听读遗诏,且不论那两道遗诏是怎么回事儿,上面可只字未提冯保的名字。”高拱一脸不屑道:“就当是先帝之命,为何不早下旨意,非要等到弥留之际,才又出了这么道任命?
“如今先帝宾天,已经无法求证,”张四维轻声道:“这些话咱们sī下说说可以,难道能公开质疑今上?”说着意味深长道:“元翁,皇上虽然只有十岁,但毕竟是我们的国君啊。”名分在那里,大义在那里,您老怎么唱对台戏?
“嘿……”高拱郁闷就郁闷在这里,明明知道他们是扯虎皮做大旗,却偏偏不能揭穿。心中一阵阵的窝囊,一张老脸黑得吓人,却又无从发泄,只能化为一句牢sāo道:“十岁的皇帝,怎么治天下?”
“……”张四维不敢接这茬,只好转个话头,试探着道:“依学生看,既然木已成舟,元翁是不是考虑一下,和司礼监修复一下关系了,毕竟日后政事还得他们配合,若他们掣肘……”
“球”高拱粗鲁的打断他的话,一脸厌恶道:“你当我是张居正那个不要脸的东西?”
“元翁,冯保是今上多年的大伴,深得李娘娘信任,现在当上了大内总管,还提督了东厂,”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要是不说明白,反而让高拱误会,所以张四维硬着头皮道:“他已经今非昔比了,不能再用过去的眼光看他。”
“就算尾巴翘到天上,他还是条狗,充其量也就是一条披了人皮的狗”高拱深深不屑道。
“但这条狗的主人,是李贵妃,打狗还得看主人啊。”张四维苦劝道。
“不要再说了”高拱一抬手,阻止了他的劝说道:“我是先帝的托孤大臣,难道李娘娘会为了一条狗,就跟我翻脸?”说着他表情变得严峻道:“子维,咱们实话实说,现在不只是太监出了问题。你想想,从先帝驾崩前的那两道遗诏,到新君登基,迅雷不及掩耳的中旨,环环相扣,快得让我们来不及反应。这是冯保那个蠢材能想出来的?这些诡计,都出自那个小人的脑袋。”说着他指了指张居正的值房道:“那厮与冯保沆瀣一气,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我在内阁说一句话,冯保那边立刻就知道了;冯保那边要干什么,也先跟他通风。为什么今天他没来,不就是担心中旨一出,我会骂他的娘,所以才躲在家里不和我照面。他们的勾结之势已成,如果我们还想着退缩求和,早晚都要被赶出朝廷就算他留你做陪衬,你也只不过是个摆设,难济国家大事,做这种官有什么意思?”高拱这话,已经说得不能再实在了。
张四维暗暗苦笑,难道我现在不是这样么?但还是一脸关切得问道:“依元翁之见,现在应该如何应对?”
高拱看着他,一脸萧索道:“老夫已是ā甲之年,历经嘉隆两朝,胜残去杀,勾心斗角三十年,早就心力jiāo瘁,有退隐之心了。不如致仕归去,就此悠游林下,享受一下桑榆晚景,何乐而不为呢?”
“……”别看张四维这些年伏低做小,好似很弱一般,那都是没办法的办法。作为杨博钦点的接替人,他怎么可能真那么弱呢?一听就知道高拱是在试探自己,或者说试探晋党的态度,稍稍沉yín之后,便摇头道:“新君尚属冲龄,您是先帝的托孤大臣,大明朝的擎天一柱,这时候上本要求致仕,似乎有负于先帝之托啊……”
“不错。”高拱听明白张四维的意思,jīng神大振道:“先帝厚恩如天,老夫唯有誓以死报当初领受顾命时,我就发誓,根据祖宗法度,竭尽忠心辅佐,如有人敢欺东宫年幼,òluàn圣心,我将秉持正义,维护朝纲,将生死置之度外大丈夫岂能言而无信”
“大明有您这样的股肱,实乃皇上之福,国家之幸。”张四维深深佩服高拱这种无所畏惧的气势,却也感到他的偏狭莽撞,如此行事肯定要吃大亏的,故而委婉道:“不过,古人明哲保身之训,元辅还应记取……”
“张居正与冯保勾结,已经举世皆闻,老夫要维护法度,伸张朝纲,又能够明哲保身呢?”高拱却摇头道:“子维,我已经决定了,必须趁他们还没有站稳脚跟,奋力反击,也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为社稷苍生永除后患,你支持我么?”
“这个……”张四维思索片刻,终是缓缓点头道:“自然以元翁的马首是瞻。”
“那好,我来口述,你来执笔,我们一同起草几份奏章。”高拱站起身来,在堂中反复踱着步,把心里的想法打成腹稿,考虑文句。张四维则走到案前,磨墨伸纸。少顷,书房里墨香弥漫,一切就绪。张四维拈起一管jīng致的羊毫小楷,面前是专用的内阁笺纸,就等高拱发话了。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高拱口述的第一道疏,却不是关于政权的,而是关于为两宫娘娘上太后尊号的话题。并在最后说,按例皇帝登极,要赐给宫妃一批头面首饰,虽然现在皇帝还未成亲,但宫中尚有先帝的遗孀,礼不可废,由户部拨付二十万两银,打造一批上等首饰,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