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球的红飘带-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这山坡上。”小沈说,“一大早他就叫我在这里等你。”
周恩来抬头一望,绿树丛中有一座小木楼,被风雨打得成了灰褐色。周恩来和几个警卫员就随着小沈向山坡上走去。
周恩来一进屋子,就看见毛泽东迎门坐在一个矮凳上,正伏下身子在看地图。那张颇大的四川省详图,正铺在他的膝盖上。由于他精神专注,没有发现有人进来。
“周副主席来了!”小沈欢快地说。
毛泽东拿起地图,笑着站起来说:“恩来,我等你等得好苦哇!”
他看周恩来两条裤腿都是泥浆,鞋上都是黄泥,就笑着说:“昨天叫二郎山拖住了吧。你总是走在我前头,这次倒叫我赶了先了。”
“山上没有一块干地方儿,周副主席直站了一夜。”小兴国插嘴说。
“也真够受了。”毛泽东叹口气说,“这家人很好,刚才给我们煮了一大锅稀粥,你们先吃点吧。”
周恩来坐在矮凳上一面喝粥,一面听毛泽东谈话。
“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同四方面军会合,这是我们的战略目的。”毛泽东说,“可是我们究竟走哪条路线呢?”
“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周恩来说。
毛泽东从口袋里取出一支皱得不能再皱的纸烟,尽量把它伸直,然后点起来说:“到岷江上游,我看有三条路线。这三条路线,想过来,想过去,都有风险。昨天晚上我就没睡好,很想你能够来到商量一下。”
周恩来喝了两碗稀粥,觉得舒适多了。他往木板壁上一靠,笑着问:“哪三条路线呢?”
毛泽东往前凑了凑,用食指指着地图叙述说:第一条路线,是部队占领天全以后,从雅安城西经过邛崃、大邑,越过成都坝子,经灌县到达岷江上游;第二条路线,是由天全经过芦山、宝兴到达懋功,占领大小金川一带,这条路,要经过几座大雪山,那里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行动极为困难,大军从来没有走过;第三条路线,就是回过头来,经过康定、丹巴、金川,到阿坝一带。也就是说,穿过西康那些人烟稀少甚至渺无人烟的地区……
毛泽东说过,把地图递过来,去抽他那支皱皱巴巴的纸烟。周恩来望着地图沉思良久,然后说:“第三条路,我看可以排除。因为那里人烟稀少,粮食缺乏,部队得不到任何补给,加上路途太长,部队走到将剩不下多少人了。第一条路,问题也很大。那里是成都坝子,敌人重兵容易集结,我们很可能重新陷入重围,又形成在贵州那样的局面。可是现在我们已经比不上贵州那时候了。
……“
说到这里,他压低声音,伸出了两个手指,有点喑哑地说:“据最近的统计,现在我们超不过两万人了。”
一种不易察觉的暗影在毛泽东的眼里闪了一下,正要送到嘴边的纸烟停止住了。
周恩来稍停了停,又说:“第二条路,就是过雪山了。这条路的好处是路程很近,也比较安全,敌人不易截断我们的去路,而我们却比较容易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但是,这条路从来没有大军走过,现在同志们经长途转战,体力下降很大,又缺乏衣服的补充,困难确实不能低估,还要详细调查一下,才能下最后决心。”
毛泽东磕掉烟灰,点了点头:“你分析得很对。我也倾向于走第二条路,过雪山。三条路都有风险,三者相比,还是过雪山是比较好的选择。只要有人走过,那就是说是过得去的。既然少数人过得去,我就不相信多数人过不去!大家互相帮助,应该是更能过得去嘛!
恩来,你说是不是?“
“自然。”周恩来笑着说,“一路上很多地方都说过不去,现在不是过来了吗!”
毛泽东高兴了,他笑得很动人:“所以,我很欣赏鲁迅那句话:路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
说过,他的眼睛里射出一种明亮的奇异的光彩,这是那种屡次征服强敌和障碍所形成的强大自信。这无疑是毛泽东身上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正是这种自信力使他在决定重大问题时具有超出常人的胆略。
“好,那我们就再开个小会商量一下吧。”周恩来说。
这时,小沈领着一个军人走了进来,说:“机要科送电报来了。”
译电员打了一个敬礼,将电报送给周恩来。周恩来看过,把电报交给毛泽东,一面笑着说:“先头部队已经占领了天全!”
毛泽东看完电报,立刻叠起地图,笑着说:“恩来,走吧,我们该上路了。”
(五十三)
不要说较大的城市,即使一般的县城和较为象样的市镇,都会使红军战士眉开眼笑。这是因为他们的物资极其匮乏,一切日用品急需补充的缘故。老实说,三十年代的中国,一些小县城并没有多少东西,最多不过有几家小饭铺,几家杂货店,一两家布店,一家标明川广云贵地道药材的老药铺,如是而已。这些店铺往往是烟熏火燎得成了黑褐色的两层木楼,有的甚至是平房前面加一个较为象样的门脸。即使这样,夺取它时也都要付出流血的代价。
红军进入天全县城,能够休息一两天,自然特别高兴。沿着碧绿如带的青衣江,一直可以到达天全城边。城边有大岗山与落七山,两山夹峙形成了一座石门,进入这座石门就是天全县城。这里有一条颇长的古旧的街道,店铺不少,自然也有些勤劳的店主兼在街上养猪,更不要说为数不少的老母鸡在街上漫步。不管如何,红军战士们只要能把自己的几个零用钱花出去,把他们急需的日用品略加补充,也就很满足了。
韩洞庭和黄苏率领的团队,也到了天全县城。他们在这里整整休息了两天,进行过雪山的准备。实际上,无非是改善一下伙食,到街上买些日用品,加紧打草鞋和筹备粮食,对病号进行突击治疗,除此而外,就是对付头号敌人——虱子进行毁灭性的扫荡。尽管这些伴随革命而来的反对派不如冬季猖獗,但是无日不有的汗水泥垢和整日不脱衣服的生活,仍旧是这些嗜血者生活的良好土壤。它们绝不因对他们宽松就停止骚扰。
对病号的突击治疗,自然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问题。主要是药品异常缺乏,这样的小城市也买不到好多。在遵义入伍的铁匠杜铁锤,对本排的病号非常关心。同他一起入伍的挑煤工人李小猴,人本来就瘦,最近连续打了几场摆子,更瘦得可怜,小脸尖尖的,只剩下两个大眼睛了。这天,小猴看看四外无人,就对杜铁锤说:“排长,啥时候才打回咱贵州呢!”
杜铁锤笑着说:“小猴子,你是想家了吧!”
小猴子头一低没有言语,沉了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们已经走出一个省了!”
杜铁锤笑着安慰道:“小猴子,人家江西的同志不是走了五六个省嘛!我们现在是无产阶级了,不能象农民那样,老看着村头上的歪脖柳树!”
李小猴红了红脸,发愁地说:“排长,你看我这样,能过得去雪山吗?”
杜铁锤又象兄长似地安慰道:“小猴子,不要担心,只要有我杜铁锤在,就不能扔掉你!”
杜铁锤给小猴子要了药,又比着他的脚给他打了一双草鞋,李小猴的情绪安定多了。
部队沿着青衣江向宝兴前进。青衣江迎面流来,山沟越来越窄,青衣江也越来越细,渐渐变成了一条普通的小河。可是由于落差很大,它那暴烈不驯的性格和大渡河颇有类似之处,往下一看,在山谷里就象一条滚动着的白花花雪龙。雪浪上架着一种小巧玲珑的藤索桥。查问当地居民才知道,原来青衣江是从夹金山上流下来的雪水,不仅水流湍急,且冰冷刺骨,即使河面并不宽,也难以徒涉。
大军经过芦山到达宝兴,用了两天时间。宝兴县城可说是夹在山缝里的一座盆景,全城人口不过千人。家家打开门窗,都可得到“两山排闼送青来”的妙趣。县城里只有一条街,从这头到那头,用不了五分钟就走完了。正象这里的人们说的“一家炒菜满城香”呵。由于红军进展神速,敌人放火烧街只烧了一半红军就进城了。杜铁锤他们在宝兴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向雪山脚下的大镇硗碛前进。
从宝兴到硗碛一百里稍多一点。路上没有多少阻挡,因为敌人有意把红军逼入雪山,使其重陷死地。然而,这天走得仍然不很顺畅,因为悬崖上有几处栈道,被敌人都破坏了。其中有一条栈道叫做长天桥,有几百米长,都是在崖壁上凿出孔来,插上木棍,然后在木棍上搭上窄窄的板子,下面就是青衣江水。可是现在崖壁上裸露着一个个石孔,却没有板子。在前面开路的工兵,不得不在河两岸用整匹白布代替绳索,使大家攀援过河。杜铁锤过河时紧紧地拉住小猴子,以防他在激流中跌倒。但那冰水的刺激,显然对于疟疾病人极为不利。
部队终于在日落之前赶到硗碛。天底下许许多多的地名,都是在夸耀自己的美丽和富饶,更不要说那些虚有其名令人贻笑大方的去处。唯独硗碛却给自己取了这么一个过度谦卑的名字。实际上硗碛周围有不少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倒也冲淡了人们的荒凉之感。只是村落太小,仅有百多户人家。其中绝大部分是藏民,仅有少数汉人。他们住的都是一些脏而破旧的木楼。整个镇子最风光的恐怕就是那座喇嘛庙了。红军在那里设了一个联络点,专门负责过夹金山的指挥。
说这里是夹金山的山脚,其实还看不到夹金山的雪峰,只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山洼罢了。可是初到的人却有一种突出的感觉,就是大大的太阳没有丝毫暖气。许多老百姓在这盛夏天气还穿着皮背心。到处凉嗖嗖的,想是夹金山扑过来的寒气。
杜铁锤他们住在一个六十多岁汉民老人的家里。老人穿着光板的大皮背心,脸上黑里透紫,是那种受紫外线过度曝晒常有的脸色。他是个穷汉,没有跑,对红军很亲切,杜铁锤他们做好饭,也就同他一起吃,大家更亲热了。
杜铁锤正帮助李小猴烫脚,老头子走过来,往旁边一蹲,亲切地问:“你们是不是要过夹金山哪?”
杜铁锤点了点头,老头子庄重地说:“那可不是玩儿的!你们还是绕到别的地方走吧。我们这里的人说,要过夹金山,性命交给天呢!”
铁锤一笑:“就那么厉害?”
老人见他不信,更为认真地说:“这不是平常的山,这是神山!”
“怎么是神山呢?”
“你听我说,”老人掏出小烟锅,从一个油腻腻的烟荷包里灌满了烟末,燃起来吸了一口,“一到山上就不能大声说话,你要声音大了,叫山神听见,你别看晴天大日头的,立时满天大冰雹就向你砸过来。另外,你还不能坐下,一坐下就永远起不来了。因为那都是山神的地方。……”
小猴子洗着脚,两只眼睛瞪得圆溜溜的。铁锤却哈哈大笑:“夹金山还有多远?”
“往山沟里走出二十里,就到凉水井了。再往上走,就是雪了,我们这里人说,‘走拢新寨子,立下灵牌子’。”
“这是啥子意思?”
“啥子意思?就是说,到了新寨子,你还往上走,你就让你家里先给你立下灵牌子吧,回不回得来就另说了。”
老人说得人毛骨悚然,全身起鸡皮疙瘩,小小的屋子里充满寒气。小猴子听得十分认真,一句都不放过。杜铁锤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了,又问:“新寨子是最难爬的地方吗?”
“不,还有一个九坳十三坡呢!人们都说,‘走上九坳十三坡,鬼儿子拖住脚。’”
“怎么叫鬼儿子拖着脚呢?”
“这就是夹金山古怪的地方。”老人磕磕烟灰,又装上了一锅。“说实话,那坡并不陡,看去平平的,可是你干用劲儿,就是迈不开步子,就象有个鬼紧紧拖着你的腿似的。”
说到这里,正在洗脚的小猴子怔住了,呆呆地看着自己的脚,就象真要有鬼来拖住他的脚了。
“过了九坳十三坡就到山顶了吧?”
“对,接着就是王母寨了。王母寨是个庙,正修在山顶。凡是爬到这里的人,都要到庙里磕个头,丢几个香钱,谢谢王母娘娘的保佑。可是十个人爬山,总不会十个人都过去的。人们就说,‘走拢王母寨,看看我的伙计还在不在’,就是这个意思。……另外,还特别注意要把脚放稳,不然滑下去可就包了‘肉包子’了……”
“啥子‘肉包子’?”
“背坡里雪塘很深,滑下去出不来,不就成了‘肉包子’了?”
杜铁锤看见小猴一句话不说,眼睛露出胆怯和惶惑不安的神情,颇想转变一下眼前的气氛,就又笑着说道:“老人家,你是听说的呢,还是你亲自走过?”
“我自然是亲自走过。”老人颇为自信地说。
“那你不是过来了吗?”
“是的,过是过来了,可是那是怎么过来的呀!”他叹了口气,“我们十几个人给人背东西,一到山上,不知谁说了一句话,立时天昏地暗,冰雹就打过来了。我把东西一扔,才勉强爬到山顶。有两个伙计就留在那儿了。”
这时,营长金雨来进来了,杜铁锤有礼貌地站了起来。小猴子也连忙擦脚准备站起,被金雨来摁住。
“你们在谈什么?”他笑着问。
“这位老大爷正同我们谈夹金山呢!”杜铁锤说。“听他们讲讲好。”金雨来说,“我刚才也请一位老大爷讲了,这确实不是一般的山。”
“不过讲得也太神了,”铁锤说,“在山上不能大声说话,还不能坐下休息。”
“可能有点儿科学道理。”金雨来说,“这山是邛崃山的主峰,山势太高,山尖海拔四千二百六十米,我们要过的山垭口也有四千一百一十四米。因为严重缺氧,呼吸困难,不是不能坐下休息,是你一休息,就没有力气站起来了。另外人一叫喊,引起空气震动,就要起变化,也可能有点什么道理,你不要大声叫喊就是了嘛!”
杜铁锤和老人要营长坐下说话,金雨来摆摆手,表示有事,又接着吩咐说:“上级叫我们把准备工作搞得好好的,可是这里买不到什么。酒是没有的,只买了一点生姜和辣椒,你们去领点吧!不要忘记,每人必须准备一根棍子。明天天不亮就要出发,因为中午就得越过山顶,否则就麻烦了。”
说到这里,他担心地看了看小猴子,说:“小猴子,你的摆子不打了吧!”
“这两天没有来。”小猴子可怜巴巴地说,“谁知道这个神山我过不过得去呢!”
“什么神山!”金雨来笑着说,“毛主席和周副主席都传下话来,叫我们同神仙比一比呢。”说过,又转过脸望着杜铁锤说,“最重要的是病号!你们要编成小组,几个人保证一个。”
大家把金雨来送到门外。金雨来又回过头笑着说:“小猴子,你别担心!你在遵义挑着鞭炮欢迎我们,我们怎么能把你扔到大山上呢!”
小猴子扫去满脸愁云,笑了。
(五十四)
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部队就向雪山进发了。走到凉水井时,天才放明。
部队在这里集结了一下。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也都赶上来了。放眼一看,大家的衣服真是五光十色,每人手里一根棍子。经过半年多的行军作战,部队的素质和外貌,部队的组织性、纪律性与服装的杂乱无章,恰好成反比例发展着。今天为了过雪山,每人把包袱里的所有积蓄都拿了出来,有缴获国民党军的军衣,有打土豪分到的各式便衣,衣服长短不等,色色俱全。即使这样,还是有人着夹衣或单衣。在硗碛虽然再三强调准备工作,然而由于部队过多,物资有限,每人能分到两个辣椒或者一小块生姜也就很不错了。硗碛给予红军战士的就是每人一根爬雪山的棍子,这已经是硗碛最大的慷慨了。
可是,部队的情绪还是很高。这是因为早晨传来的一则消息起了巨大的振奋作用。消息说,走在最前面的红四团已经于昨天越过了这座神山并在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一部胜利会师。这真是天大的喜讯。好象一堆湿柴上浇上了煤油,顿时熊熊地燃烧起来。队伍里一片嘈杂兴奋的语声。
令杜铁锤高兴的是,小猴子的情绪也忽地高了起来,加上早晨喝了两碗辣椒汤,脸上还泛着红光。他正借这机会给小猴子打气,看见中央纵队前面,有两个老人好象在争执什么。一个老人手里拄着一支红缨枪,上面还挂着一双草鞋,背上嘀里嘟噜地挂着好几个大小口袋,一望而知那是徐老。另一个文文绉绉,戴着近视镜,留着两撇苍白胡子,那是谢老。徐老手里提着两张羊皮、一根草绳去追谢老,谢老躲躲闪闪,连续向后退让。只听徐老说:“快,穿上!穿上!”又听谢老说:“不行!不行!”徐老又说:“谢胡子,你的身子骨不行嘛!”谢老又接上说:“徐老,数你的年纪大嘛!”谢老在前面跑,徐老就在后面追,气得徐老顿足大叫:“谢胡子,这是什么时候嘛,你还客气!”周围的人也都笑起来,说:“谢老,你就穿上嘛!”这时,休养连的人,也赶上来把谢老围住,不由分说,把两块生羊皮,一块护胸,一块护背,用草绳牢牢实实地捆在身上。徐老才哈哈笑着回到队伍里去了。杜铁锤和小猴子看得有趣,也随着大家一起咭咭嘎嘎地笑着。
宣布了注意事项,队伍排成一路纵队开始爬山。杜铁锤见小猴子情绪转过来了,脸上充满喜色,自己也高兴起来。一路上坡坡坎坎全是茂密的青草和各色野花,同别的山没有什么不同。人们反而觉得凉爽宜人,精神格外清爽。有人竟“红军哥哥哟”、“妹妹哟”哼起兴国山歌来了。走了两个小时,已经到了半山间,渐渐到达了雪线。那些南方战士,有的从生下来就没见过雪,今天看见了人世间竟还有这般皎洁、美丽的东西,觉得十分新奇。特别是接近雪线的地方,满山都是那种名叫绕天红的红花,这种火红的花,一丛一丛的,和洁白的雪衬托起来,显得特别艳丽。除了绕山红,雪下还有一种草,叶子宽大得象莲叶似的,开着细小的黄花,也很好看。这一切都使人感到分外美丽新鲜。雪线以上则是一片冰雪世界。
这时,太阳已经老高了。明丽的阳光照着周围的雪峰,亮得耀眼,刺得眼睛微微发痛。小猴子眯细着眼笑着说:“排长,你看这雪多好看哪!”杜铁锤往四外一看,果然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好景。那一团一团的白云,被太阳照得洁白如玉,连绵不断的雪峰,一个个仙姿绰约,有的露出在白云之上,有的笼在白云之中,比玉雕还要皎洁可爱。小猴子从地上抓起一把雪,一边吃一边嘻嘻笑着说:“这山有什么难爬,还吹是神山呢!”
可是,他们咯吱咯吱地踏着积雪,往上走了不过十几分钟,就进入了黑沉沉的云雾里,周围一片混沌,刚才的雪峰全看不见了。只觉得一股股寒气迎面扑来。不一时,耳边滚过一阵雷声,接着狂风骤起,又是雪片,又是冰雹,劈头盖脑地迎面打来。队伍里立刻人喊马嘶,乱作一团。杜铁锤从背上抽出雨伞想给小猴子遮挡一下,没想到刚刚打开,一阵狂风就把伞不知卷到什么地方去了。这时,小猴子满脸都是雪水,冻得浑身战抖,牙齿格格有声,嘴唇也发白了。周围的人,有人打开被子蒙住头,有人把洗脸盆顶在头上,雹子象敲小鼓似地脆响着。铁锤就把小李的背包打开,拿出他的小灰毯子,往起一折,穿了根带子,就成了一个土造斗篷,披在小李身上。然后鼓励小李说:“没得关系,小猴子,坚持一阵就过去了!”
疟疾病最怕冷的刺激,昨天蹚水过河,今天冷雨一浇,小李的疟疾立刻发作起来。杜铁锤眼瞅着他两颊赤红,烧得昏昏迷迷,脚步也站不稳。他摸摸小李的额头,烫得象火炭似的,就说:“小猴子,是你的摆子又来了吧?”小李点点头,无力说话。杜铁锤就把小李的步枪、米袋全卸下来,背在自己肩上,一面用力搀着他艰难地向上爬着。由于山上积雪很深,每一步都陷得过了脚脖子,走起来非常艰难,渐渐就掉到后面去了。
掉队的人,为了不影响队伍的行进,只好走在旁边,自然更加吃力。杜铁锤外面流的是雪水,里面流的是汗水,不一刻里外两层单军衣全湿透了。正在这时,他听见旁边队伍里有人说:“那不是杜铁匠吗?”
杜铁锤用袖子擦擦脸上的雪水,见雪花飞舞中,行进着一个身材高大的人,微微驼着背,吃力而坚实地迈着脚步。他没有穿棉衣,一条灰军裤早已被雪水湿透,脚上的黑布鞋湿得发亮。杜铁锤定睛细看,才看出是毛泽东,几个警卫员替他撑着一块黄油布,挡着冰雹。疾风把油布吹得啪啪地飞扬起来。毛泽东和他的目光相遇,微笑着点了点头,就走过去了。走出两步又回过头说:“后面有马,叫那小鬼骑着走吧!”
说过,迈开大步,继续昂首向前走去。警卫员指了指后面的一匹白马,向饲养员打了招呼,饲养员就牵着马停下来了。那马的鬃毛上披满了雪花冰粒,它的情绪好象也很不稳定,在冰雹的袭击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