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后汉书-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逼之,遂斩梁龙,降者数万人,旬月尽定。以功封都亭侯,千五百户,赐黄金五十斤,征为谏议大夫。
注'一'家兵,僮仆之属。调谓调发之。
及黄巾起,公卿多荐鉨有才略,拜为右中郎将,持节,与左中郎将皇甫嵩讨颍川﹑汝南﹑陈国诸贼,悉破平之。嵩乃上言其状,而以功归鉨,于是进封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
时南阳黄巾张曼成起兵,称“神上使”,觽数万,杀郡守褚贡,屯宛下百余日。
后太守秦颉击杀曼成,贼更以赵弘为帅,觽浸盛,遂十余万,据宛城。鉨与荆州刺史徐璆及秦颉合兵万八千人围弘,自六月至八月不拔。有司奏欲征鉨。司空张温上疏曰:“昔秦用白起,燕任乐毅,皆旷年历载,乃能克敌。'一'鉨讨颍川,以有功效,引师南指,方略已设,临军易将,兵家所忌,宜假日月,责其成功。”灵帝乃止。鉨因急击弘,斩之。贼余帅韩忠复据宛拒鉨。鉨兵少不敌,乃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因鸣鼓攻其西南,贼悉觽赴之。鉨自将精卒五千,掩其东北,乘城而入。忠乃退保小城,惶惧乞降。司马张超及徐璆﹑秦颉皆欲听之。鉨曰:“兵有形同而埶异者。昔秦项之际,民无定主,故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唯黄巾造寇,纳降无以劝善,讨之足以惩恶。今若受之,更开逆意,贼利则进战,钝则乞降,纵敌长寇,非良计也。”因急攻,连战不克。
鉨登土山望之,顾谓张超曰:“吾知之矣。贼今外围周固,内营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也。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其害甚矣。不如彻围,并兵入城。忠见围解,埶必自出,出则意散,易破之道也。”既而解围,忠果出战,鉨因击,大破之。乘胜逐北数十里,斩首万余级。忠等遂降。而秦颉积忿忠,遂杀之。余觽惧不自安,复以孙夏为帅,还屯宛中。鉨急攻之。夏走,追至西鄂精山,又破之。'二'复斩万余级,贼遂解散。明年春,遣使者持节拜鉨右车骑将军,振旅还京师,以为光禄大夫,增邑五千,更封钱塘侯,'三'加位特进。以母丧去官,起家,复为将作大匠,转少府、太仆。
注'一'史记曰,白起,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后五年,攻赵,拔光狼城。后七年,攻楚,拔鄢、邓五城。明年,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乐毅,赵人也,贤而好兵,燕昭王以为亚卿,后为上将军。伐齐,入临淄,儬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
注'二'西鄂故城在今邓州向城县南,精山在其南。
注'三'钱塘,今杭州县也。钱塘记云:“昔郡议曹华信*(义)**'议'*立此塘,以防海水。始开募,有能致土石一斛,与钱一千,旬日之闲,来者云集。塘未成而谲不复取,皆遂□土石而去,塘以之成也。”
自黄巾贼后,复有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一'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唒之徒,'二'并起山谷闲,不可胜数。其大声者称雷公,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轻便者言飞燕,多髭者号于氐根,'三'大眼者为大目,如此称号,各有所因。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
注'一'九州春秋“大计”作“大洪”,“掾哉”作“缘城”。
注'二'九州春秋“唒”作“蝤”,音才由反。
注'三'左氏传曰:“于思于思,□甲复来。”杜预注云:“于思,多须之貌也。”
贼帅常山人张燕,轻勇趫捷,故军中号曰飞燕。善得士卒心,乃与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诸山谷寇贼更相交通,觽至*(伯)**'百'*万,号曰黑山贼。
河北诸郡县并被其害,朝廷不能讨。燕乃遣使至京师,奏书乞降,遂拜燕平难中郎将,使领河北诸山谷事,岁得举孝廉、计吏。
燕后渐寇河内,逼近京师,于是出鉨为河内太守,将家兵击漤之。其后诸贼多为袁绍所定,事在绍传。复拜鉨为光禄大夫,转屯骑,寻拜城门校尉、河南尹。
时董卓□政,以鉨宿将,外甚亲纳而心实忌之。及关东兵盛,卓惧,数请公卿会议,徙都长安,鉨辄止之。卓虽恶鉨异己,然贪其名重,乃表迁太仆,以为己副。使者拜,鉨辞不肯受。因曰:“国家西迁,必孤天下之望,以成山东之衅,臣不见其可也。”使者诘曰:“召君受拜而君拒之,不问徙事而君陈之,其故何也?”鉨曰:“副相国,非臣所堪也;
迁都计,非事所急也。辞所不堪,言所非急,臣之宜也。”使者曰:“迁都之事,不闻其计,就有未露,何所承受?”鉨曰:“相国董卓具为臣说,所以知耳。”
使人不能屈,由是止不为副。
卓后入关,留鉨守洛阳,而鉨与山东诸将通谋为内应。既而惧为卓所袭,乃□官奔荆州。卓以弘农杨懿为河南尹,守洛阳。鉨闻,复进兵还洛,懿走。鉨以河南残破无所资,乃东屯中牟,移书州郡,请师讨卓。徐州刺史陶谦遣精兵三千,余州郡稍有所给,谦乃上鉨行车骑将军。董卓闻之,使其将李傕、郭汜等数万人屯河南拒鉨。鉨逆击,为傕、汜所破。鉨自知不敌,留关下不敢复前。
及董卓被诛,傕、汜作乱,鉨时犹在中牟。陶谦以鉨名臣,数有战功,可委以大事,乃与诸豪桀共推鉨为太师,因移檄牧伯,同讨李傕等,奉迎天子。乃奏记于鉨曰:“徐州刺史陶谦、前杨州刺史周干、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一'
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太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敢言之行车骑将军河南尹莫府:'二'国家既遭董卓,重以李傕、郭汜之祸,幼主劫执,忠良残敝,长安隔绝,不知吉凶。是以临官尹人,摚鹩惺叮挥蔷澹晕苑敲髡苄郯灾浚履芸思没雎遥∽云鸨牙矗谧热辏菘ぷ喙送从蟹芑髦Γフ奖洌嘁苫蟆G炔⒐糙掩粒橄选Y菰唬骸睿任那椅洌υ硕觯舶倬樱也伙J颙。’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指咸阳,多持资粮,足支半岁,谨同心腹,委之元帅。”会李傕用太尉周忠、尚书贾诩策,征鉨入朝。军吏皆惮入关,欲应陶谦等。鉨曰:“以君召臣,义不俟驾,'三'况天子诏乎!且傕、汜小竖,樊稠庸儿,无他远略,又埶力相敌,变难必作。吾乘其闲,大事可济。”遂辞谦议而就傕征,复为太仆,谦等遂罢。
注'一'馗音巨眉反。
注'二'蔡质典职仪曰;“诸州刺史上郡并列卿府,言‘敢言之’。”
注'三'论语曰:“君命召,不俟驾行矣。”俟,待也。
初平四年,代周忠为太尉,录尚书事。明年秋,以日食免,复行骠骑将军事,持节镇关东。未发,会李傕杀樊稠,而郭汜又自疑,与傕相攻,长安中乱,故鉨止不出,留拜大司农。献帝诏鉨与太尉杨彪等十余人譬郭汜,令与李傕和。
汜不肯,遂留质鉨等。鉨素刚,即日发病卒。
子魭,亦有才行,官至豫章太守。
论曰:皇甫嵩、朱鉨并以上将之略,受脤仓卒之时。'一'及其功成师克,威声满天下。值弱主蒙尘,犷贼放命,斯诚叶公投袂之几,翟义鞠旅之日,'二'故梁衍献规,山东连盟,而舍格天之大业,蹈匹夫之小谅,卒狼狈虎口,为智士笑。'三'岂天之长斯乱也?何智勇之不终甚乎!前史晋平原华峤,称其父光禄大夫表,'四'
每言其祖魏太尉歆'五'称“时人说皇甫嵩之不伐,汝豫之战,归功朱鉨,张角之捷,本之于卢植,收名敛策,而己不有焉。'六'盖功名者,世之所甚重也。
诚能不争天下之所甚重,则怨祸不深矣”。如皇甫公之赴履危乱,而能终以归全者,其致不亦贵乎!故颜子愿不伐善为先,斯亦行身之要与!'七'
注'一'春秋左氏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脤,宜社之肉也。尔雅曰:“举大事,动大觽,必先有事于社然后出,谓之宜。”
注'二'新序曰:“楚白公胜既杀令尹、司马,欲立王子闾为王。王子闾不肯,劫之以刃。王子闾曰:‘吾闻辞天下者,非轻其利以明其德也。不为诸侯者,非恶其位以絜其行也。今子告我以利,威我以兵,吾不为也。’白公强之,不可,遂杀之。叶公子高率楚觽以诛白公,而反惠王于国。”投袂,奋袂也,言其怒也。左氏传曰:“楚子闻之,投袂而起。”翟义,方进之子,举兵将诛王莽,事见前书。诗曰:“陈师鞠旅。”郑玄注云:“鞠,告也。”
注'三'山东连盟谓上云髃帅及袁氏也。书称“伊尹格于皇天”。论语曰:“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庄子云,孔子见盗跖,退曰:“吾几不免虎口。”
注'四'华峤谱□曰:“表字伟容,歆之子也。年二十余,为散骑常侍。”
注'五'魏志曰:“歆字子鱼。”
注'六'敛策,不论其功。
注'七'论语曰,颜回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赞曰:黄妖冲发,嵩乃奋钺。孰是振旅,不居不伐。'一'鉨捷陈、颍,亦弭*(于)**'于'*越。'二'言肃王命,并遘屯帇。'三'
注'一'老子曰:“功成而不居。”
注'二'谓平许昭也。*(于)**'于'*,语辞,犹云“句吴”之类矣。
注'三'帇犹踬也。
校勘记
二二九九页二行皇甫嵩朱鉨列传第六十一按:汲本“朱鉨”作“朱隽”,正文同。
二二九九页九行遂置三十六方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纪“方”作“坊”。
二三00页五行宝弟梁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纪“梁”作“良”。通鉴考异据九州春秋云“角弟梁,梁弟宝”。
二三00页一一行广城按:殿本“城”作“成”,通鉴同。
二三00页一五行旋门在汜水之西殿本、集解本“汜”作“泛”。按:此水汉书作“泛水”,如淳音祀,水经始作“汜水”,后多从水经。
二三0二页一行系获甚觽按:殿本“系”作“击”。
二三0二页一0行*(尔)**'己'*乃尝饭据殿本改。按:王先谦谓作“己”是。
二三0四页二行主亲授钺按:汲本“主”作“王”。
二三0四页一三行统三十六*(郡)**'部'*集解引惠栋说,谓“郡”当作“部”,今据改。按:董卓传注引此亦作“部”。
二三0五页三行*(梁)**'凉'*州贼王国围陈仓集解引洪颐鹚担搅榈奂妥鳌傲怪菰敉豕保恕傲骸弊治蟆=窬莞摹
二三0五页一一行穷寇勿*(迫)**'追'*归觽勿*(追)**'迫'*据汲本、殿本改。
按:下云“是迫归觽,追穷寇也”,明当作“穷寇勿追,归觽勿迫”。
二三0六页五行嵩从子郦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纪“郦”作“逦”,又作“丽”。
二三0六页八行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按:集解引王补说,谓通鉴作“违命虽罪”,故胡注卓不释兵为违命,嵩□讨卓为专诛。
二三0七页一五行嵩为人爱慎尽勤按:刊误谓当作“爱畏勤尽”。
二三0八页四行同郡周规按:集解引汪文台说,谓御览八一四引张Ш杭停肮妗弊鳌捌稹薄
二三0九页六行杀郡守褚贡按:殿本“贡”作“裒”。
二三0九页九行以有功效殿本“以”作“已”。按:以已古通作。
二三一0页一二行昔郡议曹华信*(义)**'议'*立此塘刊误谓案文“义”当作“议”。今据改。按:御览八三六引钱塘记,作“郡议曹华信象家富,乃议立此塘”。又七四引钱塘记,作“往时郡议曹华家信富,乃议立此塘”。御览引文亦有斗,然“义”当作“议”,固无疑也。
二三一0页一四行青牛角按:袁绍传注引九州春秋及三国魏志袁绍传,并作“张牛角”。
二三一0页一四行左髭丈八按:魏志张燕传注引张Ш杭停啤坝钟凶笮9笙妥篦谡砂巳恳病薄U砸磺逦焦笙鸵墒亲笮VВ氏略迫俊E嗣荚蛭礁亲笮R徊浚笙鸵徊浚篦谡砂艘徊恳病H缯运担蜃笮9笙臀徊浚篦谖徊浚砂宋徊俊H缗怂担蜃篦谟胝砂烁魑徊俊M鳌白篦谖陌恕保⒃浦煦b传“左髭文八”作“左髭丈八”,是胡氏亦以左髭丈八连读,今从潘说。
二三一0页一五行掾哉按:通鉴作“缘城”。
二三一0页一五行于毒汲本作“干毒”。按:袁绍传亦作“干毒”,通鉴作“于毒”。
二三一一页一行畦固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通鉴作“眭固”。
二三一一页四行掾哉作缘城按:汲本“缘城”作“缘哉”,殿本作“缘成”。
二三一一页八行觽至*(伯)**'百'*万据殿本改。
二三一二页二行不闻其计按:“计”原斗“讨”,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三一三页七行诸州刺史上郡并列卿府按:刊误谓案刺史在郡上,何缘有“上郡”之文,盖本言“刺史并郡上列卿府”云云。
二三一五页三行亦弭*(于)**'于'*越据殿本改。注同。按:王念孙谓于于古虽通用,而“于越”之“于”,不当作“于”。 后一页
后汉书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 第六十二
董卓字仲颖,'一'陇西临洮人也。性麤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
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为州兵马掾,常徼守塞下。'二'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三'为羌胡所畏。
注'一'卓别传曰:“卓父君雅为颍川轮氏尉,生卓及弟旻,故卓字仲颖,旻字叔颖。”
注'二'说文曰:“徼,巡也。”前书曰:“中尉巡徼京师。”音义曰:“所谓游徼,备盗贼。”
注'三'方言曰:“所以藏箭谓之服,藏弓谓之鞬。”左氏传云:“右属櫜鞬。”
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一'乃悉分与吏兵,无所留。稍迁西域戊己校尉,坐事免。后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注'一'为功者虽己,共有者乃士。
中平元年,拜东中郎将,持节,代卢植击张角于下曲阳,军败抵罪。其冬,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髃盗反叛,遂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征。伯玉等乃劫致金城人边章、韩遂,'一'使专任军政,共杀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诏以卓为中郎将,副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征之。嵩以无功免归,而边章、韩遂等大盛。朝廷复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二'拜卓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并统于温。并诸郡兵步骑合十余万,屯美阳,'三'
以恚г傲辍U隆⑺煲嘟姥簟N隆⒆坑胝剑焕J辉拢褂辛餍侨缁穑獬な嗾桑照隆⑺煊校柯砭∶T粢晕幌椋榻鸪恰W课胖玻魅眨擞胗曳龇绫璧炔⒈愎ィ笃浦妒资Ъ丁U隆⑺彀茏哂苤校模
温乃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之。温参军事孙坚'五'说慎曰:“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慎不从,引军围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园狭,反断慎运道。慎惧,乃□车重而退。温时亦使卓将兵三万讨先零羌,卓于望垣北'六'为羌胡所围,粮食乏绝,进退逼急。乃于所度水中伪立覸,以为捕鱼,而潜从覸下过军。'七'比贼追之,决水已深,不得度。时觽军败退,唯卓全师而还,屯于扶风,封斄乡侯,邑千户。'八'
注'一'献帝春秋曰:“凉州义从宋建、王国等反。诈金城郡降,求见凉州大人故新安令边允、从事韩约。约不见,太守陈懿劝之使*(王)**'往'*,国等便劫质约等数十人。金城乱,懿出,国等扶以到护羌营,杀之,而释约、允等。陇西以爱憎露布,冠约、允名以为贼,州购约、允各千户侯。约、允被购,‘约’改为‘遂’,‘允’改为‘章’。”
注'二'袁宏汉纪曰:“滂字公熙。纯素寡欲,终不言人短。当权宠之盛,或以同异致祸,滂独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焉。”
注'三'美阳故城在今雍州武功县北。
注'四'榆中,县,属金城郡,故城在今兰州金城县中。
注'五'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即孙权之父也。见吴志。
注'六'望垣,县,属天水郡。
注'七'续汉书“覸”字作“堰”,其字义则同,但异体耳。
注'八'斄,县,故城在今雍州武功县。字或作“邰”,音台。
三年春,遣使者持节就长安拜张温为太尉。三公在外,始之于温。其冬,征温还京师,韩遂乃杀边章及伯玉、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围陇西。太守李相如反,与遂连和,共杀凉州刺史耿鄙。而鄙司马扶风马腾,'一'亦拥兵反叛,又汉阳王国,自号“合觽将军”,皆与韩遂合。共推王国为主,悉令领其觽,寇掠三辅。
五年,围陈仓。乃拜卓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击破之。韩遂等复共废王国,而劫故信都令汉阳阎忠,'二'使督统诸部。忠耻为觽所胁,感恚病死。遂等稍争权利,更相杀害,其诸部曲并各分乖。
注'一'典略曰:“腾字寿成,扶风茂陵人,马援后也。长八尺余,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
注'二'英雄记曰:“王国等起兵,劫忠为主,统三十六部,号‘车骑将军’。”
六年,征卓为少府,不肯就,上书言:“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诣臣曰:‘牢直不毕,禀赐断绝,'一'妻子饥冻。’牵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敝肠狗态,'二'
臣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增异复上。”'三'朝廷不能制,颇以为虑。及灵帝寑疾,玺书拜卓为并州牧,令以兵属皇甫嵩。卓复上书言曰:“臣既无老谋,又无壮事,天恩误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于是驻兵河东,以观时变。
注'一'前书音义曰;“牢,禀食也。古者名禀为牢。”
注'二'言羌胡心肠敝恶,情态如狗也。续汉书“敝”作“憋”。方言云:“憋,恶也。”郭璞曰:“憋怤,急性也。”憋音芳烈反,怤音芳于反。
注'三'如其更增异志,当复闻上。
及帝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诛阉宦,而太后不许,乃私呼卓将兵入朝,以胁太后。卓得召,实时就道。并上书'一'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二'溃汉虽痛,胜于内食。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人。'三'今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四'请收让等,以清奸秽。”卓未至而何进败,虎贲中郎将袁术乃烧南宫,欲讨宦官,而中常侍段珪等'五'劫少帝及陈留王夜走小平津。
卓远见火起,引兵急进,未明到城西,闻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六'卓与言,不能辞对;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
注'一'并犹兼也。
注'二'前汉枚乘上书曰:“欲汤之沧,一人吹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沧音测亮反,寒也。
注'三'公羊传曰:“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荀寅与士吉射'*者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此逐君侧之恶人,曷为以叛言之?无君命也。”
注'四'鸣钟鼓者,声其罪也。论语曰:“小子鸣鼓而攻之。”典略载卓表曰:“张让等慆慢天常,□操王命,父子兄弟并据州郡,一书出门,高获千金,下数百万膏腴美田,皆属让等。使变气上蒸,妖贼蜂起。”
注'五'山阳公载记“段”字作“殷”。
注'六'典略曰:“帝望见卓涕泣,髃公谓卓有诏漤兵。卓曰:‘公诸人为国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国家播荡,何漤兵之有?’遂俱入城。”
初,卓之入也,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觽,'一'卓兵士大盛。乃讽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而自代之。'二'因集议废立。百僚大会,卓乃奋首而言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政。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公卿以下莫敢对。卓又抗言'三'曰:“昔霍光定策,延年案□。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之。”坐者震动。'四'尚书卢植独曰:“昔太甲既立不明,'五'昌邑罪过千余,故有废立之事。'六'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德,非前事之比也。”卓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