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后汉书-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八四八页一0行子扈*(粟)**'栗'*代据殿本、集解本改。
  二八四八页一一行其王贤栗遣兵乘箄船按:王先谦谓华阳国志“贤栗”作“扈栗”。又集解引惠栋说,谓水经注“箄船”作“革船”。
  二八四八页一一行南下江汉击附塞夷鹿茤按:集解引沉钦韩说,谓“江汉”字误,当为“澜沧”。又引惠栋说,谓水经注“鹿茤”作“鹿崩”。
  二八四九页五行哀牢王柳貌集解引惠栋说,谓华阳国志“柳貌”作“抑狼”。按:
  校补引柳从辰说,谓通鉴亦作“柳貌”,与传同,御览七八六引乃作“柳邈”。
  惠氏据华阳国志作“抑狼”,与汉魏丛书本合,廖寅本又作“柳狼”。柳、抑与貌、狼、邈均形近易斗,无从确定也。
  二八五0页七行广*(雅)**'志'*曰据集解引惠栋说改。
  二八五0页一四行执还内牢中按:校补谓通志注“中”作“土”,连下为句。
  二八五一页四行攻*(越)*帯瞥羌庖荻八担叫樘煳闹驹啤肮‘唐城”,衍“越”字。今据删。
  二八五一页九行敦忍乙王莫延按:通志“敦”作“郭”。殿本“莫”作“慕”,校补谓通志作“莫”,与毛本合。
  二八五二页六行姥怜之饴之按:校补谓通志注上“之”字作“而”。
  二八五二页七行令因大忿*'姥'*恨责*'姥'*出蛇据汲本、殿本改。按:校补谓通志作“令因大忿姥,限责出蛇”。
  二八五二页一四行*(廉平)**'兼乎'*唐虞按:校补谓案通志注,“廉平”乃“兼乎”之斗,各本皆失正。今据改。
  二八五三页一行郡守枚根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风俗通“枚根”作“牧稂”。
  二八五三页一行邛人长贵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案前书西南夷传及袁宏纪,乃任贵也,岑彭传亦云“邛谷王任贵”,羡“长”字,脱“任”字。下仿此。
  二八五三页九行续汉*(书)*志曰苏祈县属越帯ぐ矗骸笆椤弊盅埽裆尽P尽八掌怼弊鳌八帐尽薄
  二八五四页一四行益州刺史梁国朱辅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马严传“辅”作“酺”。
  二八五五页五行犍为郡掾田恭集解引惠栋说,谓“田恭”通鉴作“由恭”。今按:
  通鉴胡注,由,姓也,秦有由余,或曰楚王孙由子之后。
  二八五五页八行梁国宁陵人也按:“人”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二八五六页三行堤官隗构汲本作“提官傀构”,殿本作“提官隗构”。按:校补谓通志作“提宫隗构”。
  二八五六页三行与天合意汲本、殿本作“与天意合”。按:集解引惠士奇说,谓“合”当作“会”。
  二八五六页三行罔驿刘脾殿本、集解本“驿”作“译”。按:校补谓通志作“译”。
  二八五六页三行旁莫支留按:校补谓通志“莫”作“草”。
  二八五六页四行多赐*(赠)**'缯'*布据汲本、殿本改。
  二八五六页四行邪毗□□按:校通谓通志“□”作“堪”。
  二八五六页五行拓拒苏*(使)**'便'*据汲本、殿本及通志改。
  二八五六页八行偻让皮尼汲本“皮”作“彼”。按:校补谓通志作“屡让被尼”。
  二八五六页八行路旦□雒汲本作“路且拣雒”,殿本作“路且□雒”。按:校补谓通志作“路且□雒”。
  二八五六页九行魏菌度洗按:汲本“度”作“渡”。
  二八五六页一二行远夷怀德歌按:校补谓乐德、慕德二章皆言“歌诗”,独怀德一章仅言“歌”,不言“诗”,明脱一“诗”字。
  二八五六页一三行莫砀麤沐按:校补谓通志作“莫杨麤水”。
  二八五六页一四行罔译传微按:校补谓通志“微”作“徽”。
  二八五六页一五行伦狼藏幢汲本“幢”作“幡”。按:校补谓通志作“□”。
  二八五六页一五行理历髭雒按:汲本、殿本“历”作“沥”,通志同。
  二八五七页一行传室呼敕汲本、殿本“室”作“言”。按:校补谓通志作“室”。
  又按:校补谓以上异字,方言转译难明,声读今古有异,东观记又仅存辑本,无从定其得失矣。
  二八五七页三行旄牛徼外白狼楼薄蛮夷王唐缯等按:沉家本谓和帝纪“楼薄”作“貗薄”。
  二八五七页一0行以*(属)**'蜀'*郡*(蜀)**'属'*国为汉嘉郡据汲本、殿本改。
  二八五八页三行反其*(觽)**'聚'*邑据元龟九百六十改。按:汲本、殿本作“反其邑”,无“觽”字,而下“皆依山居止”句上则有“觽”字,疑邑觽二字斗倒也。
  二八五八页一0行零羊角味咸无毒汲本、殿本“零”作“灵”。按:零灵通作。
  御览七九一引作“□”。
  二八五九页一二行姓马适名建也按御览七九一引原注作“姓马名适建”。
  二八六0页六行编数都护部守之曹按:刊误谓“部”字合作“郡”。
  二八六0页七行軨积于内府按:刊误谓“軨”字误,当作“骈”字。 后一页
  后汉书卷八十七 西羌传 第七十七
  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一'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二'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三'滨于赐支,至乎河首,挠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南接蜀、汉徼外蛮夷,西北*'接'*鄯善、车师诸国。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其俗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
  十二世后,相与婚姻,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四'故国无□寡,种类繁炽。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杀人偿死,无它禁令。其兵长在山谷,短于平地,不能持久,而果于触突,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堪耐寒苦,同之禽兽。虽妇人产子,亦不避风雪。性坚刚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气焉。'五'
  注'一'衡山也。
  注'二'三危,山,在今沙州敦煌县东南,山有三槵,故曰三危也。
  注'三'河关,县,属金城郡。已上并续汉书文。
  注'四'寡妇曰□,力之反。
  注'五'黄帝素问曰:“西方者,金*(玉)**'王'*之域,沙石之处,其人山居而多风,水土刚强。”
  王政修则宾服,德教失则寇乱。昔夏后氏太康失国,'一'四夷背叛。及后相即位,乃征畎夷,'二'七年然后来宾。至于后泄,始加爵命,由是服从。'三'后桀之乱,畎夷入居邠岐之闲,'四'成汤既兴,伐而攘之。及殷室中衰,诸夷皆叛。至于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五'故其诗曰:“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六'
  注'一'太康,夏启之子,盘于游田,不恤人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也。
  注'二'后相即太康孙,仲康之子。
  注'三'泄,启八代孙,帝芒之子也。
  注'四'邠,今豳州也。岐即岐州也。
  注'五'武丁,殷王也。易曰:“高宗伐鬼方。”前书音义曰:“鬼方,远方也。”
  注'六'殷颂之文。
  及武乙暴虐,犬戎寇边,'一'周古公踰梁山而避于岐下。'二'及子季历,遂伐西落鬼戎。'三'太丁之时,季历复伐燕京之戎,戎人大败周师。'四'后二年,周人克余无之戎,于是太丁命季历为牧师。'五'自是之后,更伐始呼、翳徒之戎,皆克之。'六'及文王为西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遂攘戎狄而戍之,莫不宾服。'七'及率西戎,征殷之叛国以事纣。'八'
  注'一'帝武乙即武丁*(五)**'三'*代孙。无道,为偶人像,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代之行,天神不胜,而僇辱之。又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遂被雷震而死。
  注'二'梁山在今雍州好畤县西北。古公,文王之祖也。岐山在扶风郡也。
  注'三'竹书纪年“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也。
  注'四'太丁,武*(丁)**'乙'*子也。竹书纪年曰:“太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也。
  注'五'季历,文王之父也。竹书纪年曰:“太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
  周王季命为殷牧师也。”
  注'六'竹书纪年曰“太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也。
  注'七'见诗小雅采薇篇。
  注'八'左传晋韩献子曰:“文王率殷之叛国之事纣,惟知时。”
  及武王伐商,羌、髳率师会于牧野。'一'至穆王时,戎狄不贡,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二'王遂迁戎于太原。夷王衰弱,'三'荒服不朝,乃命□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四'厉王无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杀秦仲之族,'五'王命伐戎,不克。及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为戎所杀,王乃召秦仲子庄公,与兵七千人,伐戎破之,由是少却。
  后二十七年,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后五年,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后二年,晋人败北戎于汾隰,'六'戎人灭姜侯之邑。明年,王征申戎,破之。后十年,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七'其年,戎围犬丘,虏秦襄公之兄伯父。时幽王昏虐,四夷交侵,遂废申后而立曪姒。申侯怒,与戎寇周,杀幽王于郦山,周乃东迁洛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后二年,邢侯大破北戎。
  注'一'尚书曰:“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孔安国注曰:“皆蛮夷戎狄也。”
  注'二'见史记。
  注'三'夷王,穆王孙,名燮也。
  注'四'见竹书纪年。
  注'五'犬丘,县名,秦曰废丘,汉曰槐里也。
  注'六'二水名。
  注'七'并见竹书纪年。
  及平王之末,周遂陵彁,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嵵、邽、冀之戎,'一'泾北有义渠之戎,'二'洛川有大荔之戎,'三'
  渭南有骊戎,伊、洛闲有杨拒、泉皋之戎,'四'颍首以西有蛮氏之戎。'五'当春秋时,闲在中国,与诸夏盟会。鲁庄公伐秦取邽、冀之戎。后十余岁,晋灭骊戎。是时,伊、洛戎强,东侵曹、鲁,'六'后十九年,遂入王城,于是秦、晋伐戎以救周。'七'后二年,又寇京师,齐桓公征诸侯戍周。后九年,陆浑戎自瓜州迁于伊川,'八'允姓戎迁于渭汭,'九'东及轘辕。在河南山北者号曰阴戎,阴戎之种遂以滋广。'一0'晋文公欲修霸业,乃赂戎狄信道,以匡王室。秦穆公得戎人由余,遂霸西戎,开地千里。'一一'及晋悼公,又使魏绛和诸戎,复修霸业。'一二'是时楚、晋强盛,威服诸戎,陆浑、伊、洛、阴戎事晋,而蛮氏从楚。后陆浑叛晋,晋令荀吴灭之。'一三'后四十四年,楚执蛮氏而尽囚其人。是时义渠、大荔最强,筑城数十,皆自称王。
  注'一'狄即狄道,嵵即大道,邽即上邽县,冀即冀县也。
  注'二'义渠,县,属北地郡也。
  注'三'洛川即洛水。大荔,古戎国,秦获之,改曰临晋,今同州城是也。
  注'四'杜预注左传云:“杨拒,戎邑也。”
  注'五'左传曰:“单浮余*(国)**'围'*蛮氏。”杜预注云:“梁南有霍阳山,皆蛮子之邑。”
  注'六'左传庄公十八年,公追戎于济西。杜预注,戎侵鲁,鲁人不知,去乃追之。二十四年戎侵曹也。
  注'七'事并见左传僖公十*(二)**'一'*年。
  注'八'瓜州,今瓜州也。事见僖*'公'*二十二年。
  注'九'允姓,阴戎之祖,与三苗俱放三危。见左传。
  注'一0'左传哀公四年:“蛮子赤奔晋阴地。”杜预注曰:“阴地,河南山北,自上雒以东至陆浑。”
  注'一一'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戎王闻穆公贤,使由余观秦,秦穆公以客礼待之。秦遗戎王以女乐,由余谏,不听,由余乃降秦,为谋伐戎。
  注'一二'魏绛,晋大夫。见左传襄公十一年。
  注'一三'荀吴,晋大夫中行穆子也。见左传昭公元年。
  至周贞王八年,秦厉公灭大荔,取其地。赵亦灭代戎,即北戎也。韩、魏复共稍并伊、洛、阴戎,灭之。其遗脱者皆逃走,西踰汧、陇。'一'自是中国无戎寇,唯余义渠种焉。至贞王二十五年,秦伐义渠,虏其王。'二'后十四年,义渠侵秦至渭阴。后百许年,义渠败秦师于洛。后四年,义渠国乱,秦惠王遣庶长操将兵定之,'三'义渠遂臣于秦。后八年,秦伐义渠,取郁郅。'四'后二年,义渠败秦师于李伯。'五'明年,秦伐义渠,取徒泾二十五城。'六'及昭王立,义渠王朝秦,遂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二子。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
  注'一'汧山、陇山之闲也,在今陇州汧源县。
  注'二'即厉公二十三年伐也。
  注'三'操,名也。庶长,秦爵也。*(事)*见左传。
  注'四'县名,属北地郡。
  注'五'李伯,地名,未详。
  注'六'徒泾,县名,属西河郡。
  戎本无君长,夏后氏末及商周之际,或从侯伯征伐有功,天子爵之,以为藩服。
  春秋时,陆浑、蛮氏戎称子,战国世,大荔、义渠称王,及其衰亡,余种皆反旧为酋豪云。
  羌无弋爰□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不知爰□何戎之别也。后得亡归,而秦人追之急,藏于岩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既出,又与劓女遇于野,'一'遂成夫妇。女耻其状,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遂俱亡入三河闲。'二'诸羌见爰□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为豪。河湟闲少五谷,多禽兽,以射猎为事,'三'
  爰□教之田畜,遂见敬信,庐落种人依之者日益觽。羌人谓奴为无弋,以爰□尝为奴隶,故因名之。其后世世为豪。
  注'一'劓,截鼻也。
  注'二'续汉书曰:“遂俱亡入河湟闲。”今此言三河,即黄河、赐支河、湟河也。
  注'三'湟水出金城郡临羌县。
  至爰□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夡,'一'兵临渭首,灭狄嵵戎。'二'
  忍季父卬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觽羌绝远,不复交通。
  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牦牛种,越帯际且玻换蛭茁碇郑愫呵际且玻换蛭卫侵郑涠记际且病H碳暗芪瓒懒翡抑校⒍嗳⑵薷尽H躺抛游胖郑枭咦游咧郑贾耸ⅲ哟似鹨印
  注'一'穆公霸有西戎,公今欲复之。
  注'二'嵵音丸。
  及忍子研立,时秦孝公雄强,威服羌戎。孝公使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朝周显王。研至豪健,故羌中号其后为研种。及秦始皇时,务并六国,以诸侯为事,兵不西行,故种人得以繁息。秦既兼天下,使蒙恬将兵略地,西逐诸戎,北却觽狄,筑长城以界之,觽羌不复南度。
  至于汉兴,匈奴冒顿兵强,破东胡,走月氏,威震百蛮,臣服诸羌。景帝时,研种留何率种人求守陇西塞,于是徙留何等于狄道、安故,至临洮、氐道、羌道县。'一'及武帝征伐四夷,开地广境,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乃度河、湟,筑令居塞;'二'初开河西,列置四郡,'三'信道玉门,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于是障塞亭燧出长城外数千里。时先零羌与封养牢姐种解仇结盟,'四'
  与匈奴通,合兵十余万,共攻令居、安故,遂围枹罕。'五'汉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将兵十万人击平之。始置护羌校尉,持节统领焉。羌乃去湟中,依西海、盐池左右。'六'汉遂因山为塞,河西地空,稍徙人以实之。
  注'一'氐音丁兮反。五县并属陇西郡。
  注'二'令居,县,属金城郡。令音零。
  注'三'酒泉、武威、张掖、敦煌也。
  注'四'姐音紫。
  注'五'安故,县,属陇西郡。枹罕,县,属金城郡。枹音鈇。
  注'六'金城郡临羌县有盐池也。
  至宣帝时,遣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一'觇行诸羌,其先零种豪言:“愿得度湟水,逐人所不田处以为畜牧。”安国以事奏闻,后将军赵充国以为不可听。后因缘前言,遂度湟水,郡县不能禁。至元康三年,先零乃与诸羌大共盟誓,将欲寇边。帝闻,复使安国将兵观之。安国至,召先零豪四十余人斩之,因放兵击其种,斩首千余级。于是诸羌怨怒,遂寇金城。乃遣赵充国与诸将将兵六万人击破平之。至研十三世孙烧当立。元帝时,彡姐等七种羌寇陇西,'二'遣右将军冯奉世击破降之。从爰□种五世至研,研最豪健,自后以研为种号。十三世至烧当,复豪健,其子孙更以烧当为种号。自彡姐羌降之后数十年,四夷宾服,边塞无事。至王莽辅政,欲耀威德,以怀远为名,乃令译讽旨诸羌,使共献西海之地,初开以为郡,筑五县,边海亭燧相望焉。'三'
  注'一'义渠,姓也。
  注'二'彡音先廉反,又所廉反。姐音紫。
  注'三'燧,烽也。
  滇良者,烧当之玄孙也。时王莽末,四夷内侵,及莽败,觽羌遂还据*'西海'*为寇。更始、赤眉之际,羌遂放纵,寇金城、陇西。隗嚣虽拥兵而不能讨之,乃就慰纳,因发其觽与汉相拒。建武九年,隗嚣死,司徒掾班彪上言:“今凉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发左囏,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夫蛮夷寇乱,皆为此也。旧制益州部置蛮夷骑都尉,幽州部置领乌桓校尉,凉州部置护羌校尉,皆持节领护,理其怨结,岁时循行,问所疾苦。又数遣使驿通动静,使塞外羌夷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儆备。今宜复如旧,以明威防。”光武从之,即以牛邯为护羌校尉,持节如旧。及邯卒而职省。十年,先零豪与诸种相结,复寇金城、陇西,遣中郎将来歙等击之,大破。事已具歙传。十一年夏,先零种复寇临洮,陇西太守马援破降之。后悉归服,徙置天水、陇西、扶风三郡。明年,武都参狼羌反,援又破降之。事已具援传。
  自烧当至滇良,世居河北大允谷,种小人贫。而先零、卑湳并皆强富,数侵犯之。'一'滇良父子积见陵易,愤怒,而素有恩信于种中,于是集会附落及诸杂种,乃从大榆入,掩击先零、卑湳,大破之,杀三千人,掠取财畜,夺居其地大榆中,由是始强。
  注'一'湳音乃感反。
  滇良子滇吾立。中元元年,武都参狼羌反,杀略吏人,太守与战不胜,陇西太守刘盱遣从事辛都、监军掾李苞,将五千人赴武都,与羌战,斩其酋豪,首虏千余人。时武都兵亦更破之,斩首千余级,余悉降。时滇吾附落转盛,常雄诸羌,每欲侵边者,滇吾转教以方略,为其渠帅。二年秋,烧当羌滇吾与弟滇岸率步骑五千寇陇西塞,刘盱遣兵于枹罕击之,不能克,又战于允街,'一'为羌所败,杀五百余人。于是守塞诸羌皆复相率为寇。遣谒者张鸿领诸郡兵击之,战于允吾、唐谷,'二'军败,鸿及陇西长史田飒皆没。又天水兵为牢姐种所败于白石,死者千余人。'三'
  注'一'允音狻=忠艚住O孛艚鸪强ぁ
  注'二'允音狻N嵋粞馈O孛艚鸪强ぁL乒裙食窃诮褊分蒌宜匚饕病
  注'三'白石,县名,属金城郡,有白石山。
  时烧何豪有妇人比铜钳者,年百余岁,多智筭,为种人所信向,皆从取计策。
  时为卢水胡所击,比铜钳乃将其觽来依郡县。种人颇有犯法者,临羌长收系比铜钳,而诛杀其种六七百人。显宗怜之,乃下诏曰:“昔桓公伐戎而无仁惠,故春秋贬曰‘齐人’。'一'今国家无德,恩不及远,羸弱何辜,而当并命!夫长平之暴,非帝者之功,'二'咎由太守长吏妄加残戮。比铜钳尚生者,所在致医药养视,令招其种人,若欲归故地者,厚遣送之。其小种若束手自诣,欲暛功者,皆除其罪。若有逆谋为吏所捕,而狱状未断,悉以赐有功者。”
  注'一'春秋庄公三十年:“齐人伐山戎。”公羊传曰:“此齐侯也。其称人何?
  贬也。”何休注云:“戎亦天地之所生,乃迫杀之,恶不仁也。”
  注'二'言帝王好生恶杀,故不以为功也。史记曰,白起,昭王时为上将军,击赵,赵不利,将军赵括与六十万人请降,起乃尽坑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
  永平元年,复遣中郎将窦固、捕虏将军马武等击滇吾于西邯,大破之。事已具武等传。滇吾远引去,余悉散降,徙七千口置三辅。以谒者窦林领护羌校尉,居狄道。林为诸羌所信,而滇岸遂诣林降。林为下吏所欺,谬奏上滇岸以为大豪,承制封为归义侯,加号汉大都尉。明年,滇吾复降,林复奏其第一豪,与俱诣阙献见。帝怪一种两豪,疑其非实,以事诘林。林辞窘,'一'乃伪对曰:“滇岸即滇吾,陇西语不正耳。”帝穷验知之,怒而免林官。会凉州刺史又奏林臧罪,遂下狱死。谒者郭襄代领校尉事,到陇西,闻凉州羌盛,还诣阙,抵罪,于是复省校尉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