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后汉书-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0七三页一0行*(日)**'月'*名据集解引李锐说改。按:下表排列依李锐汉四分术改定。
三0七四页三行斗二十六*四分*'一'*退二*据集解引李锐说补。
三0七四页三行女十二*进*(二)**'一'**据集解引李锐说改。
三0七四页三行虚十*进*(三)**'二'**据集解引李锐说改。
三0七四页四行危十*(六)**'七'*据集解引李锐说改。
三0七四页四行室十六*进*(二)**'三'**据集解引李锐说改。
三0七四页四行壁*(十)**'九'**进*(三)**'一'**汲本﹑殿本“进三”作“进二”。集解引李锐说,谓“壁十”当作“壁九”,“进二”作“进一”。今据改。
按:集解引李锐说,谓案此赤道度即太初星距见于三统术者是也。自汉以后相沿承用,至唐大衍术始改毕﹑觜﹑参﹑鬼四宿,后汉施行四分,未尝改测,则二宿度数不得与三统术异。今本作“危十六”“壁十”者,与下文黄道度相涉而误也。
三0七四页六行娄十二**(进)**'退'*一*汲本﹑殿本“进一”作“进二”。集解引李锐说,谓当作“退一”。今据改。
三0七四页六行胃十四**(进二)**'退一'**据集解引李锐说改。
三0七四页六行昴十一**(进)**'退'*二*据集解引李锐说改。
三0七四页七行毕十六**(进)**'退'*三*汲本﹑殿本“进三”作“进二”。集解引李锐说,谓当作“退三”。今据改。
三0七四页一0行翼十八*进*(一)**'二'**据集解引李锐说改。
三0七四页一三行尾十八**(进)**'退'*三*据集解引李锐说改。
三0七五页二行斗二十四**(进一)**'四分一'**据集解引李锐说改。
三0七六页一行夜漏减**(三)***
'之二'*百而一据集解引李锐说改。
三0七六页二行如法为少*'二为半三为太'*据集解引李锐说补。
三0七六页五行赤道横带浑天之腹去极九十一度十*'六'*分之五御览无“浑”字。又“分”上原无“六”字;占经﹑御览作“十九分”,亦非是。今依算理补。
三0七六页七行就夏历景去极之法以为率也按:“夏历景”开元占经作“夏至历景”,影印宋本御览引作“夏历晷景”,鲍刻本作“夏至晷景”。
三0七六页九行取北极及衡各*(诚)**'针'*□之为轴据严可均辑全后汉文改。
三0七六页一0行以为*'百'*八十二度八分之五据开元占经补。
三0七六页一一行视篾之半际*(夕)*多*'少'*黄赤道几也集解引卢文弨说,谓“夕”字衍。今按:“夕”乃“少”字之形斗,又颠倒其文耳。下云“其所多少”,可证也。开元占经引作“视篾半之际多少黄赤道几何也”。
三0七六页一二行从*(此)**'北'*极数之据汲本﹑殿本改。
三0七六页一二行则*(无)**'去'*极之度也据开元占经引改。
三0七六页一五行故使中道三日之中*(若)**'差'*少半也据开元占经改。
三0七七页三行而度犹*'云'*退者集解引卢文弨说,谓“犹”下当有“云”字。
今据补。
三0七七页四行而以赤道*(重广)**'量度'*黄道据开元占经引改。
三0七七页五行以赤道为*(强)**'距'*耳据开元占经引改。
三0七七页五行故于黄道亦*'有'*进退也据开元占经补。
三0七七页九行斗二十一度*八分退二*原作斗二十度*百一十分八分退二*斗,径据集解引钱大昕说改正。按:钱云因下有“百一十五”之文而重出耳。此以三十二为度法,分满法即进为度,无有过三十一分者。
三0七七页一0行女二度*七分进一*“进”下原脱“一”字,王先谦谓李本作“进一”,今径补。
三0七七页一一行百一十原作“百一十一”,斗。王先谦谓李本作“百一十”,径据改。
三0七七页一二行危十度原作“危七度”,斗,径据集解引钱大昕说改正。
三0七七页一二行百六*少强*“少强”原作“少弱”,斗。王先谦谓李本作“少强”,径据改。
三0七七页一二行毕五*少弱退三*“少弱”原作“少强”,斗,径据汲本改正。
三0七七页一三行室八度*二十八分进三*“进三”原作“退三”,斗。王先谦谓李本“退”作“进”,径据改。
三0七七页一三行箕*大弱退三*“箕”下原有大字“六”,斗。王先谦谓李本无“六”字,径据删。
三0七八页一行八十九*强*“强”原作“少强”,斗。王先谦谓李本无“少”字,径据删。
三0七八页一行斗十一*弱退二*“弱”原作“强”,斗。王先谦谓李本作“弱”,径据改。
三0七八页二行胃一度*十七分退一*“退一”原作“退二”,斗。王先谦谓李本作“退一”,径据改。
三0七八页二行星四*大进一*“进”下原脱“一”字,王先谦谓李本“进”下有“一”字,径据补。
三0七八页三行张十七*进一*“进一”原斗“进二”,径据汲本改正。按:王先谦谓李本作“大进一”。
三0七八页四行毕六度“六”原作“八”,斗,径据汲本改正。
三0七八页四行女十*少进一*“进”原作“弱”,斗。王先谦谓李本“弱”作“进”,径据改。
三0七八页五行角*大弱*“大”原作“六”,大字,斗。王先谦谓李本“六”作“大”,小字,径据改。
三0七八页七行室十二*少弱进三*“进三”原作“退三”,斗。王先谦谓李本作“进三”,径据改。
三0七八页九行星四度*二分进一*“二分进一”原作“三分进二”,斗。王先谦谓李本作“二分进一”,径据改。
三0七八页一0行胃九*大弱退一*“退一”原作“退二”,斗。王先谦谓李本作“退一”,径据改。
三0七八页一一行翼九度*十六分进二*“进二”原作“退二”,斗。李本作“进一”,亦误。依算理应为“进二”,今径改。
三0七八页一一行斗十*少退二*“退”下原脱“二”字,王先谦谓李本作“退二”,径据补。
三0七八页一二行轸六度*二十三分进一*“进一”原作“退一”,斗。王先谦谓李本作“进一”,径据改。
三0七八页一二行斗二十一*强退二*“退”下原脱一字。汲本﹑殿本作“退一”,斗。王先谦谓李本作“退二”,径据补。
三0七八页一四行亢八度*五分退一*“退一”原作“退三”,斗。王先谦谓李本作“退一”,径据改。
三0七八页一四行九十六*大强*“大强”原作“少强”,斗。王先谦谓李本作“大强”,径据改。
三0七九页一行氐十四度*十二分退二*“十二分”原作“十三分”,斗。钱大昕谓“三”当作“二”,王先谦谓李本作“十二分”,径据改。
三0七九页一行虚六*大进二*“进二”原作“进一”,斗。王先谦谓李本作“进二”,径据改。
三0七九页二行尾四度“尾”原作“房”,斗。王先谦谓李本作“尾”,径据改。
三0七九页二行丈“丈”下原有“四寸二分”四字。集解引李锐说,谓案祖冲之术二至晷景与此同。其至前后各气晷景,以此至前后晷景两两相加,折半得之。如此术大雪景丈二尺五寸六分,小寒景二尺三寸,相加半之,得冲之术大雪﹑小寒景一丈二尺四寸三分是也。覆检此文,惟立冬一气不合。案祖冲之称四分志立冬中景长一丈,立春中景九尺六寸,相加半之,得九尺八寸,与冲之术立春﹑立冬景正合。然则此文立冬晷景丈四寸二分,误衍“四寸二分”四字耳。今径据删。
三0七九页二行张十五*大强进一*“进一”原作“进二”,汲本无“进一”二字。
王先谦谓李本多“进一”二字,殿本同,径据改。
三0七九页三行室三原作“室二”,斗。王先谦谓李本“室二”作“室三”,径据改。
三0七九页四行斗六度*一分退二*“退二”原作“退三”,斗。王先谦谓李本作“退二”,径据改。
三0七九页四行轸十五*弱进一*“弱”原作“少强”,斗。李本作“少弱”,亦斗。依算理应作“弱”,径改。
三0七九页一五行振寒*(温)**'洞'*泄据汲本﹑殿本改。
三0八0页二行*'国'*有大丧据汲本﹑殿本补。
三0八0页一四行五疸“疸”原斗“疽”,径据殿本﹑集解本改正。
三0八0页一六行每次三十*(二)*度三十*(三)**'二'*分之十四据集解引钱大昕说删改。
三0八0页一六行自危十度至壁*(八)**'九'*度据集解引钱大昕说改。下“自壁八度至胃一度”同。
三0八0页一七行立春惊蛰居之按:殿本“惊蛰”作“雨水”,下“雨水”作“惊蛰”。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此以惊蛰为正月中气,雨水为二月节,依古法也。四分术以雨水为正月中气。
三0八一页一行清明谷雨居之集解引卢文弨说,谓清明谷雨当互易。今按:证以月令问答,惟惊蛰﹑雨水用三统,余皆用四分,易之非是。
三0八一页一0行强正弱*(直)**'负'*也集解引李锐说,谓“直”当作“负”,负犹背也。今据改。
三0八二页七行追太初前*(世)**'卅'*一元据集解引卢文弨说改。按:前志谓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万三千一百二十七岁,正为太初前卅一元,“卅”与“世”形近而斗。
三0八二页九行追汉*(三)**'四'*十五年庚辰之岁据集解引钱大昕说改。
三0八三页二行趋走目下遂竟端右出相好藩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邕集“目”作“陛”,“竟”作“由”,“好”作“外”。
三0八三页三行一旦*(披)**'被'*章据汲本﹑殿本改。
三0八三页四行非臣无状所敢*'复'*望据汲本﹑殿本补。
三0八三页五行*'减罪'*一等“一等”上疑有脱文,今据严可均辑全后汉文补“减罪”二字。
三0八三页六行*'邕为'*郡县促遣集解引卢文弨说,谓脱“邕为”二字。今据补。按:惠栋补注谓“郡县”上邕集有“邕为”二字。
三0八三页六行篃于吏手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篃”邕集作“迫”。
三0八三页七行但*'怀'*愚心据集解引卢文弨说补。
三0八三页八行略以所有旧事*'与臣'*据集解引卢文弨说补。
三0八三页一0行*(所使元顺)**'其'*难者皆以付臣集解引惠栋说,谓邕集无“所使元顺”四字,有“其”字。今据改。
三0八三页一一行请太*(师)**'史'*旧注据集解引卢文弨说改。
三0八三页一二行寻绎适有头角集解引卢文弨说,谓“寻绎”下脱“度数”二字。按:如卢说增“度数”二字,则当于“寻绎度数”绝句。
三0八三页一二行*(遂)**'逐'*放边野集解引惠栋说,谓邕集“遂”作“逐”。
今据改。
三0八三页一三行*(故)**'胡'*广所校据汲本、殿本改。
三0八三页一三行不能违望按:集解引卢文弨说,谓“违望”一作“自达”。
三0八三页一五行不*(言四)**'意西'*夷相与合谋据集解引卢文弨说改。
三0八三页一六行谨先颠踣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谨”邕集作“恐”。
三0八三页一六行臣欲*(制)*删定者一据集解引卢文弨说删。
三0八三页一七行臣欲著者*(三)**'五'*集解引惠栋说,谓“三”邕集作“五”。
卢文弨亦谓“三”当作“五”。今据改。
三0八四页一行披*(散)**'沥'*愚情集解引惠栋说,谓“散”邕集作“沥”。卢文弨亦谓“散”当作“沥”。今据改。 后一页
后汉书志第四 礼仪上 合朔立春五供上陵冠夕牲耕高禖养老先蚕祓禊
夫威仪,所以与君臣,序六亲也。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仪,上替下陵,此谓大乱。大乱作,则髃生受其殃,可不慎哉!故记施行威仪,以为礼仪志。'一'
注'一'谢沉书曰:“太傅胡广博综旧仪,立汉制度,蔡邕依以为志,谯周后改定以为礼仪志。”
礼威仪,每月朔旦,太史上其月历,有司、侍郎、尚书见读其令,奉行其政。
朔前后各二日,皆牵羊酒至社下以祭日。日有变,割羊以祠社,用救日*(日)*变。执事者冠长冠,衣皁单衣,绛领袖*(绿)**'缘'*中衣,绛囐□,以行礼,如故事。'一'
注'一'公羊传曰:“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求乎阴之道也。以朱丝萦社,或曰胁之,或曰为闇。恐人犯之,故萦之也。”何休曰:“胁之与责求同义。社者,土地之主也。月者,土地之精也。上系于天而犯日,故鸣鼓而攻之,胁其本也。朱丝萦之,助阳抑阴也。或曰为闇者,社者土地之主尊也,为日光尽,天闇冥,恐人犯历之,故萦之。然此说非也。先言鼓,后言用牲者,明先以尊者命责之,后以臣子礼接之,所以为顺也。”白虎通曰:“日食必救之,阴侵阳也。
鼓攻之,以阳责阴也。故春秋‘日食,鼓,用牲于社’。所以必用牲者,*(土)**'社'*地别神也,尊之,不敢虚责也。日食、大水则鼓,用牲,大旱则雩祭求雨,非虚言也。助阳责下,求阴之道也。”决疑要注曰:“凡救日食,皆着赤帻,以助阳也。日将食,天子素服避正殿,内外严。日有变,伐鼓闻音,侍臣着赤帻,带□入侍,三台令史已*(下)**'上'*皆持□立其户前,恚厩淝廴乒煅彩乇福芏词肌H崭闯#私园*(之)*。”
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不。立春之日,下宽大书曰:“制诏三公:方春东作,敬始慎微,动作从之。罪非殊死,且勿案验,皆须麦秋。退贪残,进柔良,下当用者,如故事。”'一'
注'一'月令曰:“命相布德和令。”蔡邕曰:“即此诏之谓也。”献帝起居注曰:
“建安二十二年二月壬申,诏书绝,立春宽缓诏书不复行。”
正月上丁,祠南郊。'一'礼毕,次北郊,明堂,高庙,世祖庙,谓之五供。五供毕,以次上陵。
注'一'白虎通曰:“春秋传曰‘以正月上辛’;尚书曰‘丁巳,用牲于郊,牛二’。
先甲三日,辛也,后甲三日,丁也,皆可接事昊天之日。”
西都旧有上陵。东都之仪,百官、四姓亲家妇女、公主、诸王大夫、'一'外国朝者侍子、郡国计吏会陵。昼漏上水,大鸿胪设九宾,随立寝殿前。'二'钟鸣,谒者治礼引客,髃臣就位如仪。乘舆自东厢下,太常导出,西向拜,*(止)**'折'*旋升阼阶,拜神坐。退坐东厢,西向。侍中、尚书、陛者皆神坐后。公卿髃臣谒神坐,太官上食,太常乐奏食举,*'舞'*文始、五行之舞。'三'*(礼)*乐阕,*(君)**'髃'*臣受赐食毕,郡国上计吏以次前,当神轩占其郡*'国'*谷价,民所疾苦,欲神知其动静。孝子事亲尽礼,敬爱之心也。周篃如礼。'四'最后亲陵,遣计吏,赐之带佩。八月饮酎,上陵,礼亦如之。'五'
注'一'蔡邕独断曰:“凡与先后有瓜葛者。”
注'二'薛综曰:“九宾谓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吏、匈奴侍子,凡九等。”
注'三'前书志曰:“文始舞者,本韶舞也,高祖六年更名文始,以示不相袭也。
五行舞者,本周舞也,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五行之舞也。”
注'四'谢承书曰:“建宁五年正月,车驾上原陵,蔡邕为司徒掾,从公行,到陵,见其仪,忾然谓同坐者曰:‘闻古不墓祭。朝廷有上陵之礼,始*(为)**'谓'*可损。今见*(威)**'其'*仪,察其本意,乃知孝明皇帝至孝恻隐,不可易旧。’或曰:‘本意云何?’‘昔京师在长安时,其礼不可尽得闻也。光武即世,始葬于此。明帝嗣位踰年,髃臣朝正,感先帝不复闻见此礼,乃帅公卿百僚,就园陵而创焉。
尚书*(陛)**'阶'*西*(陛为)**'祭设'*神坐,天子事亡如事存之意。苟先帝有瓜葛之属,男女毕会,王、侯、大夫、郡国计吏,各向神坐而言,庶几先帝神魂闻之。今者日月久远,后生非时,人但见其礼,不知其哀。以明帝圣孝之心,亲服三年,久在园陵,初兴此仪,仰察几筵,下顾髃臣,悲切之心,必不可堪。’邕见太傅胡广曰:‘国家礼有烦而不可省者,不知先帝用心周密之至于此也。’广曰:‘然。子宜载之,以示学者。’邕退而记焉。”鱼豢曰:“孝明以正月旦,百官及四方来朝者,上原陵朝礼,是谓甚违古不墓祭之义。”臣昭以为邕之言然。
注'五'丁孚汉仪曰:“酎金律,文帝所加,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酎酒。因*(合)**'令'*诸侯助祭贡金。”汉律金布令曰:“皇帝斋宿,亲帅髃臣承祠宗庙,髃臣宜分奉请。诸侯、列侯各以民口数,率千口奉金四两,奇不满千口至五百口亦四两,皆会酎,少府受。又大鸿胪食邑九真、交址、日南者,用犀角长九寸以上若檋瑁甲一,郁林用象牙长三尺以上若翡翠各二十,准以当金。”汉书仪曰:“皇帝惟八月酎,车驾夕牲,牛以绛衣之。皇帝暮视牲,以鉴燧取水于月,以火燧取火于日,为明水火。左袒,以水沃牛右肩,手执鸾刀,以切牛毛荐之,而即更衣,*(巾)*侍*'中'*上熟,乃祀*(之)*。”
凡斋,天地七日,宗庙、山川五日,小祠三日。斋日内有污染,解斋,副倅行礼。先斋一日,有污秽灾变,斋祀如仪。大丧,唯天郊越绋而斋,地以下皆百日后乃斋,如故事。'一'
注'一'魏文帝诏曰:“汉氏不拜日于东郊,而旦夕常于殿下东面拜日,烦亵似家人之事,非事天交神之道也。”于是朝日东门之外,将祭必先夕牲,其仪如郊。
正月甲子若丙子为吉日,可加元服,仪从冠礼。乘舆初*'加'*缁布进贤,次爵弁,次武弁,次通天。*(以据)**'冠讫'*,皆于高祖庙如礼谒。'一'王公以下,初加进贤而已。'二'
注'一'冠礼曰:“成王冠,周公使祝雍*'祝王'*,曰:‘辞达而勿多也。’祝雍曰:‘*'使王'*近于民,远于年,远于佞,近于义,啬于*'时,惠于'*财,任贤使能。’”博物记曰:“孝昭帝冠辞曰:‘陛下摛显先帝之光耀,以承皇天之嘉禄,钦奉仲春之吉辰,普尊大道之郊域,秉率百福之休灵,始加昭明之元服。推远冲孺之幼志,蕴积文武之就德,肃勤高祖之清庙,六合之内,靡不蒙德,永永与天无极。’”献帝传曰“兴平元年正月甲子,帝加元服,司徒淳于嘉为宾,加赐玄纁驷马,*'赐'*贵人、*(公主)**'王、公'*、卿、司隶*'校尉'*、城门五校及侍中、尚书、给事黄门侍郎各一人为太子舍人”也。
注'二'献帝起居注曰:“建安十八年正月壬子,济北王加冠户外,以见父母。给事黄门侍郎刘瞻兼侍中,假貂蝉加济北王,给之。”
正月,天郊,夕牲。'一'昼漏未尽十八刻初纳,夜漏未尽八刻初纳,'二'进熟献,太祝送,旋,皆就燎位,宰祝举火燔柴,火然,天子再拜,兴,有司告事毕也。明堂、五郊、宗庙、太社稷、六宗夕牲,皆以昼漏*'未尽'*十四刻初纳,夜漏未尽七刻初纳,进熟献,送神,还,有司告事毕。六宗燔燎,火大然,有司告事毕。
注'一'周礼“展牲”,干宝曰“若今夕牲”。又郊仪,先郊日未晡五刻夕牲,公卿京尹觽官悉至坛东就位,太祝吏牵牲入,到榜,廪牺令跪曰:“请省牲。”举手曰:“模А!碧A钊粕偈衷唬骸俺洹!碧妨钋I外遥*'以二陶'*豆酌毛血,其一奠天神坐前,其一奠太祖坐前。今之郊祀然也。
注'二'干宝周官注曰:“纳,亨纳。牲将告杀,谓向祭之*(辰)**'晨'*也。”
正月始耕。'一'昼漏上水初纳,执事告祠先农,已享。'二'耕时,有司请行事,就耕位,天子、三公、九卿、诸侯、百官以次耕。'三'力田种各耰讫,有司告事毕。'四'是月令曰:“郡国守相皆劝民始耕,如仪。诸行出入皆鸣钟,皆作乐。
其有灾眚,有他故,若请雨、止雨,皆不鸣钟,不作乐。”'五'
注'一'月令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保介之御闲,帅三公、九卿,躬耕帝藉。”
卢植注曰:“帝,天也。藉,耕也。”
注'二'贺循藉田仪曰:“汉耕日,以太牢祭先农于田所。”春秋传曰:“耕藉之礼,唯斋三日。”左传曰:“鄅人藉稻。”杜预注曰:“藉稻,履行之。”薛综注二京赋曰:“为天神借民力于此田,故名曰帝藉。田在国之辰地。”干宝周礼注曰:“古之王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必私置藉田,盖其义有三焉:一曰,以奉宗庙,亲致其孝也;二曰,以训于百姓在勤,勤则不匮也;三曰,闻之子孙,躬知稼穑之艰难无*(违)**'逸'*也。”
注'三'郑玄注周礼曰:“天子三推,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庶人终于千亩。庶人谓徒三百人也。”月令章句曰:“卑者殊劳,故三公五推。礼,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