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后汉书-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一'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臱色。
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注'一'四科谓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颜渊﹑闵子骞及子游﹑子夏,并见论语也。
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一'既寤,以谶合之,知命当终,有顷寝疾。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度,'二'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余人。
注'一'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
注'二'官度,津名也,在今郑州中牟县北。前书者义曰:“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洪沟,以通宋﹑郑﹑淮﹑泗,即今官度。”
门人相与撰玄荅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凡玄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干象历,又着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荅临孝存周礼难,凡百余万言。'一'
注'一'案:谢承书载玄所注与此略同,不言注孝经,唯此书独有也。
玄质于辞训,通人颇讥其繁。至于经传洽孰,称为纯儒,齐鲁闲宗之。其门人山阳郗虑至御史大夫,东莱王基﹑清河崔琰著名于世。又乐安国渊﹑任嘏,'一'
时并童幼,玄称渊为国器,嘏有道德,其余亦多所鉴拔,皆如其言。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及融为黄巾所围,益恩赴难陨身。有遗腹子,玄以其手文似己,名之曰小同。'二'
注'一'虑字鸿豫。基字伯舆,魏镇南将军安乐乡侯。琰字季珪,魏东*(西)*曹掾,迁中尉。渊字子尼,魏司空掾,迁太仆。嘏字昭光,魏黄门侍郎也。
注'二'魏氏春秋曰:“小同,高贵乡公时为侍中。尝诣司马文王,文王有密疏,未之屏也,如厕还,问之曰:‘卿见吾疏乎?’荅曰:‘不。’文王曰:‘宁我负卿,无卿负我。’遂酖之。”
论曰: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一'汉兴,诸儒颇修蓺文;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二'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郑玄括囊大典,网罗觽家,'三'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玄,'四'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五'
注'一'埃,尘也。
注'二'禀,受;滞固犹固执也。言学者各守所见,不疏通也。
注'三'括,结也。易坤卦曰“括囊无咎”也。
注'四'王父,祖父也。尔雅曰“父之父为王父”也。范晔祖父宁,字武子,晋*'孝'*武帝时为豫章太守,经义每以玄为长也。
注'五'言宁教授专崇郑学也。
赞曰:富平之绪,承家载世。'一'伯仁先归,厘我国祭。'二'玄定义乖,曪修礼缺。孔书遂明,汉章中辍。'三'
注'一'载,重也。易师卦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也。
注'二'厘,理也。言纯厘理禘祫之祭也。
注'三'孔书谓六经也。辍,止也。中辍谓曹曪礼不行也。
校勘记
一一九四页三行元帝以来按:“帝”原斗“年”,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一九四页五行既事大宗“大”原作“太”,径据汲本﹑殿本改。注同。按:集解王先谦云“大”或作“太”,非。
一一九五页一二行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按:集解引王补说,谓续汉志“谛定”作“谛諟”。
一一九五页一三行故合聚饮食也按:集解引王补说,谓续汉志“合聚”上有“骨肉”二字。
一一九六页七行自十八年至此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续志及本传皆云十九年与朱浮共奏,至二十六年合八年之数,则“十八年”当作“十九年”,以十八年曾行禘礼故也。
一一九七页五行至于岱宗*'担*据汲本﹑殿本补。按:汲本﹑殿本“担弊鳌安瘛保牵窀恼
一一九八页八行十*'七'*年儋耳降附集解引钱大昭说,谓按本纪,儋耳诸国贡献,公卿奉觞上寿,在永平十七年,此脱“七”字。今据补。
一二00页一0行为之*(节)**'等'*制据汲本﹑殿本改。
一二0一页二行父充持庆氏礼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持”本是“治”字,章怀避讳改之。
一二0一页四行大汉*'当'*自制礼据汲本﹑殿本补。按:殿本考证谓监本脱去“当”字,从宋本增。
一二0一页六行歌诗曲操按:“歌”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二0一页一三行尤好礼事按:汲本﹑殿本“事”作“士”。集解引汪文台说,谓御览六百十一引谢承书,云“曪尤好礼事,常感朝廷制度未备”云云,明此“士”字当作“事”。
一二0二页一一行况予顽陋按:“予”原斗“于”,径改正。
一二0三页一二行擢曪监羽林左骑按:刊误谓案百官志“骑”当作“监”。
一二0四页四行德隆道用按:汲本“用”作“备”。
一二0四页四行时事弥顺按:殿本考证谓“顺”疑“烦”之误,又“事”字旧本作“士”。
一二0四页八行至十五日十六日落一叶按:注文有脱斗,今本大戴礼作“至十五日生十五叶,十六日一叶落”。
一二0五页八行资文宣之远图明懿*(美)*刊误谓衍一“明”字,何焯谓衍一“美”字。今依何焯说删“美”字。
一二0八页四行见赵岐传按:“岐”原作“歧”,径依汲本﹑殿本改。
一二0九页一0行吾家旧贫*'不'*为父母髃弟所容集解引周寿昌说,谓“不为父母髃弟所容”一语,不应出之康成。钱氏曝书杂记云陈仲鱼元刻后汉书康成传无“不”字,与唐史承节所撰郑康成祠碑云“吾家旧贫,为父母髃弟所容”之语相合。今本作“不为父母髃弟所容”,乃刻之误。校补则谓玄意本谓家贫而父母髃弟力薄,不能并容,为吏又非所乐,乃发愤游学耳。去“不”字,于文义转觉其窒。今从校补说,据汲本,殿本补一“不”字。
一二0九页一一行得意者咸从捧手按:“者”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二一0页一行复归邦乡按:李慈铭谓碑作“乡邦”,是也,此误倒。
一二一0页一0行赵王干之相也按:汲本﹑殿本“干”作“虔”。
一二一一页七行故太山太守应中远集解引惠栋说,谓“远”当作“瑗”,具本传注。今按:本传注云谢承书﹑应氏谱并云“字仲远”,续汉书﹑文士传作“仲援”,汉官仪又作“仲瑗”,未知孰是。
一二一二页一0行基字伯舆汲本﹑殿本“舆”作“兴”。按:魏志作“舆”。
一二一二页一0行魏东*(西)*曹掾据刊误删。
一二一三页二行删裁繁诬按:殿本“诬”作“芜”。
一二一三页八行晋*'孝'*武帝时为豫章太守张森楷校勘记谓案晋书,范武子仕晋孝武,去武帝时百有余年,明“武”上当有“孝”字。今据补。 后一页
后汉书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 第二十六
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遂积精深思,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一'天凤中,'二'将门人从刘歆讲正大义,'三'歆美兴才,使撰条例﹑章句﹑传诂,及校三统历。'四'
注'一'东观记曰:“兴从博士金子严为左氏春秋。”
注'二'王莽年也。
注'三'左氏义也。
注'四'说文曰:“诂,训古言也。”音古度反。三统历,刘歆撰,谓夏﹑殷﹑周历也。
更始立,以司直李松行丞相事,先入长安,松以兴为长史,令还奉迎迁都。更始诸将皆山东人,咸劝留洛阳。兴说更始曰:“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
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桀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二'此天下同苦王氏虐政,而思高祖之旧德也。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春秋书‘齐小白入齐’,不称侯,未朝庙故也。
'三'今议者欲先定赤眉而后入关,是不识其本而争其末,恐国家之守转在函谷,'四'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五'更始曰:“朕西决矣。”拜兴为谏议大夫,使安集关西及朔方﹑凉﹑益三州,还拜凉州刺史。会天水有反者,攻杀郡守,兴坐免。
注'一'更始起南阳,南阳属荆州,故曰荆楚也。
注'二'山西谓陕山已西也。
注'三'小白,齐桓公也。春秋“齐小白入于齐”。公羊传曰:“曷为以国氏?当国也。其言入何?篡辞也。”
注'四'言若不早都关中,有人先入,则国家镇守转在函谷也。
注'五'庸,用也。
时赤眉入关,东道不通,兴乃西归隗嚣,*'嚣'*虚心礼请,而兴耻为之屈,称疾不起。嚣乡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一'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兴闻而说嚣曰:“春秋传云:‘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二'闲者诸将集会,无乃不道忠信之言;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察乎?昔文王承积德之绪,加之以睿圣,三分天下,尚服事殷。'三'及武王即位,八百诸侯不谋同会,皆曰‘纣可伐矣’,武王以未知天命,还兵待时。'四'高祖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惟将军察之。”嚣竟不称王。后遂广置职位,以自尊高。兴复止嚣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孔子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五'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于人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六'
注'一'西伯,文王也。作,起也。
注'二'左传富辰谏周襄王之辞。
注'三'论语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注'四'史记曰,武王观兵孟津,诸侯不期而至者八百人,皆曰:“纣可伐矣。”
王曰:“汝未知天命。”乃还师。后闻纣杀比干,囚箕子,乃告诸侯以伐之。故曰待时也。
注'五'左传杜预注曰:“器,车服;名,爵号也。”
注'六'病犹难也。
及嚣遣子恂入侍,将行,兴因恂求归葬父母,嚣不听而徙兴舍,益其秩礼。兴入见嚣曰:“前遭赤眉之乱,以将军僚旧,故敢归身明德。'一'幸蒙覆载之恩,复得全其性命。兴闻事亲之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奉以周旋,弗敢失坠。'二'今为父母未葬,请乞骸骨,若以增秩徙舍,中更停留,是以亲为饵,'三'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嚣曰:“嚣将不足留故邪?”兴曰:“将军据七郡之地,'四'拥羌胡之觽,以戴本朝,德莫厚焉,威莫重焉。居则为专命之使,入必为鼎足之臣。兴,从俗者也,不敢深居屏处,因将军求进,不患不达,因将军求入,何患不亲,此兴之计不逆将军者也。兴业为父母请,不可以已,愿留妻子独归葬,将军又何猜焉?”嚣曰:“幸甚。”促为辨装,遂令与妻子俱东。时建武六年也。
注'一'兴尝为凉州刺史,嚣为西州将军,故曰“僚旧”也。
注'二'周旋犹遵奉也。左传季文子曰“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礼,奉以周旋,弗敢失坠”也。
注'三'犹钓饵也。
注'四'七郡,天水、陇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金城也。
侍御史杜林先与兴同寓陇右,乃荐之曰:“窃见河南郑兴,执义坚固,敦悦诗书,'一'好古博物,见疑不惑,有公孙侨、观射父之德,'二'宜侍帷幄,典职机密。
昔张仲在周,燕翼宣王,而诗人悦喜。'三'惟陛下留听少察,以助万分。”乃征为太中大夫。
注'一'左传赵衰曰“臣亟闻郄縠之言矣,郄縠悦礼乐而敦诗书”也。
注'二'左传,子产辨黄熊,晋侯闻之,曰:“博物君子也。”观射父,楚大夫也,对楚昭王以重黎、羲和之事。见国语。
注'三'张仲,周宣王时贤臣也。燕,乐也。翼,敬也。诗小雅曰:“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明年三月晦,日食。兴因上疏曰:
春秋以天反时为醔,地反物为妖,人反德为乱,乱则妖醔生。'一'往年以来,鼟咎连见,意者执事颇有阙焉。案春秋‘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二'传曰:‘日过分而未至,'三'三辰有醔,'四'于是百官降物,'五'君不举,'六'避移时,'七'乐奏鼓,'八'祝用币,'九'史用辞。’'一0'今孟夏,纯干用事,阴气未作,其醔尤重。夫国无善政,则鼟见日月,变咎之来,不可不慎,其要在因人之心,择人处位也。'一一'尧知鲧不可用而用之者,是屈己之明,因人之心也。齐桓反政而相管仲,晋文归国而任郄縠者,是不私其私,择人处位也。'一二'今公卿大夫多举渔阳太守郭伋可大司空者,而不以时定,道路流言,咸曰“朝廷欲用功臣”,功臣用则人位谬矣。愿陛下上师唐、虞,下览齐、晋,以成屈己从觽之德,以济髃臣让善之功。'一三'
注'一'左传晋伯宗之辞。天反时为醔谓寒暑易节也。地反物为妖谓髃物失性也。
注'二'杜预注曰:“于周为六月,于夏为四月,纯阳用事,阴气未动而侵阳也。”
注'三'言过春分而未及夏至也。
注'四'三辰,日、月、星也。
注'五'降物,素服。
注'六'不举盛馔。
注'七'避正寝过日食时也。
注'八'伐鼓。
注'九'用币于社。
注'一0'用辞以自责也。此以上皆左传载鲁太史荅季平子之词也。
注'一一'左传晋士文伯曰“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鼟于日月之醔,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人,三曰从时”也。
注'一二'史记曰,桓公与兄子纠争位,纠使管仲将兵遮道,射桓公钩带,及桓公即位,任政于管仲也。又晋文公自秦归国,怀公故臣郄芮谋烧公宫,杀文公,宦者勃鞮告之,后文公以郄縠为中军帅。縠即郄芮之族,文公不以为雠而任焉,言唯贤是用,不私其私也。
注'一三'济,成也。
夫日月交会,数应在朔,而顷年日食,每多在晦。先时而合,皆月行疾也。日君象而月臣象,君亢急则臣下促迫,故行疾也。今年正月繁霜,自尔以来,率多寒日,'一'此亦急咎之罚。'二'天于贤圣之君,犹慈父之于孝子也,丁宁申戒,欲其反政,故醔变仍见,此乃国之福也。今陛下高明而髃臣惶促,宜留思柔克之政,垂意洪范之法,'三'博采广谋,纳髃下之策。
注'一'正月,夏之四月。
注'二'书曰:“急恒寒若。”
注'三'克,能也。柔克谓和柔而能立事也。尚书洪范曰:“高明柔克。”
书奏,多有所纳。
帝尝问兴郊祀事,曰:“吾欲以谶断之,何如?”兴对曰:“臣不为谶。”帝怒曰:“卿之不为谶,非之邪?”兴惶恐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所非也。”
帝意乃解。兴数言政事,依经守义,文章温雅,然以不善谶故不能任。
九年,使监征南、积弩营于津乡,'一'会征南将军岑彭为刺客所杀,兴领其营,遂与大司马吴汉俱击公孙述。述死,诏兴留屯成都。顷之,侍御史举奏兴奉使私买奴婢,坐左转莲勺令。'二'是时丧乱之余,郡县残荒,兴方欲筑城郭,修礼教以化之,会以事免。
注'一'征南将军岑彭、积弩将军傅俊屯津乡,以拒公孙述。津乡在今荆州也。
注'二'莲勺,县,属左冯翊,故城在今同州下邽县东北。莲音辇,勺音酌。
兴好古学,尤明左氏、周官,长于历数,自杜林、桓谭、恚Ш曛簦徽遄醚伞#б唬姥宰笫险叨嘧嬗谛耍皱幼源涓敢担视兄!⒓种АP巳チ祝笏觳桓词耍褪阢酉纾Ф俨豢嫌Γ溆诩摇W佑偂
注'一'斟酌谓取其意指也。
注'二'阌音闻,古字也,建安中改作“闻”。
觽字仲师。年十二,从父受左氏春秋,精力于学,明三统历,作春秋难记条例,兼通易、诗,知名于世。建武中,皇太子及山阳王荆,因虎贲中郎将梁松以缣帛聘请觽,欲为通义,引籍出入殿中。觽谓松曰:“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汉有旧防,蕃王不宜私通宾客。”遂辞不受。松复风觽以“长者意,不可逆”。觽曰:“犯禁触罪,不如守正而死。”太子及荆闻而奇之,亦不强也。及梁氏事败,'一'宾客多坐之,唯觽不染于辞。
注'一'梁松坐悬飞书诽谤下狱死,事见梁统传也。
永平初,辟司空府,以明经给事中,再迁越骑司马,'一'复留给事中。是时北匈奴遣使求和亲。八年,显宗遣觽持节使匈奴。觽至北庭,虏欲令拜,觽不为屈。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觽。觽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觽还京师。朝议复欲遣使报之,觽上疏谏曰:“臣伏闻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觽,坚三十六国之心也。'二'又当扬汉和亲,夸示邻敌,令西城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汉使既到,便偃蹇自信。'三'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髃臣驳议者不敢复言。'四'如是,南庭动摇,乌桓有离心矣。南单于久居汉地,具知形埶,万分离析,旋为边害。今幸有度辽之觽扬威北垂,虽勿报荅,不敢为患。”'五'帝不从,复遣觽。觽因上言:“臣前奉使不为匈奴拜,单于恚恨,故遣兵围臣。今复衔命,必见陵折。
臣诚不忍持大汉节对毡裘独拜。如令匈奴遂能服臣,将有损大汉之强。”帝不听,觽不得已,既行,在路连上书固争之。诏切责觽,追还系廷尉,会赦归家。
注'一'汉官仪曰“越骑司马一人,秩千石”也。
注'二'武帝开通西域,本三十六国。
注'三'信音申。
注'四'驳议谓劝单于归汉。
注'五'明帝八年,初置度辽将军,屯五原曼□。
其后帝见匈奴来者,问觽与单于争礼之状,皆言匈奴中传觽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乃复召觽为军司马,使与虎贲中郎将马廖击车师。至敦煌,拜为中郎将,使护西域。会匈奴胁车师,围戊己校尉,觽发兵救之。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迁左冯翊,政有名夡。
建初六年,代邓彪为大司农。是时肃宗议复盐铁官,觽谏以为不可。'一'诏数切责,至被奏劾,觽执之不移。帝不从。在位以清正称。其后受诏作春秋删十九篇。八年,卒官。
注'一'武帝时国用不足,乃卖盐铁,置官以主之。昭帝罢之,今议欲复之。
子安世,亦传家业,为长乐、未央厩令。'一'延光中,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安世与太常桓焉、太仆来历等共正议谏争。及顺帝立,安世已卒,追赐钱帛,除子亮为郎。觽曾孙公业,自有传。
注'一'续汉志曰:“厩令一人,秩六百石。”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岁通论语、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一'
注'一'宣帝时梁丘贺之易也。
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升闻子以人不闲于其父母为孝,臣以下不非其君上为忠。'一'今觽人咸称朝圣,皆曰公明。盖明者无不见,圣者无不闻。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公以为是而不言,则过小矣;
知而从令,则过大矣。二者于公无可以免,宜乎天下归怨于公矣。朝以远者不服为至念,升以近者不悦为重忧。今动与时戾,事与道反,驰骛覆车之辙,探汤败事之后,'二'后出益可怪,晚发愈可惧耳。
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胡、貊守关,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三'
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县,免元元之急,不可书传,愿蒙引见,极陈所怀。”
邑虽然其言,而竟不用。升称病乞身,邑不听,令乘传使上党。升遂与汉兵会,因留不还。
注'一'论语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闲于其父母兄弟之言。”闲,非也。言子骞之孝,化其父母兄弟,言人无非之者。忠臣事君,有过即谏。在下无有非君者,是忠臣也。
注'二'贾谊曰:“前车覆,后车诫。”论语曰:“见不善如探汤。”
注'三'王莽时,青徐二部为寇,号“青徐贼”。
建武二年,光武征诣怀宫,拜议郎,迁博士,上疏让曰:“臣与博士梁恭、山阳太守吕羌俱修梁丘易。二臣年并耆艾,经学深明,而臣不以时退,与恭并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