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贼-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刘晔道:“据隽石所言,曹都尉为了督促他识字,专门写出了这篇八百字文。我一开始也没有留意,但后来却发现,这八百字,竟无一次重复。而且所书涉猎甚广,乃惊世奇文。这等文字,看似浅显易懂,再读却蕴意悠长。此天赐良才,主公怎能放过呢?”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
  认识八百个字,不是难事。
  可要把这八百个字组合成一篇佳文,而且不见一个字的重复,即便是曹操自己,也未必能做到。
  他再次认真读罢,不由得连连称赞。
  “子扬,你真确定,这是友学所著吗?”
  “司空,不会错的……隽石说,友学一共抄录了三本,原本如今在友学自己手中。这一本,还是我硬从隽石手里讨要过来,骗他说回家抄录。但思来想去,又觉得应该先告知司空。”
  曹冲瞪大眼睛在一旁,好奇的看着八百字文。
  “阿爹,天……洪,洪……”
  曹操不由得笑了。
  曹冲是告诉他,他认得‘天’字,还认得‘洪’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个字当中,他认得两个。
  “子扬,可否将此书留下来?”
  “这个……”
  刘晔露出为难之色。
  “这样,你留下来,我用二十道左伯纸与你交换。并且我亲自抄录,明日把抄录的文章给你。”
  刘晔既然过来,本就存了献书的意思。
  刚才的为难,不过是故意做出来。一道左伯纸,就是一百张;二十道左伯纸,就是两千张。
  在这个时代,纸张仍是极为稀缺的物品。
  一般而言,麻纸相对通用,而左伯纸就属于权贵之家特有的物品。即便如刘晔,也对这左伯纸极为看重。不过,两千张左伯纸并非主要,重要的是,他借此机会和曹操拉近了关系。
  “可是,隽石那边……”
  曹操摆手,“隽石那边我自会为你解说,你莫要挂念。”
  “既然如此,那就尊司空之意。”
  曹操和刘晔说了一会儿闲话,刘晔很识趣的告辞离去。
  旋即,曹操把曹冲送到了环夫人那边,而后拿着那册八百字文,来到吴老夫人的住处……
  “阿瞒,有事儿吗?”
  曹操把手中的这册八百字文,呈到了老夫人面前。
  老夫人识得字,接过来之后,眯着眼睛,认真的看了一遍,也不由得连连称道。
  “此何人所书?”
  “祖母,此人您也认识,就是那个送您返还许都的曹友学。”
  “曹都尉?”
  曹操点点头,看着老夫人不再言语。
  老夫人拿起那小册子,又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之后,把书册放在身边,抬头凝视曹操。
  “阿瞒,你意欲如何?”
  “祖母,曹家父子皆非等闲,特别是这曹友学,见识颇强,且有大局。此人能文能武,可算得上全才。我意欲使其归宗认祖,但族中老丈,未必肯同意,还需祖母出面说项。
  我原以为,曹朋无疑高强,有大局。
  未曾想他文采也如此出众……假以时日,此人必为吾家万里侯。”
  老夫人手一颤,眸光陡然精亮。
  曹操所说的万里侯,其实也说的就是永平年间的定远侯班超。班超本是书生,后投笔从戎,威震西域。可以说,班超的影响力,贯穿了整个东汉。即便是曹操,对班超也极为赞叹。
  相传,班超尚未投笔从戎时,曾找相者看相。
  相者说:“生燕颌虎颈,飞而食肉,此乃万里侯相也。”
  这万里侯,最初是指封侯于万里之外。后来班超封定远侯,都护西域,果然如相者所言。
  于是,万里侯也就成了班超的另一个代名词。
  老夫人轻轻点头,“曹友学有大才,中阳曹氏,可归宗认祖,此事我可与族中老人商议……不过,孟德你又准备如何用他?他返还许都,也有月余,总不成一直这么搁置,不免可惜。”
  曹操想了想,“阿福天资不俗,大局无双。
  又通武艺,且文采出众。按道理说,他可以任一县之长。但我觉得,即有此天资,何需急于出仕?天资越好,就越是需要调教。他这等资质,若没个明白人指点,难保不会走歧路。”
  老夫人说:“既然如此,当初荀衍推荐荀仲豫,你为何不同意?”
  “这个……”
  “既然你不同意荀仲豫,那就需要为他找一个更好的老师。不过我倒也赞成,若荀仲豫为友学之师,将来难保不会有麻烦。可这个老师,必须要好生考虑,莫耽搁了友学的前程。”
  曹操想了想,“我心中倒是有一中意之人。”
  “谁?”
  曹操沉吟片刻,“祖母以为,那位陆浑山的孔明先生,如何?”
  ……
  “孔明先生?”
  曹朋把手中的书卷放下,疑惑的看着曹真。
  曹真是奉曹操之命,前来通知曹朋。
  哪知道,曹朋听了‘孔明先生’四字之后,竟露出了骇然之色。
  孔明?
  诸葛亮难道已经投靠了曹操?
  那自己这只小蝴蝶,未免也太厉害了一些,居然把诸葛亮给召唤过来了……不对,诸葛亮现在,应该和自己差不多大。他如今应该正求学,怎可能跑来曹操这边,还被曹操看重?
  “大哥,你说的,究竟是哪个孔明先生?
  第252章 孔明先生
  此孔明,非彼孔明。
  曹真所说的孔明先生,名叫胡昭,是颍川人。
  三国时期,有两个孔明。胡昭就是其中之一。他出生于延熹四年,也就是公元161年,比诸葛孔明整整大了二十岁。建安四年,诸葛亮或许还没有获得‘孔明’这个表字,正就读于水镜山庄,师从于司马德操。而胡昭胡孔明,已名满天下,是这个时期极有名的学者。
  胡昭擅长书法,尤其在隶书方面,造诣极深。
  蔡邕之后,以钟繇胡昭二人书法最强,时人称赞:钟瘦胡肥。‘钟瘦’,亦即钟繇,‘胡肥’,就是胡昭。此二人一出世,一隐世,都师从于东汉末年书法大家刘德升,并与邯郸淳、卫觊和韦诞齐名。同时,胡昭还擅长修史,对于其史学造诣,即便是正在帮助汉帝编撰《汉纪》的荀悦,也极为推崇。曾上书汉帝,请求征辟胡昭一同修史,但最终被胡昭推辞。
  曹朋知道诸葛孔明,但真没有听说过胡孔明。
  建安元年,曹操迎汉帝迁都许县,发布了‘唯才是举令’。求贤若渴的曹操知道胡昭大才,于是多次派人请胡昭出山入仕,但胡昭一直没有同意。后来,胡昭迫于无奈,前来许都面见曹操。自陈胡某一介村野民夫,无军国之用,只习惯躬耕樵读,做官入仕,非其所能。
  曹操心知其志不可违,只得感慨‘人各有志,出处异趣’,而后放胡昭回归故里。
  当时,曹朋刚刚重生于这个时代,尚困居于中阳镇上,当然也不可能听说过胡昭的名字。
  等曹朋来到许都,胡昭已迁居陆浑山(河南嵩县东北),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所以,他对胡昭更不可能了解。
  “这好端端,怎么会让我拜他为师?”
  曹朋疑惑不解,看着曹真问道。
  “此主公的意思,我哪能知道?
  不过,你就开心吧……若非主公派人与孔明先生相求,你未必能拜入他的门下。还有,你去学习,切莫带太多随从。孔明先生生性喜好简约,你若是带随从过去,先生恐会不喜。”
  听得出来,曹真很羡慕。
  他感慨道:“阿福,说起来你能拜入孔明先生门下,也是你的运气。主公派人相求,固然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你写的那《八百字文》,使得孔明先生非常赞赏……你不知道,多少人想拜入孔明先生门下而不得,你这家伙,怎就能写出这《八百字文》呢?”
  话语中,有羡慕,有嫉妒,还有些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情绪。
  “那,我什么时候出发?”
  “主公说,清明过后,就可启程。”
  “善!”
  曹朋从曹真手中接过投贴名剌,让郭寰收拾好。
  而后,与曹真漫步于花园中,登上一座小亭,两人凭栏而立。
  “阿福,对不起!”
  “啊?”
  “之前你让我留意刘备,我却误会了你。”
  “你不是道过谦了吗?一世人,两兄弟,何苦计较太多?”曹朋笑着摇摇头,突然话锋一转,轻声问道:“听说,你们这次追杀刘备,还吃了点亏?刘备居然有这么强的实力吗?”
  曹朋早就想询问这件事情。
  要知道,刘备手中现在并无太多兵马。
  其精锐的白眊兵,在辰亭被曹朋一下子干掉了三分之一。
  三千虎豹骑,论战斗力可是比白眊兵要强横许多,居然未能消灭刘备,反而中了刘备埋伏。
  听说,连曹纯都受了轻伤。
  提起这件事,曹真就一肚子的火气。
  他咬着牙,轻声道:“非我等无能,实大耳贼狡诈。”
  这句话,怎么听着如此熟悉?
  非我军无能,实在是共军狡猾……前世的样板戏里,无数次出现过这么一句话,让曹朋不由得哑然失笑。
  “到底怎么回事?”
  “大耳贼逃出许都之后,就往青州方向走,看样子是想要投奔袁绍。
  我们一路追杀,在单父追上了那家伙。本来已经要包围了他,哪知道却被一支人马伏击。我们是猝不及防,而对方又极其骁勇,连杀我二十三名虎豹骑,直闯中军,还刺伤了子和叔父。刘备带着关张,趁机掩杀,以至于我等遭遇此败……天晓得,大耳贼帐下竟有如此猛将。”
  曹朋不由得一怔。
  按照曹真这个说法,那刺伤曹纯的人,并非关羽张飞。
  刘备手底下也就是那几员大将,关张之外,就剩下了关平和陈到。
  陈到如何?
  曹朋没有领教过。
  但他见过关平,心知关平的本领,决不可能斩杀二十三命虎豹骑之后,轻松闯入中军,刺伤曹纯。
  “是那白眊兵主将陈叔至?”
  “不是!”
  “那是谁?”
  曹朋更加好奇的问道。
  曹真摇摇头,“不太清楚,那家伙出来的很突然,身边大约有百余骑,全都是白马白袍,极为凶悍。看他们那打扮,有点像是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不过白马义从不是被袁绍所消灭了吗?”
  白马义从?
  曹朋闻听,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那员将,甚模样?”
  “长的挺俊俏,年纪大概也就是二十多岁……恩,感觉和子幽差不多,而且用同样的兵器。”
  和夏侯兰差不多大?
  一个在后世,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名字,在曹朋的脑海中呼之欲出。
  夏侯兰可是说过,他的丈二龙鳞,是那个人根据他的丈二龙胆枪,花费重金打造而成。
  白马白袍,样貌俊俏,而且用的还是类似于丈二龙鳞的长枪……
  “阿福,你怎么了?”
  “啊,没什么。”
  曹朋搔搔头,眼珠子滴溜溜直转。
  “对了,再过些时日,就是清明,大家都会很忙。我过了清明又要离开,这两天抽空,叫上二哥三哥,一起聚一聚吧。我回来到现在,咱们兄弟四个都没有聚过。虽说大家都有事情,可也不能薄了咱们的兄弟情义。这样吧,后天就在我这里,请三位哥哥,前来聚会。”
  曹真的脸上浮起一抹笑容,轻轻点头。
  “那我先走了。”
  “我和你一起出去,你回军营,我却要去典叔父那边练武。”
  说罢,曹朋和曹真一同走出曹府,跨上了战马,并辔而行。
  在街市的拐角处,忽听有人叫喊曹真的名字。
  两人勒住马,回头看去,就见一名男子催马上来。
  “子丹,最近可是少见啊!”
  曹真连忙还礼,笑道:“孝兴别来无恙。”
  那人的年纪,大约二十出头,看上去挺俊朗,神采飞扬。观其气势,也是一员武将。和曹真寒暄两句之后,便告辞离去。
  “谁啊!”
  “种平种孝兴。”
  曹朋愣了一下,表示不知道此人是谁。
  曹真说:“阿福,你以后要多留意朝中官员,还有这些家伙。种孝兴的父亲,就是长水校尉种辑,也算是朝中极有名望的老臣。种孝兴武艺不错,而且精通兵法,将来必能成大器。”
  长水校尉,种辑?
  曹朋感觉着,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他手指轻轻敲击马鞍,片刻后突然道:“大哥,要多留意种辑。”
  “哦?”
  “这等朝中老臣,虽听命于主公,却未必忠于主公。”
  曹朋记得,衣带诏上似乎有种辑这个名字。但还有谁,他就记不清楚了。如果不是曹真今天提起来,他也未必能想得出。不过既然想出来,曹朋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曹真才是……
  经过刘备那件事,曹真对曹朋的话,变得格外重视。
  种辑?
  曹真看着种平的背影,心里微微一动。
  阿福说的不错,朝中老臣,表面上听从主公,却未必与主公一条心。以前总觉得阿福有些多疑,可经过刘备一事,说明阿福的怀疑,并不是无风起浪。也许,我应该多留意一下。
  过了两条街,曹真和曹朋告辞。
  曹朋呢,先去了典韦的家中,习武打熬力气。
  午饭就是在典韦家里用过,午饭后返回家中,他就立刻把夏侯兰找来。
  “子幽,你那位兄弟,可有消息?”
  夏侯兰愣了一下,旋即明白过来曹朋说的是谁。
  “你说子龙?”
  “恩。”
  “目前尚未有消息……听说公孙瓒被袁绍攻灭,其麾下四散离去。说不定子龙没有收到我的信?”
  不过他说完之后,自己就立刻摇头。
  “不可能,我去年五月写的书信,这都过去大半年了,他怎可能没有收到?”
  说罢,夏侯兰疑惑的看着曹朋,轻声问道:“公子,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是不是收到了风声?”
  曹朋犹豫了一下,“前些日子,虎豹骑追击刘备,于单父遭遇一支人马伏击。
  据说那些人一色白马白袍,为首一人使得兵器和你很相似,连杀二十三名虎豹骑,还伤了子和将军。我怀疑,你那兄弟已经投奔了刘备。如果真是这样,我想他不太可能前来找你。”
  “不会吧!”
  夏侯兰顿时露出惊异之色。
  但想想,似乎也没什么不可能……
  他也知道,自家兄弟早在界桥之战时,便认识了刘备,后来还与刘备合作过,对刘备极为敬服。
  如果真去投奔刘备,似乎也没什么不可能。
  只是,自己曾信誓旦旦的向曹朋保证,如今岂不是丢了脸面?
  不等夏侯兰开口,却见曹朋一摆手,“算了,人各有志他既然要投奔刘备,随他去吧……过些天,我要去陆浑山拜师求学。你挑选十名黑眊,到时候和我一同过去。”
  “去陆浑山?”
  “是啊,据说那里有一位大贤,而且是主公推荐,我也不好拒绝。”
  最初,夏侯兰有些失落。不过听曹朋说,此次拜师是曹操亲自推荐,顿时又来了精神……
  这不是他怀有什么贰心。
  只不过夏侯兰跟随曹朋,总希望能建立功业。
  如今,曹朋却迟迟没有入仕,使得夏侯兰心里不免有些焦虑。可如果是曹操亲自推荐,那性质又不一样。这说明,曹操很看重曹朋,甚至是准备悉心培养。也就是说,待曹朋出师,必有大成就。
  “如此,我立刻去安排。”
  ……
  就这样,时间过的飞快。
  眨眼,清明过去,暮春已至尽头。
  说来也奇怪,自二月那场雷雨过后,进入暮春,滴雨未落。三月,本应是一个淫雨霏霏的时节,可这雨水全无,使得不少人,都感到有些焦虑。眼见着就要入夏,也不晓得这雨水,何时可以到来。
  但这一切,与曹朋已无太大关系。
  曹操亲自接见了曹汲,并让曹汲取来了族谱。
  但归宗认祖之时,尚不明朗。所以也没有和曹汲说的太过清楚。
  曹朋呢,同样没有和曹汲说明这件事情。只是让曹汲加紧时间,读书识字。为此,曹朋让阚泽专门教授曹汲,以《八百字文》为基础,大半个月下来,曹汲已可以粗识二百余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书写。同时,在阚泽的教导下,曹汲的学养,有了明显的提高。就连王猛都在私下里和曹朋说:隽石一日一变,和当初在棘阳时,大不一样。其变化,可喜可贺。
  也许是受到了曹汲的刺激,王猛也开始读书识字。
  他底子比曹汲好,加上见过不少大世面,所以进步也非常快。
  入三月以来,曹家的学习气氛,一天浓似一天……
  就在这种学习中,不知不觉,曹朋将要动身。
  好在这一次不是去海西那么远,陆浑山距离许都,也不过六七日的路程。张氏心里不舍,可也知道,此次拜师,对曹朋有着无比重大的意义。所以连着几个晚上不休息,为曹朋制备了几套新衣服。
  随同曹朋一同往陆浑山的,还有步鸾郭寰两人。
  除此之外,夏侯兰点起二十名飞眊随行,充当曹朋的护卫。
  这天,天光明媚,碧空万里无云。
  曹朋跨上照夜白,带着夏侯兰等人,在张氏黄月英等人依依不舍的相送之下,离开了许都。
  这,也是他第二次独自远行。
  曹真许仪和典满,送曹朋出许都十里外,互道珍重,拱手道别。
  一路走来,曹朋渐渐摆脱了与亲人分离的悲伤。眼见路旁春色浓浓,心情也逐渐变得开朗。
  当晚,一行人就留宿于颖阴县驿站,准备第二天过颖水,而后北上雒阳,再转道陆浑。
  吃罢晚饭,曹朋在屋中看书。
  忽听门外郭寰轻声道:“公子,外面有一日,自称是公子同门师兄弟,求见公子。”
  第253章 葛仙翁
  同门师兄弟?
  我勒个去我什么时候拜过师?又什么时候 蹦出来一个同门师兄弟?这明显就是胡说八道。
  曹朋这段时间读《论》,倒是变得稳重许多。
  心里虽说奇怪,可是表面上却不露声色,“那个人,长什么样?”
  “好像是个游方术士。”
  “术士?”
  曹朋更糊涂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不是说孔子不相信怪力乱神。他在论语中说天道远,人道弥,意思是神仙之说,距离我等凡人太过遥远,所以不要去谈论,那其实就是一种对天道神仙的不尊敬。
  曹朋经历了重生之事,对于这种怪力乱神之说,更是心中敬慕。
  举头三尺有神明,正是人在做,天在看,他又怎敢胡言乱语?不过对游方术士,曹朋素来没有好感。在他看来,所谓游方术士,就是一帮子江湖骗子而已……所以,郭寰一解释,曹朋心里更觉反感。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骗子,难不成是要过来,和我拉关系?很有可能。
  漫漫长夜,也无甚事情。
  索性逗那骗子玩玩儿?
  曹朋想到这里,嘴角一撇,露出一抹冷笑。
  “有请!”
  我倒要看看,是哪个混蛋,居然冒充我师兄弟。
  不一会儿,一名飞眊领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走进房间。
  只见他一袭月白色鹤氅,大袖飘飘,衣袂飞扬,俨然一副透骨仙风。
  曹朋虽然不认识对方,可是从这气质上看,还是能感觉出,对方那种淡泊超脱的非凡神韵。
  大凡骗子,都会做出仙风道骨之态。
  可外表能装出来,神韵却难以模仿……
  曹朋自认眼力不差,感觉着眼前男子,似乎不像是一个江湖骗子。
  但问题是,他真没有拜师,又何来师兄弟?
  于是,曹朋也不开口,只负手而立,静静看着来人。他想弄清楚,这‘师兄弟’究竟何人。
  不用他开口询问,来人稽首行礼。
  “琅琊葛玄,见过师弟。”
  葛玄?
  这名字好熟悉!
  难不成,还是一个历史名人吗?
  只是这‘师弟’二字,又从何谈起?
  看对方的模样,曹朋还真有些拿捏不准,葛玄究竟是何方神圣?
  借着屋中的烛火,葛玄上下打量曹朋,眉头微微一蹙。大凡修炼者,都懂得望气面相之法。
  葛玄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眼前这曹朋,似乎有些诡异。
  “葛仙长,你我素昧平生,何来‘师弟’之称?”
  曹朋疑惑的问道。
  葛玄迟疑了一下,“敢问,公子可名曹朋,乳名阿福?”
  “是啊。”
  “那可知道中阳山下的中阳镇?”
  曹朋眸光一凝,“我幼年时,就住在中阳镇,怎么了?”
  这位‘师兄’,打听的这么清楚,显然是花费了不少心思。可越是如此,曹朋就越发警惕。
  所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无亲无故,你打听那么清楚做什么?难不成,是想借此来展现自己的大神通?
  哼,我可不会相信。
  葛玄犹豫着,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
  他想了想,又把手缩回来,再次上下打量曹朋。
  “敢问,可认得左仙翁?”
  “哪个左仙翁?”
  葛玄脸色一变,蓦地沉下脸。只见他,二话不说,跨步上前,双手合阴阳,呼的一拳轰出。
  “大胆妖孽,还不现形。”
  曹朋吓了一跳!
  这家伙不是骗子,是杀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