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贼-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奖恪!�
  包裹里,是一道左伯纸,还有一卷《论》。
  “你四哥听说你好读《论》,所以托人找来了这卷《论》,权作你进学拜师的礼物。听他说,这《论》是由蔡,蔡……蔡邕,对就是蔡邕所注,当初也是东观藏书,你四哥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算找来。”
  一卷《论语》,包涵了浓浓的兄弟情。
  也许,朱夫人不晓得这蔡邕所注的《论语》有多么珍贵,可曹朋却很清楚。
  后世,论语有很多个版本。但大都是以郑玄所注的论语为主,到后来逐渐发展;殊不知,蔡邕是东汉末年,名声丝毫不逊色于郑玄的经学大师。他所注的论语,更被存于东观,为皇家典藏。只是后来,蔡邕的文献几乎失传,这卷蔡注论语,更是无人知晓,包括曹朋,也不清楚。但曹朋知道,既然是取自东观,那么一定是极为珍贵,他又岂能不表示感激?
  朱赞是个工作狂,既然他这么说了,也就没必要再等他。
  于是,曹朋跨上照夜白,郭寰步鸾登上马车,在北部尉官署门外,与朱夫人拱手道别,扬鞭离去。
  天已经亮了,雒阳二十座城门,都已经开启。
  曹朋沿着铜驼街,上了大街,直奔雍门而去……
  在雍门外,史阿提着一个食盒,正等着曹朋一行人。
  “史大侠,你怎么在这里?”
  “公子,此去陆浑,路途颠簸。史阿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所以准备了雒阳特有的点心,公子路上可以品尝。
  此次来雒阳匆忙,史阿也未能好生接待。
  下一次,公子再来雒阳的时候,一定要让史阿,尽地主之谊。”
  食盒里的点心,热腾腾,显然是刚出炉。
  史阿这家伙虽然草莽气比较重,但不得不说,这家伙是个重情义的人,而且心思很细腻。
  曹朋也不客气,从史阿手中接过食盒,让步鸾收好。
  “史大侠,下次我再来雒阳,一定好生叨扰。”
  “一言为定。”
  曹朋再次上马,与史阿拱手道别。
  目送曹朋一行人,渐行渐远,史阿长出了一口气。
  “师父,那曹朋不过是个没有实权的骑都尉,您何必如此看重他?此前,二公子不是还派人送信,说是请您返回许都,传他剑术吗?有二公子在,您有何必理睬一个小小的骑都尉呢?”
  二公子,指的是曹丕。
  史阿虽说接手了盛世赌坊,可是也没有辞去曹丕剑术教习的职务。
  他的出身,还有他的经历,注定无法入仕。想当初,史阿的老师王越,身为皇帝的剑术老师,一世求官,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史阿比不得王越,但有一点,他比王越看得清楚……
  有汉以来,游侠成风。
  许多权贵世族子弟,争做游侠,使得这游侠儿看上去很风光。
  可实际上,真正的游侠儿上不得台面。黑的,就是黑的,怎么也不可能涂抹成白色。没有一个好出身,做游侠儿就等于绝了仕途。所以,从一开始,史阿就不愿意往官场里面厮混。
  宁可守着一个英雄楼,结识天下英雄。
  史阿,走的非常稳妥……
  说话的,是史阿的徒弟,名叫苗旭。
  史阿笑了笑,轻声道:“二公子是二公子,曹公子是曹公子……心熬,你不懂这里面的玄机。”
  苗旭,一脸茫然!
  ……
  建安四年三月,袁术败退于江亭。
  历史上,他死于六月。
  其原因就是刘备重新占领了徐州之后,虽奉命阻击袁术,可是却不肯用全力。而今,刘备逃亡青州,惶惶如丧家之犬。邓稷和陈登联手,兵分两路,对袁术穷追猛打,毫不放松。
  以至于袁术逃至江亭的时候,手里只剩下三十斛粮草。
  他心火甚旺,想要饮蜜浆止咳。可就是这小小的要求,却无法实现……
  坐在床上,袁术大叫道:“袁术也有今日。”
  愤慨结郁,致使心火大盛,吐血身亡。堂堂四世三公之家,到头来只落得一个凄凉结局,确是没人能够想到。袁术死后,其从弟袁胤不敢再返还寿春,就带着部曲,护送袁术灵柩以及袁术妻小,想要前往庐江……谁知道,此时庐江已经被孙策攻占,刘勋在城破后,不知所踪。
  袁胤一行,正落入孙策手中!
  孙策得丹阳庐江之后,其实力暴涨。
  三月末,他率部屯兵丹徒,对广陵虎视眈眈。
  一时间,两淮风云再起。曹操连忙命大将朱灵率部驻守沛国,已随时增援陈登。同时,又命海西屯田都尉邓稷征召兵马。三月二十七日,孙策兵分两路,自丹徒跨江而击广陵。
  一路,由孙策亲自率领,攻取江水祠。
  另一路,则由孙河统帅,以丹徒长吕蒙为先锋,攻占东陵亭,试图两路夹击广陵县,一举夺取广陵。
  广陵农都尉王买,于海陵向海西恳请援兵!
  ……
  江淮的战火燃起,而曹朋全无知晓。
  此时,他正在前往陆浑山的途中……
  陆浑山,商代名为空桑。春秋时,秦晋迁陆浑之戎于此,于是就有了陆浑之名。战国时期,此地属韩国高都。汉代后,便有了陆浑县,归属于弘农郡所辖。曹朋一路走得也不太快,一边赶路,一边欣赏沿途景色。抵达陆浑时,天已经黑了。于是曹朋先与夏侯兰拜访了陆浑县县令,问清楚了胡昭所居住的地方,当晚便留宿于陆浑县的官驿中。
  陆浑山,三百里,伊水所出。
  想要在茫茫大山中找到胡昭,最好的办法,还是先通过官府。
  第二天一早曹朋便离开了陆浑官驿,直奔卧龙谷而去。胡昭的名声很响亮,加之在陆浑山兴办书院,教化民风,所以并不难打听。
  只是,曹朋觉得奇怪。
  两个孔明,一个号‘卧龙’,耕读与南阳卧龙岗;一个则住在陆浑卧龙谷……
  难道说,这两个卧龙,还有什么联系?
  亦或者说,叫孔明的人,都喜欢‘卧龙’二字?
  曹朋想到这些,不由得笑了……
  卧龙谷位于陆浑东部,距离雒阳,三百里,地处陆浑山腹地。
  曹朋一路行进,一路打听,很快便找到了卧龙谷所在的位置。这卧龙谷的面积极大,所谓的胡昭居于卧龙谷,其实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进入卧龙谷,溪水弯弯,崎岖似蜿蜒蛇形。
  林间芳草郁郁峥嵘,不时可见小石潭,点缀景致。
  水潭里,细软沙石,映着翩翩鱼影。车辆已无法行进,于是郭寰步鸾下车,曹朋等人纷纷下马,徒步行进。两个女孩子,也许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景色,一路上笑声不断,不时驻足,玩耍嬉戏。
  曹朋也不催促,只在一旁观瞧。
  就这样,行行走走,不知不觉已过了黑龙潭,吊潭,白龙潭,老龙窝……
  眼前景致陡然变幻,豁然开朗。
  深谷中,一个僻静村落,静静坐落于卧龙潭之畔。
  这村庄看上去并不是太大,大约有几十户人家。看似凌乱,又错落有致的散落在卧龙潭旁边,透出幽静之色。
  “老丈,敢问胡昭先生,可住在此地?”
  夏侯兰拦住了一个樵夫,极有礼貌的问道。
  樵夫,微微一笑,“公子可是前来拜师孔明先生?”
  “啊,老丈怎知?”
  那樵夫哈哈大笑,“这卧龙村远在深山,地处偏僻。那边那位公子,虽衣着看似简朴,但气度非凡。你们这么多人来这里,总不成是为了游山玩水?除了拜会孔明先生,还有甚事?
  小哥,告诉你家公子,孔明先生收徒可是非常严格。
  这两年有不少富家公子前来拜师,不是被赶走,就是被拒之门外……若是只为求名,依我看大可不必。孔明先生择徒之严,这两年来,也只有一人得以列入门墙……你们,多保重。”
  山民很淳朴,言语间也透着几分礼貌。
  曹朋在一旁听了,不由得暗自称奇。
  夏侯兰谢过了樵夫之后,回到曹朋身边。
  “公子,看起来,似乎这位孔明先生,并不好应付啊。”
  曹朋也不言语,鸟瞰幽静水潭旁的村落,片刻后,他突然展颜一笑,一手牵着马缰绳,一手持一根如山时,取来的竹杖,迈大步向山下行去。夏侯兰等人一怔,连忙紧跟上去。
  公子举手投足,峥嵘毕露,全无半点谦和之意。
  那樵夫说,孔明先生择徒极为严格。公子若这般张狂而行,虽有司空引荐,却未必能使孔明低头。
  这,又如何是好?
  第259章 冢虎
  宁静的小山村,忽然被打破了原有的静谧。
  一群人鲜衣怒马来到村中,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不过,村民们很快就猜出了这群人的来意。卧龙潭本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落,不过由于胡昭迁居此地,并兴办书院,使得这小山村,不复当年的荒僻。事实上,每年都会有一些人前来此地,寻胡昭拜师。有寒门士子,也有高门子弟。一来二去,人们也见怪不怪。所以很快的,村民们便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
  卧龙潭书院,因卧龙潭而得名。
  曹朋一行人很容易便找到了这书院的所在。
  它位于卧龙潭之畔,面积并不算太大,约两千平方。
  竹屋青舍,点缀于山水之间。两米高的白色山墙,据说是村民们自发营造。大门是用竹子做成,显得格外雅致。矮矮台阶,在角落处,用青苔隐隐。整座书院,给人一种宁静之感。
  “你们在这里守着。”
  曹朋说罢,迈步走上台阶。
  就在这时候,门开了……
  几个青年从书院中走出,为首的一个,身材高大,一袭灰色布裳。长的浓眉大眼,颇有些英武之气。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印堂很窄,嘴唇有些单薄,眼睛也透着一丝阴鸷。
  “你是什么人?”
  青年拦住了曹朋,沉声问道。
  “在下曹朋,前来拜见孔明先生。”
  “先生不在,你走吧。”
  “那先生何时回来?”
  “我怎么知道!”青年显得有些不耐烦,“多则一两年,少则七八月,先生的事情,我等怎能知晓。
  这里不欢迎你,你还是快点离开。”
  曹朋眼睛一眯,突然道:“年兄,你可知诳语乃是大罪……若有来生,少不得入畜生道。”
  他觉察到,当青年赶他的时候,眼角余光不停往书院里扫。
  曹操已经恳求过胡昭,而且胡昭也答应了。既然答应了,他就不会在这个时候离开。否则,依着胡昭的性子,最可能是直接拒绝曹操。根据曹朋打听来的消息,胡昭是一个很豪爽的人。据曹真当初介绍,胡昭这个人很直接。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我不愿意,你杀了我,也不可能低头。但如果我答应了,那么就算是天上下刀子,我也不会轻易改变我的主意。
  似汉代儒者,很注重品德的修养。
  什么是品德?
  如果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就是忠、孝、悌、诺。
  事君以忠,事父母以孝,事兄弟以悌,事朋友以诺。
  能做到这四点,基本上就是道德仁义的典范。可不要小看这四点,听上去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古人有千金一诺的成语,这信诺可想而知。
  青年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刚要开口,却又被曹朋打断。
  “你可知道,你刚才那些话,于先生有何影响?若传扬出去的话,则先生之名,尽毁于你手中。想来你也是先生的学生,置先生声明于不顾,难道就不觉得羞愧?此等行径,当不得人子。”
  你毁了孔明先生的名声,真不是个东西。
  青年顿时大怒,厉声喝道:“小子,你找死吗?”
  曹朋笑了,“我是来拜师的,而非来找死的。你若是想找死的话,只管试试看……”
  说话间,他脚下错步,轻轻顿足。
  淡淡的杀气,萦绕身外。曹朋那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人物,而青年不过是在村中好勇斗狠。别看他比曹朋的个高,比曹朋身体壮实。但是当曹朋杀意毕露的时候,青年只感到心跳加速,脸色顿时变得煞白。
  “你若现在通禀,那我可以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你若是执迷不悟,那我告诉你,凭你刚才的行径,以汉律而言,我就算杀了你,也不足为过。”
  “周奇,莫要闹了!”
  青年身后的同学,咽了口唾沫,轻声劝说。
  “这位公子,周奇刚才只是给你开玩笑,你不必当真。
  先生并未远行,正在书房中看书。这样吧,我去给你通禀,还请公子忘记刚才的事情,如何?”
  曹朋顿时笑了。
  他这一笑,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先前,曹朋杀气凛然,令人感到身前匍匐一头猛虎;而这一笑,却使人如沐春风,憨憨厚厚,好像邻家没有长大的男孩儿。几个青年心里不由得一颤,如释重负般,轻轻出了口气。
  这小孩儿,和之前那些公子哥,不同!
  两个青年看着周奇,一个青年拱手,而后飞快跑进书院。
  曹朋退下台阶,负手而立。
  这时候,青年才看到,在不远处,停着一队人马。
  两个千娇百媚的少女,正窃窃私语,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卧龙潭地处陆浑山腹地,偏僻荒凉。周奇这些人,是本地人,从小在山中长大,哪里见过这等出色的女子,不由得目瞪口呆。
  “对了,敢问公子大名,从何而来?”
  一个青年开口问道。
  “在下曹朋,自许都而来。”
  “曹朋……敢问与当朝司空大人,是何关系?”
  曹朋一笑,“某在曹司空帐下效力,拜骑都尉之职。”
  青年,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而周奇的脸色,更加难看。他们并不知道,曹朋这骑都尉的职务,只是个名号,是个虚职。
  在他们眼中,骑都尉,似乎比县令还大。
  两个青年不由得暗自庆幸:我就说嘛,这位公子一看就和其他人不一样,显然是个有来历的。如果刚才动了手,岂不是自找麻烦?若伤了他,少不得会使官府出动,到时候先生都救不得。
  想到这里,青年瞪了周奇一眼。
  周奇低下头,沉默无语……
  “敢问,可是曹八百,曹公子到来?”
  从书院中,传来一阵爽朗笑声。紧跟着步履声匆匆,一个青年快步,从书院中走了出来。
  周奇脸色更加阴沉,但还是让道一旁。
  曹朋抬头看去,就见来人年纪比自己大,二十出头的样子。身高八尺,相貌俊朗。高挺鼻梁,眸光闪闪。他身着一袭白裳,腰系一根玉带,行走间衣袂飘飘,大袖飞扬,极有风度。
  曹朋连忙上前,搭手道:“在下就是曹朋。”
  “哈,曹公子,你总算是到了……老师说,你就是这一两日会来,所以一直在书院中等候。”
  周奇等人脸色又一变,下意识的往后又退了一步。
  青年看了看外面的夏侯兰等人,眉头一蹙,轻声道:“曹公子,你这些随从,准备如何安置?”
  见曹朋露出疑惑之色,青年连忙说:“书院有规矩,书院弟子只得一人进入,随从不可同行。你若是住在这边,这些扈从必须安排妥当。只是这么多人,村中也未必能够住的下啊。”
  “那怎么办?”
  “你或是让他们离开,或者……”
  青年露出尴尬之色。
  曹朋明白他的意思。
  青年是说,要么让夏侯兰他们走,住在山外县城里;要么就自己解决。
  曹朋想了想,“我自己解决吧。”
  “也好!”
  青年也是个爽落的人,见曹朋拿定主意,也就不再赘言。他侧身道:“曹公子,请随我来。”
  “师兄先请。”
  曹朋彬彬有礼,迈步走上台阶。
  周奇等人见曹朋进了书院,心头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他们向外走,当看到曹朋那匹照夜白的时候,又是一阵啧啧称奇。来这里拜师的人多了去,高门子弟也好,寒门士子也罢,竟无一人能同曹朋这般,有如此一匹好马。这就好像后世大学,如果你开着一辆桑塔纳去上学的话,会让人嫉妒。可如果你开着一辆布加迪威龙,那就不是嫉妒,而是尊敬。曹朋那匹照夜白,在周奇等人眼中,就如同是一辆布加迪威龙。
  越如此,就越说明曹朋非同一般。
  加之他刚才杀气毕露,更使得周奇等人,心生畏惧。
  而今,畏惧已转变成了尊重……
  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有什么可比性呢?
  别看人家小,可是一定是杀过人,上过战场;宝马良驹,佳人随行,虎贲相从,如何能比?
  至于官面上,曹朋是骑都尉,朝廷命官,更无法相比。
  听刚才的话语,这位曹公子似乎还是一位名人,那就更不能得罪。
  实力高出一点,会产生嫉妒;可是当实力高出百倍,千倍,使人根本不敢生出嫉妒之心……
  “周奇,以后别去招惹曹公子,否则会有麻烦。”
  周奇点点头,目光中闪烁着复杂之色。
  ……
  “对了,还未请教师兄大名?”
  在往书院拜见胡昭的路上,曹朋好奇的问道。
  青年温和而笑,“大名不敢当,在下温县司马懿。”
  “原来是司马师兄……”
  曹朋心里蓦地一阵,猛然停住了脚步。
  重生这世上三年多,曹朋见过的名士牛人也多了去。一开始,他还会感到震惊,比如魏延,比如典韦……可如今,见得多了,也就麻木了。连自己的外甥都变成了邓艾,他又有什么震惊?
  可这一次,他真的惊了!
  司马懿,这家伙就是司马懿?
  那个把三国的牛人都给耗死,最后篡夺了曹魏政权,儿子建立西晋的司马懿?
  三国演义里,有几个曹朋最讨厌的人物。很不幸,这司马懿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来,司马懿才是得了刘邦的真传,又厚又黑。不过,也不得不承认,这司马懿在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个能使诸葛亮感到恐惧的对手。
  司马懿,也愣住了!
  我叫司马懿,你也不用这么大反应吧。
  “曹公子,怎么了?”
  曹朋回过神来,忙展颜一笑,“没什么,只是听人提起过司马公子之名。”
  “哦?”
  “令兄,可是前成皋令司马伯达?”
  司马伯达,就是司马朗。建安二年时,被曹操征辟为司空掾属,后任成皋令。建安三年,司马朗因病去职,如今在温县老家养病。司马朗,也就是司马懿的哥哥。
  司马懿点头,“正是,曹公子也知吾兄?”
  “哈哈,何止令兄,司马八达,名满天下,谁人不知?”
  司马懿闻听,顿时露出一抹得意笑容。
  此时的司马懿,还不是那个后世喜怒不形于色,荣辱不惊,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他今年方二十岁,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听曹朋夸赞,不由得心里高兴。不过,并不是说所有人夸奖他,他都会高兴,这也要因人而异。曹朋是什么人?那是以八百字而声名鹊起的少年俊才。
  别看司马懿在陆浑山,可是对外面的事情,并不陌生。
  特别是曹操为使曹朋拜师成功,在向胡昭推荐的时候,还命人将《八百字文》抄录,送至胡昭面前。
  胡昭看罢之后,也是大为赞叹。
  私下里曾对司马懿说:“单以文采,曹八百不输蔡伯喈。”
  这是一个何等骇人的评价!
  蔡伯喈,蔡邕……胡昭竟然说,曹朋的文采不输蔡邕?司马懿身为世家子弟,也是个骨子里极高傲之人。一开始,他也不甚服气,但读过了八百字文,后又找到那篇《陋室铭》之后,司马懿心悦诚服。所以,听说曹朋要来拜师胡昭,司马懿心里面,也非常的高兴。
  将来回去,与兄长和弟弟们说起时,‘曹八百是我师弟’,听着就有面子。
  而今又听曹朋称赞自己,司马懿心中又怎能不得意?
  “贤弟,你过奖了!”
  好家伙,从公子一下子变成了贤弟。
  听上去可能少了些尊敬,可实际上,却又透出了亲热。
  曹朋不知为何,陡然间毛骨悚然。
  也许是年迈后的司马懿,给他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那种阴鸷诡谲的印象,使得司马懿称呼曹朋为‘贤弟’的时候,曹朋竟感到了一丝恐惧。好在,他马上就缓过来,与司马懿客套。
  司马懿兄弟八个人,他行二。
  而其祖父司马俊,官至颍川太守,其父司马防,历任雒阳令,河南尹,年老时转为骑都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单独提起司马防这个人。
  司马防这一世,最得意的一件事情,莫过于在他出任雒阳令的时候,提拔了当时不过二十的曹操为雒阳北部尉。那也是曹操一生,极为重要的转折之一。以至于曹操得势之后,对司马家族非常厚待。特别是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曹操无比重用。如果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后来能篡夺曹魏政权。那司马防当年的无意之举,就是篡夺曹魏政权的基础……
  “贤弟,老师就在屋中,你自己去吧。”
  曹朋思绪此起彼伏,忽听司马懿呼唤他的名字。
  抬头看去,只见在林荫小径的尽头,一座红瓦青砖营造而成的书舍,静静的矗立在眼前。
  第260章 学做人
  卧龙潭书院,别有洞天。
  如果只从外面看,书院并不大。可走进来,就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