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贼-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军,这是要攻城了!
  就在时候,从汉军阵中行出一支人马。
  为首是一辆三匹马并辔的轻车,车上站立一个文士。看年纪,大约在三十出头,生的仪表不凡。
  剑眉,朗目,颌下长须。
  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中还持一支鹤羽团扇。英武中,透着一股子超凡脱俗的出尘美感。他在一队骑军的护卫下,来到城下。在他车旁,夏侯兰警惕相随。
  “父亲,那员将,就是曹朋手下河西司马,夏侯兰……此人,有万夫不挡之勇。”
  窦虎如何认不得夏侯兰?
  他对夏侯兰的模样,可谓是毕生难忘。
  “车上的人是谁?”
  “不知,好像是曹朋的军师。”
  窦兰心里一个激灵:此人,莫非就是那曹朋的谋主,有凤雏之称的庞统庞士元?
  观其容貌,却不愧凤雏之名,果然仪表不凡。
  就在窦兰疑惑的时候,城下文士开口道:“敢问城上,可是窦兰将军?”
  “啊,正是。”
  “我家公子言,午时不降,即要攻城。
  今距午时,尚有一炷香的时间。公子托某代言:将军名门之后,当知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天军已至,乃大势所趋。所谓顺者生,逆者亡,还请将军莫要自误。”
  这,是曹朋的最后通牒!
  窦兰看着那文士,半晌后一拱手,“敢问,城下可是凤雏先生?”
  那文士不由得哈哈大笑,“某乃无名小卒,如何能与庞士元相提并论。在下徐庶,今为北中郎将帐下一小小传信之人。窦将军,时间快到了,还请早作决断。”
  说着话,文士驱车离去,那鹤氅随风而动,恍若仙人。
  “此等人物,非是凤雏,竟也在曹友学帐下效力……莫非,是天欲亡我红泽乎?”
  窦兰怔怔良久,突然仰天一声长叹。
  城楼上,红泽兵一个个紧盯着窦兰,等待着他最后的决断。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汉军立于呼号的北风中,稳如泰山,丝毫不乱。那飞龙旗,飞虎旗,飞豹旗,飞凤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混合着那北风的呼号声,令人感到心惊肉跳。
  鼓声,愈来愈急促。
  这是曹朋在催促窦兰做决定。
  所有人都知道,当那战鼓声停止,便是汉军发动攻击的时候。
  城头上,一些红泽小帅,下意识的把手放在肋下佩剑上,凝视着窦兰,一言不发。
  在这种古怪的气氛中,窦兰凝立良久,轻声道:“我儿,随我下去吧。”
  窦虎连忙应了一声,虎目圆睁,扫视城头上众人。手,紧握大刀,不敢有半点松懈。刚才城头上的气氛,令他感到紧张。他隐隐约约可以猜测出,那些人的意图。虽说输给了曹朋,可心里还是有一股子傲气,让窦虎不会轻易的低下头。
  他警惕的保护着窦兰走下城来,刚想要开口,却见窦兰站在城门后,整理了一下衣衫,却又把头发打散,并脱下了靴子。
  “父亲,您这是……”
  窦虎心里,咯噔一下。
  河西塞上有一个规矩,叫做散发赤足,也就是表示归顺臣服之意。窦兰这个举动,难道是要……投降吗?其实,窦虎心里,也知道事不可违,红水集必然挡不住曹朋大军,投降不过是早晚而已。可是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窦虎又有些无法接受。
  “我儿,此战乃我之罪,非红水集数千百姓之过。
  今朝廷大军兵临城下,曹朋三次通告,绝不会再有半刻拖延……我岂能因我,而令红水集父老乡亲蒙难?为父会在这里拖延一下时间,我儿当速速离开,投奔你李叔祖,请他给你一个出路。我儿,曹朋大势已成,绝非人力可以阻拦。”
  窦虎的眼睛,一下子红了。
  “父亲……”
  他声音颤抖,略有些哽咽。
  片刻后,只见窦虎一咬牙,也打散了头发,脱下脚上的靴子,赤足与窦兰并立。
  “父亲若降了,孩儿岂能独活。”
  窦兰愣了一下,脸上旋即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
  他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对城门内那些呆愣的军卒道:“去吧,把城门打开吧!”
  ……
  午时,汉军战鼓声止息。
  随着令旗招展,一声声号令从军中响起。陈列在阵前的攻城器械,发出嘎吱吱声响。
  徐庶手持鹤羽团扇,凝视红水集。
  片刻后,他抬起手,刚准备下令攻击。
  却听夏侯兰轻声道:“军师,快看……”
  他举目看去,远处红水集城头上,丢下无数兵械。紧跟着,那紧闭城门,吱纽纽打开……
  第442章 大场面!!
  “窦兰,降了?”
  李其坐在花厅里,看着堂下的斥候,自言自语道。虽然早在第一次见到曹朋时,便预料到了这一天的到来。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李其又感到说不清楚的惆怅。存在百年的红泽盟誓,就这样没有了从今以后,河西将再也不会有红泽,只有红水县的地名。朝廷下诏,置河西郡的消息,李其也隐隐约约的听到。
  这是一种态度!
  如果说,此前朝廷的态度还有些模糊的话,那么当河西郡的诏令发出,也就代表着朝廷最终的决定。或者说,是曹操的最终决定……曹操如今,忙于河北战事,正着手攻打邺城,根本无法分身兼顾河西。同时,朝廷能给予曹朋的支持太少,也让曹操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他用这样一种方式,表明了对曹朋的支持……
  红泽变天了!
  或者说,河西变天了……
  李其拿起面前书案上的一份契约,里面写着红水大营会盟的主要内容。
  曹朋,这位来自中原的名士,似乎与其他人不一样。李其见过很多名士,却没有一个人似曹朋这般。从他的行事作风而言,似乎对异族人有着极为强烈的敌意。或者用民族主义四个字来形容,最为妥帖。但是,他又能从谏如流,海纳百川。这份契约里,表明了曹朋对异族人的包容态度,同时更有一种极为坚定的大汉主义思想在里面。
  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有朝一日,勿论汉民,羌人,氐人,匈奴人,鲜卑人,可以欢聚一堂,说着同一种语言,发出同一种欢呼。
  这是契约开头,曹朋的一段话。
  说的很直白,但是却能够让所有人都能明白。
  他敌视异族,却不排斥异族;他重视农耕,似乎又对商贾怀有极为浓厚的兴趣。
  河西商业协会成立,如果真的能按照曹朋所说的那样执行,无疑能使羌胡异族安定下来,为河西的平稳,增加一个筹码。镇抚……曹朋对这两个字,已经吃透了。
  李其轻声问道:“窦兰父子,今如何之?”
  “回大人,曹友学并未斩杀窦兰父子。据说,他原本想要征辟窦兰,为武堡武长,但窦将军却拒绝了。窦将军决意,待其祖先灵位返回冯翊郡平陵老家……”
  “哦?”
  李其一怔。
  他倒是知道,当初窦宪被杀后,窦宪的子孙虽说被发配到各地,但还是有一支,留在了平陵老家。只是窦宪之后,朝廷对窦家颇有些抵触,以至于此后百年,窦家再也没有出色人物。也许,正是这样一个原因,窦家依旧能立足于平陵。
  落叶归根吗?
  李其轻轻咳嗽一声,长长出了一口气。
  这样也好,能落叶归根,也是一种福气。窦兰的祖先,一直都期盼着有朝一日能重回平陵老家。而今,终于能回去了……不管怎样,也算是了却一桩夙愿。
  “派些人过去,保护窦将军父子返乡。”
  这红泽虽然没有了,可这一份情意,却不能就这么没有了。
  那斥候一怔,连忙道:“大人,非是窦将军父子,只窦将军和其夫人回去,虎公子没有走,而是留在河西。”
  “哦?”
  “窦将军让虎公子留下来,为曹将军效力。
  据小人打探,虎公子今为都伯,被划分到了河西司马,夏侯兰夏侯将军麾下出任斥候。”
  都伯,也就是个队长,辖五十人。
  斥候队长?
  那也算是一支精锐了!
  李其愣了片刻,突然间仰天大笑。
  “窦兰啊窦兰,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
  昔日你为权力不肯归附,而今又为窦家前程,埋下一颗种子,好算计……果然好算计。”
  窦兰现在回去,可说是一无所有。
  离别故土百年之久,平陵窦氏是否还能接纳窦兰的回归,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可如果窦虎留下,窦兰就能多一份保障。
  至少,能在曹朋麾下效力,可以令窦兰回归之后,多出一些底气。谁都知道,曹朋前程远大,甚得曹操所重。只要跟紧了曹朋,那么早晚有一日,窦虎也能出人头地。而到了那个时候,平陵窦氏也就多出一份希望,一份崛起的希望……
  曹朋,不知道吗?
  李其相信,曹朋一定知道窦兰的打算。
  可是他还是把窦虎收留下来,这一手却更加巧妙。
  一方面,收留窦虎,可以安抚红泽人的心;另一方面,他也是对窦兰的一个承诺。
  既然你低头,我就给你一个富贵前程……
  这种气度,这种气魄,焉能是常人可以比拟?
  李其挥手示意,斥候退下。
  他站前来,缓缓走出花厅,立于门廊下,看着园中雪景。
  昨夜一场小雪,给这园子里增添了不少动人的美感。那傲立于雪中的红梅,令人感受到,勃勃生机。
  李丁,已经在凤鸣滩立足。
  他现在是邓范帐下,一名军侯,手下有一屯胡骑。
  孩子们都长大了,并且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接下来,就要看他们自己的表现。
  李其突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感。
  老了,真的是老了!
  一晃,自己已近古稀之年。
  离开故土,也有四十年之久……当年他入赘红泽,怀着是感恩之心。而今,也是时候卸下身上的责任。只是,不晓得故乡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当年李其呢?
  疲乏过后,李其更感受到了一丝莫名的悲伤。
  ……
  “大人,大人……”
  李其猛然从沉思中醒来,抬头看去,只见老家人李同惶恐站在身前,急促的呼唤。
  这李同,是李其的晚辈。
  说起来他和李其的儿子是一起长大,后来李其两个而战皆亡,李同又开始照顾李丁,一直到现在。对李同,李其一直像是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从没有什么架子。
  “李同,何事?”
  “外面,外面有一支汉军,正朝着咱们牧场行来。”
  “什么?”
  李其一怔,眼睛猛然张开,透出一抹精芒。
  这个时候出现汉军,只可能是曹朋的人。莫非,他拿下了红水集,要对我李家开刀吗?
  不过,他旋即又笑了。
  开刀就开刀吧,反正我也准备卸下责任。把李家交还给朝廷,相信曹朋总不会亏待了他们。
  “李同,去我书房,将书案上那卷名册取来。”
  李同愣了一下,旋即醒悟过来,“大人,你莫非……”
  “李同,此大势所趋,非人力可以挽回。去吧,把名册拿出来,相信曹友学,还不至于翻脸不认人。至少咱要保住这体面,别真的让他们兵临城下才低头。”
  李同心中不满,可是又不能违背了李其的命令。
  他也知道,红水集完了,红泽完了……李家牧场,又怎可能独善其身?若李家牧场能挡住曹朋,李其又何必安排李丁去投奔凤鸣滩呢?这,显然是不可寰转。
  李其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襟,迈步走下门廊。
  他大步走出,见家中人一个个面带惊慌之色,于是脸色一沉,“慌个什么?”
  “大人……”
  “好了,休要再说,我已经知道。
  该来的,总是要来,多也躲不过……传令下去,大家不要惊慌,都老实一点。其余人,随我前去迎接汉军。大家放心,我与曹将军还有些交情,绝不会有事。”
  执掌李家牧场多年,李其的威望,绝对是无人可比。
  不仅仅是在李家,乃至于整个红泽,李其的威望都无人可比……甚至有一说,当初如果不是李其退让,这红泽盟主的位子,绝对不可能是窦兰能够得到……既然李其说了没事,那肯定会没事儿。不一会儿的功夫,李家牧场中的慌乱便平息下来。虽然大家心里还有一些忐忑,却也变得稳定许多,至少不会害怕。
  李其带着人,走出牧场大门。
  远远地,就看见一队汉军正朝着牧场行来。
  人数并不多,大约也就是三百人左右。可是看那装备,就知道这些人,不太寻常。
  一人双骑,一匹西域良驹,一匹驽马。
  良驹驮人,驽马负货。那马上的骑士,一个个黑眊披衣在身,面带黑色遮风巾。
  跨刀负弓,威风凛凛。
  而驽马之上,则负有长矛和箭矢,以及辎重兜囊。
  至少在李其的印象里,汉军没有这么败家的队伍……如果有,只可能就是那曹朋身边的近卫,传说中的‘黑眊牙兵’。如果是黑眊牙兵,也就说明曹朋来了。
  总不可能曹朋不在,他黑眊牙兵四处溜达吧。
  李其深吸一口气,快走几步。
  而对方也勒住战马,在距离李其三十余米的地方停下来。
  黑眊刷拉一下子分开,让出一条通道。只见当中一匹狮虎兽,耀武扬威的行出。
  马上一个青年,没有穿戴盔甲,只着一身便装。
  身穿大袍,外罩披风……青年看到李其,催马向前紧走十五米,勒住马,跳下来。
  “李校尉,七月一别,眨眼间已近半载,曹朋因公务繁忙,一直未能再登门拜访。今日前来,特地向老大人赔罪,还请老大人,莫要怪罪曹朋的失礼之处。”
  “曹将军,何故来?”
  曹朋大笑,大步来到李其跟前,“特来请老大人出身,在这河西,闯他一个大场面。”
  第443章 粽子美人(一)
  大场面吗?
  也许在曹操那些人眼中,小小的河西郡不足为题。可是在李其的眼里,却清楚这河西弹丸之地,即将迎来前所未有之发展。也许百年过后,这里会成为最繁华的地方。
  河西郡设立,各属官借有安排。
  从郡丞到下属四县的县长,人员早已经安排妥当。唯有一个职务,始终悬而未决。
  郡尉!
  执掌河西军事的主官。
  许多人都以为,这河西郡尉的职务,早已有了安排,故而曹朋谁也没有告知。
  却不清楚,在曹朋心里,河西最属意的郡尉人选,非李其无他人。
  毕竟,河西不比其他地方。这里胡汉混杂,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缕。比如一个红泽,那十八部之间究竟存在一些什么样的关联?谁也无法弄清。除非曹朋花大精力去梳理,可能能得到一个答案。只是那答案是否完整,却无人知道。而李其虽不是河西本地人,可是在熹平年间便定居在红泽牧原上。
  一晃四十年,对于红泽内部的关系了如指掌,甚至连窦兰都无法相比。
  同样,由于他资历深厚,对整个河西的了解,也不是其他人可以相提并论。
  如果说河西谁是地头蛇?
  不是窦兰,而是曹朋眼前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
  他有资历,有威望,年纪又足够,而且还是当过汉军校尉。勿论从各方面来讲,没有人比他更能够担当郡尉一职。曹朋在与李儒商议后,做出了这个决定。
  为此,他甚至和庞统等人有过争论,但最终还是说服了众人。
  “我欲请老大人出山,暂领河西郡尉。
  河西,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壮大机会,还请老大人莫要拒绝,辅助小子一把。”
  曹朋,堂堂中原名士,大名鼎鼎的曹三篇。
  又是曹操族侄,河西太守,北中郎将,有着无与伦比的权力。他能够亲自登门,而且把姿态放低,不惜执晚辈礼,邀请李其出山。这份殊荣,足以令许多人为之感动。李其不是那三顾茅庐才能出山的诸葛亮,对曹朋这份心意怎能拒绝?
  就算他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李丁着想。
  不为李丁考虑,还要想想这李家牧场数百口老幼。
  勿论是从哪一个角度,李其都没有拒绝的理由。既然无法拒绝,李其自然也要表现出相应姿态……
  于是,李其匍匐在雪地上,老泪横流,口出感激之言。
  “公子盛情,老朽敢不效死命?”
  ……
  就这样,随着李其答应出山,担任河西郡尉一职,昔年红泽三十六部盟约,彻底消亡。
  红泽之名,将不复存在。
  从今往后,这一片牧原之上,只有红水县和武堡之名。
  红水集会在开春之后,彻底改造。曹朋将会在红水集的基础上,兴建武堡县城。
  而这座县城的面积,将会比原来的红水集大两倍有余。
  曹朋宣布,将会在开春从红水县迁一千五百户至红水集。而红水集原来的居民,可以继续在这里生活。如此一来,整个武堡的人口,会在最短时间,达到两万之众。到时候,凤鸣堡、武堡、胡堡和廉堡,将与红水县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无论是从军事,还是从政治的角度而言,红水县通过这四座城镇,可以把整个河西覆盖起来。其影响力之大,甚至可以延伸向羌胡的休屠泽,以及武威两地。
  曹朋,为红泽人,河西人,勾勒出了一副美好的蓝图。
  加之李其出任郡尉,又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河西各部落的心思……
  用曹朋的话说:一个崭新的大河西时代,即将到来。
  李其的影响力果然巨大。
  十二月初六,李其出山担任郡尉。
  至十二月初十,短短四天时间,红泽共有七个部落举族来投,表示归附于朝廷。
  到十二月十五,整个红泽完全归附。
  其他各羌胡部落,也纷纷派人前来,呈递名册,宣布正式归化。
  按照红水契约,当名册递交之后,各部落不再属异族,而统称为汉民。你们该信什么,只管去信,曹朋不会阻拦。但是,你们只能称之为汉民,别无选择……
  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大融合?
  建安八年十二月,曹朋上奏朝廷,请置河西郡。
  同时,将河西郡下辖五县官员名单,一并呈报许都。只待尚书府行文批准,便可正式启用河西郡这三个字。不过,也无所谓,河西郡是司空府早就商定的结果,上报尚书府不过是走一个形式而已。当曹朋把这行文送出之后,便开始启用河西郡之命。徐庶在担任河西郡主簿的同时,也将出任红水县第一任县长。
  武堡长,则由庞林出任,同时姜叙为武尉。
  而梁宽也兴高采烈的准备赶赴胡堡,出任胡尉一职。计算起来,从曹朋抵达河西之后,先后归附曹朋的人,皆得到了封赏,可算得上是皆大欢喜的一个结果。
  十二月二十日,经过计算,河西登记在册的人,共二十一万之多。
  其中汉民人口约九万,其余皆胡人异族。就这个比例而言,胡汉人口持平,基本上没有大碍。不过,有许多汉民刚迁徙过来,还需要一个适应的阶段……所以胡汉之间,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还需要慢慢的进行梳理。
  总体而言,形势还是大好!
  ……
  安定太守张既,与金城太守韩遂,并凉州刺史韦康三人,派出使节前往武威郡。
  三人的目的非常简单:马腾退兵!
  凤鸣滩之后,马铁在距离李家牧场百里之外,进退两难。
  马腾想要收兵,可是有没有一个合适的借口。好在张既等人的使者到来,给马腾一个台阶。于是,在十二月初,当红泽大局已定之后,马腾传令:河西局势已然稳定,朝廷诛除了逆贼,故决意收兵……其实,这就是一个借口,大家都清楚。
  为此,曹朋还上奏朝廷,表明马腾讨逆之功劳。
  马腾心里面憋屈啊!
  两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征,连一箭都没放出,便灰溜溜回来,他心里面怎可能舒服?
  可问题是,他还必须要上奏朝廷,为曹朋请功。
  言平定河西之乱,曹朋为首功,他马腾只是协助而已……
  总之,曹朋这一巴掌,打得马腾几个月都没有缓过来,整日里在郡廨以酒浇愁,喝多了便破口大骂曹朋。好在,他还算清醒,没有跳出去骂,只是在家中而已。
  冰城,依旧矗立红水河畔。
  又是一个飞雪日,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洒落。
  红水县的城基已建造完毕,接下来就是城墙主体的营造。
  而城中也做出了一个完善的规划,郡廨的位置,县廨的位置,以及民居、市集、校场、军府等各项设施,全都做了统筹安排。天寒地冻,无法继续施工。于是曹朋下令停工,待来年开春后,一边建城,一边屯田,确保所有人在明年可入住新居。
  满天的雪花飞扬,曹朋徒步走出大营。
  郭寰和步鸾陪着他,在雪地上行走。
  两头雪獒,紧随左右,在雪地上欢快的奔跑着……
  在他们身后,王双领五十名近卫,落后大约几十米远。人群中,还有一辆马车。
  “夫君,这河西的雪景,真漂亮。”
  步鸾呼出一口哈气,小脸冻得红扑扑的,好像熟透了的苹果一样。
  这不是她第一次看到雪,也不是第一次看到河西的雪。许都的雪景虽美,却比不得这塞北的壮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