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贼-第4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上,曹冲死得早,故而没什么名著。
  可从他现在的谈吐来看,却的确是继承了老曹的基因,非同一般……
  曹朋看着他,脸上带着微笑,可是心里却极为惆怅。
  不管怎样,终究是有那么一段师生情谊。曾几何时,曹冲寄托了曹朋的希望。让他读洪范,让他读食货志,甚至作诗,皆是曹朋所寄托的理想。
  然而,这关系却如此的脆弱。
  不过短短时间,便已经破灭,荡然无存。
  只不知道,当他知晓自己烧了环郎的田庄之后,又会是什么表情呢?
  想来,很快就可以看到!
  曹朋不介意和曹冲东拉西扯,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忽见有一人进来,在曹冲耳边低声细语几句,曹冲的脸色,顿时变了。谈性似乎一下子消失殆尽,他扭头向曹朋看去,脸上的表情,更是极为古怪。
  “仓舒,不早了,回家吧。”
  曹朋站起来,温言道:“想来你现在也累了,回去好好歇息,莫太操劳。
  你随我三载,当知道我的脾气。
  我这个人,做事从来不计较后果,了不起回家种田。但是,得罪我的人,我绝不会饶过。我说出来的话,也绝对不会更改……回去吧,待我向夫人道个不是。若夫人不肯见谅,他日我会登门亲自向夫人道歉。”
  曹朋的声音,听上去很柔和。
  但是在曹冲听来,却是格外刺耳!
  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小丑,使了这许多花招,可人家根本不接。
  没有实力,什么小聪明都是假的。
  曹冲看着曹朋脸上的笑容,却突然起身,躬身一礼,“多谢老师教诲。”
  这,恐怕也是曹朋给曹冲的最后一课。
  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课。
  随着曹冲这一礼,曹朋心中轻叹,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曹冲旋即,告辞离去。
  却见马谡从外面进来,他突然间无心去询问,那环郎的情况如何。
  “幼常,陪我骑马去。”
  他心情有些抑郁,大步走出了侯府。
  早有人,牵来了狮虎兽,曹朋翻身上马,向城外行去。马谡连忙跟着曹朋,临行前,更使人通知沙摩柯和赵云。不管怎么说,让曹朋独自离开,还是有些危险。身为曹朋的亲卫牙将,赵云和沙摩柯,必须有一人跟随。
  ……
  紫宸阁二层,曹操翻身从床上坐起,伸了一个懒腰。
  “阿福,真的烧了环郎的田庄吗?”
  越般连忙回答:“是……奴婢听说之后,还专门去看了。不过也不似说的那么严重,只是烧了几间房子,打伤了几个人,也没有闹出人命。”
  曹操不禁笑了,“这混账小子,却改不了他那暴躁的毛病。”
  沉吟片刻,他问道:“那外面人,又怎么说?”
  “各种说法都有,有的说是环郎咎由自取,有的则是说,武乡侯忒霸道了些。”
  “嗯,是有些霸道了!”
  曹操嘴角微微一翘,“如此霸道,却不能不罚。
  这样吧,你去武乡侯府一趟,告诉阿福,就说孤罚他一年俸禄,作为赔偿。毕竟是人家的财产,他怎可以说烧了就烧了?还有,警告他最近老实一点,否则孤使隽石,立刻回许都,让他过不得一个团圆年。”
  “喏!”
  越般心中不由得笑了。
  这算是哪门子的惩罚?
  一年俸禄?
  也许对普通官员而言,是比较严重的惩罚,可是于武乡侯而言,又算得什么?谁不知道,这位武乡侯是点金圣手,日进斗金,根本不在乎那些许俸禄。听说,曹洪回来这两天,到处找人,说是要做一桩大事。
  而幕后推手,据说便是武乡侯!
  朝中已有不少人表示愿意参与其中……越般是没那个资格,也没有那个财力,否则的话,说什么也要掺和进去。跟着武乡侯,有肉吃啊!
  不过由此也能看出,大王对武乡侯的信赖和宠爱,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越般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定要和武乡侯好生交道。
  就算成不得朋友,也别似那环郎父子一般得罪了曹朋……
  殊不知,在越般离去之后,曹操来到书桌旁坐下。他铺开一张冷金笺,在上面写下了曹彰、曹植和曹冲三人的名字。良久后,他突然拿起一支笔,蘸饱了墨汁,用力在曹冲的名字上划过,只留下一道粗粗墨痕!
  “小聪明,终当不得大事……”
  曹操起身,走到窗边,打开了窗子。
  看着外面的鸟语花香,他却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第712章 无当飞军
  环郎的田庄,被白驼兵几乎摧毁殆尽。
  房舍给烧了一大半,还有近百人被打伤。环郎气急败坏,在第二天便在朝堂上弹劾曹朋。哪知道,这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响应。
  反倒是有人站出来,指责环郎在邺城横行霸道。
  一桩桩,一件件证据摆放在环郎面前,曹洪阴森森道:“若不看名字,还以为是董卓复生。令郎好大的威风,莫非把这邺都,当作自家后院吗?”
  这话若出自他人之口,也算不得什么。
  但曹洪不同,他可是老曹的心腹近臣。这话说的诛心至极,令环郎冷汗淋漓。
  当天,曹操下诏,罢环郎左中郎将,令其幽居许都,不得在邺城逗留。也就等于是把环郎赶出了权力中心,日后再想返回邺城,难度颇大。
  随着环郎罢官,事情也就告以段落。
  当日,曹朋入王都拜见卞夫人,并在卞夫人的引介之下,辟秦朗为将军府令史御属之职。曹朋的班底,目前尚有很多空缺,所以安置一个秦朗,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同样与卞夫人而言,也觉得颇有面子……
  时间,一天天过去。
  不知不觉,就过了十五。
  曹汲将返回许都,曹楠也要前往并州,与邓稷汇合。
  临行时,曹楠把幼子邓望托付给了蔡琰等人,请他们好生照拂。这朔北苦寒,邓望还小,恐不太适合。不过,郭昱却没有随行,而是留在邺城。
  她又怀了身子,此次返回,正是为了分娩。
  所以,曹楠虽走了,但郭昱和邓全母子,便留在了邺都。不管怎么说,郭寰是郭昱的亲妹妹,留在邺都,也方便照应,蔡琰等人自然不会反对。
  正月二十一,老夫人决定回还荥阳。
  随行有夏侯真、步鸾、甄宓三人……
  老夫人挂念荥阳的田庄,而且也不喜欢邺都那种气氛。
  说繁华,邺都方兴,比不得许都,也不如长安和雒阳;但气氛有些压抑,每日都会发生许多事情,令人感到紧张。老夫人可是听说过,当年邺都城破时,曹操曾下令屠城,血洗邺都,足足有四万多人死于非命。
  这么一座城池,老夫人当然觉得不舒服。
  于是经过她再三要求之后,曹朋只能答应下来……
  好在荥阳距离邺都不远,距离许都也很近。不管是曹朋还是曹汲,都方便往来。
  只是母亲离去,让曹朋还是感觉有些失落。
  他向曹操恳请之后,一直将老夫人送过了黄河,登陆延津之后,才返回邺都。
  临别时,他叮嘱夏侯真三人,定要好生照拂老夫人。
  “君侯,自卸下司隶校尉以来,大王何故一直没有安排?难道说要留守邺城吗?”
  在曹朋登船的时候,夏侯真突然轻声询问。
  “只怕不是!”
  曹朋想了想,回答道:“我曾向奉孝询问,但是并未有答案。不过从他话语中,似乎大王有重要使命于我。估计过些时候,便会下诏任命。
  我倒是想留守邺城,估计大王未必同意。
  至于究竟会派往何处,目前尚不好说……我倒是听到一些风声,说大王准备在凉州、并州、幽州和曹州四地推行府兵制。若真如此的话,只怕这任命和此事有关。且再看看,想来不会太久,便能有准确消息。”
  “君侯……”
  “嗯?”
  “有件事想与你商量。”
  “夫人只管说。”
  夏侯真脸一红,犹豫了一下之后,轻声道:“我大兄不想留在邺都,希望能往边塞,建立功业。若君侯出缺,能否让我大兄同去?不过若为难,便算了……妾身只是见大兄整日里显得抑郁,所以才想帮帮他。”
  夏侯真父母早亡,只有一个哥哥,便是夏侯尚。
  而今夏侯尚为魏郡司马,配合步骘拱卫邺都。但在内心里,夏侯尚还是渴望建立功业,却一直没有机会。夏侯真和夏侯尚兄妹感情甚好,于是便向曹朋恳请。
  曹朋想了想,便点头道:“此事你只管放心,若大兄愿随行,我自无异议。”
  夏侯真,这才放下了心。
  又过了十日,转眼已到了二月。
  天气转暖,万物复苏。
  曹操于邺都亲耕籍田,鼓励百姓垦荒农耕,而后在二月初八,第三次发出了唯才是举令。从建安十二年至建安十五年,三年间三次发出唯才是举令,使得天下为之震动。无数寒门士子,不由得为之心动,纷纷响应。
  但是,唯才是举令,不问德行,只问才能,也造成了一些麻烦。
  这一日,曹朋在后花园里正与蔡琰等人以青梅煮酒,欣赏院中春色时,忽闻家臣来报:军师中郎将郭嘉,前来拜访。
  曹朋连忙迎了出去,却见郭嘉刘晔董昭等人,都来了。
  迎进了书房之后,曹朋命人摆上了酒水,而后疑惑问道:“诸公何故今日,一起登门拜访。”
  郭嘉面露忧虑之色,轻声道:“大王三次发唯才是举令,友学可知晓?”
  “当然!”
  “大王求才若渴,我等心下自然明白。
  只是,这唯才是举令背后,却终究是有些问题存在。自第一次发唯才是举令,大王的确是招揽到不少人才。可是,这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麻烦。”
  郭嘉说着,取出一摞信函,递给了曹朋。
  曹朋接过来,打开一看,全都是关于各地官员的报告。
  其中有不少报告,是说一些官员贪赃枉法,聚敛钱财,勾结当地豪强,为非作歹。
  董昭沉声道:“友学,唯才是举固然好,然则这良莠不齐,难免有人作乱。
  才能,固然重要。
  可若是没有德行严加约束,才能越大,造成的害处也就越大……
  这栋陈矫送来的奏表,言当地官员,枉法作为。而那人正是首次唯才是举令发放后,前来投效之人。此人才具是有,但德行有亏。若为辅官也就罢了,还能有所约束。可而今为一方县令,却真真个令民不聊生。”
  看得出,董昭对唯才是举令,颇有抵触。
  而郭嘉等人,也对这件事感到担忧。
  沉吟片刻,曹朋道:“诸公之意……”
  “友学,我们准备联名上奏,与大王说明此事。
  这才具固然重要,可是却不能一味只看才具,而无视德行。殊不知,有德无才固然有害,有才无德,同样害处甚大。此事,不可以不小心。”
  曹操刚发出第三次唯才是举令,郭嘉等人便要上书反驳,有点打脸的意思。
  曹朋眉头紧蹙,半晌后问道:“荀尚书可有主意?”
  “文若也觉得,此事不可以不加以防范,否则危害甚巨。”
  “那你们,可有了方案?”
  “这个……”
  郭嘉苦笑着摇摇头,“若是有了方案,何至于如此为难?”
  唯才是举!
  这听上去很简单,但着实也是个麻烦。
  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究竟孰优孰劣,恐怕也难以说个清楚。曹朋知道,除了这方面之外,还有一件事,便是那些豪门世族的担忧。大量启用寒门,势必会造成豪门世族的利益流失。曹操和世族间的关系很微妙,即需要相互利用,也要相互提防,所以纠缠在一起,麻烦很多。
  曹朋道:“此事,最好还是慎重为妙。
  大王方发唯才是举令,便要上奏令大王取消,岂不是朝令夕改,更使人不服?与大王颜面,同样无光。此事最好是能等些时日,同时想出妥善办法解决,否则不要冒然上书,弄不好,反而适得其反,徒增不快。”
  郭嘉一蹙眉,“那这些个官员,如何是好?”
  “在没有妥善解决之道前,我以为对事不对人乃上上策。
  加强监管,若遇到为害乡里,贪赃枉法,荼毒百姓之流,当以酷刑处置。虽未必能完全杜绝,也能使其有所收敛……诸公,以为这样如何?”
  郭嘉等人找曹朋,也是出于无奈。
  他们同样知道,冒然上书的话,未必能取得理想效果。
  特别是曹操登上魏王之位,更会维护自家颜面。这前脚唯才是举,后脚就上书取缔,岂不是赤裸裸的打脸行为?曹朋的主意,确是一个老成谋国之法。郭嘉和董昭几人相视之后,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意见。
  “另外,在监察官员方面,当尽快设立律法,以便行动。
  至于如何操作,还请诸公费心。朋对此并不熟悉,也就不参与此事了。”
  “嗯,如此,也只能这样。”
  其实,曹朋的脑海中,此时浮现出了五个字:九品中正制!
  这个完全以维护世族利益的制度,在推行初期,倒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唯才是举之后,所出现的良莠不齐现象。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世族的利益。但是在后期,九品中正制便成为世族的玩物……所谓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自于这个制度。
  设立九品中正制的人,是陈群。
  而陈群本身就是个高门大阀出身,所要考虑的,自然是门阀世族利益。
  不过而今,距离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尚有十年光景。
  而参与制定的人,更包括了世族与寒门的精英份子,想来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郭嘉贾诩,这些都是寒门士子的代表,而荀彧董昭,则属于高门大阀的杰出人物。如今寒门和高门之间的冲突还不算特别严重,比如郭嘉和荀彧,是极好的朋友,便能够说明一些情况……
  双方合作,共同来制定一个制度,维护双方利益,同时又能达到目的,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曹朋倒是有心想参与其中,但再一想,他虽然知道这九品中正制的概念,却说不明白其中的内容。再者,又不懂得汉代律法,倒不如让那些专业人士来做,他最好还是袖手旁观。
  寒士和高门之间的矛盾,还有一个解决之道,便是科举!
  但曹朋却很清楚,而今的社会形态,科举的条件,并不成熟……读书人,始终只是一小部分,完全无法达到科举的条件。最好的办法,便是增加书院的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潜移默化,慢慢培养条件成熟。
  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非一时可竟全功。
  浮戏山书院,是曹朋的一个尝试。
  接下来,他还会在河西,在南阳,在徐州逐一推行,慢慢的创造科举环境。
  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久。
  只要持续下去,总有一日,可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郭嘉等人和曹朋,又说了很久,直至天将夜时,方才告辞离去。
  临行时,郭嘉故意落后了几步,拉着曹朋的手,低声道:“阿福,我有一事相求。”
  “什么?”
  “小奕学业已成,自浮戏山书院而出,如今在家中,尚无安排。
  文若说,可以让他去尚书府做事,大王也说,可以至十三曹历练。只是我觉得,太早接触中枢,与小奕并无好处。他没有半点阅历,冒然加入中枢,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我想让他到你门下历练,不知可否?”
  郭嘉说的是他那宝贝儿子郭奕!
  历史上,郭嘉只有一个儿子,便是郭奕。
  不过而今,随着他身体的好转,又有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的名叫郭召,女儿名叫郭襄。至于郭襄这个名字,还是曹朋的主意。郭嘉女儿出生时,他不在夫人身边,正赶赴襄阳,准备劝说曹操停止东征江东。
  得到喜讯时,正好曹朋也在一旁,于是便笑着说:不如叫郭襄吧!
  本是个玩笑话,却被郭嘉当了真。
  更逼着曹朋,做了郭襄的义父……当然这义父,是有代价的郭嘉生生又从曹朋手里,抢来百分之五的福纸楼股份,说是曹朋给干女儿的礼物。
  曹朋也无奈,同时暗自庆幸。
  幸好当时,他没有说郭芙这个名字,否则不晓得又会是什么状况……
  “小奕若是愿意来,我自然欢迎。
  不过,奉孝大哥是不是有什么消息?莫非大王,有意要派我出去吗?”
  “嘿嘿,过几日,过几日自知!”
  郭嘉一副欠扁的笑容,登上马车走了。
  曹朋则拍了拍额头,目送郭嘉的车辆不见踪影之后,才转身走进府中。
  “士元,你们在讨论什么事情?”
  远远的,曹朋就看见庞统法正王平等人在一起,正讨论激烈。
  于是便走上前去,却发现在凉亭里,摆放着一个巨型沙盘,尽是西川地形地貌。
  西川之战,早晚爆发。
  身为曹朋的谋主,庞统和法正,也极为重视此事。
  虽然曹朋以离开关中,但是他们对西川战事的推演,却始终没有停止下来。
  见曹朋过来,两人连忙拱手行礼。
  庞统笑道:“我们正在谈论,如何在西川用兵。”
  “呃?”
  曹朋饶有兴趣,在一旁站立。
  “西川多山,大军难行……其地势,与荆南颇为相似,不可以不小心。
  子均和伯龙都认为,若要攻取西川,需有一支精干兵马。
  这支兵马,要擅长在山中作战……此前公子在荆南,使魏延所操练山地兵,最为合适。不过攻取西川,最好还是,在训练出一支山地精兵。”
  山地兵,又是山地兵!
  随着北方战事结束,战事将会向南倾斜。
  之前可以赤城纵横的北方步兵和骑兵,威力随之减弱,作用也会慢慢降低。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水军、刀盾兵以及山地兵三个兵种大放异彩。
  而今水军,有大都督甘宁以及杜畿操练,更有东陵岛周仓阚泽负责,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至于刀盾兵,曹操也开始着手演练。
  从去年开始,河一工坊停止枪矛打造,而专注于横刀和大盾的制作。曹汲出任大司农,并留守许都,一方面是因为春耕将要开始,二来也有曹操将诸冶监划拨到了大司农府,有曹汲执掌。曹汲本身就是冶炼大家,而且身边又有铸兵大师蒲元(也就是曹汲的同门师侄)相助。
  同时,将作大匠郑浑,大司农给事中马钧,也都精通这方面事务。
  河一工坊可算得上是曹家一手扶植起来的工坊,诸冶监监令郭永,更是曹府门下。曹操秘密打造刀盾,训练刀盾兵,也正是为了未来江东之战。
  而山地兵方面,魏延的山地兵更类似于刀盾兵的雏形,在山地作战方面,还有些欠缺。
  所以,曹魏目前最缺乏的,还是山地兵,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山地兵。
  这山地兵不好组建,要求很高。
  身体健壮,体格魁梧,这是基本要求;要熟悉在山地间的环境,了解在山地里的作战方式。身手要灵活,不能够太过笨重,也是其中一个要求。
  总之,想要练成山地兵,并不容易。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故而到目前为止,一直都是一个构想。
  “公子,其实兵员并不难寻。”
  “此话怎讲?”
  王平犹豫了一下,沉声道:“早年间,益州马相作乱,自称天子,聚众十余万人,攻破巴郡。后有州从事贾龙将军,令兵数百人与犍为,打破马相,而后才有刘焉入西川之事。当时贾龙将军,所用者皆为南中蛮人,便是公子所说的山地兵。平曾闻祖父言及此事,而且祖父当年,便是贾龙将军部下,故而也知其作战方法,后尽数教授于平知晓……”
  “子均,竟知山地战法?”
  “略知一二。”
  曹朋顿时,惊喜异常。
  对于王平这人,曹朋一开始并未有太多重视。
  或者说,对王平的重视,远不如对马谡和向宠的重视。在他看来,王平不过是运气好些,才具不过中上,算不得大将。却不想,这家伙竟然知道山地作战模式。
  贾龙是谁?
  曹朋并不清楚。
  不过听王平的介绍,似乎也是个牛人。
  可惜早在初平二年时,便死于刘焉之手……
  “那兵员,如何寻找?”
  王平笑道:“公子,当年贾龙将军的兵马,便是从南中蛮族手中招揽过来。今公子有沙摩柯将军,何不派人至五溪蛮征召兵马?五溪蛮虽不在西川,但也是生活在山岭之中,对于山间环境,自然也不会陌生。”
  “着啊!”
  曹朋闻听大喜,连连点头,表示称赞。
  他忙摆手,让孙绍过来,“伯文,去把沙沙找来,就说我有重要事情吩咐他。”
  “喏!”
  孙绍急忙转身而去,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沙摩柯鼻青脸肿的跑过来。
  “沙沙,你这是怎么了?”
  “嘿嘿,没事……方才与子龙切磋,不小心被他打中……
  不过公子放心,他也没讨得便宜。咱狠狠的给了他几拳,估计这会儿,正在吃痛呢。”
  曹朋清楚的看到,孙绍在一旁撇了撇嘴!
  很明显,沙摩柯话中的水分不少,恐怕是赵云在收拾他。
  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