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陈忠实文集-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不自量了!
  宽阔的沙滩上,砂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牛娃挎着竹笼,跨着大步,急急走来了。
  二老汉背过身,挪到紫穗槐稠密的丛棵旁,把自己隐蔽起来……牛娃,熬光棍熬急了的家伙,鼻梁上老是挽着两道皱起的疙瘩,说话生冷撑倔,居然几次有事无事转到河滩上来,笑嘻嘻地问:
  “叔哎,你一个人能撑住吗?要不要给你派个帮手?”
  “叔呀!你甭只图节约饲料,狠劲割草!该领的麸皮还是要领呢……”
  当时听到这些关心体贴人的话,二老汉心里好舒服啊!他曾经奇怪,看来那么冷倔的青年人,一旦肩膀上扛起了众人委托的重担,有了心劲,明显地克服着自个的弱点,说话和气了,叫人听来顺耳了……
  现在,二老汉冷笑了:骚情!全是给二老汉献殷勤,耍骚情!心里想给小莉打卦哩……
  “叔哎——”
  预料中的那种骚情的叫声到底来了,二老汉从紫穗槐柔软的枝条下站起来,冷漠地绷紧脸儿,警惕地瞅着站在槐丛旁边的年青副队长,那笑脸,那巴结的神气,讨厌!
  “哈呀!联产承包了,人都盯着自家地里的庄稼,牲口病了,找不下人去抓药!”牛娃说着,把挎在胳膊上的竹条笼放到地上,那笼里装着一摞捆扎得整整齐齐的畜用中药的纸包。
  骚情!二老汉不屑地蹙着鼻子,你老远跑来,就是为了给我说你给牲口抓药的事吗?也不看别人想听不想听!
  “吃洋柿子——给!”牛娃从竹条笼里取出两三个鲜红鲜红地蕃茄来,真情实意递到二老汉的胸前。
  “不不不——”二老汉干涩的喉咙眼里,早已被那诱人的蕃茄撩拨得渗出玉津,嘴里却拒绝了。要是往常,何必要人请,早该伸手抓摸过来了。二老汉仍然板着脸,强行控制住自己的贪欲,说,“不!”
  牛娃这才意识到老叔脸上不同寻常的冷漠,抓着蕃茄的手,僵住了。放回笼里,不好;老拿着,也不好。诚恳的礼让,遭到怀有戒心的拒绝,憨直的小伙子,尴尬地一弯腰,把三个蕃茄放在一块干净的河石上,转身要走了,嗨!
  “给他点颜色看看,趁早死了心!”二老汉坚信处理这件事的方式并不过分,省得日后麻烦,“你等等!”他抓起三个蕃茄,紧走两步,塞进牛娃的竹条笼里。
  牛娃难堪地瞧着他,没有说话。
  “问你一句话。”二老汉站在牛娃当面,“是不是合同要变卦?”
  “你听谁说?”牛娃一愣,问。
  “你甭管谁说,你只说,有没有这事?”
  “没!”牛娃大声否定,释然笑了。他至此明白了老叔冷淡他的原因了,以为老汉怕干部对合同变卦,苦心饲养的鱼儿又得不到实惠了(其实又想到岔儿里了),畅快地保证说,“纯粹是谣言。”
  “我的脾气——”二老汉声色俱厉地说,“说一不二,说是订下合同,就要按合同办!说是办不成的事,坚决办不成!”
  其实,早在一周前,他听说有人想推翻年初订下的合同,去问过队长豹子,豹子早给他肯定答复了,无非是个别社员忙于倒把小买卖,把庄稼耽搁了,看看麦子现黄,想推翻合同,豹子连睬也不睬。本来已经明确的事,又在牛娃面前提出来,他是想借此事,旁敲到牛娃和小莉的婚事上。听听口气:我说办不成的事,坚决办不成……
  “甭听旁人胡搧!”牛娃并不理会,仍然解释说,“我倒忘了给你说件事,你天天晚上睡在河滩看守鱼池,队委会决定每晚给你加记二分工。原先订合同时,倒是没有想到夜晚有人偷……”
  这是不是骚情呢?每晚加记二分工,队委会决定!二老汉心里忽闪一颤,闭了口。往年年终记工分时,多少人对鱼池管理者翻白眼,说是“养老工分!”他装着听不见。现在,倒是第一回领略到受人关怀、敬重的异样感觉了。向来在舌头上不打绊子的人,此刻口笨舌塞,说不出话了……
  “多好的洋柿子!”
  二老汉一抬头,女儿小莉已经站在跟前,大方地从牛娃的竹条笼里摸出一个蕃茄来,在衣襟上擦擦,笑着咬了一口,弯腰放下饭罐来。
  “呃——”二老汉反感透了!瞧一眼女儿,她正蹲在地上,从瓷罐里往碗里舀面条。
  “牛娃哥!吃碗面!”女儿让着。
  “不——”牛娃笑着对小莉说,又瞅一眼歪鼻子咧眼的二老汉,收敛了笑容,转身走了。
  “等等!”小莉喊,“我舀完饭,咱们一块回走!”
  牛娃停住脚,犹豫地回过头来。
  “你——甭急!”二老汉气呼呼地对女儿说,“我跟你有句话要说!”
   


  瞧着牛娃在金色的麦地里远去的背影,小莉一脸不悦的神色,问:“有啥事?你说。”
  哼!想跟牛娃肩并肩在大路上走吗?不害羞!二老汉瞅一眼女儿的神气,翘起胡须:“我……问你一句话!”
  小莉警觉地瞟他一眼,但装得很坦然:“啥话?你说。”
  二老汉想问:你和牛娃……这话又怎么问得出口呢?应该是女子她妈去问的事。他端起碗,终于把已经冲到舌尖上的话,连同面条一起咽到肚子里去了。远处,白杨甬道上,牛娃穿的白布衫,在黄色的麦海里越来越模糊了。
  “爸,今日砖场正出窑,我还忙哩!”小莉说,“你有话快说,我还要上班去。”
  女儿的花衫上,沾着新砖红色的粉屑,头发上也扑落着灰,队里砖窑烧成第一批产品了。他不能耽误女儿去上班:“你……”嘴张得大大的,说不出。
  “我咋咧?”
  “你……”
  “我到底咋咧吗?”
  “你……听没听见人说……闲话?”
  “听到咧。”小莉干脆地说,“我不管。”
  “怎能不管?”二老汉不满,“你的主意呢?”
  “我有我的主意。”小莉说,“没空儿听闲话。”
  女儿是什么主意呢?二老汉诚心诚意说:“小莉,你也不小了。你红眼叔给你在城边菜区瞅下一户人家……”
  “我不要他操闲心!”小莉真是干净利落,毫不含糊,“我没空儿想!”
  一下子证实了二老汉的探测,火儿不由地从心底冒上来:“你的主意到底咋办?”
  “我还没想好哩!”小莉不露。
  “你甭哄我!”河滩里午歇时没有旁人,二老汉声大了,不怕人听,“你说……你为啥……给牛娃……洗衣裳……”
  小莉脸色略略一红,眼里现出一缕怨恨父亲的神色,遮掩说:“我给砖场几个人都洗过,又不是单给……他一个洗!”
  他听到的闲话更多,有的说牛娃和小莉俩人,在砖场办公室算帐,头和头快碰到一起了。有的说小莉和牛娃已经谈妥,三年要把冯家滩三队搞得翻了身,盖上新房。等得豹子哥找下对象,再一起办喜事……更没鼻子没眼的酸话,老汉不堪回想了。他挑来选去,拿出洗衣裳的事实来。不料,小莉一句话冲得无缝可找了。
  “反正……反正……”二老汉一笼统概括了,“不成!”
  “爸,你要是再没啥事,我上班去了。”小莉站起来,“要割麦了,砖场加班突击呢,明日出完砖,赶着还要再装一窑砖坯哩!”
  二老汉气鼓鼓地,瞅着女儿。
  女儿说罢,轻快地走过河堤,转上白杨甬道,淹没在黄色的麦田里。
   


  跟着女儿的脚跟,二老汉从河滩赶回村子,端直走进侄儿豹子的院子。
  豹子坐在院中的石墩上,头顶是胡桃树密密实实的枝叶,累累的青果。二老汉发现,侄儿瘦了,黑了,从军队上穿回来的黄布衫子,沾满红色的粉屑,黑色的墨烟,和汗水混合在一起。
  “二爸。”豹子端着大老碗,筷头上发出呼噜呼噜的面片儿滚进喉咙的声响,站起来,招呼老者长辈。
  “听说这窑砖成色不错。”二老汉问。侄儿一手抓着砖场的筹建和生产,头一窑砖烧成了,二爸也高兴啊。
  “成色好着哩!”豹子轻松地说:“你有啥事吗?”
  二老汉坐下来,现出沉重的神色,把小莉和牛娃的事提出来,问:“你听到了没?”
  “听过,我没管它。”豹子淡淡地说。
  “你怎能不管!小莉是你的妹子……”
  “二爸,要是真有这事,你看咋办?”
  “没门儿!”二老汉一口回绝,“我找你,想叫你给牛娃把话挑明。”
  “要是小莉一心情愿,你咋办?”
  “我不能睁着眼叫她跳崖!”
  “这怎能是跳崖呢?”豹子笑着问。
  “你说,牛娃哪一样占长?”二爸反问。
  “牛娃哪一样又不好?”豹子仍然笑着,公开为他的好友辩护,“没房、没钱,穷!可这些东西都能有呀!”
  “咱不嫌人家穷!”二老汉声明。
  “其实,叫我说,小莉和牛娃……倒是蛮好的。”豹子沉吟说,“你和二娘都老了。大哥和大嫂在西藏,虽然能给你用钱,可帮不上忙,小莉和牛娃要是结了亲,不离咱村,你俩老人有个头疼脑热,随叫随到,也不显得孤单……”
  这样切身处地地想问题,二老汉感觉是实际的,亲切的。可惜,可惜小莉不能嫁给他,全当今年劳值升到一块,明年呢?后年呢?你豹子能当一辈子队长吗?眼下的政策,永远不会变化吗?而小莉一旦嫁给牛娃,就是一辈子的事!他早已给女儿设计下一条生活道路:在临近西安城郊的蔬菜专业队里,给娃寻一个踏实人家。目下,农村姑娘要找在外工作的对象,太难了。他只要给小莉在收入稳定的蔬菜生产队找一家落脚,年下八节,女婿常常送来新鲜的蔬菜,就很好了……
  “她日后要是日子过不下去,到我跟前哭哭啼啼,我咋办?”二老汉问。
  “我们不是正在努力干吗?”豹子说。
  “干归干。世事……艰难!”二老汉笑笑,表示对侄儿雄心大志的欣赏,却也表示出,不一定靠得住,他相信的,是他六十多年经过的世事:“你告诉牛娃,甭胡思乱想。”
  二老汉说罢,瞧一眼豹子,侄儿的脸色不大好看,不大好看就不大好看吧。只要给牛娃把话捎到就行了。说罢,转身走出院子来。
  街巷里,一溜一伙男女戴着草帽儿,推着小车,说说笑笑,从街巷里汇集到通河滩去的路口。午歇时村巷里和田野上呈现的静谧气氛消失了。吆牛声,打诨笑闹的声浪,呼叫人的粗的或尖的嗓门儿,从村庄到河滩,溶汇在一起。
  二老汉走下场塄,朝他的鱼池走去。他忽然觉得,自己心里的负担太重了,别人似乎都比他轻松,少事。他心头的这些负担,究竟有没有必要呢?
                1982。1。灞桥
打字机嗒嗒响——写给康君


  自打我裤带里挂上县百货公司仓库钥匙的那一刻起,我就梦想过或者说预感到我将成为这个紧贴着渭河的躁动着现代文明气息而依然古朴的县城里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个梦想或者说预感果真被证实了,我今天被正式任命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了。
  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在全县整党工作总结大会之后,县委书记郑重地宣读了一批干部的任免批复,批复是地委下达的。大礼堂里鸦雀无声,县委书记的关中口音缓慢中透出庄重。几百双眼睛受着那缓慢庄重的声音的操控,目光一齐朝我射来。我不由低了头,有点不自在,而心里却感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受人重视被人羡慕的愉悦。
  就在我低头的那一刻,却忽然想起接过那一串钥匙的情景。
  我是装着一肚子窝囊气从部队复员回来的。我在青海高原当了整整七年兵,后几年的超期服役的每一天,都可能发生我被提拔为通讯干事的事。连队把提拔我当干部的报告早已呈报上去了,只等着上级批示下来。这样的等待真是不好受。我等待了整整四个三百六十五个白天和黑夜,却等来了一张复员回乡的通知书。正当的理由是战士不许在驻地内外谈恋爱,不公开的原因是营里一位年轻的参谋正在追她。这是我的猜测,无法证实。
  我回到家乡了。我无法忍受难以摆脱的寂寞和孤独。从早到晚是无穷无尽的劳动,土地刚刚分到农户手中,人都像发疯一样往土地里倾洒汗水。最难挨的是仅只有盐而绝少油腥的寡味的饭食,常常使我痛恨自己在部队时倒掉油腻太重的剩菜的行为。我比小时候更渴望父亲的回归。他在县百货公司土产杂货门市部当营业员,周六推着自行车爬上十里东塬塬坡回家来与一家老少团聚,车架上总是带着两棵白菜或一捆葱,偶而也有一绺令人眼直的猪肉。夜晚的寂寞更使人无法排遣,我从部队带回的小收音机里播出的世界和中国各个角落里发生的大事和小事,新闻和轶闻,更使我觉得我们村庄与世界的隔膜。
  父亲又回来了。他从自行车后架上取下一捆蒜苗,从车头上卸下那个拉链已经生锈而仍然可以看出一个“奖”字的黑色塑料提兜,交给母亲,接过母亲倒下的一杯水,笑着说:“主任同意了。”
  我和母亲都明白,主任是指县百货公司张主任以及“同意”两字所包含的令人兴奋的内容。星期一,我就到县百货公司去了,穿着一身崭新的绿色军装,自觉很精神。张主任就把那一串叮啷作响的钥匙交到我手里。
  我很快熟悉了业务,进库和出库的货物搞得一清二楚,库房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我常常帮助营业员把领取的货物从库房搬到柜台里去,也帮助采购组从卡车上把成吨成吨的进货搬进库房去。张主任很满意,公司的干部和营业员们也满意,众口一辞夸我不愧是从解放军那所大熔炉里训练出来的好子弟兵,不愧是老黄牛老模范的儿子。张主任在我三个月的试用期一过,就指派人给我签订下一份为期五年的合同工合同,破例为我高订了一级工资。
  我心里却有一种预感,我不会在这个门板很大而窗户极小的库房里干满五年的,甚至三年也不会,似乎有比这库房更明亮更体面的去处在等待着我。我不想像父亲那样一辈子只会卖土产杂货,更不想做一辈子老黄牛。我的属相是马。
  出乎张主任和县百货公司所有职工意料的事发生了。我写的一篇通讯稿在省报上见报了,表扬的是张主任亲自送货到山区水库工地的事。那些神气的营业员小姐们全用一种奇异而不乏柔情的眼光瞅我。张主任平生第一回上了报纸,反而做出不骄不躁的神情压抑内心的兴奋。他私下对我父亲说,没看出你家小子装了一肚子墨水!
  在我发表过五六篇供销社的通讯报导之后,张主任已经考虑要把我从库房里抽调出来,到公司里做宣传干部。他的想法还未实施,县商业局局长一把把我从库房里提起来,安置在他的办公室旁边那个办公房里,让我专门写通讯报导,向报社反映全县商业系统的模范事迹。不过,时日稍一长,我就成为一职多能的干部了,给县委或省商业厅的工作总结汇报,还有孟局长的讲话稿,都由我写。孟局长特别喜欢我给他起草的讲话稿,我自然很受宠。孟局长下基层检查工作,总喜欢带上我和他同行。
  我很敬重孟局长。他是陕北那个净出俊汉子的绥德县人。“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他人挺好,文化不高,大约也是揽工汉或者是拦羊娃出身而后参加陕北游击队的。他有一种明显的陕北人的憨实和狡黠既矛盾又和谐的气质,这气质往往给人一种豁达而又平易的极好印象。大伙既尊敬他又喜欢接近他,甚至可以当面说他生吃元宵的故事。那是解放后,孟局长进了西安,第一声感叹是:这狗日西安这么大!他看见好多人挤在一家小饭铺门口买元宵。他也买了一盒,走到街上,摸出一个来就塞到嘴里,越嚼越腥,怎么也咽不下去,还是吐了。回到单位,见人就骂:西安人真是莫名其妙,那样难吃的元宵还抢着买,白给我也不要!
  孟局长还有一个不同寻常的用人的标准:漂亮,起码也得五官端正。这是我从同志们的闲聊中得知的。我能入选,自觉十分庆幸。有一次下乡,我跟孟局长乘吉普车到秦岭深山一个供销社检查工作,长途行车,有点寂寞。我问孟局长关于用人是不是有“漂亮”这一条。他哈哈大笑,摆手否定,说是干部们瞎说,给他编排的笑话。可他笑毕,又漫不经意地说:“在我手下工作的人,要是有几个歪鼻呲牙的人,我就很不舒服。”
  不管孟局长承认或否定这个传闻,而我看见的县商业局的二十几个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男女干部,确实没有一个歪瓜裂枣,全都人模人样,或消瘦而却俊气,或魁梧而不显臃肿。最漂亮的当数那位女打字员了。我打第一天进商业局大院就发现了这位出类拔萃的美人,不仅商业局二十多个本来就人模人样的人难以与之相比,整个商业系统千余名职工里也挑不出能与之媲美的姑娘,说是整个县城里的一枝花也绝不会是夸张。
  她的打字室在后排最西头的那间屋子里。那间屋子最偏僻,想必是为了不让那单调的嗒嗒嗒的打字机的响声干扰其它屋子里的干部的工作。然而那屋子却最热闹,客观上是它距灶房最近,每逢开饭时好多人就端上饭碗和菜盘踅到她的打字室里去用餐,一边吃着,一边聊着,大多的话题是冲着她开玩笑、逗趣。
  孟局长也喜欢和她说笑逗趣,那既是一个长辈人对晚辈人的亲近的神情,又是局长对下属的超然的口吻,更具有浓厚的陕北人的憨实和风趣:“小凤,我给你瞅下个好女婿。”
  她笑说:“你给我瞅下个猪八戒。”
  “我真的给你瞅下个好人儿了,我们陕北人。”
  “陕北净出猪八戒!”
  “你这娃!陕北的汉子一个个都赛吕布,女子赛貂蝉……”
  我没有向小凤献过殷勤,更没有兴致和她逗趣。好多人端着饭菜到打字室去进餐去讨开心的时候,我端着饭碗和菜盘照直走进自己的办公室。我对那些搜肠刮肚想出来的逗趣话十分反感,觉得乏味无聊,根本不值得一笑,甚至觉得他们纯粹是为了笑而笑。虽然在这一点上我不大合群,与小凤的接触还是多了起来,都是纯工作性质的。
  我写下汇报材料、工作总结或会议通知,一经局长或有关科室领导签过字,送回我手上,我再把这些文件送进打字室交给她,说清楚需要打印的份数和完成的时限。她不看我,习惯地码着页数,然后扬起脸,又认真地点点头,表示接受了。我就说声“好”,走出来。
  我正在屋子里看文件或起草材料,听到敲门声,她进来了,也不坐,站在我的桌前,把我刚刚送给她的那份需要打印的材料摊开,一页一页翻过去,找出那些划上了横杠的字,问我那是什么字。我让她坐。她说她整天坐着打字,倒喜欢站着。我把那些草字一一描清楚,她噢噢噢地点头,随之就拿上材料走出门去。时隔一小会儿,后排西头那间打字室里就响起嗒嗒嗒的打字机的声音。
  这样的时日一长,我和小凤的交往就多了,交往多了也就熟悉了,熟悉了也就自然一些随便一些了。她进我的房子时不再敲门打招呼了,一推开门,匆匆走进来,娇声怨艾地说:“哎呀呀康秀才,你这字儿写得越来越好了,好得叫我越来越认不得了!”我喜欢听这种调子,那是一种对人信赖的调子,那声音是极悦耳的。我照例在她用红铅笔划了横杠的字旁边写上工工正正的楷书,甚至故意讥笑她太笨,连这种普通的草书字都不认识。她也不恼,自己也说自己笨,要是不笨就该坐到秀才的位上而不是整天去按打字机了。
  我也在写得头晕眼花手腕酸麻的时候,踱出屋子,踅到打字室里去,起初托辞说要修改一句话或一个字,后来就无需这种自我遮掩,纯粹是去和她闲坐一会儿。她却并不停下手来和我闲聊。倒给我一杯茶后,她就坐到打字机前,右手按着打字机的压键,眼睛瞅着稿纸,把打字机的机头在字盘上推前移后,拉左倒右,发出嗒嗒嗒的响声,那脸上是一种安详而又妩媚的神情。那安详的神情是用来弹奏打字机的,而那妩媚的神情是用来听我说话的。
  她这样不停手地忙着打字,倒给我提供了专注地看着她的机会。我可以长久地一眼不离地看她侧对着我的脸颊,又可以毫无顾忌地欣赏她细长的手指的灵巧动作。我如果会画画儿,我一定会照她的神情画下一张绝美的油画,那肯定是一幅按着打字机的……维纳斯。尽管我很讨厌浅薄之人在那些乏味的爱情小说里用维纳斯作比喻已经到了烂臭的地步,我现在还真的再找不到更美好的比喻了。真的,那按动打字机的指头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那眼里像是有两滴永不枯干的晶莹的露珠儿在早春清晨的草叶上滚动,那侧对着我的脸颊说不清有多大的魅力。我只觉得,如果让我从早到晚坐在这儿,我不会再向往这屋子以外更引人有趣的事。
  打字机嗒嗒嗒的响声,从后排西头那间屋子敞开的窗户里飞出来,像山间湍流的泉水叮叮咚咚,敲击着我的心,又像是一支轻快舒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