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伴君txt-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害人,自己白白被骗了。
于是,化悲愤为力量,想找回点面子来。李当户是老大,脾气也最直最爆,自是先来。最先当然是射箭。
比下来的结果,这南军一营,被韩嫣给挑翻了。南军灰头土脸,却也佩服,一件事情,只有做过的人,才知道这中间有什么样的困难和辛苦。一个将军有一个将军的风格,李广领军首重的是箭法,众人也是练过的,自是知道能成这样是不容易的。因韩嫣〃长得像个娘们儿〃,〃行事磨磨叽叽更像个娘们儿〃引发的轻蔑,被压了下来。
李当户收了轻蔑之心,却起了切磋之意。李当户的武艺也不错,平时少有能打得痛快的对手,如今来了一个极可能旗鼓相当的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切磋的机会。
箭比完了,再切磋什么呢?最简单的办法,开打。
部队里只要不是那种太正式的场合,绝对缺不了起哄的人,皇帝都带头叫好了,大家自然跟着抬轿子。再说了,这斗殴比射箭更能激发大家的情绪。于是,大打出手。
韩嫣的拳脚却不是光匈奴人教的人,匈奴骑兵如今可以说是冠绝天下,可下马步战就没有优势了,所以,老是被压在长城一线、边塞地区,往前他们进不了,同样,汉军也打不到草原去。教韩嫣拳脚的,主要是程不识和韩家自己的班底,再配合一点匈奴人的技巧。因为是伴读,韩嫣便不如一般贵族公子那般娇贵,韩家对他的训练要求很严格,到了程不识这里,他虽然是老师却也不能真的下重手捶刘彻,对韩嫣又挺欣赏,训起他来也是格外认真。反而李广家首重箭术,拳脚上就要稍微不那么重视了。
两人挥拳相向,开始还守着规矩,点到即止,后来却是打得忘了规矩。李当户正是好胜的年纪不用说,韩嫣开始还能克制得住,打着打着就想起这李当户就是靠打韩嫣出的名,也恼了起来,少不得摆出真本事。直把围观的人看得目瞪口呆,坦白地说,这场比武,水平还是相当高的,能看到类似水平比赛的机会还是不多的。
一阵劈里啪啦之后,两人身上满是尘土。李当户带着脱臼的胳膊和流血的嘴角被摔了个仰面朝天,最后被两个军士扶了下去在此之前,他的小腿被韩嫣踹了一脚。韩嫣虽然赢了,也是狼狈,袖子被扯下好大一截,头发也乱了,刘彻诸多内库玉簪中的一支已是摔成了两截,左面颧骨青了一块,心里直庆幸自己躲得快没被打成独眼龙。
李当户被扶下去后,韩嫣略一整理,朝他一礼:〃承让了。〃最初因为李当户言语过份,他实在生气了,才答应比试的。如今一架打下来,心情却好了不少。李当户也不是蛮不讲理的人,军人最佩服的是手上有真本事的人,李当户也不例外,此时也道:〃我输了就是输了,有机会,再比过,你别逃就是了。〃
韩嫣颔道:〃当然。〃
四目相视,放声齐笑。男人的友谊,果然是可以打出来的。这时却响起了掌声,李广与程不识,相携而来。见了这样的场景,两人都挺欣慰。两人并称程李,关系也不错。如今儿子、弟子又瞧着能合得来,老怀大慰。
南军围观的人被惊醒,一迭声的叫好,叫到一半,忽然想起是卫尉大人到了,忙一哄而散。李广比较好说话,程不识就不行了,虽然程不识不是未央卫尉,好歹也是长乐卫尉,被他看不过眼,真要用〃君前失仪〃来罚你,理由正当,李广也不能太拦着。
李当户虽然输了,刘彻也不以为意,觉得刚才确实精彩,加上自己带来的韩嫣赢了,心里很得意,便着实夸了几句。这跟家长在一起互相吹捧是一样的道理,得自家孩子功课好了,才能抽出关怀的空间来看看别家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然,光操心自家孩子去了,谁有闲功夫扮圣人去夸别人家的宝宝乖?
听了刘彻夸奖,两位卫尉倒挺高兴。李广高兴地骂了儿子惹事生非。程不识有些得意地训斥学生不成体统。
韩嫣退到刘彻身后,不自然地借他的身体挡自己露出来的一段胳膊。刘彻看着韩嫣的样子,有些心疼,想想韩嫣的战绩,也有些得意。
韩嫣别扭地躲在刘彻身后,抱着胳膊,拿另一只尚称完好的被子挡着露出来的半截手臂,遮遮掩掩地回去了。未央宫里,自是少不得召来御医上药。韩嫣见刘彻如此热心,尴尬地道:〃李当户伤得可比臣厉害,陛下还是给他赐点药吧。〃
刘彻道:〃知道了,先管好你自己,带着伤回去,看你怎么交待?要不,就住这儿吧,等伤好了再回去。〃
〃那哪儿行?这样回去不过被念两句。要是不回去,让阿娘知道今天跟人动手,打到回不了家,指不定把她吓成什么样子,麻烦就大了。〃想着上回装病时母亲爱心泛滥的情景,韩嫣打个哆嗦,使劲儿摇了摇头,〃还不如回去让她看看,也好安心。〃
刘彻只得应了。一面吩咐给李当户送伤药去。其实吧,宫里的跌打药,未必就有军中的效果好,人家那是在经验中摸索出来的,实用性强,只是宫里的药胜在材料名贵,来头大,是皇帝的一片心意。
此后,南军营地,热闹非凡。
韩嫣每天下了早朝,跟刘彻打声招呼就想往南军营地里跑,刘彻也挺感兴趣,多半是要跟着一起去的。
到了营地,便是一阵乌烟瘴气,射箭、摔跤、比武、赛马……最后,连负重跑都练上了。
战国吴起练兵,便有负重跑,没得说,比吧
李当户最后却是输得没了脾气。连着李椒、李敢两个跟韩嫣〃切磋〃说白了就是互殴过后,互相也亲近了不少。军队是个直率的地方,军人大多耿直,相互接触得多了,只要你为人还行,他们对你也自然会好起来。韩嫣态度挺好,在皇帝身边的两千石高官,虽然举动之间很有气质,也难免带点贵公子的样子,却不怎么摆架子。高兴了还给大家讲讲自己习武射箭的小窍门,虽然不爱喝酒,不过在李当户兄弟带头敲诈下,他有时还会拿出酒钱请大家。大家也还不讨厌这个人。
后来大家跟程不识手下交流,才知道这个漂亮的年轻人自习武以来,除了自己家和皇帝家两场丧事,就没停过锻炼,都不用人催的,真正是自幼练的童子功,大家却是入了伍才受的正规训练,比他差点儿,大家的心里也就能接受了。
再后来,这比试就成了请教。南军颇为虚心,韩嫣也更虚心了不少,毕竟人家是实战得来的经验,有许多不是校场上能练到的。有时候韩嫣赢了老兵,只是因为他底子比较好,身体素质过硬,而不是人家的技巧、经验不顶用。韩嫣打小物质生活其实还是非常不错的,不像这些士兵,光饮食方面就差很多,哪怕是南军精锐这条件也不能跟侯府公子、宫中常住高级人员相比。虽说肉食者鄙,可吃菜的武力值普遍不如吃肉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羊,怎么能打得过狼呢?又不是喜羊羊和灰太狼!
新军
自从在南军与李氏兄弟照过面,韩嫣便常往南军跑。李广、程不识乐见其成。朝上本没有他这闲人什么事情,就是窦婴这个比较欣赏他的人,也希望少年人磨磨性子,老实呆着先混点资历再发言,尽管韩嫣已经非常老实了。家里韩则巴不得这个弟弟离皇帝远点再远点,只要有一件事情能把弟弟从那个谁那边拉出来,他都举双手赞成,哪怕韩嫣说今天可以不陪皇帝玩儿了,不过条件要到街上强抢良家妇女,他都乐意帮忙组织跟班打手。所以,倒没有什么人反对韩嫣去南军打架斗殴什么的。
刘彻登基之后,日常的功课是早就停了的,他不耐烦听卫绾啰嗦,也就不再提起学习的事情。景帝临死前为刘彻行了冠礼,这成年人的事情,他可以自己做主了,窦太后、王太后也不在这上头上管他,刘彻便解放了。朝上事也不多,刘彻很闲。闲下来他就要找事,看韩嫣跟南军互殴是他最新的乐趣。
不过看多了,也就觉得无趣了。韩嫣跟别人接触得多了,跟刘彻接触得便要少。更要命的是,他们打就打吧,打着打着关系就密切了不少,密切着密切着就有些勾肩搭背了,韩嫣原是极不喜欢与人有肢体接触的,到了这会儿居然不那么讨厌与人拉近距离,还笑得很开心!比跟刘彻在一起的时候还要开心!那种没有负担的笑!死李当户居然也跟着傻笑,还要拉着韩嫣一起喝酒!刘彻开始还喜欢看韩嫣满场活跃的样子,后来就越来越不是滋味了,刘彻可不是看男友在球场打篮球然后舞着彩带加油的小女生光看着就很高兴了,一来二去,他就开始琢磨着要想个办法把韩嫣从南军里拉出来了。
宫中藏书,这些年来韩嫣已经读了很大一部分了,很难再找出能让他很感兴趣的书来。国丧期间娱乐活动本来就少,又没有发现韩嫣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刘彻一时之间有些挠头。硬押着韩嫣陪自己读书,结果,效果让刘彻更恼火。韩嫣居然有些心不在焉,偶尔还会向南军营地那儿望一眼。人一旦习惯了一件事情,突然改变过来,总会有些不太适应的地方,即便努力纠正,短期内还是会有痕迹,难免会让细心人看出一些来,何况一个无聊得瞪大眼睛的刘彻?要训吧,韩嫣把脑袋一低,乖乖听着,看着那线条柔和的颈子,刘彻就没了脾气,硬话不舍得说一句。水能灭火,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想来想去,刘彻发了狠。不是喜欢武事吗?咱们选人自己练!我跟你!别跟着别人瞎搀和了。于是,开始选骑兵。训练的地点放在上林,本是皇家狩猎园林,地方够大,还有一座建章宫可以休息时用。要是训练累了,游玩一下也是可以的。训练骑兵是国事,刘彻也能借口视察训练部队,趁机溜过去放松一下。天知道自从景帝病情恶化以来,刘彻已经多久没有过去玩了。
听到刘彻的决定时,韩嫣有些呆愣:建章营或者说羽林军,韩嫣以前对它研究得并不深,耳闻而已,它的雏形据说是在武帝初朝就有了没错,可普遍的说法是,那是汉武帝为了锻炼大将军卫青专门选设的,跟韩嫣这个倖臣是一点儿关系也没有见于史籍的。而且,建章营骑这个名字出现的时候也是很晚的。如今,这算不算是蝴蝶的翅膀?
韩嫣本也有意撺掇一下刘彻,练一下骑兵什么的,自己也能进去混点经验资历什么的。说不定最后还能找机会上战场,离皇帝远点儿。没想到,如今自己这心思淡了,刘彻倒先提了出来了。
刘彻见韩嫣不回话,恼了:〃怎么?自己打造一支骑兵都比不上跑南军更吸引你?你跑南军跑得这么勤快,是想干什么呀?〃
有些阴阳怪气的语调,是刘彻在发酸了。听到韩嫣耳朵里,又变成了另一种意思。
韩嫣脊骨发凉,南军是禁军,这别再是疑心我想造反吧?我只是朝堂新丁,能做什么呀?忙回道:〃臣只是在想这还没改元,就弄出这样的动静来,是不是?〃
〃这有什么?又不多选人,有个一、两千的,先练着,咱们先前想了那么多的法子,总要试一下才行。你不想看看按咱们想法练出的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么?〃
韩嫣确实心动了,仍然迟疑,涉及军队,事情就不是开以随便评论的了:〃这能行么?〃
〃怎么不行?这就着手选吧。朝臣们交给我,你想想章程就行了。〃
韩嫣只得应下了。
刘彻用的名义是守卫宫室,长乐、未央各有卫尉领军,防务算得上是非常到位,可皇家园林上林的防务却比这两宫差得太远,而狩猎活动却是事故高发的时段,很需要加强警备力量,不早些准备,到明年开春的时候要有类似活动出了问题谁负责?就是有人敢负责,把全家脑袋砍了那也负责不了。事关皇家安全,朝臣怎敢随便反驳?加上选的人数又不多,就随皇帝高兴了。私底下也有人嘀咕,这皇帝年少,现在又不能做旁的解闷,就随他折腾一下吧,年轻人,别太过火就行。总比让他无聊了想折腾朝臣好吧?大家都一把老骨头了,可经不起摔打。
窦太后在长乐宫听了这消息,略一寻思,也好,有个事情做做,省得胡思乱想。文帝、景帝年轻的时候,也没少干类似的事情,后来,还不是都老老实实地呆着了?
王太后觉得儿子手头的力量是越多越好,自己这个母后也就更安全了,主事的韩嫣不管怎么说还是跟皇帝一伙的,也就放心了。
最后的结果是,刘彻的提议居然就这么被通过了。大跌眼镜!谁说刘彻新政处处受阻的?!
然后,韩嫣很头疼。不做不知道,一做很想跳!跳脚的跳!跳槽的跳!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刘彻把事情压到韩嫣头上,韩嫣也很想拿出真本事把事情办好来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哪知道事情办起来就非常郁闷了,郁闷得想撞墙、想甩手不干了。
一想到甩手不干吧,又觉得很没面子,一直吆喝着要训练骑兵,结果任务下来了,自己却跑了,岂不是很孬种?死要面子的结果就是活受罪呗,硬着头皮开始列章程。
首先,不是兵源的问题,而是预算的问题,建的是骑兵,骑兵要马,一人还需要不止一匹的马,配上马具,马上使用的武器。骑兵的伙食,不但包括人吃的,还包括马吃的。这些算下来要多少钱?士兵的饷呢?营地的建设问题呢?要有房子吧?让人来当兵,总不能露天住宿吧?还要有帐篷吧?到了草原上谁给你盖好了房子等你去住?得先练习搭帐篷。训练器械呢?服装呢?汉军的服装韩嫣看不上,打算把后世军人的军装改得稍稍符合汉代审美观给搬过来,样式与现有军装不一样,自然是要做新的。这新军装从哪里来?等等等等……
其次,才是兵源的问题。是从原有的军队里抽调还是从民间征选?用什么样的标准?韩嫣自己有自己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在刘彻那里、将军们那里能不能通过?这样的标准会不会显得太高?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按照韩嫣的要求,都要大范围的征选才能保证选出足够数量的合格士兵。这样的扰攘,大家能接受么?
第三,训练问题。要怎么训?完全用汉代的方法,韩嫣不认为可行。韩嫣自己闭门造车加上从程、李等人那里讨教来的知识,很是写了不少练兵方法,自己却从来没有实践过。在军营里的经历,除了借用人家的场地锻炼身体和前几日切磋,就是前世统共半个月的军训了。后世的经验搬到汉代,能行得通么?
第四,军队的构架。要怎么建构军队,不光是制度还有军队的精神。低级军官的任命、选拔要用什么样的标准?这支骑兵,它的风格将会是怎样的?它要以什么精神来作为支撑?……这都是在建军伊始所要考虑的。
第五,纪律问题。韩嫣特别希望能够建成一支类似后世正规职业军队的队伍,可这样的想法,如此严格的纪律规定,在汉代能不能为人所接受?程不识那样在韩嫣眼里并不是很严格的纪律规定,在汉代已经让士兵哀叫连连以为痛苦了。韩嫣的规定一公布,会不会被人扔鸡蛋?要是有人觉得鸡蛋太贵,扔石块可就惨了。
第六,韩嫣还想给这支队伍配支医疗队,至少要教一些急教知道给士兵。想让他们都认得一些字。这些,在大家看来是不是会有别的想法?
……
……
……
真的,真的,很头疼,却只能一件一件的去做。光头疼,事情是不会少去半件的。好在韩嫣管过家,知道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把乱草的乱抓,少不得一件一件做下去,做了,事情自然就会变少,做了,就会慢慢找到诀窍,做了,也就慢慢有了条理。
一条一条的先写出来,一地的竹简,看得人很火大,分外思念纸张了,可惜自家试制的纸张还是达不到韩嫣的要求,在他眼里那只能当手纸用。
为了让计划尽可能完善,还跑到南军去搞了调研,顺带请教一下有带兵经验的老将军。回来就加班加点写报告。
建军的章程写好了,列明了各项指标、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韩嫣呈给了刘彻。
出乎意料的是,刘彻对这份计划持赞成态度。
〃这骑兵原就比步兵花钱多,练骑兵,知会丞相一声,再让大农拨钱就是了。实在缺了,拿内库填上。告诉叽叽歪歪的人练兵的钱,朕舍得花!〃
〃兵么选也行,重征也行,不过,你要亲自挑,嗯,咱俩一块儿亲自挑。挑最好的。你不是说过什么职业军人么?就要那样的。〃
在韩嫣列出人员战损原因的具体数字之后,刘彻对于配合更多的专业医护人员也首肯了。一场大仗打下来,真正死在战场上的,和战后因伤残疾、死亡的人数一比较,绝对会让大家吓一跳的。死在战场上的还没有战后两、三个月死的人多!还有的人,则是重伤致残失去了战斗力。
如果这些人得到及时救治,就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减员,他们有战争经验,活下来就是真正的老兵,出几个将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还能节省重新征召青壮入伍,给农业生产留下劳动力,也省了重新训练新兵的时间。一翻手,这救了一个人等于给国家添了三个人。一个士兵不用损失了他光是钱的事儿还有战斗力的考量在里面,一个原本是给国家纳税的青壮可以继续种田不用不事生产了,再一个是供养前面那个青壮的人,也不用供养了,国家拿他的租税充实国库就行了。
看着韩嫣拿着竹筹比划出来的效果,刘彻更加决定要大力发展战场救护工作了。这样划算的买卖不做,真是笨蛋了。被韩嫣拿〃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而不是为了赔钱〃等等念得耳朵长茧的刘彻,对于充实自己的国库、内库还是非常有兴趣的。
被请教的李广、程不识却对韩嫣有些刮目相看了,许多地方是后世千年积累的知识,被韩嫣拿了出来,更让这些懂门道的人惊奇。光医护一项,只有久经战阵的人,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好处。将军知兵,当然知道用熟了的老兵和菜鸟新兵之间的战斗力的差别。
得到了老将的首肯,刘彻心里轻飘飘的:这是我选的人呐
然后,两人开始挑兵、挑马、挑营地、挑器材、挑训练方案、挑新军制度、挑、挑、挑,忙了个人仰马翻。别说跟李当户他们斗殴、喝酒了,就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建章宫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经刘彻提议,就成了韩嫣的临时住处。
士兵,要选身体素质好的、最好是有骑马的底子的,没有疾病是最低的要求,年龄在十五到三十之间的,识字的最好。然后,还搞了一道政审工作,汉代的户籍制度做得还是可以看的。查这些人的底细,不光是为了防匈奴,还有藩王、窦太后、王太后等等等等。让自己的军队里混进别人的奸细,实在是件卸了盔甲再把后背送到别人眼前的矬事。
刘彻的意见是:既然是从头开始,不如从良家子里选,就不从军队里挑了,这样上手就是自己的人。他的意见大如天,他的气魄也不小。韩嫣正有此意。征兵工作就从北方人口里先选,靠北,民风彪悍、习骑射的也多、身体素质也好。打起仗来,战争的重心在北方,用北方人,免去了水土不服带来的困扰。
营房按照韩嫣的要求,要建得干净、卫生,一边征兵,一边调拨物资。其中的军装,韩嫣先让人做出了样品,命士兵试穿了,程、李、窦婴等人都被请来提意见。这就是后世军装的汉代版,剪裁合体,看着很精神,引进了带扣皮带,不再用绕身n圈的布条当腰带,还省了不少布料。鞋子分为合脚的左右只,与军服一样规定了几个固定的尺码,可以统一定做。征兵的时候挑出来的都是身高比较整齐的,衣物之类的用品,自然比较好做。引进了绑腿、背包、急救包、单架等物品。厨房卫生是韩嫣顶在意的,传说中的霍少,是喝了带疫病的水还是吃了瘟羊死的?水要煮沸了才能喝,东西要熟了才能吃。定期打理个人卫生……
〃娘的,比娘们儿还仔细!〃李当户暴粗口了。人手不够,他被拎过来当教官,主讲射箭。这新兵是天子亲自过问的,能过来当个教官兼军官,前途是不用说的。李当户自信满满深觉前途一片光明,谁知到了营地一看,情况满不是那么一回事本来以为是当教官,也确实是当教官,只是在当教官之前,先要做保姆的工作,这让李当户非常愤怒。
不光李当户暴粗口,选来的士兵也很想暴粗口,无奈待遇太好,上司来头太大,只好硬扛。私底下不守规矩的当然不少,大动作没有,小动作不断。罚,是扬汤止沸,想要根治,就要让大家从思想上转变过来。
于是,奖罚结合,做得好的给奖励、升职、提拔,做得差的扣饷、营地里跑圈儿做俯卧撑。韩嫣手上的功夫很过硬,李当户虽然不喜欢韩嫣的领兵作风,却不会拆他的台,也帮衬着。刘彻时不时的视察,呃,他是有空就跑过来看,程、李也会过来观摩一下。一来二去,也就镇住了场面。
至于习字,被韩嫣拿来当成福利:〃在咱们这儿习了字,回去可以教给兄弟子侄,至少会写自己的名字,不至于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