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伴君txt-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婚事,很成问题。
韩嫣无奈。韩家四位大主子相视一笑,就算何蔓答应了,他们也不愿让韩嫣就这么娶了。自家孩子,谁不想给他最好的呢?就算自己孩子爱吃青菜,家长也要想着法子给他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不是?有些事情可以宠着他,有些事情绝不能由着他的性子胡来!大不了,咱不去下聘!没有咱们出面,他就娶不了!就是迎回来了,也不是妻,咱们还能给他另娶!
当然,这四人还没有这么笨,直接闹翻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如今,只要用另一种办法就行了。光就父母、出身这一条,足以让有点常识的女人自动让步了。
韩则等人还在暗地里筛选了一下条件合适的女子,准备给韩嫣定下个妻子。只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大家还住在一起,韩嫣没几日便听到了风声。暗中皱了一下眉,心里盘算有了计较,面上却不显。临近年节,大家要忙的事情都很多,议婚的事还没有到迫在眉睫的程度,还有回旋的空间。
不管是因为什么样的理由,韩则等人算计韩嫣与何蔓的事情,韩嫣倒还能够接受。但是,关系到自己一生的婚姻,韩嫣却不希望还是由别人来做主。尤其,在已经与一个女人发生了关系的情况下,纳妾再娶,已经超过了韩嫣的底线,他是万不能答应的。但是又没有人明着说要他纳妾,韩嫣也不好就这么撕破了脸,既然大家都是暗着来,那么,就按着大家的行为方式,韩嫣也决定暗地里做些事情。
更新
石渠上林的工作已步入正轨,工作上不用像以前那么累了,韩嫣觉得轻松了许多。刘彻最近在忙着收拢人心,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与韩嫣接触,让韩嫣自在了不少。家中还算有序,年关将至,韩家交际面也不窄,光是处置年礼的事情就很忙了,倒是暂把给韩嫣另择良配的事情给搁置了一下。
建元三年的新年,就在这种情况下到来了。
汉宫的新年大宴,与往年的程序没有什么差别,出席的人,与去年相比,虽有不同,然而变动也只是比较明显的三公、九卿等职位,朝廷的中流砥柱列侯与二千石等变化却并不大。了无新意的大宴,继续了无新意的走着程序。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大家看皇帝的眼神有些不同了,那种敬畏更有些发自内心了——石渠阁里一群对达官贵人不甚买账的博学宿儒、青年新秀,已经说明某些问题了。家中有幸运被钦点入石渠阁工作的人,哪怕只是个见习,这一家对刘彻的态度都变得亲热了一些,虽然这家里可能还有其他人是坚定地站在窦太后一边——到了这个地位,少有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可毕竟人家分出了一部分力量来支持刘彻,这本身,就是对刘彻的一个肯定。算计你,说明你有被算计的价值。
这时,参与石渠校书的人互相看了一眼,又跟韩嫣打了一个眼色,韩嫣点头。大家一起站了起来,向刘彻献了他们半年来的工作成果——点校好了的新书。自然不是所有的书都点完了,但是先进行的都是广为人知的经典著作,在这个时候拿出来,正是长脸的好时机。
刘彻非常高兴,让献上来看。
呈上来的时候,却是每样数百册,同一本书,看着封面居然是一模一样的——是的,一样的,印刷术这东西,终是被韩嫣搬了出来,这下,更长脸了。
不是韩嫣不想一开始就拿出来,而是,当时连纸都没有,拿什么印呢?这回,校出来的新书,如果满意的话,正要颁行天下,数量极大,不知要抄到何年何月去了。正好,印刷术可以闪亮登场。
与纸出来时的情况一样,大家先看到的,是书的内容,后来,才注意到所有人手里拿的都是一模一样的书,真是惊奇!
刘彻把目光移向韩嫣,大家也醒悟——他不就是常弄这些让人惊讶的东西的么?
韩嫣便简要介绍了一下印刷的原理,其实也不用多说,大家都有印章,略一比划就明白了。
这些书,用的却是雕版,不是不想用活字,活字印刷的质量,比起雕版却是不如。韩嫣又搞不来蜡纸之类的东西,用的,依稀有印象的那篇《梦溪笔谈》里的印刷方法,活字字模排版固然是省钱省料,但是因为是单个字排起来的,容易凹凸不平,印出来的质量不好,还是一整块的雕版比较好,史上流传下来的好版本,都是整块雕版的。木制的版由于毛细现象和本身材质的原因会发生变形,陶活字在烧制的时候也容易变形,这都是实验失败的血的教训。韩嫣便催工匠去造铜活字,并且用标准尺寸来规定字模的长宽高,以期后来用活字的时候可以平整,最终达到与雕版差不多的效果。此时,却是来不及了,只能用比较有把握的雕版。这里,韩嫣用了折衷的办法,某一字刻错了,抠出来,打个补丁上去,做得细致些,倒也不显。
————————————————————————————————
啧啧称奇过后,大家便开始议论一番,又开口询问,待确认这又是韩嫣弄出来的以后,一顶顶的高帽子又砸了过来。咳咳,陛下真有识人之明啊~
听得韩嫣放心自己不是焦点的同时,也觉得好笑,还真是,越到高位,这马屁越发拍得有水平了。不管说什么事情,最后,功劳都有皇帝的一份。
刘彻也高兴,印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多么节省人力啊。而且,韩嫣把活字印刷一块儿弄出来了,连浪费材料这样的事情都提前想到了。有了这印刷术,推行起文本来,那是方便得多了。如果能把皇帝自己的意思印它个几万分散发下去给识字的看,岂不是更便捷?比让谁去宣导都方便。
再翻翻打头的一本,却是类似字典的东西,也不能说是字典,这是小篆与楷书的对照文本,收录了几万字,打头一本,是韩嫣手书的对照表,其余,便是工具根据韩嫣的笔迹刻的印刷本了。算是把去年那简单的两种字体对照给彻底完成了。
刘彻看了高兴,当下便要打赏,依他的意思,最好把爵位再给韩嫣挂上。
“臣启陛下,这只是个开头,陛下若要赏,不妨等此事完结再赏臣也不迟,”韩嫣婉拒了刘彻的意思,自己的风头够盛了,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石渠诸臣,半年来呕心沥血,实是比臣更辛苦,陛下当先赏他们才是。”
刘彻挑挑眉:“这倒是了。赐修书诸臣帛百匹、抄书见习者帛二十匹。”
众人谢恩。
“书既出来了,也别白放着了,”刘彻又想起了什么,“二千石以上各领回去看吧,再赐新书与诸王、列侯。”
末了,还特别派使臣把完成的书各拣一本抱着去赐给刘安。韩嫣听了这道“圣旨”,憋笑憋得脸都红了,忙垂下头去。低着头,四下瞄了一眼,发现同样状况的人不在少数,不由得抽搐了。
————————————————————————————————
因为过年,各处的事务都停了下来,韩嫣、刘彻俱有了年假,闲暇时间也多了起来。最近大半年的时候里,朝中大臣,被刘彻拉拢了不少,皇帝本身就是权威的象征,因此,刘彻腰杆也变硬了一些,对窦太后虽然还是保持恭敬,可是对依旧我行我素的阿娇与大长公主,又慢慢冷了起来了。不想陪老婆,也不能太不给老婆她外婆面子,大半年来又与韩嫣各有事忙,两人单独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此时得了空,刘彻不免把韩嫣给留在身边说话。
次日,刘彻又把韩嫣给拎进了宫里。韩嫣眼珠子转了一下,把话题引到了匈奴方略上。他研究这方面的资料很久了,颇下了一番苦功夫,刘彻最大的心患有三:子嗣、藩王、匈奴,因此,听得津津有味。韩嫣见刘彻兴趣被引到这上头来,心中暗笑,刘彻却不知道韩嫣的想法,兴致勃勃地拉着韩嫣冲到石渠翻出地图来,比划着如何反击。宫里人对刘彻这种军事狂热早已见怪不怪了,关于匈奴的资料早就单挑出来放好,查阅时也方便,刘彻翻得顺手,还很夸了负责的人。
见韩嫣又跟刘彻常在一起,韩则却有些着急了,隐讳地提醒了一下韩嫣要注意分寸,并且更加放宽了韩嫣与何蔓见面的限制。韩嫣心下了然,满口答应,过了年假,又是刘彻生日,接下来,是窦太后生日,建元三年的冬天,不是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人,都很悠闲,大家都闲了下来,韩嫣与刘彻也就常常在一起了,直把韩则逼得头发都要白了。韩嫣这会儿倒表现得像个标准的汉代青年了,表示婚前不会不守规矩地再探望新娘子:“既是大家都不反对要娶,便按规矩来吧。”
两位母亲面面相觑,韩则很想撞墙,直氏目瞪口呆。这四个人,最初都没有明确表示出反对的意思,只想着不知不觉把事情给拖黄了算完。见韩嫣竟是拿未婚妻子的待遇来看何蔓了,心下很是着急,既然是当成未婚妻子来看,又不见他表示得多么亲热,真是奇怪,韩则比三个女人知道得更多,更是焦虑。
三个女人觉得韩则即使关心韩嫣也不至于焦虑成这样,嫡母大人不放心了,于是,审了平日跟着的人,得知韩则是在为韩嫣的事操心,接下来,就是母亲询问韩嫣身边伺候的人了。于是,得了个惊天的内幕,韩嫣最近都没有跟传说中那个姓卫的小子在一起,“爷近是都是陪着陛下的。”如果韩则没说过韩嫣与男人有暧昧,这话就引不起什么联想,问题是,韩则隐私表示出对韩嫣某种倾向的担心,女人的想像力是丰富的,一时之间,三人被联想出来的结果惊住了。
“谁都不许说出去!”摒退了摸不着头脑的奴婢,嫡母大人发狠了,对着直氏,“亲家那里也没乱说,没得让大家担心。”
直氏明白,就算不担自己,在场的三个人,两个是韩嫣的母亲,就自己算是比较远一点的,那也是只警告自己一个人的,知道事关重大,忙应了。
“也不一定就是咱们想的这样,”嫡母大人沉吟了一下,“只是,有备无患,阿嫣的婚事,得快些定下了。”
“他就是认了何氏了,说是定要娶了她,”母亲叹气,忽地想起几个月前住在庄园里听到的风声,韩嫣好像有个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客人,哆嗦了一下,“不管怎么样,得让他赶快成家。何氏……”
“不行!”嫡母大人坚决反对,“哪怕不看出身,光管这么大的家,她就没这个能耐!做不得主母!”
“就怕阿嫣会跟咱们怄气,”母亲颇为不安,“瞧着他倒是对何氏挺上心,若是咱们不许,他怕是会闹,不是更惹人笑话?”
“谁也没明说不行,”嫡母大人想了一想,“还是拖!拖到他自己觉得没意思了,也就是了。”
“二叔这样,近日对何氏,好像也没有以前那样上心的,”直氏插嘴,见婆婆望向自己,忙道,“是媳妇愚见。”
“说下去。”
“自从二叔说要娶她之后,便不常见了。可见,二叔待她并没有什么深谊的。何氏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美人,二叔毕竟经的少,多半是因为那是他第一个女人,二叔脸皮又薄,不好意思,才要娶的。”
韩嫣如果在场,一定会膜拜一下这位大嫂外加抽自己一巴掌。
“这样——”嫡母在心里一转,“何氏便先留着,婚事也加紧了。”
人说知子莫若母,母亲对韩嫣的事情知道的并不多,却并不妨碍她对韩嫣某些个性的认识:“只怕要是明着跟他说不许娶,他心里对何氏愧疚,更要娶了。阿嫣有时候,也是倔。”
“里紧外松!”嫡母是三个女人的主心骨,她定下了意见,“不硬逼着他,反正,这些日子合适的姑娘也都相看得差不多了,这且先停下来,免得招了他的眼。何氏那里,她自己也该明白是做不了妻的,她不愿嫁,阿嫣能怎么办?阿嫣若再闹,把她远远地打发个人嫁了,时间长了不见,也就淡了。”
“这样最好,”母亲赞同,“如今阿嫣待她,也不见亲近,可见何氏也未必拢得住阿嫣,若是阿嫣还想娶她,就打发她嫁人。哪家也没有经了一夜就要随便娶的道理,以往真是太惯着他了。”
嫡母大人又添了一句:“咱们先看看婚事要准备什么,等到阿嫣拖不下去了,便定下了哪家姑娘,也好直接把事情办了,以免临时再慌乱。再者,看到咱们这里准备着,阿嫣也能安下心来,省得他再闹什么事。”
接下来,就是唤来韩则,逼问证实一下自己的猜测了。韩则没想到这些女人居然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苦笑的表情已经表明了一切。于是,全家同仇敌忾,一起商量起对策来了。
要是知道自己的举动反而让家人往反方向走得更远,韩嫣会哭……
血淋淋的事实又一次证明,穿越人士,再融入当时社会,在心理上与土著族群还是有差异的。想做导演,可人家偏不入你的戏。哪怕设想得再好,人家根本就没有配合的意思,能成什么事?
韩嫣这次唱了一回独角戏,还以为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事实上,离他原本的目的,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
————————————————————————————————
家人停止了对长安城未婚女子的考察,韩嫣也觉察到了,内心满意同时也有些不安,大家其实也是为了自己考虑的,并没有坏心,也不算办坏事,在这种情境下,待人真心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只是,韩嫣自己不能接受这样的安排,毕竟他还是有自己的准则。所以,韩嫣非常冒险地走了一步险棋,让家人因为担心自己,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接受了何蔓。
不得不承认,这样做,利用了亲人的关心,很卑鄙。韩嫣又不愿意被亲情摆布,就这么接受称斤论两的婚姻,所以,他并不后悔这么做。鸵鸟地安慰自己:娶妻以后都老老实实地过日子,不再让大家为自己收拾烂摊子。大概,也能安慰一下家人饱受惊吓的心脏了——吧?
现在要考虑的就是两件事:一、夫妻的共同语言问题;二、因为最近与刘彻又走得很近而带来的后遗症。
没有共同语言的夫妻,无疑是极其痛苦的,韩嫣原本很想老天开眼地给他一个能处得来的女子来培养一下感情,然后再结婚的。只是,老天爷最近一直在打盹,韩嫣只好自力更生了。
先天不足,只好后天补全。不识字,就自己教,不懂上层社会的规则就一一讲解,死记硬背总是可以的。至于其他的,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不断磨合了。
韩嫣在刘彻身边,最不高兴的,不是阿娇而是王太后。阿娇近日,为了求子,很是折腾了一阵子,生活在童话里的公主,终于得面对现实——公主嫁给了王子以后,不是一句“从此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就能总结的,结了婚,他们就是国王和王后,柴米油盐代替了风花雪月,再也不可能一直浪漫下去了,饱受流言困扰,馆陶与皇太后又常常念叨阿娇的重心转移到了子嗣上头。对于别的事情,她倒不怎么上心了。纵使让她相信韩嫣与刘彻有什么,想想这是个男人生不出皇子,也还能压下火气装不知道,再庆幸一下这两个人是生不出孩子来的。
王太后就不同了,身份不同、站的位置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观点也就不同。对于刘彻无子,王太后的急切与刘彻也差不到哪里,对于分散了刘彻注意力的韩嫣,她现在是没有太好的印象的。对于她,韩嫣目前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
另一个需要思考的人物就是刘彻了,韩嫣到现在也没有明确地跟刘彻说一句:“咱们分手吧。”因此,刘彻对韩嫣的心事并不知道,如今,是要找个机会跟刘彻说清楚的。如今这样不远不近地吊着,很有一种利用别人感情的感觉,很不自在。再者,韩嫣不认为自己有那个份量让刘彻放弃子嗣——自己已经被家人算计成这样了,处在刘彻的位置,问题只会更严重。还是早点说开了的好,只是时机与措词还要再斟酌。
————————————————————————————————
然而,娶妻的事情,不光是家里人不反对,就能说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能完结的。何蔓的身世,做正妻,确实不够,韩家还要在上层社会里混下去,韩嫣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坚持让全家人成为社交圈子的话题,何蔓进门,还要有一个体面的方式。
韩嫣打着自己的算盘,压根没有想到,家里人之所以按兵不动,是为了麻痹他,并且,大家商量出了更好的对策。
与韩则通过声气之后,三个女人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嫡母大人打头,女人们借由进宫请安的时机,与王太后达成了初步的谅解。夫人外交,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些时候,甚至是整个事情的关键。
王太后,原本对韩嫣的印象还可以,甚至,一度非常希望让韩嫣暂时吸引刘彻的注意力,免得刘彻被阿娇给拴住了。只是后来,因为刘彻子嗣的问题,让她着急上火,连带的,让她很是迁怒了不少人,最恨的,自然是她眼中的罪魁祸首阿娇、阿娇的母亲馆陶大长公主、给这母女两个撑腰致使刘彻后宫如同虚设的太皇太后——不管怎么说,是个母亲都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儿子有某方面的问题。而与刘彻常在一起的韩嫣,也免不了被她记恨一下了,她觉得韩嫣占用了刘彻与女人在一起的时间,这会儿她倒忘了最初对韩嫣与阿娇争夺刘彻注意力的希望了。
经过与韩家三个女人的隐讳沟通,王太后才想起来,这会儿,该是全力对付皇后一系的时候,分散注意力实在不是明知的举动。再者,韩家女人的到来,也让她记起,韩家这样的家族,是绝对不会希望自家男子与皇帝有绯闻的,一旦有事情发生,不用她操心,韩家自会行动。对于男子吸引皇帝注意力,而使皇帝子嗣艰难的事情,实在不用她操心——至少,韩嫣不用她管了。本就是迁怒的想法,经过这么一转,王太后的心思又回了大半。
于是,两下有了共识。
选择(上)
到了十二月初,闲暇的时间便结束了,马上就是正月,一年之计在于春,许多开春后的工作要在十二月就计划好。韩嫣见家里似乎已经认命地开始准备婚事了,便捏着一堆上年度总结与下年度工作计划交给刘彻过目。打算把石渠、上林的人再招回来继续工作,石渠阁的人是刘彻重点拉拢的对象,他们回来了,刘彻又得开始了例行的表示友好了,韩嫣也便得了自由。
韩家人也松了一口气,开始处理韩嫣的大事。
“闲下来就把你这事儿给办了,找个人家认了何氏做女儿,也好把婚事办得风光些。”韩则与韩嫣商议。
“这倒不用,”韩嫣摇头,“我的妻子,自会与我一道持家,自己挣属于自己的荣耀。我又不会因这个小瞧了她,若是计较家世,我也不会要娶她了。少有好人家愿意认个半路来的女儿。认了亲,不是摆明了说她出身不够么?”
“说你笨,你还真是笨!好,不说身份的事。到了成亲的时候,你要从哪里迎娶?好,就从她原来住的地方迎娶,那归宁又要到哪里去?”韩则看韩嫣的眼光像是在看傻子。
“那——再看看吧。”
“也好,总要仔细些,别到时候惹上麻烦事。”
把长安能看得上眼的人家翻了一遍,找到了一家——安陵侯于军。此人是匈奴降王,封千五百五十户。如同匈奴一直招降汉将一样,汉朝也不遗余力地招降匈奴贵族,这位,就是降汉的匈奴小王了。
于军降汉,自是因为在匈奴混不下去了,草原上的竞争太过残酷,不是生就是死,尤其是在单于继承的时候,一旦站错了队,那是部族全灭的下场——原来的部落主人男子多半是活不成了,女子要看运气了,财产自是全没收了,部落里其他的人,不想死的全要改成胜利者的姓氏,搞不好还要被罚做奴隶。不比汉朝,追随者很有可能只是罢职回家,回家呆着照样也是一方财主,虽然是窝囊了点。
草原上权利的争夺更加惨烈,努力壮大自己,并且在自己并不很强大的时候依附于强者而生,是他们的生存法则,因此,投降与依附,并不可耻,甚至是保存和发展自己实力的手段。投降了汉朝的匈奴人,心理负担明显要比投降了匈奴的汉人小得多。于军,在汉朝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于军在草原混不下去了,跑路的时候很是狼狈,到了长安,得封为侯,汉廷却没有像待一般诸侯一样让他到封地去,把他留在了长安。他独自在长安,虽然比在草原被人砍了头强,可也无儿无女、孤孤单单的。韩嫣觉得,他答应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一些。
韩嫣盘算了一下,觉得这也勉强可行了,对家人说了一声,准备到于军府上去拜访。这时,平地一声雷,弓高侯府后院传来消息——何蔓自请离去,韩家也答应附赠一笔不小的财富作为她以后的嫁妆,从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