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档案-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却被这个大明特使的称号唬住了,半响也说不出话来,特使不就是钦差大臣么,竟然有一位钦差大臣要见他们。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55章 收编
谢迁、丁可泽、赵束乡等人愣了半天,赵束乡首先回过神来,脸上露出一丝兴奋之色:“谢大哥,朝廷派出特使过来是好事啊,我们应该出去迎接。”
“我们造鞑子的反,又关朝廷什么事?”
“不能这么说,朝廷毕竟是朝廷,我们以前在朝廷治下时总还能吃饱饭。”
“是啊,有朝廷过来我们就不怕鞑子了。”
……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此时山东毕竟才丢失了一年多的时间,中间黄得功又杀回来过一次,大家都从小在大明的治下,虽然造反,但对大明还是心存敬畏,尤其是数万鞑子就歼灭在离山东不远的淮安,一扫以前朝廷对上鞑子就输的晦气,眼下鞑子重兵杀了过来,许多人重新把大明当成了依靠。
“谢大哥,你说怎么办吧?”屠户郑嗡声嗡声的道,在义军中,屠户郑的名声如雷贯耳,每次攻城,屠户郑都是第一个冲进城,挡住他面前的清军就象是纸糊一样,只是屠户郑是一根筋,他认准了谢迁是一个干大事之人,就事事听从谢迁,不求名求利,谢迁对屠户郑也日益重视,将之提拨为义军中的四当家。
听到屠户郑的话,众人这才发现谢迁一直没有发言,这支军队本来就是靠谢迁的威望拉起来的,连攻下数座县城后,谢迁的威望更高,虽然大部分人觉得自己能得到大明朝廷关注是一件好事,可若是谢迁拒绝与朝廷特使接触,众人虽然会觉得遗憾,依然会接受。
谢迁扫了众人一眼,将各人的反应看在眼中,他哈哈一笑:“走,咱们去迎接特使大人。”说完,率先向门外走去,众人都松了一口气,连忙跟在身后。
杜小山站在县衙门外,他做了孙克咸的亲兵,孙克咸却不喜欢他的圆滑,完全是看在他哥哥杜大山的面子上才收,杜大山立功外放做了队正,他被孙克咸推荐到羽林卫抽调到加强锦衣卫力量的名单中,虽然锦衣卫的名声和羽林卫比起来太臭,杜小山却发现自己到了锦衣卫才真正的如鱼得水,对他来说,羽林卫太严肃了,锦衣卫时刻有可能要到鞑子,流寇所占的区域活动,坑蒙拐骗都要用上,这才是他的拿手好戏。
他仔细的打量着进进出出的义军,这些义军虽然衣服破烂,武器也简陋,可是一个个都精神饱满,许多义军已经知道杜小山的身份,用好奇又有一点敬畏的目光偷偷打量着杜小山,不时悄声议论两句。
衣服,武器都是其次,人最怕的就是没有精神,这是杜小山在羽林卫当中学到的一句话,现在想想确实是有道理,以前大明军队和鞑子屡战屡败,就是因为已经失去了战斗的勇气,反而是羽林卫这支全新的部队,面对数万鞑子的围攻,死守山头,终于等到了鞑子的崩溃,迎来前所未有的大胜。
这些人,如果都有了合适的兵器,再打上几仗,只要不死就会变成精锐,看来皇上当真高瞻远瞩,没准凭着这些人真能让鞑子吃一个大亏。
“草民等参见特使大人。”谢迁等人出来后,一起向杜小山行礼。
杜小山打量着来人,目光在屠户郑、丁可法、程山、赵束乡这些人身上掠过,最后停在谢迁身上,这些人最为突出的无疑是屠户郑,他不但块头大,站在最中间,而且肩上一直杠着那根卖肉用的圆木,想不惹人注意也不行,不过,杜小山还是一眼认出谢迁才是头领,他亲自搀住谢迁的手臂:“这位想必就是谢头领了。”
谢迁脸上微露出一丝惊讶之色,他故意站在边上,就是要考验一下来人的眼力,没想到自己还是被轻易找了出来,他自然不知,锦衣卫专门成立的对外部门已经在山东布下无数探子,谢迁一起事,锦衣卫就给予了关注,对于义军中的重要人物,锦衣卫基本上了如指掌,这种情况下杜小山当然不会认错。
只是这个时代消息传递太慢,没有上一级的指示,锦衣卫不能单独作出决定,否则早就有人和他们联系上了。
“回特使大人,正是草民,这里谈话不是很方便,大人里面请。”
“请!”杜小山回了一句,不再客气,迈步走在前面,谢迁等人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
到了大堂,杜小山坐上了主位,谢迁又连忙让人送上茶水,茶倒是好茶,正是从县衙搜出来专供县令自己喝的,只是义军都是粗手笨脚之人,不会泡制,用热水一冲就送了上来,杜小山也不在意,将茶盖揭开,轻轻喝了一口,正要开口,谢迁已经先问道:“不知特使大人来此何事?”
杜小山站了起来,向天空方向拱了拱手:“各位头领,皇上听说各位头领反抗鞑子之事,心中大为高兴,各位虽然沦陷在鞑子铁蹄之下,依然不忘对大明的忠义,实在是大明的义士,皇上有旨,凡在与鞑子作战中牺牲的义军将士,都可以作为烈士进入忠烈祠,永享香火供俸,活着的人,朝廷另有封赏,眼下朝廷大军还无法反攻,只能向各位提供一批军械作为援助,不如各位以为如何?”
谢迁突然后悔起来,早知如此根本不应该见这个朝廷特使,活着的人另有封赏也有罢了,财物吗,现在义军取下数县,并不稀罕朝廷能拿出多少财物,吸引人的无非是官职而已,大家时时要面临清军的围攻中,这个官职毫无意义。
只是战死之人能进忠烈祠却是极大的诱惑,起义之后,脑袋就等于别在腰上了,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战死,若是能进入忠烈祠,不但可以不做孤魂野鬼,而且世代享受香火,青史留名,生不能享受荣华,死却可以极尽哀荣,多少人的追求不就是如此吗,别说普通义军能受到诱惑,就是这些头领也会动心。
若是接受了,这支义军毫无疑问就等于被朝廷收编,偏偏他就是想拒绝也不可能,那些义军为自己付出生命,自己总不能拦着不让他们进入忠烈祠,否则所有活着的人都会离心离德。
想通此点的谢迁只能苦笑,也站了起来拱手道:“草民等谢过皇上隆恩。”
丁可泽、赵束乡等人也站了起来,他们的脸上却隐隐有一丝兴奋之色:“草民谢过皇上隆恩。”
“恭喜各位了,从今天起,各位也不需要自称草民,皇上有旨……”
说到这,杜小山停了下来,赵束乡恍然,连忙拉了拉谢迁的衣服,自己跪了下来,谢迁无奈,只得照做,等到县衙里全部义军都跪下之后,杜小山才继续道:“皇上有旨,山东义民谢迁一行人等,不畏强暴,率众驱除鞑子有功,封谢迁为青州参将之职、丁可泽为青州游击将军之职、赵束乡为青州府同知之职、程山、屠户郑……,以上各人,封赏完毕,若有遗漏,将由青州参将和同知两人共同保举,再行补叙,钦旨!”
谢迁刚开始还听得惊讶万分,到后面却是冷汗淋漓,朝廷将他手下的各级头目一网打尽,纵有几名遗漏也是因为刚刚提拨,他顿时对朝廷的实力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对于被朝廷收编不象刚才那么抗拒。
“各位,还不赶快谢恩。”
“臣,草民,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各人回答参差不齐,而且自称更乱叫,杜小山脸上却全是笑容,知道自己的第一步总算完成。
“谢参将,赵同知,由于时间匆忙,本使这次来不及带圣旨过来,只能传达皇上口谕,不过,圣旨很快就会随同朝廷带来的军械一起过来。”
赵束乡笑得合不拢嘴,他只是一个举人,若是依照平常的科举,即使中了进士外放也不过是一名八九品的小官,青州同知可是从六品的官职,难怪人家说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不过,赵束乡马上暗念了一句,自己是鞑子的反贼,可不是大明的反贼。
丁可泽、程山等人受了官职也是一脸喜色,谢迁看得心中一叹,罢了,要想自立谈何容易,若是能熬过这段时间,日后配合朝廷收回山东,未尝不能享受荣华富贵。他问道:“特使大人,不知道朝廷的军械什么时候到,有多少?”
“谢参将放心,朝廷的军械过几天就会到,至于数目,第一批是五百张强弓,一千五百柄长刀、二千杆长枪,另外甲胄百幅,火枪二百支,这个数量不知可够?”
众人都吸了一口凉气,他们攻下四县,武库中全部兵器加上从清军手中的缴获,加起来也不过二千多件,其余义军全部是自制的武器,他们本以为朝廷能够运进数十件兵器意思意思就算了,没想到一出手就是四千多件,有了这批兵器,义军的实力起码翻了一番,众人这才实实在在感受到投靠朝廷的好处。
其实如果需要,朝廷完全可以运更多兵器,一次就将全部义军都武装起来,只是这样一来,未免显得朝廷的兵器太廉价了,也不利于朝廷后续的控制,这才只运了四千余件兵器过来。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56章 分离
“这……”谢迁有点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同时心中又有所怀疑:“特使大人,这么多兵器如何运过来?”
山东虽然是在海边,青州百姓出海打渔之人更是不少,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在近海,相比于福建,两广的海贸发达,山东的海贸简直不值一提,也难怪谢迁等人也有疑惑,不过,杜小山一指东面众人就明白过来。
“大海?”赵束乡试探着问道。
“不错,本来如果你们在高苑县,要把军械运过来还有一点距离,如今你们既然拿下利津正好,过几日大船过来时,你们只需要派出大军过去搬运就可以了,各位有家小的,如果担心家小安全,可以一并将家小送来,到时直接乘坐海船就可以到达江南,过上安定的生活。”
杜小山说完,赵束乡几名有家小的头领大为意动,虽然这样送出去等于成为朝廷人质,可是只要一心为朝廷办事,成为人质又何妨,相比于在山东随时可能丧命的生活,把家小送到江南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就是谢迁自己也有一个才十一岁的弟弟。
“多谢特使大人。”谢迁也算拿得起放得起,眼看被收编无法避免,素性道:“谢某倒是有一个不成器的弟弟,如果到了江南,以后还要请特使大人多多关照。”
见到谢迁同意,赵束乡和丁可泽几人顿时去掉顾虑:“特使大人,我有老母一人,还需特使大人照料一二。”
“特使大人,我有娘子和两个孩儿,也请特使大人到时安排一起带走。”
……
杜小山哈哈大笑起来:“各位,送走没有问题,只是要本人关照就恕不能从命了……”众人都不解的看着杜小山,杜小山这才道:“本人这次不回江南,要留在此地居中联络,不知各位是否欢迎?”
众人都松了一口气,赵束乡笑道:“特使大人愿意留下来,我们当然欢迎。”
“对,对,我们当然欢迎。”谢迁附合道。
“各位放心,你们都是朝廷有功之臣,家小到了江南,朝廷必定会妥善照顾,每隔一段时间,船只过来时,你们也可以写信与家小联络。”
写信?除了谢迁、丁可泽、赵束乡三人外,这些大小头目恐怕无人识字,只是众人还是又一阵感谢。
当晚,因为刚刚攻下了县城,又因为大明特使的到来,众人不但有了官身,而且获得可靠的支持,可以说数喜临门,义军在整个县城都摆下酒宴,大肆庆祝。
数天之后,利津县河流入海口,黑压压的站着数千义军,除了这此义军壮年汉子外,最前面还夹杂着近百名老弱妇孺,孩子,年轻的妇女,白发苍苍的老人老太应有尽有,这些老弱妇孺正是义军头领的家小,船只载人有限,这一批撤出的只是到了一定职位之人家小。
赵束乡身边是一名年轻的娘子和两个不到五岁的孩子,正在隅隅细语:“娘子,到了江南,若是带孩子太累,你可以多请几个丫环仆役,你相公现在好呆也是大明从六品的官员,朝廷也会发给一份俸禄,到时你可以每月领取,加上相公这次分到的银子,应当足够你在江南生活。”
“相公放心,妾身一定会好好将大儿,二丫拉扯到,只是兵凶战危,相公你要好好保重……”说到这,赵束乡的娘子已经嘤嘤哭了起来。
“唉,娘子,你这是干什么?”赵束乡急得跳脚。
另一旁,一向凶悍的屠户郑低着头,任由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妇女摸着头发。
“儿啊,娘已经在山东生活了一辈子,到老了实在不想颠簸一场乘海船到江南去,娘留下来行不?”
“娘,不行,清狗势大,娘留下来太危险了,好在这次皇上开恩,孩儿早就听说江南繁华无比,孩儿这些日子手头也分到了数百两金银,娘带到江南去也可以享几天福。”屠户郑虽然尽然压低了声音,可是说起话来依然嗡嗡作想。
“也罢,娘如果要强行留下来只是拖累了你,娘就乘船走吧,你在外面打打杀杀,娘本来是要反对,不过,既然皇上也对你们赞赏,那多半是正事,娘也就不拦你,记住,你要好好保住自己。”
“娘,孩儿明白。”
“大哥,我想留下来杀鞑子行吗?”谢重拉住哥哥的手摇晃道。
“不行,你还小,不能留下来,到了江南要好好读书,将来争取考中进士,也好光宗耀祖。”谢迁断然否决。
谢重撇了撇嘴:“进士有参将大吗?”
谢迁愣了一下,参将好呆也是仅次于总兵和副总兵的大员,大明再文贵武贱也不可能说进士大于参将,只是论起前程来,一个进士远比一个参将光明,不过,现在大明正值危急之时,皇帝又大力提拨武人,没准以后来一个武贵文贱也未可知,认为中了进士才能光耀名门只是习惯使然。
见到谢迁不答,谢重自以为得到答案:“那我不读书,我也要杀鞑子做参将。”
谢迁哪能跟弟弟解释如此复杂之事,气得轮起巴掌就要打下来,这时一人喊了起来:“船来了。”
各人的目光都向海中看去,果然,蔚蓝的海面上,露出数片被海内吹得鼓涨的帆影,正在徐徐的向河口方向驶来,又过了一会儿,大船才渐渐显露。
“啊,好大的船。”
“真的,县衙的房子也没有这么高吧。”
……
岸上全是一片惊叹声,他们见惯的只是河里行驶的小船,如何能与这样的大海船相比,自然是充满惊叹。
谢迁将弟弟暂且丢下,不放心的对杜小山道:“特使大人,这是否就是朝廷的大船?”
杜小山昂然道:“当然,鞑子又如何能造成这样的大船?你等下看看船头的旗帜就知道了。”
其实,当初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跨海向满人投降时,曾经给满人带去过不少大船,可惜满人的脑袋僵化到不可理谕的地步,他们只信任自己的骑术,从没有想到如何利用这批船,慢慢的这些船只能停在港口内腐烂。
谢迁放下心来,不再言语,随着大船越来越近,大船上两面旗帜都显露了出来,高的一面绣着斗大的明字,稍矮的一面绣有一个郑字,对于这个郑字,谢迁等人毫无感触,可是在整个远东洋面,无论是西洋人还是海盗,走私商人,对于这面旗帜都恭恭敬敬,这面旗帜在海洋上,远比大明的旗帜要好用,他代表的正是远东的海上霸主郑芝龙。
杜小山从怀中掏出了一面旗帜,对着大海比划了数下,大船上也有人用旗相互比划,确定之后,双方才收起旗帜。
大船行驶到离河口还有数十米的地方停了下来,这里虽然建有码头,只是这里的码头平时只供渔民打鱼时使用,不可能停靠海船,只能用小船转运,义军早已搜集到了上百艘船只,见大船停下,会操船的义军连忙划着小船向大船靠近。
小船靠近时,两相一比较,更加感觉到海船的广大,数十条小船围在大船身边就象是一个个小小的玩具,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船上的郑家水手看到围在旁边的那些小船,一个个几乎鼻孔朝天,连搭理也懒得搭理,不过,好在船上也有锦衣卫的人跟随,杜小山与来人确认之后也不需要那些郑家水手,直接指挥义军搬运兵器,忙乎了快一个时辰,所有的兵器甲胄才从大船上搬了下来。
看到岸上堆积如山的兵器,所有义军都恍若做梦,虽然早就知道朝廷会送来这么多的兵器,但是知道是一回事,亲眼见到又是一回事,单就长枪而言,朝廷所制的长枪质量不知要比义军自制的要好上多少,五百张强弓、二百支火枪更是让一直缺少远程打击能力的义军如虎添翼。
直到几名孩童的哭喊声传来,沉浸在兴奋中的各个义军头领才如梦初醒,他们的家人该登船了,这一去,谁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见面,或许就此永别,一丝伤感在码头漫延。
“娘。”
“爹爹。”
“哥哥。”
……
“你们要保重,一定要保重啊。”
各种呼喊此起彼伏,只是无论如何不舍,该走的还是走了,等到所有人登上船,郑家水手马上起锚行船,岸上的人只能看着大船慢慢消失。
“走,咱们回去。”谢迁挥动着右手,脸上一片泪水悄然划下,从今以后,他就不在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朝廷,他们再也没有退路,也不需要退路。
得到了这批兵器补充,加上有受过羽林卫正式军事培训的杜小山指点,义军实力大增,不再畏惧淄川县,在孔有德等人直扑利津县时,义军突然舍弃了利津,直扑淄川,虽然淄川知县拼命抵抗,只是用了一天的时间,淄川就在义军内外进攻下告破,等孔有德得到消息率军赶到淄川时,义军早已将淄川知县处死,并将府库抢劫一空,扬长而去。
第二卷 血战中原 第157章 演习
攻下淄川后,义军的行动更是飘浮不定,忽东忽西,每到一地,义军就将当地那些投靠满清的官绅处死,将他们的家财田地没收,除了给义军自己自用外,全部分给穷人,因此所到之处纷纷受到当地农民的拥护,孔有德,耿忠明两人只能在后面疲于奔命。
继淄川外,义军又攻破长山县,将知县周懋臣处死,清军准备用来围剿义军的物资也全部落到义军手中,拿出一部分给平民百姓后,由于来不及带走,义军放火将之焚之一空,等到清军赶到时,只剩下城中焚烧物资的熊熊烈火,孔有德当即气得吐血,差点从马上栽了下来。
由于有锦衣卫的情报,加上义军熟知地理,当地被清军压榨的苦不堪言的百姓对义军更是热烈拥护,谢迁等人当真是如鱼得水,每次快要被清军围住时,总能找到薄弱的地方跳出包围,随即反戈一击,让清军吃上一个不大不小的闷亏,不但将青州府搅得大乱,就是莱州、登州两府也会时时遭到义军的骚扰。
而孔有德等人反而有种寸步难行的感觉,更让清军郁闷的本来向义军这种没有固定基地的队伍兵器会因为战斗毁坏而越来越差,可是这支队伍的兵器却越来越好,不但弓弩齐全,甚至火器也越来越多。
多尔衮已经数次下诏申斥孔有德、耿仲明两人,无奈丝毫不能改变两人的窘态,他们求满达海出兵时,满达海又以无摄政王命令加以拒绝,只能继续跟在义军身后,苦苦寻求决战的机会。
弘光元年的八月,南京城的酷暑终于慢慢消退,天气重新变得凉爽起来,南京城内外到处桂花飘香,紫金山更是风景如画,繁华似锦,往年这里早已是游人如织,可惜今年紫金山早早就被羽林卫划为禁区,无论是富商巨贾,还是王公大臣一概不得靠近山头十里之内。
这引起了一些文人士子的嘀咕不满,紫金山可是孝陵所在,那里是太祖皇帝和马皇后合葬之处,羽林卫连孝陵也圈进去,整天在里面动枪动炮,也不怕惊动了太祖寝陵。
不过,这种不满也只能在嘴皮上说说而已,自羽林卫将多铎的征南大军全歼后,羽林卫声望如日中天,自古好男不当兵,可是羽林卫的官兵,即使是许多大户人家也争先恐后与之结亲,每天更是有不少人从外地赶到羽林卫驻地,千方百计的想加入羽林卫,其中不泛一些家中有田有地的良家子,甚至还有不少读书的士子。
对于这些人的好意羽林卫一概拒绝,不过,他们也得到了消息,羽林卫数月之后会进行一次扩充,到时他们可以再来,如果符合条件羽林卫一概欢迎入伍。
所有人只能带着遗憾回去,不过,到底还是有了希望,一些聪明之人打听到羽林卫以前招收人员的规矩,回到家中自己开始训练起来,许多父母发现,他们的儿子去了羽林卫军营一场,突然变得每天喜欢长跑起来。
羽林卫当然不会在孝陵旁边动枪动炮,将孝陵也划进禁区范围,只不过是要搞一次大的演习,防止有人在演习期间乱闯而已。此时整个羽林卫的校场上哑雀无声,数万名羽林卫数成六支队列,站立的整整齐齐,目光齐对着中间的高台。
六支队伍,有五队是由火枪手和长矛兵组成,每队九千人,其中二队长矛手与火枪手人数相当,另外三队火枪手有七千人,只有二千长矛手,这三队已经完全换装成燧发枪,随着枪支发射的速度越快,需要的长矛手自然越少。
另一支队伍只有五千人,却是由炮队组成,总共二百余门大炮竖立在广场上,黑洞洞的炮口显得格外阴森恐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