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攻略 上-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笸拇觯炕岵换嵋虼硕米锲渌那灼荩
  十一娘微微点头:“十六公子到是个通透的人。”
  周夫人见她理解,松了口气。
  毕竟谁也不愿意有个苛刻宗亲的名声!
  她想到前几天回娘家时听到的一些事。
  ";可惜他舅舅是个鼠目寸光的。”周夫人说着,眉头微建,“他外祖父在的时候,见十六聪明伶俐,又孝顺懂事,想亲上加亲,把他表妹许配给他。后来两家不大走动,这事也就没人提了。去年他们两兄弟一起中了秀才,他舅舅又提起这桩事来。当时我的一个婶婶正帮十六提亲,两家人也对了面,请了媒人,就等着交换庚帖小定了。他舅舅天天上门说,偏偏我那嫂嫂又惦记着想着当年外家的资助之恩,这门亲事自然就搅了。”她说着,目露不屑,“今年开春十六应了府里的差事。我那嫂嫂哭了几场,寻思着这书不读了,总不能在婚事上再亏待这个儿子。东挪西凑了百把两银子,请了媒人去他舅舅那里求亲。结果他舅舅的口风全变了,根本不承认有这事,还说自家的闺女早就定了亲。把我那嫂嫂气得在家里躺了好几天。连前两天外甥成亲都没有去喝喜酒。”
  这样的现实……
  十一娘不由道:“十六公子的舅舅是做什么的?”
  “靠着祖上的几亩田产过日子罢了。”周夫人不以为意地道,“在固安府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了。以为有个在五城兵马司做指挥使的联袂就以为自己也是封疆大吏似的。”
  十一娘听着她这自相矛盾的话不由笑了起来。
  周夫人也知道自己这是在撒气。跟着笑了一阵。然后让小丫鬟去传桌素菜来:“……有些日子没有到慈源寺院来吃斋菜了。”话题又转到了王泽的身上去:“这样一闹,只糟蹋了十六这么好的一个孩子—一他们家本是旁枝,先前有个秀才的名正好说亲。现在不考了,略有家底的只怕会嫌他们家底子薄。如若说个寒门祚户的,十六好歹是有名的人,太可惜了。”
  十一娘点头,想到了自已一直惦记的十二娘……她也是差不多的情况。罗大老爷如今赋闲在家,六姨娘又是婢女出身。
  有家底的,会嫌她是庶出的。没家底的,罗家为了面子只怕不会答应。
  火石电光中,她身子不禁朝前凑了凑,微微俯身道:“周姐姐,不知道十六公子今年有多大了?”
  周夫人微微一怔,道:“今年有十六岁。”
  “那十六公子与他表妹的婚事到底怎样了?”
  周夫人已隐隐有感党,道:“自然是没成了!要不然,我怎么又说是连累了十六呢?”
  十一娘想了想,道:“我有个妹妹,周姐姐也见过……三月三的时候和芳姐儿她们一起在流芳坞玩。今年十一岁,也到了该议亲的年纪了。十六公子出身高门,仪表堂堂,学富五车。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缘分……”
  周夫人谁里换明白。
  她脑子飞快地转了起来。
  那个十二娘人长得没话说。虽然罗大老爷如今闲赋在家,又是庶出的,可罗家的二老爷在山东任参政,三老爷在四川任学政,十一娘做了永平侯夫人,十娘嫁到了茂国公府,罗大爷是庶吉士,还有一个探花郎的堂侄女婿……
  周夫人眼中已露出几丝兴奋,不待十一娘说完,已笑道:“罗家书香门第,世代官宦。十二小姐相貌出众,贤良淑德,要是能看中我们家十六,那可是我们家十六前世修来的福气。”
  两个人的意思都说明了,不由相视一笑。
  周夫人就道:“我这几天就回趟娘家。”
  这件事十一娘也要商量罗振兴。
  她笑着点头:“我大嫂那边,我也要去打声招呼。”
  “那十九的事……”
  十一娘面露赧色:“这件事除了要跟侯爷说说.太夫人那边……”周夫人也知道,王泽不同王源,十二娘也不能和贞姐儿相提并论。
  她爽快地道:“那我们一桩一桩的来!”
  十一娘忙笑道:“那就劳烦周姐姐了!”
  “说什么劳烦不劳烦的。”周夫人笑道,“你记得到时候亲手给我做双媒人鞋就是了。我可听我们家芳姐儿说了的,你给贞姐儿做过一双大红鹦鹉衔桃的睡鞋,漂亮得很。”
  “只要周姐姐瞧得上眼!”
  十一娘和周夫人说笑着,素菜来了。
  两人吃了饭,各自回了府。
  太夫人拉着十一娘的手问:“怎样?王公子可还看得上眼?”
  十一娘把情况跟太夫人说了说。
  太夫人听着颌首:“那就差人去韩学士那里打听打听,看王公子的课到底如何?”
  十一娘脑子里一闪,想到了五娘身边的紫薇……好像是给了一个姓韩的翰林做小妾的!
  她沉吟道:“等侯爷回来了立马去打听。”
  太夫人听她提起儿子,有些忧心地道:“走了三、四天了,也不给家里报个信……”
  哪有这么快!
  十一娘忙笑着转移了话题:“您猜,我们周夫人今天在慈源寺都说了些什么?”
  太夫人见她明眸闪烁,露出罕有的俏皮模样,有意棒场,吸了口气,打趣道:“嗯,有酒味……又这么晚才回来……莫非两个人在一起非议婆婆的不是?”
  第一卷 第323章 攘攘(下)
  十一娘听着一怔。
  她没有想到太夫人会这样调侃她。
  然后心中暖暖的。
  十一娘凑趣地推搡着太夫人:“娘,人家和您说正事了!”
  太夫人呵呵笑起来,拉了她的手让她坐到自己身边:“你说,你说,我听着呢!”
  十一娘笑着把自己和周夫人说的话告诉了太夫人。
  太夫人听着笑道:“只是家底太单薄了些。”
  十一娘回答得含蓄:“齐大非偶。我瞧着王家十六公子的人挺不错的。”
  “也是,”太夫人想着现在罗家的情况,笑道,“有人还怕过不出日子来。”
  十一娘就和太夫人商量:“那我明天回趟弓弦胡同。”
  “嗯!”太夫人眯着眼睛笑起来。
  十一娘就着见杜妈妈含笑立在一旁好像在等待什么似的,知道她可能有话要单独和太夫人说,陪着太夫人说了两句闲话,就告退了。
  回到屋里,滨菊已经回去了,贞姐儿歪在内室临窗的大炕上看书,文姨娘和琥珀、秀兰则在东间算帐。
  着见十一娘回来,贞姐儿立刻迎了上来,文姨娘站起来又坐下。
  有些话,自然不能当着贞姐儿的面问。
  她朝着文姨娘点了点头,和贞姐儿进了内室。
  贞姐儿帮十一娘打水:“母亲怎么突然想到要去慈源寺?”
  还好有十二娘这事。
  十一娘笑道:“现在不告诉你。等过几天有了准信,我再告诉你。”然后问起她绣花的事来,“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滨菊姐姐的针线很好。”贞姐儿笑道,“我有不对的地方,她都很仔细地告诉我了!”
  能得到贞姐儿的承认就好。
  十一娘更了衣,有外院的小厮进来禀道:“夫人,白总管求见!”
  白总管奉命去打听李家二公子的事了。
  她让贞姐儿在屋里看书,自己去了水榭。
  “……李家那位二公子,人长得英俊不说,小小年纪,却十分有手腕。燕京城里略有家底的少年公子都和他交好。有什么不平之事也爱找他做个中间人。”语气中十分推崇。“李夫人十分喜欢这个次子。虽然一样在桂树胡同给长子和次子都置了院子,可二公子屋子的布置却比大公子要精致华丽很多。为这事,李家长公子颇有微词。李夫人知道后,还把长子教训了一顿。说,‘要是你也和你弟弟一样要和那些豪门公子应酬,我也照着你弟弟的院子帮你布置一番’。把长公子说的哑口无语。”又道,“李夫人虽然宠爱这个儿子,管教却十分的严厉。身边服侍的都是婆子、小厮,没有丫鬟的。二公子却从来没有为这些事违背过母亲的教诲。
  又是一个颇让人意外的情况。
  只有那些生活中早已确定了目标的人,才能抵御诱惑!
  这个李公子,只怕不是个简单的人!
  站在旁人的立场,她很欣赏这样的人。可如果站在母亲的立场,她却觉得嫁给这样的人未必就是幸福一一他们通常会为了追求无暇顾及身边的人。
  晚上服侍太夫人歇息的时候,十一娘把白总管的话告诉了太夫人。太夫人听着很感兴趣,道:“李家的二公子,今年也只有十五、六岁吧!”
  “有十五岁!”太夫人笑道:“老四十五岁的时候,也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了!”语气中透着几份赞赏。
  十一娘不好评价。
  很多年以后,人们评论一个人的好坏,都会以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为标准。何况是现在!
  她稍后和文姨娘说起来,文姨娘道:“妻凭夫贵。要是这李家二公子真有这样的气度,其他的到也可以马虎一些。”
  成与不成,徐令宜最有发言权。
  十一娘笑了笑,问起文姨娘帐目的事来。
  “永和二年的帐已经整了一大半,明天就可以完结了。”她说着,犹豫了片刻,道,“要是夫人不反对,我想让秀兰每天晚上去我那里练一个时辰的算盘……”
  十一娘笑着点头,端了茶。
  文姨娘曲膝行礼退了下去。
  十一娘躺在床上想贞姐儿的婚事。
  觉得这个也不满意,那个也不好。又怕挑来挑去名声在外让人退避三舍,又怕看人不准丢了西瓜到时候只能捡芝麻……半晌才睡着。第二天一大早给太夫人请了安,把家里的事安排好后,她带了些礼品回了弓弦胡同。
  罗大丅奶奶着着她大吃一惊,忙拉了她的手往屋里去:“你怎么突然就回来了?可出了什么事?”
  神色十分焦虑。
  “没事,没事。”娘忙道,“我这不是很久都没有回来了吗?趁着端午节前有空,来看看四嫂,看看姨娘。还有件事要和大嫂商量。”
  罗大丅奶奶就遣了屋里服侍的,低声道:“什么事?”
  十一娘就把王泽的事告诉了罗大丅奶奶。
  罗大丅奶奶听了面露喜色:“出身高门,又有功名在身,如果能成,这到是桩好事。”然后起身,“我这就去跟娘说一声去。”
  十一娘笑着和罗大丅奶奶去了大太太那里。
  六姨娘正服侍着大太太喝水,看见十一娘,也很诧异。
  待十一娘给太太行了礼,罗大丅奶奶就笑着将十一娘的来意说了。
  六姨娘当时就露出了笑脸,大太太却闭着眼睛半晌也没有开口。
  屋子里一片寂静。
  六姨娘焦急地朝着十一娘使眼色。
  十一娘见这样面面相觑也不是个办法,笑着站了起来:“四嫂有了身子,我还没去恭喜她呢!”罗大丅奶奶见状也笑着跟着站了起来:“这几天四弟妹正不舒服,我陪十一姑奶奶去着看!”
  “这是件好事。”罗大奶奶领着十一娘住四奶奶那里去,低声道,“我来劝劝娘。王家那边,你也去探个口气。”
  十一娘低声应“是”,和罗大奶奶去了四奶奶那里。
  四奶奶见她们进来,忙坐了起来。
  “四嫂别管我们。”十一娘见她要下床,上前携了她的手,“原是来着着四嫂,要是因此让四嫂不能好好地歇息,反倒是我的不是。”一面说,一面打量她。见她气色很好,没有一点怀孕的怏然,又是好奇,又觉得放心。
  四奶奶听了有些不好意思,道:“多亏十一姑奶奶介绍的那个孔太医……本来要去谢一声的,可你四哥却说我这样上门不好。就托大嫂去说了一声。”又道,“我好得很,可你四哥却非要我躺着不可。
  我也怕有个万一。倒让十一姑奶奶见笑了。”正说着,有小丫鬟端了青花瓷的盘子跑了进来。见罗大奶奶和十一娘坐在一旁,畏畏缩缩地又要退下去。罗大奶奶见这小丫鬟上不了台面,不喜,道:“什么事?慌手慌脚的!”
  那小丫鬟不敢再退,怯生生地捧着盘子:“四爷让给四奶奶送酸李子来。”
  大家听着俱是一愣,随后都露出微笑来。四奶奶满脸的绯红:“放下就是,怎这样多嘴!”
  惹得罗大奶奶一阵笑。小丫鬟慌慌张张地放下盘子退了下去。
  罗振声的丫鬟倚柳就笑着捧了盘子请罗大奶奶和十一娘吃李子。
  十一娘看见倚柳梳了圆髻,戴了支小小的鎏金如意簪。
  “四弟妹做主,把倚柳收了房。”罗大奶奶见她打量倚柳,笑着解释。
  十一娘想到了地锦。她在心里叹了口气,又很快收敛了心思,掏出荷包拿了四个八分的银锞子赏给倚柳:“先前也不知道。这个给你买花戴。”倚柳红着脸收了,曲膝给十一娘道谢,在一旁服侍茶水。
  十一娘在四奶奶那里坐了一会,去了五姨娘那五姨娘正坐在临边的炕上做小衣裳。她眼角眉梢全是柔柔的笑意,静谧的如一幅画。
  十一娘顿了顿才开口喊了一声“姨娘”。
  “十一姑奶奶!”五姨娘脸上绽开一个灿如夏花般的笑容,忙起身圾鞋,“快到炕上来坐。”又转身去收给针线。显得有些慌乱,又有些笨拙。却让十一娘心里一软。
  她上前携了五姨娘的手:“您别忙了,我就来看看您好不好!”
  “我好着!”五姨娘笑把她让到炕上坐子,又招呼罗大奶奶,“您也坐啊!”又吩咐小丫鬟去给两人斟茶。
  “不用了!”罗大奶奶笑道,“我还有些事,您和十一姑奶奶坐坐,我就不陪了!”起身告辞五姨娘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十一娘:“姑奶奶可好!”
  十一娘笑着点头:“我挺好的!”然后和五姨娘说起闲话来。
  六姨娘突然闯了进来。
  她脸色很难着,也不征求谁的意见.直接吩咐小丫鬟:“你先退下。”
  那小丫鬟看了五姨娘一眼,见五姨娘朝她微微颔首,这才退了下去,还细心地把门给带上了。见屋里没了旁人,六姨娘立刻咬牙切齿地道:“她怎么就不怕自己死后下十八层地狱!”
  十一娘心知肚明,没有做声。
  五姨娘听了却忙念了一声“阿弥陀佛”,道:“六妹妹可别这么说!有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的。”
  六姨娘看了一眼五姨娘,又看了一眼没做声的十一娘,眼泪突然落下来。
  “哎呀!”五姨娘忙掏出帕子递给六姨娘,
  “你这是怎么了?”
  “十一姑奶奶,你可要救救我们家十二娘啊!”六姨娘接过帕子却朝十一娘哭道,“这样好的一门亲事,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大太太却说……十二小姐年纪还小,等过几年再议亲也不迟。”
  第一卷 第324章 端午(上)
  五姨娘听着吓了一跳,困惑地望着十一娘:“十一姑奶奶……给十二小姐说亲了吗?”
  这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十一娘本不想让五姨娘知道了操心。现在六姨娘一番哭诉,她只好把事情的经过跟五姨娘说了说:“……看着那户人家还可以,就和大嫂提了提。”
  “大太太不同意吗?”五姨娘听了沉吟道。
  看六姨娘这架势,大太太肯定是不同意只是还没有等十一娘回答,六姨娘已道:“她死死咬着十二小姐年纪还小,不同意结这门亲事。”她说着,眼泪又落了下来,“家世清白,又是长子,还有功名在身,品行端正……这样好的姻缘哪里找去?说十二小姐年纪小了些,可谁家是一说亲事就成亲的。三书六礼下来,也要个三、四年,到时候十二小姐也要及笄了,正是娶嫁的时候。”又道,“大老爷说了,我们过了夏天就回余杭去。一旦离开了燕京,想找个像王公子这样人品、出身的,肯定比登天还要难了。她这样,不过是嫌弃王公子是旁枝,家底薄,以后十二小姐嫁过去一则钱物上不能帮得上忙,二则也没什么名声。你看我们家几位姑奶奶的婚事就知道了……”话一出口,想到十一娘还在眼前,强忍着把话咽下去了。但还是意难平,怨道,“难道要像十姑奶奶似的,只要个好名声,管她是死是活!”
  六姨娘说的,也是十一娘担心的。
  女儿是用来联姻的。自己帮十二娘说的这门亲事,对十二娘来说自然是再好不过。可对罗家来说,却没有什么利益可言。要讲实惠,王泽是王家的旁枚,怎比得上永平侯徐令宜,要讲名声,王泽只是个在镇南侯府当差的秀才,怎比得上已是举人的钱明。
  可自己毕竟是出了阁的女儿,家里这些事,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十一娘暗示六姨娘:“王公子还有个胞弟,十二岁就中了秀才。就是镇南侯,也十分的看重。当初如果不是王公子的舅舅,王公子早就娶了本家婶娘的一个侄女了。六姨娘不如把这件事跟父亲和大哥说说。他们应该有他们的考虑。”
  “这,这有用吗?”六姨娘狐疑道,“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说是您想和周夫人交好,所以想把十二小姐嫁过去更有把握些!”
  六姨娘虽然精明能干,但受生活经历的局限,考虑问题比较单一。解释起来又比较费劲。
  十一娘笑道:“六姨娘先照着我的话说说看。如果行不通,再说是我想和周夫人交好也不迟!”
  六姨娘还有些犹豫,十一娘笑道:“不过,要是这桩婚事万一成了。有些事我也要提醒六姨娘。王公子家底的确单薄,他既然不接受镇南侯世子爷的接济,只怕也不会接受妻子娘家的接济。他的功名,可能就到此为止了。这样的女婿……”
  “十一姑奶奶。”六姨娘正色地道,“量媒量媒,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要是那王公子家底殷实,或又是愿意受人接济,我们家十二小姐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机会?”她很诚恳地望着十一娘,“这个道理,我们还是知道的。”
  十一娘听着微微点头,笑道:“那我们就等周夫人的消息好了。要是能成,到时候只怕还要姨娘劝劝十二娘。”
  “十二小姐虽然比不上十一姑奶奶,”六姨娘谦虚地道,“可这好歹还是知道的。不管这事成不成,十一姑奶奶的好意我们十二小姐却是知道的。”
  十一娘得了六姨娘这句话,定下心来,在娘家吃了午饭,就回了荷花里。
  第二天一大早,罗大奶奶登门拜访。
  “要是王家也有这个意思,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到时候还请姑奶奶帮着递个音。”看样子,罗家还是仔细考虑了这门亲事的利弊。
  十一娘心里有数。留罗大奶奶在家里吃了午饭,亲自送到垂花门。
  下午周夫人来了。
  “我这双媒人鞋讨不讨得到手,就看你一句话了。”
  意思是说王家没意见。
  真是皆大欢喜的局面。十一娘笑道:“我正愁给周姐姐做个什么样子的鞋面。”
  周夫人听着喜上眉梢,又叹道:“我那嫂嫂眼神不行了,家里缺个主将中馈的,先前我还担心你十二妹年纪小了些。没想到,嫂嫂正愁家里这几年没积攒下几个银子,立马办婚事太过寒酸。这可真是应了千里姻缘一线牵的说法。”
  十一娘笑着点头,和周夫人去了太夫人那里。
  太夫人听了也十分高兴:“这可真是无巧不成书。”然后留周夫人吃晚饭。
  周夫人笑道:“我那嫂子还望眼欲穿地等着我去回信呢!我过两天再来吵您,今天去我那嫂嫂家蹭饭吃去。”
  太夫人听了呵呵笑,也不留她,反问起福成公主:“……这些日子在家做什么呢?”
  “被我们家芳姐儿吵得不安生,天天帮我们家芳姐儿喂猫呢!”
  “喂猫?”
  周夫人笑道:“过年的时候我那位在福建任布政使的族兄送了两只猫来,白色的毛,一只眼睛绿,一只眼睛蓝。芳姐儿稀罕得不得了,唯恐别人照顾得不周到,天天自己亲自喂食。前些日子跟着公主去宫里玩,结果身上起了疹子。吃了大半个月的药也没见好。公主就怀疑是这猫毛惹得祸,让人把猫送人。芳姐儿听了死活不肯,公主没办法,专门拔了两个小丫鬟帮她喂着。她还是不放心.天天跑去着。公主只好把猫拎到了自己院子里帮她喂着。
  “还有这样的事!”太夫人听了笑道,“你跟你婆婆说说,明天我也去开开眼界。看是什稀罕东西,让我们芳姐儿这样着迷。”
  福成公主身为皇帝的姑母,太夫人贵为皇后的母亲,两位老人家虽然没有什么矛盾,但也称不上过从甚密。太夫人突然为了一只猫要去福成公主府上串门……十一娘和周夫人俱是一愣。
  但周夫人很快就反应过来,笑道:“哎呀,我可请到稀客了!”又道,“您要是去,公主不知道有多高兴呢!她老人家就是盼着有个人去走动走动。”然后说了很多欢迎的话。
  “那就这样说定了。”太夫人笑着颌首,定下未初到访。
  周夫人连连称“是”,起身告辞。
  十一娘把周夫人送到了垂花门,折回了太夫人那里。
  “你们都忙。”太夫人吩咐十一娘,“明天杜妈妈陪我去就行了。”
  好像有什么事似的。
  十一娘见太夫人不欲多说,也不好问,笑着应是,去安排太夫人出行的事宜。
  第二天地送走了太夫人,自己回了弓弦胡同。
  罗家请了四姑爷余怡清做媒人,王家则请了镇南侯世子做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