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攻略 上-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事?”十一娘猜想他要说的话与方氏有关系。
  徐嗣勤就吩咐甘老泉家的:“你选退下去吧”
  甘老泉家的有些犹豫地看了徐嗣勤一眼,慢吞吞地退了下去。
  许妈妈等人也机敏地在垂花门内的抄手游廊上站了。
  初夏夜,蔚蓝色的天空缀满了似锦的繁星。
  徐嗣勤沉默了良久,轻轻地道:“四婶婶,您还记得我四表妹吗?”
  媛姐儿?
  十一娘一愣。
  没等她回答,徐嗣勤已道:“我还记得她是为什么远嫁的”
  他年轻的面孔带着与实际年纪不相符的沧桑。
  “婶婶,”徐嗣勤的声音低沉缓慢,像凝冻的小河。他拱手,朝着十一娘作揖,一作到底,“请您在四叔面前帮我说说。我,我是不会休妻的。”
  十一娘望着在她面前躬下身子的徐嗣勤,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觉得眼睛有些湿润。
  她想了想,轻声道:“那你知不知道,你这个决定,会让方氏以后的日子很难过”
  “我知道”他直起身子,“我会好好待她的。”
  “你要记住你的话。”十一娘说着,眼角的余光无意朝着垂花门内瞥了一下。
  方氏静静地站在垂花门的台阶上,被夜风吹起的裙角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
  ※
  朋友们,求粉红票啊
  ps:先贴个草稿,明天改错字。
  o(∩_∩)o~
  549章 和离(中)
  “车轮撵在青石路上,发出单调有规律的……骨碌骨碌”,的声音,车厢里更显静谧。
  十一娘斜斜地歪在大红色五彩云纹捧福的迎枕上,宋妈妈坐在踏边和她说着话。
  声音不高不低,正好压过车轮声,又不至于让随车的婆子听见:“……我和几个小丫鬟在一旁的厢房里卿天。听那几个小丫鬟说,三夫人一回来就指着大少奶奶的鼻子大骂了一通,然后就气得病倒了。大少爷也是脸色铁青。大少奶奶在床前侍疾,被三夫人赶了出去,还说,看见大少奶奶就有气。要是大少爷不想她被大少奶奶气死,就别让大少奶奶进她的门。大少爷就让大少奶奶暂时回避,自己和三少爷在三夫人身边待疾。
  “大少奶奶就在屋外服侍。每天亲自生火煎药,端到门口,再由杏娇送到屋里去。三夫人劝大少爷休妻,大少奶奶在屋外听得一清二楚,也不分辩,也不和大少爷置气,每日依旧汤汤水水的服侍着。大少爷的脸色这才渐渐缓和了些。后来三夫人知道药是大少奶奶煎的,连碗带药全甩了出去。大少爷慌了神,跪在地上磕了好几个头,又自己去厨房里煎了药,三夫人这才消了气。每天在大少爷耳朵旁边叨念着休妻的事。”
  也就是说,一开始徐嗣勤是很生气的。
  十一娘拔弄着手碗上沉香木雕花莲的串珠,沉声道:“那大少爷怎么说?”
  “大少爷一开始还劝三夫人不要生气,先把病养好,这些事等三夫人病好以后再说。后来就只在一旁恭敬地听着,旁的话一句也没有了。三夫人气得够呛”,”说到这里,宋妈妈俯过身去,在十一娘耳边低语,“就借口晚上睡得不安生,总梦到些不好的东西,她心里害怕,让大少爷给她做伴。大少爷就在榻前安了张美人榻,每天晚上服侍三夫人的茶水。”
  十一娘挑了挑眉角:“这样说,大少爷这些日子都一直歇在三夫人屋里了?”
  宋妈妈轻轻地点头,直了直身子,恢复了刚才的音量:“三夫人不是支使着大少爷做这,就是支使着大少爷做那。大少爷一会儿要去给三夫人请大夫,一会儿要去抓药,一会儿家里的银子不够了要去银楼兑银票。每天忙得转得团团转。有时候和大少奶奶遇见了,也不过是点个头。”
  “不仅如此,三夫人还常常趁着大少爷不在家的时候对大少奶奶冷嘲热讽或指桑骂槐树一番,让大少奶奶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没个安生的时候。大少爷要是在家呢,三夫人就时不时地哭一上场,不是说自己命苦,到老了还要受儿子、媳妇的气,就是可怜俭哥儿受了大少奶奶的连累”连个媳妇都说不上。等她死,怎么有脸去见徐家的列祖列宗的。
  “这样闹了几天,大少奶奶算着殿试的日子过了,就差人请了方家舅爷来。两个人在屋里说了大半天的话,方家舅爷连声招呼都没有打就走了。”
  十一娘想到小丫鬟拿了方氏的对牌才敢行事,又想到杏娇看方氏的脸色才敢去倒茶……思付道:“三夫人回来以后”就这样每天闹腾,没干点别的事?”,宋妈妈有些不解,揣测着十一娘的心思道:“三夫人回来后哪里也没有去,每天就在家里,逼着大少爷休妻。”
  十一娘见她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沉吟道:“要是我没有记错,三井胡同的这些妇仆,好像都是大少奶奶的陪房吧?既然是大少奶奶的陪嫁,徐家一不给月例,二不负担嚼用。三夫人有什么事”只是指使不动吧?和你说话的这些小丫鬟都是些什么人,你可打听清楚了?”
  宋妈妈明白过来,忙道:“我也是怕方家的陪嫁向着大少奶奶说话,所以特意挑了跟三夫人从山阳回来的小丫鬟说话。据说三井胡同服侍的人虽然大部分都是大少奶奶的陪房,可大少奶奶对她们这些在三夫人面前服侍的人却很是恭敬,正屋里传出去的话,从来不曾怠慢。语言中对大少奶奶都很是推崇。说大少奶奶不愧是江南的书香世家出来的,行事做派、谈吐举止处处透着读书人的温文尔雅,大方从容。”
  十一娘听了,就轻轻叹了口气。
  宋妈妈则跟着苦笑。
  三夫人既然想休了主持中馈的媳妇,这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媳妇手中的权利收回来,然后把媳妇拘在家里,身边得力的人想办法打发出去,再想办法扣几顶诸如“不孝”之类的大帽子才是。这样只间一味地在口头上狠又有什么用?
  现在大少奶奶搬了救兵来,只怕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平息的了?
  想到这里,她不禁道:“夫人,您看这事,该怎么办好?”
  在宋妈妈心里,三夫人这样背着太夫人、十一娘折腾固然不对,可方冀这样上门嚷着就芳对徐家的大不敬,徐家怎么也不能示势,要不然,岂不随便什么人都能跑到徐令宜面前叫嚣一番?
  “侯爷正和太夫人商量这件事。”十一娘理着自己的思绪,免得等回太夫人问起来答不上来,或是答得让太夫人不满意,“先回去听听侯爷和太夫人怎么说了再做打算吧!”也是,天塌下来了还有侯爷和太夫人。
  “是我操瞎心了。”宋妈妈笑着,提了木桶里用棉絮保温的青花瓷提粱壶给十一娘继茶。
  “不用了。”十一娘摇了摇手,“快到荷花里了,我等会还要去给太夫人回话。”又道,“我还有些事要好好地问问你。”
  宋妈妈放下提粱壶,恭敬地应了声“是”。
  马车到达荷花里的时候,玉版带着七、八个小丫鬟,提了大红的瓜型宫灯在垂花门口等她。
  随车的婆子刚放了脚凳,玉版就迎了上去,亲自扶十一娘下了马车,低声道:“侯爷和太夫人正等着夫人呢!”
  十一娘点头,换了青帷小油车,去了太夫那里。
  只有杜妈妈一个人在屋里服侍。
  太夫人示意十一娘在自己身边坐下,杜妈妈倒了茶,掩了榻扇门退了下去。太夫人立刻道:“老三媳妇在家吗?”
  “在家。”十一娘传达着三夫人的推脱之词,“可能走路途太远,从山阳回来的时候……”,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太夫人已朝着她摆手:“这里又没有外人,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就不要说了。”,十一娘低声应“是”,尽量不带立场、简明扼要地回答着太夫人提问,最后,她适时把徐嗣勤的意思传达给了太夫人和徐令宜:“……勤哥儿说,谣言止于智者。他不想休妻。”
  徐令宜听着直皱眉头。
  太夫人却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来:“这孩子,也太老实了些。以后只怕会被方氏吃得死死的。”,说完,目光就落在了十一娘的身上,问她,“那你说说看,方家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
  十一娘自己也在反复地想这个问题。
  她慎重地道:“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姻缘。谁家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好。照我看,方家说要和喜,也是想先发制人,来个置之死地而后生而后的策略而已。”,太夫人微微点头,看十一娘的目光中就有了一份欣慰。
  “不错。我也是这样想的。”太夫人缓缓地道”“方氏如果被休,那就等于默认了她克夫之事。这是方家决不愿意看到的。要不然,也不会费了这么多的心思,把方氏嫁到北方来。可谁家遇到这样的事只怕都会找借口休妻。与其让我们家找到借口提出休弃,还不如他们先自请和离。我们如果碍着清誉执意不同意”方氏克夫的事就再也不是防碍。我们如果宁愿不要清誉也要让方氏出门,方氏也能名正方顺地带着方家给她的陪嫁大归,父母百年之后,她有陪嫁傍身,至少可以衣食无着,不能于落得个孤零零无依无靠。”说着,太夫人语气一顿,“,难怪方冀敢到老四面前叫嚣。不知道这是他和方氏商量的主意呢?还是家里一早就商量好的应对之策?如果是两个人商量的,这两个孩子也算是有胆有谋了。如果是方家早就商量好的……方冀就算是新科的探花,那也是晚辈。这样大的事,哪有让个晚辈来商量的道理?分明就在试探我们?”太夫人冷冷地笑了一声”“老三媳妇就是再胡闹,也轮不到他们方家的人来教训?”太夫人目光落在了十一娘的身上,“你是宗妇,如果方家是有备而来。你说说看,这件事该怎么办?”
  方氏到现在还没有怀孕,三夫人又一心想隔离儿子和儿媳,把儿子留在自己屋里……徐家只要抓住“无子”,这一点做文章,方家最后就只能低头。
  可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女人被休了日子不好过,和离了日子同样不好过。前者和后者相比,也不过是一个在地上,一个在竹席上。她不相信什么克夫之类的传言,徐嗣勤又想和方氏过下去,方家也不过是想用“和离”讨价还价为方氏争取立脚的机呢……而太夫人为了徐家的颜面,不管三夫人是对是错,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方家的人在这件事上为所欲为的。
  “娘”十一娘认真地望着太夫人,“,我看这件事,还是问清楚的好。看看到底是两个孩子的意思,还是方家的意思。
  要真是两个孩子胡闹,我们这样,岂不是棒枰了鸳鸯?”
  第550章 和离(下)
  太夫人听着没有做声。
  十一娘一看有谱,继续劝道:“没有这样的传言,方氏不管是从品行、相貌还是涵养,都是屈指可数的。配我们家勤哥儿也配得。要是真的和离了,方氏以后日子难过,勤哥儿以后未必能找到像方氏这样的媳妇。‘以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彼此都好’这样的话,也只有方冀这样的楞头青说得出来。这婚姻大事,哪是这么简单的?何况这结发夫妻最恩爱,能够一杆子撑到头,又何必中途改弦易辙呢?”
  太夫人低头喝了口茶。
  十一娘更加确定太夫人的心思了。就笑道:“娘,要不,我们派个人去湖州那边打听打听,看方氏说的到底属实不属实。要是她满口胡言,可见人品也不怎样。到时候我们再和方家计较也不迟。再把勤哥儿和方氏的生庚八字请了高人好好的算一算,看看到相不相克。我听人说,有些女人的八字好,福缘浅的人家是安不住的。说不定方氏的八字贵重,命里就得嫁到像我们徐家这样的皇亲贵胄里来呢然后我再方冀探探口风,看到底是他一时的冲动呢?还是方家的早就商量好了的。娘,您看这样行不行?”
  “那就照你说的办吧”太夫人微微翕首,目光落在了徐令宜的身上,“去湖州打听的事就交给你了。”说着,长透了口气,“我有些累了,你们也早点歇了吧”语气有些怅然。
  这的确是件让人情绪低落的事。
  十一娘和徐令宜行礼退下。
  守在门口的杜妈妈忙叫了竺香挑灯,送两人到院子门口才折了回去。
  徐令宜夫妻这才有机会说说体己的话。
  “勤哥儿真的跟你说了不想休妻的话?”
  十一娘嗔道:“难道我还能杜撰不成?”
  徐令宜望着她笑。显然根本不相信她的话。
  “侯爷不相信去问勤哥儿好了”十一娘横了他一眼。
  徐令宜就叹了口气。他放慢了脚步,和十一娘肩并着肩,徐徐地走在挂满了大红灯笼的抄手游廊上。
  “原想着‘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勤哥儿在山阳住了些日子,一路所见所闻,能让他有所长进。现在看来,这孩子还是少点机敏。”他缓缓地道,“这个时候,可不是他们小俩口闹矛盾,托人说话句,从中带和一下就完事的事。现在是两个家族之争,他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有点失望的样子。
  是因为这样,所以才皱眉吗?
  十一娘也放慢了脚步,和徐令宜延着曲折的抄手游廊慢慢地走着:“关心则乱,侯爷也不必太过苛刻。”
  自从徐嗣谕到乐安后,徐嗣勤和他的差距渐渐凸显出来,不知道是徐嗣勤没有遇到成长的契机呢?还是姜先生在徐嗣谕身上花了很多的心血?
  她看到徐令宜不是十分高兴,笑着转移了话题:“娘是怎么打算的,侯爷好歹给我递个音。我见了方家的人,也好行事啊”
  想到这里,她说起徐嗣谕的事来:“……今天八月的院试,谕哥儿参加吗?”
  “要等谕哥儿回到安乐再说。”徐令宜道,“姜先生前几天给我来了封信,只是提醒我关注福建的形势,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说”
  “福建的形势?”十一娘有些意外,“福建的什么形势?”
  徐令宜轻声道:“姜先生觉得个人喜憎是小,家族安危是重。区家败得太快,对我们徐家也不太好。让我想办法支持一下蒋云飞。”
  十一娘有些讶然:“侯爷经常和姜先生讨论朝中大事吗?”
  “也算投机,所以偶尔说说。”徐令宜笑道,觉得这种场合不适宜谈这样的话题,笑道接了刚才的话茬:“对了,娘问起贞姐儿的婚期,让我们快点定下来”
  八月武举的结果会出来,邵家可能想双喜临门,提的几个日子都是九、十月间的。十一娘想着贞姐儿能晚点嫁就尽量晚点嫁,和徐令宜准备着想在十月间挑个日子,只是为了表现出抬头嫁女儿的姿势,准备等邵家的媒人再来催的时候再把具体的日子定下来。现在徐令宜又问起来,她还以为太夫人有什么吩咐:“可娘看中了哪个吉日?”
  “那到没有”徐令宜道,“娘就是想早点知道,就她老人家还有几件东西要送给贞姐儿,定了日子,也好早些准备。”
  “那侯爷觉得十月十二如何?”
  “也行啊”徐令宜道,“沧州离这里五、六天的路程。十月初初我们发亲,正好十月十二日到。都是双日子。挺吉利的。”
  两人说着,进了院门。
  顾妈妈正抱着谨哥儿立在院子中间,徐嗣诫则在一旁和他说着什么。
  听到动静,三个望过来。谨哥儿立刻挣扎着下地朝父母跑去:“爹爹,娘”
  徐令宜怕他跌倒,忙上前抱了儿子:“这么晚了,怎么不不睡觉?”
  谨哥儿嘟了嘴,大大的凤眼噙满了泪水,十分委屈地望着十一娘:“娘,讲故事”
  那边徐嗣诫已上前给两人行了礼,道:“六弟非要母亲讲故事不可。我们就陪着他到院子里等门了。”
  肯定是谨哥儿吵闹不休,徐嗣诫在哄他。
  十一娘揽了揽徐嗣诫的肩膀:“你明天还要去学堂,快去睡吧”
  徐嗣诫笑着行礼退了下去。
  徐令宜抱着谨哥儿进了屋,晚上睡在两人的中间,听十一娘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给他听。
  好不容易把他哄睡着了,徐令宜不禁轻柔地摸了摸儿子的头:“小时候你让他跟你睡他不干。现在大了,反跟着我们睡起来。”
  十一娘笑着吹了灯:“小时候不懂事嘛现在大了,自然想黏着父母了……”说话间,就感觉有双手不安份地伸了过来。
  她忙捉了那手:“不行,有孩子……”声音低低的,略带几份羞赧。
  徐令宜翻身,贴着十一娘躺下:“天气越来越热,谨哥儿怕热,让他睡里面”
  “借口”十一娘拨开他的手。
  徐令宜反问:“我还用得着找借口?”
  十一娘忍俊不禁笑起来。
  徐令宜低声吩咐她:“明天早点哄谨哥儿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三夫人来给太夫人请安,可太夫人和二夫人天没有亮就去了钦天监。
  十一娘陪她在花厅里坐了。
  相比昨天,她的神色显得非常憔悴,说话也有些心不在焉的。
  十一娘看着她情况很不对劲,让杏娇陪她回屋歇歇:“……那边一直有人收拾,换床干净的被褥就行了。”
  三夫人没有拒绝她的提前,由竺香服侍着,和杏娇一起回了她从前住的院子。
  十一娘则留了来给她问安的徐嗣谕:“昨天,方探花来拜访你父亲……”她把方冀的来意告诉了徐令宜嗣,“你父亲是长辈,有些话不好问。他这两天肯定忙着拜会师府和同科,你帮我跑一趟刘侍郎的院子,请方探花过来说几句话。”
  徐嗣谕满脸错愕,半晌才回过神来,恭敬地应了一声“是”,然后忍不住问他:“那大哥怎么说?”
  绝不休妻
  虽然表现的态度,对妻子也有了个交待,却违背了母亲的意愿。
  十一娘觉得这话不应该由自己告诉徐嗣谕:“你也抽空去看看勤哥儿了,劝劝他。”
  徐嗣谕应声而去,宋妈妈走了进来。
  “夫人,我听到个不好的消息,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她和十一娘耳语,“杏娇说,三爷今天一大早,突然从山阳回来了。还把随身的官服、官轿都带了回来。”
  难怪三夫人来的有点晚。
  瞧这样子,只怕事情有些不妙——要是升了官,三爷、三夫人怎么会这样一声不吭的如果没有升官,把代表身份的官服、官轿都带了回来……难道不用去了?
  想到这些,十一娘不由冒汗。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如果真的是辞了职,难道这样躲在三井胡同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十一娘吩咐宋妈妈:“宫里有新上市的樱桃和白桃赏过来。你等会一样带一点,去看看大少奶奶。然后注意一下,看三爷在不在屋里。”
  宋妈妈满脸的惊讶,好半天才合拢嘴,应了声“是”。
  可没过两盏茶的功夫,宋妈妈折了回来:“夫人,侯爷和三爷正在外书房里说话呢”
  这样说来,倒是自己冤枉三爷了。
  “你去看看,想办法打听一下三爷为什么回来燕京”
  宋妈妈曲膝行礼退了下去。
  十一娘一个人歪在炕上想了半天的心思。
  宋妈妈神色有些慌张地一路小跑进了正院。
  “夫人,我打听清楚了。”她匆匆地道,“说是三爷借钱给别人,被人弹劾。上峰看在侯爷和姜先生的份上,让三爷自请辞职。三爷就辞职回来了”
  发高利贷被人告发了
  十一娘觉得三爷一向谨慎,决不会去做这种有影响他声誉、有可能让他丢官的事。
  她想到了三夫人……
  正寻思着要不要去三夫人那里探个口风,太夫人和二夫人回来了。
  十一娘忙通知三夫人,两人一起去垂花门前迎接。
  太夫人看见三夫人,淡淡地说了声“过来了”。
  三夫人忙上前要去扶太夫人上青帷小油车,太夫人却把手搭在了二夫人的肩膀上,由二夫人服侍着上了车。
  ※
  加更,求粉红票啊
  o(∩_∩)o~
  551张 婚姻(上)
  “你心角疼好些了没有?”太夫人端了十一娘捧上的热茶轻轻地啜了一口。
  “好多了,好多了!”三夫人忙笑着脸儿走了过去,“本应该早点来给您问安的,可怕您担心,就……”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太夫人挥手打断:“山阳离这里千里迢迢,你也是坐三望四的人了。一路奔波,身体抱恙,想多歇几天再来见婆婆,也是人之常情。”然后问道,“大少奶奶怎么没和你一起来?”语气十分的柔和。
  三夫人和十一娘俱是一愣。
  十一娘知道太夫人和二夫人去钦天监给方氏和徐嗣勤合八字,除非遇到个二愣子,不然,钦天监的人也许不会把对成了亲的夫妻八字算得很好,但也不会算得相生相克。要不,她也不敢出这样的主意了。可看太夫人的样子,分明对方氏很满意的样子。难道钦天监的人给小俩口算出来的八字十分匹配不成?
  她不由朝太夫人望去。
  却看见站在太夫人一旁的二夫人朝着她微微点了点头。
  十一娘听说太夫人让二夫人陪她老人家去钦天监的时候,心里就隐隐有种期待。
  以这个社会眼光,二夫人有些离经叛道,又是孀居,应该对方氏所谓“克夫”的传言不以为然才是。而且她这些日子足不出户,听说在研究星象学。有她陪着去,以她的学识,只要她愿意,完全可以把不利的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